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06-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王自蕊, 周秋白, 张锦华, 张正洲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451-24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泥鳅是适应性较强的杂食性鱼类,主要养殖品种有大鳞副泥鳅(又称黄斑鳅)和真泥鳅(又称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销售量大,深受消费者喜爱。泥鳅营养需求是配制饲料的理论基础,但目前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介绍了泥鳅基本营养需求研究概况,对泥鳅营养需求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泥鳅的营养标准和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 石惠宇,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458-24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花生四烯酸(ARA)、活性氧和一氧化氮(NO)过量产生可以引起细胞氧化损伤。维生素A可以有效地调控ARA和NO的生成,在减缓氧化应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提高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表达和活性、通过Trx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GPx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途径对ARA及NO进行调节2个方面综述了维生素A对动物氧化应激的减缓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维生素A对氧化应激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马露, 刘文慧, 阿拉腾珠拉,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465-2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胃肠道健康发育是影响犊牛生长及其潜在生产性能发挥的关键。研究报道,短链脂肪酸(SCFA)和胃肠道微生物可促进幼龄动物胃肠道健康发育,但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新生犊牛胃肠道发育不健全,胃肠道内微生物种类及丰度均较低,内源性产生的代谢产物SCFA较少。现有文献表明,SCFA具有通过影响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微生物的定植、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及提高肠道抗炎能力,进而促进犊牛胃肠道健康发育的功能。本文拟从胃肠道上皮和微生物2个层次来探究并综述外源添加SCFA促进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对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影响及机理,为犊牛健康培育与科学饲养提供理论基础。
  • 王雪,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471-2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影响动物组织脂类代谢的关键因子。本文综述了PUF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并从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脂肪细胞的数量、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参与表观遗传学修饰和改变瘤胃微生物组成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影响机制,为深入探讨PUF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机制及通过PUFA调控动物的脂类代谢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晶, 许丽, 齐广海, 王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479-2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道健康是一种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和稳态、抵抗感染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能力,肠道健康失衡对家禽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均有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肠道健康的概念、组成及调控家禽肠道健康的营养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李彪, 吴信, 张彬,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487-2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猪乳的5种核苷酸(尿苷酸、胞苷酸、肌苷酸、鸟苷酸以及腺苷酸)中,尿苷酸的含量最为丰富,占乳汁中总核苷酸的90%以上。与母猪乳汁相比,仔猪教槽料中尿苷酸最为缺乏,这种现象在仔猪断奶早期尤其明显,因此,尿苷酸可能对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尿苷酸作为一种基础的嘧啶核苷酸类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从尿苷酸的结构、吸收代谢、生理功能、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及在动物生产中的潜在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旨在为单核苷酸在动物生产中的添加和单核苷酸营养提供参考。
  • 汪悦, 薛夫光,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495-25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物慢性炎症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基础,包括慢性乳腺炎、代谢综合征、关节炎、伤口感染、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前列腺素类(PGs)作为一种典型的急性炎症介质在近年来的动物试验研究中被证明在慢性炎症的过渡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1)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扩增;2)促进获得性免疫并诱导长期免疫炎症;3)募集炎性细胞以在炎症部位交替活性细胞群;4)参与组织重塑。因此,PGs信号传导可能作为慢性炎症的治疗靶点。鉴于慢性炎症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以及PGs在动物慢性炎症中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了PGs及其受体的分类以及PGs作为典型急性炎症介质的特点,重点描述了PGs在动物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的促炎作用,并概述了前列腺素H2 D-异构酶(PTGDS)与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对奶牛慢性乳腺炎的指示作用。
  • 唐文杰, 余冰, 虞洁,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02-25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肠道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各种应激造成猪腹泻、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猪死亡。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等营养调控因子可以缓解这些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中,从解淀粉芽孢杆菌中分离纯化了多种有效抑菌物质,并明确了其中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为进一步阐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细菌和真菌抑制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结合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理,对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开发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益生素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 农秋雲, 刘嘉琪, 单体中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07-25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猪肉是我国消费者最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其品质及安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猪肉中脂肪酸的含量与组成直接影响着肉的品质,如pH、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等;同时,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调控猪肉中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已成为畜牧业研究的热点之一。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受遗传、营养等多方面因素调控。本文在简述了脂肪酸与肉品质的关系及沉积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猪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品种差异及其营养调控途径和转基因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调控猪肉中脂肪酸沉积进而生产功能性猪肉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 刘迎森, 张莹莹, 张林, 高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15-25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肉鸡的消化道中寄居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并参与机体的养分代谢和稳态调节。现代微生物分析技术的成功应用使人们对家禽消化道菌群的类别、数量、分布及功能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总结了微生物在肉鸡消化道的分布情况和定植规律,并重点阐述了遗传、日龄、饲养环境和饲粮等关键因素对肉鸡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以期为开展肉鸡肠道健康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 王华凯, 杨攀, 朱敏, 马永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25-25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维生素K的发现历史入手,介绍了维生素K的基本特性、生产工艺,总结了其主要生理功能,并讨论了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为在畜禽生产中精准应用维生素K提供基础信息,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 杨玲, 胡睿智, 夏嗣廷,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34-25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多糖作为多功能的天然植物成分,具有来源广泛、高效、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植物多糖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不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力、抗应激能力,还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改善畜产品品质。本文主要就植物多糖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宋妍妍, 陈代文, 余冰, 虞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44-25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单宁酸是一种植物源水溶性多酚化合物,由于能够与蛋白质、消化酶、生物碱、多糖和金属离子等结合或络合形成沉淀,降低动物机体对养分的消化和吸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单宁酸的多元酚羟基使其本身具有收敛抗腹泻、抗氧化、抑菌和抗病毒等特性。适量的单宁酸可以为动物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带来良性的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单宁酸的营养生理功能并总结了其在单胃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单宁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 骆东梅, 汪水平, 赵雪莉, 韩雪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52-25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 猪与禽营养 Swine and poultry nutrition
  • 何敏, 党文庆, 梁兴龙, 杨晋青, 张洁, 梁佶宇, 余牧航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60-25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6日龄"杜×长×大"仔猪80头,随机分为A、B、C、D组,D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B、C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15%的发酵豆粕。试验结束采集4组仔猪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菌群的平均有效序列数为47 218条;在97%的相似水平下共产生了3 58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检测到12个门、21个纲、33个目、64个科、111个属和137个种。2)α多样性指数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Shannon指数最高,菌群最丰富。β多样性分析表明,4组菌群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组效果较好。3)门水平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科与属水平的优势菌分别为乳酸菌科和乳酸菌属。B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组(P<0.05),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D组(P<0.05),但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菌群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为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核酸代谢、辅酶和维生素代谢。除核酸代谢外,其余4种代谢通路中,B组菌群的相对丰度最高并依次为C、A、D组。综上所述,在仔猪饲粮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能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增加肠道中厚壁菌门、乳酸菌科和乳酸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维持肠道的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
  • 朱瑾, 匡佑华, 陈继发, 曲湘勇, 贺长青, 郭松长, 今林宽和, 周学彬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72-2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120头平均体重为(62.90±2.3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 mg/kg BS。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BS对改善肥育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C组肥育猪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BS显著增强了肥育猪血浆抗氧化能力,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 黄烁, 楚丽翠, 王钢, 王钰明, 曾祥芳,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79-25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亮氨酸对育肥猪氮平衡的影响,以确定低蛋白质饲粮中亮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0头初始体重为(70.7±3.1)kg的健康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采用5×5拉丁方设计,饲喂5种试验饲粮,包括1个正常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4.5%)和4个添加不同水平(0、0.4%、0.8%和1.2%)亮氨酸的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0%)。整个试验期为50 d,共分为5期,每期10 d,前5天为预试期,后5天为收集期。采用全收集粪尿法测定育肥猪的氮平衡指标。结果显示:饲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导致育肥猪的氮摄入量显著降低(P<0.05),继而氮排出量和氮沉积量也显著降低(P<0.05),但4个低蛋白质饲粮组的氮沉积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质饲粮组(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4%的亮氨酸时,氮排出量最低,氮沉积量最高;而当亮氨酸添加水平高于0.4%时,氮沉积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随着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有下降的趋势。综合以上结果得出,育肥猪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0%)中亮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 张闯, 辛海瑞, 郝月, 顾宪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89-25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热应激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浆甲状腺激素分泌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体况接近、体重[(40.84±2.67)kg]相近的健康大白阉公猪27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适温对照组饲养于23℃环控舱中,自由采食;热应激组饲养于33℃环控舱中,自由采食;采食量配对组饲养于23℃环控舱中,根据热应激组的采食量进行饲喂。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而热应激组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上述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血浆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在试验第3天,仅热应激组血浆T4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第21天,热应激组仅血浆FT3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相比,在试验第3天,热应激组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第21天,热应激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有升高趋势(P=0.09),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猪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激素敏感脂酶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热应激组猪肝脏中4种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持续热应激可使猪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肝脏脂肪合成和分解酶活性降低,进而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紊乱。
  • 毛江笛, 唐仁龙, 王翀, 汪海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597-26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降低饲粮氮或/和磷含量并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96头体重为(36.0±4.8)kg的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不添加复合酶的正常饲粮(对照组)、添加复合酶的低氮饲粮(低氮组)、添加复合酶的低磷饲粮(低磷组)和添加复合酶的低氮低磷饲粮(低氮低磷组),试验期为37 d。结果显示: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磷组和低氮低磷组生长猪的磷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氮组(P<0.05)。除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和酪氨酸(Tyr)的消化率低氮低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氨基酸的消化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氮低磷组生长猪血清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磷组(P<0.05),4组之间血清中总蛋白、磷、尿素氮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适量降低生长猪饲粮中氮和磷含量的同时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还可以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减少粪便中氮和磷的排放。
  • 仲召鑫, 董丽, 毛俊舟, 张永胜, 汪天龙, 喻礼怀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05-26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负载纳米氧化锌(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肝脏免疫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10头21日龄体重相近[(6.30±0.51)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组,基础饲粮+100 mg/kg 50%喹乙醇+150 mg/kg 15%金霉素+50 mg/kg 10%硫酸黏菌素)、氧化锌组(ZO组,基础饲粮+3 000 mg/kg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组(NZO组,基础饲粮+800 mg/kg纳米氧化锌)、低凹土纳米氧化锌组(LA-ZO组,基础饲粮+7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中凹土纳米氧化锌组(MA-ZO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和高凹土纳米氧化锌组(HA-ZO组,基础饲粮+1 3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结果表明:1)LA-ZO组仔猪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ZO、MA-ZO和CON组(P<0.05),相比CON和NZO组,LA-ZO和MA-ZO组仔猪肝脏中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提高(P<0.05),HA-ZO组仔猪肝脏中细胞因子含量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2)NZO和LA-ZO组仔猪肝脏中TNF-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HA-ZO仔猪肝脏中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量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3)LA-ZO和MA-ZO组仔猪肝脏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CON和ANT组(P<0.05),LA-ZO和NZO组仔猪肝脏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CON、ANT和ZO组(P<0.05),HA-ZO组仔猪肝脏中脂代谢相关产物含量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4)LA-ZO、ANT和MA-ZO组仔猪肝脏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量显著低于CON、ZO和NZO组(P<0.05),且LA-ZO组仔猪肝脏激素敏感脂肪酶表达量显著高于CON、ANT和ZO组(P<0.05);HA-ZO组仔猪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相比对照组,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仔猪肝脏免疫功能和脂代谢,且以700 mg/kg的添加量效果最佳。
  • 赵萌菲, 徐彬, 马慧慧, 孙全友, 王琳燚, 王改利, 席燕燕, 付趁, 袁艳枝, 魏凤仙, 李绍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14-26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和肉鸡代谢试验建立了河南省小麦养分含量与代谢能的回归方程。试验1:选取河南省11种不同的成熟小麦,测定概略养分含量和容重,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范围。试验2:用小麦、次粉、麸皮、面粉按照总戊聚糖含量梯度配制人工小麦,再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人工小麦代谢饲粮。选取常规饲养的商品代罗斯308雄性白羽肉鸡进行代谢试验,分别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用全收粪法测定人工小麦代谢饲粮的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AME、TME、AMEn和TMEn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河南省小麦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总磷(TP)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6.67%、15.84%、14.96%、19.32%。2)肉鸡对人工小麦代谢饲粮的养分表观代谢率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存在差异,25~27日龄肉鸡对人工小麦代谢饲粮ADF、粗纤维(CF)的表观代谢率高于11~13日龄,AME、TME、AMEn和TMEn也高于11~13日龄。3)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河南省小麦肉鸡代谢能的预测方程为:11~13日龄,AME=14.628-0.184NDF(R2=0.842,P<0.01),TME=15.49-0.197NDF(R2=0.854,P<0.01),AMEn=14.571-0.184NDF(R2=0.847,P<0.01),TMEn=15.49-0.197NDF(R2=0.854,P<0.01);25~27日龄,AME=15.462-0.217NDF(R2=0.797,P<0.01),TME=16.124-0.214NDF(R2=0.809,P<0.01),AMEn=15.179-0.208NDF(R2=0.801,P<0.01),TMEn=16.123-0.214NDF(R2=0.809,P<0.01)。4)通过预测方程计算所得人工小麦代谢饲粮AME、TME、AMEn和TMEn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计算所得的河南省小麦AME、TME、AMEn和TMEn符合预期值。由此得出,不同品种河南省小麦之间EE、NDF、ADF及TP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大;不同日龄阶段的肉鸡对小麦代谢能存在差异,设计肉鸡饲粮配方时,不同阶段饲粮代谢能应采用对应的代谢能值;低于14日龄的肉鸡,预测方程为AME=14.628-0.184NDF,TME=15.49-0.197NDF,AMEn=14.571-0.184NDF,TMEn=15.49-0.197NDF;14日龄以上的肉鸡,预测方程为AME=15.462-0.217NDF,TME=16.124-0.214NDF,AMEn=15.179-0.208NDF,TMEn=16.123-0.214NDF。
  • 骞守法, 姜丹, 马玉莹, 李新路, 魏静, 陈津峡, 杨笑笑, 吴金节, 詹凯, 李锦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25-26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夏季热应激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选择120羽28日龄淮南麻黄母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鸡。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和150 mg/kg GABA。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每日记录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及各组鸡耗料量。第10、20和30天,每组随机抽取5羽鸡,称重后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GABA含量;Ⅰ、Ⅲ组鸡断头取脑,检测脑组织中GABA含量。结果表明:1)第10、20、30天时,Ⅲ组的直肠温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2)第21~30天,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第1~10天、第11~20天和第21~30天,Ⅲ、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3)第1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CR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第30天时,Ⅲ、Ⅳ组血清中CRH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第10、3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ACT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第20天时,Ⅲ组血清中ACTH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第10天时,Ⅲ组血清中Cor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第30天时,Ⅱ、Ⅲ、Ⅳ组血清中Cor含量均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4)第10、3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HSP7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第20天时,Ⅲ组血清中HSP70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5)第10天时,Ⅱ、Ⅲ、Ⅳ组血清中GAB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第20、30天时,Ⅳ组血清中GABA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6)第10、30天时,Ⅲ组脑组织中GAB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GABA降低了夏季热应激鸡的直肠温度及血清中CRH、ACTH、Cor、HSP70含量,其中以Ⅲ组效果最佳。GABA具有抑制夏季热应激鸡HPA轴激素分泌的功能。
  • 隋福良, 李文立, 王贺飞, 代国滔, 石静, 王宝维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34-26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铁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产蛋期种鹅对铁的需要量。选择34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铁添加水平分别为0、20、40、60、80、100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Ⅴ组平均蛋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或P<0.01)。由二次曲线拟合方程得出,饲粮铁添加水平为80.61 mg/kg时平均蛋重最高。2)Ⅴ组种蛋合格率、种蛋孵化率和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Ⅴ组种蛋受精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Ⅵ组(P<0.05或P<0.01)。由二次曲线拟合方程得出,饲粮铁添加水平为79.87 mg/kg时,种蛋合格率最高;饲粮铁添加水平为84.82 mg/kg时,种蛋受精率最高。3)Ⅴ组蛋黄色泽显著高于Ⅰ、Ⅱ、Ⅲ、Ⅳ组(P<0.05)。4)Ⅳ、Ⅴ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5或P<0.01),Ⅳ、Ⅴ组血清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或P<0.01)。5)Ⅴ组血液中红细胞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Ⅴ组血液中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Ⅳ、Ⅴ、Ⅵ组血液中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铁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平均蛋重、繁殖性能、蛋黄色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产蛋期种鹅饲粮铁添加水平为80.61~84.82 mg/kg为宜。
  • 徐燕红, 殷太岳, 王宝维, 王晓伟, 李文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42-2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K3添加水平对五龙鹅胫骨发育、免疫器官指数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阶段,1~4周龄阶段,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为1.23 mg/kg),Ⅱ~Ⅵ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4、8和16 mg/kg的维生素K3。5~16周龄阶段,选用28日龄五龙鹅288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为1.18 mg/kg),Ⅱ~Ⅵ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8、16和32 mg/kg的维生素K3。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4 mg/kg维生素K3显著提高了胫骨粗灰分含量、骨密度、骨强度和骨重(P<0.05),极显著提高了胫骨钙、磷含量(P<0.01);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 mg/kg维生素K3极显著提高了胫骨粗灰分、钙、磷含量及骨密度、骨强度(P<0.01),骨小梁和成骨细胞发育更好。2)饲粮中添加维生素K3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4 mg/kg维生素K3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 mg/kg维生素K3显著提高了血清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MDA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P<0.01)。由此可见,1~4周龄和5~16周龄五龙鹅饲粮中维生素K3添加水平分别为4和8 mg/kg时,提高了胫骨粗灰分、钙、磷含量及骨密度、骨强度,改善胫骨发育状况;提高了血清T-SOD活性和T-AOC,降低了血清MDA含量,进而提高了五龙鹅抗氧化性能。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 李卫娟, 薛白, 李银江, 王思宇, 欧阳依娜, 梁家充, 洪琼花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51-26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氮沉积和养分排放的影响,以期为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饲粮配比和减少环境负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选用50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8月龄的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7.60%(组1)、9.49%(组2)、11.29%(组3)、11.56%(组4)和14.96%(组5)的饲粮,饲粮其他营养水平保持一致。试验羊进行19 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5 d。正试期从每组选择5只试验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羊在代谢笼中单笼饲养,采用全收粪尿法连续收集5 d粪便,并采集饲粮样品。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粪干物质排放量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氮摄入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组3的氮沉积率极显著高于组1(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粪氮排放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逐渐增加,组2与组1、组3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粪钙排放量以组3最低(5.04 g/d),且极显著低于组5(P<0.01);粪磷排放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逐渐增加,组1、组2、组3极显著低于组5(P<0.01),组4显著低于组5(P<0.05)。4)尿氮排放量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逐渐增加,组2与组1、组3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尿钙排放量以组3最低,为1.18 g/d,比组1、组5分别降低0.53和0.78 g/d;尿磷排放量组1显著低于组5(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粪尿氮排放总量组5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粪尿钙排放总量组3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粪尿磷排放总量组1、组2极显著低于组5(P<0.01)。6)粪氮占比为72.44%~42.06%,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尿氮占比为27.56%~57.94%,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粪、尿钙和磷占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1.29%时,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的氮沉积最佳,粪尿钙排放总量最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在一定范围(7.06%~11.56%)时对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粪尿磷排放总量无显著影响;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对钙、磷的排放以从粪中排放为主,多余的氮则主要从尿中以尿氮的形式排出。
  • 官久强, 张海波, 罗晓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59-26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选用10头体重相近、年龄(4岁)相近的健康麦洼公牦牛和公犏牛(藏黄牛×麦洼牦牛),分为牦牛组和犏牛组,每组5头牛。2个组均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153 d。结果表明:1)犏牛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及背最长肌熟肉率、IMF含量显著高于牦牛组(P<0.05)。犏牛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牦牛组(P<0.05)。2)牦牛组背最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的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组(P<0.05)。3)犏牛组与牦牛组之间的初重、末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背最长肌pH1 h、pH24 h及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及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FASACC)相对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与牦牛相比,犏牛主要通过抑制HSLCPT-1基因表达及降低其酶活性,抑制脂肪分解,促进IMF沉积,提高牛肉嫩度,改善牛肉品质。
  • 张俊瑜, 王连群, 王承敏, 丛少波, 王文奇, 郭同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66-26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芽孢杆菌(BSN)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40只小尾寒羊分为4组,每组10只,每日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CK组)、2(A组)、6(B组)和10 g/只(C组)BSN的饲粮。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A、B和C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33.43(P>0.05)、32.29(P<0.05)和57.15 g/d(P<0.01)。2)各养分表观消化率随饲粮中BSN添加水平的增加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A、B和C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分别比CK组降低0.73%、23.44%和30.04%(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绵羊饲粮中添加BSN对提高饲粮蛋白质的沉积有积极影响,ADG随BSN添加水平的增加显著增加,每日在饲粮中添加10 g/只BSN效果显著。
  • 李博, 张元庆, 程景, 靳光, 王曦, 王栋才, 徐芳, 张丹丹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72-26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结构对荷斯坦奶公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无病、体重(42±5)kg和日龄[(14±3)d]相近的奶公犊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并饲喂不同结构饲粮。试验Ⅰ组:代乳品+颗粒料+羊草;试验Ⅱ组:代乳品+羊草;试验Ⅲ组:代乳品+颗粒料;试验Ⅳ组:代乳品。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试验Ⅰ、Ⅲ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各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料重比分别比试验Ⅰ、Ⅱ、Ⅲ组降低了31.10%、45.03%、41.70%。2)试验结束时,试验Ⅲ组体高、胸围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试验Ⅲ组体高、胸围和臀高增长率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3)各组间屠宰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Ⅲ组肝脏重、肺脏重、肾脏重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试验Ⅰ组肾脏重/空体重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5)试验结束时,试验Ⅰ、Ⅲ组血清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Ⅲ、Ⅳ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Ⅲ、Ⅳ组(P<0.05),试验Ⅲ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代乳品+颗粒料的饲粮结构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达到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效果。
  • 马满鹏, 王炳, 屠焰, 毕研亮, 付彤, 成述儒,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82-26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以苜蓿干草(AH)或大豆皮(SH)为主要NDF来源的全混合日粮对荷斯坦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105日龄的荷斯坦公犊牛,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成2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AH和SH为主要NDF来源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120~180日龄),SH饲粮组犊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AH饲粮组(P<0.05);120~135日龄时,SH饲粮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H饲粮组(P<0.05)。2)170日龄时,SH饲粮组犊牛的粪排出量、粪能、尿能和粪氮显著低于AH饲粮组(P<0.05),SH饲粮组犊牛的干物质、有机物、NDF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H饲粮组(P<0.05),SH饲粮组犊牛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消化能代谢率、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H饲粮组(P<0.05)。3)180日龄时,SH饲粮组犊牛的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低于AH饲粮组(P<0.05)。综上所述,SH是120~180日龄荷斯坦公犊牛较好的NDF来源,能够满足犊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相比AH饲粮,饲喂SH饲粮能够提高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能量和氮的利用率。
  • 魏婧雅, 马峰涛, 单强, 孙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693-27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锌对新生犊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直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牛(2公4母)。对照组(Zn-0组)犊牛仅饲喂牛奶和开食料;试验组犊牛在饲喂牛奶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每日分别添加40(Zn-40组)、80(Zn-80组)、120 mg(Zn-120组)氧化锌(以锌计)。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氧化锌对犊牛平均日增重、牛奶采食量、开食料采食量、总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腹泻率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中氧化锌添加水平的增加,犊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呈线性升高(P<0.05),直肠内乳酸菌含量呈线性增加(P<0.05),直肠内大肠杆菌含量有线性下降的趋势(0.05 ≤ P<0.10)。综上所述,不同水平氧化锌对新生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直肠中乳酸菌含量增加,直肠中大肠杆菌含量有所降低。
  • 王勇胜, 李妍, 曹玉凤, 李秋凤, 薄文喜, 高艳霞, 李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01-27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棉籽比例对育肥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甲烷排放及肝脏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头,各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对照)、Ⅱ、Ⅲ和Ⅳ组公牛分别饲喂含有0、5%、10%和15%全棉籽的饲粮。各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1)在瘤胃发酵参数中,与Ⅰ组相比,Ⅳ组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乙酸和丙酸比例分别提高了31.34%、40.00%、2.26%和15.20%(P<0.05),丁酸比例降低了4.46%(P<0.05),乙酸/丙酸和pH无显著变化(P>0.05)。2)从瘤胃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中普雷沃氏菌属-1、密螺旋体属-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Ⅳ组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瘤胃杆菌属、疣微菌科NK4A214群、纤维杆菌属、未识别的叶绿体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甲烷短杆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为4组中最低,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Absconditabacteria_unidentified_SR1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甲烷球形菌属、甲烷微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棉籽均降低了育肥荷斯坦公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中Ⅳ组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了22.68%(P<0.05)。5)相关分析发现,育肥荷斯坦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甲烷短杆菌、甲烷丝状菌和琥珀酸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6)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后,育肥荷斯坦公牛肝脏中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MU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U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PEPC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可有效调控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量以及上调肝脏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 丁大伟, 高许雷, 滕乐帮, 吕永艳, 孙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16-27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与过瘤胃赖氨酸(RPLys)不同组合对奶牛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添加不同水平的RPMet和RPLys。RPMet设置3个梯度,添加水平分别为22.5(L)、25.0(M)、27.5 g/(d·头)(H);RPLys设置3个梯度,添加水平分别为27.5(L)、30.0(M)、32.5 g/(d·头)(H),共组成9个不同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组(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Lys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在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MM、HM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在产奶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组最高,提高幅度达18.61%。3)在乳成分方面,各试验组乳脂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LM、HM、MM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MM、HL、LM、ML、HH、HM、LH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MH、MM、HL、LH、LM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在氮总排泄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组最低,降低幅度达11.00%。MM组粪氮、尿氮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M、MH、HL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各项试验指标,以25.0 g/(d·头)RPMet+30.0 g/(d·头)RPLys为最佳组合。
  • 邢敬亚, 曲洪磊, 种肖玉, 冯玉龙, 刘明丽, 刘桂芹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27-27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生长期公母驴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差异性。选取体重(149.50±7.20)kg、胎次相近的7~8月龄健康的断奶德州改良公母驴各10只,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驴按体重的1.5%饲喂精料,粗饲料均为豆秸,精粗比为4:6。预试期7 d,正试期270 d。结果表明:1)母驴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略高于公驴,但差异不显著(P>0.05);母驴体长、胸宽、出皮率和皮中胶原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公驴(P<0.05或P<0.01),但母驴胸围显著高于公驴(P<0.05)。2)母驴血清白球比显著高于公驴(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公驴(P<0.01)。母驴和公驴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母驴胴体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驴(P<0.05),肌肉剪切力、大理石花纹评分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驴(P<0.01)。母驴和公驴其他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母驴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均优于公驴,但公驴出皮率和皮中胶原蛋白含量高于母驴。
  • 武帅, 郭东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35-27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花生秧对伊拉兔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5±2)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20只生长期伊拉兔(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伊拉兔。6组试验兔分别用花生秧添加量为0(对照组)、10.0%、12.5%、15.0%、17.5%和20.0%的颗粒饲料进行饲喂。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饲喂试验结束后,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试验兔盲肠微生物的16S rDNA V3~V4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15.0%、17.5%和20.0%添加组盲肠内容物中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17.5%、20.0%添加组盲肠内容物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17.5%、20.0%添加组盲肠内容物中Ⅳ型梭菌属(Clostridium Ⅳ)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花生秧后可影响伊拉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改变一些具有重要代谢功能的细菌的比例。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王红权, 李瑞, 金柏涛, 赵玉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45-27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79±0.25)g的健康草鱼72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015%、0.030%、0.060%、0.120%和0.180%核苷酸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核苷酸显著降低了草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草鱼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活性及补体3(C3)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可提高草鱼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核苷酸添加水平在0.082%~0.150%时,草鱼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较佳。
  • 胡海滨, 解绶启, 钱雪桥, 贠彪, 庄界成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52-27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饲料中添加玉米蛋白粉或鸡肉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卵形鲳鲹饲料中鸡肉粉、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6.4%、11.8%、17.3%、22.7%、28.1%]的玉米蛋白粉,分别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101.70±0.22)g的卵形鲳鲹12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80尾卵形鲳鲹。鸡肉粉替代鱼粉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5.2%、10.4%、15.6%、20.8%、26.0%]的鸡肉粉,分别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101.03±0.59)g的卵形鲳鲹12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80尾卵形鲳鲹。结果显示:随着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饲料系数与摄食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1.8%~17.3%的玉米蛋白粉显著提高了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但饲料中添加28.1%的玉米蛋白粉则显著降低了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P<0.05),同时还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和摄食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5.2%~20.8%的鸡肉粉对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26.0%的鸡肉粉则显著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可知,玉米蛋白粉和鸡肉粉可以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而不会对卵形鲳鲹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通过函数模型计算得出卵形鲳鲹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0.91%~10.96%,鸡肉粉的适宜添加量为20.80%~21.25%。
  • 尹子煜, 何菊云, 梁晓芳, 薛敏, 郑银桦, 谷旭, 吴秀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65-27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在低蛋氨酸(Met)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二肽(Met-Met),评价Met-Met在幼鲤饲料中的有效性并确定幼鲤的Met需求量。试验用幼鲤初始体重为(16.7±0.08)g,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桶30尾鱼。在以豌豆浓缩蛋白作为蛋白质源的低Met基础饲料[Met含量为4.8 g/kg,半胱氨酸(Cys)含量为4.4 g/kg]中分别添加0、1.5、2.0、2.5、3.0、4.0 g/kg的Met-Met,饲喂6组试验鱼,分别命名为M0、M1.5、M2、M2.5、M3、M4组;剩余的1组试验鱼饲喂含10%鱼粉同时补充3.0 g/kg晶体DL-Met的试验饲料,命名为FM组,作为正对照组。饲养试验持续10周。结果显示:与M0组相比,各Met-Met添加组幼鲤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增加(P<0.05),而饲料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以增重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分析获得幼鲤Met需求量分别为8.1、7.9 g/kg;以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获得幼鲤Met需求量为7.6 g/kg。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Met-Met均可显著增加全鱼中Met、Met+Cys、赖氨酸(Lys)、色氨酸(Trp)、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缬氨酸(Val)、组氨酸(His)的含量(P<0.05),而各Met-Met添加组与FM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M0组幼鲤必需氨基酸沉积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M0、M1.5、M2、M2.5组的Met沉积率显著高于FM组(P<0.05);除M1.5组外,各Met-Met添加组的Lys沉积率均显著高于M0组(P<0.05),且各Met-Met添加组与FM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M4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FM和M0组(P<0.05)。M2、M4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M0组(P<0.05)。血浆丙二醛(MDA)含量以M3组最低,显著低于除M1.5、M4组外的其余各组(P<0.05)。由此得出,在Met缺乏的基础饲料(含4.8 g/kg Met)中添加适量Met-Met可有效促进幼鲤摄食和生长,促进脂肪的转运与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基于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沉积率的回归分析,获得幼鲤Met需求量为7.6~8.1 g/kg(饲料中Met-Met添加量为2.95~3.47 g/kg),占饲料蛋白质的2.0%~2.1%。饲料中Met-Met所提供的Met与天然蛋白质源中Met在消化吸收与利用上特性相似,以Met-Met为来源评估幼鲤Met需求量会更加准确。
  • 梁达智, 马豪勇, 杨奇慧,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张海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77-27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不同硒源及硒水平下,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幼鱼的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和全鱼及脊椎骨硒含量的影响,确定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适需要量以及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取810尾初重为(8.99±0.03)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别以亚硒酸钠(Se-S)和蛋氨酸硒(Se-Met)为硒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6、0.9和1.2 mg/kg的硒。基础饲料硒水平为0.48 mg/kg,Se-S添加组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82、1.15、1.32和1.79 mg/kg;Se-Met添加组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81、1.18、1.51和1.94 mg/k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1)饲料中不同硒水平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P>0.05)。以Se-S为硒源,当饲料硒水平为1.15 mg/kg时,WGR和SGR最高;以Se-Met为硒源,当饲料硒水平为1.18 mg/kg时,WGR和SGR最高。2)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受到饲料硒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3)鱼体和脊椎骨硒含量均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升高,且脊椎骨硒含量低于鱼体。综上所述,分别以Se-S和Se-Met为硒源,SGR为评价指标,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0.98和1.01 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Se-Met的生物利用率比Se-S高,相当于Se-S的112.5%。
  • 陈晓瑛, 胡俊茹, 王国霞, 黄燕华, 陈冰, 莫文艳, 陈隋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788-27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0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用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30%)中0(对照)、10%、20%、30%、40%、50%鱼粉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G0、G10、G20、G30、G40、G50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G10、G20、G30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与G0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替代比例超过30%时,与G0组相比,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脂肪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G30组肌肉中精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3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与G0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则较G0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对于鱼粉含量为30%的黄颡鱼幼鱼基础饲料(干物质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44.55%、粗脂肪含量为7.94%),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鱼粉用量的30%(占饲料蛋白质的12.78%)后能够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且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呈味氨基酸组成。
  • 韩莎, 胡炜, 李成林, 赵斌, 陈相堂, 刘兆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00-28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主要成分的微生态制剂,其活菌数为1.0×109 CFU/mL,在配合饲料中分别按0(对照组)、10、20、30和40 mL/kg的添加量添加,配制5种试验饲料,经混合放置9~12 h后,投喂初始体重为(15.36±0.19)g的仿刺参30 d。试验用仿刺参饲养在25 L的塑料箱中,每箱中放置仿刺参10头,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箱仿刺参。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10、20 mL/kg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仿刺参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中添加30、40 mL/kg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仿刺参出现个体吐脏现象,吐脏率分别为13.33%、26.67%,微生态制剂的有益效果明显减弱。2)仿刺参消化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峰值分别出现在添加量为20、20、30 mL/kg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的4个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而溶菌酶(LZM)活性则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添加量为30 mL/kg时达到最高。由试验结果可知,当饲料中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不超过30 mL/kg时,可有效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消化,提高仿刺参的免疫功能。
  • 饲料科学与技术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姜富贵, 成海建, 刘栋, 胡明, 苏文政, 安文娟, 孔淑慧, 王亚芳, 刘方圆, 宋恩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07-28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抽样采集山东省44个区县130个养殖场130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样品,按照收获时玉米籽粒的乳线位置,共分为1/2乳线、2/3乳线和3/4乳线3个时期,样品数量分别为40、60和30份,测定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2)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CB1)含量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碳水化合物(CHO)、可溶性糖(CA)含量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和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CB3)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3)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系数和费氏评分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4)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及消化能、代谢能均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和泌乳净能显著低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24和48 h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综上所述,收获期为3/4乳线期时,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 黄灵杰, 张克英, 白世平, 王建萍, 曾秋凤, 彭焕伟, 丁雪梅, 彭险峰, 覃宗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16-2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60只1日龄的罗斯308(Ross 308)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饲粮中苯甲酸的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0.7%和1.4%。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增重(AWG)有提高趋势(P=0.066);添加0.7%苯甲酸显著提高了1~21日龄肉鸡的平均采食量(AFI)(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对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21日龄肉鸡空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从数值上看,添加0.7%苯甲酸提高了空肠酶活性。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从数值上看,添加苯甲酸降低了肉鸡21日龄大肠杆菌数量。由此得出,苯甲酸能够提高肉鸡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1~21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但对盲肠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1~21日龄肉鸡饲粮苯甲酸的添加水平以0.7%效果较好。
  • 韦胜, 郎侠, 王彩莲, 刘立山, 周瑞, 宋淑珍, 吴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23-28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月龄、体重[(20.30±1.27)kg]相近、体况良好的断奶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公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圈饲喂。对照组(CON组)不添加牛至精油,试验组分别添加4(EO4组)和7 g/d(EO7组)牛至精油。预试期10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EO4组和EO7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EO7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EO7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CON组和EO4组(P<0.05);EO4组和EO7组每只羊的毛利润高于CON组,分别提高了2.0%、0.2%;EO7组半腱肌和股二头肌pH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且,EO7组背最长肌、半腱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饲粮中添加7 g/d牛至精油对绵羊促生长性能较好,添加4 g/d牛至精油经济效益更好,综合考虑,在生产实践中绵羊饲粮中添加4 g/d牛至精油为最佳。
  • 许兰娇, 赵二龙, 柏峻, 万根, 梁欢, 瞿明仁, 欧阳克蕙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30-28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比例苎麻和象草混合青贮饲料品质,为调制高品质的苎麻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以苎麻和象草为原料,按苎麻和象草干物质比例为2:8、3:7、4:6和10:0(A、B、C、D组)进行混合青贮,青贮45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青贮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单独青贮苎麻的丁酸含量高,弗氏评分等级仅为"劣",添加象草进行混合青贮可显著提高苎麻青贮饲料的品质;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随象草比例增加而显著提高,其青贮发酵品质在混合青贮比例高于70%时显著降低(P<0.05);苎麻和象草以2:8的比例混合青贮时其青贮饲料品质最佳,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氨态氮/总氮较低,而粗蛋白质和乳酸含量较高。2)A、B、C组混合青贮饲料在6~72 h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NDF和ADF等营养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随其在瘤胃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对于干物质、有机物、ADF而言,A组降解率最高,C组次之,B组最低。对于粗蛋白质、NDF而言,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A组混合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NDF有效降解率最高。综合分析,建议在生产中苎麻和象草混合青贮的最适比例为2:8。
  • 孙福昱, 赵一广, 薛夫光, 华登科, 杜春梅,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42-28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 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 高燕, 杨改青, 王林枫, 杜庆鑫, 王文辉, 付彤, 廉红霞, 高腾云, 李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54-28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仲叶(EUL)对绵羊肝脏糖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随机选取6~8月龄、体重35~40 kg的绵羊(杜泊羊×湖羊♀)12只,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CTL组)和EUL组(饲粮中添加10% EUL),每组6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采集血液,测定糖代谢相关指标;采集肝脏组织,用于转录组学测序、糖代谢相关酶及核转录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1)与CTL组相比,EUL组血浆葡萄糖(GLU)、血清胰高血糖素(GC)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显著升高(P<0.05)。2)转录组学检测结果表明,差异显著基因与糖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且其在与糖代谢相关的通路中显著富集。3)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与CTL组相比,EUL组肝脏胰岛素受体(INSR)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糖酵解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PFKL)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糖异生相关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EPCK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调控糖异生的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下调(P<0.01);肝糖原合成关键酶糖原合酶2(Gys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TL组相比,EUL组INSR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FoxO1、G6Pase和PEPCK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下调(P<0.01)。综上所述,EUL显著影响绵羊机体的糖代谢,提高糖酵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抑制糖异生相关转录因子及酶基因的表达,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进而降低血糖。
  • 王文文, 王园, 郝希然, 段元霄, 安晓萍, 齐景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65-2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麸皮多糖对大鼠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75只健康断奶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100、200 mg/kg BW发酵麸皮多糖。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大鼠进行屠宰,采集空肠、肝脏和脾脏组织及盲肠食糜,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盲肠菌群结构。结果表明:1)低剂量组大鼠各组织中IL-1β、IL-2、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脾脏组织中TNF-α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中IL-2和脾脏组织中IL-6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大鼠空肠组织中TNF-α、肝脏组织中IL-2及脾脏组织中IL-6的含量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00、200 mg/kg BW发酵麸皮多糖后大鼠盲肠菌群Shannon、Chao1、ACE指数有提高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00和200 mg/kg BW发酵麸皮多糖均显著提高了大鼠盲肠食糜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盲肠食糜中普氏菌属9(Prevotella_9)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中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_1)以及高剂量组中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粪球菌属1(Coprococcus_1)的相对丰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灌胃低剂量(100 mg/kg BW)发酵麸皮多糖可增加大鼠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调控其盲肠菌群结构,进而提高其免疫力。
  • 张晨, 李泽民, 张洁, 张桂国, 张崇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75-28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测定饲料粗纤维(CF)含量的方法,同时评价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含量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试验采用聚酯网袋法、传统法(GB/T 6434-2006)和Ankom纤维测定仪法,分别测定了豆粕、小麦麸、米糠粕、苜蓿、花生秧等18种饲料中CF的含量;不同地区10个实验室同期用聚酯网袋法测定小麦麸、米糠粕、葵花籽粕、猪配合饲料、兔颗粒配合饲料、苜蓿、花生秧、稻壳8种饲料样品中CF含量,用于检验该法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结果表明: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含量的结果与传统法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法正确度高。实验室间聚酯网袋法测定小麦麸等8种饲料中CF含量的结果重复性变异系数在1.45%~3.64%,再现性变异系数在1.79%~5.64%;重复性限在0.57%~1.99%,再现性限在0.88%~3.47%,表明该法精密度高。综上所述,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的含量,具有成本低、时间短、效率高、正确度和精密度高的优点,可用于大批量样品中CF含量的测定。
  • 朱敏, 杨攀, 王华凯, 马永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82-2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行业常用的粉状和微胶囊状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高温高湿条件下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的精准化使用提供参数,并评价微胶囊化处理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效果。将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制成2种剂型,即常见的粉状(粉状组)和微胶囊状(微囊组)。将粉状组和微囊组维生素预混合饲料样品储存在(40±2)℃、(75±5)%相对湿度(RH)的恒温恒湿箱内,分别在第0(初始)、30、60、90和180天取出,检测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和泛酸的含量,计算不同储存时间后各个维生素的存留率。结果显示:1)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粉状组和微囊组中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和泛酸的存留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粉状组中维生素D3的存留率和微囊组中维生素E的存留率在不同储存时间下没有显著差异(P>0.05)。2)在各个储存时间时,维生素A和维生素B1的存留率均表现为粉状组极显著大于微囊组(P<0.01);在储存60、90和180 d时,粉状组中维生素K3和维生素B6的存留率极显著大于微囊组(P<0.01);在储存90 d时,粉状组中泛酸的存留率显著大于微囊组(P<0.05);在储存60和90 d时,微囊组中维生素D3的存留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粉状组(P<0.05或P<0.01);在储存180 d时,微囊组中维生素E的存留率显著大于粉状组(P<0.05);在储存60 d时,微囊组中烟酸的存留率显著大于粉状组(P<0.05);在各个储存时间时,粉状组和微囊组中维生素B2的存留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本试验还给出了2种制剂的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存留率随储存时间变化的回归方程。由此可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延长,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含量显著降低,在精准动物营养与饲养中需要予以考虑;微囊化处理对高温高湿储存情况下不同维生素存留率的影响没有一致性规律,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包被处理和稳定化工艺研究。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林长光, 刘景, 刘亚轩, 方桂友, 缪伏荣, 叶鼎承, 李忠荣, 董志岩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91-28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粮能量结构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血清代谢产物和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90头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61.97±4.37)kg的长白×大白杂交后备母猪,根据体重相近的原则均衡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3组母猪饲喂3种不同能量结构的等能等氮饲粮,其中组1饲粮含有49.70%淀粉、2.81%粗脂肪(EE)和8.95%中性洗涤纤维(NDF),组2饲粮含有43.52%淀粉、5.68% EE和12.53% NDF,组3饲粮含有37.13%淀粉、8.73% EE和16.02% NDF。预饲5 d后开始试验,在猪群第1个个体出现发情后的1个月结束试验,试验期68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淀粉水平的降低和EE、NDF水平的增加,后备母猪背膘厚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情日龄以组1最小,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率组1和组2比组3均提高10百分点,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饲粮能量结构对后备母猪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葡萄糖(GLU)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瘦素(Leptin)、促黄体素(LH)浓度组1显著高于组3(P<0.05),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5)。血清胰岛素(INS)、雌二醇(E2)和促卵泡素(FSH)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过多降低后备母猪饲粮淀粉水平并增加EE、NDF水平,会影响血清中代谢激素IGF-Ⅰ、Leptin和生殖激素GnRH、LH的分泌,不利于初情期启动。
  • 黄春红, 杨琦, 韩庆, 谢中国, 类延菊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898-29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模式对草鱼特定生长率、肌肉及肝胰脏营养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270尾体质量相近的草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采用矮象草(Pennisetum purpereum)、20%矮象草+80%配合饲料混合、配合饲料(均以干重计)3种营养模式进行饲喂。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矮象草模式下,草鱼特定生长率及腹肌、背肌、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但饲料系数及3种组织中粗蛋白质含量以及腹肌和背肌中钙(Ca)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且肝细胞内无明显脂肪空泡,肌间和肌内脂肪较少,肌纤维较细且排列紧密。2)混合模式下,草鱼除腹肌无氮浸出物含量最低,腹肌铜(Cu),背肌锌(Zn)、铁(Fe)及肝胰脏Ca、锰(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外,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肌纤维直径及间隙、肌间与肌内脂肪、肝细胞中脂肪空泡数量均介于矮象草模式和配合饲料模式之间。3)配合饲料模式下,草鱼特定生长率、肝胰脏无氮浸出物和3种组织中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但饲料系数,背肌无氮浸出物含量,腹肌Zn、镁(Mg)、Fe含量,肝胰脏Zn、Cu、Mg、Fe含量以及3种组织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且肝细胞内脂肪空泡数量、肌间和肌内脂肪沉积量、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间隙等均明显增加。综合来看,草鱼的营养模式以20%矮象草+80%配合饲料混合模式为宜。
  • 张永翠, 程光民, 何孟莲, 徐相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907-29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对杜寒杂交羊生长性能、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0只体重(34 kg左右)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杜寒杂交断奶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进行单栏单只饲养。各组试验羊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2、0.4和0.8 mg/kg的硒(硒的形式为酵母硒)的试验饲粮,对应的试验饲粮中硒含量的实测值分别为0.074(对照)、0.307、0.491和0.846 mg/kg。预试期10 d,正试期20 d。结果显示:随着硒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硒添加量为0.2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当硒添加量为0.2 mg/kg时,杜寒杂交羊的料重比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组(P<0.01)。当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血小板计数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当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最高,极显著高于0.4 mg/kg组(P<0.0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硒对其他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血清中总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均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0.8 mg/kg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最高,与0.2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性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当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血清中磷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0.2和0.4 mg/kg组(P<0.01)。当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血清中铁含量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0.4 mg/kg组血清中铁含量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杜寒杂交羊饲粮中酵母硒形式硒的适宜添加量为0.2 mg/kg(饲粮中硒含量的实测值为0.307 mg/kg)。
  • 杜迎雪, 刘振国, 张卫星, 胥保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915-29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菜蜂花粉对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用32周龄(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为70%左右的芦花鸡38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试验期为8周。试验2选用64周龄(产蛋后期)、产蛋率为50%左右的芦花鸡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试验期为6周。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油菜蜂花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间统计产蛋性能,测定蛋品质,试验结束时进行血清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芦花鸡的产蛋率(P<0.05)。2)饲粮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高峰期第4周芦花鸡的蛋壳黄度(b*)值和第8周的蛋黄颜色(P<0.05)。3)饲粮添加0.5%和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降低产蛋高峰期芦花鸡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4)饲粮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高峰期芦花鸡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5)饲粮添加0.5%和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芦花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油菜蜂花粉可提高芦花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降低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为0.80%~0.95%。
  • 孙劲松, 王雪, 高昌鹏, 李海庆, 陈学英, 田玉富, 李作明,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927-29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端羊肉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选取断奶后、平均体重为20 kg左右的健康无疾病的滩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额外添加铜,饲粮中铜含量为9.0 mg/kg;试验I、Ⅱ、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5.5和7.0 mg/kg铜。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4组间舍饲滩羊的初重、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2)4组间舍饲滩羊的体长、体高、胸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舍饲滩羊的体高相对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3)4组间舍饲滩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骨重、胴体脂肪重、GR值、眼肌面积、骨肉比以及胴体产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Ⅱ组舍饲滩羊的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舍饲滩羊的尾部脂肪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4组间舍饲滩羊的肌肉pH、初水分、失水率、滴水损失和熟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舍饲滩羊的肉色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Ⅰ、Ⅱ组舍饲滩羊的肌肉剪切力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可提高舍饲滩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3.0 mg/kg铜(饲粮铜含量为12.0 mg/kg)为宜。
  • 李海霞, 杨美英, 吴文海, 陈通胜, 彭大荣, 吴文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6): 2933-29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18只体况良好、体重[(27.08±2.92)kg]和年龄相近的黔北麻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羊分别添加5、10 g/d的RPMet。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各组山羊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瘤胃pH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现有饲养标准的基础上,饲粮中添加10 g/d RPMet可提高黔北麻羊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且不影响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