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孟昆, 杨培龙, 姚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05-10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农作物饲用安全评价是我国农业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商品饲料生产大国。为满足国内饲料产业的巨大需求,转基因作物已成为饲料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国内大量饲料产品实为转基因饲料,但我国对转基因饲料生物安全的监管仍处于建设阶段。为提高对转基因饲料产品安全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本文旨在讨论国内转基因饲料安全评价的科研进展、目前已有的相关法规以及建立转基因饲料安全评价体系的紧迫性,从而为及早完善转基因饲料安全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及依据。
  • 耿春银, 任丽萍, 周振明, 孟庆翔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11-10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酵母菌制剂作为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中。尽管如此,目前关于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不一致,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机制还不甚清楚。本文综述了酵母菌制剂对瘤胃微生态系统的作用模式、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影响酵母菌制剂应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为深入认识酵母菌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张雯, 张乃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21-10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奶牛乳腺炎在临产和泌乳期奶牛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乳腺健康和牛奶生产,对世界范围内的奶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微量元素硒可降低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本文从硒与奶牛乳腺炎的关系、硒在炎症中对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调节作用以及硒对炎症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的调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通过饲粮补硒以改善奶牛乳腺健康提供理论支持。
  • 马涛,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28-1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针对畜禽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表观遗传学的范畴包括组蛋白质修饰、DNA甲基化、microRNA调控等。本文综述了丁酸和植物提取物等饲料添加剂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模型动物及畜禽上的研究进展。
  • 郑召君, 武如娟, 张日俊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34-10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氧化应激是诱导脂质腐败、促使细胞凋亡、导致组织损伤及病变的主因。摄入适量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降低腹水综合征、癌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动物源性抗氧化肽由于其原料来源广、安全性高、易吸收等特性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动物源性抗氧化肽的种类、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重点探讨抗氧化活性肽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其结构的关系,并就目前抗氧化肽研究的难点及其在医药、食品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分析和展望。
  • 周华, 陈代文, 毛湘冰, 何军, 虞洁, 郑萍, 罗钧秋,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41-10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降低现行饲粮蛋白质水平同时补充合成氨基酸是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保护仔猪断奶后的肠道结构和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消化吸收功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贺光祖, 谭碧娥, 肖昊, 印遇龙, 方俊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47-1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其吸收在总饲粮蛋白质的吸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肠道对小肽的吸收利用及其调控机制,肠道小肽感应与胃肠激素分泌和摄食调控,肠道小肽利用对肠道健康的调控,以及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 贾聪慧, 陈旻远, 杨彩梅, 刘金松, 曹广天, 陈安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55-10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精油具有无残留、无抗药性等特点,符合健康养殖的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植物精油的组分及特性,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猪、鸡生产性能与健康的影响,并探讨了植物精油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机理。
  • 廖奇, 刘旭川, 李清, 樊月圆, 张春勇, 杨舒黎, 毛华明, 冷静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61-10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瘤胃内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们在瘤胃内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q技术的出现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主要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出发,阐述RNA-Seq技术在瘤胃微生物代谢酶特性、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瘤胃微生物新功能基因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孟丽辉, 庞敏, 朱丽媛, 吴维达, 卢庆萍,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68-10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不同来源的日粮纤维(DF)对生长猪养分和总能(GE)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及后肠发酵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有重复的4×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包括4种试验饲粮和3个饲养周期,每个周期12 d。这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甜菜粕饲粮、麦麸饲粮和燕麦麸饲粮(3种纤维饲粮分别以20%的甜菜粕、麦麸、燕麦麸替代基础饲粮)。选择8头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初始体重(19.0±1.8) kg],分别在3个饲养周期交替饲喂4种试验饲粮。结果表明:生长猪饲粮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GE、粗灰分(ash)和碳水化合物(CHO)的ATTD、AID及后肠发酵率均受DF来源的显著影响(P<0.05)。甜菜粕、麦麸和燕麦麸饲粮组DM、GE和CHO的ATTD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甜菜粕饲粮组CP的ATTD显著低于其他3种饲粮组(P<0.05)。饲粮组DM、GE、ash和CHO的AID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基础饲粮 > 燕麦麸、麦麸饲粮 > 甜菜粕饲粮。甜菜粕与燕麦麸饲粮组CP的AID显著低于其他2种饲粮组(P<0.05)。可溶性日粮纤维(SDF)含量最高的甜菜粕饲粮,其组DM、GE、ash与CHO的后肠发酵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饲粮组(P<0.05)。甜菜粕饲粮组DM、GE与CHO的后肠消化率分别比基础饲粮组的高12.4%、7.81%和12.6%(P<0.05)。综上所述,DF来源(麦麸、燕麦麸或甜菜粕)会显著改变生长猪饲粮GE和养分消化率,而富含SDF的甜菜粕可显著提高饲粮各养分在后肠的发酵率。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王宝维, 陈苗璐, 王秉翰, 张名爱, 葛文华, 岳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76-10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MT-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Ⅰ~Ⅵ组)饲粮锌水平分别为31.28、81.28、131.28、181.28、231.28、281.28 mg/kg(含基础饲粮中锌含量)。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锌水平为112.51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6.05 mg/kg时料重比最低。2)器官指数均随饲粮锌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Ⅱ组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Ⅲ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免疫后7 d,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P<0.05);免疫后14 d,Ⅲ、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P<0.05)。4)除Ⅳ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外,Ⅲ、Ⅳ组血清和肝脏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5)Ⅱ、Ⅲ、Ⅳ组肝脏中MT-Ⅰ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6)机体MT-Ⅰ mRNA表达量与抗氧化能力指标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饲粮适宜锌水平能够提高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和MT-Ⅰ mRNA的表达量。高位免疫与抗氧化力状态下,锌的需要量要比最佳生长性能状态下锌的需要量高。
  • 薛颖, 董晓芳, 佟建明, 辛小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086-1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无机及有机复合微量元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990只22周龄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11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1组为对照组,2~6组与7~11组分别在饲粮中按NRC(1994)推荐需要量的25%、50%、75%、100%、125%添加不同水平的无机或有机复合微量元素,其中锰(Mn)、铁(Fe)、锌(Zn)、硒(Se)添加水平参照蛋鸡NRC(1994)标准,铜(Cu)添加水平参照肉鸡NRC(1994)标准。试验期24周。结果如下:1)以无机形式添加复合微量元素时,试验1~24周,25%无机复合微量元素组产蛋率最高;25%无机复合微量元素组在试验第8和22周极显著提高鸡蛋的蛋壳强度(P<0.01)。2)以有机形式添加复合微量元素时,试验17~24周,25%、50%、100%、125%有机复合微量元素组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试验17~24周和1~24周,添加NRC推荐需要量的50%、100%、125%有机复合微量元素极显著降低料蛋比(P<0.01);50%有机复合微量元素组试验第8周的蛋黄颜色以及试验第24周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极显著提高(P<0.01)。3)NRC推荐需要量的25%添加水平下,试验9~16周,有机组产蛋率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试验第20周,有机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极显著高于无机组(P<0.01)。4)NRC推荐需要量的50%添加水平下,试验第22周,有机组蛋白高度极显著高于无机组(P<0.01),哈夫单位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试验第24周,有机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试验表明,产蛋期蛋鸡饲粮中无机及有机复合微量元素分别以NRC推荐需要量的25%和50%水平添加效果最佳,有机复合微量元素在产蛋率、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方面优于无机复合微量元素。
  • 吴娟娟, 赖水明, 潘珂, 涂小丽, 朱年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01-1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以"无菌鸡"为模型,研究添加鸡源性乳酸菌和盲肠内容物后,对仔鸡肠道发育、黏膜形态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种蛋80枚,经无菌孵化后,选择健康仔鸡60羽,分3组(每组20羽),转入3台无菌隔离器内饲养,并分别饲喂:无菌饲粮(CT组)、无菌饲粮+乳酸菌液(LB组)、无菌饲粮+鸡盲肠内容物(CC组);饲养21 d后试验结束,于试验7、14、21日齡从各组取6只进行屠宰,测定鸡肠道各段长度和免疫器官重量,并对肠道黏膜形态显微观察。结果显示:饲喂乳酸菌或盲肠内容物的仔鸡各阶段中的空肠长度均高于CT组,盲肠长度和体积均低于CT组的无菌鸡;仔鸡的脾脏指数高于CT组(P=0.010);饲喂乳酸菌或盲肠内容物后仔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降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增大。本试验说明,饲喂肠道菌群能促进仔鸡肠道发育,盲肠体积变小;同时促进脾脏的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
  • 黄璇, 李闯, 何平, 蒋桂韬, 张旭,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10-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30~38周龄临武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临武鸭产蛋高峰期蛋氨酸的需要量。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临武鸭2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饲粮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7%、0.32%、0.37%、0.42%、0.47%,试验全期63 d。结果显示:1)饲粮蛋氨酸水平对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0.37%、0.42%、0.47%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显著低于0.27%组(P<0.05),而0.37%组的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量显著高于0.27%组(P<0.05)。0.37%组获得了除合格蛋率外最佳的产蛋性能。2)饲粮蛋氨酸水平对蛋鸭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黄色泽、蛋黄比例、蛋壳比例、蛋白比例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0.42%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最大且显著高于0.27%和0.32%组(P<0.05)。3)饲粮蛋氨酸水平对蛋鸭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尿酸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0.27%组相比,其他4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0.37%、0.42%、0.47%组血清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0.27%组(P<0.05)。4)以作为评价蛋氨酸需要量敏感指标的料蛋比和血清中GSH含量为依据,通过回归分析估测得到产蛋高峰期临武鸭获得最小料蛋比和最大GSH含量所对应的饲粮中蛋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41%和0.43%。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蛋氨酸水平为0.41%~0.43%时,产蛋高峰期临武鸭可获得最佳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因此30~38周龄临武鸭蛋氨酸推荐量为0.41%~0.43%。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李华伟, 王洪荣, 王梦芝, 喻礼怀, 孙丽莎, 陈青, 赵睿, 崔慧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17-1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RPC)对肉羊生长、消化、血清指标以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24只杜湖杂交1代公羔,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Ⅰ、Ⅱ和Ⅲ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25%、0.50%、0.75% RPC)。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添加RPC对肉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平均净增重(ANG)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或P<0.01),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G)和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但是血清总蛋白(TP)、肌酐(Cr)含量和肌酸激酶(CK)活性都没呈现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间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较对照组减缓了羊肉宰后12 h的pH下降速度,极显著降低了剪切力(P<0.01)。本试验中,在0.25%添加水平下,RPC有降低料重比,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氮利用效率和羊肉品质的效果。
  • 高海娜, 胡菡, 王加启,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24-1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永生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为模型,单一添加不同浓度的亮氨酸或组氨酸,检测酪蛋白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旨在探讨亮氨酸和组氨酸通过mTOR信号通路影响酪蛋白合成的机制。以厄尔平衡溶液代替培养基,并设其为阴性对照,单一添加不同浓度的亮氨酸或组氨酸,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永生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12和24 h的增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4个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分别添加不同浓度亮氨酸或组氨酸12和24 h,细胞增殖趋势一致;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分别添加0.15~5.40 mmol/L亮氨酸或0.15~9.60 mmol/L组氨酸,永生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数量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当分别添加0.45~10.80 mmol/L亮氨酸6 h时,αs1-酪蛋白(CSN1S1)、αs2-酪蛋白(CSN1S2)和κ-酪蛋白(CSN3)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当添加0.15~4.80 mmol/L组氨酸6 h时,CSN1S1、β-酪蛋白(CSN2)和CSN3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在试验组中,当亮氨酸浓度为1.35 mmol/L时,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TORmTOR调控蛋白(raptor)、mTOR复合物1中的绑定蛋白(GβL)、信号下游因子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2(eEF2)基因表达量最高。而核糖体S6蛋白激酶(S6K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亮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添加组氨酸时,下游信号因子4EBP1、eEF2、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和核糖体蛋白S6(rps6)基因的表达量随着组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mTOR基因的表达量随着组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试验组中,GβL的表达量在组氨酸的浓度达到4.80 mmol/L时最高;S6K1基因表达量在组氨酸的浓度达到1.20 mmol/L时最高。综上所述,在乳腺上皮细胞中,亮氨酸和组氨酸能通过mTOR信号通路促进酪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韩英东, 杨亮, 潘晓花, 辛海瑞,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35-1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胎次和泌乳阶段对荷斯坦奶牛血液乳成分前体物及泌乳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不同泌乳阶段的1~4胎奶牛60头荷斯坦奶牛饲喂相同全混合日粮,每15 d采集血液。血液检测参数有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总氨基酸(T-AA)5种乳成分合成前体物及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胰岛素(INS)、催乳素(PRL)、孕酮(PRG)6种激素的含量。利用SAS 9.2中Proc Univeriate程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利用Proc Mixed线性模型评估胎次、泌乳阶段的固定效应。结果表明:1)胎次可显著影响泌乳奶牛血液INS及PRL含量(P<0.05),而对血液COR、GH、PRG、T4及5个乳成分前体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泌乳时间延长,血液GLU含量逐渐递增,且泌乳早期(0~21 d)显著低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而泌乳早期血液BHBA和NE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同时血液T-AA含量在泌乳中期(22~100 d)显著高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泌乳阶段对奶牛血液COR、GH、PRG、T4和INS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对血液PRL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泌乳前期COR含量显著高于泌乳中期和后期(201~305 d)(P<0.05),而泌乳后期的GH、PRG和T4含量均较高。本方法能提高利用生化检测指标评估泌乳荷斯坦奶牛代谢状态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奶牛养殖者监测奶牛健康状态的工具。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黎德兵, 邵珊珊, 张龚炜, 周定刚, 李学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45-1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D3添加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挑选体质健康、平均体重为(21.7±2.1) g的黄鳝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各3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IU/kg维生素D3的试验饲料,试验期90 d。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组随机取6尾黄鳝,测定生长性能后尾静脉取血检测外周血相关免疫指标;另从每组随机取20尾黄鳝,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进行攻毒试验,观察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除4 000 IU/kg组外,其余各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500和1 000 IU/k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水平,溶菌酶活性,T细胞CD3、CD4、CD8分子数量和CD4/CD8显著升高(P<0.05),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值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且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累积死亡率明显降低。4 000 IU/kg组除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 > 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500和1 000 IU/kg)的维生素D3能增强黄鳝的免疫功能,提高其对病菌的抵御能力;饲料中维生素D3水平过高或缺乏均会导致黄鳝免疫功能低下。
  • 刘金桃, 艾立川, 王嘉, 韩芳, 薛敏, 郑银桦, 吴秀峰, 张彦娇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52-1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生长性能、抗氧化应答和肝脏组织学变化研究大口黑鲈对乙氧基喹啉的耐受性。在基础饲料中依次添加0(FFO组)、150(FFO-150组)、300(FFO-300组)和1 500 mg/kg(FFO-1500组)的乙氧基喹啉,其中300和1 500 mg/kg分别是欧盟最高推荐剂量(150 mg/kg)的2和10倍。另设1个负对照组(OFO组),即以氧化鱼油替换基础饲料中的新鲜鱼油。以初始体重为(4.01±0.01) g的大口黑鲈为靶动物,进行为期10周的生长试验,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OFO组的生长性能最差,其余各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摄食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FFO-300和FFO-1500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OFO和FFO组(P<0.05)。FFO-150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OFO组(P<0.05);FFO-1500组的脏体比、肝体比与FFO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FO-300、FFO-1500组的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添加300和1 500 mg/kg乙氧基喹啉可以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乙氧基喹啉的添加对大口黑鲈鳃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无规律性变化。大口黑鲈心脏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由于乙氧基喹啉的添加而显著降低(P<0.05)。肝脏、鳃、心脏中丙二醛含量随乙氧基喹啉添加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各组大口黑鲈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FFO-150、FFO-1500组的损伤相对比较少。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150 mg/kg乙氧基喹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且对大口黑鲈是安全的,安全系数为10倍。但从存活率和抗氧化保护功能来看,建议大口黑鲈饲料中乙氧基喹啉的最高推荐量为300 mg/kg。
  • 王猛强, 黄晓玲, 金敏, 霍雅文, 黄文文, 李弋,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63-11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试验共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植物精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2%、0、0.02%,对应的鱼粉含量依次为25%(对照组)、22%、22%、19%、19%。选取初重为(0.33±0.01) g的凡纳滨对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降低饲料鱼粉含量的同时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P < 0.05),但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 > 0.05)。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 0.05),未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此外,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WGR、SGR、PER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透射电镜观察中肠超微结构发现,与未添加植物精油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脱落状况。由此得出,在降低鱼粉含量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0.02%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李广亮, 张秀英, 齐悦, 郝丽红, 张金铭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72-1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和α-亚麻酸(ALA)对于HepG2细胞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及其调控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GSTA1)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试验组采用浓度为0.2、0.5和1.0 mmol/L的CLA和ALA作用HepG2细胞24 h,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RNA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LA浓度分别为0.2和0.5 mmol/L时,Nrf2和GSTA1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并随CLA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采用ALA作用的细胞,Nrf2和GSTA1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随ALA浓度的增加呈现极显著上升(P<0.01)。由此可见,CLA在较低浓度时,诱导Nrf2和GSTA1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作用较强,而随ALA浓度增加Nrf2和GSTA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逐渐增多。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张旭, 李闯, 黄璇, 何平, 王向荣, 蒋桂韬,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78-1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酶对临武鸭瓜尔豆胚芽养分、氨基酸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重2.0 kg左右的健康成年临武鸭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1、2组试验鸭每只强饲60 g/d饲粮,2组饲粮中添加250 mg/kg的复合酶,3组强饲60 g/d无氮饲粮。测定添加复合酶对临武鸭瓜尔豆胚芽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17种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真可利用率、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结果表明,临武鸭对瓜尔豆胚芽DM、CP、EE、CF和能量的真可利用率分别为67.07%、67.57%、65.52%、82.88%和77.39%,AME和TME分别为11.34和13.31 MJ/kg,17种氨基酸的真可利用率为67.72%~93.70%;添加复合酶使临武鸭的DM、CP、EE、CF和能量的真可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3%、8.02%、5.80%、3.66%和3.31%(P > 0.05),AME和TME分别提高了3.97%和3.27%(P > 0.05),17种氨基酸的真可利用率提高了1.73%~11.62%,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真可利用率显著提高(P < 0.05)。由此可知,添加含有蛋白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能够提高临武鸭对瓜尔豆胚芽中养分、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
  • 张亚茹, 王忠, 蔡少敏, 张璐爽, 刘洋, 袁建敏, 夏兆飞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84-11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玉米饲粮中添加茶多酚(TP)、维生素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北京鸭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以储存3年玉米作为能量原料,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饲料抗氧化剂),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0 mg/kg TP、维生素E和BHT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P能显著提高22~42日龄肉鸭平均日增重(P<0.05),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1~21日龄和22~42日龄肉鸭平均日增重(P<0.05),BHT对肉鸭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TP能显著提高21和42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42日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42日龄血清CAT活性(P<0.05);BHT能显著提高21日龄血清T-AOC以及21和42日龄血清CAT活性(P<0.05)。由此可见,陈玉米饲粮中添加TP和维生素E对肉鸭生长性能以及抗氧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BHT只改善了肉鸭的抗氧化功能。陈玉米饲粮中添加TP效果最好。
  • 赵华, 王雪涛, 汤加勇, 汤小朋, 贾刚, 刘光芒, 陈小玲, 龙定彪,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91-1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4类菌种共12株菌种进行单菌发酵,从中筛选1株发酵效果最优菌株作为混菌发酵的主菌种,与其他3类菌株进行不同组合发酵,筛选最佳菌种组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接种量及菌种接种比例对甘薯渣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在发酵温度38 ℃,发酵时间4.5 d,料水比1:1.3,接种量1×106个/g,接种比例黑曲霉2:里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1:酿酒酵母1=1:1:2:1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2)在混菌发酵后,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质含量从6.37%提高到9.75%;粗脂肪含量从2.71%提高到4.92%;发酵后还原糖含量达到8.22%,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为4.26、3.29、3.75和5.15 U/g DM。由此可见,农副产品甘薯渣经过微生物混菌固态发酵后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品质。
  • 饲料检测 Feed Detection
  • 孙丹丹, 李军国, 秦玉昌, 董颖超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99-12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应用并比较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对掺假的豆粕进行快速鉴别。试验收集了不同批次145个纯豆粕样品,随机选取部分纯豆粕样品,掺入0.08%~5.00%的尿素聚合物,利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对掺假豆粕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经变量标准化后建立的SVM分类模型训练集识别率为99.8%,测试集识别率为99.2%,检测限为1.0%;中红外光谱数据经变量标准化和一阶导数7点平滑处理后,建立的PLS-DA和SVM分类模型对样品的识别率均达到100.0%,检测限为0.08%。因此,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均可对掺入尿素聚合物的豆粕快速鉴别,后者的灵敏度高于前者。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龙次民, 谢春艳, 吴信, 范志勇, 刘红南, 印遇龙, 肖定福, 张彬, 谢正军, 王勇飞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07-1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壳寡糖(COS)对新生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和预产期一致的健康"长×白"妊娠母猪16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S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g/t COS。试验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至产仔结束。结果显示:1)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COS对母猪繁殖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P > 0.05),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母猪产程。2)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 < 0.05),并有降低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的趋势(P > 0.05)。3)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新生仔猪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 < 0.05),并有降低MDA含量的趋势(P > 0.05)。4)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新生仔猪回肠CAT、空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相对表达量(P < 0.05)。由此可见,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COS缩短了母猪产程,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母猪及新生仔猪抗氧化能力。
  • 郑萍, 余冰, 何军, 虞洁, 毛湘冰, 罗钧秋, 黄志清, 王曲圆,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14-12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精氨酸(Arg)对氧化应激仔猪内分泌及生长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寻Arg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选择24头健康PIC断奶仔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试验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基础饲粮+注射Diquat(氧化应激组)、基础饲粮+0.8% Arg+注射Diquat(0.8% Arg组)、基础饲粮+1.6% Arg+注射Diquat(1.6% Arg组)。在试验第8天,各试验组仔猪腹腔注射Diquat溶液(10 mg/kg BW)诱导氧化应激,对照组仔猪注射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正式试验期共11 d。结果表明:1)氧化应激显著降低了仔猪应激后24 h的血浆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浓度(P < 0.05),补充1.6% Arg显著增加了氧化应激仔猪应激后48、96 h的血浆IGF-Ⅰ浓度(P < 0.05)。2)氧化应激对仔猪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了仔猪肝脏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P < 0.05);补充1.6% Arg可显著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肝脏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降低(P < 0.05)。3)氧化应激可显著降低肝脏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 < 0.05),而对肌肉中这3个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补充1.6% Arg可显著增加肝脏IGF-Ⅰ、IGFBP3及肌肉IGF-Ⅰ、IGF-ⅠRIGFB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 < 0.05)。综上所述,Arg通过促进胰岛素、IGF-Ⅰ的分泌进而上调生长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是其缓解仔猪氧化应激的途径之一。
  • 魏艳红, 曲湘勇, 蔡超, 杨清丽, 徐勋, 肖建新, 申光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22-1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复合酸化剂对东乡绿壳蛋鸡生产性能、矿物元素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8周龄健康东乡黑羽绿壳蛋鸡3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100、250、500和1 000 mg/kg的包膜复合酸化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00和1 000 mg/kg组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2)250 mg/kg组显著提高了蛋黄指数(P<0.05),500 mg/kg组显著提高蛋壳厚度(P<0.05);3)100 mg/kg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清总蛋白(P<0.01)、白蛋白(P<0.05)和葡萄糖含量(P<0.05),250 mg/kg组血清总蛋白(P<0.05)、尿酸含量(P<0.05)和白蛋白/球蛋白(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500 mg/kg组白蛋白/球蛋白极显著提高(P<0.01),1 000 mg/kg组血清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4)酸化剂可显著提高蛋黄中铜含量(P<0.05),500和1 000 mg/kg组蛋黄中锰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1 000 mg/kg组粪中锰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250、500和1 000 mg/kg组粪中镁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产蛋期东乡绿壳蛋鸡饲粮中添加250~500 mg/kg包膜复合酸化剂为宜。
  • 邵丹, 张珊, 施寿荣, 王强, 常玲玲, 童海兵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30-1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 440只21日龄苏禽黄羽肉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8(LSD组)、16(MSD组)和24只/m2(HSD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面积为10 m2/间。试验期为21 d,从22~42日龄。结果表明:降低饲养密度能极显著增加42日龄黄羽肉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1)。饲养密度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LSD组黄羽肉鸡肝脏重极显著高于HSD组(P<0.01),胸腺重和胸腺率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LSD组和MSD组腿肌系水力极显著高于HSD组(P<0.01)。由此可知,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能够改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综合这3方面结果,16只/m2饲养密度效果最佳。
  • 邢焕, 孙春阳, 栾素军, 萨仁娜, 张宏福, 丁美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36-12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以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添加剂,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蛋白指标的影响。将5 0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个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25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2%混合添加剂(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在肉鸡不同日龄阶段(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ADFI分别提高了2.58%、1.55%和1.83%,ADG分别提高了1.67%、6.93%和6.66%;试验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分别降低了3.36%、5.13%和4.44%。在肉鸡生长全期(1~42日龄),试验组肉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2)屠宰性能:21日龄试验组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分别提高2.35%、4.11%和3.23%,42日龄肉鸡屠宰指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3)免疫器官指数:21日龄时,试验组肉鸡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42日龄时,试验组肉鸡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略有提高(P > 0.05)。4)血清指标:21日龄时,试验组肉鸡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42日龄时,试验组肉鸡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在肉鸡21、42日龄时,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综上,肉鸡饲粮使用含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的混合添加剂,能够提高肉鸡生产性能,降低死亡率,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和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
  • 陈青, 王洪荣, 葛汝方, 崔慧慧, 王梦芝, 喻礼怀, 林淼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43-1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水平饲粮对8~10月龄奶牛采食量、瘤胃发酵参数和纤维降解菌的影响。选取24头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后备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通过改变饲粮中粗料羊草的长度来改变peNDF水平。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饲喂peNDF1.18实测水平为22.73%、23.92%、25.85%和28.39%的4种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peNDF水平对各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 > 0.05)。2)瘤胃液pH随着peNDF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2.73%组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 < 0.01);peNDF水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和丁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 > 0.05);丙酸含量总体上随着peNDF水平的增加而降低,22.73%组极显著高于23.92%组(P < 0.01)、显著高于28.39%组(P < 0.05);23.92%组的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22.73%组(P < 0.01)、显著高于25.85%组(P < 0.05);25.85%组氨态氮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 < 0.05或P < 0.01)。3)以22.73%组为对照,其他3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随peNDF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8.39%组最高,但仍极显著低于22.73%组(P < 0.01);随peNDF水平的增加,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为25.85%组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 < 0.05或P < 0.01)。综上,适当提高饲粮peNDF水平,有利于提高8~10月龄奶牛瘤胃液pH,改善瘤胃发酵,增加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peNDF1.18为25.85%是8~10月龄荷斯坦奶牛适宜的peNDF水平。
  • 李晓蒙, 李秋凤, 曹玉凤, 高艳霞, 于春起, 杜柳柳, 王晓玲, 李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52-1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荷斯坦公牛生长育肥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筛选出荷斯坦公牛生长育肥期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参数。选取4~5月龄体重(约180 kg)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公牛30头,随机分为Ⅰ(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Ⅱ(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和Ⅲ组(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每组10头。试验期362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Ⅲ组日增重(DG)显著提高(P<0.05),Ⅱ组DG有增加的趋势(P>0.05)。Ⅲ组的料重比低于Ⅰ和Ⅱ组(P>0.05)。2)Ⅲ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和生长激素含量比Ⅰ组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含量比Ⅰ组显著降低(P<0.05),Ⅱ和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随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依据荷斯坦公牛代谢体重(W0.75,kg)和DG(kg)推算出荷斯坦公牛生长育肥期(180~500 kg体重阶段)产奶净能[NEL,MJ/(d·头)]和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IDCP,g/(d·头)]需要量的计算公式分别为:NEL=0.57W0.75+1.02DG(R2=0.936 8);IDCP=2.65W0.75+202.03DG(R2=0.892 9)。
  • 王玲, 孙友德, 刘锡武, 孙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62-1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cysteamine,CS)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及泌乳期[(135±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补饲0、15、20和25 g/(d·头)CS。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7.27%、66.56%、55.42%。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97%、19.58%、11.25%。3)CS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或P<0.01),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以试验2组最低。4)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降低16.24%、22.66%、9.92%。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及氮排泄指标,CS添加量以20 g/(d·头)最有利。
  • 严淑红, 邢文丽, 方洛云, 王俊杰, 刘续航,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70-1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乳脂合成关键酶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乳腺上皮细胞,经免疫荧光鉴定后,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0.05、0.25、0.50、1.00、5.00、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 μg/mL]的茶皂素溶液培养,然后进行如下操作:1)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茶皂素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2)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脂肪酸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含量;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FASNACACA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茶皂素浓度为0.05~20.00 μg/mL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浓度为20.00~100.00 μg/mL时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2)细胞FASN、ACACA、SCD的含量在对照组和0.50、5.00、20.00 μg/mL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细胞与茶皂素共育24、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0.50、5.00、20.00 μg/mL浓度组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合以上,茶皂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乳脂合成关键酶SCD基因mRNA表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 张志勇, 薛敏,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78-1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受体(GHR)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花鲈GH(GenBank登录号JQ995145)cDNA全长949 bp,开放阅读框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3.06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6.0%~90.2%;花鲈GHRⅠ(GenBank登录号JX402001)cDNA全长3 070 bp,开放阅读框1 911 bp,编码63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70.79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2.2%~86.2%;花鲈GHRⅡ(GenBank登录号JQ995146)cDNA全长2 926 bp,开放阅读框1 749 bp,编码58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64.4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0.8%~81.4%。西伯利亚鲟GH(GenBank登录号JX003684)cDNA全长999 bp,开放阅读框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4.14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8.3%~70.1%;西伯利亚鲟GHR(GenBank登录号JX003685)cDNA全长2 283 bp,开放阅读框1 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63.41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9.5%~49.2%。花鲈和西伯利亚鲟GHGHR cDNA全长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鱼类G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轴对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 武明欣, 王际英, 李宝山, 张德瑞, 蔡胜昌, 王世信, 孙永智, 张利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293-1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刺参生长、体成分、免疫能力及氨氮胁迫下免疫酶活力和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影响。试验共配制粗蛋白质含量为20%的试验饲料5种,首先配制不含酶制剂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然后分别以0.04%木聚糖酶、0.10%纤维素酶、0.01%淀粉酶和0.15%复合酶(由0.04%木聚糖酶、0.10%纤维素酶和0.01%淀粉酶组成)等量替代基础饲料配方中的α-淀粉。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体重(4.02±0.04) g的幼参40头。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复合酶组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38%(P<0.05)、7.63%(P<0.05)、1.88%(P>0.05)和20.75%(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25%/d(P<0.05)、0.03%/d(P<0.05)、0.01%/d(P>0.05)、0.30%/d(P<0.05)。2)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刺参体壁粗蛋白质的含量(P<0.05),添加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复合酶显著提高了刺参体壁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P<0.05)。3)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复合酶显著提高了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力(P<0.05);添加淀粉酶显著提高了体腔液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P<0.05)。4)在120 h氨氮胁迫过程中,各组体腔液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及热休克蛋白70含量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除纤维素酶组外,其余加酶组体腔液中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最大值均高于对照组。综上,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或其复合酶均能显著促进刺参生长,改善体成分,提高免疫能力,木聚糖酶的促生长作用更明显,而淀粉酶的促免疫作用更明显。氨氮胁迫下,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或其复合酶均能使刺参更迅速和强烈地表现出免疫抵抗反应。
  • 简平, 王强, 王剑, 牛李丽, 祝辉, 曾燕, 倪学勤, 曾东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302-13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分析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结构以及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将提取的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粪样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生物多样性比较。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菌群中真细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spp.)的数量。结果显示:无论是UPGMA聚类分析,还是主成分分析以及生物多样性比较均表明,不同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指纹图谱中成年与幼年川金丝猴的优势条带较多,老年川金丝猴的优势条带则较少。各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真细菌的数量都为同一数量级(1011);幼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Enterobacteriaceae的数量显著少于成年和老年川金丝猴(P<0.05);成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Lactobacillus spp.的数量极显著多于幼年和老年川金丝猴(P<0.01);老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Bifidobacterium spp.的数量极显著少于成年和幼年(P<0.01)。由此得出,川金丝猴肠道菌群随年龄增长,多样性呈幼年到成年增加、成年到老年降低的趋势,老年时期优势菌群显著减少;此外,川金丝猴肠道各菌群的数量在不同年龄段有较大差异。
  • 崔一喆, 王秋菊, 张秀英, 王春花, 李广亮, 齐悦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310-13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敲除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对高脂饲粮诱导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雄性野生型(WT)和Nrf2基因敲除(KO)ICR小鼠各20只,分别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只。1组WT和1组KO小鼠饲喂普通饲粮,为对照组,另2组饲喂高脂饲粮,为高脂组。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WT和KO高脂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总蛋白(T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但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2)WT高脂组小鼠肝脏表现出小泡性脂肪变性,KO高脂组小鼠肝脏表现出严重的大泡性脂肪变性和温和的小泡性脂肪变性。3)与对照组相比,WT和KO高脂组小鼠肝脏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WT小鼠相比,KO高脂组小鼠肝脏中MDA含量增加49%,但GSH含量及SOD、POD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与WT对照组小鼠相比,KO高脂组小鼠肝脏中SOD、P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GSH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高脂诱导Nrf2基因缺失小鼠发生较严重的脂肪变性,同时高脂饲粮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
  • 胡国才, 黄静, 吴晓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316-1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分离筛选适于在猪肠道生长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选用仔猪新鲜粪便,利用MRS培养基,以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菌株;采用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酸度、胆盐浓度和培养温度,对分离菌株进行驯化。结果表明:1)经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La-5,被鉴定为嗜酸乳杆菌。2)驯化后的菌株La-5c在pH=1.5~3时存活率比原始菌株La-5高出36%~44%,极低pH(1.5)条件下仍有37%的存活率。3)在0.03%~0.3%胆盐中的存活率为85%~90%,而原始菌株La-5为28%~53%。4)在50 ℃时的存活率为66.1%,而原始菌株La-5 < 0.01%。由此可见,与仔猪粪便分离纯化的嗜酸乳杆菌原始菌株La-5比较,驯化获得的菌株La-5c具有耐低pH、高浓度胆盐及高温的特性。
  • 胡良宇, 吴佳诚, 王梦芝, 李鹏飞, 冯丹, 张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326-13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精氨酸(Arg)对娩后Wistar大鼠乳腺组织发育及其酪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同窝对照的方法,选择同窝12只已受孕的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Arg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与其等量的Arg(饲粮Arg含量1.280%),对照组饲粮用谷氨酸替代Arg组中的Arg以平衡饲粮氮水平。预试期4 d(分娩前4天)和正试期17 d(分娩后17天),结束后采集泌乳大鼠的乳腺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并测定其酪蛋白含量。结果表明:Arg能促进乳腺组织的发育,且乳腺腺泡切面面积的极显著增大(P<0.01)。另外,Arg对乳腺β-酪蛋白的含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同时娩后大鼠体重也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Arg对Wistar大鼠乳腺组织发育及β-酪蛋白的合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