2011年, 第2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15
  

  • 全选
    |
    综述
  • 李雪吟, 冯琳, 刘扬, 姜俊,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43-20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是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内调节Ca2+浓度的第二信使。cADPR依靠胞内的兰尼碱受体(RyR)的选通性对Ca2+释放进行调节,即:通过底物辅酶Ⅰ(NAD+)与产物cADPR跨膜穿梭,或配体介导胞外酶CD38的内化。本文主要综述了cADPR的合成及其介导Ca2+释放的作用机制。
  • 毛湘冰, 陈代文, 余冰, 黄志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48-20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体内外试验研究表明,瘦素的短期或长期处理能够调节哺乳动物骨骼肌和肌细胞内蛋白质的代谢,而这主要是由于瘦素可以调节肌细胞内与蛋白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如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活性。因此,本文综述了瘦素及其受体在动物体内肌肉组织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分析讨论了这一过程中瘦素的可能作用机制,为营养物质通过激素调节蛋白质代谢的深入研究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 朱翠, 蒋宗勇, 郑春田, 汪仕奎,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53-20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大豆抗原蛋白的分类、组成和特征,以及大豆球蛋白与β-伴大豆球蛋白可能的致敏作用机理。
  • 乔璇, 张海军, 齐广海, 武书庚, 冯定远, 左建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64-20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β-羟基-β-丁酸甲酯(HMB)是亮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调控肌肉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并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本文在简述HMB生成与代谢途径的基础上,概述HMB调控肌肉代谢的效果,并重点分析HMB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同时对HMB作为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评述,以期为HMB在营养调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赵小伟, 王加启, 卜登攀, 崔海, 徐晓燕, 孙妍, 周凌云, 李发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71-20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脂的自发性氧化反应可以导致牛乳风味异常,其主要源于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发性氧化反应。本文就乳脂发生自发性氧化反应的机制及其原因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引起人们对乳脂自发性氧化反应研究的重视。
  • 齐利枝, 闫素梅, 生冉,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77-2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成分的含量及组成直接影响牛乳的品质。本文主要综述了乳腺中乳成分前体物对乳糖、乳蛋白质和乳脂等合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乳脂和乳蛋白质产量,改善牛乳品质提供参考。
  • 徐晓锋, 张力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84-20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单宁一直被认为是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饲粮中含有适量的单宁对于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降低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提高氮的利用率、抑制甲烷的排放、提高肉及乳的品质等。本文就单宁对反刍动物促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刘虎传, 张敏红, 姜海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90-20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益生菌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饲料添加剂,不会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肠球菌作为应用广泛的一类益生菌,进入宿主可产生多种益生功效。本文主要对肠球菌的分类、存活特性、功能特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伍树松, 贺喜, 伍小松, 贺建华, 侯德兴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097-2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花青素的主要生理功能、花青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以及国内外一些行之有效的提取工艺及参数,探讨花青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花青素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许镨文, 李元晓, 庞有志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05-2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液体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种类繁多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它们可以改善饲料的消化特性,给断奶仔猪胃肠道提供酸性环境,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提高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健康,进而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 猪与禽营养
  • 吕明斌, 孙作为, 燕磊, 王正国, 郭盈盈, 张亮, 朱玉涛, 王允超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09-2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蛋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 比例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肉仔鸡饲粮中适宜的(Met+Cys)/Lys比例。选取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3 600只,随机分为4个饲粮处理,(Met+Cys)/Lys比例分别为0.64、0.68、0.72和0.76,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只鸡,公母各占1/2。试验期35 d,测定不同(Met+Cys)/Lys比例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不同(Met+Cys)/Lys比例对各日龄阶段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中(Met+Cys)/Lys比例从0.76降低到0.64时,1~35 d肉仔鸡料重比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经济效益逐渐降低,血浆Met和Cys浓度线性降低(P<0.05)。降低饲粮(Met+Cys)/Lys比例,肉仔鸡血浆尿素氮、尿酸、丝氨酸和异亮氨酸浓度显著增加(P<0.05),甘氨酸浓度呈线性升高(P<0.05),酪氨酸浓度呈二次曲线降低趋势(P=0.05),当比例降低到0.68时血浆谷氨酸和氨浓度显著升高(P<0.05)。降低(Met+Cys)/Lys比例对肉仔鸡血浆其他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饲粮中(Met+Cys)/Lys比例为0.76时,肉仔鸡血浆游离氨基酸平衡较好,可获得较高的生长性能,经济效益最好。
  • 反刍动物营养
  • 赵军, 马燕芬, 高民, 卢德勋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18-2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建立保持原料奶优良风味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并研究其可行性。以呼和浩特市郊区某奶牛养殖场1 000头泌乳牛为试验动物,试验期90 d,其中前30天为对照期,采用常规饲喂和管理方式,后60天为正试期,采用HACCP体系。测定和分析原料奶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浓度和风味强度以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执行HACCP体系后,原料奶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和干物质的比率以及酸度、抗生素指标变化均不显著(P>0.05),但其中酸度趋于降低,抗生素指标趋于增高;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2)执行体系前后在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浓度上存在差异,导致了原料奶风味的差异,感官评价均属于1级奶,执行体系后感官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3)执行体系后各来源的风味强度指数均大于执行体系前;挤奶过程及贮藏过程对原料奶风味的影响较大。本文建立的保持原料奶优良风味的HACCP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保持原料奶的良好风味,而且可提高原料奶的质量。
  • 尹召华, 王梦芝, 王洪荣, 张洁, 喻礼怀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29-2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乙酸与丙酸比(乙/丙)对体外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发酵模式及微生物群体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4头瘤胃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设4个处理,培养底物乙/丙分别为30∶70、50∶50、70∶30和100∶0。测定培养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图谱检测细菌和原虫的群体多样性。结果表明:培养液乙酸浓度以100∶0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0∶50组最低;丙酸浓度以30∶70组最高,显著高于50∶50和70∶30组(P<0.05);丁酸的浓度30∶70组显著高于70∶30组(P<0.05);各组培养液乙/丙均接近3∶1,30∶70组显著低于70∶30和100∶0组(P<0.05)。细菌SSCP图谱显示,50∶50组条带数最多,100∶0组条带数最少;原虫的SSCP图谱以100∶0组条带数最多,30∶70组条带数最少。细菌、原虫的SSCP图谱皆以50∶50和70∶30组图谱间相似性指数为高。总之,乙/丙对培养液挥发性脂肪酸模式、细菌或原虫的群体多样性都存在影响。
  • 饲料营养
  • 刘磊, 朱立贤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36-2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芽孢乳杆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肠道发育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 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添加200、100和50 mg/kg芽孢乳杆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200 mg/kg的芽孢乳杆菌显著降低了肉仔鸡1~3周的料重比(P<0.05);添加100 mg/kg的芽孢乳杆菌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全期的料重比和死淘率(P<0.05)。2)饲粮添加200 mg/kg的芽孢乳杆菌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体重校正长度(P<0.05);添加100 mg/kg的芽孢乳杆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的相对重量(P<0.05)。3)饲粮添加100 mg/kg的芽孢乳杆菌显著增加了21日龄肉仔鸡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和V/C值(P<0.05)。4)饲粮添加200、100和50 mg/kg的芽孢乳杆菌均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空肠食糜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200和100 mg/kg的芽孢乳杆菌能改善肉仔鸡的料重比和死淘率,效果优于50 mg/kg;添加100 mg/kg的芽孢乳杆菌能促进肠道发育,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所有添加水平的芽孢乳杆菌均能抑制肉仔鸡空肠内的大肠杆菌繁殖。
  • 杨秋霞, 王洪芳, 陈辉, 黄仁录, 王翠菊, 高杨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43-2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PS)对蛋鸡脂肪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生产性能相近的380日龄海兰灰蛋鸡1 44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150、200和250 mg/kg黄芪多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蛋鸡料蛋比较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Ⅴ组(P<0.05)。试验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试验Ⅳ组蛋鸡血清TC含量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蛋鸡血清TG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Ⅴ组(P<0.05);试验Ⅳ组蛋鸡血清LDL-C和HDL-C含量均最低,但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Ⅴ、Ⅵ组蛋黄中TG含量较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蛋黄中TC和LDL-C含量有所降低,HDL-C含量有所提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黄芪多糖能够调节脂质代谢,以50~150 mg/kg为蛋鸡饲粮适宜添加量。
  • 杨雨虹, 刘行彪, 黄可, 付熊, 吴晗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49-2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酸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以确定植酸酶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选取初始均重为(1.74±0.02) g的斑点叉尾鮰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00、500、1 000、1 500和2 000 U/kg植酸酶的试验饲料,生长试验进行90 d。在生长试验结束后进行氮、磷排泄试验,从各组中挑选体重(16.70±0.85) g的斑点叉尾鮰75尾,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5尾鱼,试验时间为72 h。生长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2 0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但添加量在1 500~2 000 U/kg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氮、磷排泄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氨氮、总磷和单位增重粪磷排泄量均有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 500~2 0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1 500 U/kg植酸酶可改善其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其向养殖水环境中的氮、磷排泄。
  • 饲料加工
  • 孙若芸, 余冰, 毛湘冰, 毛倩, 陈洪,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57-2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深黄被孢霉固态发酵生产油脂的工艺参数及发酵前后底物组成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底物组成及发酵条件,采用化学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检测发酵前后底物的理化性质,以比较发酵前后底物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底物为玉米淀粉和麸皮的混合物;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淀粉∶麸皮为1∶3、深黄被孢霉接种量30%、含水量60%、250 mL装料量60 g,其中含水量和装料量这2个因素对油脂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此条件下,发酵产物中油脂含量可达102 g/kg DM,其中C18∶3和C22∶6含量分别占油脂含量的4.03%和1.70%;总能从发酵前的15.81 MJ/kg DM提高到了20.44 MJ/kg DM。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发酵降低了底物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底物中还原糖和蛋白质浓度;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玉米淀粉颗粒被腐蚀,小颗粒淀粉增多;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使得玉米淀粉晶型结构消失。综上所述,利用深黄被孢霉固态发酵玉米淀粉和麸皮的混合物可生产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其原因可能与发酵使底物结构改变而利于微生物利用有关。
  • 饲料检测
  • 王东升, 霍文婕, 朱伟云, 毛胜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65-2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瘤胃液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样品经0.5 mol/L盐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0.1 mol/L乙酸铵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柱温30 ℃。应用该方法,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液中5种生物胺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色胺、腐胺、甲胺、组胺和酪胺5种生物胺能在40 min内得到良好地分离,回收率为88.46%~98.4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饲喂前山羊瘤胃液中的酪胺和甲胺浓度显著高于低精料饲粮(P<0.05),但组胺、色胺和腐胺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该方法可用于瘤胃液中的生物胺的分析,饲喂前山羊瘤胃液中的酪胺和甲胺浓度受饲粮精粗比的影响。
  • 研究简报
  • 胡彩虹, 朱康, 钱仲仓, 栾兆双, 李卫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70-2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硅胶为控释载体,制备和表征了硅胶控释型丁酸(SG-B),并以丁酸钠为对照,旨在研究SG-B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5.8±0.2) kg的54头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丁酸钠组,饲喂基础饲粮+0.10%丁酸钠(丁酸含量为0.078%);3)SG-B组,饲喂基础饲粮+0.19% SG-B(丁酸含量为0.078%),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10 d。结果表明:1)采用室温过量浸渍法制备和表征SG-B,热重分析表明丁酸负载量为41.1%;2)和对照组相比,SG-B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3)SG-B组血浆D-乳酸浓度和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丁酸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SG-B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0.19% SG-B能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生长性能,保护肠黏膜屏障。
  • 马玉娥, 占秀安, 朱巧明, 刘伟龙, 夏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77-21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探明肉种鸡饲粮的适宜色氨酸水平。试验采用单因素4水平试验设计,将360只28周龄黄羽肉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16%,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0.04%和0.06%的色氨酸。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肉种鸡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出雏率(P<0.05),其中以0.18%色氨酸水平组最佳。2)与对照组相比,0.18%色氨酸水平组使初生苗鸡重提高了3.99%(P<0.05),使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2.58%、13.40%和4.02%(P<0.05)。3)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血清丙二醛和尿酸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4)肉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日采食量各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黄羽肉种鸡饲粮色氨酸适宜水平为0.18%。
  • 吕尊周, 袁肖笑, 蔡兆伟, 尹兆正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83-2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蛋鸡血清免疫指标及脾脏白细胞介素2(IL-2)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480只30周龄海赛克斯褐壳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Ⅱ组)、400(Ⅲ组)、600 mg/kg(Ⅳ组)抗菌肽,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脾脏系数,其中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提高了7.69%(P>0.05)、19.40%(P<0.05)和14.38%(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分别提高了12.69%(P>0.05)、21.24%(P<0.05)和9.10%(P>0.05),而抗菌肽对血清免疫球蛋白M、补体3和补体4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中脾脏IL-2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Ⅳ组与Ⅰ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由此可见,抗菌肽能提高蛋鸡的免疫功能,且饲粮中添加400 mg/kg抗菌肽效果最佳。
  • 周俊华, 邹彩霞, 梁贤威, 邹优敬, 韦升菊, 李舒露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90-2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地揭示水牛常用粗饲料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组分的特性,本试验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广西水牛4类20种常用粗饲料进行评定。测定粗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并应用CNCPS的公式计算出碳水化合物组分中糖类(CA)、淀粉和果胶(CB1)、可利用纤维(CB2)和不可利用纤维(CC)的含量以及蛋白质组分中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非蛋白氮(PA)和不可降解粗蛋白质(PC)的含量。结果表明,同类粗饲料的CNCPS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组分的优劣不同。结果提示,应用CNCPS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20种水牛常用粗饲料的营养特性,为粗饲料的科学利用及水牛饲粮优化提供数据基础。
  • 吴文旋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198-2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分析饲粮阴阳离子差(dietary cation-anion difference,DCAD)与体液酸碱平衡之间的关联性。以3个DCAD水平对围产期奶牛体液酸碱平衡状态(尿液pH、血液pH及血液HCO3-)试验数据为基础,应用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DCAD与尿液pH、血液pH及血液HCO3-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DCAD与尿液pH、血液pH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性(P<0.001),而与血液HCO3-间的回归性不显著(P>0.05);同时,尿液pH与血液pH及血液HCO3-,血液pH与血液HCO3-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由此可见,DCAD可影响奶牛体内酸碱平衡状态,尿液pH可用来评价DCAD水平调节围产期奶牛体液酸碱平衡状况的有效指标。
  • 肖宇, 王利华, 程明, 祁茹, 褚永康, 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203-2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外源功能性寡糖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只体重(32.80±2.45) 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采用分期分组试验设计,对照组不添加寡糖,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甘露寡糖、半乳甘露寡糖、果寡糖、寡木糖和异麦芽寡糖的试验饲粮。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3 d,正试期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不同寡糖都有降低瘤胃pH的作用,其中甘露寡糖与半乳甘露寡糖极显著降低了瘤胃pH(P<0.01);2)不同寡糖组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均有所降低,其中半乳甘露寡糖与果寡糖显著降低了瘤胃NH3-N浓度(P<0.05);3)不同寡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瘤胃内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其中,半乳甘露寡糖显著增加了乙酸和TVFA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不同种类的寡糖有助于改善奶山羊的瘤胃发酵功能,其中半乳甘露寡糖对提高奶山羊瘤胃发酵功能的效果最佳。
  • 王志博, 张永根, 辛杭书, 刘薇, 夏科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210-2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24 h培养的方法来评价海南霉素的作用,其中体外培养底物(粗蛋白质18%,中性洗涤纤维30%,酸性洗涤纤维22%)精粗比为40∶60。试验分对照组(CON)、10 mg/L莫能菌素组(MON,阳性对照)以及0.1、1.0、10.0和100.0 mg/L海南霉素组(H0.1、H1.0、H10.0和H100.0)共6个组。发酵24 h后立即测定pH,然后采集样品用于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肽、氨基酸、蛋白酶和脱氨酶的测定及DNA的提取。结果显示,与CON相比,H100.0显著降低了总VFA浓度并提高了pH(P<0.05);H10.0、H100.0和MON显著降低了乙酸、丁酸浓度以及乙酸与丙酸比(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浓度(P<0.05)。H0.1和H1.0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无显著影响(P>0.05)。H10.0、H100.0和MON增加了肽、氨基酸浓度和蛋白酶活性(P<0.05),但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和脱氨酶活性(P<0.05)。H10.0、H100.0和MON也显著增加了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和总普雷沃氏菌(genus Prevotella)的相对拷贝数(RPS),显著减少了原虫(protozoa)的RPS(P<0.05)。H10.0、H100.0和MON显著减少了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的RPS(P<0.05),对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埃氏巨球型菌(Megasphaera elsdenii)和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从对瘤胃发酵调控和增加非NH3-N流量2方面考虑,10.0 mg/L海南霉素为最适剂量;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的调控模式与莫能菌素相似;海南霉素是通过对普雷沃氏菌属细菌和原虫的数量的影响来调控氮代谢。
  • 崔虎, 张铁涛, 张志强, 耿业业,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217-2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6周龄、平均体重为(5.71±0.60) kg的健康雄性蓝狐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蓝狐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4%(Ⅰ组)、26%(Ⅱ组)、28%(Ⅲ组)、30%(Ⅳ组)、32%(Ⅴ组)、34%(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Ⅲ组蓝狐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为最高,其中末重极显著高于Ⅰ、Ⅱ、Ⅴ和Ⅵ组(P<0.01),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Ⅴ和Ⅵ组(P<0.05或P<0.01)。Ⅱ、Ⅲ和Ⅳ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Ⅴ和Ⅵ组(P<0.01)。蛋白质消化率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脂肪消化率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8%时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粪氮和尿氮排出量都有升高的趋势,且Ⅴ和Ⅵ组的尿氮排出量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在28%时,蓝狐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为最高,同时氮沉积也处在较高水平。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呈升高的趋势,而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且均以Ⅲ组最高。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Ⅰ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合平均日增重、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得出,冬毛期蓝狐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28%。
  • 肖顺应, 叶元土, 蔡春芳, 金素雅, 朱磊, 姚仕彬, 姚林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225-22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草鱼形体的影响,并对其骨骼畸形进行判定。选取初始均重为22.29 g的草鱼27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15尾,分别投喂含0、13、29、45、61、77 g/kg磷酸二氢钙的纯化饲料。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饲料中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为29 g/kg的组草鱼体长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和13 g/kg的组(P<0.05)。饲料磷水平对草鱼的肥满度和吻-鳃盖长/体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高饲料磷水平组草鱼骨骼出现了畸形的情况。由此得出,饲料中磷酸二氢钙添加量高于29 g/kg时会影响草鱼形体发育,导致鱼体骨骼的畸形。根据草鱼脊椎骨偏离主轴的角度把草鱼形体分为4个等级:健康鱼体、轻度畸形、中度畸形和重度畸形。
  • 林仕梅, 毛述宏, 关勇, 潘瑜, 罗琳, 罗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12): 2231-2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1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用饲料(含鱼粉6.0%,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64.5%)的基础上,用脱酚棉籽蛋白分别替代0、50%和100%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低鱼粉饲料中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将270尾平均体重为50 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其中饲喂替代水平为0的试验饲料的组为对照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50%替代水平组罗非鱼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100%替代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效率和摄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脱酚棉籽蛋白替代水平的增加,罗非鱼内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但肝胰指数、肥满度以及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脱酚棉籽蛋白替代水平对罗非鱼的肝胰脏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胰蛋白酶活性以50%替代水平组最高,淀粉酶活性以100%替代水平组最高。随着脱酚棉籽蛋白替代水平的增加,各组罗非鱼的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在罗非鱼低鱼粉饲料中,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水平以不超过50%为宜,过高的替代水平对罗非鱼的免疫应答会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