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2-15
  

  • 全选
    |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赵勐, 卜登攀, 张养东, 周凌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287-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奶牛乳脂降低综合征是影响牛奶品质的重要问题。早在19世纪,人们已经认识乳脂降低综合征,目前,其仍然是奶牛营养研究的重点方向。引起奶牛乳脂降低综合征的原因众多,因此,也形成了很多解释乳脂降低综合征的理论。本文主要综述乳脂降低综合征的理论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 王文梅, 许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295-3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酸菌作为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在维持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和调节动物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乳酸菌体外和体内对胆固醇的降解机制,并结合影响胆固醇降解效率的因素,阐述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代文婷, 郑楠, 赵圣国,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04-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受纯培养方法的限制,瘤胃壁黏附细菌群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发现相对较少,但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16S rDNA文库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PCR-DGGE)的应用,瘤胃壁黏附细菌的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从瘤胃壁黏附细菌的多样性、影响因素和功能3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杨金玉, 张海军, 武书庚, 岳洪源,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11-3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葡萄原花青素(GPC)是来源于葡萄的天然植物多酚,在葡萄籽中含量最为丰富。国内外研究已表明,GPC具有抗氧化、细胞保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就GPC的生理活性及其在家禽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GPC更好地应用于家禽养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高巍, 陈帅, 丁兆坤, 许友卿, 刘刚,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22-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壳寡糖是一种通过壳聚糖降解得到的对生物机体功能有很大影响的高分子化合物,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改善机体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影响肠道菌落形成。此外,壳寡糖可以增强机体部分器官的功能,增加生物体部分酶的活性,抑制某些有害物质的分泌。本文主要综述了壳寡糖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力及肠道等的影响,为相关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 朱双, 张爱忠, 姜宁, 任文, 蔡鹏, 王法明, 穆洋, 王立学, 张欣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27-3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抗生素耐药病原菌的出现,一些传染性疾病已难以治疗并且日益恶化。近年来开发新的和有效的抗生素进展缓慢。然而,可替代抗生素的细菌素近些年来备受关注,其在控制抗生素耐药病原菌上拥有巨大的潜力。细菌素是由许多细菌产生的小抗菌肽(AMPs),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体生长,还可以作为益生菌在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细菌素作为防腐剂在食品生产中普遍应用,随着人们对畜产品卫生与安全的关注以及益生菌在饲料中的推广应用,细菌素在动物生产中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本文旨在在介绍细菌素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细菌素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 范斌, 余冰, 王乐成, 田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34-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类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产毒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粮食作物及其副产品中,是食品和饲料原料的重要污染物,其广泛的毒理病理学效应对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危害,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肠道既是OTA等外源有毒有害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又是阻挡其进入体循环的第1道物理屏障,同时还可能是其发挥毒性效应的靶器官。因此,本文就OTA的肠毒性及其作用机制、营养对OTA肠毒性的缓解效应做简要综述,以期为缓解OTA的肠毒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董文滨, 马兰婷, 王颖, 李成成, 郑本乐, 冯倩倩, 王改英, 李迎军, 焦震, 刘锋, 杨维仁, 胥保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42-3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明蜜蜂的营养需要是制订蜜蜂饲养标准的前提,更是配制蜜蜂饲料的理论依据,对蜜蜂的健康养殖有重要作用。养蜂生产中,蜂群所处的阶段不同其营养需要不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是我国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在我国养蜂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饲料营养价值与畜禽饲养标准研究与应用”以及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本课题组对意大利蜜蜂春繁阶段、产浆阶段、越冬阶段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营养参数,并进行了生产验证。根据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本文提出了意大利蜜蜂不同阶段营养需要建议标准,首次总结发布了蜜蜂营养参数,为养蜂生产及蜜蜂饲料配制提供参考。
  • 易星, 莫远亮, 姜冬梅, 康波, 何珲, 马容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48-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胺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脂肪族含氮化合物。它参与调控器官发育、繁殖、衰老、免疫以及癌症等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就多胺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旨在为研究多胺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阮栋, 林映才, 张罕星, 陈伟, 王爽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53-3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棉籽粕(CSM)水平对高峰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卵巢形态及棉酚残留的影响,以探讨饲粮中CSM适宜水平。试验选用19周龄龙岩山麻鸭720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各组饲粮CSM水平分别为0(对照)、4.5%、9.0%、13.5%、18.0%和22.5%,CSM中游离棉酚(FG)实测值为266 mg/kg,试验期3个月。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3.5%、18.0%和22.5%组显著降低了平均蛋重(P<0.05),22.5%组显著降低了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重并提高了料蛋比(P<0.05)。2)饲粮CSM水平对高峰期蛋鸭产蛋率、破蛋率、畸形蛋率、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哈氏单位及蛋黄颜色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9.0%、13.5%、18.0%和22.5%组显著降低了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值,并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各组间GSSG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4)9.0%、13.5%、18.0%和22.5%组可明显破坏优势卵泡的完整性,卵泡变形破裂,局部呈融溶状。5)22.5%组试验鸭直肠内容物中FG含量为4.55 mg/kg,胸肌、肝脏、肾脏及蛋黄、蛋清中并未检测出FG残留。综上所述,饲粮CSM水平低于9.0%时不影响高峰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组织无损伤,胸肌及蛋中无棉酚残留。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刘飞, 林雪彦, 侯秋玲, 王云, 王中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63-3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我国北方农区典型饲粮条件下,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和瘤胃保护性赖氨酸(RPLys)补饲量对高产泌乳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160头泌乳高峰期、产奶量30 kg/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补饲RPMet和RPLys,2者补饲量分别为13和6 g/d(M13+L6组)、43和98 g/d(M43+L98组)、74和190 g/d(M74+L190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1)补饲RPMet和RPLys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M74+L190组的产奶量、乳脂产量、乳糖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13+L6组(P<0.05),乳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M13+L6组(P<0.05);M43+L98和M74+L190组的乳蛋白产量显著高于M13+L6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M74+L190组血浆赖氨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M43+L98和M74+L190组的血浆蛋氨酸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我国北方典型饲粮条件下,补饲RPMet和RPLys提高了泌乳高峰期奶牛的生产性能,产奶30 kg/d泌乳高峰期奶牛的RPMet和RPLys适宜补饲量分别为74和190 g/d。
  • 张瑛, 周建伟, 刘浩, 米见对, 龙瑞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71-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燕麦干草为饲粮限饲对藏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并估测其氮维持需要量。选用5只体况和体重[(45±2) kg]相近的20月龄去势公羊,进行饲养试验和绝食代谢试验。饲养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将5只羊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2只藏羊,设为组内重复),设4个限饲水平,分别饲喂燕麦干草饲粮自由采食量的90%、70%、50%和30%,采集粪尿样,并在饲喂的0、2、4、6和8 h采集瘤胃液,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绝食代谢试验测定其每天排出的粪氮、尿氮。结果表明:1)限饲水平对瘤胃液pH和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及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0),而对丁酸含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0或P<0.001)。2)限饲水平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0)。3)随绝食时间的延长,粪氮呈现出先降低后稳定的趋势,尿氮与总氮排出量均呈先降后升最后达到稳定的趋势。综合得出,限饲水平不影响藏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藏羊常规饲养期可消化氮维持需要量为0.12 g/(kg BW0.75·d),绝食期氮维持需要量为0.15 g/(kg BW0.75·d)。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杨颖, 张铁涛, 岳志刚, 郑培和, 曲勃,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80-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源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70日龄、体重[公貂(1.08±0.08) kg、母貂(0.77±0.04) kg]相近、健康的水貂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以豆油(Ⅰ组)、鸡油(Ⅱ组)、鱼油(Ⅲ组)、猪油(Ⅳ组)为脂肪源,代谢能为15.5 MJ/kg(粗脂肪含量为22%)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脂肪源对试验结束时水貂的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2)公貂Ⅳ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母貂Ⅱ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公貂Ⅰ组、Ⅲ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母貂Ⅳ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公貂Ⅰ组氮沉积显著低于Ⅳ组(P<0.05);母貂Ⅰ组氮沉积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母貂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组间差异显著(P<0.05),公貂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公貂、母貂均以Ⅳ组最高。5)公貂Ⅳ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母貂Ⅰ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由以上可以得出,以鱼油为饲粮脂肪源,育成期公貂具有较高的脂肪消化率;以鸡油为饲粮脂肪源,母貂的营养物质消化率较高;育成期水貂鱼油脂肪消化率虽较高,但猪油可以提高净蛋白质利用率及氮沉积;综合考虑饲料成本和营养物质消化与利用,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用鱼油和猪油的混合油脂作为育成期水貂饲粮的脂肪源。
  • 李万佳, 李福昌, 朱晓强, 付朝晖, 张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89-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钙磷代谢、血液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45±0.03) kg的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维生素D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00、1 000、2 000和4 000 IU/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平均日增重在维生素D添加水平为2 000 IU/kg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血清中钙、磷含量,粪中磷含量及胫骨中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 000 IU/kg组粪中钙含量显著低于0、500和4 000 IU/kg组(P<0.05),2 000 IU/kg组胫骨中钙含量极显著高于0、500和1 000 IU/kg组(P<0.01)。饲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钙、磷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增加,钙、磷表观消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2 000 IU/kg组的值为最高。饲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甲状旁腺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钙素和维生素D3含量均以2 000 IU/kg组为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000 IU/kg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0 IU/kg组(P<0.01),1 000、2 000和4 000 IU/kg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0 IU/kg组(P<0.01),2 000 IU/kg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2 000 IU/kg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含量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生长獭兔饲粮的适宜维生素D添加水平为2 000 IU/kg。
  • 付朝晖, 李福昌, 李冰, 张彩霞, 李万佳, 朱晓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397-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氮代谢和空肠黏膜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断奶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谷氨酰胺添加水平为0、0.3%、0.6%、0.9%和1.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在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情况下,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的升高,平均日增重先升高后降低,料重比先降低后升高,在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为0.9%时达到最高平均日增重和最低料重比。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尿氮、食入氮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生长獭兔的粪氮(P=0.004 8)、可消化氮(P=0.006 0)、沉积氮(P=0.005 3)、氮表观消化率(P=0.000 9)、氮利用率(P=0.008 1)、氮生物学效价(P=0.002 3),其中粪氮在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为0.9%时达到最小值,其他指标在此时达到最大值。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蛋氨酸(P=0.000 1)、胱氨酸(P=0.006 3)、谷氨酸(P=0.010 6)和脯氨酸的表观消化率(P=0.000 1),而对其他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谷氨酰胺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空肠黏膜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而极显著影响空肠黏膜麦芽糖酶(P=0.001 5)、鸟氨酸转氨酶(P=0.002 9)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P=0.007 6)。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得出,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谷氨酰胺添加水平为0.9%。
  • 王圆圆, 陈丹丹, 陈赛娟, 刘亚娟, 谷子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04-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和消化试验来评定豆粕和芝麻粕在生长獭兔上的营养价值。选择18只60日龄平均体重为(1.70±0.20) kg的健康状况良好的白色獭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豆粕饲粮(85%基础饲粮+15%豆粕)和芝麻粕饲粮(85%基础饲粮+15%芝麻粕)。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 d。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豆粕和芝麻粕中总能(GE)、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以及无氮浸出物(NFE)的含量,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生长獭兔对上述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豆粕和芝麻粕中GE、DM、CP、EE、CF、NDF、ADF、ADL、Ash、Ca、P、NFE的含量分别为17.34 MJ/kg、88.43%、45.00%、1.89%、7.38%、13.15%、7.97%、0.77%、6.36%、0.33%、0.59%、27.80%与18.86 MJ/kg、91.93%、43.48%、11.13%、7.29%、17.53%、9.71%、1.28%、12.66%、1.71%、1.15%、17.37%;生长獭兔对豆粕和芝麻粕中GE、DM、CP、EE、CF、NDF、ADF、ADL、Ash、Ca、P和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3.56%、91.10%、90.93%、85.93%、20.05%、25.64%、36.04%、-6.39%、90.61%、73.64%、67.71%、44.21%与62.05%、46.96%、64.75%、51.23%、17.25%、33.90%、18.44%、-8.05%、54.11%、52.88%、47.17%、16.14%。由上可知,生长獭兔对豆粕和芝麻粕中不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结合饲料原料营养物质含量总体分析,豆粕对生长獭兔的营养价值要高于芝麻粕。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唐凌, 孙崇岩, 邝声耀, 冯琳,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11-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对幼建鲤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及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7.73±0.03) g的健康幼建鲤3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的试验饲料(色氨酸含量均为0.25%),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包膜色氨酸组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均显著高于晶体色氨酸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晶体色氨酸组(P<0.05)。与晶体色氨酸相比,包膜色氨酸显著提高了肠长指数、肠体指数、肝体指数、肠道蛋白质含量、肝胰脏蛋白质含量以及前肠、中肠、后肠皱襞高度(P<0.05);显著提高了肝胰脏和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P<0.05);显著提高了中肠、后肠Na+,K+-ATP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以及前肠、中肠、后肠碱性磷酸酶(AKP)活力(P<0.05)。此外,包膜色氨酸组的血浆氨浓度、肝胰脏和肌肉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均显著低于晶体色氨酸组(P<0.05)。色氨酸体外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晶体色氨酸和包膜色氨酸分别在15和180 min时释放完全。由此可见,与晶体色氨酸相比,包膜色氨酸体外释放速率较低,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建鲤的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有利于其体蛋白质的合成。
  • 潘瑜, 陈文燕, 林仕梅, 高启平, 罗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20-4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分别替代0(对照组)、25%、50%、75%、100%)的鱼油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为35%,总能为15 MJ/kg)的试验饲料,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饲喂5组鲤鱼[初重(5.81±0.23) g]8周,以研究亚麻油替代不同水平鱼油对鲤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脏脂质代谢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麻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鲤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5%组最高,显著高于75%和100%组(P<0.05);而饲料系数(FCR)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以25%组最低,显著低于100%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和成活率(SR)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粗脂肪含量则显著低于除2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替代不同水平鱼油对全鱼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亚麻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逐渐降低,而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则逐渐升高,但对照组与25%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亚麻油替代不同水平鱼油对鲤鱼的生长性能、肝胰脏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产生的影响不同。以亚麻油替代25%鱼油时鲤鱼的生长效果最好,而完全替代鱼油会阻碍鲤鱼的生长,并危及肝胰脏的健康。
  • 施永海, 张根玉, 张海明, 刘永士, 严银龙, 谢永德, 陆根海, 徐嘉波, 刘建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27-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刀鲚的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试验设2个组,即投喂配合饲料的配合饲料组和投喂活体糠虾的仔虾、幼虾和幼体以及桡足类的活饵料组,每组设有3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尾刀鲚幼鱼(体长80.0~100.0 mm、体重2.0~3.0 g)。试验从2012年6月10日开始至2012年12月5日结束。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的肌肉水分含量(75.53%)显著高于活饵料组(68.22%)(P<0.05),而粗脂肪含量(4.60%)显著低于活饵料组(11.23%)(P<0.05),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8种氨基酸中,有10种氨基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的含量为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活饵料组(P<0.05),其余8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胱氨酸)的含量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鲜味氨基酸(DAA)占肌肉干重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活饵料组(P<0.05),但由于肌肉水分含量的不同,这些指标换算为占肌肉鲜重百分含量后2组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肌肉EAA与TAA、EAA与NEAA以及DAA与TAA的比率与活饵料组也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配合饲料组的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56.96)显著高于活饵料组(45.49)(P<0.05)。配合饲料组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相对百分含量(31.24%)显著高于活饵料组(29.40%)(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相对百分含量在2组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肌肉n-6 PUFA相对百分含量(4.24%)显著高于活饵料组(1.35%)(P<0.05),导致配合饲料组的n-3 PUFA/n-6 PUFA(2.34)显著低于活饵料组(8.85)(P<0.05)。由此得出,配合饲料喂养的刀鲚肌肉蛋白质品质略优于活饵料喂养的刀鲚,但其肌肉粗脂肪含量较低,建议提高配合饲料中粗脂肪含量,优化脂肪酸组成。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陈伟, 林映才, 马现永, 蒋宗勇, 余德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37-4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异黄酮添加水平对肥育猪抗氧化、生长及屠体性能的影响。选取72头健康(阉公猪和母猪各占1/2)的杜×长×大肥育猪(约60 kg)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阉公猪与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40、80、160和320 mg/kg异黄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64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160 mg/kg异黄酮显著提高了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添加剂水平为80 mg/kg时显著提高肝脏中CAT活性(P<0.05),而添加水平为160 mg/kg时则显著抑制肝脏CAT活性(P<0.05)。2)饲粮添加40和80 mg/kg异黄酮显著降低了血浆中氧化型谷胱甘肽浓度(P<0.05),添加水平为40、80、160、320 mg/kg时显著提高了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P<0.05);添加水平为80和160 mg/kg时显著降低了血浆中丙二醛浓度(P<0.05)。3)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随饲粮异黄酮添加水平增加呈显著的线性下降(P<0.05),添加水平为80、160和320 mg/kg时显著降低了肝脏中Gpx活性(P<0.05)。4)肝脏中氧化平衡系数在各添加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饲粮异黄酮添加水平的增加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升高(P<0.05);添加水平为320 mg/kg时血浆中氧化平衡系数表现出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5)饲粮异黄酮添加水平对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对屠体重/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瘦肉重/率、脂肪重/率等屠体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对背最长肌滴水损失、肉色、嫩度、pH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异黄酮可提高肥育猪抗氧化性能,而添加过高水平的异黄酮则可能降低其抗氧化性能(尤其在肝脏组织),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异黄酮未影响到肥育猪的生长、屠体性能及肉质。
  • 周盟, 张乃锋, 董晓丽, 王黎文, 屠焰, 纪守坤, 张立霞, 崔祥, 楼灿,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45-4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复合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胃肠道pH的影响。选择128头断奶仔猪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CT)、植物乳杆菌组(LB)、枯草芽孢杆菌组(BS)及复合菌组(LBS),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试验期为35 d。结果显示:1)在试验的前2周,各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植物乳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复合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3.27%、20.61%、15.39%和24.75%、24.75%、23.23%(P<0.05);在试验3~5周,各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复合菌组在试验的前2周肝脏指数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3.75%(P<0.05),胃、十二指肠的pH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3.93%和16.5%(P<0.05)。由此可见,益生菌在仔猪断奶的前期具有改善仔猪生长性能、节约饲料成本、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但在随着断奶以后时间的推移,其作用效果减弱。
  • 雷廷, 呙于明, 王耀辉, 宁冬, 罗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53-4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饼粕类饲料原料中添加果胶酶对肉鸡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试验选用780只1日龄罗斯308肉公鸡,随机分为1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12个处理分别饲喂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型半纯合饲粮,并分别设添加果胶酶组与空白组;另外1个处理饲喂无氮饲粮以测定氨基酸内源损失。采用全收粪法收集20~22日龄粪便,测定果胶酶对肉鸡代谢能的影响;23日龄收集回肠后半段食糜,测定果胶酶对肉鸡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肉鸡对优质豆粕的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极显著高于普通豆粕(P<0.01),3个不同品种棉籽粕的AME和AMEn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分别为棉籽蛋白、脱酚棉籽粕和普通棉籽粕;添加果胶酶后,肉鸡对2种豆粕的AME和AMEn都有提高趋势(P=0.066、P=0.064),3种棉籽粕的AME和AMEn均得到极显著提高(P<0.01),菜籽粕的AME和AMEn无显著变化(P>0.05)。2)除苯丙氨酸、酪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外,肉鸡对2种豆粕的其他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D)无显著影响(P>0.05),3种棉籽粕所有氨基酸的SID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果胶酶后肉鸡对2种豆粕的蛋氨酸和脯氨酸的SID有提高趋势(P=0.087、P=0.082),添加果胶酶后3种棉籽粕的多数氨基酸SID显著提高并且部分氨基酸出现原料与酶的互作效应(P<0.05),菜籽粕在加酶后大部分氨基酸的SID提高了,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同种原料经加工后形成的不同产品其AME、AMEn以及氨基酸SID不同,除菜籽粕外,添加果胶酶后肉鸡对其他几种饼粕类饲料原料的代谢能和氨基酸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
  • 彭丽莎, 孙健栋, 史艳云, 朱光宁, 李卫芬, 余东游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66-4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丁酸甘油酯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公鸡1 80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15%、0.20%、0.30%、0.40%三丁酸甘油酯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三丁酸甘油酯有促进肉鸡生长的趋势,其中0.20%三丁酸甘油酯组效果最佳。2)与对照组相比,0.20%三丁酸甘油酯组的粗脂肪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肉鸡屠宰性能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肠绒毛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隐窝深度有变浅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三丁酸甘油酯能促进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改善肠道形态和微生物菌群,肉鸡饲粮中三丁酸甘油酯适宜添加量为0.20%。
  • 彭翔, 孙全友, 李杰, 徐彬, 魏凤仙, 王琳燚, 白杰, 卢敏, 李绍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74-4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和姜黄素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抗菌肽组、姜黄素组和抗菌肽+姜黄素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g/t抗生素、200 g/t抗菌肽、200 g/t姜黄素和200 g/t抗菌肽+200 g/t姜黄素。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抗生素组、姜黄素组和抗菌肽+姜黄素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生素组、抗菌肽组、姜黄素组和抗菌肽+姜黄素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菌肽组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抗菌肽+姜黄素组的免疫器官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菌肽组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抗菌肽组、姜黄素组和抗菌肽+姜黄素组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抗菌肽组和抗菌肽+姜黄素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抗菌肽和姜黄素单独或联合使用均能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联合使用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说明抗菌肽和姜黄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 张旭, 黄生敏, 蒋桂韬, 林谦, 胡艳, 李昊帮,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82-4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14种谷物及其副产品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鸭代谢能和能量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56只体重2.0 kg左右的健康成年肉用公麻鸭,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5期代谢试验,测定14种谷物及其副产品[玉米、玉米糖渣、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稻谷、碎米、米糠、米糠粕、小麦、次面粉、次粉、麦麸、大麦、燕麦麸、白酒糟]加酶前后的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能量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并根据常规养分含量构建谷物及其副产品代谢能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4种谷物及其副产品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后均能够提高鸭的AME和TME,麦麸和燕麦麸的TME分别提高了7.78%和12.62%(P>0.05),白酒糟、次粉、玉米DDGS和玉米的TME分别提高了8.07%、5.67%、3.66%和3.30%(P>0.05),加酶后谷物及其副产品代谢能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为0.10~0.76 MJ/kg。谷物及其副产品的AME和TME的预测方程分别为:AME=12.406+0.214CP-0.154NDFR2=0.737);TME=13.477+0.213CP-0.152NDFR2=0.737)。由此可见,在谷物及其副产品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够提高肉鸭的AME、TME和能量表观代谢率。
  • 张军, 王梦芝, 郝志敏, 喻礼怀,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89-4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对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液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浓度的影响。选择4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以酪蛋白、小麦淀粉、可溶性淀粉、果胶、木聚糖、滤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设计精粗比为6:4的发酵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60、120、180和240 mg/kg。结果表明,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硫胺素整体上降低了培养液乳酸的浓度,并以添加180 mg/kg硫胺素组效果较好,同时该组还提高了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降低了乙酸与丙酸比例。综上所述,添加180 mg/kg的硫胺素能够较好地稳定高精料(6:4)底物的瘤胃发酵。
  • 刘强林, 张元庆, 白元生, 孟庆翔, 周振明, 任丽萍, 赵金维, 高书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496-5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以采自北京大兴(BJ)、河北文安(HB)、吉林公主岭(JL)、山西太原(SX)、江苏徐州(JS)5个地域的同一品种玉米秸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化学分析和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比较其化学成分、瘤胃发酵特性及能量价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玉米秸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最高的玉米秸分别高出含量最低的49.0%(P<0.05)、51.5%(P<0.05)和52.3%(P<0.01);体外发酵的玉米秸24和72 h净产气量和产气速度c以来源于BJ的玉米秸最高(P<0.01),SX最低(P<0.01),其余各组居于其间;与其他地域来源的玉米秸相比,BJ玉米秸体外发酵的pH(P<0.05)、氨态氮浓度最低(P<0.01),但丙酸摩尔比例最高(P<0.05或P>0.05);不同地域的玉米秸体外有机物消化率、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消化能、代谢能和增重净能值最高值较最低值分别高出20.1%、13.6%、13.7%、13.6%和43.2%(P<0.01)。由本试验可知,不同地域来源的玉米秸在化学成分、体外瘤胃发酵参数(除乙酸和异丁酸摩尔比例外)、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含量和能量价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采用玉米秸作为肉牛粗饲料时,应对其化学成分和能量价值进行实际测定或估测。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王秋菊, 崔一喆, 刘胜军, 尹汉周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504-5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分析笼养海兰褐蛋雏鸡肠道菌群。随机取5只8周龄笼养鸡剖杀,取全部小肠,将5只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分别混匀,提取基因组DNA,以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高变区序列,对PCR产物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雏鸡不同肠段中细菌菌群组成差别很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分别分离出8、12、8和9株菌,共20个菌株,其中有乳酸菌属7株,包括2株鸟乳酸菌(Lactobacillus aviaries)、2株棉籽糖乳球菌(Lactococcus raffinolactis)、1株敏捷乳杆菌(Lactobacillus agilis)、1株陪伴粪球菌(Coprococcus comes)和1株同代乳杆菌(Lactobacillus equigenerosi);且各肠段有共同菌3株,为鲁梅利杆菌(RummelⅡbacillus stabekisⅡ)、Lactobacillus equigenerosi和阴道加德菌(Gardnerella vaginalis)。结果提示,同龄笼养海兰褐蛋雏鸡肠道细菌菌群结构与肠道的不同部位有关,各肠段中细菌菌群的组成差异很大。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刘玉洁, 刘军花, 许婷婷, 毛胜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513-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饲喂高精料奶山羊盲肠黏膜形态及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头健康奶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n=6,饲喂高精料)和谷氨酰胺组(n=6,谷氨酰胺添加量为50 g/d)。试验期28 d。每组各选取4头山羊进行屠宰,取盲肠黏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盲肠黏膜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量、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添加谷氨酰胺对盲肠食糜中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及内毒素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谷氨酰胺保持了盲肠黏膜的完整性,紧密连接得到增强;添加谷氨酰胺显著降低了盲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量(P<0.05),但对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 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高精料条件下,添加谷氨酰胺可加强盲肠黏膜紧密连接,一定程度上缓解盲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有助于维持后肠黏膜屏障的正常功能。
  • 王丽, 张英杰, 刘月琴, 王慧媛, 郭云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519-5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白酒糟添加水平对山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山羊饲粮中白酒糟的最佳添加水平。选取48只4月龄、平均体重为(17.77±4.20) kg的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占1/2)。各组山羊分别饲喂白酒糟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10%、20%、30%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57 d,饲喂量为1 kg/(只·d)。结果表明:10%添加组山羊的平均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佳,且其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添加组山羊的干物质、代谢能、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磷的表观消化率均为最高,且其干物质和代谢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30%添加组(P<0.05)。30%添加组山羊的平均净增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此外,血清总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30%添加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添加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白酒糟添加水平在30%以内时对山羊生产性能和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山羊饲粮中添加10%白酒糟效果最佳。
  • 张宜辉, 张蕊, 张军, 王洪荣, 龚道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526-5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果糖和胰岛素对鹅胚原代肝细胞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鹅胚原代肝细胞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果糖(0、10、30、50 mmol/L)、胰岛素(0、50、100、200 nmol/L)以及两者协同作用(10 mmol/L果糖+50 nmol/L胰岛素、10 mmol/L果糖+200 nmol/L胰岛素、50 mmol/L果糖+50 nmol/L胰岛素、50 mmol/L果糖+200 nmol/L胰岛素)对鹅胚原代肝细胞SCD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mol/L果糖能够极显著上调鹅胚原代肝细胞SCD1基因表达量(P<0.01),30、50、100 mmol/L果糖对SCD1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00 nmol/L胰岛素能够显著上调SCD1基因表达量(P<0.05);10 mmol/L果糖和200 nmol/L胰岛素协同作用能极显著上调SCD1基因表达量(P<0.01)。结果提示,适宜的果糖、胰岛素单独添加以及协同作用均能上调鹅胚原代肝细胞SCD1基因表达量。
  • 卢春芳, 刘国娟, 刘大程, 胡红莲, 高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533-5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为后期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研制筛选出高活性酵母菌株。试验测定了6株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Cadida atilis)BY、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BR、热带假丝酵母B2、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R、酿酒酵母YC和酿酒酵母BC]产营养活性物质(β-葡聚糖、甘露聚糖、有机酸、氨基酸和多肽)的能力,并使用DPS 14.10软件运用Topsis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BR产β-葡聚糖、甘露聚糖能力最强,其细胞壁中β-葡聚糖、甘露聚糖含量分别为80.2、60.5 mg/g;产朊假丝酵母BY产有机酸能力最强,其培养液中总有机酸含量为344.46 μg/mL;酿酒酵母BC产多肽能力最强,其培养液中多肽含量为14.08 mg/dL。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BR,其产β-葡聚糖、甘露聚糖、丁二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能力均最强,其细胞壁中β-葡聚糖、甘露聚糖含量分别为80.2、60.5 mg/g,培养液中总有机酸、总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312.11 μg/mL、4.705 mg/g。通过6株酵母菌产营养活性物质能力综合比较分析得出最优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BR。
  • 陈丽妹, 葛孔福, 俞培强, 张学炜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541-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NRC模型评价不同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的营养价值。采集我国5个不同生产厂家的玉米DDGS和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大麦DDGS作为样本,测定营养成分,利用CNCPS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剖分,并根据NRC模型估测可消化养分含量和能值。结果表明:1)玉米DDGS中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不溶性粗蛋白质(NDICP)和酸性洗涤不溶性粗蛋白质(ADICP)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大麦DDGS,但是玉米DDGS中可溶性粗蛋白质(S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大麦DDGS。2)玉米DDGS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不可降解氮(PC)和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CC)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大麦DDGS。3)与大麦DDGS相比,玉米DDGS中瘤胃真可消化粗蛋白质(tdCP)和维持水平总可消化养分(TDNm)含量的平均值略高,生产水平消化能(DEp)、生产水平代谢能(MEp)、生产水平泌乳净能(NELp)、维持净能(NEm)的平均值接近。结果提示,我国的玉米DDGS和大麦DDGS可以作为奶牛饲料,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紧张和价格高涨带来的影响。
  • 穆会杰, 刘庆华, 邢其银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2): 549-5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揭示小麦秸饲用价值,试验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不同生育期小麦秸营养价值进行评定,测定乳熟末期、蜡熟初期、蜡熟中期和蜡熟末期以及完熟期小麦秸CNCPS营养成分与17种氨基酸含量,应用CNCPS公式计算出碳水化合物(CHO)和粗蛋白质(CP)组分。结果表明:1)小麦秸蜡熟末期CHO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期(P<0.01)。CHO组分中,乳熟末期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和可利用纤维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其他各期(P<0.01),其他各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2)随生育期延迟,小麦秸CP含量降至蜡熟末期最低值(P<0.01),完熟期又回升(P<0.05)。CP组分中,完熟期可溶性粗蛋白质(SP)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其他各期(P<0.01或P<0.05),蜡熟中期显著低于蜡熟末期(P<0.05);前2期不可降解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后3期(P<0.01),其他各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3)总必需氨基酸(TEAA,%CP)含量表现为降低—回升,拐点在蜡熟末期;蛋氨酸含量(%TEAA)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拐点出现在蜡熟中期与完熟期;蜡熟末期非氨基酸氮含量(%SP)极显著低于蜡熟中期与完熟期(P<0.01)。结果提示,生育期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小麦秸CP和CHO含量及组成,同时也改变氨基酸模式与非氨基酸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