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南京农业大学, 海门山羊研发中心, 南京 210095
2. Research Center of Haimen Goat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良好的肉羊饲养管理通常被认为是需要建立在对家畜营养需要量的精确测定和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才能成功实施的,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关注并从事动物营养需要量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肉羊营养需要量评价体系(NRC,美国[1, 2];ARC,英国[3];AFRC,法国[4];CSRIO,澳大利亚[5])相比,无论是从研究广度(报道所涵盖的肉羊品种的数量,研究对象生理阶段的多样性)还是研究精度(营养需要量评价指标的选择,试验方案的客观性和营养需要量决定性作用机理)而言,国内的研究都处于全面落后的阶段[6],这种现象与我国现代肉羊产业的发展速度极度不符。虽然,农业部2004年制订的《肉羊饲养标准》(NY/T 815—2004)[7]和其他研究者的工作[8, 9, 10, 11, 12, 13, 14]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在肉羊营养需要量方面的空白,但是随着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的不断增快,肉用性能突出的优秀肉羊品种的不断涌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肉羊营养需要量领域的研究亟需更新。随着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力量投入的不断增强,相应的研究成果也陆续报道出来。目前,已有多家研究单位分别就杜泊羊×小尾寒羊F1代[15, 16, 17]、无角道赛特×小尾寒羊F2代[18]、萨福克×阿勒泰杂交F1代[19]等肉羊的营养需要量进行了报道,本研究团队也相继报道了杜泊羊×湖羊(杜湖)杂交F1代公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20, 21]。本文力求从育肥期营养需要量中最为关键的蛋白质需要量这一指标着手,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生产需求,最终确定以比较屠宰试验、消化代谢试验相结合的实施方案,来确定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的净蛋白质需要量,并从氮表观消化率和体蛋白质(body protein,BP)沉积2方面探讨该品种肉羊的蛋白质代谢规律。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该品种肉羊蛋白质需要量和蛋白质代谢规律的研究,为该杂交组合肉用绵羊饲养过程的饲粮中蛋白质的合理供给、肉羊的高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粮本试验于2012年7—10月在江苏省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开展,试验中所使用的杜湖杂交F1代母羔购自江苏省涟水县源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试验中所使用基础饲粮组成及其营养水平见表1,以全价颗粒饲料形式饲喂,由江苏省舜润饲料有限公司代为加工。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选择体重[(35.68±1.68) kg]、周龄(14~15周龄)相近,体况健康的杜湖杂交F1代母羔42只,常规驱虫处理(伊维菌素,乾坤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后将每只试验羊分别置于单栏(1.5 m×4.0 m)内饲养直至试验结束。
比较屠宰试验,预试期为10 d,期间逐步使用试验饲粮替换原有基础饲粮(每日替换量为15%~20%)并保证自由饮水。待预试期结束后,从42只试验羊中随机挑选30只作为比较屠宰试验对象,并从中挑选6只母羔在正试期第1天进行屠宰(A屠宰批次,n=6),其余24只羊随机分为自由采食(al libitum,AL)组(n=12)、低限饲(low-restricted,LR)组(自由采食量的60%,n=6)和高限饲(high-restricted,HR)组(自由采食量的60%,n=6)3组,为了保证AL组试验羊的自由采食状态,在清晨饲喂前需准确称量并记录该组剩料量,通过计算和调整投喂量来保证次日剩料量不低于该日采食量的10%,HR组和LR组试验羊投喂量根据自由采食量按相应比例计算来确定。保证自由饮水和正常光照,其他按照常规饲养操作规程进行,当AL组试验羊体重均重达到42 kg时,从AL组中挑选6只进行屠宰(B屠宰批次,n=6),待剩余AL组试验羊的均重达到50 kg时,将AL组、HR组和LR组试验羊一并屠宰,分别记作C、D和E屠宰批次(n=6)。正试期间,准确称量并记录试验羊每日的投喂量和剩料量,并对每日剩料羊和投喂量按照5%比例进行缩分采样,-20 ℃保存。
![]() |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the basal diet (DM basis) |
消化代谢试验,剩余12只试验羊也按照比较屠宰试验设计分3组(n=4)进行饲喂。待AL组试验羊均重达到42 kg[实测值(41.77±2.03) kg]时,将其移入代谢笼内,待7 d预试期试验羊完全适应代谢笼环境(无应激反应且采食量恢复正常)后,进入为期5 d的全粪尿收集消化代谢正试期,期间除按照比较屠宰试验所介绍的方法进行采食量记录并采样的同时,还需分别称量并记录每只羊的粪便和尿液排泄量。
1.3 样本的收集和指标的测定 1.3.1 屠宰样本的收集和测定屠宰前1天17:00称重并记录为末期活体重(live body weight,LBW)。禁食、禁水16 h,次日09:00再次称重,此时的体重记为宰前活重(shrunk body weight,SBW),电击晕后经颈静脉放血屠宰。将胴体沿背中线剖为左右两半,分别称重后将右侧胴体的骨骼、肌肉、脂肪分离,头部和蹄同样按照左、右侧等比例进行分割,并同时进行骨骼、肌肉和脂肪的分离,将骨骼用碎骨机粉碎,混匀后采样500 g;将肌肉、脂肪用绞肉机分别绞碎混匀后各采样500 g;将试验羊的各个内脏剥离下之后称重并记录,其中消化道组织在称量并记录其清空前重量后,随即使用清水对其进行清理,尽量挤除多余水份之后记录重量,消化道各组织清理前后的重量之差记作消化道内容物(GIT)重,用于排空体重(empty body weight,EBW)的计算(EBW=SBW-GIT);屠宰后所收集的血液、清理内容物后的消化道组织、以及其他内脏组织合并称重后,用碎骨机粉碎混匀后采样500 g,记作内脏重。所有样本需冷冻干燥(XIANOU-12N型冷冻干燥机,先欧仪器有限公司)之后再置于烘箱内105 ℃下持续烘干至少8 h以上来测定其干物质(DM)含量;氮含量使用凯氏定氮法[22]进行测定(Kjeltec-730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福斯仪器有限公司,丹麦)。
1.3.2 饲料、粪和尿液样本的收集和测定每日清晨饲喂前按10%的比例对饲料投喂样进行采样,前日剩料样也需要准确称量并也按照10%的比例进行取样,置于-20 ℃保存待测。投喂样和剩料样中的DM和氮含量按照1.3.1介绍的方法进行测定;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参照文献[23]进行测定。消化代谢正试期内,在每日晨饲前将每日经粪尿分离装置分离出的粪便中的羊毛等其他杂质挑除后称重并记录,随后按照5%的比例进行缩分采样并于-20 ℃保存待测,所收集的粪样用于测定其DM和氮含量。每日所收集的尿液体积需要用量筒准确度量,并减去提前加入收集装置中的10%稀硫酸的体积(100 mL/d),该结果即为各试验羊在正试期内每日所排出的尿液体积,将每只羊5 d正试期内每日的尿液样本混匀后抽取1%制为混合尿样,-20 ℃保存,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氮含量,与饲料和屠宰样本的氮含量测定程序稍有差异,具体如下所述,待冷冻状态下的尿液样本自然融化,混匀后取10 mL,用胶头滴管均匀滴涂于定量滤纸(分析纯),置于55 ℃下8 h以上直至完全烘干后再测定其氮含量,尿样的氮含量为滴涂尿液滤纸和空滤纸的氮含量之差。
1.4 指标的计算在国家肉羊产业体系“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各岗位科学家的指导下,经各功能研究室研究团队成员讨论后,最终确定采用“析因法”对营养需要量进行估测的方案,即将动物的总营养需要量剖析为维持(体重维持)和生长(体重增长)需要2大部分,维持需要量利用营养物质摄入量及沉积量建立回归方程的方法进行估测,在已知体重和增重情况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的方法推算其体组成沉积量,最终确定其生长需要量,再将各部分的营养需要量叠加最终获得总营养需要量。
1.4.1 生长性能比较屠宰试验正试期前1天17:00称重,记作各屠宰批次试验羊的初始LBW;所有试验羊每隔1周称重1次(晨饲前空腹称重),结合正试期内试验羊的日采食量记录,用于统计试验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各屠宰批次试验羊在屠宰前禁食16 h后称重,记作SBW;通过屠宰测定中得到的消化道内容物重量计算排空体重(empty body weight,EBW)。
1.4.2 初始体氮含量的预测和氮沉积量(retained N,RN)的计算首先,利用比较屠宰试验A屠宰批次试验羊的体氮含量(各个屠宰样本氮含量之和)与EBW,EBW与SBW以及SBW与LBW建立相应的异速回归方程,随后将B、C、D和E屠宰批次试验羊初始LBW代入上述回归方程中依次计算得到上述各屠宰批次试验羊的初始体氮含量,各个屠宰批次试验羊RN根据其屠宰样本测定所得的体总氮含量实测值与的初始体总氮含量预测值之差计算而得。
1.4.3 氮摄入量(N intake,NI)的计算通过消化代谢试验,对投喂样、剩料样、粪便样和尿样中氮含量进行测定,计算氮表观消化率。
氮表观消化率(%)=100×(摄入氮-粪氮)/摄入氮。
结合比较屠宰试验中试验羊的采食量记录,可计算出比较屠宰试验羊在正试期的总氮摄入量(total N intake,TNI)、日均氮摄入量(average daily N intake,ADNI),并用于后期的回归方程的建立。
1.4.4 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的计算根据比较屠宰试验氮平衡的结果,建立相对RN与NI的线性回归关系:
RN=a+b×NI。
式中:截距a即为氮维持需要量(即内源尿氮和代谢粪氮之和)(g/kg SBW0.75),所得结果乘以6.25即为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g/kg SBW0.75)。
1.4.5 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的计算根据比较屠宰试验AL组数据,建立RN与EBW的异速回归关系:
lgRN=a+b×lgEBW。
由此关系反推不同体重的蛋白质沉积量,即为该体重水平的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例如20 kg体重平均日增重300 g/d的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可由20.3与20.0 kg体重下的两者蛋白质沉积之差得到。
1.5 数据的统计所有数据在使用Excel 2013进行初步整理(小数点定标及对数Logistic模式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在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前需要采用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法(Kolmogorov-Smirnov goodness-of-fit test)检验变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可直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性检验,并用Turkey’s法进行多重比较,当方差分析输出P<0.05时表明差异显著,P>0.05时表明差异不显著。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线性回归分析使用PROC REG模型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屠宰批次母羔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由表2可知,A、B、C、D和E屠宰批次初始LBW差异不显著(P>0.05);如试验设计,B和C屠宰批次试验羊的DMI均显著高于D和E屠宰批次(P<0.05);采食量水平显著影响各屠宰批次试验羊的末期LBW、ADG和料重比(P<0.05),AL组(B和C屠宰批次)料重比显著低于限饲组(D和E屠宰批次);就屠宰性能而言,5个屠宰批次试验羊的屠宰率、净肉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AL组(A、B和C屠宰批次)肉骨比高于限饲组[D(P>0.05)和E屠宰批次(P<0.05)]。
![]() | 表2 不同屠宰批次杜湖杂交F1代母羔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Table 2 Growth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Dorper and Hu crossbred F1 ewe lambs of different slaughter batches |
由表3可知,消化代谢试验中AL组DMI分别比LR和HR组高47.41%和106.02%(P<0.05);TNI和粪氮排出量均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HR组尿氮排出量显著低于AL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L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R和HR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3 采食量水平对杜湖杂交F1代母羔氮代谢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feeding level on N metabolism of Dorper and Hu crossbred F1 ewe lambs |
由表4可知,通过对自由采食饲喂处理的试验羊(A、B和C屠宰批次)体组成比较后发现,在自由采食饲喂条件下,骨骼和肌肉占EBW比例随着月龄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A屠宰批次(4月龄)最高,B屠宰批次(5月龄)次之,C屠宰批次(6月龄)最低;C屠宰批次胴体脂肪占EBW比例显著高于A和B屠宰批次(P<0.05);3个批次内脏占EBW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随着周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总脂肪占EBW比例随月龄增加而升高,C屠宰批次显著高于A组(P<0.05)。对于相同月龄的不同采食量水平的试验羊(C、D和E屠宰批次),骨骼、胴体脂肪、总脂肪、内脏和肌肉占EBW比例均显著受采食量水平的影响,其中AL组(C屠宰批次)的骨骼和肌肉占EBW比例均显著低于限饲组(D和E屠宰批次)(P<0.05);胴体脂肪、总脂肪和内脏占EBW比例均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AL组(C屠宰批次)最高,HR组(E屠宰批次)最低,2个限饲组(D和E屠宰批次)体脂肪和内脏占EBW比例差异均不显著(P>0.05)。
![]() | 表4 不同屠宰批次杜湖杂交F1代母羔体组成及蛋白质在各组织间的分布 Table 4 Body composition and protein distribution in various tissues of Dorper and Hu crossbred F1 ewe lambs of different slaughter batches |
肌肉蛋白质占BP比例在5个屠宰批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BP分布来看,自由采食的试验羊(A、B和C屠宰批次)间比较,随着月龄的增加,胴体脂肪、内脏脂肪、总脂肪中蛋白质占BP比例出现显著增加(P<0.05);其中C屠宰批次(6月龄)胴体脂肪蛋白质占BP比例显著高于A(4月龄)和B屠宰批次(5月龄)(P<0.05);B和C屠宰批次内脏脂肪蛋白质占BP比例显著高于A屠宰批次(P<0.05);C屠宰批次总脂肪蛋白质占BP比例显著高于A屠宰批次(P<0.05)。对于相同月龄的不同采食量水平的试验羊(C、D和E屠宰批次),随着采食量水平的升高,胴体脂肪、内脏、总脂肪中蛋白质占BP比例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骨骼蛋白质占BP比例则出现显著降低(P<0.05);其中,AL组胴体脂肪、内脏中蛋白质占BP比例显著高于LR和HR组(P<0.05),总脂肪蛋白质占BP比例显著高于HR组(P<0.05),骨骼蛋白质占BP比例显著低于LR和HR组(P<0.05)。
2.4 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由表5可知,5个屠宰批次试验羊的初始LBW和初始B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B和C屠宰批次间RN和NI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D和E屠宰批次(P<0.05)。建立RN(g/kg SBW0.75)与NI(g/kg SBW0.75)的回归方程:Rn=(-0.260 7±0.054 4)+(0.272 8±0.031 1)×NI(图1)。由此计算出,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的维持净氮的需要量为261 mg/kg SBW0.75,换算为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为1.63 g/kg SBW0.75。
![]() | 表5 不同屠宰批次杜湖杂交F1代母羔体蛋白质沉积 Table 5 BP deposition of Dorper and Hu crossbred F1 ewe lambs of different slaughter batches |
![]() | 图1 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氮沉积量与氮摄入量的回归关系 Fig. 1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N and NI of Dorper and Hu crossbred F1 ewe lambs aged 4 to 6 months |
如图2所示,BP(g)含量与EBW(kg)的回归方程为:lgBP=(2.952±0.261 8)+(0.562±0.169 2)×lgEBW;由此计算可知,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生长蛋白质需要量为9.83~25.08 g/d(表6)。
![]() | 图2 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体蛋白质含量与排空体重的回归关系 Fig. 2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BP content and EBW of Dorper and Hu crossbred F1 ewe lambs aged 4 to 6 months |
![]() | 表6 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 Table 6 Net protein requirement for growth of Dorper and Hu crossbred F1 ewe lambs aged 4 to 6 months |
动物的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反映了包括代谢粪蛋白质(MFCP)和内源性尿蛋白质(EUCP)在内的氮损失总量。根据NRC(2007)[2]的介绍,MFCP最常用的预测方法是利用饲粮中可消化粗蛋白质(digestible CP concentration,DCPC)含量与饲粮粗蛋白质含量(total CP concentration,TCPC)建立回归方程,所建立回归方程的截距即为所得的结果。利用此种方法,推导出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DCPC(g/kg)与TCPC(g/kg)的回归方程:DCPC=(-4.446±1.522)+(1.099±0.160 3)×TCPC(R2=0.83,P=0.07)。由此可知,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的MFCP损失量占DMI比例为4.45%[每采食1 kg试验饲粮所损失的粗蛋白质(CP)为44.5 g];MFCP的单位既可以使用占DMI比例,也可以使用占不可消化干物质(indigestible DM)比例来表示,相较而言,使用后者具有更高的准确性[2],但是利用上述2种单位进行MFCP描述时,均需要增添额外的工作量,如对DMI、DM消化率或者两者同时测定;且考虑到营养需要量大多皆以体重为单位进行表述,故在品种间体重差异不明显的前提下,利用体重为单位来描述MFCP可能会更加适用,NRC也曾在2000版[1]中将MFCP以体重为单位进行量化描述,此方法可以减少对DMI测定的工作量。在本试验中,将MFCP以体重为单位进行换算后可知,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每kg体重的MFCP损失量为1.30 g。对于EUCP而言,其使用频率往往低于MFCP,但是在精确度方面却优于MFCP。根据SCA(1990)[24]的介绍,EUCP会随着必需氨基酸(AA)的强制性氧化而升高,并反映了动物的蛋白质周转过程。依据Luo等[25]介绍的方法,利用尿氮排出量(UN,g/kg BW)与表观可消化氮摄入量(ADNI,g/kg BW)建立回归方程:UN=(0.125 1±0.006 4)+(0.186 3±0.021 1)×ADNI(R2=0.89,P=0.004);可知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内源性尿氮损失为0.125g/kg BW0.75,换算为EUCP损失量为0.78 g/kg BW0.75。结合上述结果,由EUCP与MFCP之和(2.08 g/kg BW0.75)高于本试验中利用NI与RN建立回归关系所得的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1.76 g/kg BW0.75)。对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MFCP预测方法所得结果主要包括组织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脱落的细胞上皮细胞、酶类物质,但消化道微生物细胞碎片,而消化道微生物并不属于真正的内源性损失[2],并由此推测,该预测方法可能会高估MFCP,从而引起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预测值偏高。
与前人所得试验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本试验所得的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的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1.63 g/kg SBW0.75)比许贵善[15]就杜寒杂交公羔(1.86 g/kg SBW0.75)和母羔(1.82 g/kg SBW0.75)所报道的结果分别低12%和10%。Galvani等[26]报道了特克赛尔杂交公羔羊的维持净氮需要量为243 mg/kg SBW0.75,换算为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为1.52 g/kg SBW0.75,其结果比本试验所得结果低6.75%。王鹏[18]在以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肉羊为试验对象的研究中认为20~35 kg该品种肉羊的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为1.68 g/kg SBW0.75,略高于本试验结果。本试验所报道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与Gonzaga等[27]对细毛羊的研究结果(2.07 g/kg SBW0.75)相比较低,约为其所报道结果的78.75%。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结果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研究中试验羊的品种,试验条件和研究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组成变化和体营养成分沉积规律对动物营养需要量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机体各组织的生长构成了整个机体的生长,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间的发育速度也存在着差异。本试验中使用的杜湖杂交F1代母羔在4~6月龄生长阶段,各组织中仅有脂肪(包括胴体脂肪和内脏脂肪)占EBW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余各组织均呈降低的趋势,上述结果均表明该生长阶段试验动物的生长以脂肪生长为主,且晚于骨骼、肌肉和内脏的发育。屠宰期均为6月龄的不同限饲处理动物体组成也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限饲组试验羊骨骼、内脏和肌肉占EBW比例的上升,而总脂肪(胴体脂肪、内脏脂肪)比例的下降。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与AL组羊而言,限饲处理试验羊均出现营养不良所引起的生长发育受阻滞后现象,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为内脏,LR和HR组(6月龄)内脏占EBW比例不仅低于同月龄的AL组,也低于较低月龄(4、5月龄)自由采食的试验羊。我们推测认为引起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为:动物在营养摄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机体会被动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以减少维持营养需要输出;根据Seve等[28]的报道,占BP比例仅仅为7%~8%的内脏(消化道+肝脏)却提供了50%的BP周转率,而肌肉的蛋白质占BP比例高达30%~45%,但仅仅提供了约20%的BP周转率,因此他们认为与外周组织相比,内脏比例的高低对动物机体的维持营养需要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依据上述观点及本试验结果,我们推测在限饲条件下,试验动物通过降低增耗较高的内脏来降低其维持需要量,以适应营养供给不足的饲养环境。
本试验中由不同屠宰批次BP分布结果可知,经自由采食处理的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骨骼、胴体脂肪、内脏脂肪、内脏、总脂肪和肌肉组织蛋白占BP比例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22%~23.11%、2.99%~4.16%、0.95%~1.67%、22.63%~23.43%、4.08%~5.99%和48.10%~47.69;胴体脂肪、内脏脂肪占BP比例随月龄的增加而上升,骨骼和肌肉中蛋白质占BP比例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表明4~6月龄生长阶段胴体脂肪和内脏脂肪生长速度高于骨骼和内脏。虽然4~6月龄均为胴体脂肪和内脏脂肪优势生长期,但两者的发育时间却存在着某些差异,由本试验结果可知,4~5月龄生长阶段内脏脂肪沉积速率显著高于5~6月龄生长阶段(内脏脂肪蛋白质占BP比例的增长幅度0.95%~1.53% vs. 1.53%~1.67%);相较而言,5~6月龄生长阶段为胴体脂肪分化生长优势阶段,该生长阶段胴体脂肪蛋白质沉积速率显著高于4~5月龄生长阶段(胴体脂肪蛋白质占BP比例的增长幅度2.99%~2.96% vs. 2.96%~4.16%)。本试验中,杜湖杂交F1代母羔在相同ADG水平下,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随着体重的升高而显著降低,以ADG同为200 g/d为例,50 kg体重阶段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为16.73 g/d,相较于35 kg体重试验羊的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19.65 g/d)降低了14.86%,我们认为,这种差异极有可能是由于BP比例随着体重增加而降低所造成的,该观点与许贵善[15]和王鹏[18]的观点相吻合。由上述结果推测可知,不同品种、月龄和性别间试验羊维持和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结果主要取决于体成熟阶段的差异,蛋白质合成高峰期也相应有着差异性,无论从维持还是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角度来看,体成熟度较低的试验羊都应当有着较高的蛋白质需要量。
4 结 论① 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的内源性氮损失量为261 mg/kg SBW0.75,换算为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为1.63 g/kg SBW0.75。
② 该品种肉羊在35~50 kg体重阶段,ADG为100~300 g/d的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为9.83~25.08 g/d。
③ 本试验建立了利用RN与NI估测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的模型以及BP含量与EBW估测生长蛋白质需要量的模型。
[1] | NRC.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sheep[S].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1985. (![]() |
[2] | NRC.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small ruminants:sheep,goats,cervids,and new world camelids[S].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7. (![]() |
[3] | ARC.The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ruminant livestock[S].Slough: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0. (![]() |
[4] | AFRC.Energy and protein requirements of ruminants[S].Wallingford:CAB International,1993. (![]() |
[5] | CSIRO.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omesticated ruminants[S]. Melbourne: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Publishing,2007. (![]() |
[6] | 刘洁,刁其玉,邓凯东.肉用羊营养需要及研究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草食动物,2010,30(3):67-70. (![]()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肉羊饲养标准NY/T 815—2004[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 |
[8] | 包付银.波尔×隆林杂交育成羊育肥期能量和蛋白质营养需要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大学,2007. (![]() |
[9] | 梁贤威,杨炳壮,包付银,等.波尔山羊×隆林杂交羔羊育肥期能量和蛋白质营养需要的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6):13-17. (![]() |
[10] | 杨维仁,杨在宾,李凤双,等.小尾寒羊泌乳期蛋白质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J]. 动物营养学报,1994,9(4):39-43. (![]() |
[11] | 杨在宾,贾志海,于玲玲,等.杂种肉羊生长期能量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2004,40(7):18-19. (![]() |
[12] | 杨在宾,李凤双,杨维仁,等.小尾寒羊空怀母羊能量维持需要及其代谢规律研究[J]. 动物营养学报,1996,8(1):29-33. (![]() |
[13] | 杨在宾,李凤双,张崇玉,等.大尾寒羊泌乳期母羊能量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研究[J]. 中国养羊,1994(3):18-21. (![]() |
[14] | 杨在宾,杨维仁,张崇玉,等.大尾寒羊生长期能量需要量及代谢规律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2):97-103. (![]() |
[15] | 许贵善.20-35kg杜寒杂交羔羊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参数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 |
[16] | 许贵善,刁其玉,纪守坤,等.20-35kg杜寒杂交公羔羊能量需要参数[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4):5082-5090. (![]() |
[17] | 许贵善,刁其玉,纪守坤,等.20~35kg杜寒杂交公羔羊能量需要参数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 |
[18] | 王鹏.肉用公羔生长期 (20-35kg)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 |
[19] | 杜飞.20-35kg萨福克×阿勒泰杂交母羊能量需要量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 |
[20] | 聂海涛,施彬彬,王子玉,等.杜泊羊和湖羊杂交F1代公羊能量及蛋白质的需要量[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2):344-350. (![]() |
[21] | 聂海涛,游济豪,王昌龙,等.育肥中后期杜泊羊湖羊杂交F1代公羊能量需要量参数[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0):4269-4278. (![]() |
[22] | AOAC.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S]. Washington,D.C.: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Inc.,1990. (![]() |
[23] | VAN SOEST P J,ROBERTSON J B,LEWIS B A.Methods for dietary fiber,neutral detergent fiber,and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in relation to animal nutrition[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1,74(10):3583-3597. (![]() |
[24] | SCA.Feeding standards for australian livestock:ruminants[S]. Melbourne:CSIRO Publishing,1990. (![]() |
[25] | LUO J,GOETSCH A L,MOORE J E,et al.Prediction of endogenous urinary nitrogen of goats[J]. Small Ruminant Research,2004,53(3):293-308. (![]() |
[26] | GALVANI D B,PIRES C C,KOZLOSKI G V,et al.Protein requirements of Texel crossbred lambs[J]. Small Ruminant Research,2009,81(1):55-62. (![]() |
[27] | GONZAGA N S,SILVA SOBRINHO A G DA,RESENDE K T DE,et al.Body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protein and energy for Morada Nova lambs[J]. Revista Brasileira de Zootecnia,2005,34(6):2446-2456. (![]() |
[28] | SEVE B,PONTER A A.Nutrient-hormone signals regulating muscle protein turnover in pigs[J].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1997,56(2):565-5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