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5-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高增兵, 余冰, 刁慧, 严鸿林,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27-1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10年来,苯甲酸作为酸化剂在猪禽饲粮中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其理化特性、体内代谢方式、对猪禽生长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等,并提出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旨在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苯甲酸及其营养生理作用,并为在生产实践中科学使用苯甲酸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潘晓花, 杨亮, 杨琴,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34-1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料养分的绝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其营养价值的准确评定及其在瘤胃内代谢规律的精细化研究对发展反刍动物的精细饲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美国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是一种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重要方法,但在国内实际生产中尚未广泛应用。本文系统地概述了CNCPS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各组分的划分及其变化,并通过列举常用饲料各组分的含量和变化范围及计算公式等,全面揭示了不同类型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组分的含量特性及其差异的原因,以及瘤胃降解速率(Kd)及食糜流通速率(Kp)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CNCPS与传统饲料养分划分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 韩杰, 孟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45-1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物质炭是农林业废弃的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形成的富碳产物。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生物质炭科学研究的加强,生物质炭在畜禽生产中改善动物肠道健康、促进生长性能、提高饲粮利用效率、减少粪尿污染环境等作用正在引起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生物质炭的最新研究成果。
  • 贾安峰, 冯京海, 张敏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51-1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骨骼肌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构成,肌纤维的类型直接影响肌内脂肪含量、嫩度以及肉色等肉品质特性。动物出生后骨骼肌肌纤维的数量基本维持恒定,但肌纤维类型持续转化,一些外界因素如运动、营养、应激等可直接影响肌纤维类型的转化。本文针对影响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因素及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今后深入研究肉品质变化机制提供参考。
  • 谢天宇, 胡红莲, 高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57-1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黏膜是构成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之间最大的接触表面,是易受病原体定植和入侵的最常见部位。肠黏膜免疫屏障作为保护动物机体免受外来病原微生物侵扰的重要防线,可在抗原的刺激下利用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物质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时可对无害抗原下调免疫反应或产生免疫耐受。研究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作用的机制并通过人为保护性措施来预防和修复肠黏膜免疫功能损伤对于动物机体免疫屏障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白晨, 哈斯额尔敦,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64-1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是牛奶重要的品质指标,进入乳腺的乳蛋白前体物和乳脂肪前体物直接影响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而乳蛋白和乳脂肪在合成过程中摄取利用其前体物方面是否存在协同和/或竞争,乳成分前体物之间发挥最大协同作用的平衡模式和调控交汇点是探寻现有饲粮条件下影响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机理的限制性因素,也是优化乳腺内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进而改善乳品质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乳蛋白和乳脂肪在乳腺中合成的互作效应,以期推动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 朱伟星, 雎敏, 何亚丁, 陈晓明, 钟国防, 华雪铭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74-1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钾是水产动物机体内的常量元素,也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物质。它在生物体的生理活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维持细胞电压、改变细胞膜电位和产生神经冲动。另外,钾还在氧化还原调节、酸碱平衡和新陈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不同水产动物对钾的需求量不同,钾缺乏或者过量都会对动物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钾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作用和营养代谢方面的功能展开综述。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董冬华, 张桂国, 杨维仁, 刘法孝, 张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80-11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铁源及水平对妊娠母猪血液理化指标、初乳铁、胎盘铁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4胎次、预产期前28天“长×大”二元杂交母猪45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0、80、110、140 mg/kg(以铁计)的甘氨酸铁(Fe-Gly)和一水合硫酸亚铁(FeSO4·H2O),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Fe-Gly和FeSO4·H2O均能显著提高母猪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GB)含量(P<0.05);与FeSO4·H2O组相比,Fe-Gly组有提高母猪HGB含量的趋势(P=0.098)。2)添加Fe-Gly和FeSO4·H2O均可显著提高母猪铁蛋白(FE)和血清铁(SI)含量(P<0.05),显著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P<0.05),Fe-Gly效果优于FeSO4·H2O。3)添加Fe-Gly和FeSO4·H2O均可显著提高母猪初乳铁含量(P<0.05);与FeSO4·H2O组相比,Fe-Gly组显著提高了母猪的初乳铁含量和胎盘铁含量(P<0.05)。4)添加Fe-Gly和FeSO4·H2O均可显著提高母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相同铁添加水平下,Fe-Gly效果优于FeSO4·H2O。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不同铁源及水平均对妊娠母猪铁营养状况和抗氧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添加Fe-Gly效果优于FeSO4·H2O。以母猪HGB含量为标准,综合本试验其他指标,母猪适宜的Fe-Gly和FeSO4·H2O添加水平(以铁计)分别为80和110 mg/kg。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王超胜, 贾刚, 张克英, 丁雪梅, 吴秀群, 吴彩梅, 刘光芒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189-1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产蛋鸡对30种不同来源玉米的代谢能和氨基酸可利用率,并探索适合于产蛋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选择240只体重(1.60±0.10) kg、产蛋率90%的罗曼蛋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0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训饲+全收粪法”测定30种不同来源玉米的代谢能和氨基酸可利用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建立玉米代谢能和氨基酸可利用率的NIR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产蛋鸡采食含89%玉米的30种试验饲粮后,产蛋率由90.00%下降至76.77%,蛋重、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夫单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51.17 g、7.06 mm、8.08、84.62、3.80 kgf、31.14×10-2 mm、28.15%。2)30种不同来源玉米的代谢能范围为11.37~16.91 MJ/kg,平均值为15.26 MJ/kg;总氨基酸可利用率范围为82.06%~93.23%,平均值为87.47%;总必需氨基酸可利用率范围为82.37%~92.97%,平均值为86.70%;必需氨基酸中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苏氨酸(Thr)可利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1.59%、74.52%、88.14%、93.13%、77.93%、86.06%、86.78%、95.42%。3)玉米代谢能NIRS预测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cal2)、交叉验证系数(Rcv2)、外部检验系数(Rval2)分别为0.99、0.94、0.9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3 MJ/kg;氨基酸可利用率NIRS预测模型的Rcal2Rcv2Rval2范围分别为0.91~0.99、0.81~0.98、0.79~0.97,RMSEP范围为0.10%~1.66%。由此得出:1)使用"训饲+全收粪法"评定产蛋鸡玉米的代谢能和氨基酸可利用率时,未对产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品质产生较大影响;2)不同来源玉米间的代谢能、氨基酸可利用率存在差异;3)通过测定产蛋鸡玉米的代谢能和氨基酸可利用率,可建立起玉米代谢能和氨基酸可利用率的NIRS预测模型。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敖力格日玛, 双金, 黎明, 侯先志,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03-1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对肉羊瘤胃液pH、纤毛虫数量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12只体重相近的1岁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无亚麻籽),试验组饲喂的亚麻籽分别采用生粒、炒粒、粉碎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试验包括3个连续的4×4拉丁方试验,亚麻籽添加水平分别为75、150和225 g/d。试验期180 d,每个拉丁方试验60 d,其中分为4期,每期15 d。结果表明:1)亚麻籽瘤胃降解率,各发酵时间点粉碎组各养分的瘤胃降解率均极显著高于炒粒组和生粒组(P<0.01)。2)随着饲喂后时间的推移,瘤胃液pH变化基本都经历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过程;粉碎组>生粒组>炒粒组>对照组;各添加水平的结果呈现225 g/d>150 g/d>75 g/d。3)随着饲喂后时间的推移,瘤胃纤毛虫数量均下降;炒粒组>对照组>生粒组>粉碎组;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总体呈均下降态势。4)饲粮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为炒粒组>对照组>粉碎组>生粒组,最高为炒粒组,添加水平为225 g/d,而最低的则是生粒组,添加水平为225 g/d;饲粮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炒粒组>对照组>生粒组>粉碎组,最高均为炒粒组,添加水平为225 g/d,最低均为粉碎组,添加水平为225 g/d。结果提示,肉羊饲粮中添加亚麻籽,影响瘤胃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引起微生物生物氢化率的改变,最终使瘤胃液pH出现波动,而瘤胃液pH的波动反过来也会引起瘤胃微生物(包括纤毛虫)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最终改变了瘤胃发酵功能和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炒粒处理的亚麻籽在改善肉羊瘤胃发酵环境和提高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上效果较好。
  • 毕宇霖, 万发春, 姜淑贞, 刘晓牧, 杨在宾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14-1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β-胡萝卜素对肉牛生产性能、抗氧化功能、血液生理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381.00±26.01) kg的西门塔尔杂交阉牛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600、1 200和1 800 mg/d β-胡萝卜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β-胡萝卜素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1 200 mg/d β-胡萝卜素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1 800 mg/d β-胡萝卜素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随着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T-AOC、GSH含量、T-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改变(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0 mg/d β-胡萝卜素试验组显著降低了血液中间细胞(MID)计数和百分比(P<0.05);1 800 mg/d β-胡萝卜素试验组血液中性粒细胞(GRAN)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饲粮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液MID计数和百分比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血液GRAN百分比以及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M)计数均呈显著的线性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1 200 mg/d β-胡萝卜素试验组显著降低了肉色黄度(P<0.05);随饲粮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肉色亮度有线性降低的趋势(P=0.079);不同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对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含量以及肉色亮度和红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总之,肉牛饲粮添加β-胡萝卜素能够显著影响抗氧化功能、血液生理指标和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添加水平为1 200 mg/d。
  • 陈丹丹, 屠焰, 马涛, 楼灿, 姜成钢,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21-1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然植物提取物桑叶黄酮(MLF)和白藜芦醇(Res)对肉羊气体代谢及甲烷排放的影响,并筛选出它们的最适宜的添加水平。选取15只体重为(60.00±1.73) kg、年龄相近、体况良好的杜泊绵羊()×小尾寒羊(♀)杂交F1代肉用成年母羊作为试验动物。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包括对照期以及试验期Ⅰ和Ⅱ。对照期:15只羊均饲喂基础饲粮(0添加水平,对照组,n=15);试验期Ⅰ:将15只羊随机分为5组(n=3),MLF添加水平分别为0.25、0.50、1.00、2.00和4.00 g/d;试验期Ⅱ:将15只羊随机分为5组(n=3),Res添加水平分别为0.125、0.250、0.500、1.000和2.000 g/d。每期试验16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9 d。采用Sable开路式循环测热系统进行气体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LF添加水平为2.00 g/d时,代谢体重基础上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排放量降幅最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Res添加水平为0.250 g/d时,显著降低了代谢体重基础上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排放量(P<0.05),降幅分别为6.38%、10.11%。结果提示,天然植物提取物MLF和Re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羊的气体代谢并降低甲烷排放量;本试验条件下,MLF和Res抑制甲烷排放效果最佳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00、0.250 g/d。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柯浩, 刘振兴, 曹艳林, 马艳平, 郝乐, 马江耀, 梁志凌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29-1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硒益生菌对罗非鱼幼鱼生长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600尾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初始体重为(12.40±0.13) g的罗非鱼幼鱼40尾。其中,对照组饲喂硒含量为0.257 mg/kg的基础饲料,其他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由富硒酵母菌、酵母菌、乳酸菌组成的富硒益生菌的试验饲料。4种试验饲料中富硒酵母菌的添加量折算为硒添加量分别为0(A组)、0.4(B组)、0.6(C组)、0.8 mg/kg(D组),乳酸菌的添加量均为3.04×105 CFU/g,并通过调节酵母菌添加量使4种试验饲料中添加的总活菌数相同。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D组和C组分别在第50~60天和第60~70天阶段表现出最高的特定生长率,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第30天和第50天均显著高于A组(P<0.05);对照组血清GPx活性在第60天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第30天,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C组最高、A组最低,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CAT活性在第60天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C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30天和第50天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罗非鱼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饲养天数的延长呈现出上升态势,至第50天达到最高值后开始呈下降的趋势。在第50天,A组和C组的肝脏GPx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以C组的值最高。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含硒0.257 mg/kg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6 mg/kg的富硒益生菌(以硒计)可促进罗非鱼幼鱼(体重12~55 g/尾)的生长,提高其抗氧化水平。
  • 孙宏, 叶有标, 姚晓红, 吴逸飞, 王新, 柳永, 汤江武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38-1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棉籽粕部分替代鱼粉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重为(9.20±0.22) g的黑鲷幼鱼4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试验鱼分别饲喂以0、8%、16%和24%的发酵棉籽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为FCM0(对照)、FCM8、FCM16和FCM24组。每天投喂饲料2次(07:00和16:00),并记录投喂量和鱼死亡情况。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CM24组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而其他试验组(FCM8、FCM16组)的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发酵棉籽粕替代鱼粉组黑鲷幼鱼的肝体比和肥满度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FCM24组黑鲷幼鱼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CM24组黑鲷幼鱼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他试验组(FCM8、FCM16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发酵棉籽粕可在黑鲷幼鱼饲料中最高添加至16%用于替代鱼粉,而对黑鲷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 蒋左玉, 姚俊杰, 熊铧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46-12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变化及外源维生素C对其的影响。采用普安银鲫的成熟卵,以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进行异源人工干法授精,分为2组,孵化水体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0和30 mg/L,分别在成熟卵、受精卵、原肠中期、晶体出现期、混合营养期及外源营养期采样,测定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维生素C能促进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沉积。2)成熟卵经异源授精后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从原肠中期到外源营养期,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发育呈上升趋势,各时期间差异均显著(P<0.05);胃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从原肠中期到晶体出现期无显著上升(P>0.05),而在晶体出现期至外源营养期这3种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各时期间差异均显著(P<0.05)。4)30 mg/L的维生素C溶液浸泡能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P<0.05),但对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普安银鲫成熟卵经异源授精后淀粉酶优先发挥作用,分解卵黄中的碳水化合物为胚胎发育迅速提供能量;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分解卵黄物质,在器官形成及仔鱼发育中起着主要作用;30 mg/L的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并促进蛋白质的沉积。
  • 张稳, 谢奉军, 金敏, 周歧存, 黎明, 韩昌茂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54-1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饲料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配制了n-3 HUFA含量分别为0.74%、1.14%、1.55%、1.94%、2.35%、2.76%(干物质基础),且C22∶6n-3(DHA)/C20∶5n-3(EPA)均为1.1的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以初始体重为2.20 g左右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在室外水泥池中采用单体筐养方式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0只幼蟹,每20只幼蟹作为1个重复。结果表明:2.35%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蜕壳率均为最高,其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74%、1.14%和1.55%组(P<0.05),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蜕壳率显著高于0.74%、1.14%和1.94%组(P<0.05)。饲料中n-3 HUFA含量对肝胰腺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幼蟹的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74%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幼蟹肌肉及肝胰腺中的脂肪酸组成受到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影响,肌肉和肝胰腺中n-3 HUFA含量与饲料中n-3 HUFA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估测出三疣梭子蟹幼蟹饲料中n-3 HUFA的最适含量为2.357%(干物质基础)。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韩旭, 田柳青, 王子龙, 颜伟玉, 曾志将, 吴小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65-1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中华蜜蜂幼虫发育及工蜂生存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蜜蜂幼虫和工蜂饲养试验2部分。蜜蜂幼虫饲养试验:将800只1日龄中华蜜蜂幼虫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C含量为1.6 mg/kg),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Ⅱ组)、20(Ⅲ组)、30(Ⅳ组)、40 mg/kg(Ⅴ组)维生素C的试验饲粮。工蜂饲养试验:将1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 g(约300只)。其中,对照组(Ⅵ组)饲喂1:1的糖水,3个试验组分别在1:1的糖水中添加50(Ⅶ组)、500(Ⅷ组)、2 500 mg/kg(Ⅸ组)的维生素C。结果表明:在幼虫发育阶段,随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6日龄幼虫、3日龄蛹和刚羽化蜜蜂的体重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均表现为Ⅱ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与体重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也随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且各试验组6日龄幼虫和3日龄蛹Cu/Zn-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工蜂生存能力方面,随着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工蜂的平均寿命先增加后下降,且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工蜂的存活率随着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3、9、15日龄工蜂Cu/Zn-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随着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得出,中华蜜蜂幼虫人工饲粮中维生素C的适宜含量为11.6~21.6 mg/kg;饲粮中维生素C含量对中华蜜蜂工蜂的生存能力有影响。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欧阳克蕙, 熊小文, 王文君, 胡耀, 赖贻奎, 吴登堃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72-12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水溶性苜蓿多糖(WSAP)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1.5% WSAP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和1.5% WSAP显著提高了第42天平均体重(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生长后期(21~42 d)和全期(1~42 d)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了生长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胸肌率(P<0.05),显著降低了腹脂率(P<0.05);添加WSAP还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GHIGF-1基因在肝脏、脂肪组织和肾脏中的表达(P<0.05或P<0.01)。综合分析认为,WSAP可提高GHIGF-1基因在肉仔鸡组织中的表达量,促进肉仔鸡的生长,改善胴体品质,以1.0%的添加水平效果较好。
  • 程伟, 王国强, 常娟, 党晓伟, 尹清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79-1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复合蛋白质原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饲粮中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三元杂交(杜×长×大)生长猪70头,随机分成7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发酵复合蛋白质原料组(试验Ⅰ、Ⅱ、Ⅲ组含量分别为6%~7%、12%~14%、18%~21%)、复合蛋白质原料组(试验Ⅳ组含量为12%~14%)、能量平衡后的发酵复合蛋白质原料组(试验Ⅴ组含量为12%~14%)、发酵豆粕组(试验Ⅵ组含量为12%~14%),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与试验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各组(P<0.05)。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地高于试验Ⅳ组(P<0.05)。发酵豆粕组(试验Ⅵ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的表观消化率最高,除钙的表观消化率与发酵复合蛋白质原料组(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均显著地高于其他组(P<0.05),而复合蛋白质原料组(试验Ⅳ组)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最低,均显著地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Ⅵ组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地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试验Ⅰ和Ⅵ组粪便中乳酸杆菌的数量与试验Ⅱ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地高于其他各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用发酵复合蛋白质原料和发酵豆粕分别替代生长猪基础饲粮中6%~7%和12%~14%的豆粕均可降低生产成本。综上所述,在生长猪饲粮中使用6%~7%微生物发酵复合蛋白质原料替代豆粕可显著地提高其平均日增重、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
  • 张雪君,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史雪萍, 王鑫, 徐晨晨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87-12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锰对5~16周龄五龙鹅血清生化指标、组织锰沉积量、抗氧化能力及胫骨发育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锰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5周龄体重相近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锰含量为20.00 mg/kg)中添加0(Ⅰ组)、30(Ⅱ组)、60(Ⅲ组)、90(Ⅳ组)、120(Ⅴ组)、150 mg/kg(Ⅵ组)的锰。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Ⅳ、Ⅴ组血清、心脏、肝脏中锰沉积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胰脏中锰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Ⅳ、Ⅴ组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4)Ⅳ、Ⅴ组骨强度、骨重及粗灰分、钙、磷、锰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适宜锰添加水平能够提高5~16周龄五龙鹅组织器官中锰沉积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胫骨发育,建议饲粮锰添加水平为90~120 mg/kg。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邓波, 万晶, 徐子伟, 吴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294-1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污染饲粮中添加DON吸附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20头(36±4)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为阴性对照(NC)组、DON组(阳性对照)、DON+吸附剂(DON+AD)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1~14 d,DON组较NC组平均日增重(ADG)下降21.24%(P<0.05),料重比(F/G)上升15.15%(P<0.05);DON+AD组较DON组ADG提高17.11%(P<0.05),F/G下降10.53%(P<0.05)。试验15~28 d及试验全期各组间ADG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DON组较NC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葡萄糖含量显著上升(P<0.05),DON+AD组较NC组血清葡萄糖、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3)DON组较NC组血清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加入吸附剂后血清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则恢复到正常水平。4)DON组较NC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分别下降21.18%和17.97%(P<0.05),DON+AD组较DON组空肠绒毛高度增加16.49%(P<0.05)。因此,DON污染饲粮降低了试验1~14 d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添加DON吸附剂能够改善DON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不利影响,并缓解DON对断奶仔猪所产生的肠道损伤。
  • 王波, 姜成钢, 纪守坤, 王黎文, 丁健, 司丙文, 屠焰, 张乃锋,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02-13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尿素对育肥期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从而评定尿素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添加水平。选取杜寒杂交公羊64只,平均体重为(30.77±0.02) kg,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0.5%组)、1.5%(1.5%组)、2.5%(2.5%组)尿素,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预试期21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试验羊只的屠宰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及肉品质。结果表明:2.5%组日总采食量、日精料采食量和日粗料采食量显著低于0.5%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5%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宰前活重、空体重、胴体重及屠宰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心脏、肝、脾、肺、肾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2.5%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滴水损失、肉色和熟肉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肉羊饲粮中尿素的添加水平达到1.5%时,对肉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不产生明显的影响,为有效安全水平;当尿素添加水平达到2.5%时,肉羊的采食量下降,并显著降低日增重,降低肉色红度值,显著增高羊肉pH,不利于肉羊生产。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薛艳林, 孙启忠, 赵和平, 玉柱, 殷国梅, 白春生, 孙娟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10-13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沙蒿与玉米秸秆混合比例和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混合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沙蒿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100%沙蒿、75%沙蒿+25%玉米秸秆、50%沙蒿+50%玉米秸秆、25%沙蒿+75%玉米秸秆和100%玉米秸秆,鲜重),每个混合比例的青贮饲料分别添加0、1、3和5 g/t(鲜重)乳酸菌制剂,共计20个处理。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沙蒿直接青贮相比,沙蒿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100%沙蒿和75%沙蒿+25%玉米秸秆的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可显著降低pH(P<0.05),对有机酸含量、氨态氮占总氮量和各营养成分及其体外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玉米秸秆和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占总氮量、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综上,沙蒿调制青贮饲料可改善适口性和提高饲料价值;沙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可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按照100%沙蒿和75%沙蒿+25%玉米秸秆青贮时,添加乳酸菌制剂可改善青贮饲料的pH和提高乳酸含量。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曾东, 李涛, 倪学勤, 彭芝榕, 沈雪娇, 易丹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20-1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制剂或肌肉注射囊素三肽,研究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肉鸡1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Ⅰ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饲喂基础饲粮,并肌肉注射囊素三肽(0.01 mg/kg BW);Ⅲ组饲喂基础饲粮+0.1%乳酸杆菌制剂;Ⅳ组饲喂基础饲粮+0.1%乳酸杆菌制剂,并肌肉注射囊素三肽(0.01 mg/kg BW)。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Ⅱ和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1),但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半净膛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3)Ⅱ和Ⅲ组肉色优于Ⅰ和Ⅳ组,各组pH差异不显著(P>0.05),Ⅱ和Ⅳ组滴水损失极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1),Ⅱ、Ⅲ和Ⅳ组剪切力均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4)Ⅲ组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和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证明,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肉鸡肉质及血清生化指标,但两者联合使用的效果并未优于单独使用。
  • 林伯全, 杨慧, 王恬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27-13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酵母细胞壁和益生素的不同添加剂量组合对蛋鸡生产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9周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海兰褐蛋鸡51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A组)、基础饲粮+0.4 mg/kg酵母细胞壁+50 mL/t益生素(B组)、基础饲粮+0.8 mg/kg酵母细胞壁+100 mL/t益生素(C组)、基础饲粮+1.2 mg/kg酵母细胞壁+150 mL/t益生素(D组),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各组间蛋鸡日采食量、平均蛋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B、C和D组蛋鸡日产蛋量与产蛋率比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分别提高了2.76%(P>0.05)、6.22%(P<0.05)、2.26%(P>0.05)和2.83%(P>0.05)、6.19%(P<0.05)、2.27%(P>0.05);料蛋比降低,分别下降了3.83%(P<0.05)、6.70%(P<0.05)、2.87%(P>0.05)。C组蛋鸡日产蛋量、产蛋率与B、D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下降,分别下降了2.99%(P>0.05)和3.94%(P<0.05)。2)试验第14天和第28天,B、C和D组蛋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均比A组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C组蛋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比B、D组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第14天和第28天,B、C和D组蛋鸡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比A组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C组蛋鸡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比B、D组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酵母细胞壁和益生素的不同添加剂量组合均可改善蛋鸡生产性能与免疫功能,以添加0.8 mg/kg酵母细胞壁+100 mL/t益生素效果最佳。
  • 占今舜, 夏晨, 赵国琦, 霍永久, 徐红蕊, 杨富裕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33-1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麦草颗粒饲粮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扬州鹅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饲粮黑麦草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2%(Ⅰ组)、4%(Ⅱ组)、6%(Ⅲ组)和8%(Ⅳ组)。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7日龄时,Ⅱ、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日龄时,Ⅱ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日龄时,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Ⅰ、Ⅱ、Ⅲ、Ⅳ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胃pH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Ⅰ、Ⅲ和Ⅳ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Ⅱ和Ⅳ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黑麦草颗粒饲粮能够提高扬州鹅生长性能,改善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黑麦草适宜添加水平为6%。
  • 曲亮, 徐小林, 王克华, 卢建, 童海兵, 窦套存, 李尚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40-13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辣椒粉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脂质和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28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苏禽绿壳蛋鸡25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粮不含辣椒粉,试验组饲粮分别含有0.10%、0.20%、0.30%和0.40%的辣椒粉,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0.30%和0.40%辣椒粉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第14天,0.20%、0.30%和0.40%辣椒粉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天,0.30%和0.40%辣椒粉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42天,0.30%和0.40%辣椒粉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蛋黄颜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14、28和42天,各试验组蛋鸡蛋黄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辣椒粉添加水平为0.30%和0.40%时,能显著增加平均蛋重,提高鸡蛋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降低平均日采食量,对血清脂质和蛋黄胆固醇含量无不良影响。
  • 李晋南, 徐奇友, 王常安, 罗亮, 赵志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47-1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97.33±6.74) g的松浦镜鲤27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4个试验组喂食在植物蛋白质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1.5%谷氨酰胺(Gln)、α-酮戊二酸(AKG)、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和谷氨酸(Glu)的饲料,同时以喂食鱼粉(FM)和植物蛋白质(PM)饲料作为对照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各组间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以及中肠和后肠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OKG组和Gln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FM组和PM组(P<0.05);Glu组和AKG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FM组和OKG组(P<0.05)。各试验组间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AKG组中肠肌层厚度显著高于FM组(P<0.05)。综上,Gln及其前体物可以显著改善前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 骆光波, 苏国旗, 胡亮, 罗毅, 玄玥, 方正锋, 林燕, 徐盛玉, 车炼强, 吴德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53-1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细胞壁(yeast cell wall,YCW)对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80头体况相近的PIC妊娠母猪(3~6胎),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YCW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并添加0.2% YCW。试验时间从妊娠第1天至分娩并持续到哺乳期第21天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YCW显著降低了母猪死胎数(P<0.05)和宫内生长迟缓仔猪发生率(P=0.01),改善了仔猪断奶体重和仔猪体增重(P<0.10),相应地,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均有提高(P=0.05);显著提高了母猪哺乳第10天乳中乳蛋白(P<0.05)、非脂固形物(P<0.05)和乳糖(P=0.01)含量,母猪哺乳第21天乳中乳糖含量仍然有提高的趋势(P=0.08);对妊娠母猪分娩时血清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了母猪胎儿胎盘中Toll样受体-2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量(P=0.05),且母猪胎儿胎盘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基因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P=0.10)。研究表明,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YCW能显著降低母猪死胎数和宫内生长迟缓仔猪发生率,这可能与YCW改善母猪胎儿胎盘先天性免疫力有关;同时,妊娠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YCW还能通过改善母猪乳成分,提高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
  • 周梁, 张海军, 王晶, 郑旭阳, 齐广海, 武书庚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62-13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白酶对8~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56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肉骨粉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2%、0.04%和0.08%蛋白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各蛋白酶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2%蛋白酶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蛋白酶可二次性提高肉仔鸡粗蛋白质和氨基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除外)的表观消化率(P<0.05),0.02%蛋白酶组肉仔鸡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和0.02%蛋白酶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丙氨酸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蛋白酶添加水平增加,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呈显著线性升高(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升高(P<0.05),隐窝深度呈显著线性升高(P<0.05)。由此可见,玉米-豆粕-肉骨粉型饲粮添加0.01%和0.02%蛋白酶能够促进肉仔鸡生长前期的小肠发育,提高粗蛋白质及大部分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从而改善生长性能。
  • 孙春阳, 何科林, 萨仁娜, 张宏福, 高杰, 仝永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70-13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排泄物中含氮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采取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208只1日龄爱拨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C组)、玉米-豆粕型饲粮+NSP复合酶(C+E组)、小麦-豆粕型饲粮(W组)和小麦-豆粕型饲粮+NSP复合酶(W+E组)。NSP复合酶由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甘露聚糖酶组成,酶谱组合为体外试验筛选后获得最适宜添加量。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试验1~21 d,W+E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W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W组(P<0.05);与C组相比,C+E组F/G有降低趋势(0.05<P<0.10),ADG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2~42 d,与W组相比,W+E组F/G显著降低(P<0.05),ADG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C+E组ADG和F/G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14、21、28、35、42天,C组和C+E组排泄物中氨气含量极显著高于W组和W+E组(P<0.01);第21天时,C+E组排泄物中氨气含量极显著低于C组(P<0.01),W+E组排泄物中氨气含量与W组无显著差异(P>0.05)。 3)试验第21、28、35、42天,C组和C+E组排泄物中尿酸含量极显著高于W组和W+E组(P<0.01),W组和W+E组之间与C组和C+E组之间排泄物中尿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第14、21、28、35、42天,C组和C+E组与W组和W+E组相比,排泄物中尿素含量有增高的趋势(P>0.05),除第14、35天外,W组和W+E组之间与C组和C+E组之间排泄物中尿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小麦-豆粕型饲粮和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NSP复合酶可有效改善肉仔鸡生产性能;小麦-豆粕型饲粮添加NSP复合酶可替代玉米-豆粕型饲粮,生产性能可达到玉米-豆粕型饲粮水平。玉米-豆粕型饲粮使肉仔鸡排泄物中氨气、尿素和尿酸含量高于小麦-豆粕型饲粮,小麦-豆粕型饲粮添加NSP复合酶后可降低排泄物中氨气含量。
  • 梁健, 赵玉蓉, 王红权, 金柏涛, 唐德约, 伍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79-1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AKG)对草鱼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5.66±0.39) g的健康草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以0.25%、0.50%、0.75%、1.00% AKG等量替换基础饲料中次粉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草鱼肝胰脏、鳃、肾脏及脾脏中HSP70和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HSP70和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二者均在肾脏中高度表达,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肾脏、肝胰脏、脾脏、鳃中依次降低,而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肾脏、肝胰脏、鳃、脾脏中依次降低。饲料中添加AKG显著或极显著影响HSP70和PPARγ mRNA在鳃、肾脏、脾脏中的表达以及PPARγ mRNA在肝胰脏中的表达(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1.00% AKG组鳃中HSP70、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0.75% AKG组脾脏中HSP70、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各AKG添加组肾脏中HSP70、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0.25% AKG组肝胰脏中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但肝胰脏中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结果,建议草鱼(体重在35 g左右)饲料中AKG的添加量为0.75%。
  • 周邦维, 李勇, 高婷婷, 柳阳, 赵宁宁, 于学权, 胡金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387-14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工业化海水养殖条件下饲料中主要营养素源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生长、体色和消化吸收的影响。采用2×2×2三因素试验设计,2个营养素因素:蛋白质水平——46%蛋白质(P46)、50%蛋白质(P50),脂肪水平——8%脂肪(L8)、10%脂肪(L10);1个营养源因素:蛋白质源色素——植物性蛋白质源色素(VPP)、动物性蛋白质源色素(APP),共形成8种试验饲料(1#~8#处理),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64.2±1.1) g的豹纹鳃棘鲈幼鱼,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正试期94 d。结果表明:1)4#处理(P46、L10与APP的组合)试验鱼的增重率较2#(P46、L8与APP的组合)、3#(P46、L10与VPP的组合)、5#(P50、L8与VPP的组合)、6#(P50、L8与APP的组合)、8#处理(P50、L10与APP的组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饲料系数则较2#、7#处理(P50、L50与VPP的组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6#处理试验鱼皮肤中胡萝卜素含量较3#、4#、8#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试验鱼皮肤中胡萝卜素与黑色素含量在不同处理下出现增减同步的现象。3)比较而言,7#处理试验鱼具有最高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以及较高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6#处理试验鱼具有最高的碱性磷酸酶和Na+,K+-ATP酶活性,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3#处理(P<0.05或P<0.01)。总之,饲料主要营养素源的变化和互作影响着试验鱼的生长、体色及消化吸收,初步确定P50、L8与APP的组合是兼顾豹纹鳃棘鲈生长、体色和消化吸收的优良组合。
  • 陈顺安, 张学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402-14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花粉对越冬蜜蜂群势和存活率的影响。在云南西部冬季缺少粉源的野坝子花期,选取本地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越冬蜂群18群,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A组和B组)和1个对照组(C组),每组设6个重复。A组:补饲天然花粉,B组:补饲人工代用花粉,C组:不补饲花粉。试验期为120 d。结果表明:蜜蜂对天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均有采食行为,蜜蜂更喜欢采食天然花粉;补饲2种花粉均能促进越冬蜜蜂群势增长,并提高存活率(P<0.05);天然花粉促进蜜蜂群势增长和存活率的作用优于人工代用花粉,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天然花粉和人工代用花粉均可促进越冬蜂群的繁殖,并延长蜜蜂个体的寿命,二者均可作为越冬蜜蜂的饲粮。
  • 张婷, 钟伟, 黄健, 周宁, 赵靖波,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407-1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银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周龄左右、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添加8%(Ⅰ组)、10%(Ⅱ组)、12%(Ⅲ组)、14%(Ⅳ组)和16%(Ⅴ组)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对应的脂肪水平为9.9%、11.7%、13.3%、15.6%、17.4%。预试期为20 d,正试期为55 d。结果表明:1)饲粮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银狐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日采食代谢能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脂肪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银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P<0.01),显著影响总能消化率(P<0.05),而对蛋白质和干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脂肪和总能消化率提高,碳水化合物消化率降低。其中,Ⅴ组较Ⅰ组脂肪和总能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48%(P<0.01)和4.98%(P<0.05),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则降低了12.41%(P<0.01)。3)饲粮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银狐食入氮和粪氮无显著影响(P>0.05),而极显著影响尿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其中,尿氮以Ⅴ组最高,Ⅰ组最低,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以Ⅰ组最高,Ⅴ组最低,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各项指标,从降低环境污染和饲料成本以及保证银狐生长性能的角度出发,育成期银狐饲粮中以添加8%的混合油脂使饲粮脂肪水平达到9.9%为宜。
  • 郭强, 张铁涛, 刘志, 邢思远, 杨福合,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5): 1414-14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5.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毛皮质量的影响,以确定冬毛期蓝狐饲粮中适宜锌水平。选取16周龄左右、平均体重为(5.80±0.60) kg的健康蓝狐9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8只,公母各占1/2。各组蓝狐分别饲喂饲粮锌水平为41.25(Ⅰ组)、60.00(Ⅱ组)、80.00(Ⅲ组)、100.00(Ⅳ组)、120.00 mg/kg(Ⅴ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公狐末重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公狐与母狐平均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公狐和母狐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公狐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公狐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母狐粪氮显著高于Ⅲ组(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母狐氮沉积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Ⅳ组母狐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4)公狐体长、针毛长、绒毛长和干皮长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母狐针毛长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Ⅴ组母狐绒毛长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冬毛期蓝狐饲粮适宜锌水平为80~120 mg/kg,可满足冬毛期蓝狐的锌营养需要并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及毛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