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畜禽粗蛋白质营养需要,科学、精准配制饲粮对解决由畜禽摄取过量粗蛋白质、排泄物中氮排放过多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建立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主要适用于中速型黄羽肉鸡。而根据近3年来的市场调查结果,快大型黄羽肉鸡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而快大型黄羽肉鸡与中速型黄羽肉鸡在生理特性、生长速度、采食量和胴体品质方面都有差异,故粗蛋白质需要量应根据日龄、性别及品种的不同做出相应调整。近年来,我国对地方鸡的粗蛋白质营养需要量也开展了一些研究,比如桂香鸡[1]、石岐杂鸡[2]、乌骨鸡[3]等。本试验拟以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为试验动物,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测定蛋白质沉积率,并结合血清生化指标分析研究22~42日龄与43~63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为黄羽肉鸡营养研究和标准化养殖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试验采用2(性别)×5(粗蛋白质水平)因子试验设计,由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购入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鸡苗3 200只,公母鉴别后,以普通商品料分群饲养。22与43日龄时,按体重随机分组,共设10个组,公、母鸡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饲养试验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动物营养室试验场进行,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粉料,自由饮水。其他按常规饲养操作规程进行。
1.2 试验饲粮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其营养水平参考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4],根据《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5版)》设计饲料配方。通过调节玉米、豆粕、植物油、沸石粉的添加量,配制成5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试验饲粮,22~42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0%、17.5%、19.0%、20.5%、22.0%;43~63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15.5%、17.0%、18.5%、20.0%,各试验饲粮氨基酸水平与其粗蛋白质水平等比例变化,其他营养水平各组均一致。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 |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air-dry basis) % |
试验第1、2阶段开始日龄(22、43日龄)和试验第1、2阶段结束日龄(42、63日龄)前1天22:00断料供水,次日09:00以重复单位称重,并统计耗料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
1.3.2 胴体品质每个试验结束当天(42、63日龄),每重复随机选2只鸡,分别称重后,放血屠宰(同时采血液10 mL),分割胸肌、腿肌、腹脂,并称重,以胸肌、腿肌和腹脂占活鸡重的百分率计算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1.3.3 空体成分与粗蛋白质沉积每个试验开始时(22、43日龄),全群鸡中随机选8只鸡(公母各4只),试验结束时,每重复随机选2只鸡,使其窒息而死。剖开腹腔,清除消化道内容物(在本试验中定义为空体),称空体重后,将鸡体剪成大块,放于洁净铝盒,高压锅中高压蒸4 h后,匀浆,制备风干样品,备测其中粗蛋白质含量。
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出蛋白质沉积率(22~42日龄为例):
蛋白质沉积率(%)=[(T42×C42-T21×C21)/(总耗料量×饲粮粗蛋白质含量)]×100。式中:T42为42日龄空体绝干重;C42为42日龄空体粗蛋白质含量;T21为21日龄空体绝干重;C21为21日龄空体粗蛋白质含量。
1.3.4 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含量试验鸡静脉采血,血样静置30 min后3 000 r/min离心15 min,制备血清,分装于EP管中,-20 ℃冻存,采用比色法用美国多功能酶标仪(SpectraMax M5)测定鸡血清中胆固醇(cholesterol,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葡萄糖(glucose,GLU)含量,检测方法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相应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数据统计分析试验数据用SAS 9.0的GLM过程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氏法多重比较。差异显著统计显示为P<0.05,差异极显著统计显示为P<0.01。各组试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对平均日增重、腿肌率、胸肌率、日沉积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沉积率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平均日增重和腿肌率能够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平均体增重和腿肌率用相应的非线性回归模型(NLIN)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建立双斜率折线方程(y1=A1x+B1,x≤X0;y2=A2X+B2,x>X0,式中:y代表平均日增重/腿肌率,x代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A代表斜率,B代表截距,X0代表拐点所对应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即为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和二次回归方程(y=A2x+Bx+C,式中:y代表平均平均日增重/腿肌率,x代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A、B代表斜率,C代表截距,X0=-2A/B为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方程中R2表示拟合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22~42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20.5%组与16.0%、19.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17.5%、22.0%组(P<0.05)。母鸡粗蛋白质摄入量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呈增加的趋势,22.0%组的粗蛋白质摄入量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母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16.0%组显著低于19.0%、20.5%组,但与17.5%、22.0%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16.0%组与20.5%、22.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17.5%、19.0%组(P<0.05)。公鸡与母鸡的粗蛋白质摄入量趋势一致,也会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增加呈上升的趋势(P<0.0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根据生产性能指标,确定22~42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19.0%,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2.7、15.9 g。
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建立粗蛋白质水平与公鸡(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的双斜率折线回归方程(方程1)和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方程2),其中x表示饲粮粗蛋白质水平,y表示平均日增重。
方程1:y=13.4+1.09x (x≤19.41),y=34.74-0.84x (x>19.41),R2=0.979 2,P<0.020 8,2条直线的交点所对应的x值(19.41)即方程1模型预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9.41%。
方程2:y=-0.29x2+11.16x-69.34,R2=0.979 6,P<0.020 4,该方程的最大值等于19.93,即方程2模型预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9.93%。 方程1与方程2的R2相近,但双斜率拐点方程的预测值与主观判定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19.0%)相近,判断方程1的预测值更接近实际。
43~63日龄,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母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7.0%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17.0%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14.0%与15.5%组(P<0.01)。17.0%、18.5%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14.0%组(P<0.01)。母鸡粗蛋白质摄入量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呈增加的趋势,其中20.0%组极显著高于14.0%、15.5%、17.0%组(P<0.01),显著高于18.5%组(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其中20.0%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低于14.0%与15.5%组(P<0.01),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P>0.05)。15.5%与18.5%组的公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14.0%与20.0%组(P<0.05)。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的料重比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17.0%和18.5%组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14.0%组(P<0.01)。 公鸡粗蛋白质摄入量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呈增加的趋势,其中18.5%、20.0%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43~63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7.0%,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22.7、22.8 g。
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建立粗蛋白质水平与(43~63日龄)母鸡平均日增重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其中x表示饲粮粗蛋白质水平,y表示平均日增重。y=-0.29x2+10.02x-48.16,R2=0.979 6,P<0.020 4,该方程的最大值等于17.28,即模型预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7.28%。可见,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稍高于根据本试验结果主观判定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17.0%)。
2.2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由表3可知,22~42日龄,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母鸡的腹脂率呈降低的趋势(P<0.01)。母鸡腿肌率随着粗蛋白质水平升高,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19.0%组极显著高于16.0%组(P<0.01),显著高于22.0%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母鸡胸肌率也有显著影响,20.5%组显著高于16.0%和19.0%组(P<0.05),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腹脂率和胸肌率有显著影响,16.0%组腹脂率显著高于22.0%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16.0%组胸肌率显著低于19.0%和22.0%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各组间腿肌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各指标的测定结果,认为22~42日龄公鸡和母鸡获得最佳胴体品质的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9.0%,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3.6、15.9 g。
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建立粗蛋白质水平与母鸡(22~42日龄)腿肌率的双斜率折线回归方程(方程1)和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方程2),其中x表示饲粮粗蛋白质水平,y表示腿肌率。
方程1:y=4.17+0.58x (x≤19.23),y=25.90-0.55x (x>19.23),R2=0.992 1,P<0.007 9,2条直线的交点所对应的x值(19.23)即方程1模型预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9.23%。
方程2:y=-0.1550x2+5.96x-42.21,R2=0.960 7,P<0.039 3,该方程的最大值等于19.87,即方程2模型预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9.87%。2种模型中腿肌率与粗蛋白质水平的回归系统以方程1的R2更大,说明拟合度更好,该阶段腿肌率与粗蛋白质水平比较符合双斜率拐点方程。这2种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高于根据本试验结果主观判定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19.0%)。
![]() | 表2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yellow-feathered broilers |
43~63日龄,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母鸡腹脂率有下降趋势,其中14.0%组比20.0%组腹脂率高33.2%(P>0.05)。17.0%组腿肌率极显著高于14.0%组(P<0.01),与其他3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母鸡胸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公鸡腹脂率呈降低趋势,其中14.0%组腹脂率显著高于18.5%、20.0%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腿肌率和胸肌率有显著影响,18.5%组腿肌率显著高于14.0%组(P<0.05),与其他3组差异不显著(P>0.05);20.0%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14.0%组(P<0.05),与其他3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43~63日龄母鸡和公鸡获得最佳胴体品质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0%和18.5%,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22.7、25.0 g。
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建立粗蛋白质水平与母鸡(43~63日龄)腿肌率的双斜率折线回归方程(方程1)和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方程2),其中x表示饲粮粗蛋白质水平,y表示腿肌率。
方程1:y=7.14+0.51x (x≤17.00),y=19.11-0.20x (x>17.00),R2=0.997 1,P<0.002 9,2条直线的交点所对应的x值(17.00)即方程1模型预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7.00%。
方程2:y=-0.10x2+3.53x-15.83,R2=0.926 1,P<0.039 0,该方程的最大值等于17.65,即方程2模型预测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7.65%。
2种模型中腿肌率与粗蛋白质水平的回归系统以方程1的R2更大,说明该阶段腿肌率与粗蛋白质水平比较符合双斜率拐点方程。并且该预测值与根据本试验结果主观判定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17.0%)相一致。
2.3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体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由表4可见,22~42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母鸡机体日沉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于日沉积蛋白质含量,19.0%组母鸡极显著高于22.0%组(P<0.01),显著高于17.5%、20.5%组(P<0.05),与16.0%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母鸡蛋白质沉积率会呈极显著降低的趋势(P<0.01),其中,16.0%组极显著高于19.0%与22.0%组(P<0.01),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各组间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日沉积蛋白质含量、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于蛋白质沉积率,16.0%与17.5%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极显著或者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根据试验结果,确定22~42日龄黄羽肉鸡获得最佳日沉积蛋白质含量母鸡为19.0%,公鸡为17.5%,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3.6、13.9 g。
43~63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日沉积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17.0%组日沉积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14.0%、15.5%组(P<0.05),与其他2组无差异(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母鸡蛋白质沉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14.0%组极显著高于15.5%、20.0%组(P<0.01),显著高于18.5%组(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增加,公鸡日沉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呈下降趋势。14.0%组日沉积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18.5%和20.0%组(P<0.01),显著高于15.5%、17.0%组(P<0.05)。14.0%组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试验结果,确定43~63日龄母鸡和公鸡获得最佳日沉积蛋白质含量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0%、14.0%,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22.7、20.6 g。
2.4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由表5可知,22~42日龄,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母鸡血清胆固醇含量呈下降趋势。16.0%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20.5%、22.0%组(P<0.01),显著高于17.5%、19.0%组(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母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17.5%、19.0%组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高于20.5%组(P<0.01),显著高于22.0%组(P<0.05)。对于母鸡血清尿酸含量,22.0%组显著高于17.5%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6.0%组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17.5%、22.0%组(P<0.05),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16.0%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22.0%组(P<0.05),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公鸡血清尿酸,16.0%组显著低于17.5%、22.0%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数据分析,以血清尿酸为评价指标时,22~42日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16.0%,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2.7、13.0 g。
![]() | 表3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黄羽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 on carcass quality of yellow-feathered broilers % |
![]() | 表4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黄羽肉鸡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 on protein retention of yellow-feathered broilers |
![]() | 表5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 on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yellow-feathered broilers mmol/L |
43~63日龄同22~42日龄一样,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母鸡血清的胆固醇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其中20.0%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14.0%、15.5%组(P<0.01),与17.0%、18.5%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母鸡血清甘油三酯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5.5%、17.0%组极显著高于18.5%、20.0%组(P<0.01),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血清尿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14.0%组尿酸含量最少,比17.0%、18.5%组分别少25.5%、25.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公鸡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4.0%组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15.5%、18.5%、20.0%组(P<0.01),与17.0%组无显著差异(P>0.05)。14.0%组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高于18.5%、20.0%组(P<0.01),与15.5%、17.0%组无显著差异(P>0.05)。18.5%组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20.0%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以血清尿酸为评价指标时,43~63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18.5%,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6.7、25.0 g。
3 讨 论 3.1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5个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研究在22~42日龄与43~63日龄这2个阶段内,供给正常能量情况下岭南黄羽公母鸡粗蛋白质需要量,发现公鸡、母鸡在22~42日龄和43~63日龄的粗蛋白质适宜需要量均不同,母鸡需要量都比公鸡要低一些。粗蛋白质水平对母鸡生长性能影响并不大,公鸡提高粗蛋白质水平可以降低料重比和提高平均日增重。我国的黄羽肉鸡的品种繁多,并且根据其生长速度又分为快速型、中速型和慢速型[5]。不同类型的鸡生长速度不同,所以所需的养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王钰等[6]试验结果显示,饲喂闽中麻鸡18.15%的粗蛋白质,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为21.5 g。顾玉萍等[7]研究发现,京海黄羽母鸡4~6周龄的平均日增重为9.2 g;7~9周龄的平均日增重为13.8 g。刘宏祥等[8]结果证实,清远麻鸡5~8周龄的平均日增重为14.10 g。本试验中,22~42日龄的公、母鸡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2、28 g,43~63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8、50 g。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快速型之间生长速度接近但也有差异,不同类型的平均日增重差异大。这说明生长速度不同很可能对于饲粮中的养分需要量有着较大的差别。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关于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家禽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报道。杨烨等[9]研究发现,在一定能量水平下,平均日增重与粗蛋白质水平成正相关。朱仁俊等[10]报道,饲料转化率会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提高。乔艳芳等[11]研究发现,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能够提高14~18周龄乌骨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蒋桂韬等[12]报道了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湘黄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邹勇等[13]研究发现,提高粗蛋白质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陈继兰等[14]研究发现,给优质石歧黄肉鸡不同粗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后,随着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增加,体增重显著增加,并且以体增重为判断指标,确定生长1~5周石歧黄肉鸡对粗蛋白质的需要量为19.0%。峗新跃等[15]研究发现,以经济效益与体增重为衡量标准,确定了广西玉林三黄鸡1~5周龄适宜粗蛋白质需要量为21%。蓝荣庚等[16]以最佳生长性能为衡量指标发现,1~5周龄的广西地方三黄鸡母雏的适宜粗蛋白质需要量为21%。不同的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引起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品种、生长阶段的不同[17,18,19]。由本试验结果可见,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22~42日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19.0%。43~63日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7.0%。根据回归分析结果,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得到22~42日龄公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9.41%;43~63日龄母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7.28%。回归模型估测值要稍大于我们从试验数据中得出的主观判定值。
3.2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梁远东等[20]研究发现,给南丹瑶鸡母鸡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胸肌率、腿肌率均以高粗蛋白水平饲粮组最高。杨立彬等[21]报道,用爱拔益加肉仔鸡为试验对象,发现腿肌率和胸肌率是高粗蛋白质组略高于低粗蛋白质组。蔺淑琴等[22]研究也发现,饲喂中速型黄羽肉鸡不同营养水平饲粮,高营养组的屠宰性能高于低营养组。本试验中2个阶段公母鸡均表现出粗蛋白质水平越高,胸肌率和腿肌率随之越高。说明提高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黄羽肉鸡的屠宰性能。腹脂是影响胴体品质的重要因素,腹脂含量过多会造成生产和加工时成本的增加,腹脂含量过低又会影响口感,腹脂含量一般在1.5%~3.0%为宜[23]。本试验结果发现,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腹脂含量随之降低,这个结果与康相涛等[24]、Bikker等[25]和Esmail[26]的研究相似。根据本试验的数据,以获得最佳胴体品质为评价指标时,22~42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9.0%。43~63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0%和18.5%。从腿肌率回归分析表明,22~42日龄母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9.23%,43~63日龄母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7.00%。回归分析得出的估测值与本试验所得的主观判定值相比,22~42日龄母鸡的估测粗蛋白质水平稍高,43~63日龄母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估测值与判定值相一致。
3.3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粗蛋白质沉积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粗蛋白质对公母鸡体粗蛋白质含量无影响,这个结果与Jackson等[27]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发现,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鸡粗蛋白质摄入量显著增加,但是其蛋白质沉积率下降。叶保国等[28]报道,31~80日龄的文昌鸡饲喂不同水平粗蛋白质,高粗蛋白质组的蛋白质沉积率要低于低粗蛋白质组。说明当供给超过鸡营养需要的粗蛋白质后,不仅不能提高生产力,还增加饲养成本,并且增加了氮的排放,污染环境。为了经济利益考虑,根据本试验结果,以获得最佳粗蛋白质利用为评价指标,确定22~42日龄黄羽肉鸡获得最佳日沉积蛋白质含量母鸡为19.0%,公鸡为17.5%,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3.6、13.9 g。
3.4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血液脂肪的组成部分,其含量可以反映机体对于脂类吸收和代谢的状况[29]。本试验中无论公鸡还是母鸡均表现出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胆固醇含量会随之降低,同时对于甘油三酯也有这样的趋势,但是没有完全的线性关系,这个试验结果与腹脂率结果相符。多乐等[30]研究发现,石岐杂鸡高粗蛋白质组血清的胆固醇含量有降低但不显著。陈金文等[31]报道,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养5~9周龄黄羽肉鸡,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贾俊静等[32]研究发现,饲喂30~60日龄云南武定鸡高、中、低粗蛋白质饲粮,高粗蛋白质饲粮组血清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蛋白质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尿酸是禽类粗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也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家禽体内尿酸含量是衡量饲粮中粗蛋白质利用率的重要指标[33]。Featherston[34]指出,机体的营养状况会影响血浆中尿酸含量,高粗蛋白质饲粮的摄入会增加尿酸含量。闵育娜等[35]研究发现,能量水平一致时,提高饲粮的粗蛋白质水平会增加28日龄肉仔鹅血清中的尿酸含量。王宗伟等[36]研究也同样发现,给1~28日龄的东北肉鹅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高粗蛋白质组尿酸含量显著高于低粗蛋白质组。本试验的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粗蛋白质可以显著影响公母鸡血清中尿酸含量。根据尿酸为指标得出,22~42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16.0%,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2.7、13.0 g。43~63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18.5%,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6.7、25.0 g。
3.5 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的探讨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来估测饲粮中的某一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的方法已经很广泛的应用与国内外的研究中。国内对某一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确定的传统方法是对梯度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这种方法意味着所确定的需要量肯定是在试验设计的梯度浓度中的一个水平点,而实际上真正能落在这个水平点的概率很低。运用适宜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就能较好的弥补这一不足。本试验主要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蛋白质沉积率、日蛋白质沉积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22~42日龄与43~63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平均日增重为生长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腿肌率和胸肌率为胴体品质的主要衡量指标。对平均日增重、腿肌率、胸肌率、蛋白质沉积率、日蛋白沉积量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平均日增重和腿肌率能够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并且根据试验结果主观判定的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与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确定22~42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19.0%;43~63日龄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7.0%。以最佳胴体品质为评价指标,22~42日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9.0%;43~63日龄母鸡、公鸡最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0%、18.5%。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得到22~42日龄公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9.41%;43~63日龄母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7.28%。以腿肌率为衡量指标,22~42日龄母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9.23%,43~63日龄母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7.00%。
4 结 论综合以上所有数据及回归分析结果,22~42日龄母鸡推荐粗蛋白质水平为19.00%~19.23%,公鸡推荐粗蛋白质水平为19.00%~19.41%;43~63日龄母鸡推荐粗蛋白质水平为17.00%~17.28%,公鸡推荐粗蛋白质水平为17.00%~18.50%。
致谢: 感谢美国康奈尔大学W. Bruce Currie教授对本文英文摘要撰写提供的帮助。
[1] | 许晟玮.广西桂香鸡适宜饲粮能量蛋白水平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2:19-22. (![]() |
[2] | 何翔,高振华,孔鹏,等.不同能量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石岐杂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2):5153-5156. (![]() |
[3] | 张学余,韩威,苏一军,等.饲料能量和蛋白含量对苏禽乌骨鸡日增重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2):199-205. (![]()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鸡饲养标准 NY/T 33—2004[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 |
[5] | 井文倩.三类型黄羽肉鸡适宜能量水平的比较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2:21-23. (![]() |
[6] | 王珏,强作礼,李升和,等.中药富硒酵母对闽中麻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 饲料工业,2008,29(24):4-6. (![]() |
[7] | 顾玉萍,侯启瑞,王金玉,等.京海黄鸡生长和产蛋率曲线的拟合[J]. 中国家禽,2010,30(20):26-29. (![]() |
[8] | 刘宏祥,姬改革,单艳菊,等.隐性白羽鸡与清远麻鸡生长曲线及相关性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2013,34(4):33-36. (![]() |
[9] | 杨烨,李忠荣,冯玉兰.河田鸡日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的研究[J]. 中国家禽,2001,16(1):42-48. (![]() |
[10] | 朱仁俊,李琦华,舒相华.云南武定鸡不同营养水平试验[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16(4):280-282. (![]() |
[11] | 乔艳芳,宋代军.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鸟骨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 中国饲料,2005(21):17-18. (![]() |
[12] | 蒋桂韬,戴求仲,胡艳.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湘黄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J]. 湖南畜牧兽医,2004(5):6-8. (![]() |
[13] | 邹勇,张建军.饲粮蛋白水平对肉用仔鸡的影响[J]. 贵州畜牧兽医,2002(5):5-6. (![]() |
[14] | 陈继兰,李忠荣,冯玉兰,等.石岐杂黄羽肉鸡前期饲粮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1998(4):10-12. (![]() |
[15] | 峗新跃,陈中华,谢建华,等.广西玉林地方鸡种适宜能量和蛋白质需要的研究[J]. 广西畜牧兽医,2001,17(4):3-5. (![]() |
[16] | 蓝荣庚,周连禄.广西地方三黄鸡母雏(0-5周龄)最佳生长的饲粮ME、CP需要量的饲养试验研究[J]. 家禽科学,2005(3):8-10. (![]() |
[17] | LECLERCQ B.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protein cont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genetically lean or fat growing chickens[J]. 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83,24(4):581-587. (![]() |
[18] | SMITH E R,PEST G M.Influence of broiler strain cross and dietary protein on the performance of broilers[J]. Poultry Science,1998,77(2):276-281. (![]() |
[19] | CABEL M C,WALDROUD P W.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and length of feeding on performance and abdominal fat content of broiler chickens[J]. Poultry Science,1991,70(7):1550-1558. (![]() |
[20] | 梁远东,刘征,邹丽丽,等.南丹瑶鸡肉用性能及生长鸡饲粮适宜蛋白水平的研究[J]. 广西畜牧兽医,2011(3):133-135. (![]() |
[21] | 杨立彬,李德发,龚利敏,等.饲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2000:6. (![]() |
[22] | 蔺淑琴,李金录,史兆国,等.日粮不同营养水平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2008(8):9-13. (![]() |
[23] | CRESPO N,ESTEVE G E.Dietary fatty acid profile modifies abdominal fat deposition in broiler chickens[J]. Poultry Science,2001,80(1):71-78. (![]() |
[24] | 康相涛,田亚东,竹学军.5-8周龄固始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2002,38(5):3-6. (![]() |
[25] | BIKKER P,KARABINAS V,VERSTEGEN M W A,et al.Protein and lipid accretion in body components of growing gilts (20 to 45 kilograms) as affected by energy intake[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5,73(8):2355-2363. (![]() |
[26] | ESMAIL S H H.Energy utilization by broiler chickens[J]. Poultry International,1999,38(14):60-62. (![]() |
[27] | JACKSON S,SUMMERS J D,LEESON S.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and energy on broiler carcass composition and efficiency of nutrient utilization[J]. Poultry Science,1982,61(11):2224-2231. (![]() |
[28] | 叶保国,刘圈炜,邢漫萍,等.蛋白水平对文昌鸡生长性能及养分的影响[J]. 饲料研究,2012(1):1-9. (![]() |
[29] | BRACCO U.Effect of triglyceride structure on fat absorp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94,60(6):10025-10095. (![]() |
[30] | 多乐,莫子艺,孔鹏,等.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石岐杂鸡免疫器官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饲料,2011(4):36-38. (![]() |
[31] | 陈金文,杨山,莫棣华,等.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肉鸡腹脂和血脂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1998(1):20-28. (![]() |
[32] | 贾俊静,陶琳丽,葛长荣,等.不同粮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云南武定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2008:1. (![]() |
[33] | DONSBOUGH A L,POWELL S,WAGUESPACK A,et al.Uric acid urea,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s in serum and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excreta as indieators of amino acid utilization in diets for broilers[J]. Poultry Science,2010,89(2):287-294. (![]() |
[34] | FEATHERSTON W R.Nitrogenous metabolites in the plasma of chicks adapted to high protein diet[J]. Poultry Science,1969,48(2):646-652. (![]() |
[35] | 闵育娜,侯水生,高玉鹏,等.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肉仔鹅胴体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6):40-44. (![]() |
[36] | 王宗伟,牟晓玲,杨国伟,等.日粮营养素水平对东北肉鹅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28日龄)[J]. 核农学报,2009,23(5):891-8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