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俗称光鱼,英文名为spot tedtail goby,系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虾虎鱼科(Gobiidae)、复虾虎鱼属(Synechogobius),是虾虎鱼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和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沿海和河口常见的大型虾虎鱼类。一般认为,复虾虎鱼属有2个种,斑尾复虾虎鱼和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但也有人认为,我国沿海及河口只有斑尾复虾虎鱼1种,矛尾复虾虎鱼为它的同物异名。由于近年来渔业资源的衰退,斑尾复虾虎鱼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渔业意义也日渐明显[1]。
斑尾复虾虎鱼肉质细嫩、口味鲜美。目前,有关斑尾复虾虎鱼的研究资料不多,早期孙帼英等[2, 3]对该鱼的繁殖生物学做了初步的研究;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也对该鱼开展了渔业生物学、群体形态学、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耳石方面的研究[1, 4, 5, 6],而对其养殖方面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判定其养殖研究和推广的价值,并为斑尾复虾虎鱼养殖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用斑尾复虾虎鱼于2013年12月取自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杭州湾北部沿岸的苗种技术中心基地温室大棚全人工繁育的鱼苗,混养于菊黄东方鲀(Fugu flavidus)养殖池塘,混养密度为每667 m2 300~600尾,菊黄东方鲀养殖采用粗蛋白质含量高于45%的常兴牌商业鳗鱼饲料(常熟泉兴营养添加剂有限公司),养殖用水盐度为5~15,虾虎鱼不专门投喂饲料,主要摄食池塘中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小杂鱼和少量的菊黄东方鲀摄食后散落的饲料颗粒以及池塘底泥中的有机碎屑等,经过1年人工仿生态养殖,1龄成鱼规格为体长(28.16±2.20) cm、体重(206.26±28.84) g,n=25。
1.2 取样方法将25尾成鱼随机分成5份,即5个重复,用清水将试验鱼洗净,擦干体表水分,去鳞,尽量取出每尾鱼的背部两侧肌肉,整个操作在冰浴条件下进行的,取5尾鱼的肌肉组成1个样本,每个样品鲜重约150 g,样品制备后置于-20 ℃冰箱保存待测。测量时,将样品真空冷冻干燥至恒重,然后碾磨、混匀,再将样品分为2份,一份做一般营养成分测定,另一份做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1.3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水分含量测定采用105 ℃烘干法(GB 5009.3—2010);粗灰分含量测定采用550 ℃灼烧法(GB 5009.4—2010);粗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按照氯仿甲醇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先按GB/T 15399—1994氧化酸解法前处理样品,然后按GB/T 18246—1994的方法使用Biochrom 3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胱氨酸含量;采用GB/T 18246—2000碱水解法前处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氨酸含量;按GB/T 5009.124—2003盐酸水解法前处理,使用Biochrom 3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除胱氨酸和色氨酸外的16种氨基酸含量;按氯仿甲醇法提取粗脂肪,脂肪的皂化和衍生见国标(GB/T 22223—2008)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脂肪酸甲酯做标准定性,以色谱峰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脂肪酸相对含量,仪器为Agilent 6890型气相色谱仪。
1.4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1973建议的必需氨基酸(EAA)评分标准模式(%,DM)[7]和全鸡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DM)[8]分别计算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9],公式如下:
AAS=样品某氨基酸含量(%,DM)/
[FAO/WHO标准模式中同种
氨基酸含量(%,DM)][10];
CS=样品某氨基酸含量(%,DM)/
[全鸡蛋蛋白质中同种氨基酸
含量(%,DM)][8];
EAAI=[(100A/AE)×(100B/BE)×
(100C/CE)×…×(100H/HE)]1/n。
式中:n为比较的必需氨基酸个数;A、B、C、…H为样品中各必需氨基酸含量(%,DM);AE、BE、CE、…HE为全鸡蛋蛋白质相对应的必需氨基酸含量(%,DM)[9, 11]。
F值是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
F值=(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苯丙氨酸+酪氨酸)[12]。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所有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 13.0作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营养成分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82.10%、15.34%、0.87%和1.12%(表1)。
![]() | 表1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一般营养成分(鲜重基础)Table 1 Nutritional components in muscle of cultured S. ommaturus (flesh weight basis) |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干样中检测出18种常见的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4种氨基酸依次分别为谷氨酸(12.71%)、天冬氨酸(8.42%)、赖氨酸(8.16%)和亮氨酸(6.51%)(表2)。检测结果还显示,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干样中氨基酸总量(TAA)达83.36%,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1.40%,鲜味氨基酸(DAA)占31.79%。根据FAO/WHO的标准模式,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EAA/TAA)的值虽然只有37.65%,略低于FAO/WHO模式中对EAA/TAA 的要求(40%左右),但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 氨基酸(EAA/NEAA)的值为70.10%,远高于FAO/WHO模式中对EAA/NEAA的要求(60%以上)。所以其蛋白质还是属于优质的,营养价值较高。
![]() | 表2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Table 2 Amino acid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in muscle of cultured S. ommaturus |
将表2中的数据换算成每克氮中含氨基酸毫克数(乘以0.625)后,与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和全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养殖斑尾复虾虎鱼的AAS、CS和EAAI,结果见表3。根据AAS和CS评分值分析,养殖斑尾复虾虎鱼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分别是色氨酸和缬氨酸。EAAI为70.19,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为2.22,属于较高比值。
![]() | 表3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营养品质评价Table 3 Nutrit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in muscle of cultured S. ommaturus |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中含有7种饱和脂肪酸(SFA),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表4)。不饱和脂肪酸总和(∑MUFA+∑PUFA)达69.6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和(∑PUFA)高达(49.52±0.91)%。此外,二十碳五烯酸(EPA,C20 ∶ 5 n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 ∶ 6 n3)含量达(39.54±1.12)%,∑n3 PUFA为(42.47±1.10)%,说明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营养价值较高。
![]() | 表4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Table 4 Fatty acid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in muscle of cultured S. ommaturus |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一般营养成分与野生矛尾复虾虎[14]、舌虾虎鱼[15](Glossogobius giuris)、斑尾刺虾虎鱼[16](Acanthogobius ommaturus)、 纹缟虾虎鱼[16](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和诸氏鲻虾虎鱼[17](Mugilogobius chulae)相比,其肌肉一般营养成分中的水分含量较高,而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低(表5),表明养殖斑尾复虾虎鱼的肉质较这几种野生品种而言更加细嫩低脂。
![]() | 表5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与其他几种虾虎鱼肌肉一般营养成分的比较(鲜重基础)Table 5 Comparison of nutrient components in muscle of cultured S. ommaturus and some other wild fishes (flesh weight basis) |
评价食物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干样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依次分别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表2)。谷氨酸不仅是鲜味氨基酸,它还是脑组织生化代谢中的重要氨基酸,参与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18];天冬氨酸是鲜味氨基酸,使其肉质更加鲜美;赖氨酸被称之为“生长性氨基酸”[19]。
对比其他几种野生虾虎鱼(表6),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83.36%)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84.21%)[16]、诸氏鲻虾虎鱼(82.76%)[17]和纹缟虾虎鱼(82.36%)[16]接近,比舌虾虎鱼(78.70%)[15]略高。而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31.40%)低于其他几种野生虾虎鱼,如诸氏鲻虾虎鱼(36.17%)[17]、纹缟虾虎鱼(34.10%)[16]、斑尾刺虾虎鱼(32.61%)[16]和舌虾虎鱼(32.26%)[15]。
![]() | 表6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与野生虾虎鱼肌肉氨基酸含量对比Table 6 Amino acid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in muscle of cultured S. ommaturus and some other wild fishes |
肌肉中鲜味氨基酸的总量与其鲜味成正比。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1.79±0.41)%,高于野生舌虾虎鱼(29.67±0.30%)[15]和纹缟虾虎鱼(27.68%)[16],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31.78%)[16]相似,低于野生诸氏鲻虾虎鱼(33.10%)[17],说明养殖斑尾复虾虎的鲜美度可以与野生舌虾虎鱼、纹缟虾虎鱼和斑尾刺虾虎鱼相媲美。
EAAI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常用指标之一[20]。养殖斑尾复虾虎鱼的EAAI为70.19,低于野生的纹缟虾虎鱼(73.00)[16],但高于野生的舌虾虎鱼(63.88)[15]、斑尾刺虾虎鱼(66.56)[16]和诸氏鲻虾虎鱼(67.24)[17],可见养殖斑尾复虾虎鱼必需氨基酸满足率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名优品种。
3.3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与其他几种野生虾虎鱼肌肉脂肪酸含量的比较分析脂肪是加热产生香气成分不可缺少的物质,尤其是高含量的PUFA能显著地增加香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的多汁性[21]。PUFA中的EPA和DHA已被誉为人类和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15]。本试验显示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中EPA+DHA含量高达(39.54±1.12)%。此外,PUFA还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等功能,能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20]。而养殖斑尾复虾虎鱼其肌肉中∑PUFA为(49.52±0.91)%,高于野生舌虾虎鱼的(20.88±0.57)%[15]、斑尾刺虾虎鱼的(39.69±1.49)%[16]、纹缟虾虎鱼的(35.88±0.73)%[16]和诸氏鲻虾虎鱼的(13.20±1.56)%[17]。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中的∑n3 PUFA为(42.47±1.10)%,也远高于野生舌虾虎鱼的(13.44±0.66)%[15]、斑尾刺虾虎鱼的(33.15±1.00)%[16]、纹缟虾虎鱼的(31.42±1.00)%[16]和诸氏鲻虾虎鱼的(1.85±0.06)%[17](表7)。
∑n3 PUFA/∑n6 PUFA比值越高,间接说明 脂肪酸组成更好[22]。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肌肉中∑n3 PUFA/∑n6 PUFA为6.55,与野生纹缟虾虎鱼(6.44)[16]接近,高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5.07)[16],远高于野生舌虾虎鱼(1.64)[15]和诸氏鲻虾虎鱼(0.16)[17]。说明养殖斑尾复虾虎鱼营养更均衡,PUFA含量丰富,可更好地为人类摄食利用。
![]() | 表7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与野生虾虎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对比Table 7 Fatty acid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in muscle of cultured S. ommaturus and some other wild fishes |
① 养殖斑尾复虾虎鱼的肌肉鲜样相对于其他虾虎鱼水分含量较高,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低;但肌肉干样中氨基酸总量(83.36%)高于大多数虾虎鱼以及其他一些常规鱼类,EAA/TAA和EAA/NEAA分别为(37.65±0.63)%和(70.10±1.90)%;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是色氨酸和缬氨酸;其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70.19和2.22。
② 肌肉干样中检测到20种脂肪酸,PUFA和EPA+DHA含量非常高,分别为49.52%和39.54%,∑n3 PUFA/∑n6 PUFA(6.55)高于其他虾虎鱼。
[1] | 高天翔,孙希福,宋娜.斑尾复虾虎鱼群体的形态学比较[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1):35-42. (![]() |
[2] | 孙帼英,陈建国.斑尾复虾虎鱼的生物学研究[J]. 水产学报,1993,17(2):146-153. (![]() |
[3] | 孙帼英,陈建国,吴引忠.斑尾复虾虎鱼的成熟与产卵[J]. 水产科技情报,1996,23(3):99-107. (![]() |
[4] | 范海洋,纪毓鹏,张士华,等.黄河三角洲斑尾复虾虎鱼渔业生物学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35(5):733-736. (![]() |
[5] | 宋娜,宋林,高天翔,等.斑尾复虾虎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J]. 水产学报,2011,35(3):321-326. (![]() |
[6] | 方华华,高天翔.耳石形态在斑尾复虾虎鱼群体鉴别中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92-97 (![]() |
[7] | FAO/WHO Ad Hoe Expert Committee.Energy and protein requirements[M]. Rome:FAO Nutrition Meeting Report Series,1973:52. (![]() |
[8] | 桥本芳郎.养鱼饲料学[M]. 蔡完其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114-115.(![]() |
[9] | 庄平,宋超,章龙珍.长江口安氏白虾与日本沼虾营养成分比较[J]. 动物学报,2008,54(5):822-829. (![]() |
[10] | 徐钢春,顾若波,张呈祥,等.刀鲚两种生态类群--"江刀"和"海刀"鱼肉营养组成的比较及品质的评价[J]. 海洋渔业,2009,31(4):401-409. (![]() |
[11] | 施永海,张根玉,刘永士,等.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J]. 水产学报,2013,37(5):768-776. (![]() |
[12] | 唐雪,徐钢春,徐跑,等.野生与养殖刀鲚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动物营养学报,2011,23(3):514-520. (![]() |
[13] | 闻海波,张呈祥,徐钢春,等.长江刀鲚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8(6):21-22. (![]() |
[14] | 罗智,李晓东,白海娟,等.野生和养殖矛尾复虾虎鱼营养组成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2):182-186. (![]() |
[15] | 庄平,宋超,章龙珍,等.舌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J]. 水产学报,2010,34(4):559-564. (![]() |
[16] | 章龙珍,宋超,庄平,等.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与纹缟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J]. 海洋渔业,2011,33(3):304-309. (![]() |
[17] | 李建军,郑伟强,陈小曲,等.诸氏鲻虾虎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23(12):35-39. (![]() |
[18] | 张昌颖,李亮,李昌甫,等.生物化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05,561. (![]() |
[19] | 周俊,宋代军.赖氨酸营养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2006,27(8):48-50. (![]() |
[20] | 许星鸿,刘翔,阎斌伦,等.日本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 食品科学,2011,32(13):297-301. (![]() |
[21] | 毛国祥,赵万里.新太湖鹅、太湖鹅和隆昌鹅肌肉品质比较研究[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0,17(1):16-19. (![]() |
[22] | 施永海,张根玉,张海明,等.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刀鲚肌肉营养品质分析与比较[J]. 动物营养学报,2014,26(2):427-4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