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06-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张鑫, 李方方, 朱宇旌, 郑丽莉,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659-16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仔猪断奶后受到心理、营养、环境等多方面的刺激,导致应激反应,影响仔猪的采食量。固体饲粮代替母乳是最大的应激源,通过在母猪饲粮中添加香味剂对仔猪产前和产后进行香味剂印迹训练,使仔猪逐渐喜欢这种气味,降低其对添加相同香味剂饲粮的应激反应,并对有相同气味的饲粮有采食偏好,从而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本文对产前和产后香味剂印迹训练对仔猪断奶后采食偏好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综述,为养猪业相关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张鑫, 丁洛阳, 王梦芝, 周刚, 张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665-16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奶牛乳腺的血流量与原料乳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密切相关,所以对乳腺血流量的准确测定是牛奶养分合成、前体物吸收率等后续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奶牛乳腺的血管构造和血流量的主要测定技术及应用,以为奶牛泌乳及其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李忠荣, 陈婉如, 叶鼎承, 刘景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672-1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粗蛋白质(CP)补充氨基酸饲粮对白羽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胸肌肌肉成分的影响。选取1日龄白羽半番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常规CP水平(1~21日龄19.0%,22~56日龄16.0%)的饲粮,试验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CP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并补充氨基酸的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各组56日龄的屠宰性能(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腿比率、腿肌率、胸肌率、瘦肉率、皮脂率)均差异不显著(P >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CP降低1、2个百分点时,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上升10.9%、28.3%(P <0.05),胸肌中CP含量分别下降1.1%、2.5%(P <0.05),各组白羽半番鸭胸肌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仅试验Ⅱ组母鸭胸肌中蛋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由此可见,在氨基酸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饲粮CP降低1~2个百分点可提高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降低胸肌中CP的含量,对其屠宰性能、胸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郭峰, 屠焰, 邹彩霞, 郭群, 苗忠,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681-1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筛选夏南牛与德国黄牛杂交肉犊牛适宜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代乳品。选取夏南牛与德国黄牛杂交新生犊牛40头,按日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犊牛,21日龄断母乳并饲喂4种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代乳品,分别为高能量高蛋白质组(HEHP组,消化能16 MJ/kg,粗蛋白质25%)、高能量低蛋白质组(HELP组,消化能16 MJ/kg,粗蛋白质22%)、低能量高蛋白质组(LEHP组,消化能14 MJ/kg,粗蛋白质25%)、低能量低蛋白质组(LELP组,消化能14 MJ/kg,粗蛋白质22%)。90日龄断代乳品,试验结束。结果发现:1)代乳品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犊牛(21~90日龄)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HEHP组(524.12 g)显著高于LELP组(432.48 g)(P<0.05);2)代乳品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体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胸围的发育,77和90日龄LELP组胸围显著小于HEHP组(P<0.05);3)各组瘤胃液pH,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氨态氮浓度LEHP组显著高于LELP组和HELP组(P<0.05),HELP组和LEHP组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LELP组(P<0.05),LELP组异戊酸含量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得出,高能量水平(消化能16 MJ/kg)代乳品有助于肉用犊牛生长性能发挥和瘤胃发酵,高蛋白质水平(粗蛋白质25%)代乳品能为犊牛提供充足蛋白质供其吸收利用,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粗蛋白质22%,消化能14 MJ/kg)的代乳品不利于犊牛生长发育。
  • 王以鑫, 胡瑞, 王鸿泽, 尉小强, 景小平, 薛白, 曹兵海, 王之盛, 保善科, 赵索南, 孔祥颖, 张文华, 牛全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690-16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营养调控方式对牦牛僵牛体尺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1周岁、平均体重(54.24±9.24) kg(较同龄同品种牦牛群体平均体重低1.5倍标准差)的青海高原型牦牛僵牛20头,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设为屠宰对照组、精料组(补饲精料)、舔砖组(补饲精料+舔砖)、半胱胺组(补饲精料+半胱胺),另选取5头1周岁、平均体重(75.34±2.43) kg的同品种正常牦牛为正常对照组(补饲精料)。预饲14 d后对屠宰对照组牦牛屠宰取样,正式试验84 d后对其余各组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各组牦牛的精料、粗料和干物质的采食量及营养物质摄入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屠宰对照组相比,84 d的饲养均促进牦牛体尺增加。舔砖组、半胱胺组体高与正常牦牛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僵牛的体斜长、胸深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半胱胺组高于正常对照组。3)营养调控能促进牦牛僵牛各胃室发育。试验组网胃和皱胃重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半胱胺组瘤胃重量最高,占复胃总重比例最高,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营养调控促进了牦牛僵牛肠道各段的发育,其中舔砖组和半胱胺组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补饲精料促进了牦牛僵牛生长及胃肠道发育,此基础上补饲舔砖和半胱胺使牦牛僵牛上述指标接近或超过正常牦牛。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陈科全, 叶元土, 蔡春芳, 黄雨薇, 吴韬, 林秀秀, 罗其刚, 张宝彤, 萧培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698-17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氧化鱼油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豆油、鱼油及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含6%豆油(6S组)、6%鱼油(6F组)、2%氧化鱼油+4%豆油(2OF组)、4%氧化鱼油+2%豆油(4OF组)、6%氧化鱼油(6OF组)的5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74.82±1.49) g的草鱼3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为72 d。结果表明:与6S组比较,6F、2OF、4OF及6OF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SGR)下降了5.81%~11.50%,饲料系数(FCR)增加了8.64%~17.28%,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与草鱼的SGR呈正相关关系(幂函数),而饲料中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丙二醛(MDA)含量与草鱼的SGR呈负相关关系(幂函数),与FCR呈正相关关系(幂函数),即饲料中少量的AV、POV及MDA会使草鱼生长速度下降,并降低草鱼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及肌肉中PUFA的含量,干扰脂肪的代谢;随着饲料中AV、POV及MDA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对草鱼生长速度、饲料效率的影响处于高位稳定。结果提示,鱼油在提供饲料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其氧化产物对草鱼生长的副作用也显著显现,保持饲料中适宜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控制鱼油的氧化酸败是提高草鱼饲料油脂效率的关键。
  • 林建伟, 张春晓, 孙云章, 翟少伟, 宋凯, 叶继丹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09-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与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试验设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1%,在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分设鱼粉组(基础饲料)、鸡肉粉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鸡肉粉+必需氨基酸(EAA)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鸡肉粉+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NEAA)。将平均体重为(0.37±0.01) 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配到32个圆桶(150 L)中,每桶30尾,每4个桶为1组,饲喂1种饲料,每天饱食投喂3次,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鸡肉粉+EAA组、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比鸡肉粉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之相反;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鸡肉粉+EAA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40%蛋白质水平饲料较饲喂31%蛋白质饲料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虾体粗蛋白质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虾体粗脂肪含量(P<0.05)。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EAA/NEAA与饲料EAA/NEAA呈正线性关系,且血浆游离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鸡肉粉组血浆游离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的饲料中补充晶体EAA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但进一步补充晶体NEAA并没有进一步改善其生长性能。
  • 黄文文, 霍雅文, 王猛强,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22-17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低鱼粉饲料中补充晶体蛋氨酸和羟基蛋氨酸钙在凡纳滨对虾上的饲喂效果。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0.40±0.00) g的凡纳滨对虾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对虾,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共配制7种试验饲料,对照组为30%的高鱼粉饲料,试验组饲料为用豆粕、花生粕和鸡肉粉混合蛋白质源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6.67%、33.33%和50.00%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或晶体蛋氨酸,使其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鱼粉替代水平下,羟基蛋氨酸钙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晶体蛋氨酸组(P<0.05)。复合蛋白质源替代16.67%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对虾的全虾粗蛋白质、干物质含量与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全虾粗灰分含量以对照组最高,但与复合蛋白质源替代16.67%、33.33%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鱼粉替代水平的升高,羟基蛋氨酸钙组的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晶体蛋氨酸组则呈下降趋势;同时,羟基蛋氨酸钙组与晶体蛋氨酸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葡萄糖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与补充晶体蛋氨酸相比,低鱼粉饲料中补充羟基蛋氨酸钙能更有效地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但效果仍不及对照饲料。
  • 许明珠, 张琴, 童潼, 董兰芳, 杨家林, 蒋艳, 黄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33-17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硒含量对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稚虫生长、体成分、组织硒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6.12±0.26) mg的方格星虫稚虫苗种7 200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0条。此6组方格星虫稚虫分别饲喂饲料中硒含量为0.19、0.37、0.63、0.82、1.06和1.29 mg/kg的饲料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硒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在1.29 mg/kg组达到最大,但成活率在此组则最低。饲料中硒含量对虫体的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虫体的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硒含量对体壁和虫体硒含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都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饲料中硒含量的变化还对虫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含量的硒可以促进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从而增加方格星虫的养殖产量。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贺喜, 陈达图, 胡官波, 刘耕, 李霞, 叶小飞, 闫景彩, 张石蕊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40-17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采集我国多个地区大米蛋白样品,分析大米蛋白常规成分,测定生长猪消化能(DE)、代谢能(ME),建立大米蛋白常规成分与生长猪DE、ME之间的关系。试验选用体重(33.0±1.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去势公猪12头,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包括1种基础饲粮和11种大米蛋白替代15%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采用全收粪法和套算法结合测定大米蛋白猪DE、ME,并将大米蛋白的常规成分与猪DE、ME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大米蛋白猪DE、ME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1种大米蛋白风干基础下猪DE为(18.13±1.12) MJ/kg,ME为(16.44±1.59) MJ/kg。由此得出,大米蛋白猪DE最佳预测模型(绝干基础)为DE=22.17-0.51NDF(R2=0.50,RSD=0.93),DE=18.58-0.49CF+0.31EE(R2=0.70,RSD=0.77);ME最佳预测模型(绝干基础)为ME=21.42-0.74NDF (R2=0.52,RSD=1.30)。NDF为大米蛋白猪DE、ME最佳预测因子。
  • 甄龙, 张少帅, 石玉祥, 冯京海, 张敏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50-17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不同温度(21、26和31 ℃)处理对肉鸡生长性能、生理指标、采食量和饮水量及相关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水料比(W/F)能否作为肉鸡热舒适评价的指标。试验选取144只22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4只)。适应期7 d,温度21 ℃,相对湿度60%。29日龄时,试验温度分别调整到21、26和31 ℃,相对湿度60%。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降低(P<0.01),料重比(F/G)极显著升高(P<0.01),其中21和26 ℃组肉鸡F/G无显著差异(P>0.05);肉鸡平均日饮水量(ADWC)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全期W/F、水重比(W/G)极显著升高(P<0.01)。2)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肉鸡体核温度、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相比21 ℃,31 ℃组肉鸡血清瘦素(LEP)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利尿激素(ADH)含量显著降低(P<0.05);26 ℃组与21、31 ℃组肉鸡血清LEP、AD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肉鸡血清胆囊收缩素(CCK)、醛固酮(AL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第1天、前3 d、前7 d及全期14 d肉鸡W/F与肉鸡ADG、ADF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1天、前3 d肉鸡W/F与肉鸡F/G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7 d、全期14 d肉鸡W/F与肉鸡F/G呈显著正相关(P<0.05)。4)肉鸡每日W/F与环境温度、肉鸡体核温度、呼吸频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本试验条件下,肉鸡W/F反映出不同温度下肉鸡的冷热程度,可作为偏热环境下肉鸡热舒适评价的指标。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李美荃, 信爱国, 张春勇, 安清聪, 王荣蛟, 潘洪彬, 陈克嶙, 郭荣富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59-17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粮纤维水平对杜洛克仔猪、高黎贡山仔猪生产性能、小肠形态学、小肠黏膜金属硫蛋白1(MT1)和组织急性期蛋白(APPs)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35日龄高黎贡山断奶仔猪和杜洛克断奶仔猪各24头(公母各占1/2)为研究对象,试验设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纤维水平为3.53%和7.04%饲粮,饲养至60日龄结束。考察仔猪生产性能,观察小肠形态学变化,检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MT1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肝脏、胰脏、脾脏、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7种组织中4种APPs[C-反应蛋白(CRP)、触珠蛋白(HP)、α1-酸性糖蛋白(AG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饲粮纤维水平为7.04%时,高黎贡山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杜洛克仔猪(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杜洛克仔猪(P<0.05);高黎贡山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大于杜洛克仔猪(P<0.01);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杜洛克仔猪(P<0.01);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极显著大于杜洛克仔猪(P<0.01)。饲喂纤维水平为7.04%饲粮的高黎贡山仔猪十二指肠黏膜中MT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饲喂纤维水平为3.53%饲粮的高黎贡山仔猪及饲喂纤维水平为7.04%或3.53%饲粮的杜洛克仔猪(P<0.01)。被测组织中均能检测出CRPHPAGPSAA mRNA的表达。饲粮纤维水平为7.04%时,绝大部分组织的APPs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为高黎贡山仔猪显著高于杜洛克仔猪(P<0.05)。上述结果表明,高黎贡山仔猪相对杜洛克仔猪更加适应高纤维水平饲粮;高黎贡山仔猪通过上调MT1及APPs mRNA的表达,增加仔猪的抗病能力,从而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强俊, 孙意岚, 黄永, 杨弘, 徐跑, 袁庆华, 何杰, 朱志祥, 苏田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69-17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免疫调控与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影响。选择健康、均重为(2.97±0.02) g的吉富罗非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10、20、30和40 mL/kg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的试验饲料。饲喂63 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头肾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海豚链球菌感染192 h后的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血清总蛋白与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添加量为10和20 mL/kg时可显著降低肝体比和血清皮质醇含量,提高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促进头肾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基因的表达(P<0.05);同时,添加量为20 mL/kg时还可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降低血清葡萄糖、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海豚链球菌感染192 h后,10和20 mL/kg添加组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6%和3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9%与40 mL/kg添加组的77.55%(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10和20 mL/kg几丁聚糖溶液有助于降低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肝体比与肝脏应激,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20 mL/kg添加量可以有效地促进饲料利用,降低血清脂肪沉积。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10~20 mL/kg的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
  • 朱宇旌, 苏欣, 李方方, 张鑫, 况应谷, 郑丽莉, 高原, 孟玲, 郭福来,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79-17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与未包被氧化锌(ZnO)对比,考察包被氧化锌(C-ZnO)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旨在研究C-ZnO取代传统ZnO的效果,对生产实践中减少ZnO用量的可能性和加强其效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选28日龄遗传背景相似、平均体重为(9.32±0.38) kg的断奶大白仔猪12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400 mg/kg ZnO和1 800、2 400、2 760 mg/kg C-ZnO。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 400 mg/kg C-ZnO可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极显著降低腹泻率(P<0.01),其中2 400 mg/kg C-ZnO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ZnO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2 400 mg/kg C-ZnO组血清生长激素、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改善(P<0.01);大肠杆菌菌群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双歧杆菌菌群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2 400 mg/kg C-ZnO组与ZnO组相比,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1 800 mg/kg C-ZnO组与ZnO组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ZnO组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添加2 400 mg/kg C-ZnO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营养物质消化状况,有效控制仔猪腹泻;1 800 mg/kg C-ZnO可替代2 400 mg/kg ZnO。
  • 汤俊, 王爱娜, 陈代文, 毛湘冰, 陈浩, 刘明辉, 余冰, 何军, 郑萍, 虞洁, 王曲圆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87-17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鼠李糖乳酸杆菌GG(LGG)对轮状病毒(RV)感染诱导的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试验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6.69±0.32) kg健康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去势公猪,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饲粮中添加0和109 CFU/kg LGG;仔猪接受RV感染(灌服RV)或不感染(灌服无菌培养液)处理,RV感染于试验第15天早上进行。试验期为19 d。结果表明,RV感染显著提高了仔猪的腹泻指数和料重比(F/G)(P<0.05),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添加LGG显著影响了仔猪腹泻指数、F/G、空肠中MDA水平和T-SOD活性,及血清中GSH-Px活性(P<0.05),显著影响了空肠和血清中T-AOC(P<0.05);并可显著缓解RV感染诱导引起的仔猪腹泻率提高和空肠、血清T-AOC的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粮LGG的添加可以降低仔猪的料重比,并可缓解RV感染诱导的断奶仔猪腹泻,这可能源于LGG提高了仔猪机体(尤其是肠道)抗氧化能力,维持机体正常氧化还原平衡,继而增强仔猪的抗病力。
  • 殷太岳, 毛倩倩,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李文立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794-18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纤维饲粮中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鹅养分表观利用率、消化酶活性及排泄物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五龙鹅21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鹅。Ⅰ组饲喂高纤维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Ⅰ组饲粮基础上添加5 000、10 000、15 000 U/kg的果胶酶,Ⅴ组添加5 000 U/kg果胶酶和40 000 U/kg纤维素酶,Ⅵ组添加10 000 U/kg果胶酶和40 000 U/kg纤维素酶。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1)Ⅴ、Ⅵ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能量的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钙表观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Ⅳ组钙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2)4周龄时,Ⅴ、Ⅵ组胰腺淀粉酶活性、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16周龄时,Ⅴ、Ⅵ组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Ⅵ组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16周龄时,Ⅴ、Ⅵ组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4)各组排泄物中大肠杆菌数量及总氮、总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提高五龙鹅养分表观利用率和肠道酶活性,对排泄物指标无影响。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张芬芬, 王志跃, 杨海明, 李彦品, 马尹鹏, 谢燕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04-18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木薯渣对22~49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300只19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10%、15%和20%木薯渣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木薯渣显著提高22~28日龄、29~35日龄、22~49日龄仔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和22~28日龄、22~49日龄仔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其中22~49日龄仔鹅的平均日增重与木薯渣添加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P=0.017),达到最高平均日增重的木薯渣添加水平是12.4%。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木薯渣显著降低仔鹅的肌胃指数和十二指肠的相对重量(P<0.05)。3)对各组饲粮增重成本降低的百分比进行曲线模拟,结果呈现二次曲线关系(P<0.05);当饲粮中木薯渣添加水平为17.9%时,增重成本降低百分比值最大。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木薯渣可以促进22~49日龄仔鹅生长,降低饲料成本,对肌胃、十二指肠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饲粮中添加木薯渣对平均日增重最高限量和饲料增重成本的最低限量,建议添加水平为12.4%~17.9%。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高亿清, 陈代文, 田刚, 郑萍, 虞洁, 毛湘冰, 何军, 黄能金,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13-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性复合添加剂对采食含霉变玉米饲粮断奶仔猪空肠黏膜结构与功能、氧化还原状态以及后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18头26日龄杜×长×大(DLY)断奶仔猪[(8.57±0.21) kg],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对照组饲粮、霉变玉米组饲粮和霉变玉米+0.2%营养性复合添加剂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霉变玉米极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第30天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空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空肠黏膜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过氧化物歧化酶(SOD)(P<0.0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以及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及盲肠总菌数量(P<0.01或P<0.05)。与霉变玉米组相比,霉变玉米+0.2%营养性复合添加剂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第30天血清DAO活性(P<0.01)和空肠黏膜MDA含量(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GSH-Px活性(P<0.01)及咬合蛋白(occludin)(P<0.05)、闭合小环蛋白(ZO-1)(P<0.01)和溶质转运载体家族7成员1(SLC7A1)mRNA表达量(P<0.05)。上述结果表明,霉变玉米饲粮导致仔猪空肠通透性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及后肠乳酸杆菌数量的降低,0.2%营养性复合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缓解霉变玉米饲粮对仔猪空肠结构的损伤和脂质过氧化。
  • 安亚南, 王丹阳, 丁立人, 杨新岗, 邓亚军, 刘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23-18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建立测定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分别在不同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为消除食糜上清液中复杂组分对目标毒素检测的干扰,本试验对毒素提取方法、液相色谱的检测波长设置和流动相组成进行了优化。利用单浓度体外吸附试验评价了4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分别在水、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1)反应上清液经过1次正己烷和3次二氯甲烷提取,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在0~9 min和9~14 min分别设定为360、440 nm和235、418 nm,乙腈/水流动相中乙腈比例控制在40%~60%时,本试验采用的HPLC仪对1.00~10 000.00 ng/mL黄曲霉毒素B1和20.00~5 000.00 ng/mL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良好的分离定量效果,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和0.999;检出限分别为0.16和2.00 ng/mL;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37%、4.50%;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74%、8.84%。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1%~110.3%、98.7%~104.1%。2)自制霉菌毒素吸附剂样品P3、M3和市场采购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Y1、Y2在猪胃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率依次为72.10%、84.18%、83.17%和66.01%;在猪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的吸附率依次为78.15%、88.08%、88.12%和67.34%。4种吸附剂在胃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依次为85.35%、18.41%、16.20%和12.98%;在猪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的吸附率分别为39.75%、25.15%、21.40%和24.85%。综上,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和检测范围满足我国《猪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该方法可用于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猪生理体液条件下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
  • 史自涛, 姚焰础, 江山, 肖融, 刘作华, 杨飞云, 董国忠, 郭致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32-18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粪肠球菌,研究其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指数和腹泻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免疫器官的影响。选取120头(28±2)日龄平均体重为(7.60±0.81)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4头,每个重复为1圈。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硫酸黏菌素和400 mg/kg杆菌肽锌,3个粪肠球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200和1 000 mg/kg粪肠球菌,试验期31 d。试验结果显示:1)在1~14 d,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粪肠球菌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在15~31 d,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200和1 000 mg/kg组可极显著提高ADFI和ADG(P<0.01)。在1~31 d,与对照组相比,200和1 000 mg/kg组的ADFI均极显著提高(P<0.01),而ADG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增加(P<0.05和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1 000 mg/kg组可极显著提高ADFI(P<0.01),而200和1 000 mg/kg组的ADG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增加(P<0.05和P<0.01)。2)在1~14 d,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组的腹泻指数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在15~31 d和1~31 d,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40和1 000 mg/kg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腹泻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粪肠球菌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总蛋白含量(P<0.05),其中200和1 000 mg/kg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这2组分别可以显著和极显著提高球蛋白含量(P<0.05和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200和1 000 mg/kg组可以显著提高总蛋白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1 000 mg/kg组的白球比显著降低(P<0.05),另外,抗生素组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200 mg/kg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1 000 mg/kg组的肝脏重量和脾脏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200和1 000 mg/kg组可显著提高肝脏重量(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粪肠球菌可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饲喂15~31 d),降低腹泻率,提高仔猪免疫力,其中添加量为1 000 mg/kg时效果最好。
  • 索海青, 许国辉, 肖林, 陈小刚, 夏蕊蕊, 张丽阳, 吕林,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41-18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低聚木糖水平对1~21日龄和22~42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和血浆生化指标、器官发育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从而评价低聚木糖对肉仔鸡饲用的生物安全性。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24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5只),分别饲喂低聚木糖添加量为0、160、800和1 600 mg/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1 600 mg/kg低聚木糖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血浆球蛋白浓度和42日龄肉仔鸡血浆葡萄糖浓度(P<0.05),显著降低21日龄肉仔鸡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42日龄肉仔鸡血浆甘油三酯浓度(P<0.05);800 mg/kg添加组42日龄肉仔鸡肾脏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 600 mg/kg添加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低聚木糖的最高添加限量定为160 mg/kg,具有10倍的安全系数,对肉仔鸡饲用是安全的。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张乃锋, 王杰, 崔凯, 沈陈, 祁敏丽, 柴建民, 单瑛琦,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53-18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F103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利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将平均体重(26.36±1.93) kg的300头生长猪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头,重复内生长猪日龄一致、公母各占1/2。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PC)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杆菌肽锌40 mg/kg,植物乳杆菌1~3(T1、T2和T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5×109、1×1010 CFU/kg的植物乳杆菌GF103。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T1组生长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料重比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T2和T3组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PC和CON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各组间生长猪腹泻率无显著差异(P>0.05)。2)T1、T3及CON组的总能、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PC和T2组(P<0.05),各组之间的中性洗涤纤维和磷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3﹚T1、T2和T3组生长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CON和PC组(P<0.05),并且粪便乳酸菌数量随着植物乳杆菌GF103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各组生长猪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生长猪粪便中乳酸菌/大肠杆菌与T3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提示,在生长猪饲粮中添加1×109 CFU/kg植物乳杆菌GF103,能够改善生长猪肠道菌群环境,提高生长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
  • 贺喜, 岳龙, 张石蕊, 李凤娜, 陈达图, 胡官波, 沈俊, 曾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61-18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低蛋白质饲粮中植物源血根碱替代色氨酸后仔猪门静脉血浆流率(PVPF)、氨基酸净吸收量及血清尿素氮净吸收量,探讨血根碱替代色氨酸对仔猪PVPF及门静脉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进行血液插管手术(颈动脉、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插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头猪。4个处理分别为低蛋白质饲粮组(低蛋白质组)、低蛋白质不补充色氨酸饲粮组(缺色氨酸组)、低蛋白质不补充色氨酸添加血根碱饲粮组(血根碱组)和常规饲粮组。结果表明:1)猪PVPF会随着采食时间变化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在后期趋于稳定,缺色氨酸组6 h内平均PVPF比低蛋白质组、血根碱组和常规饲粮组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2)缺色氨酸组门静脉赖氨酸、色氨酸及精氨酸净吸收量显著低于蛋白质组、血根碱组和常规饲粮组(P<0.05),而低蛋白质组、血根碱组和常规饲粮组3组间门静脉赖氨酸、色氨酸及精氨酸净吸收量差异不显著(P>0.05)。缺色氨酸组门静脉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净吸收量显著低于蛋白质组、血根碱组和常规饲粮组(P<0.05),而低蛋白质组和血根碱组间门静脉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净吸收量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的血浆尿素氮的净吸收量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饲粮中不补充色氨酸,对PVPF和门静脉氨基酸净吸收量有一定影响;在不补充色氨酸添加血根碱后会相对提高PVPF,增加门静脉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净吸收量,但不影响门静脉血浆尿素氮净吸收量。
  • 贾安峰, 冯京海, 张敏红, 李泽阳, 常玉, 徐胜胜, 何川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68-1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递增30%注射脂多糖(LPS)诱导仔猪慢性免疫应激的效果及对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1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LPS组),单笼饲养。LPS组隔天静脉注射LPS,初始注射剂量80 μg/kg BW,随后逐次递增30%,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15 d。研究发现:仔猪注射LPS第1、5天血浆白细胞介素-1β和皮质醇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9天血浆皮质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10),整个试验期内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仔猪在试验的3个阶段(1~4 d、5~8 d和9~15 d)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40.00%(P<0.01)、29.52%(P<0.05)和19.30%(P<0.05),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25.09%(P=0.01)、23.15%(P<0.05)和19.47%(P<0.05),增重耗料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仔猪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下降了5.43%(P<0.05),能量表观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P=0.06),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略有降低(P>0.10)。试验结果表明,递增30%注射LPS成功诱导仔猪慢性免疫应激,降低了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抑制了仔猪生长。
  • 陈祥兴, 杨维仁, 张崇玉, 黄丽波, 张磊, 牛群升, 陈宁波, 刘宁, 姜淑贞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75-18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的试验饲粮是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含玉米赤霉烯酮0.90 m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43 mg/kg,烟曲霉毒素5.85 mg/kg)。仔猪采用单体笼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升高了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乳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蔗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空肠和回肠的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能够降低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危害小肠健康,并对其生长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 蒋国礼, 范觉鑫, 张彬, 李丽立,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83-1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戊酸雌二醇对雌性巴马香猪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20头健康的35日龄雌性巴马香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6 mg/kg戊酸雌二醇(相当于0.5 mg/kg雌二醇)的试验饲粮,试验周期为120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戊酸雌二醇显著降低了雌性巴马香猪末体重、体增重及体脂肪率(P<0.05)。2)饲粮添加戊酸雌二醇显著降低了雌性巴马香猪血液葡萄糖、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雌性香猪背部皮下脂肪中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及脂蛋白脂肪酶(LPL)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HSL)、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及雌激素受体-β(ER-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受体-α(PPAR-α)及雌激素受体-α(ER-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腹部皮下脂肪中的FAS、ACCLPL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PAR-α、HSL、ATGL、ER-αER-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PAR-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肾周脂肪中的PPAR-γ、FAS、ER-αER-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SL、ATGLLPL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CCPPAR-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戊酸雌二醇可以有效地控制雌性巴马香猪的体增重及脂肪沉积,并且能有效地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戊酸雌二醇可能通过2个途径来调节雌性香猪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质代谢:其一,通过对脂肪合成及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来影响脂质代谢;其二,通过对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来调控LPL的表达,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代谢。
  • 刘静波, 刘正群, 钟儒清, 陈亮, 高理想,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91-18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使用线性回归法和差量法研究肉鸡饲粮钙磷比对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影响。选用576只15日龄罗氏肉鸡,根据3×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通过添加3个水平的豆粕(30.00%、43.00%和56.00%),研究饲粮钙磷比(1.0、1.5和2.0)对豆粕中磷真消化率测定值的影响。试验期7 d。结果表明:肉鸡体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和可消化磷均随豆粕水平提高呈线性增加(P<0.01),而干物质消化率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呈线性降低(P<0.01)。提高饲粮钙磷比可显著增加回肠食糜磷排泄量,从而降低可消化磷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1)。使用线性回归法和差量法在钙磷比为2.0时测得豆粕中磷的真消化率分别为40.79%和39.84%,显著低于钙磷比在1.0(53.36%和55.59%)和1.5(56.81%和56.36%)时测得磷的真消化率(P<0.05)。由此可见,肉鸡饲粮钙磷比显著影响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测定,但真消化率计算方法(线性回归法和差量法)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
  • 王斯佳, 蔡辉益, 刘国华, 闫海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899-19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采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手段,探索胆碱在肉鸡血液中的吸收代谢规律。选用12只9周龄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鸡,按体重分别单次口服氯化胆碱200和400 mg/kg(以胆碱计算),并设空白对照组。采取血样,对血样中的胆碱浓度进行离子色谱法的测定,并用药代动力学处理软件WinNonlin 5.2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内源胆碱的合成水平基本稳定;不同给药剂量的氯化胆碱在肉鸡血液中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差异,表观分布容积(Vz/F)和血药表观清除率(CL/F)差异极显著(P<0.01);给药剂量在200~400 mg/kg,胆碱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呈线性关系。肉鸡口服2种剂量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200 mg剂量组:达峰时间(Tmax)为8.0 h,达峰浓度(Cmax)为399.88 mg/kg,半衰期(t1/2)为7.60 h,血浆浓度第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MC)为5 979.06 mg/(kg·h),Vz/F为876.99 L/kg,CL/F为83.27 mg/(kg·h);400 mg剂量组:Tmax为8.0 h,Cmax为445.88 mg/kg,t1/2为9.91 h,AUMC为10 899.78 mg/(kg·h),Vz/F为318.43 L/kg,CL/F为21.22 mg/(kg·h)。200 mg剂量的胆碱更易入胞用于物质的生物合成。以上结果提示,单纯依靠增加氯化胆碱剂量无法实现提高胆碱生物利用率的目的。
  • 杨建, 肖芳, 郑灿财, 石磊, 黄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08-19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铬源和铬水平对1~3周龄热应激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白羽雌雏肉仔鸡252只,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铬0.37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上添加0.4和2.0 mg/kg丙酸铬(CrPro)、吡啶甲酸铬(CrPic)和三氯化铬(CrCl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但铬源、铬水平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的屠体率(P<0.05);腹脂率受铬源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CrPro降低腹脂效果最好,CrCl3其次,CrPic效果最差;铬源、铬水平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的活体重、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仔鸡胸肌肉色红度值(P<0.05);胸肌蒸煮损失率受铬源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CrPro与CrCl3的蒸煮率损失低于CrPic铬源、铬水平以及二者的互作对热应激肉仔鸡胸肌剪切力、pH15min、pH24h和亮度值、黄度值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铬可以改善热应激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且CrPro和CrCl3形式的铬的效果优于CrPic。
  • 王丽芳, 姚一萍, 连海飞, 张欣昕, 李秀萍, 曾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15-19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6、104及120 h采集羊乳,测定AFM1含量。结果表明:1)饲喂AFB1前(0 h),羊乳中未检出AFM1,但是饲喂AFB1后4 h,在收集的羊乳中均检出了AFM1;2)3只试验在羊乳中AFM1含量存在差异,但是其分泌规律非常相似,均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3)羊乳中AFM1的峰值出现在饲喂AFB1后4~8 h;4)羊乳中AFM1平均含量在56 h时为0.39 μg/kg,低于我国限量值(0.5 μg/kg),到120 h平均含量为0.02 μg/kg,低于欧盟限量值(0.05 μg/kg);5)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出现在4 h;6)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结果提示,AFM1在奶山羊乳中的排出时间主要集中在采食AFB1后的24 h内。
  • 李兴芳, 徐雯, 张胜男, 徐高跷, 汪珊如, 王士长, 梁世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21-19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从山羊瘤胃中分离、筛选和鉴定单宁降解菌。从隆林山羊瘤胃采集内容物,采用单宁浓度耐受培养基进行初筛,再采用单宁酶活力鉴定培养基分离、筛选单宁降解菌,筛选出的细菌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初步鉴定,将菌株在单宁浓度为0.5%、1%、1.5%的单宁酶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测定酶活力。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到4株降解单宁的细菌,根据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分别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alcalifaciens)、克斯特菌(Kerstersia)、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经单宁酶诱导培养基培养后,Kerstersia的胞内单宁酶活力高于其他3株菌,而其他3株菌的酶活力较为接近;KerstersiaProvidencia vermicolaPseudomonas aeruginosa经1%单宁浓度诱导的单宁酶活力均高于经0.5%和1.5%单宁浓度诱导(P<0.05)。本试验成功从山羊瘤胃中筛选、分离、鉴定出4株单宁降解菌,且它们均表现出较高的单宁酶活力。
  • 秦雯霄, 廉红霞, 付彤, 高腾云, 孙宇, 李改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28-1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青贮与花生秧配比对奶牛瘤胃中花生秧降解特性的影响。选择4头体重、生理状态、生产性能相近,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含有玉米青贮与花生秧不同配比的全混合日粮(TMR),3种TMR中玉米青贮与花生秧的干物质(DM)配比分别为3.9:1.0(A组)、1.2:1.0(B组)、0.4:1.0(C组)。试验分3期进行,依次进行A、B、C组试验。每期预试15 d,采样期4 d;共57 d。采用尼龙袋瘤胃降解技术测定花生秧在奶牛瘤胃中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并求得目标养分的动态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1)花生秧的DM在瘤胃中有效降解率为56.49%~59.62%,CP为40.45%~47.36%,NDF为33.26%~35.20%,ADF为36.31%~37.45%。2)B组DM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C组(P<0.05),极显著高于A组(P<0.01);B、C组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A组(P<0.05)。3)B、C组的NDF快速降解部分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3种TMR对花生秧粗NDF和ADF有效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花生秧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本试验条件下,玉米青贮与花生秧DM配比为1.2:1.0时,可有效提高花生秧DM和CP的瘤胃降解率。
  • 马琴琴, 李铁军, 何流琴, 印遇龙, 段子渊, 蒙静, 武东坡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36-19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宁夏滩羊生长性能、经济效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26.00±1.93) kg的宁夏母滩羊45只,按同质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滩羊,3组精饲料相同,占饲粮60%,各组粗饲料分别为30%苜蓿+10%玉米秸秆(Ⅰ组)、15%苜蓿+15%"中科2号"羊草+10%玉米秸秆(Ⅱ组)、30%"中科2号"羊草+10%玉米秸秆(Ⅲ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滩羊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经济效益更高。各组屠宰性能指标亦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系水力比Ⅰ组和Ⅲ组有显著的降低(P<0.05),分别下降了18.63%、19.99%;Ⅰ组剪切力最高,显著高于Ⅲ组(P<0.05),较Ⅱ组和Ⅲ组分别高出了6.41%、15.46%;肉样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Ⅲ组,显著高于最低的Ⅰ组(P<0.05),分别较Ⅰ组和Ⅱ组高出了66.74%、14.06%。结果提示,"中科2号"羊草代替苜蓿饲喂滩羊,在不影响宁夏滩羊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前提下,对滩羊肉品质的有一定程度改善,同时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 李满双, 薛树媛, 王超, 王莉梅, 郭天龙, 金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43-1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按沙柳不同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组和FF2组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活菌数≥5×107 CFU/g),考察发酵饲料在发酵1、3、5、7、10、12、15、22、30、45和60 d时,体外培养96 h的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和24 h瘤胃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96 h累积产气量、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经过发酵处理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pH、氨态氮浓度、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按沙柳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的2种发酵饲料可以有效地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增加了微生物蛋白在瘤胃内的合成,且添加量为36.44%时优于为67.08%时。
  • 冯伟, 王玲, 张春晓, 宋凯, 张璐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54-19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猪油或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牛蛙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种脂肪源(猪油和鱼油)和2个乳化剂添加水平(0和300 mg/kg),配成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初始平均体重为(19.01±0.01) g的180只牛蛙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未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增重率(WGR)和摄食量(FI)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WGR和FI显著高于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P<0.05)。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WGR、FI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2组之间饲料系数(FCR)、氮沉积率(NRE)、能量沉积率(ERE)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的各生长性能指标与未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牛蛙胴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全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各组牛蛙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乳化剂显著提高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牛蛙的肠道脂肪酶活力(P<0.05),而对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牛蛙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组牛蛙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在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时,添加乳化剂显著提高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在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时,添加乳化剂对肝脏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结果得出,在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可提高牛蛙的生长性能。
  • 刘大群, 陈文烜, 华颖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63-19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乳酸菌对笋壳青贮品质的影响。选用新鲜竹笋经蒸煮加工后剩下的副产物笋壳,分别添加10%麦麸、15%乳酸菌混合液(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为1:1,菌数密度≥109 CFU/g)、10%麦麸+15%乳酸菌混合液进行青贮,以不添加麦麸和乳酸菌的笋壳单独青贮为对照。青贮90 d后,检测青贮笋壳常规营养成分、有机酸和氨态氮(NH3-N)含量,电镜下观察表面结构,并进行感观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麦麸+15%乳酸菌混合液处理显著增加了粗蛋白质(CP)、乳酸含量(58.5 g/kg)(P <0.05),显著降低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P <0.05),显著降低了pH、NH3-N/总氮(TN)和丁酸含量(P <0.05),青贮笋壳呈亮黄色,散发酸香味,质地松软,无黏手现象。综合得出,添加15%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为1:1的混合液以及10%的麦麸能改善笋青贮品质,可以获得较理想的青贮笋壳饲料。
  • 郑明利, 王慧丽, 郝薇, 宁婷婷, 徐春城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70-1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接种剂对红薯饮料渣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及分别添加含有植物乳杆菌(T1)、戊糖片球菌(T2)以及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屎肠球菌(T3)乳酸菌接种剂的试验组。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红薯饮料渣青贮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T3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乳酸菌接种剂能进一步提高红薯饮料渣的青贮品质,并且乳酸菌接种剂中乳酸菌种类多样性越丰富效果越明显。
  • 曹晓燕, 汪珊如, 徐雯, 徐高跷, 张胜男, 王士长, 梁世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976-1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从竹鼠肠道中分离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并鉴定。取中华竹鼠盲肠内容物稀释,采用含2种不同纤维素[微晶纤维素(MC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对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初筛,后又经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的多次复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了2株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初筛培养基采用MCC和CMC-Na最终筛选出的2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6.599和5.268 U/mL。菌株经PCR鉴定、测序,用所得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出这2株菌与酪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达99%,二者均属于梭菌属(Clostridium)。本试验从竹鼠盲肠中成功筛选出2株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确定属于梭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