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7-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黄春红, 肖调义, 胡毅, 赵玉蓉, 刘巧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15-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水产品和提高养殖效益,目前我国的鱼类养殖多采用高密度、精饵料的养殖模式。在精养条件下,一方面,鱼类的生长速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鱼类在养殖、捕捞和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下降,死亡率上升,鱼体和肝脏脂质蓄积严重,肌肉品质和肝脏功能下降。其中,以肝脏脂质过量蓄积为基本特征的鱼类脂肪肝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鱼类脂肪肝的定义、诊断方法、营养因素、致病机理等进行论述,并对鱼类脂肪肝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鱼类脂肪肝的诊断、预防以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 陈浩, 毛湘冰, 陈代文, 余冰, 汤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23-17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大量的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表明,亮氨酸可以调节哺乳动物(主要是鼠和人类)的脂肪代谢,主要表现在降低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而添加亮氨酸或者亮氨酸缺乏对脂肪代谢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涉及到酶、基因表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且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旨在综述亮氨酸处理对哺乳动物脂肪代谢的影响及相关的作用机制。
  • 崔耀明, 董晓芳,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28-17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糟渣类资源丰富,目前大部分仍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本文综述了酿造、水果加工等行业十余种糟渣作为饲料资源在国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糟渣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以及饲料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 蒋明, 冉茂良, 陈斌, 杨岸奇, 李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38-17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噬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非常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是细胞通过双膜空泡包裹胞质内容物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到一起降解胞质内容物和器官的一种生理机制,维持和更新动物体内细胞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主要存在2种形式:mTORC1和mTORC2,mTOR可以根据机体营养、能量和生长因子的水平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本文主要对mTOR的功能及调控机制、自噬以及mTOR与自噬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蔡青和, 陈远庆, XI Lin, 汪以真, 王国水, 毛慧敏, 郭宝海, 王利通, 计成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46-17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温条件下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氮、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74.09±2.72)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肥育猪180头,根据体重和性别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正常粗蛋白质水平(16.53%)饲粮,试验Ⅰ组饲喂低粗蛋白质水平(15.14%)饲粮,试验Ⅱ组饲喂低粗蛋白质水平(15.14%)饲粮+0.02%的复合酶制剂,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方式保持氨基酸水平不变。试验期为45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Ⅰ和Ⅱ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氮、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和Ⅱ组氮的排放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Ⅱ组磷的排放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Ⅰ和Ⅱ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温环境下,适度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并添加复合酶制剂并不影响肥育猪生长性能,但显著降低了氮、磷排放量及血清尿素氮含量。
  • 谢春艳, 黎俊, 吴信, 张天勇, 廖晖, 高天增,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53-17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1 d内动态营养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试验配制3种消化能水平相近、粗蛋白质水平不同的玉米-豆粕型饲粮:基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1.04%)、高粗蛋白质水平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8.11%)和低粗蛋白质水平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29%)。选用体重相近的生长猪42头,阉公猪和母猪各21头,根据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高-低粗蛋白质组和低-高粗蛋白质组。对照组每日均饲喂基础饲粮;高-低粗蛋白质组在早上饲喂高粗蛋白质水平饲粮、中午饲喂基础饲粮、晚上饲喂低粗蛋白质水平饲粮;低-高粗蛋白质组在早上饲喂低粗蛋白质水平饲粮、中午饲喂基础饲粮、晚上饲喂高粗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期25 d。第25天每组随机选择6头试验猪采血,分离血清和血浆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低粗蛋白质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9.97%(P<0.05),低-高粗蛋白质组有提高的趋势(P>0.05);高-低粗蛋白质组和低-高粗蛋白质组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了35.1%和13.1%(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分别降低了26.12%和24.63%(P>0.05);高-低粗蛋白质组血浆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3种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而低-高粗蛋白质组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与高-低粗蛋白质组相比,低-高粗蛋白质组3种血浆BCA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高-低粗蛋白质组和低-高粗蛋白质组血浆丝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1 d内采食总量和总体营养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动态地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方式可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影响血浆氨基酸含量等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王宝维, 王迪, 葛文华, 张名爱, 贾玉辉, 程凡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60-17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D3对1~4周龄青农灰鹅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性能及维生素D受体(VDR)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维生素D3的适宜添加水平。选择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Ⅱ~Ⅵ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400、800、1 600、3 200 IU/kg维生素D3。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1)Ⅴ、Ⅵ组血清钙、磷、维生素D3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Ⅵ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组血清钙结合蛋白、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Ⅲ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及血清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Ⅳ组免疫前和免疫后7 d禽流感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P<0.05),VDR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200~800 IU/kg维生素D3能提高1~4周龄鹅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性能和VDR mRNA表达量。
  • 杨富民, 文鹏程, 李晨曦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69-17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确定蓝孔雀肌纤维组织结构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选取NRC(1994)鸡营养标准饲养条件下30月龄成年健康蓝孔雀及三黄鸡(对照组)各24只,雌雄各占1/2,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成像及透射电镜方法对蓝孔雀背部、颈部、翅部、腿部及胸部肌纤维结构特征及肉质性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雌蓝孔雀各部位肌纤维比例均小于雄蓝孔雀,颈部肌纤维比例最大,腿部最小。2)雌、雄蓝孔雀肌纤维平均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部位差异显著(P0.05)。雄蓝孔雀翅部、腿部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背部、胸部(P<0.05),雌三黄鸡腿部显著低于胸部(P<0.05)。4)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面积、剪切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纤维密度、失水率、pH24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肌纤维比例、pH1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肌纤维密度与剪切力、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失水率、pH1、pH2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肌纤维比例与肌节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本文初步确定了蓝孔雀肌纤维结构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 杨家军, 钱坤, 章薇, 许月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80-17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配比的地衣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对青脚麻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盲肠菌群及死淘率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配比。将600只青脚麻鸡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组~Ⅵ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菌落数配比的地衣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依次为0.50%:0.50%、0.33%:0.66%、0.25%:0.75%、0.66%:0.33%、0.75%:0.25%,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Ⅴ组青脚麻鸡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青脚麻鸡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整个试验阶段的死淘率最低(P<0.05)。56 d后,与其他各组相比,Ⅴ组的青脚麻鸡血浆中的总抗氧化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菌落数配比为0.66%:0.33%的复合芽孢杆菌后盲肠内容物中乳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粮添加菌落数配比为0.66%:0.33%的复合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可显著提高青脚麻鸡的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改善肠道菌群,从而降低死淘率。
  • 李莉, 许晟玮, 梁明振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87-17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桂香鸡的生长规律,试验随机选取1日龄桂香鸡母鸡810只,根据相关资料报道以及生产实践的经验,分为雏鸡阶段(1~4周龄)、育成阶段(5~13周龄)、育肥阶段(14~17周龄)3个阶段进行饲养,测定1~17周龄的体重,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并对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桂香鸡全期(1~17周龄)体重变化与Bertalanffy模型拟合最好,在生产中应以Bertalanffy模型预测的各周龄体重作为指导;但在预测各阶段重要生长拐点时,以Logistic模型预测的较为准确,其预测的桂香鸡3个阶段的拐点周龄分别为3.98、9.30和12.17周龄。因此,在桂香鸡生产实践中应分4个阶段进行饲养管理,并在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相应营养水平的饲粮,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确保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 喻小琼, 刘冉冉, 赵桂苹, 郑麦青, 李鹏, 文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796-18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叶酸水平对种鸡子代胚胎期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影响。试验选用120日龄体重相近的北京油鸡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单笼饲养,分别饲喂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叶酸含量0.53 mg/kg)中添加0(对照组)、2.5、5.0 mg/kg叶酸的试验饲粮,常规笼养90 d。于产蛋高峰期收集种蛋孵化,子代分别于16胚龄、19胚龄和1日龄时取肝脏组织。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种蛋及饲粮叶酸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子代胚胎期肝脏脂肪合成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重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法(BSP)和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肝脏固醇类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启动子区域(-789~-466 bp)及脂肪酸合成酶(FAS)启动子区域(-159~+143 bp)的甲基化程度。结果表明:饲粮添加2.5 mg/kg叶酸使得种蛋中叶酸沉积比对照组增加了81.92%(P0.05);相同日龄比较,添加叶酸下调SREBP-1c基因的表达水平,且高叶酸添加组比对照组SREBP-1c甲基化程度分别下降了8.54%、9.47%及8.37%,但甲基化程度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FASSREBP-1c基因表达水平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1日龄时达到峰值,组间达到显著差异(P<0.05),然而FAS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CpG位点均呈现高度去甲基化状态。与此不同的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与FAS基因表达水平随胚龄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组间比较,16胚龄时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种鸡产蛋期叶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蛋中叶酸沉积(P<0.05),且影响子代胚胎部分时期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FASACC)表达。SREBP-1cFAS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表达水平没有相关性;组间比较,叶酸添加组间甲基化变化也没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叶酸水平对该基因甲基化程度的影响不起主导作用,是影响了其他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和表达水平,间接影响SREBP-1c的基因表达水平。
  • 王爽, 张罕星, 阮栋, 陈伟, 林映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07-1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 050只105日龄的健康、初产福建龙岩山麻鸭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鸭。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15、30、45、60、75、90 mg/kg。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蛋鸭产蛋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但当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15 mg/kg时,产蛋率及日产蛋重均达到最大值。2)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15、45、60 mg/kg时,蛋黄色泽有升高趋势(P>0.05),但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75、90 mg/kg时又显著下降(P<0.05)。随饲粮烟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3)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饲粮烟酸添加水平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饲粮烟酸添加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90 mg/kg时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建议蛋鸭产蛋初期玉米-豆粕型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15 mg/kg,此时饲粮中总烟酸水平为47 mg/kg。饲粮烟酸水平能够剂量性地调控初产蛋鸭的脂类代谢。
  • 王超,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张开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14-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在鹅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B6,探索1~4周龄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以确定维生素B6的最适宜添加水平。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个6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Ⅵ组饲喂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2.5、5.0、10.0、20.0和40.0 mg/kg的维生素B6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维生素B6能显著或者极显著提高1~4周龄鹅平均日增重(P0.05);饲粮维生素B6添加水平为6.16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2)与对照组相比,Ⅲ组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3)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与1~4周龄鹅生长性能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知:1)饲粮维生素B6对1~4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有显著影响。2)饲粮中添加适量维生素B6可提高鹅蛋白质代谢水平,鹅饲粮中维生素B6适宜添加水平为6.16 mg/kg。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庄煜, 王琦, 曹华斌, 胡国良, 罗军荣, 顾小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22-18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钼对镉胁迫下山羊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肝脏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36头健康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9头,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灌服1 mg/kg BW镉,再分别灌服15、30和45 mg/kg BW钼,试验Ⅰ组口服其他3组平均剂量的去离子水。试验期50 d,于第0、10、20、30、40、50天采血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于第0、25、50天屠宰取肝组织测定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试验Ⅰ组比较,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T-AOC、SOD活性及肝脏Bcl-2基因表达量(P<0.05),显著升高血清NOS活性、MDA含量、NO含量及肝脏Bax基因表达量(P<0.05);且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血清T-AOC、SOD活性及肝脏Bcl-2基因表达量出现显著下降(P<0.05),血清MDA含量、NO含量、NOS活性及肝脏Bax基因表达量出现显著上升(P<0.05)。2)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间比较,当镉灌服量一定时,随着钼灌服量的升高,血清T-AOC、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血清MDA含量、NOS活性及肝脏Bax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结果提示,钼、镉可导致山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同时诱导肝脏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钼与镉呈协同关系。
  • 张晓明, 王之盛, 唐春梅, 陈慧, 陈艳, 邹华围, 彭全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30-18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饲粮对肉牛能氮代谢和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接近并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宣汉黄牛,采用3×3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饲粮分别以豆粕、菜籽粕、棉籽粕为蛋白质源进行配制;试验分3期,每期20 d,其中预试期10 d,消化试验3 d,呼吸代谢试验7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组和菜籽粕组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棉籽粕组(P菜籽粕组>棉籽粕组;各组氨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棉籽粕组>菜籽粕组。2)豆粕组、棉籽粕组、菜籽粕组的采食氮、粪氮、可消化氮以及氮消化率差异都不显著(P>0.05);尿氮则是豆粕组和棉籽粕组显著高于菜籽粕组(P棉籽粕组>菜籽粕组,豆粕组的增重净能、增重净能/总能、增重净能/消化能和增重净能/代谢能均显著低于菜籽粕组和棉籽粕组(P菜籽粕组>棉籽粕组。综上所述,以菜籽粕为蛋白质源的饲粮氮生物学效价最高,豆粕次之,棉籽粕最低;以棉籽粕为蛋白质源的饲粮增重净能最高,菜籽粕次之,豆粕最低;以豆粕为蛋白质源的饲粮的甲烷排放量最高,菜籽粕次之,棉籽粕最低。
  • 柴建民, 刁其玉, 屠焰, 王海超,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38-18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早期断奶时间对湖羊羔羊屠宰性能、组织器官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早期断奶的最佳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初生重为(2.5±0.2) kg的新生湖羊羔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ER组(对照组)随母哺乳至60日龄;EW10、EW20、EW30组分别于10、20、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品至60日龄。61~90日龄,各组羔羊均饲喂开食料育肥。90日龄每组随机选取4只屠宰,测定其组织器官重量、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试验组湖羊羔羊90日龄体重、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ER组(P0.05);部分屠宰指标(宰前活重、胴体重和空体重)与上述生长性能指标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屠宰率、眼肌面积和GR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羔羊蹄重量显著高于ER组(P0.05);EW30组肾脏重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余组织器官重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瘤胃重量显著高于ER组(P0.05);眼肌滴水损失率、失水率和臀肌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值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眼肌肉色亮度、黄度值均显著高于ER组(P0.05)。由此可见,早期断奶能够促进湖羊羔羊生长发育,特别是在生长后期,在10日龄进行早期断奶最有利于湖羊羔羊生长、组织器官发育和产肉。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张铁涛, 王卓, 郭强, 刘志, 高秀华, 杨福合, 李光玉, 杨雅涵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48-18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繁殖期蓝狐繁殖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产后体重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受孕的健康母狐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蓝狐,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15%(A组)、17%(B组)、19%(C组)、21%(D组)和23%(E组)的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各组母狐的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和仔狐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仔狐在出生后21、42 d时,高脂肪水平饲粮能够提高仔狐的体重。2)E组母狐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B、C组(P0.05)。3)E组母狐的食入氮显著高于B组(P0.05)。4)产后21 d,A组母狐的体重极显著低于E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饲粮15%~19%的脂肪水平能够获得较好的繁殖性能,母狐能够更好地利用饲粮中各营养物质。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王自蕊, 谯仕彦, 李波, 阮记明, 隗黎丽, 杨竹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56-1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天蚕素抗菌肽对湘云鲫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与抗病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了1 242尾湘云鲫 ,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 mg/kg金霉素及0(对照)、100、150、200和2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32.27%)等能(消化能12.85 MJ/kg)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试验结束后测定湘云鲫生长、免疫、形体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1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组湘云鲫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饲料中添加2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组的湘云鲫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后,湘云鲫48 h内死亡率较低,攻毒48~72 h是死亡的高峰期,天蚕素抗菌肽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成活率最低。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在饲料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对湘云鲫有促生长效果,且150和200 mg/kg添加组效果较佳,同时提高了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
  • 王鑫, 薛敏, 王嘉, 郑银桦, 吴秀峰, 韩芳, 吴立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64-18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确定养成期异育银鲫对饲料赖氨酸的需求量。以实用饲料配方为基础,以L-赖氨酸盐酸盐(L-Lys·HCl)为赖氨酸来源,并以混合晶体氨基酸平衡其他必需氨基酸,配制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01%、1.23%、1.47%、1.70%、1.93%和2.21%的6种试验饲料。试验选择初重为(52.53±0.03) g的异育银鲫48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期为59 d。结果表明:1.23%~2.21%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01%组(P0.05)。1.70%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1.93%、2.21%组(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肝胰脏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对鲜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及熟肉的硬度和咀嚼性有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肝胰脏谷草转氨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养成期异育银鲫对饲料赖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78%、1.43%和1.51%(分别占饲料蛋白质的5.14%、4.14%和4.44%)。
  • 陈科全, 叶元土, 蔡春芳, 黄雨薇, 刘汉超, 龚志, 吴韬, 张宝彤, 萧培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73-18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饲料中豆粕含量对草鱼肝胰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设计豆粕含量分别为0(对照组)、20%、40%和60%的4种等氮饲料,并以平均体重为(15.5±1.4) g的草鱼为试验对象,在池塘网箱中进行6周的饲养试验。将240尾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结束后检测草鱼血清中肝胰脏功能指标、肝胰脏指数和肝胰脏脂肪含量,观察肝胰脏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血清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以60%组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以60%组的数量最少。肝胰脏细胞核面积以60%组最大,但与除40%组外的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脏细胞核体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最小值出现在40%组,60%组次之。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60%的豆粕后会引起草鱼血脂、肝胰脏脂肪含量升高,并可能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 杨晴, 杨锐, 周歧存, 陈健, 梁雄培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80-18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大小、体重均一的黄颡鱼幼鱼42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褐藻糖胶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从铜藻中自提的褐藻糖胶和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褐藻糖胶的基础饲料,饲料中褐藻糖胶的有效浓度分别为0.05%、0.10%、0.20%。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10%的自提褐藻糖胶可显著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对胃中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及肠道中淀粉酶活性亦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2种褐藻糖胶后黄颡鱼幼鱼胃和肠道中脂肪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10%的自提褐藻糖胶和有效浓度为0.05%~0.20%的商品褐藻糖胶时胃中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添加有效浓度为0.05%~0.20%的自提褐藻糖胶和有效浓度为0.20%的商品褐藻糖胶时肠道中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10%的自提褐藻糖胶能显著促进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在一定有效浓度范围内,无论是商品褐藻糖胶还是自提褐藻糖胶,都能提高黄颡鱼幼鱼胃和肠道中脂肪酶活性。
  • 周双艳, 杨奇慧,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888-18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铜源及铜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铜源分别为羟基蛋氨酸铜(HMC)、碱式氯化铜(TBCC)和硫酸铜(SC),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8、16、32和64 mg/kg,共配制13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0.330±0.001)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将1 560尾对虾随机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铜添加水平对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8~64 mg/kg铜的组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未添加铜的组(P<0.05)。铜源对幼虾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铜添加水平对幼虾血清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铜源与铜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幼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添加32 mg/kg铜的羟基蛋氨酸铜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铜源、铜添加水平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血清铜蓝蛋白(CP)、酚氧化物酶(PO)活性及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铜源及铜添加水平对幼虾肌肉中丙氨酸(Ala)、精氨酸(Arg)、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谷氨酸(Glu)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铜源及铜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Ala、Asp、Gly、Glu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为评价指标,以羟基蛋氨酸铜、碱式氯化铜和硫酸铜为铜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铜的最适含量分别为17.52、20.32、20.29 mg/kg。通过比较可知,羟基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硫酸铜次之,碱式氯化铜最低。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曹贵彬, 熊昊, 游金明, 于会民, 韦启鹏, 邹志恒, 叶亚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00-19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磷饲粮中添加新型耐热植酸酶替代一部分磷酸氢钙对断奶仔猪钙磷代谢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256头遗传背景相同、初始体重为(8.37±0.97) kg的30日龄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仔猪。4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低磷饲粮、低磷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U/kg新型耐热植酸酶和低磷饲粮基础上添加1 000 U/kg新型耐热植酸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各处理之间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添加有新型耐热植酸酶的试验组仔猪血清钙、磷含量有升高的趋势。2)在低磷饲粮中添加500、1 000 U/kg新型耐热植酸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蹄骨灰分率和钙、磷含量,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将仔猪趾骨制成骨骼切片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500、1 000 U/kg新型耐热植酸酶添加组趾骨骨密质较基础饲粮组和低磷饲粮组厚,骨松质较基础饲粮组和低磷饲粮组密集。4)基础饲粮组和新型耐热植酸酶添加组的钙、磷、能量及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由此可知,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新型耐热植酸酶替代部分无机磷,能有效促进仔猪机体对饲粮中钙、磷的代谢,并显著提高饲粮中部分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综合各项指标,1 000 U/kg的新型耐热型植酸酶能起到更好的替代无机磷的作用。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曹正辉, 王占彬, 顾宪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08-19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糙米的生长猪的器官组织及体液中是否有外源蛋白质及外源基因的残留以及其组织器官的生理结构是否受影响。试验选用30头体重为(35.76±2.52) kg的大白生长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70%非转基因糙米;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70%转Bt基因糙米。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转Bt基因糙米的生长猪组织器官的亚显微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病理变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也未在生长猪的组织器官、体液及排泄物中检测出外源蛋白质和外源基因的残留。结果提示,转Bt基因糙米以70%的比例添加到饲粮中饲喂生长猪,糙米中的外源基因及表达的外源蛋白质通过动物的消化道会被完全地分解消化,没有在动物体内残留,也未损伤组织器官。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付敏, 何军, 余冰, 毛湘冰, 郑萍, 黄志清, 虞洁,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16-19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对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将24头健康“杜×长×大”生长公猪[初始体重(26.56±0.76)kg]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分别饲喂无氮饲粮、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菜籽饼或发酵菜籽饼等氮替代饲粮(分别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35%的氮)。试验猪预试4 d后,进行4 d消化代谢试验,收集全部粪尿,用于测定养分消化率和利用率。试验结束后麻醉屠宰,采集回肠食糜,测定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发酵菜籽饼的粗蛋白质、干物质、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00%、82.36%、81.15%,显著高于菜籽饼(P<0.05);发酵菜籽饼的氮表观(真)消化率、表观(真)利用率和消化能分别为70.00%(88.57%)、65.78%(72.35%)、12.98 MJ/kg,显著高于菜籽饼(P<0.05);发酵菜籽饼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分别为74.13%、85.76%、57.57%、67.12%,除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外,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均显著高于菜籽饼(P<0.05),标准回肠消化率也具有一致的趋势。由此可见,混菌固态发酵提高了菜籽饼在生长猪上的养分消化率和利用率。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孙仁杰, 韩笑, 崔华伟, 王坤坤, 王永侠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25-19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硫酸锌对生长猪摄食的影响及其促生长效果。试验选用120头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及试验组Ⅰ、Ⅱ和Ⅲ),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添加60、300、1 000和3 000 mg/kg锌(硫酸锌)的基础饲粮。试验期1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均显著下降(P<0.05)。2)试验组Ⅲ 7~16 d和试验组Ⅱ 13~16 d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3)试验组Ⅲ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Ⅱ粗纤维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4)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Ⅱ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5)试验组Ⅲ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6)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Ⅱ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增高(P<0.05),隐窝深度降低(P<0.05)。7)试验组Ⅲ血浆胃泌素、胰岛素和神经肽Y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高剂量硫酸锌可增强生长猪免疫功能,改善肠黏膜形态,促进消化酶分泌,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调节胃泌素、胰岛素和神经肽Y分泌,进而促进生长猪采食,达到改善生长性能的作用。
  • 杨芷, 张得才, 杨海明, 王玮, 朱晓春, 曹玉娟, 蒋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35-19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内脏器官指数、繁殖系统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生产性能接近的新扬州鸡60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施以舍内平养和林下散养2个处理。所有鸡均自由采食、饮水,按重复每天统计产蛋量和耗料量。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随机取2只鸡,于08:00进行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测定内脏器官及繁殖系统相关指标。每个重复随机取6枚蛋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与舍内平养相比,林下散养鸡产蛋率极显著降低(P0.05);血清球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蛋白、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知,与舍内平养相比,林下散养降低了蛋鸡产蛋率,改善了蛋品质,提高了肌胃指数和盲肠指数,对机体的健康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 陈星, 吴大伟, 温超, 周岩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42-19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肉鸡胰腺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4种饲粮:正常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照组),100℃热处理1、4及8 h的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14日龄肉鸡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1日龄,各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均显著提高了肉鸡胰腺的相对重量(P<0.05),热处理8 h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使肉鸡胰腺胰蛋白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热处理8 h组肉鸡胰腺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有升高趋势(P=0.065),但总抗氧化能力(P=0.058)及过氧化氢酶(P=0.064)、谷胱甘肽还原酶(P=0.061)活性有降低的趋势;此外,热处理8 h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使胰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试验结果提示,摄食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一定时间后会对肉鸡胰腺功能产生负面作用。
  • 郭军蕊, 刘国华, 郑爱娟, 常文环, 张姝, 蔡辉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50-19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以低硒基础饲粮作为负对照,亚硒酸钠、酵母硒为正对照,研究蛋氨酸硒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浆和组织硒含量及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756只1日龄爱拔益加(AA)健康肉雏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组1为负对照组,采用低硒基础饲粮;组2~7饲粮分别在低硒基础饲粮中添加0.1、0.3、0.5、0.7 mg/kg蛋氨酸硒、0.3 mg/kg酵母硒(正对照组)和0.3 mg/kg亚硒酸钠(正对照组),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各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初体重、末体重及死淘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于不同日龄血浆硒含量,各加硒组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且随着硒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添加水平蛋氨酸硒组优于2个正对照组,日龄和硒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于不同日龄不同硒水平间血浆GSH-Px活性,各加硒组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且0.1 mg/kg加硒组GSH-Px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加硒组(P<0.05),日龄和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于42日龄肝脏、肾脏、肌肉、皮肤和腹脂硒含量,各加硒组随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大,且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相同添加水平蛋氨酸硒组优于2个正对照组。综上,饲粮中添加亚硒酸钠、酵母硒和蛋氨酸硒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明显改善,但提高了血浆GSH-Px活性和血浆及各组织硒的含量,尤其对于组织硒的含量,蛋氨酸硒优于亚硒酸钠和酵母硒。
  • 武安泉, 张永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62-19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N-乙酰-DL-蛋氨酸(NAM)对绵羊瘤胃环境参数的影响及其在前胃的表观消失率。选取4只体重约35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波尔山羊羯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经瘤胃瘘管分别投注0、4、6、8 g/d NAM;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试验16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 d。正试期前3天采瘤胃液,后3天采十二指肠食糜,用于测定瘤胃液后送率、pH、渗透压以及NAM在前胃的表观消失率。结果表明:1)投注6和8 g/d NAM显著降低了瘤胃液后送率和pH(P<0.05),并且显著提高瘤胃液渗透压(P<0.05)。2)投注后1.5~12.0 h各组NAM在前胃的表观消失率平均值在68.0%~74.9%,投注后12.0 h时,各组NAM表观消失率在79.8%~86.9%。总之,NAM对瘤胃消化环境有不良影响,能够降低瘤胃液的后送率、pH,提高瘤胃液渗透压,并且在前胃有较高的表观消失率(12.0 h时约80%)。在本试验条件下,经瘤胃投注4.0和8.0 g/d NAM对绵羊以上负面影响较大。
  • 金鹿, 闫素梅, 鲍宏云, 弓剑, 孙娟, 石惠宇, 李俊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68-19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包被维生素A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体重、产奶量及胎次相近的原则,将28头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4头,各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10和220 IU/kg BW包被维生素A,基础饲粮精粗比为42:58。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110 IU/kg BW组相比,220 IU/kg BW组能够显著增加奶牛瘤胃液中维生素A含量和丙酸浓度(P0.05)。结果提示,在NRC(2001)推荐量(110 IU/kg BW)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包被维生素A水平到220 IU/kg BW,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无显著的影响,但可促进奶牛对粗脂肪的消化,增加瘤胃液中维生素A含量和丙酸的浓度。
  • 杨宏波, 刘红, 陈银岳, 陈志远, 马婷婷, 余同水, 刘正旭,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75-19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确定半胱胺盐酸盐(cysteamine hydrochloride,CSH)在中国荷斯坦奶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选择产奶量、泌乳日龄、胎次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奶牛48头,分为6组,每组8头,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5、30、75、150和300 g/d的CSH,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测定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和4%标准乳产量在CSH添加量为75 g/d时最高,之后随着CSH添加量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且15~150 g/d组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00 g/d组平均日采食量最低;乳脂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在CSH添加量为75 g/d时最高,且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乳尿素氮含量随着CSH添加量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且添加量为300 g/d时最低。当CSH添加量为15 g/d时,血清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30 g/d时,血清生长激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中国荷斯坦奶牛饲粮中CSH的添加量以15~75 g/d为宜。
  • 陈晓琳, 孙娟, 陈丹丹, 王波, 屠焰,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81-19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测定5种常用粗饲料(羊草、麦秸、苜蓿、地瓜秧和玉米秸)的肉羊瘤胃外流速率。试验选用3只体况良好、体重[(65.0±1.0)]相近并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F1代去势公羊,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标记饲料,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测定粪中铬的含量,通过数学方程计算5种粗饲料的瘤胃外流速率。结果表明:标记的粗饲料因种类不同,铬在粪中的排放高峰期不同,主要集中在20~28 h。不同粗饲料的外流速率差异较大,羊草、麦秸、苜蓿、地瓜秧和玉米秸的瘤胃外流速率分别为3.92%/h、3.07%/h、4.30%/h、4.63%/h和3.16%/h,且与饲料原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有强相关(R2=0.903 5,P=0.013 1)。总之,粗饲料种类不同,瘤胃的外流速率不同。本研究得出的羊草、麦秸、苜蓿、地瓜秧和玉米秸肉羊瘤胃外流速率可在相关研究中应用。
  • 胡静, 于子洋, 朱亚骏, 林英庭, 程明, 汪文鑫, 刘开东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88-19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果寡糖对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常用粗饲料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8月龄崂山奶山羊4只,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0.8%、1.2%及1.6%果寡糖(以有效含量计)的试验饲粮。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于晨饲前(0 h),晨饲后2、4、6 h以及晚饲前(晨饲后10 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中总细菌以及纤维素分解菌、原虫和真菌数量,同时利用尼龙袋法测定常用粗饲料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苜蓿、青贮玉米、花生蔓和酒糟干物质瘤胃降解率(P0.05);饲粮中添加果寡糖对原虫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果寡糖可提高瘤胃内纤维素分解菌及真菌的数量,提高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其中以1.2%的添加量为最佳。
  • 张潇月, 李海利, 齐大胜, 谷子林, 黄玉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1996-20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评定红薯渣和木薯渣在生长獭兔上的营养价值,本试验选择30只100日龄平均体重(1.78±0.20) kg的健康白色獭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试验饲粮用替代法进行配制,红薯渣和木薯渣在基础饲粮中的替代比例均为15%;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预试期和正试期各5 d。结果表明:1)红薯渣和木薯渣中的总能(GE)以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分别为13.49 MJ/kg、90.08%、2.63%、10.66%、16.90%、13.27%、4.56%、2.77%、8.74%、1.12%、0.17%、65.29%和14.30 MJ/kg、95.76%、2.39%、16.85%、16.64%、13.08%、2.67%、4.41%、3.05%、0.91%、0.07%、69.07%。2)红薯渣和木薯渣在生长獭兔中的表观消化能分别为11.47和13.06 MJ/kg,生长獭兔对红薯渣和木薯渣中的GE、DM、CP、CF、NDF、ADF、ADL、EE、Ash、Ca、P、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5.00%、74.64%、92.60%、20.84%、30.13%、10.69%、41.47%、9.25%、34.16%、47.33%、51.13%、80.57%和91.36%、89.92%、88.94%、58.08%、30.09%、5.39%、27.02%、7.24%、84.27%、70.30%、27.43%、96.25%。由此可见,生长獭兔对红薯渣和木薯渣中的不同营养成分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结合饲料原料营养物质含量总体分析,木薯渣对生长獭兔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红薯渣。
  • 鲍坤, 李光玉, 刘佰阳, 徐超, 岳志刚, 赵家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2003-20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锰水平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60±2)日龄健康雄性乌苏里貉9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貉。6组貉分别饲喂锰添加水平为0(Ⅰ组)、40(Ⅱ组)、80(Ⅲ组)、120(Ⅳ组)、200(Ⅴ组)和400 mg/kg(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62 d。结果表明:1)Ⅱ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合本试验育成期貉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情况,建议育成期貉饲粮锰添加水平为40 mg/kg(饲粮总锰水平为62.23 mg/kg)。
  • 周晓波, 黄燕华, 曹俊明, 邝哲师, 王国霞, 黄文庆, 刘小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2009-20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3.49±0.01) g的奥尼罗非鱼48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其中,对照组(G0组)饲喂基础饲料;另外5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嗜酸乳杆菌(G1组)、植物乳杆菌(G2组)、戊糖乳杆菌(G3组)、鼠李糖乳杆菌(G4组)、粪肠球菌(G5组)的试验饲料。制粒后测得G0~G5组饲料中乳酸菌数量分别为1.30×103、5.10×108、2.97×108、3.03×108、2.30×108和3.47×108 CFU/g。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与G0组相比,G2、G3和G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G3和G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G3和G4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G3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G1、G2、G4和G5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及G4和G5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G2组血清尿素氮含量、G4组血清葡萄糖含量、G4和G5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此外,G1、G2和G5组肠道乳酸菌数量、G1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G0组(P<0.05)。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粪肠球菌在罗非鱼中的应用效果最好。在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能够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同时增加肠道乳酸菌数量,改善肠道微环境。
  • 周薇, 徐方华, 陈娜, 高青山, 李香子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2018-2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α-亚麻酸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及生物氢化中间产物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各组分别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CON组)、1.5%(LL组)、3.0%(ML组)、4.5%(HL组)的α-亚麻酸(干物质基础),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1)ML组、HL组氨态氮含量及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浓度不同程度地低于CON组,丙酸浓度高于CON组。2)随培养时间延长,CON组及LL组顺9,顺12-亚油酸含量下降,其余2组上升,12 h时ML组极显著高于CON组和LL组(P<0.01)。3)HL组顺9,反11,顺15-共轭亚麻酸、顺9,反13,顺15-共轭亚麻酸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4)ML组、HL组在12 h时总共轭亚油酸及总共轭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总之,饲粮中添加α-亚麻酸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产生多种油酸异构体,促进瘤胃内反11,顺15-亚油酸、共轭亚油酸和共轭亚麻酸的累积,且总共轭亚麻酸与α-亚麻酸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 汤小朋, 赵华, 汤加勇, 王雪涛, 贾刚, 刘光芒, 陈小玲, 龙定彪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7): 2026-2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7.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曲霉固态发酵对木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的木薯渣发酵工艺参数。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根据发酵后木薯渣的营养价值,分别筛选出最佳的黑曲霉接种量、菜籽粕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以及初始pH。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以及初始pH间交互作用对木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每克发酵原料接种3×106个黑曲霉孢子,添加15%的菜籽粕,料水比1:1.50,初始pH 4,在36℃条件下发酵4 d效果最好。2)最优条件发酵后,与对照组相比,以干物质为基础,粗纤维含量由22.26%降低到17.71%(P<0.05),还原糖含量由1.42%提高到5.11%(P<0.05),粗蛋白质含量由8.67%提高到13.48%(P<0.05),粗脂肪含量由7.89%提高到11.72%(P<0.05),粗灰分含量由6.02%提高到7.31%(P<0.05);此外,发酵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达到9.05 U/g,滤纸酶活性达到2.37 U/g,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2.25 U/g。由此可见,利用黑曲霉固态发酵可以显著提高木薯渣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