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 266061;
3. 青岛市饲料安全专家工作站, 青岛 266000
2.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Qingdao 266061, China;
3. Expert Working Station for Feed Safety of Qingdao, Qingdao 266000, China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白羽肉鸡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白羽肉鸡的养殖量在不断扩大,出栏量快速增加,2010年我国白羽肉鸡出栏量为40亿只,2011年达到44亿只。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饲养方式的改变给家禽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鸡的腺胃炎多发生在肉鸡,临床主要表现为腺胃肿大、生长受阻、均匀度差、生长不良、消瘦、衰竭死亡、饲料粪便、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有出血等。目前,国内外均有此病发生的报道,但致病原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而并非单一病毒或因素所致[1]。家禽饲喂颗粒料有诸多好处,可避免家禽挑食减少浪费,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高温处理使饲料原料抗营养因子和病原微生物减少,但在实际生产中饲喂颗粒料可引起鸡腺胃重量升高,肌胃重量显著降低,但腺胃体积的增加是否对家禽消化吸收和健康有影响鲜有报道,料型是否是引发腺胃炎的诱因国内外至今尚不清楚。另外,有学者认为低营养水平饲粮、霉菌毒素和体内生物胺均可能导致腺胃炎的发生[2]。本试验综合考虑料型和营养水平与快大型白羽肉鸡腺胃发育和腺胃炎发生的关系,初步探讨这2种因素是否为引发腺胃炎的诱因,为今后腺胃炎的预防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选取960只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鸡采用网上小栏饲养,每个重复一个小栏,试验鸡采取整舍育雏,暖风炉控温,负压风机通风,自由采食和饮水。最初进雏时舍温为34 ℃,以后每周降低2 ℃,直到24 ℃为止。光照制度:1日龄为22 h,2、3日龄为19 h,4~6日龄为16 h,7~12日龄为14 h,13~22日龄为12 h,23~30日龄为15 h,31日龄至出栏为16 h。按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鸡舍内温度、湿度、光照和卫生学指标符合肉仔鸡饲养的《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GB 14925—1994)卫生要求。通风管理按照《罗斯308饲养管理手册》推荐方式进行。
1.2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料型分为颗粒料和粉料,营养水平分为正常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饲料原料采用2.5 mm的筛片粉碎,参照NRC(1994)营养需要配制饲粮。试验设计见表1,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预试期14 d,正试期21 d。
![]() | 表1 试验设计 Table 1 Experimental design |
![]() | 表2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2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air-dry basis) |
试验过程中记录各重复采食量、死亡重、死亡数,并于15、35日龄对各重复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及成活率。
1.3.2 腺胃、肌胃指标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取平均体重鸡2只进行宰杀,计算腺胃指数、肌胃指数、腺胃和肌胃比,腺胃、肌胃及峡部展开后的长度,腺胃直径与峡部的比值等数据。腺胃指数、肌胃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腺胃指数(%)=(腺胃重/活重)×100;
肌胃指数(%)=(肌胃重/活重)×100。
1.3.3 病理变化 1.3.3.1 肌胃、腺胃外观、剖检变化36日龄屠宰后,对腺胃和肌胃进行外部观察和比较。然后剖检开腺胃和肌胃,观察腺胃乳头变化,腺胃壁的厚薄,腺胃展开后的宽度,腺胃与肌胃交界的峡部展开后的宽度。
1.3.3.2 病理组织学观察取剖检后的腺胃,置于100 mL/L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电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1.3.4 病原分离鉴定 1.3.4.1 病料处理分别取22、36日龄4个组的屠宰肉鸡腺胃病料组织,每个腺胃各剪取少量组织块,称重,并按1 ∶ 4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匀浆,反复冻融3次,3 000 r/min离心30 min,按1 ∶ 4的比例用无菌生理盐水制备悬液,冻融3次,3 000 r/min离心20 min,用0.22 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作为各组接种材料。
1.3.4.2 病料接种、传代、检测取上述8份接种材料,分别接种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10枚,每枚尿囊腔接种0.1 mL,置37 ℃孵化器继续孵化144 h,弃去24 h内的死胚,其余死胚及时冻存,144 h仍不死者,放冰箱内冻死,收获尿囊液,继续盲传3代后,分别收获尿囊液,按试剂盒(Axygen公司)说明提取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中GLM方法进行分析,所有指标以每个重复为试验单位。若各组间差异显著,则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不同料型和营养水平饲粮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与饲喂粉料相比,颗粒料显著提高了肉鸡35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而营养水平只对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正常营养水平组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料型和营养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 | 表3 不同料型和营养水平饲粮对肉鸡15~35日龄生长性能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et of different feed forms and nutrient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aged from 15 to 35 days |
从表4可以看出,料型对腺胃重、腺胃和肌胃比、肌胃指数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喂颗粒料肉鸡腺胃重、腺胃和肌胃比均显著高于粉料(P<0.05),而肌胃指数显著低于粉料(P<0.05);营养水平对肌胃重、腺胃重、腺胃和肌胃比、肌胃指数、腺胃指数均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型和营养水平对肌胃重、腺胃重、腺胃和肌胃比、肌胃指数、腺胃指数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 | 表4 不同料型和营养水平饲粮对肉鸡肌胃、腺胃指标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et of different feed forms and nutrient levels on proventriculus and gizzard indices of broilers |
由图1可看出,饲喂颗粒料的肉鸡腺胃外观明显大于粉料,而饲喂颗粒料的肌胃体积则小于粉料;饲喂颗粒料肉鸡的肌胃和腺胃之间的峡部宽度明显宽于粉料;而不同的营养水平对腺胃和肌胃的外观影响不明显。由表5可知,饲喂颗粒料显著提高了未剖开腺胃和峡部的宽度(P<0.05),而营养水平对未剖开腺胃和峡部的宽度无显著影响(P>0.05),料型和营养水平对未剖开腺胃和峡部宽度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 | 图1 持续冷热环境对肉鸡胸肌Fig. 1 Proventriculus and gizzard external view of 36-day-old broilers of 4 groups |
![]() | 表5 不同料型和营养水平饲粮对肉鸡腺胃和峡部宽度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diet of different feed forms and nutrient levels on proventriculus and gizzard width of broilers |
由图2看出,对4个组的腺胃和肌胃剖检发现,正常、低营养水平颗粒料组间腺胃、肌胃并无明显差异,表现为腺胃松弛、宽大、薄,腺胃乳头口大、扁平,突出不明显,乳头并无出血,峡部宽大,个别鸡内金有溃疡。正常、低营养水平粉料组间腺胃和肌胃无明显差异,饲喂粉料肉鸡腺胃乳头均突出明显。由表5可知,颗粒料显著提高了腺胃和峡部剖开后的宽度(P<0.05),而营养水平对腺胃和峡部剖开后的宽度无显著影响(P>0.05),料型和营养水平对腺胃和峡部剖开前宽度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 | 图2 4组36日龄肉鸡的肌胃、腺胃剖面图Fig. 2 Proventriculus and gizzard sectional drawing of 36-day-old broilers of 4 groups |
喂食颗粒料的2组腺胃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图3,图6);腺上皮细胞肥大和增生,乳头口排列不规则,化脓性炎症(图3,图6)。腺小管肿胀,淋巴细胞浸润,腺管间瘀血(图3);有的腺体充血、水肿,腺体内淋巴细胞增生(图6);腺胃胃壁皱褶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6)。
![]() | 图3 饲喂正常营养水平颗粒料肉鸡的腺胃切片Fig. 3 Slice for proventriculus of broilers fed normal nutrient level+pellet diet (40×) |
![]() | 图4 饲喂正常营养水平粉料肉鸡腺胃切片Fig. 4 Slice for proventriculus of broilers fed normal nutrient level+mash diet (40×) |
![]() | 图5 饲喂低营养水平粉料肉鸡腺胃切片Fig. 5 Slice for proventriculus of broilers fed low nutrient level+mash diet (40×) |
![]() | 图6 饲喂低营养水平颗粒料肉鸡腺胃切片Fig. 6 Slice for proventriculus of broilers fed low nutrient level+pellet diet (40×) |
喂食粉料的2组腺胃乳头开口排列整齐,结构完整,腺管结构完整,黏膜结构完整,固有层肌纤维排列紧密、较厚。 2.4 饲喂不同料型和营养水平饲粮的肉鸡腺胃、肌胃病毒鉴定 2.4.1 接种鸡胚结果
接种鸡胚结果,在24、48、72、96、120、144 h分别观察1~8号病料,结果均为鸡胚无死亡、无病变。
收获以上1~8号尿囊液,分别接种鸡胚,育传1代结果,在24、48、72、96、120、144 h分别观察1~8号病料,结果均为鸡胚无死亡、无病变。
收获1代1~8号尿囊液,分别接种鸡胚,育传2代结果,在24、48、72、96、120、144 h分别观察1~8号病料,结果均为鸡胚无死亡、无病变。
收获2代1~8号尿囊液,分别接种鸡胚,育传3代结果,在24、48、72、96、120、144 h分别观察1~8号病料,结果均为鸡胚无死亡、无病变。
2.4.2 RT-PCR检测4代尿囊液结果分别取22日龄传至第4代1号、2号、3号和4号鸡胚尿囊液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RT-PCR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号、2号、3号和4号尿囊液在440 bp处均无特异性条带(图7),说明22日龄各组鸡腺胃中并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 图7 22日龄肉鸡腺胃病料传4代后尿囊液中传支病毒RT-PCR检测结果Fig. 7 RT-PCR detection results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 proventriculus after four passages in allantoic fluid of 22-day-old broilers |
分别取36日龄传至第4代5号、6号、7号和8号鸡胚尿囊液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RT-PCR检测,检测结果显示5号、6号、7号和8号在440 bp处均无特异性条带(图8),说明22日龄各组鸡腺胃中并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 图8 36日龄肉鸡腺胃病料传4代后尿囊液中传支病毒RT-PCR检测结果Fig. 8 RT-PCR detection results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 proventriculus after four passages in allantoic fluid of 36-day-old broilers |
通过以上病毒检测,在22和36日龄,4个组鸡腺胃中均未检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说明此次试验中的颗粒料组腺胃肿大并非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致。 3 讨 论
关于料型和营养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报道已较多,肉鸡采食颗粒料时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都优于粉料,这是由于调质制粒过程中的高温处理使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病原微生物减少,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和饲料的转化效率。Engberg等[3]报道与粉料相比,颗粒料显著提高肉鸡体重和饲料报酬,其认为这是由于颗粒料提高了肉鸡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这同Calet[4]、Choi等[5]、Nir等[6]的报道一致。高营养水平饲粮提高肉鸡生长性能的报道也较多,本试验结果也印证了前人研究的结果,颗粒料可以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料重比,高营养水平可显著降低料重比。
本试验中料型对肌胃和腺胃的重量、外观以及腺胃炎的发病率影响较大,颗粒料不仅增大了腺胃的重量,剖检也发现乳头糜烂,峡部明显变宽,同时肌胃指数也明显降低。Svihus等[7]研究发现,小麦型饲粮颗粒料代替粉料显著降低肉鸡30 d肌胃指数(12.0 g/kg BW vs. 16.2 g/kg BW),这与本试验的结果类似,在前消化道湿润环境和生理蠕动的共同作用下颗粒料通常会迅速崩解,使得食糜颗粒能够快速通过腺胃、肌胃,从而对肌胃的机械性的刺激减弱,这可能是导致肌胃发育较小的主要原因。Duke[8]已经详细地描述了肌胃的研磨行为和运动规律,循环研磨从较薄的肌肉收缩开始,随后幽门开放,十二指肠进行剧烈蠕动收缩。十二指肠收缩后,一对发达的较厚的侧肌立即开始收缩,胃部食糜一部分被挤压进入十二指肠,另一部分进入腺胃。由于发达侧肌的舒张,腺胃开始收缩,食糜回流到肌胃。腺胃是肌胃之前的独特部分,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和盐酸,肌胃收缩时,食糜回流到腺胃,有更多的胃蛋白酶原和盐酸进入食糜中,颗粒料增加了肉鸡采食量,从而导致腺胃液分泌量以及食糜回流量增多,这可能是导致腺胃增大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腺胃炎致病因素分为非传染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低营养水平、生物胺、霉菌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均可能导致腺胃炎的发生[2],而传染性因素导致的腺胃炎较为复杂,主要病毒包括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腺胃坏死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等,尽管一些学者从患有腺胃炎的病料中分离到很多病毒[9],但并不能证明是该病的直接病因。腺胃炎的特征是腺胃和峡部异常增大,这是导致腺胃破裂的原因[10]。周继勇[2]认为确诊动物是否感染腺胃炎,可用体重的变化、腺胃指数、腺胃和肌胃比、囊体指数和胸腺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判断。本研究中饲喂颗粒料肉鸡腺胃指数、腺胃和肌胃比均表现出明显的升高,而且剖检显示腺胃乳头糜烂,肌胃内金溃疡,这均显示肉鸡具有腺胃炎的症状,这提示颗粒料有可能是导致腺胃炎发生的原因之一。O’Dell等[11]发现饲粮中缺乏结构性组分(大颗粒、谷壳、木屑等),不但影响肌胃的发育而且与腺胃炎的发生率密切相关。Taylor等[12]发现颗粒料饲粮中添加整粒谷物时能减少腺胃炎的发生,这些事实表明,颗粒料中若缺乏结构性组分,特别是在网养方式下极易造成腺胃炎的发生。另外,本试验研究表明营养水平虽然对肉鸡的生长产生影响,但并未对腺胃、肌胃的发育产生影响,在剖检中也未发现对腺胃炎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营养水平不是引起腺胃炎的主要因素。虽然,饲喂颗粒料肉鸡表现出腺胃炎发病率高,但具体的致病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尤其是颗粒料是直接诱因还是间接性导致其他病原因子的产生还有待试验验证。
此次试验在鸡的腺胃中并未检测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这与马凤龙等[9]报道并不吻合。这说明,鸡腺胃炎的发病并非一定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因只检测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未对其他病原进行检测,所以,是否是其他病原所致需进一步研究。
4 结 论本试验条件下,饲喂粉料有助于腺胃的正常发育,而喂食颗粒料则使腺胃明显增大,有炎性浸润;营养水平的不同则对腺胃发育无明显的表现。腺胃炎的发生并非一定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
[1] | 孙淑红,柴家前,王波,等.表现腺胃炎的蛋用型鸡J亚群-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畜牧兽医学报,2010,41(2):251-254. (![]() |
[2] | 周继勇.传染性腺胃炎病毒ZJ971株的一些生物学特征[J]. 畜牧兽医学报,2000,31(3):229-234. (![]() |
[3] | ENGBERG R M,HEDEMANN M S,JENSEN B B.The influence of grinding and pelleting of feed on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broiler chickens[J]. British Poultry Science,2002,43(4):569-579. (![]() |
[4] | CALET C.The relative value of pellets versus mash and grain in poultry nutrition[J]. 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1965,21(1):23-52. (![]() |
[5] | CHOI J H,SO B S,RYU K S,et al.Effects of pelleted or crumbled diet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organs of broilers[J]. Poultry Science,1986,65(3):594-597. (![]() |
[6] | NIR I,HILLEL R,PTICHI I,et al.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performance.3.Grinding pelleting interactions[J]. Poultry Science,1995,74(5):771-783. (![]() |
[7] | SVIHUS B,KLOVSTAD K H,PEREZ V,et al.Physical and nutritional effects of pelleting of broiler chicken diets made from wheat ground to different coarsenesses by the use of roller mill and hammer mill[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117(3/4):281-293. (![]() |
[8] | DUKE G E.Recent studies on regulation of gastric motility in turkeys[J]. Poultry Science,1992,71(1):1-8. (![]() |
[9] | 马凤龙,傅兴伦,陈国柱,等.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试验[J]. 中国兽医学报,2004,24(3):225-227. (![]() |
[10] | DORMITORIO T V,GIAMBRONE J J,HOERR F J.Transmissible proventriculitis in broilers[J]. Avian Pathology,2007,36(2):87-91. (![]() |
[11] | O'DELL B L,NEWBERNE P M,SAVAGE J E.An abnormality of the proventriculus caused by feed texture[J]. Poultry Science,1959,38(2):296-301. (![]() |
[12] | TAYLOR R D,JONES G P D.The influence of whole grain inclusion in pelleted broiler diets on 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and ascites mortality[J]. British Poultry Science,2004,45(2):247-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