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林肯 68500-0682;
3. 上海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1;
4.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Lincoln 68500-0682, USA;
3. Shanghai Youtell Biochemical Co., Ltd., Shanghai 201201, China;
4. Fe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导致粮食危机加剧,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粮食资源,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有效利用率是缓解粮食缺口问题的最基本措施。在我国饲料原料中,玉米供不应求,小麦却大量囤积;在营养价值上,小麦虽能量略低于玉米,但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都远高于玉米,特别是弥补了玉米中色氨酸和赖氨酸的缺乏,因此,在饲料中用小麦替代玉米迫在眉睫[1]。但是,小麦中的非淀粉含量较高,其中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单胃动物的消化腺无法分泌相应的木聚糖酶将其分解,导致被采食的木聚糖不能够被机体利用,甚至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愈加强烈,在饲料中添加绿色无污染的酶制剂以获得更多的养分备受广大研究者的青睐。但由于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很不稳定,在高温、强酸、强碱等环境因素下会导致变性而失活,如何保持酶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包被技术应运而生。为此,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包被及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包被技术在饲料酶制剂中的应用及木聚糖酶在肉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试验肉鸡: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华美畜禽有限公司提供),按照常规饲养管理进行育雏,15日龄进行正式试验。
酶制剂:活性为10 000 U/g经过包被的木聚糖酶,活性分别为10 000、20 000、30 000 U/g未经过包被处理的木聚糖酶(均由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采取随机分组设计方案。选择15日龄的AA肉鸡(公母混养)750羽,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A、B、C、D,分别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10 000、20 000、30 000 U/g未经过包被处理的木聚糖酶,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各组之间鸡的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组中木聚糖酶的添加量均为150 g/t,试验期28 d。
肉鸡在1~14日龄参照育雏肉鸡营养需要配制育雏料,15~42日龄饲粮配方参照NRC(1994)肉鸡营养需要配制。试验组与对照组饲粮除木聚糖酶添加水平不同外,其他均相同。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 |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air-dry basis) % |
试验鸡采取笼养方式饲养,按照肉鸡常规饲养管理。试验期间试验鸡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死鸡并记录。
试验期间每周以重复为单位称量各组鸡只重量和饲料消耗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
肉鸡35日龄时,分别从各组5个重复中,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公母各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健康鸡,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预试期2 d,正试期4 d,第1天为禁食排空期,禁食期间正常饮水,第2天每只鸡每天饲喂75 g饲粮并记录时间,24 h后收集其粪便,连续收集3 d。将每个重复试验鸡的3 d粪便混匀,挑去羽毛、杂质,加入10%的HCl(按100 g鲜粪样加10 mL的比例),混匀后立即在60~65 ℃烘箱干燥至恒重,置室内回潮24 h后称重,作为风干重;粉碎,过40目筛,制成风干样品。分别检测饲料中和排泄物中能量、粗蛋白质、粗脂肪、干物质、钙、磷的含量。
干物质:采用烘箱干燥法测定;粗蛋白质: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脂肪: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能量:采用IKA C2000型微电脑全自动热量仪测定;钙: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磷: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
式中:RCD为饲粮某养分的表观代谢率(%);IDM为食入饲粮干物质量(g);RC为饲粮干物质中某养分含量(%);FDM为粪中排出的干物质量(g);FC为粪干物质中某养分含量(%)。
于肉鸡42日龄屠宰,剖开腹腔,取出新鲜的肌胃(去除内容物及砂囊内壁)、腺胃、胰腺,剔除脂肪后称鲜样重,计算其与体重的相对重量。
消化器官相对重量(g/kg)=消化器官重量(g)/活重(kg)。屠宰时取出十二指肠,剪取十二指肠中段2 cm左右,放入配制好的波恩(Bouin’s)固定液中固定,后期进行石蜡切片制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完成后,使用江苏捷达科技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
试验鸡42日龄采血并屠宰,屠宰时摘取新鲜胸腺、脾脏、法氏囊,剔除脂肪后称鲜重,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
免疫器官指数(g/kg)=免疫器官重量(g)/活重(kg)。血样在冷冻离心机上于3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制备血清,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生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ANOVA过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差异显著者进行Duncan氏法多重比较。
表2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木聚糖酶有提高15~21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的趋势,但均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A和试验组D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28%、26.38%,试验组D的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5.70%,其中以试验组D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效果最好。与试验组B相比,试验组A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料重比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2 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15~21日龄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xylanase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aged 15 to 21 days |
表3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和试验组D的料重比分别降低了4.43%(P<0.05)、5.91%(P<0.05),试验组A和试验组B的料重比也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也有提高的趋势(P>0.05),其中试验组D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5.28%,提高的幅度最大,效果最好。
![]() | 表3 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22~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xylanase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aged 22 to 42 days |
表4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B、C、D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4.81%(P>0.05)、1.62%(P>0.05)、5.84%(P>0.05)、10.09%(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3.94%(P>0.05)、2.46%(P>0.05)、4.43%(P>0.05)、9.85%(P<0.05),其中试验组D的效果最好。与试验组B相比,试验组A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料重比有所下降,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4 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15~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xylanase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aged 15 to 42 days |
表5结果显示:添加木聚糖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肉鸡养分的表观代谢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和试验组D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了10.95%(P<0.05)、13.45%(P<0.05),其中以试验组D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最高,效果最好;试验组A的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提高了18.66%(P<0.05);试验组C的表观代谢能提高了9.65%(P<0.05),其他各试验组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粗脂肪表观代谢率和表观代谢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C的干物质和钙表观代谢率最高,试验组D的磷表观代谢率最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试验组B相比,试验组A的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提高了8.22%(P<0.05),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代谢率及表观代谢能均有所提高(P>0.05),可知试验组A的养分表观代谢率效果好于试验组B。
![]() | 表5 木聚糖酶对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xylanase levels on apparent metabolic rates of nutrients in broilers
|
表6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和试验组D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20.21%(P<0.05)、25.53%(P<0.05),试验组B和试验组C的脾脏指数也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肉鸡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略有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组C的胸腺指数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11.08%,试验组B的法氏囊指数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5.00%。与试验组B相比,试验组A的脾脏指数提高了17.71%(P<0.05)。
![]() | 表6 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xylanase levels on immune organ indexes of broilers g/kg |
表7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提高了18.18%(P<0.05);添加木聚糖酶也可提高免疫球蛋白A含量,其中试验组D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2.92%(P>0.05);木聚糖酶对免疫球蛋白M含量提高幅度不大,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试验组B相比,试验组A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含量比试验组B分别提高了5.66%(P>0.05)、3.57%(P>0.05)、3.80%(P>0.05)。
![]() | 表7 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Table 7 Effects of different xylanase levels on serum immunoglobulin contents of broilers g/L |
表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C、D的腺胃相对重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02%(P<0.05)、24.25%(P<0.05)、26.23%(P<0.05),其中以试验组D的降低幅度最大;试验组C的胰腺相对重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3.17%(P<0.05),其他各试验组的胰腺相对重量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肌胃的发育(P>0.05),试验组C的肌胃相对重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9.21%,效果最好。与试验组B相比,试验组A的腺胃相对重量降低了10.37%(P>0.05),肌胃和胰腺的相对重量也略有降低(P>0.05)。
![]() | 表8 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肉鸡消化器官相对重量的影响 Table 8 Effects of different xylanase levels on the relative weight of digestive organs of broilers g/kg |
十二指肠石蜡切片(图1)的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绒毛发育不良,破损严重,长度较短,排列不规则,有脱落现象;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绒毛较对照组发育良好,绒毛变长,外形整齐规则,排列密集,其中以试验组D的绒毛长度较长,轮廓清晰,发育较好。
![]() | 图1 肉鸡十二指肠绒毛形态切片图
Fig.1 The slice figure of duodenal villus morphology of broilers (400×) |
表9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的绒毛高度提高了1.77%(P<0.05);添加木聚糖酶有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提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的趋势(P>0.05),其中试验组D的隐窝深度比对照组降低了1.90%,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提高了1.39%,试验组D的隐窝深度最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最高,效果最佳,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试验组B相比,试验组A的隐窝深度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9 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肉鸡十二指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Table 9 Effects of different xylanase levels on duodenal villus morphology of broilers |
大量研究表明,在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改善家禽的生长性能。罗定媛等[2]在小麦饲粮中添加500、1 000和5 000 U/kg 3种水平木聚糖酶,可分别显著提高1~21日龄和22~42日龄肉鸡的饲料转化率。孙永刚等[3]在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后的结果表明,21日龄时,木聚糖酶+小麦1/3替代组肉鸡的日增重极显著提高,木聚糖酶+小麦全部替代组肉鸡的日增重显著提高,料重比显著降低;42日龄时,木聚糖酶+小麦全部替代组日增重极显著提高。王海英等[4]用小麦取代玉米用量的1/2并添加木聚糖酶后发现,养分代谢率及生长性能变化不显著,小麦全部替代玉米用量时,可显著降低料重比及死淘率。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木聚糖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其中,添加20 000和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降低22~42日龄的料重比,添加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15~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试验期间,随着木聚糖酶添加水平的提高,木聚糖酶对肉鸡在生长性能方面的改进效果越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高水平木聚糖能够更完全地打破植物细胞壁成分,更多地水解小麦中木聚糖,充分释放细胞内养分,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
Choct等[5]向富含木聚糖的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显著提高日增量、饲料转化率和表观代谢能。杨小军等[6]研究了在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结果表明,添加木聚糖酶对17~21日龄肉鸡粗蛋白质、钙和总磷利用率无显著影响,趋于提高17~21日龄肉鸡干物质利用率及表观代谢能值。郭志强等[7]在低代谢能小麦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木聚糖酶后发现,小麦的表观代谢能有所提高,且随着添加比例增多,表观代谢能提高幅度增加,同时蛋白质和干物质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 000和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其中添加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最高;添加2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表观代谢能。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粗脂肪表观代谢率,Ortwin等[8]研究报道,脂肪的吸收需要乳化作用,肠道内的一些有害微生物存在会导致胆汁酸水解酶降解,会极大地削弱其乳化作用,影响脂肪的吸收,而经过包被处理的木聚糖酶可能由于包裹作用,能够在到达肠道时保持更高的活性,从而减少了有害微生物数量,避免了胆汁酸水解酶的降解,从而增强了对脂肪的乳化作用,使脂肪消化率提高。而木聚糖酶本身就能够在小肠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木聚糖分解,增加了消化酶与食糜接触面积,使养分消化率提高,高水平木聚糖酶增加了细胞壁的分解面积,效果好于低水平木聚糖酶。
禽类的免疫器官主要是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其中胸腺、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是细胞免疫的中枢器官,也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能分泌胸腺素,促进T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可维持机体免疫自身稳定;脾脏是禽类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富含吞噬病菌的巨噬细胞,还可制造免疫球蛋白,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重量可用于评价雏鸡的免疫状况,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增加,预示着机体免疫机能推进[9, 10]。张变英等[11]报道了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会导致肉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全,添加木聚糖酶后,可显著提高肉鸡免疫力,降低死亡率。丁雪梅等[12]报道,在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1 224和2 449 IU/kg的木聚糖酶时,可显著增加22日龄肉鸡脾脏、胸腺、法氏囊指数,对44日龄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木聚糖酶有提高肉鸡免疫功能的趋势。高峰等[13]研究发现酶制剂可显著提高雏鸡胸腺和脾脏的重量,对法氏囊的影响不显著。王金全等[14]报道,在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本试验表明,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和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腺指数,可知小麦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肉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进而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木聚糖酶使小麦中更多的营养成分得以释放出来,提高了肉鸡对养分的消化率,营养的充分补充,而增强了肉鸡的免疫能力,促进了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了免疫器官的相对重量。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结合抗原、激活补体和调节作用等生物功能的动物蛋白,由动物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产生,经抗原的诱导可转化为抗体。免疫球蛋白主要可分为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 3大类。吕秋凤等[15]报道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Kelley[16]报道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后,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生长激素(GH)等代谢激素水平显著提高,这些代谢激素具有免疫调节因子的作用,从而加强机体免疫力。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添加木聚糖酶也有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木聚糖酶促进了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了免疫功能的增强;另外也有研究表明,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可使饲粮中的非淀粉多糖降解成寡糖,它们具有生理活性,通过增强体内吞噬细胞的活力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Annison[17]报道,黏性谷物中含有大量非淀粉多糖,可增加食糜黏度,导致消化器官适应性增大,非淀粉多糖酶可水解非淀粉多糖,减轻消化器官负担,使消化器官指数降低。王金全等[14]研究表明: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使肉鸡的胰脏、肝脏、小肠、肌胃、腺胃消化器官的相对重量有所减轻,但差异不显著,并指出消化器官的相对重量与肠道的食糜黏度存在相关性,肠道食糜黏度越大,消化器官的相对重量就越大。艾晓杰等[18]研究报道,在米糠饲粮中添加粗酶制剂后,雏鹅的消化器官相对重量有所下降。本试验表明,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以及20 000和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降低腺胃的相对重量,其中添加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组的降低幅度最大,效果最好;添加2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降低胰腺相对重量。与添加1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相比,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降低腺胃相对重量,包被木聚糖酶组的肌胃和胰腺的相对重量也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木聚糖酶的添加加快了非淀粉多糖在胃部的消化速度,使食糜黏度降低,减轻消化道的负担,从而降低消化器官的相对重量。
小肠是家禽对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而小肠的绒毛和肠腺是完成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部位,小肠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是保证机体对养分吸收和动物生长的重要条件。衡量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是小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19]。Iji[20]在小麦饲粮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外源酶,研究其对肉鸡肠道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木聚糖酶的添加并没有影响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相反还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的绒毛表面积。蒋桂韬等[21]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真菌性和细菌性木聚糖酶后发现,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增加,隐窝深度变浅,V/C提高。本试验表明,添加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另外,木聚糖酶有降低隐窝深度和提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趋势,其中以添加30 000 U/g效果最佳,但差异均不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高水平木聚糖酶增加了消化酶与食糜接触面积,促进了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小肠黏膜面积增大,使绒毛变长。
① 高水平木聚糖酶在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促进肉鸡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发育方面的效果好于低水平木聚糖酶,其中以添加30 000 U/g木聚糖酶的效果最佳。
② 包被木聚糖酶的应用效果好于相同水平下未包被木聚糖酶,低水平包被木聚糖酶替代较高水平木聚糖酶可行。
[1] | 洪平,邬本成,刘春雪,等.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差异及小麦替代玉米的可行性[J]. 今日畜牧兽医,2010(8):15-16. (![]() |
[2] | 罗定媛,杨凤霞,张利敏,等.小麦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5):53-58. (![]() |
[3] | 孙永刚,亢娟娟,杜思刚,等.不同营养水平小麦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78-79. (![]() |
[4] | 王海英,呙于明,袁建敏.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 饲料研究,2003(12):1-5. (![]() |
[5] | CHOCT M,ANNISON G.The anti-nutritive activity of wheat pentosans in broiler diets[J]. 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92,31:811-821. (![]() |
[6] | 杨小军,杨凤霞,罗定媛,等.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养分利用和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0,22(1):157-162. (![]() |
[7] | 郭志强,宋代军,顾维智.低代谢能小麦型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率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11):51-52. (![]() |
[8] | SIMON O,HÜBENER K,HIRSCH K,et al.Effect of xylanases on the intestinal flora[J]. Lohmann Information,2002,27:1-5. (![]() |
[9] | RIVAS A,FABRICANT T.Indication of immune-depression in chicken infected various strain of Marek's disease virus[J]. Avian Diseases,1985,32:1-8.(![]() |
[10] | KATANBAF M N,DUNNINGTON E A,SIEGEL P B.Restricted feeding in early and late-feathering chickens.1.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J]. Poultry Science,1989,68:344-351. (![]() |
[11] | 张变英,王芳,张红岗,等.小麦替代玉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血液指标、全肠食糜黏度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2011(3):28-34. (![]() |
[12] | 丁雪梅,张克英.小麦-豆粕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艾维茵肉鸡免疫指标、肠道形态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09,21(6):931-937. (![]() |
[13] | 高峰,江芸,周光宏,韩正康.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雏鸡生长、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2004,24(5):501-503. (![]() |
[14] | 王金全,蔡辉益,陈宝江,等.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消化器官发育和血液代谢激素水平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1):73-76. (![]() |
[15] | 吕秋凤,宁至利,王振勇.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及其组合对肉仔鸡血液指标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41(4):473-476. (![]() |
[16] | KELLEY KW.Cross-talk between the immune and endocrine system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88,66(8):2095-2108. (![]() |
[17] | ANNISON G.Relati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soluble nnstarch polysaccharides and the apparent metabolizable energy of wheats assayed in broiler chickens[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1991,39:252-256. (![]() |
[18] | 艾晓杰,韩正康,陈杰.禽胰液分泌的调节[J]. 国外畜牧科技,2000,27(5):37-40. (![]() |
[19] | 沈霞芬.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51-158. (![]() |
[20] | IJI P A.The impact of cereal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on intestina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in broiler chickens[J]. 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nal,1999,18:129-133. (![]() |
[21] | 蒋桂韬,胡艳,王向荣,等.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小肠绒毛形态结构和黏膜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1,23(2):266-2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