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24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15
  

  • 全选
    |
    综述 Review
  • 邹云, 贺建华, 谢红兵, 杨永生, 江碧波, 李江长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073-20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代谢组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理学、药理学、植物学等各个领域,但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起始阶段。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代谢组学将会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手段在动物营养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代谢组学概念、特点、代谢组学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和基于NMR技术的代谢组学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石文标, 谢明, 侯水生, 黄苇, 喻俊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079-20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维生素D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主要分为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然而至今对其没有统一的结论。研究结果大部分显示维生素D3的效价高于或等于维生素D2的效价,且维生素D3及其代谢产物效价的对比大致为维生素D3≤24,25-二羟基维生素D3[24,25-(OH)2D3]=25,26-二羟基维生素D3[25,26-(OH)2D3]≤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影响维生素D生物学效价的因素有多种,其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关键酶的活性及其反馈调节机制、活性维生素D的结构与维生素D转运蛋白及维生素D受体的亲和性差异等;外在因素主要有试验动物、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光照、维生素D载体等。本文主要从维生素D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李德勇, 孟庆翔, 任丽萍, 解祥学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085-20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皂苷、挥发油、单宁以及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杀菌、促生长及抗氧化等多种功能,被认为是可以替代抗生素药物的天然饲料添加剂之一。近年来,有关植物提取物在畜禽营养调控及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反刍动物营养调控及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评述了近年来植物提取物在提高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抑制甲烷生成、提高过瘤胃蛋白数量、调控瘤胃发酵及改善畜产品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植物提取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李玉莲, 田启宇, 范志勇, 肖勇, 陈永辉, 杨泰, 董莲花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092-20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遗传潜力发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采食量的调节是一个涉及中枢和外周食欲调节网络中诸多环节因素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负反馈饱食因子在确保机体摄食及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免疫调控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调控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中和原理削弱或消除抑食信号的作用,同时通过这种免疫介导手段又不会产生像脂多糖或其他病原因素导致的免疫应激,从而实现对畜禽采食量的有效调控。本文主要综述了免疫调控技术在畜禽采食量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免疫调控技术在畜禽采食量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张鸽, 胥保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097-2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矿物质对蜜蜂营养生理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对蜜蜂矿物质需求量进行了归纳,并对花粉和蜂蜜中矿物质种类与含量进行了介绍。
  • 猪与禽营养 Swine and Poultry Nutrition
  • 杨慧, 林登峰, 林伯全, 王恬, 张力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03-2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泌乳母猪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L-Arg)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氨基酸浓度和免疫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2头2胎体重相近的健康母猪(长白×大约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4组母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8%、1.0%和1.2%L-Arg的饲粮,正式试验期从母猪分娩当天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试验第10天和第18天,除0.8%L-Arg组泌乳母猪血清鸟氨酸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泌乳母猪血清中精氨酸、鸟氨酸和脯氨酸的浓度(P<0.05或P<0.01),其中1.0%L-Arg、1.2%L-Arg组的效果最好;第10天和第18天,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对泌乳母猪血清中总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提高其血清中白蛋白、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浓度(P<0.05),显著降低尿素氮浓度(P<0.05),其中1.0%L-Arg组尿素氮浓度最低,但3个L-Arg添加组之间血清免疫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L-Arg显著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断奶均重、平均日增重(P<0.05),其中1.0%L-Arg组提高最多,但3个L-Arg添加组之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1.0%L-Arg组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比其他3组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0.8%L-Arg组和1.2%L-Arg组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缩短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母猪血清中各氨基酸浓度均随饲粮L-Arg添加水平的增加而线性上升(P<0.05),但母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免疫生化指标与饲粮L-Arg添加水平的回归关系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L-Arg可提高泌乳母猪血清中部分氨基酸浓度、改善泌乳母猪的新陈代谢和免疫机能,在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同时缩短了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在本试验条件下,泌乳母猪饲粮L-Arg最适添加量为1.0%。
  • 洪平, 蒋宗勇, 蒋守群, 周桂莲, 林映才, 郑春田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10-2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维生素A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2日龄快长型岭南黄羽肉公鸡1 440只,根据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各处理维生素A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 IU/kg。试鸡自由采食与饮水,饲养21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维生素A显著提高试鸡42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并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添加维生素A 1 500、3 000 IU/kg显著提高试鸡平均日采食量(P<0.05)。2)随维生素A添加水平升高,试鸡血清、肝脏维生素A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维生素A 12 000 IU/kg组血清和肝脏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维生素A 3 000、6 000 IU/kg组血清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除添加维生素A 12 000 IU/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添加维生素A 6 000 IU/kg组肝脏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除添加维生素A 12 000 IU/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饲粮中添加维生素A 1 500、3 000、6 000 IU/kg可显著提高试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P<0.05),添加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肝脏GSH-Px活力(P<0.05);添加维生素A 1 500、3 000、6 000、12 000 IU/kg可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添加维生素A 3 000 IU/kg可显著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维生素A 3 000~6 000 IU/kg能维持血清维生素A含量稳定,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促进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
  • 吕荣创, 徐良梅, 路磊, 牛树鹏, 张慧, 田博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18-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爱拔益加(AA)肉种鸡产蛋中期(40~42周龄)饲喂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子代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20周龄体重相近的AA肉种母鸡30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当产蛋率达到5%时开始正式试验,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高能组、低能组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0%和80%,各组均限饲且饲喂量相同。子代选用孵化后的1日龄公雏300只,试验分组与母代相同。子代饲喂正常能量水平饲粮,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为49 d。结果表明:1)和对照组相比,高能组显著降低了子代的初生重,1~28日龄、1~49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28日龄腿肌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胸肌剪切力以及49日龄胸肌和腿肌的亮度值(P<0.05);显著提高了子代28、49日龄胸肌和腿肌的粗脂肪含量和滴水损失(P<0.05)。2)和对照组相比,低能组显著降低了子代的初生重(P<0.05),显著提高了子代1~49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提高了子代28日龄胸肌的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子代28日龄胸肌和腿肌的剪切力、49日龄腿肌的滴水损失(P<0.05);显著提高了子代49日龄腿肌的亮度和红度值以及28日龄腿肌、49日龄胸肌和腿肌的黄度值(P<0.05)。结果提示,相比高能组和对照组,低能组更有利于提高子代生长性能,改善子代的肌肉品质。
  • 林祯平, 冯凯玲, 叶慧, 邓远帆, 胥力文, 杨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26-2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28~70日龄狮头鹅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720只28日龄的健康狮头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鹅。各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26%、0.36%、0.46%、0.56%、0.66%、0.76%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蛋氨酸水平对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0.56%和0.66%蛋氨酸水平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26%蛋氨酸水平组(P<0.05)。2)饲粮蛋氨酸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酸、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0.76%蛋氨酸水平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26%蛋氨酸水平组(P<0.05),但与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3)0.66%蛋氨酸水平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0.66%蛋氨酸水平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与0.76%蛋氨酸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0.66%蛋氨酸水平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0.26%蛋氨酸水平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0.26%、0.36%蛋氨酸水平组(P<0.05)。4)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二次曲线升高(P<0.05),估测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654%时,28~70日龄狮头鹅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达最大值。由此可见,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可以显著提高28~70日龄狮头鹅抗氧化功能,饲粮蛋氨酸适宜水平为0.66%。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s and Herbivorous Animal Nutrition
  • 纪守坤, 许贵善, 姜成钢, 屠焰, 刘洁, 赵一广, 马涛, 楼灿, 邓凯东,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33-2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饲喂水平对杜寒F1代公羔羊体内主要矿物质含量及分布规律的影响。选用杜寒F1代公羔羊21只,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70%限饲组(IR70组)和40%限饲组(IR40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AL组体重达到35 kg时进行比较屠宰试验,测定各组织中钙、磷、镁、钠、钾含量。结果表明:饲喂水平对羔羊体增重、骨骼、肌肉、皮、脂肪、内脏(包括血液)增重影响显著(AL组>IR70组>IR40组)(P<0.05),对羊毛重影响不显著(P>0.05);在各组织中,仅有IR70组内脏(包括血液)中钙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AL组和IR70组内脏(包括血液)中磷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在分布上,骨骼是钙、磷、镁、钠的主要储存部位,分别占机体总量的98.5%、83.4%、71.7%和41.5%,而钾主要储存于肌肉中,占机体总量的49.4%。结果提示,饲喂水平提高,羔羊各组织重量显著增加(除羊毛重外),骨骼、肌肉和皮中钙、磷、镁、钠、钾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饲喂水平为维持需要时,钙和磷含量最低。骨骼是钙、磷、镁和钠的主要储存部位,而钾主要储存于肌肉中。
  • 赵宏丽, 孙海洲, 李金霞, 赵存发, 桑丹, 李胜利, 张春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41-2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精氨酸(Arg)及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细毛羊肠黏膜蛋白质合成率的影响。选用15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25.00±3.39) kg的5月龄半同胞羯鄂尔多斯细毛羊断奶羔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1组,对照组)、基础饲粮+0.15 g/d NCG组(2组)、基础饲粮+0.20 g/d NCG组(3组)、基础饲粮+1.50 g/d Arg组(4组)、基础饲粮+2.00 g/d Arg组(5组)。进行45 d饲喂以后,试验羊空腹12 h后一次性大剂量灌注L-苯丙氨酸,90 min后采集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检测小肠黏膜蛋白质合成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十二指肠与空肠黏膜的蛋白质合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试验组中,3组、4组、5组同1组相比提高幅度较大,其中4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而3组和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添加不同水平的瘤胃保护性Arg及NCG对肠道黏膜蛋白质合成率具有提高作用,分别以1.50 g/d Arg和0.20 g/d NCG 2个剂量较好。
  • 周月华, 贾刚, 吴秀群,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48-2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8~12周龄肉兔缬氨酸(Val)和异亮氨酸(Ile)的需要量及其与赖氨酸(Lys)的适宜比例。试验采用4×3因子设计,4个Val水平分别为0.51%、0.65%、0.69%和0.73%,3个Ile水平分别为0.57%、0.61%、0.65%。选择平均体重(2 235.75±45.10) g可做种用的新西兰肉兔96只,随机分为1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主效应分析表明,饲粮Val水平极显著影响肉兔平均日增重(ADG)(P<0.01),以0.69%Val组ADG最大;ADG随Ile水平的增加而增加,0.65%Ile组ADG最大。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0.69%Val和0.61%Ile组ADG最大,但与0.69%Val和0.65%Ile、0.65%Val和0.65%Ile、0.73%Val和0.61%及0.73%Val和0.65%Ile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Val与Ile的互做对ADG、ADFI和F/G的影响不显著(P>0.05)。3)血清尿素氮含量以0.69%Val和0.61%Ile组最低,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以0.69%Val和0.61%Ile添加水平较适宜,其实测值与估计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56%;Lys、Val和Ile三者的比例为1.00:0.83:0.70。
  • 水产营养 Fish Nutrition
  • 石桂城, 董晓慧, 陈刚, 谭北平, 迟淑艳, 杨奇慧, 刘泓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54-2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 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能昌爱, 李秀锦, 仲飞, 李振, 张峰, 陈慧慧, 张考, 韩冬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65-21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将人CD14信号肽序列与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基因融合,旨在提高OVA在非输卵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提取鸡输卵管上皮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合成的cDNA,再利用修饰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从cDNA中分别扩增出5'端与人CD14信号肽序列融合和非融合的OVA基因,并将它们分别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中,构建成表达载体pcDNA-CD14sp-OVApcDNA-OVA。经磷酸钙介导,将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使其进行表达,用鼠抗OVA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OV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本试验扩增的OV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登录号NM_205152)一致,构建的人CD14信号肽序列融合OVA基因的表达载体结构正确。经过在HEK293T细胞的表达,融合人CD14信号肽序列的重组蛋白OVA的表达水平明显得到提高。结果提示,融合人CD14信号肽序列后的重组蛋白OVA在非输卵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为OVA基因作为DNA疫苗模式抗原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米宝民, 赵峰, 谭会泽, 任立芹, 赵江涛, 张宏福, 杨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72-2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淀粉饲粮鸡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来源,探讨排空强饲法测定鸡饲料表观代谢能值的精度。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48只成年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测定强饲量为40和25 g淀粉饲粮的表观代谢能值,共重复测定4个批次。结果表明: 1)强饲量为40 g时,4个批次在表观代谢能值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个批次表观代谢能值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分别为5.39%、1.89%和5.27%;强饲量为25 g时,4个批次在表观代谢能值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第6批次显著地低于第5批次和第7批次的相应值(P<0.05),4个批次表观代谢能值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97%、1.53%和2.36%。强饲量为25 g时,鸡体重损失、强饲鸡干物质排泄量和强饲鸡总能排泄量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比强饲量40 g时的相应值低。2)在淀粉饲粮表观代谢能值的方差(变异)来源中,当强饲量为40 g时,强饲鸡的干物质排泄量的变异、排泄物总能含量的变异和强饲量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分别为96.46%、3.23%和0.30%;当强饲量为25 g时,三者的贡献分别为67.72%、24.51%和7.76%。由此可见,强饲量为40 g时,淀粉饲粮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较大,而强饲量为25 g时,其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较小。在表观代谢能值测定的变异来源中,排泄物的质量是主要因素。
  • 严峰, 赵峰, 米宝民, 张莉, 齐智利,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81-2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与活性贡献对玉米、豆粕、小麦麸消化能力的影响,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适宜添加量提供参考。采用嵌套设计,其中独立变量为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设3个处理水平,分别为鸭肠液酶粉剂批次1、2、3;嵌套变量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比例(以胰蛋白酶为基础),设4个处理水平,即0(共用)、25%、50%、75%,分别测定10种模拟鸭肠液对玉米、豆粕、小麦麸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3个批次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对玉米、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干物质真消化率(71.75%~72.24%)有显著影响(P<0.05)。2)同一鸭肠液酶粉剂批次内,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75%时,玉米、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表观能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干物质真消化率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95%,相对差值0.95%),酶水解物真能值在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50%的范围内也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17 MJ/kg,相对差值0.89%)。综合上述结果,不同批次来源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在消化能力上是相等的,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对消化酶总活性的贡献在25%~50%消化能力比较稳定。
  • 庞学燕, 季昀, 王洪荣, 魏宗友, 王梦芝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90-21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制备高纯度和特异性的奶牛αs-酪蛋白多克隆抗体,为鉴定奶牛乳腺合成的αs-酪蛋白提供试验材料。选用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每2周免疫1次奶牛αs-酪蛋白,待血清达到抗体效价后,对兔进行颈动脉放血并分离血清,利用饱和硫酸铵法和蛋白A树脂纯化抗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分别用于鉴定纯化后抗体的纯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经过饱和硫酸铵法和蛋白A树脂2步纯化后得到了纯度较高的抗体,同时可以特异性结合奶牛αs-酪蛋白。本试验制得的抗体可以用于鉴定奶牛乳腺合成的αs-酪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奶牛αs-酪蛋白合成的调控提供了有效的科研材料。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高萍, 王海峰, 方心灵, 束刚, 朱晓彤, 王松波, 王丽娜, 江青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195-2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梨酸(S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试验选用28日龄纯种大约克断奶仔猪18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头猪(8阉公、7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0.125%和0.200%的SA,观察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绒毛形态、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预试期为7 d,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00% SA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56和77日龄的体重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但对器官指数和小肠绒毛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2) 0.200% SA组的血清总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0.050%和0.125% SA组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0.200% SA能显著下调肌肉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量(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0.200% SA能够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PAR系统提高血清IGF-Ⅰ的含量而实现的。
  • 韩杰, 边连全, 刘显军, 张飞, 杨侃侃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03-2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刺五加多糖(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olysaccharide,ASP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28±3)日龄、平均体重为(7.13±0.67) kg的"长白×约克夏"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0、300、500、800和1 000 mg/kg ASPS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500和800 mg/kg ASPS提高了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P<0.01),但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随ASPS添加水平的提高,末重、平均日增重和腹泻率均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料重比呈线性改善(P<0.05)。饲粮中添加800 mg/kg ASPS提高了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降低了仔猪血清皮质醇水平(P<0.05),二者随ASPS添加水平的提高均呈线性变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ASPS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腹泻率,改善血液免疫指标,缓解仔猪应激反应,其中以添加量为800 mg/kg效果最好。
  • 刘亭婷, 滑静, 王晓霞, 刘莉如, 海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10-22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肠道菌群、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用仔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和150 mg/kg金霉素(抗生素组)以及250、500、750、1 0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750 mg/kg丁酸梭菌组与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除250 mg/kg丁酸梭菌组外,其他各丁酸梭菌组盲肠内乳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1 000mg/kg丁酸梭菌组小肠各肠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的黏膜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空肠与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抗生素组(P<0.05)。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免疫球蛋白A(IgA)阳性物质有效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丁酸梭菌能够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肠道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 000 mg/kg。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赵小伟, 哈斯额尔敦, 王加启, 卜登攀, 魏宏阳, 周凌云, 王俊, 许晓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22-2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三聚氰胺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并探讨饲粮中三聚氰胺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试验选择9头泌乳中期 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添加0.1%(MEL1组)、0.5%(MEL2组)和1.0%(MEL3组)三聚氰胺的饲粮(干物质基础)。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三聚氰胺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乳中尿素含量随着三聚氰胺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乳中三聚氰胺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MEL1、MEL2和MEL3这3个组的含量分别为5.48、28.32和51.96 mg/L,乳中三聚氰胺产量分别为66.00、420.05和745.20 mg/d。饲粮中三聚氰胺向乳中转化的效率在3个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转化率为(0.51±0.10)%。在停喂三聚氰胺后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迅速降低,在停喂后第3天三聚氰胺残留量均低于0.05 mg/L。综合本试验结果可知,泌乳奶牛日粮添加三聚氰胺可显著提高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但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姚庆, 辛杭书, 王明君, 李仲玉, 刘凯玉, 张宁, 李敏, 李欣新,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30-2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酒精清液发酵玉米秸秆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胎次、产奶量和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牛。试验分3期,各期的对照组均饲喂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各期的试验组分别饲喂用酒精清液发酵玉米秸秆替代30%(30%替代组)、60%(60%替代组)或100%(100%替代组)全株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7 d。结果表明:1)酒精清液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DIP)含量都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P<0.05)。2)与对照组相比,60%替代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增加了9.45%(P<0.05),产奶量无显著变化(P>0.05);100%替代组奶牛的DMI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奶量降低了12.05%(P<0.05)。3)各试验组中,乳成分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乳蛋白的净含量提高了4.65%(P<0.05),而其他乳成分净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用酒精清液发酵玉米秸秆适量替代(30%或60%)全株玉米青贮不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栾兆双, 姚丽丽, 傅振宁, 宋娟, 胡彩虹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37-22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屏障变化及其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21日龄"杜×长×大"仔猪12窝,每窝选取2~3头平均体重为(5.8±0.4) kg的仔猪断奶,为断奶组,每窝剩下的仔猪不断奶继续哺乳至35日龄,为哺乳组,分别于仔猪22、24、28和35日龄屠宰取样,每次每组6头。结果表明:与哺乳组相比,断奶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在22、24和28日龄均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均显著提高(P<0.05),35日龄上述指标断奶组与哺乳组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组在断奶后的不同时间肠形态发生了变化,断奶仔猪24和28日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22日龄(P<0.05),35日龄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22、24和28日龄(P<0.05)。与哺乳组相比,血浆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在断奶后不同时间均显著提高(P<0.05),35日龄断奶组仍显著高于哺乳组(P<0.05)。与22日龄断奶仔猪相比,24日龄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总水平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并达到高峰,随后此比值随着日龄的延长逐渐降低。结果提示,21日龄仔猪断奶后肠形态和肠黏膜屏障受损,在35日龄肠形态基本恢复,但是肠道通透性仍未恢复,仔猪断奶后肠道通透性的恢复滞后于形态学重建,断奶应激激活了p38 MAPK信号通路。
  • 张宏馨, 黄仁录, 郭小虎, 杨秋霞, 陈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43-2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冷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海兰褐蛋种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和组织中α-生育酚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9周龄海兰褐蛋种鸡288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维生素E以维生素E醋酸酯的形式添加,其添加水平分别是0(对照组)、20、40、80、160和320 mg/kg,预试期2周,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80、160和320 mg/kg组产蛋率极显著提高(P<0.01),其中160 mg/kg组最高,而320 mg/kg组相对160 mg/kg组有下降趋势(P>0.05);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种蛋品质未见影响(P>0.05);随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增加,蛋黄、肝脏、心脏中α-生育酚含量呈线性增加,而肾脏沉积增加不明显。试验结果提示,海兰褐蛋种鸡饲粮中增加维生素E的添加水平可以缓解冷应激造成的生产性能的下降,提高蛋黄、肝脏和心脏的α-生育酚含量。
  • 辛杭书, 段春宇, 张永根, 王明君, 李仲玉, 王志博, 李富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49-2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探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饲喂基础饲粮为负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350 mg/d)为正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20 mg/d)为海南霉素组。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原虫和真菌含量分别减少了38.24%、60.24%和12.73%,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甲烷菌(Ruminococcus methanoge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瘤胃甲烷菌的含量始终稳定在0.46%~0.48%;各组中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是很一致;总体上,海南霉素组和正对照组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含量接近。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区系。
  • 鲍坤, 徐超, 宁浩然, 王凯英, 赵家平,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57-2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几种鹿常用饲料原料的蛋白质瘤胃降解规律,以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梅花鹿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棉籽粕、玉米胚芽粕、菜籽粕、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玉米蛋白粉、玉米纤维及羊草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棉籽粕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始终最高,与其他几种饲料原料相比,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2)48 h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棉籽粕、玉米蛋白粉、羊草、DDGS、玉米胚芽粕、菜籽粕和玉米纤维,蛋白质瘤胃动态降解率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由此得出,棉籽粕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较高,生产实践中要考虑进行过瘤胃保护技术,以减少蛋白质资源的浪费;菜籽粕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较低,是一种待开发利用的蛋白质补充料;玉米胚芽粕、DDGS、玉米蛋白粉、玉米纤维及羊草可作为鹿生产中常用的饲料原料。
  • 唐炳荣, 冯琳, 刘扬, 姜俊, 胡凯, 姜维丹, 李树红,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63-2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旨在确定生长中期草鱼的蛋氨酸需要量。选用平均体重为(259.00±0.48)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2.19、4.72、7.18、9.67、12.21和14.69 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与蛋氨酸水平为2.19 g/kg时相比,提高饲料中蛋氨酸水平显著地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的增重、摄食量、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当蛋氨酸水平达到7.18 g/kg时,增重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生长中期草鱼的肝胰脏和肠道重量、肝胰脏和肠道蛋白质含量以及肠道长度(P<0.05),对肝体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蛋氨酸水平≥4.72 g/kg时,肝胰脏和肠道重量以及肠道长度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脏和肠道蛋白质含量分别在蛋氨酸水平为9.67和12.21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蛋氨酸水平为7.18 g/kg时,肝胰脏和肠道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当蛋氨酸水平为4.72 g/kg时,肠道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各肠段Na+,K+-ATP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肌酸激酶活性(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的蛋氨酸可以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以特定生长率为标识,当饲料胱氨酸含量为1.61 g/kg时,生长中期草鱼(259~498 g)的蛋氨酸需要量为10.41 g/kg饲料或34.71 g/kg蛋白质。
  • 顾夕章, 高启平, 谢骏, 张媛媛, 蒋宗杰, 刘波, 戈贤平, 李云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72-22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亚麻籽替代部分大豆油对异育银鲫鱼苗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14.32±0.02) g的异育银鲫336尾,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28尾。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Ⅲ、Ⅳ组分别饲喂用2.40%、4.80%和7.20%亚麻籽替代基础饲料中16.67%、33.33%和50.00%大豆油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3 d。结果表明:1)饲料中亚麻籽替代部分大豆油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各组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组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甘油三酯、皮质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从生产上来看,亚麻籽替代大豆油在异育银鲫鱼苗饲料中的用量以不超过2.40%为宜。
  • 王常安, 徐奇友, 许红, 尹家胜, 王洋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11): 2279-2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氧化三甲胺(TMAO)对哲罗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道脂肪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初重为(4.15±0.15) g的哲罗鱼1 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6组试验鱼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02%、0.05%、0.10%、0.20%和0.50% TMAO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2%~0.20% TMAO后,哲罗鱼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当添加量为0.05%时达最大值。饲料中添加0.02%~0.50% TMAO后显著降低了哲罗鱼肌肉粗脂肪含量以及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而对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以及血清葡萄糖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前肠+幽门盲囊和后肠脂肪酶活性均以添加量为0.02%时为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0%添加组(P<0.05)。哲罗鱼胰腺脂肪酶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TMAO影响哲罗鱼生长,改变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降低血脂水平。以增重率为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TMAO最适添加量为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