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112
2. Stake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Animal 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Changchun 130112, China
近年来,我国蓝狐的养殖存栏数逐年增加,现已达到3 200余万只。蓝狐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部分地区已成为当地畜牧业和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养殖过程中,蓝狐的繁殖力是影响养殖户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含硫氨基酸是蓝狐饲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因此,饲粮中适宜蛋氨酸水平对蓝狐的饲养尤为重要。目前,蛋氨酸对蓝狐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育成期和冬毛期,对繁殖期的研究较少。张铁涛等[1]研究表明,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饲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即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14%时,能够满足育成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郭俊刚等[2]研究表明,在蛋白质水平为26%的饲粮中添加0.6%的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0.99%时,能够满足冬毛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并且此时蓝狐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和相应毛皮参数最为理想。张志强等[3]研究发现,饲粮蛋白质水平为32%时,蓝狐的受配率、受胎率以及仔狐的初生重、初生成活率等各项繁殖性能均较为理想。张铁涛等[4]研究表明,蓝狐饲喂脂肪水平为15%~19%的饲粮能够获得较好的繁殖性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试验拟通过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发情时间和产仔性能的影响,确定繁殖期蓝狐饲粮适宜的蛋氨酸水平,以期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础饲粮
以膨化玉米、鱼粉、豆粕等为主要原料,参照国内的文献报道[3, 4, 5]配制基础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 |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the basal diet (air-dry basis) |
选择健康雌性初产蓝狐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均为单笼饲养。Ⅰ、Ⅱ、Ⅲ、Ⅳ和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45%、0.70%、0.95%和1.20%蛋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014年2月10日至2014年5月31日。整个试验期内,由固定人员进行饲养和配种,配种结束后,母狐进入妊娠期[(52±2) d],然后进入产仔哺乳期。配种期和妊娠前期(妊娠1~15 d)每只母狐每日饲喂150 g试验饲粮,妊娠中期(妊娠16~45 d)每只母狐每日饲喂260 g试验饲粮,妊娠后期(妊娠46 d至产仔)每只母狐每日饲喂180 g试验饲粮。在整个时期都要保证母狐充足的饮水。 1.3 配种方法
蓝狐的发情鉴定以外阴检查为主,行为观察为辅,以试情交配为基准。在配种期间配种员和饲养员每天观察母狐的发情情况。当母狐阴门肿胀消退,出现细小皱褶,触摸时柔软且富有弹性,阴道流出白色分泌物,食欲下降时,为最佳配种期。将母狐放入公狐笼内,当母狐出现主动嗅闻公狐阴部、相互攀爬、主动翘尾、迎合公狐的交配动作等现象判断此时母狐已经发情,可以进行配种。蓝狐的配种方式采用人工放对方法,平时公狐、母狐单笼饲养,当母狐发情时将其放到公狐笼内进行交配。采用连日复配方式,即配种1次后第2天和第3天各复配1次。 1.4 测定指标
受配率:统计期内完成配种母狐占参加配种母狐的百分比。
受胎率:统计期内受胎母狐占参加配种母狐的百分比。
初生成活率:仔狐初生成活数占产仔总数的百分比。
初生个体重:仔狐出生后未吃母乳之前的体重。
窝产仔数:每胎产仔的头数(包括死胎和死产数)。
初生窝重:初生重与窝产仔数的乘积。 1.5 数据处理
用统计软件SAS 9.1对数据进行分析,表中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 2 结 果 2.1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发情时间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Ⅱ、Ⅲ和Ⅳ组蓝狐最先开始发情,也最早结束。Ⅰ和Ⅴ组蓝狐发情时间稍晚,各组蓝狐受胎率均呈现出中间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受胎率在2014年3月4日至2014年3月23日的这20 d较高。
![]() | 表2 各组蓝狐的发情时间 Table 2 Oestrus time of blue foxes in different groups |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受配率和受胎率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Ⅱ组受配率比Ⅰ、Ⅲ、Ⅳ和Ⅴ组分别高出17%、3%、10%及14%,受胎率也以Ⅱ组最高。
![]() | 表3 各组蓝狐的受配率和受胎率 Table 3 Breeding rate and conception rate of blue foxes in different groups |
由表4可以看出,窝产仔数和初生个体重各 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窝重随着饲粮蛋 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Ⅰ和Ⅱ组显著高于Ⅴ组(P<0.05);Ⅱ组初生成活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
![]() | 表4 各组蓝狐的产仔性能 Table 4 Farrowing performance of blue foxes in different groups |
蓝狐是季节性短日照单次发情动物,在蓝狐品种、环境、温度、光照和管理因素一致的情况下,营养是发掘蓝狐繁殖潜力的重要因素,改变蓝狐饲粮中营养水平可以有效控制蓝狐发情时间。张志强等[5]研究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过高或者过低会使蓝狐发情时间提前或者推迟,适宜的蛋白质水平能合理控制蓝狐的发情时间。张海涛等[6]研究表明,中等蛋白质水平饲粮能较好地促进母羊的发情,缩短母羊产后发情时间。张志强等[5]研究表明,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升高能促进蓝狐雌激素分泌增加,而雌激素和孕激素可协同促进并维持雌性动物的发情表现和性行为,刺激动物发情。蛋氨酸作为蛋白质的结构组成部分和弥补氨基酸平衡的营养性添加剂,供给不足将影响卵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以及蛋白质多肽类性激素的正常合成和分泌[7],从而影响雌性动物的发情时间。周勤飞等[8]研究表明,母兔饲喂不同蛋氨酸水平饲粮后,随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清球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白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尿酸和尿素氮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说明饲粮中适宜的蛋氨酸水平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利用,同时适宜的蛋氨酸水平有利于卵泡的发育和卵母细胞的成熟及排卵,也有利于胚胎的着床和胎儿的发育。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的受配率和受胎率有一定影响,适宜的蛋氨酸水平有利于促进蓝狐发情,也使得蓝狐的发情症状更加明显,从而有利于配种。研究表明,出生较晚的幼狐有20%~30%在第2年繁殖季节不发情或者发情不充分[9],因此,初产母狐受配率比较低。本试验结果显示,各组蓝狐受胎率均呈现出中间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受胎率较高时段出现在2014年3月4日至2014年3月23日的这20 d。蓝狐的繁殖性能受季节性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表明,过早或过晚发情的母狐空怀率较高[10],本试验结果与其一致。 3.2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受配率和受胎率的影响
Zambrano等[11]试验表明,妊娠母鼠蛋白质限饲会影响后代的生殖力,其中雄性后代是由于其性器官的发育与母体糖皮质激素有关,雌性后代是由于母体雄激素、类固醇激素分泌发生变化所影响。饲粮中蛋氨酸的添加量要控制在适宜的水平,过量的蛋氨酸会降低动物的繁殖性能[12]。本试验中,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提高,蓝狐的受配率和受胎率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受配率和受胎率均以Ⅱ组最高。这说明提高营养水平有利于增加动物受胎率,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但营养水平过高并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良好的子宫腔环境是胚胎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水平过高会改变子宫微环境,从而导致胚胎的异常发育。研究表明,银狐配种日期早晚对其胎平均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其受胎率、流产率及胎儿断奶成活数[13]。 3.3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产仔性能的影响
Erdman等[14]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适量蛋氨酸可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Gugolek等[1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适量蛋氨酸可提高蓝狐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这可能对造血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改善蓝狐的健康状况,并且指出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量近年来呈现增加的趋势。Ojewola等[16]研究发现,给妊娠母兔饲喂不同蛋氨酸水平的饲粮,适宜的蛋氨酸水平的饲粮能改善母兔的繁殖性能,提高母兔产仔数及幼仔初生重。周勤飞等[8]研究表明,饲粮适宜的蛋氨酸水平可促进妊娠期长毛兔母兔体内蛋白质的利用,提高母兔繁殖性能和仔兔生长性能。张铁涛等[1]研究结果已证实饲粮中添加蛋氨酸能显著提高育成期蓝狐的蛋氨酸消化率,且氨基酸的相互作用会在体内重分配而保证机体的稳定,促进体内以蛋氨酸为前体的反应产物或中间体(如胱硫醚、谷胱甘肽等)含量增加。胱硫醚是半胱氨酸和丝氨酸的结合物,饲粮中蛋氨酸水平升高会提高胱硫醚合成酶的活性[17],进而提高半胱氨酸、丝氨酸的消化率,甘氨酸合成的中间产物和副产物可以接受蛋氨酸分离的甲基碳[18],其也是组成谷胱甘肽的氨基酸之一,因此饲粮蛋氨酸水平增加能促进谷胱甘肽合成[19],促进甘氨酸代谢,提高甘氨酸消化率。各种氨基酸可通过调节蛋白质的合成来促进胚胎发育,提高胚胎成活率,并可刺激胎盘生长和母体营养物质通过胎盘向胎儿的转运,从而促进孕体的存活和生长发育[20]。在所有营养物质中,氨基酸在胎盘生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细胞合成蛋白质以及激活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21, 22, 23]。本试验中,仔狐初生个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Ⅳ和Ⅴ组的初生窝重较小,原因可能是Ⅳ和Ⅴ组窝产仔数较少。此外,仔狐初生成活率表现为Ⅴ组极显著低于Ⅱ组,这可能与影响仔狐成活率的多重因素有关。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蛋氨酸水平并不是越高效果越好,蛋氨酸添加过量,蓝狐产仔性能有降低的趋势。这与周勤飞等[8]在兔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4 结 论
① 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蓝狐受配率、受胎率、仔狐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以及窝产仔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② 饲粮中添加0.45%蛋氨酸,即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时,可满足蓝狐繁殖期蛋氨酸需要量。
[1] | 张铁涛,崔虎,高秀华,等.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3,25(9):2036-2043. (![]() |
[2] | 郭俊刚,张铁涛,崔虎,等.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4,26(4):996-1003. (![]() |
[3] | 张志强,张铁涛,耿业业,等.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雌性蓝狐繁殖性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1,23(7):1253-1258. (![]() |
[4] | 张铁涛,王卓,郭强,等.饲粮脂肪水平对繁殖期蓝狐繁殖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产后体重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4,26(7):1848-1855. (![]() |
[5] | 张志强.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蓝狐繁殖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 |
[6] | 张海涛,郑中朝,张力,等.不同营养水平对超早期断奶母羊发情时间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4):390-393. (![]() |
[7] | 梁明振,梁贤威,梁坤,等.能量和蛋白质营养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2,15(1):103-105. (![]() |
[8] | 周勤飞,陶可,王永才,等.蛋氨酸对长毛兔母兔繁殖性能和仔兔生产性能的影响[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2(6):53-55. (![]() |
[9] | 张成,寇靖宇.狐繁殖期的生理特点及其饲养管理[J]. 养殖技术顾问,2010(4):198. (![]() |
[10] | 郭凯军.狐狸的诱导发情[J]. 畜牧兽医杂志,1998,17(1):13-15. (![]() |
[11] | ZAMBRANO E,RODRÍGUEZ-GONZÁLEZ G L,GUZMÁN C,et al.A maternal low protein diet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in the rat impairs mal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J]. Physiology,2005,563(1):275-284. (![]() |
[12] | 吕明斌,王生雨,程好良,等.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樱桃谷肉种鸭产蛋性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2):2342-2347. (![]() |
[13] | 冯敏山,张进红,杨彩然,等.银狐的繁殖年龄和配种日期对繁殖性能的影响[J]. 特产研究,2012,34(2):9-11. (![]() |
[14] | ERDMAN R A,SHARMA B K.Effect of dietary rumen-protected choline in lactating dairy cow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1,74(5):1641-1647. (![]() |
[15] | GUGOLEK A,WYCZLING T,JANISZEWSKI P,et al.The effect of dietary methionine levels on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arctic foxes(Vulpes Lagopus)[J]. Annals of Animal Science,2012,12(3):393-401. (![]() |
[16] | OJEWOLA G S,ABASIEKONG S F,UKO M U,et al.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rabbits fed graded levels of methionine in a tropical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Advances,2006,5(2):118-121. (![]() |
[17] | FINKELSTEIN J D,MARTIN J J.Methionine metabolism in mammals.Adaptation to methionine excess[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86,261(4):1582-1587. (![]() |
[18] | MITCHELL A D,BENEVENGA N J.Importance of sarcosine formation in methionine methyl carbon oxidation in the rat[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76,106(12):1702-1713. (![]() |
[19] | BENAVIDES M A,HAGEN K L,FANG W F,et al.Suppression by L-methionine of cell cycle progression in LNCaP and MCF-7 cells but not benign cells[J]. Anticancer Research,2010,30(6):1881-1885. (![]() |
[20] | WU G,BAZER F W,BURGHARDT R C,et al.Impacts of amino acid nutrition on pregnancy outcome in pigs: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swine production[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10,88(13S):E195-E204. (![]() |
[21] | LI X L,BAZER F W,GAO H J,et al.Amino acids and gaseous signaling[J]. Amino Acids,2009,37(1):65-78. (![]() |
[22] | PALII S S,KAYS C E,DEVAL C,et al.Specificity of amino acid 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analysis of genes subjected to either complete or single amino acid deprivation[J]. Amino Acids,2009,37(1):79-88. (![]() |
[23] | ELANGO R,BALL R O,PENCHARZ P B.Amino acid requirements in humans: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metabolic availability of amino acids[J]. Amino Acids,2009,37(1):19-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