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2-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王晓翠, 武书庚, 岳洪源, 张海军, 李杰,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27-3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鸡蛋是最好的动物源蛋白之一,其蛋白中的卵黏蛋白(3.5%)对浓蛋白凝胶性、哈夫单位起主要作用,鸡蛋中卵黏蛋白含量及存在形式是影响鸡蛋蛋白品质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鸡蛋的可接受性.本文简要综述了卵黏蛋白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在浓蛋白液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以及营养调控途径,为调控鸡蛋蛋白品质提供参考.
  • 易学武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34-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赖氨酸作为猪饲粮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仔猪饲粮中的含量不仅反映了饲粮蛋白质的品质,而且对改善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均十分重要.本文对国内外近年(2006-2012年)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讨论了国内外断奶仔猪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现状.
  • 许丹丹, 何艮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42-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前体,还参与体内主要代谢途径的调控.当氨基酸不足时,机体内多种机制参与调节体内平衡,包括快速停止蛋白质合成、增加氨基酸合成和转运,以及加强自噬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证明氨基酸可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可以调节其他营养素如脂肪和能量的代谢,最终导致机体整体代谢的改变.本文主要综述细胞内氨基酸的营养感知与应答机制,涉及氨基酸应答(AAR)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2条信号转导通路,并探讨这2条信号通路对下游营养素代谢途径的调节.
  • 龙城, 王晶, 武书庚, 张海军, 岳洪源,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52-3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产品供应日益充裕,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其安全性、营养性及风味等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形成鸡蛋风味的前体物质、影响鸡蛋风味的饲料因素及改善鸡蛋风味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芦娜, 王恬, 钟翔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59-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丁酸盐作为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本文就丁酸的生物学功能、几种不同的丁酸产品的特点及其在猪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实际生产中丁酸产品的应用提供依据.
  • 张德广, 董国忠, 宁兰婷, 李果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69-3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精低粗的饲粮结构会引起奶牛瘤胃内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瘤胃液pH降低,导致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瘤胃内异常代谢产物(细菌内毒素、组胺等)增加,甚至引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其中,组胺是机体内重要的炎性介质,高浓度的组胺转运至血液后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引起奶牛多种疾病,并使奶牛生产性能下降.本文对奶牛瘤胃异常发酵时组胺的产生和转运以及组胺诱导炎性反应的机制进行综述,同时,介绍一些限制组胺生成和转运的方法,为控制和减少组胺对奶牛的危害提供参考.
  • 王珊珊, 王佳堃, 刘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75-3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物肠道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协同进化,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和维持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有益的相互作用是保障机体健康的关键.为此,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及影响因素、肠道微生物促进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可能机制.
  • 申静, 刘艳利, 高康, 姚军虎, 杨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83-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炎症是动物机体对病原菌、损伤组织和刺激物等产生的有害刺激做出的一种生理性应答.炎症反应可通过调节多种炎症介质及信号通路最终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表观遗传学涉及非DNA序列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化,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表达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可通过影响炎症反应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炎症反应,饲粮中能够影响表观遗传学修饰过程的营养素可调节炎症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营养素调控炎症的表观遗传学机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曾秋凤, 柏鹏, 刘冠男, 王建萍, 张克英, 丁雪梅, 白世平, 罗玉衡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91-3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先后进行2次试验研究饲粮棉籽粕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屠宰性能探讨肉鸭饲粮棉籽粕的适宜水平.试验1、2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1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8.28%、16.56%、24.83%、33.11%;试验2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5.83%、11.60%、17.50%、23.30%.试验1肉鸭1~21日龄采食试验饲粮,22~35日龄采食无棉籽粕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2肉鸭1~14日龄采食无棉籽粕饲粮,15~35日龄采食试验饲粮.35日龄时每个试验的每个重复屠宰1只肉鸭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肉鸭半净膛率与全净膛率线性增加(P<0.05),16.56%棉籽粕组肉鸭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在试验2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饲粮棉籽粕水平线性或二次影响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P<0.05),二次影响肉鸭的屠体重(P<0.05),23.30%棉籽粕组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及胸肌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基于不同的屠宰指标肉鸭饲粮棉籽粕适宜水平为7.51%~14.78%.以上结果提示,在以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饲粮时,1~21日龄肉鸭采食棉籽粕高达33.11%饲粮,22~35日龄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对35日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结合35日龄屠宰性能来考虑,15~35日龄肉鸭饲粮棉籽粕水平不宜超过14.78%.
  • 王惠影, 姜涛, 刘毅, 龚绍明, 吴华莉, 何大乾, 章世元, 王良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00-4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菜籽粕对7~9周龄浙东白鹅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7周龄浙东白鹅,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Y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Y1、Y2、Y3组)分别饲喂以4%、7%、10%的菜籽粕代替基础饲粮中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试验组鹅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Y1、Y2、Y3组鹅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鹅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Y2组总能、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磷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粗脂肪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钙利用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Y2组甘氨酸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Y1组色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利用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Y3组甘氨酸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各组血清总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三碘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素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Y3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Y1、Y2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用7%~10%的菜籽粕代替部分豆粕能够提高7~9周龄浙东白鹅大部分养分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
  • 解超,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徐晓波, 岳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08-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鹅血红素对患缺铁性贫血症(IDA)3~7周龄大鼠生长发育、铁代谢及其器官组织元素(铁、铜、锰、锌、硒)分布的干预修复作用,以确定鹅血红素的使用效果和适宜补充量.选取同期受孕母鼠开始造模,模型组孕鼠受孕15 d后,开始饲喂低铁饲粮,持续至哺乳期结束(分娩后21 d),IDA模型建成后选取3周龄大鼠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即:缺铁组、FeSO4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组分别每天灌注去离子水10 mL/kg BW,1% FeSO4 10 mL/kg BW和鹅血红素0.11、0.22、0.33 g/kg BW,均饲喂低铁饲粮.正常组自孕期开始一直饲喂基础标准对照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高剂量组幼龄大鼠的平均日增重、末重、器官指数(除心脏指数)与正常组无显差异著(P>0.05).与缺铁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幼龄大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和总铁结合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鼠心脏铁、铜、锌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铜、锰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FeSO4溶液作为补铁剂长期服用对幼龄大鼠缺铁模型的干预效果不明显.由此可见,鹅血红素摄入量为0.33 g/kg BW时能有效干预IDA幼龄大鼠的生长发育和造血能力,并能调控幼龄大鼠各器官组织内的元素分布趋于正常,效果优于FeSO4.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胡红莲, 谢天宇, 杨淑青, 高民, 姚焰础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18-4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递增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后,血浆细胞因子和激素含量的变化.选取9只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泌乳期莎能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RA组、恢复组,n=3),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SARA组和恢复组先后饲喂NFC/NDF为1.40、1.79、2.31、3.23的4种试验饲粮诱导SARA发生,每种饲喂15 d,恢复组奶山羊诱导SARA后自由采食青干草30 d.对照组3只羊分别在饲养30、60(与SARA组同时)和90 d(与恢复组同时)屠宰.结果表明:1)SARA长期提高了血浆LPS浓度,恢复组与SARA组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奶山羊血浆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IL-8含量呈降低趋势(P>0.05),γ-干扰素(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炎性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均呈降低趋势(P>0.05);SARA组奶山羊血浆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催乳素(PRL)和皮质醇(COR)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与SARA组相比,恢复组奶山羊血浆中TNF-α、IL-1β、IL-2、IL-6这些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仍持续性升高,其中IL-1β和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恢复组奶山羊血浆中PRL含量仍维持与SARA组同一水平(P>0.05),而COR含量则回归到对照组水平(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SARA可引起奶山羊血浆中长时间含有一定量的LPS,引发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并引起内分泌激素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导致奶山羊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 郭峰, 屠焰, 司丙文, 柴建民,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26-4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母乳日龄对犊牛营养物质消化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试验选用新生红安格斯与西门塔尔杂交肉犊牛60头,根据日龄和体重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12头犊牛,公母各占1/2,试验组分别在28、42、56和70日龄进行断母乳(分别为28A、42B、56C、70D组),随后人工哺乳代乳品至90日龄;对照组(CK组)随母哺乳至150日龄.试验时间为出生至150日龄,期间测定体重(0、70、90、150日龄)和血清生化指标(70、90、150日龄)的变化.每个处理选取6头犊牛分别在断奶前(85~90日龄)和断奶后(145~150日龄)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每期6 d,其中2 d预试期,4 d正试期.结果显示:1)试验全期体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断奶前各组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后28A、42B组犊牛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56C、70D组(P<0.05),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70D组(P<0.05),其中42B组消化率略高.3)150日龄试验结束时,28A和42B组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胆固醇、结合珠蛋白、白细胞介素-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球蛋白M含量与CK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显著低于、高于CK组(P<0.05),其中42B组略高.由此可见,红安格斯与西门塔尔杂交肉犊牛的断母乳时间以42日龄较为适宜.
  • 王海超, 张乃锋, 柴建民,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36-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和血清学指标3方面研究人工哺育代乳粉对湖羊双胎羔羊早期培育的效果.选取24对新生湖羊双胎公羔羊,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成2组,1对双胎羔羊分别分至其中1组,MM组随母哺乳,MR组人工哺育代乳粉,每组24只.饲养试验试验期90 d,60日龄断奶,每隔10 d于晨饲前进行称重、采血,60和90日龄时,随机选取3对双胎羔羊进行屠宰.在46~55日龄和76~85日龄随机选取4对双胎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1)在20、30、40日龄时,MR组羔羊的体重显著低于MM组(P<0.05),但差异在逐渐减小,到50日龄以后就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R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在10~20日龄显著低于MM组(P<0.05),在40~50日龄显著高于MM组(P<0.05),其他时段差异不显著(P>0.05),0~9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亦不显著(P>0.05).2)在60日龄时,MR组羔羊的瘤胃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高于MM组(P<0.05),而瓣胃和皱胃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低于MM组(P<0.05).在90日龄时,2组羔羊各胃室重量以及占复胃总重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R组羔羊瘤胃的重量比MM组高;MR组羔羊的小肠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MM组(P<0.05);代乳粉对2组羔羊内脏器官重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代乳粉对常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4)代乳粉对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甘油三酯、白蛋白、尿素氮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并且MR组与MM组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综合以上,人工哺育代乳粉的培育方式能够达到与母乳哺育湖羊双胎羔羊相同的效果.
  • 于子洋, 袁翠林, 宋晓雯, 程明, 李斌, 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48-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育成期崂山奶山羊生长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47日龄体重为(14.57±0.32) kg的崂山奶山羊断奶母羊3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1只羊.各组饲喂CP水平分别为10.74%、13.22%和15.74%的3种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162 d.结果表明,增加饲粮CP水平:提高了崂山奶山羊平均日增重,加快了体尺增长;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崂山奶山羊食入氮量、尿氮排出量(P<0.05或P<0.01),对粪氮排出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增加了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含量(P<0.05);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得出,根据食入氮量(x)与平均日增重(y)之间的关系y=-0.258 1x2+15.341x-101.88,育成期崂山奶山羊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食入氮量为29.72 g/d.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周歧存, 王用黎, 黄文文, 霍雅文, 王猛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59-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评估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常规营养组成、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作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0.0%,粗脂肪含量约为7.5%)的试验饲料,其实测缬氨酸含量(干物质基础)分别为1.56%、1.64%、1.72%、1.82%、1.90%、1.96%.选择体重在0.3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饲料效率均随着饲料中缬氨酸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均在缬氨酸含量为1.82%时达到最大.全虾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72%时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96%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缬氨酸含量为1.56%和1.72%时(P<0.05);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均出现在缬氨酸含量最高组(缬氨酸含量为1.96%的组),而肌肉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出现在缬氨酸含量为1.90%的组,且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在缬氨酸含量为1.90%时达到最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肝胰腺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判定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79%(占饲料蛋白质的4.48%),考虑到晶体氨基酸在海水中的溶失,以缬氨酸在海水中浸泡30 min内的溶失率为16.81%计,核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53%(占饲料蛋白质的3.83%).
  • 李云兰, 高启平, 帅柯, 邓玉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69-4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对鲤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初始均重为(49.44±0.38) g的鲤鱼72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鱼.Ⅰ组为对照组,饲喂豆粕含量为39%的基础饲料;Ⅱ和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用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50%和100%豆粕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1)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50%替代水平下鲤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2)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使肝胰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3)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肠长指数和中肠皱襞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100%替代水平下鲤鱼的后肠皱襞高度显著升高(P<0.05).4)电镜观察发现,豆粕组(Ⅰ组)鲤鱼的中肠和后肠均出现了轻微的病理性损伤,包括中肠出现少量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中细胞成分增多,后肠上皮细胞纹状缘融合,杯状细胞减少;发酵豆粕组(Ⅲ组)的肠道组织结构比较正常.由此得出,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后对鲤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有利于保证肠道组织结构的正常.
  • 王伟, 叶金云, 杨霞, 张易祥, 刘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76-4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56 d的生长试验确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对苏氨酸的需求量.试验设计了6种以酪蛋白、明胶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质源的等氮等能纯化饲料,通过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得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为饲料干物质的0.86%(对照,无外源苏氨酸)、1.24%、1.61%、2.04%、2.42%、2.81%.选取初始体重为(0.36±0.00) 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幼蟹.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升高,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先升高后降低,在苏氨酸含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61%时,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且此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且该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86%、1.24%、2.42%和2.81%组(P<0.05),消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对幼蟹的成活率及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幼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随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分别在苏氨酸含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61%、1.61%和2.42%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回归模型分析,得到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求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59%(饲料蛋白质的3.98%).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吴学壮, 张铁涛, 于淼, 刘志, 郭俊刚,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85-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血清铜、锌和铁含量及血清氮代谢、脂类和抗氧化指标影响,以及水貂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择6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水貂24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试验采用3×3+1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添加水平(10、25、4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水貂血清铜含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00 4).水貂血清总胆固醇(P=0.001 5)、甘油三酯(P=0.002 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0 1)含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降低,然而水貂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却未受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影响(P=0.579 0).水貂血清铜蓝蛋白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升高(P=0.000 1).以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9.93%和131.06%.以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11.01%和118.10%.由此可见,饲粮添加40 mg/kg的铜(基础饲粮铜含量8.05 mg/kg)能提高育成期水貂血清抗氧化酶的活性;育成期水貂3组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蛋氨酸螯合铜>碱式氯化铜>硫酸铜.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赵峰, 李辉,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495-5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测定鸭饲料酶水解物能值(EHGE)的可加性,进一步检验仿生消化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12个处理,其中处理1~4分别为玉米、大豆粕、棉籽粕、小麦麸饲粮,处理5~12为以上2种或2种以上的饲料原料按不同比例组合制备的8种饲粮.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通过仿生消化系统测定各处理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和EHGE,并根据饲粮中饲料原料的比例及其DMD和EHGE分别计算饲粮的DMD和EHGE.结果表明,8个饲粮DMD实测值的平均值显著高于计算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0.15%和69.48%,P=0.000 9),但从DMD的计算值对实测值的线性回归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3 3(P<0.05),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截距=1.77,P=0.468 3),斜率与1无显著性差异(截距=0.98,P=0.647 4).DMD实测值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显著低于计算值的方差和变异系数(P=0.000 2和P=0.001 0).在计算值的方差对实测值方差的线性回归,计算值变异系数对实测值变异系数的线性回归上,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020 8(P>0.05)和0.115 7(P>0.05).8个饲粮EHGE实测值的平均值与计算值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3.21和13.21 MJ/kg,P=0.965 3).从EHGE的计算值对实测值的线性回归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1 0(P<0.05),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截距=0.04,P=0.941 9),斜率与1无显著性差异(截距=1.00,P=0.940 0).EHGE实测值的方差平均值与计算值的方差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681 1),而实测值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与计算值的变异系数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3 6).在计算值的方差对实测值方差的线性回归,计算值变异系数对实测值变异系数的线性回归上,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00 0(P>0.05)和0.080 5(P>0.05).综合上述结果,仿生消化法测定玉米、大豆粕、棉籽粕、小麦麸的DMD和EHGE在饲粮中具有可加性,然而测试数据的方差与变异系数不具有可加性.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何余湧, 赵宏涛, 陆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03-5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精胺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成纤维细胞因子-2(FGF2)蛋白质表达量及小肠发育的影响.将9窝胎次和初生体重相近的7日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配到0、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每组3窝.仔猪从7日龄起补饲相应的饲粮,21日龄断奶后继续补饲断奶前饲粮至28日龄结束.从每窝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屠宰,采集小肠及黏膜样品,测定FGF2蛋白质表达量和小肠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12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分别高于0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但3个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和宽度分别极显著大于0 mg/kg外源精胺组(P<0.01),而12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分别极显著高于0 mg/kg外源精胺组(P<0.01).3)28日龄仔猪小肠黏膜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随外源精胺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由此可见,给7~28日龄仔猪连续补饲外源精胺能提高28日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V/C和二糖酶活性.
  • 李梦云, 朱宽佑, 刘延贺, 张晓根, 胡迎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10-5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果寡糖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粪便pH、微生物菌群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挑选体重相近、健康、妊娠80 d的初产母猪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果寡糖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母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果寡糖组母猪从妊娠第85天开始,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的果寡糖,至17 d的泌乳期结束.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0.3%果寡糖,1)显著提高了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采食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健仔率、仔猪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而对产程、总产仔数、活仔数、活仔率和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2)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及白蛋白/球蛋白(P<0.05),对血清白蛋白、葡萄糖、尿素氮、铁、铜和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清中铁、铜含量(P<0.05).3)显著降低了母猪粪便中pH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了粪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P<0.05).由此表明,母猪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0.3%的果寡糖,可提高母猪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降低pH,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而提高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
  • 蔡娟, 王强, 常玲玲, 童海兵, 卜柱, 陈帆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17-5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明混合物中大蒜、辣椒对夏季高温期蛋鸡生产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及蛋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选用600只31周龄健康苏禽绿壳蛋鸡,分为10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10种饲粮:大蒜(2.50、5.00、7.50 g/kg)和辣椒(1.50、2.00、2.50 g/kg)剂量以3×3双因子组合,再添加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和柠檬酸形成9种,混合物分别加入基础饲粮中,制成9种试验饲粮;对照组饲粮不含大蒜和辣椒,其他成分与试验饲粮相同.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大蒜或辣椒剂量对蛋鸡末体重、产蛋率和平均每日总蛋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采食量和料蛋比(P<0.05或P<0.01);对末体重、平均蛋重、采食量、料蛋比和平均每日总蛋重,大蒜和辣椒剂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互作效应(P<0.05或P<0.01).2)大蒜剂量显著影响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但大蒜和辣椒剂量对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大蒜剂量对磷离子浓度影响显著(P<0.05),而对钾、钠、氯、钙离子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3)大蒜剂量显著影响蛋壳强度(P<0.05),辣椒剂量极显著影响蛋黄颜色(P<0.01),对其他鸡蛋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大蒜和辣椒剂量对蛋黄颜色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适量的大蒜和辣椒对夏季高温期苏禽绿壳蛋鸡生产性能与机体抗热应激能力及蛋品质的提升有利.
  • 刘艳利, 辛洪亮, 黄铁军, 刘磊, 阳成波, 杨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26-5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酸化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25周龄罗曼褐壳蛋鸡67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20%酸化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5%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0.20%酸化剂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酸化剂显著增强了试验第30和60天的蛋壳强度(P<0.05);添加0.20%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试验第30和60天的蛋白高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酸化剂的添加对试验第30和60天消化道pH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食糜中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了消化道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试验第30和60天钙与磷的表观代谢率(P<0.05).饲粮添加酸化剂可改善产蛋鸡饲料转化效率、鸡蛋品质;提高蛋鸡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钙、磷表观代谢率;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邓敦, 段叶辉, 姚康, 李铁军,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35-5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对妊娠母猪粪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选用胎次、体况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妊娠母猪(长白×大约克)8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和试验组母猪在妊娠第1~89天分别饲喂妊娠母猪饲粮A(不含苹果渣)和妊娠母猪饲粮B(含10%苹果渣),在妊娠第90天至分娩当天分别饲喂哺乳母猪饲粮A(不含苹果渣)和哺乳母猪饲粮B(含5%苹果渣).试验自妊娠开始,试验期为1个妊娠周期.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后,母猪排便通畅,粪量增加,粪色深黑,粪形呈筒状,可堆积成形,这说明苹果渣的添加缓解了妊娠母猪便秘的发生;2)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对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均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降低了母猪的便秘发生率(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3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可极显著降低妊娠母猪的便秘发生率,但对其繁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 张爱民, 唐玲, 尹佳, 肖伟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41-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酶解蛋白(ESM)对仔猪生长性能、矿物质利用及消化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将120头"杜长大"(DLY)仔猪[(10.79±1.59) kg]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6个组分别饲喂19%粗蛋白质(CP)饲粮、18%CP饲粮和在18%CP饲粮基础上分别用1.0%、1.5%、2.0%、2.5%ESM等量替换玉米的饲粮.试验期为36 d.结果表明:1)与18%CP组对比,18%CP+1.0%和1.5%ESM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18%CP+1.5%ESM组饲粮有机物和CP、粗灰分、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18%CP+1.0%和2.0%ESM组骨骼钙、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18%CP+2.0%ESM组空肠、18%CP+2.5%ESM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18%CP+2.0%ESM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增加(P<0.05);18%CP+1.5%ESM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回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盲肠、结肠乳酸杆菌数量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显著提高(P<0.05).2)与19%CP组对比,18%CP+1.5%ESM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干物质、有机物、CP、粗灰分、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和骨骼中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DAO活性显著降低(P<0.05);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数量、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饲粮添加1.0%~1.5%ESM一方面可以促进肠道绒毛发育、维持肠道结构完整、优化肠道菌群,从而保证仔猪消化道健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仔猪对钙、磷的吸收与沉积,从而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 魏茂莲, 杨维仁, 张桂国, 姜淑贞, 郭文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51-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锰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跖骨锰、铁含量和锰、铁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确定断奶仔猪饲粮中锰的适宜添加水平.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9.84±0.85) kg健康断奶仔猪(杜×长×大)1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20、40和80 mg/kg锰[以一水合硫酸锰(MnSO4·H2O)形式添加],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中锰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断奶仔猪跖骨中的锰、铁含量受饲粮锰添加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并且跖骨中的铁含量随饲粮中锰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饲粮中锰添加水平高于4 mg/kg时,跖骨中的铁含量降低;3)饲粮中锰添加水平显著影响粪中锰、铁排出量(P<0.05),当锰添加水平达到80 mg/kg时,铁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锰没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而锰添加水平高于4 mg/kg时,跖骨中的铁含量降低,且随着饲粮锰添加水平的增加,铁的排出量增加;综合本试验指标,断奶仔猪饲粮中锰添加4~20 mg/kg为宜.
  • 蒋守群, 蒋宗勇, 郑春田, 丁发源, 阮栋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59-5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非植酸磷(NPP)水平对39~46周龄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繁殖性能、胫骨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该阶段适宜磷供给量.试验选用39周龄岭南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810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7只鸡.组1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NPP水平为0.30%),组2、3、4和5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氢钙,使饲粮NPP水平分别为0.35%、0.40%、0.45%和0.50%,其他营养成分各组基本一致.试鸡限饲122 g/(只·d),自由饮水.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NPP水平未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和破蛋率(P>0.05),显著影响了产蛋率和不合格蛋率(P<0.05),0.45%组产蛋率显著高于0.30%和0.40%组(P<0.05),0.40%组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2)饲粮NPP水平显著影响了试鸡39~40周龄种蛋长径、蛋短径、蛋形指数和蛋壳强度(P<0.05),显著影响了45~46周龄种蛋蛋壳强度(P<0.05).3)NPP水平对种蛋孵化性能(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健雏平均出壳重)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NPP水平显著增加了试鸡脱脂胫骨粗灰分中钙、磷含量(P<0.05).5)0.40%和0.45%NPP组试鸡血浆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显著高于0.30%和0.35%组(P<0.05),0.50%组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 综上,39~46周龄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饲粮NPP适宜水平为0.40%~0.45%,根据采食量计算得到每日NPP需要量为0.488~0.549 g.
  • 李建慧, 苗志强, 杨玉, 张华, 张俊珍, 卢营杰, 杨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69-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P<0.10),极显著降低28日龄平均体重(P<0.01),但对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P<0.10),极显著降低42日龄平均体重(P<0.01),极显著增加料重比(P<0.01).2)笼养较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组能显著降低肉鸡胸肌率(P<0.05),高饲养密度显著提高了肉鸡腹脂率(P<0.05).3)笼养极显著降低屠宰后45 min胸肌pH(pH1)(P<0.01),高饲养密度显著降低胸肌pH1(P<0.01),显著提高胸肉的滴水损失率(P<0.05).4)垫料平养的腿肌中亮度(L*)、黄度(b*)最高,且有降低红度(a*)的趋势;笼养则相反,有降低L*和b*,升高a*的趋势;高饲养密度极显著降低腿肌pH1(P<0.01),显著提高腿肌中粗脂肪(EE)的含量(P<0.05);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腿肌pH1(P<0.01),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中提高饲养密度显著降低屠宰后45 min腿肌pH1(P<0.05),而在笼养组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 李龙, 蒋守群, 郑春田, 苟钟勇, 陈芳, 阮栋, 余德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78-5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血清铜含量等的影响,以探讨1~21日龄黄羽肉鸡铜的营养需要量.选用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雏鸡1 44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组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80 mg/kg铜),组2、3、4、5、6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6、32、64 mg/kg铜.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1)饲粮添加4和64 mg/kg铜显著提高试鸡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中铜添加水平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8 mg/kg组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胸腺和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8、16、32和64 mg/kg组血清和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6、32、64 mg/kg铜显著降低血清铜蓝蛋白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16、32和64 mg/kg组血清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铜添加水平对肝脏铜含量和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为获得较好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性能,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铜适宜添加水平为8 mg/kg,加上基础饲粮铜含量2.80 mg/kg,则该阶段黄羽肉鸡铜需要量为10.80 mg/kg;以血清CuZnSOD活性为依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估测得到1~21日龄黄羽肉鸡铜需要量为13.38 mg/kg.
  • 马友彪, 周梁, 王晶, 张海军, 岳洪源, 武书庚,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88-5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是一种促进肌肉生长的营养补剂,本试验目的旨在探讨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肌肉品质、血浆生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用260枚爱拔益加(AA)肉鸡商品代受精蛋,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在17.5胚龄向羊膜腔内无菌注射1 mL 0.1% HMB或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出壳后,从每个组中各选取48只体重相近健康公雏随机分成6个重复,每重复8只,饲养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肉仔鸡的体重在1、21和42日龄时分别提高了1.9(P<0.05)、41.8(0.05<P<0.10)和85.4 g(P>0.10);HMB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在1~21日龄和1~42日龄均高于对照组(0.05<P<0.10);HMB显著降低了肉仔鸡1~21日龄和1~42日龄的料重比(P<0.05).2)21日龄时,HMB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4%和6.4%(P<0.05),42日龄时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虽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的胸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3)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的肝脏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4)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血浆生化指标(总蛋白、尿酸、肌酐含量)以及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胚蛋给养HMB可促进雄性肉仔鸡生长前期的平均日增重和肌肉发育,随日龄增加促生长作用逐渐减弱,且促生长作用与血浆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含量变化无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大彪, 张梅梅, 于永强, 李红磊, 塔娜, 邢媛媛, 王卫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596-6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单宁和高单宁饲粮条件下添加聚乙二醇(PEG)对绵羊和山羊瘤胃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5岁、体重约45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和绒山羊各4只,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分4期进行.第1期饲喂基础饲粮(Ⅰ组),第2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单宁(Ⅱ组),第3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的单宁(Ⅲ组),第4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单宁+12% PEG(Ⅳ组).每期试验30 d,其中预试期12 d,正试期18 d.每个正试期第1天,采集绵羊和山羊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固相、液相及全食糜中所附着的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拟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山羊瘤胃液NH3-N浓度和绵羊瘤胃液MCP浓度(P<0.05).添加6%单宁+12% PEG后,这2个指标恢复至与Ⅰ组相当的水平.2)与Ⅰ组相比,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固相、绵羊瘤胃液相白色瘤胃球菌数量(P<0.05);添加2%和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固相黄色瘤胃球菌数量(P<0.05),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液相黄色瘤胃球菌数量(P<0.05);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固相、绵羊全食糜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P<0.05).添加6%单宁+12% PEG后,绵羊和山羊瘤胃这3株纤维降解菌数量恢复至Ⅰ组水平或高于Ⅰ组.由此可见,饲粮单宁添加量达到6%时降低了瘤胃液NH3-N的浓度,影响MCP的合成,抑制瘤胃固相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添加PEG可以削弱单宁对瘤胃纤维降解菌生长的负面影响,促进瘤胃发酵.
  • 曾书秦, 刁其玉, 王建芬, 王俊, 司丙文, 杨春涛,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606-6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7~10月龄育成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200±3)日龄中国荷斯坦育成母牛24头,随机分为A、B和C 3个处理,对应饲喂产奶净能分别为5.40、5.90和6.40 MJ/kg的试验饲粮,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于210、240、270和300日龄清晨空腹测定生长性能指标(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腰角宽、乳头长度、体况评分),并采集血液样品用于血清指标(甘油三酯、尿素氮、雌激素、雌二醇、瘦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分析.结果表明:1)在210~300日龄,A、B、C组育成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69、0.81、0.96 kg/d,C组显著高于A组(P<0.05).2)在240日龄,A组左后乳头长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240和270日龄,A、B组右后乳头长度显著高于C组(P<0.05).3)在240日龄,A和B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4)在300日龄,A组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极显著高于C组(P<0.01).综合以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产奶净能为5.90 MJ/kg时,能维持育成牛体型和乳腺的正常发育.
  • 赵艳坤, 王立文, 彭国亮, 邵伟, 余雄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616-6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究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荷斯坦公犊体重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公犊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头.采集健康的荷斯坦新生胎牛的脐带组织,通过胰酶消化筛选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UC-MSCs,试验组公犊颈静脉注射UC-MSCs 3×105个/kg BW(稀释至8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与1、2、3、4、5月龄各注射1次.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公犊移植UC-MSCs,1)显著提高4、5、6月龄体重(P<0.05);显著提高3、4月龄(P<0.05),极显著提高6月龄(P<0.01)的平均日增重;2)极显著提高4月龄(P<0.01),显著提高6月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极显著提高2、5月龄(P<0.01),显著提高6月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降低3月龄(P<0.01),显著降低4月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3)极显著降低2、3、4、5、6月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显著提高5月龄(P<0.05),极显著提高6月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由此可见,移植UC-MSCs能够提高公犊血清IgA、IgG含量;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血清IL-2含量,减少内部炎症发生;从而提高公犊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公犊的生长发育.
  • 姜俊, 胡肄, 周小秋, 银龙, 冯琳, 姜维丹, 刘扬, 赵叶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623-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部分或全部替代膨化饲料中的鱼粉对建鲤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40.2±5.7) g的健康建鲤7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饲喂以豆粕等量替代0(对照)、25%、50%和100%鱼粉的膨化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豆粕替代25%和50%的鱼粉对肌肉横截面积、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豆粕替代100%的鱼粉显著降低了肌肉横截面积,增加了肌纤维直径(P<0.05).豆粕替代100%的鱼粉显著降低了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P<0.05),显著提高了肌肉失水率(P<0.05),显著降低了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蛋白质结合蛋氨酸和组氨酸以及游离谷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P<0.05).豆粕替代25%和50%的鱼粉对肌肉质构特性、pH、剪切力、失水率、颜色、常规营养组成、蛋白质结合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豆粕替代膨化饲料中50%的鱼粉对建鲤肌肉的组织特性、质构特性、颜色、化学性状均无不良影响.
  • 张美彦, 王常安, 徐奇友, 杨星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631-6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肌醇对哲罗鲑(Hucho taimen)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进行不同肌醇含量下哲罗鲑肠道、肝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选择平均体重为(2.83±0.44) g健康的哲罗鲑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以鱼粉、明胶和酪蛋白为蛋白质源配制的肌醇含量为99.8(不额外添加肌醇)、199.8、299.8、499.8、699.8、899.8和5 099.8 mg/kg的7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肌醇含量显著影响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肝脏SOD活性在899.8 mg/kg组达最高值,显著高于99.8、199.8和5 099.8 mg/kg组(P<0.05);肝脏MDA含量随着肌醇含量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499.8 mg/kg组达最低值,显著低于99.8和199.8 mg/kg组(P<0.05).饲料中肌醇含量过低(99.8 mg/kg)或过高(5 099.8 mg/kg)时均会使组织发生病理性损伤,比如肝脏会出现空泡变性,细胞轮廓模糊等情况;肠道褶皱变宽变短,排列疏松.由此得出,饲料中肌醇含量为299.8~899.8 mg/kg时哲罗鲑的抗氧化能力较高;饲料中肌醇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哲罗鲑抗氧化能力降低,肠道、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 樊英, 李乐, 于晓清, 刘恩孚, 李天保, 许拉, 叶海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638-6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免疫增强剂党参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8.00±2.00) g的仿刺参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投喂海泥、鼠尾藻粉按照1:1的质量比配制的饵料,试验组饵料中以鼠尾藻粉质量的2%添加党参,连续投喂28 d.结果表明:应用免疫增强剂党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其饵料系数(P<0.05),而且能够显著增加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异养菌的数量(P<0.05);序列统计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细菌优质序列比例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达97.57%,对照组仅为80.22%;Beta多样性分析反映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多样性系数范围在14.91%~15.47%、15.47%~16.21%、14.91%~16.21%;丰度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提高,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aites)丰度降低;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97.由此可见,免疫增强剂党参可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肠道异养菌数量和优势菌群丰度,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
  • 袁翠林, 于子洋, 王文丹, 王利华, 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647-6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秸、花生秧和青贮玉米秸间的组合效应.试验将豆秸、花生秧和青贮玉米秸分别以0:100、20:80、40:60、60:40、80:20、100:0比例进行两两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不同组合对产气量及产气参数、pH、氨态氮、菌体蛋白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进而筛选各饲料组合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豆秸-花生秧、豆秸-青贮玉米秸、花生秧-青贮玉米秸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豆秸-花生秧和豆秸-青贮玉米秸均以20:80时各产气参数最优,花生秧-青贮玉米秸以60:40时各产气参数为最优;各组合对体外瘤胃液pH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合的氨态氮浓度差异显著(P<0.05),在39~64 mg/dL变化;豆秸-花生秧和花生秧-青贮玉米秸的菌体蛋白浓度随花生秧比例增多而增多,豆秸-青贮玉米秸的菌体蛋白浓度在两者比例为20:80时最高.以多项组合效应评定指数评定各组合效应,豆秸与花生秧、青贮玉米秸均以20:80的比例较为适宜,花生秧与青贮玉米秸比例以60:40时较为适宜,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达到最大.
  • 李满双, 薛树媛, 郭天龙, 王超, 金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655-6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2.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贮藏时间对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沙柳的利用开辟新途径.试验按不同沙柳比例(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和FF2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考察发酵饲料在贮藏1、3、5、7、10、12、15、22、30、45和60 d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的干物质、有机物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P<0.05),并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质含量在贮藏过程中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体外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2组发酵饲料之间的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均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按沙柳不同比例调制的2种发酵饲料配方,经发酵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综合各项指标,确定在贮藏30 d后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营养成分趋于稳定,且FF1组的营养品质优于FF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