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莱芜黑山羊是一种高繁殖力性状逐步趋于纯合、性状遗传趋于稳定的肉绒兼用型品种[1],具有繁殖率高、肉质好、耐粗饲、抗病适应性强等特性。2009年10月15日被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2]。近年对莱芜黑山羊繁殖生理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母羊卵泡发育成熟机制及外源激素的利用等领域[3, 4],而对母羊泌乳期的营养需要量还没有针对性的报道。本课题组开展了莱芜黑山羊泌乳期能量和蛋白质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旨在为莱芜黑山羊饲养管理,尤其是饲粮配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在莱芜黑山羊育种繁育中心进行。选择胎次相同的40只产羔后的经产母羊(体重30 kg左右,年龄2~3岁),根据母羊体重及育羔数(单羔,产双羔者调整为单羔哺乳)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不同的4种饲粮。 1.2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本试验采用双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能量和蛋白质作为2个因子,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设定参考我国《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5]泌乳期的饲养标准,高、低水平分别为标准推荐量的120%、100%。各组泌乳母羊分别饲喂高蛋白质、高能(A组),低蛋白质、高能(B组),高蛋白质、低能(C组),低蛋白质、低能(D组)饲粮。
母羊的饲养试验分为2期,1~30泌乳日龄和 31~60泌乳日龄。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1。母羊全舍饲饲养。日给精饲料2次,10:00、17:00各喂1次;日喂粗饲料(花生秧)6次,自由饮水,限制粗饲料采食。运动场放置微量元素食盐砖供羊只舔食。
羔羊饲养方式:1~30日龄,哺乳+少量补饲(精饲料为主);31~60日龄,哺乳+大量补饲(优质粗饲料及精饲料)。补饲料以羊场现存原料为主。1~20泌乳日龄羔羊每天哺乳5次,时间依次是07:30、10:30、14:00、16:00、18:00;21~40泌乳日龄为4次,依次是07:30、10:30、14:30、17:30;41~60泌乳日龄为3次,依次是07:30、14:00、17:30。羔羊放在母羊身旁栅栏中,哺乳时将其放入母羊栏中,母羊可见到羔羊的同时,不影响母羊采食、泌乳及羔羊的生长。
![]() |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air-dry basis) |
母羊采食量:在母羊1~60泌乳日龄,每天记录每组试羊的给料量、剩料量,计算出每组羊的精饲料、粗饲料、干物质(DM)采食量。
母羊称重:母羊在分娩当天(产羔后8 h内,初始体重),30、60泌乳日龄于早晨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
母羊泌乳量:采用羔羊吃奶前后称重法测定,测定羔羊每次吮乳前后体重差为每次泌乳量[6]。整个试验期每隔5 d测定1次泌乳量,羔羊吃奶期间,及时接尿和粪便,并记入泌乳量。
羔羊称重:羔羊在出生当天(初生重),10、20、30、40、50、60日龄于早晨空腹称重。计算1~30日龄、31~60日龄及1~60日龄平均日增重。
羔羊死亡率:记录羔羊的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 1.3.2 消化试验
在每泌乳期后6天对供试母羊进行消化试验(利用集粪袋,其中预试期3 d,正试期3 d),每组选有代表性的试羊2只置于分娩栅栏,每个栅栏中1只,可自由活动。试验期间采用全收粪法,样品的采集、处理、化验分析均按常规方法[7]进行。
每天准确称取每只羊的给料量,回收剩余的饲料并立即称重。同时取每天饲料的少量作为样本,粉碎过40目筛,供测定营养物质含量。
粪样的制备:每天称取并记录每只羊排粪量,按每只羊每天总排粪量的10%取样,将每只羊3 d的粪样混合冷冻(-20 ℃)保存,供测定营养物质含量。
粪中粗蛋白质(CP)测定样本的制备:取每昼夜总排粪量的10%(在加硫酸前,将粪中的羊毛捡出),放入广口瓶中,同时加入硫酸(10%)使粪球基本浸泡在酸中。消化试验结束后把样品混匀测定粪中CP的含量。
血清样本的采集与处理:在消化试验开始前1天采集空腹羊的颈静脉血样5 mL,1 148.85×g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冷冻(-20 ℃)保存。 1.4 测定方法与计算
能量:采用氧弹式燃烧测热器测定饲料、粪中的能量,计算消化能。 消化能=食入总能-粪能。 CP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
血清生化指标:采用GS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市锦瑞电子有限公司)测定血清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公司),试剂盒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3.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方差分析,Duncan氏法多重比较检验,显著水平为0.05,试验数据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误。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母羊的影响 2.1.1 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由表2可以看出,整个泌乳期母羊对粗饲料的采食量表现稳定。1~30泌乳日龄A、B组精饲料和DM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D组(P<0.05),31~60泌乳日龄A、B、C组均显著高于D组(P<0.05)。1~30泌乳日龄各组之间CP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31~60泌乳日龄表现为A、C组显著高于B、D组(P<0.05)。1~30泌乳日龄A组消化能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B、C组显著高于D组(P<0.05),31~60泌乳日龄A、B组消化能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D组(P<0.05)。
![]() | 表2 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母羊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and protein levels on feed intake and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lactation ewes |
组内分析发现,31~60泌乳日龄CP采食量高于1~30泌乳日龄,这可能和母羊泌乳后期需要储存的营养物质较多有关,随着羔羊体重的增加,需要从外界获取较多的蛋白质满足需要。消化能采食量表现在A、C组31~60泌乳日龄均低于1~30泌乳日龄,B、D组31~60泌乳日龄均高于1~30泌乳日龄,这可能和B、D组31~60泌乳日龄CP采食量高有关,蛋白质既可以构建组织细胞,也可以转化为糖和脂肪供应能量[8],满足能量需求,可见泌乳母羊的自我调节功能较强。
泌乳母羊对饲粮中主要营养物质(DM、CP、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均表现为31~60泌乳日龄高于1~30泌乳日龄,但相差不太大。1~30泌乳日龄A组DM、CP、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1~60泌乳日龄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从全期来看,饲粮能量水平相同时(高能或低能),高蛋白质组的CP消化率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A组>B组,C组>D组,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相同时(高蛋白质或低蛋白质),高能组的总能消化率高于低能组[A组>C组(P<0.05),B组>D组(1~30日龄P>0.05,31~60日龄P<0.05)]。本试验的结果和任万录等[9]结果基本一致。 2.1.2 体重
由表3可以看出,在整个泌乳期,A、B、C组母羊体重呈现正增长趋势,D组呈现负增长趋势,但 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差异在±6 g/d范围内。
![]() | 表3 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母羊体重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and protein levels on body weight of lactation ewes |
由表4可以看出,泌乳初期泌乳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泌乳高峰出现在30泌乳日龄,此后泌乳量开始下降,上升或下降幅度较缓和。A、C组泌乳量峰值显著高于B、D组(P<0.05)。从组间的泌乳总量来看,在1~30泌乳日龄,C组略高于A组(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B、D组(P<0.05);在31~60泌乳日龄,A组略高于C组(P>0.05),2者均显著高于B、D组(P<0.05);在1~60泌乳日龄,A、C组均显著高于B、D组(P<0.05),但A、C 组之间或者B、D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A组日均泌乳量为(0.85±0.07) kg/d,显著高于B、D组(P<0.05),稍微高于C组(P>0.05)。
![]() | 表4 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母羊泌乳量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and protein levels on milk yield of lactation ewes |
由表5可以看出,在1~30泌乳日龄或者31~60泌乳日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大致趋势是能量水平相同时,血清总蛋白含量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降低。1~30泌乳日龄和31~60泌乳日龄,A组血清尿素氮含量略高于C组(P>0.05),显著高于B、D组(P<0.05)。A、B、D组1~30泌乳日龄血清尿素氮含量高于31~60泌乳日龄,而C组1~30泌乳日龄低于31~60泌乳日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血清葡萄糖含量影响不大,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5 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母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and protein levels on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lactation ewes |
由表6可以看出,羔羊的体重随着哺乳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在60 d的哺乳期内,体重呈现增加的趋势。同时,平均日增重随着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A组最高,为(0.15±0.01) kg/d,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显著低于B、C组(P<0.05)。经显著性检验分析,1~30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C组和A组最高;31~60日龄各组羔羊平均日增重低于1~30日龄,A组最高,为(0.15±0.01) kg/d,略高于B、C组(P>0.05),显著高于D组(P<0.05)。
![]() | 表6 泌乳母羊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羔羊体重的影响 Table 6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and protein levels of lactation ewes on body weight of lambs |
整个泌乳期,泌乳母羊平均日增重变化范围在-5.559~5.556 g/d,和李建国等[10]报道的61~65 g/d,高艳霞[11]报道的70~90 g/d不一致,这可能和羊的品种、试验条件等因素有关。D组为低蛋白质、低能组,可以判断该组饲粮不能很好地满足母羊的营养需要,而其他3组基本上可以满足泌乳母羊的营养需要。
4组泌乳母羊体重在1~30泌乳日龄大致呈升高趋势,而在断奶时,母羊体重又呈现降低现象,D组体重降幅较大。这说明1~30泌乳日龄饲粮营养除满足母羊的泌乳需要外,还用于母体自身,而31~60泌乳日龄饲粮营养成分大都用于泌乳,分配给母体的少,从而使母羊体重降低较多。A组母羊体重在泌乳31~60泌乳日龄没有改变,相对来说,A组饲粮营养水平比较适合泌乳母羊。 3.1.2 泌乳量
本试验中能量水平对日均泌乳量影响不大,相同蛋白质水平下,高能组与低能组日均泌乳量差异不大;而相同能量水平时,高蛋白质组日均泌乳量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这与Robinson[12]报道的在代谢能食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母羊没有达到最大的泌乳量,增加饲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可明显提高泌乳量的结论相一致。
母羊在妊娠后期的增重影响着泌乳期的泌乳量和羔羊的初生重,泌乳量与羔羊初生重之间、母羊体重及羔羊的日增重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样,Torres-Hernandez等[13]的研究中发现,1~30泌乳日龄的泌乳量与羔羊的体增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试验由于蛋白质水平设计少,未能进行相关性分析,但总趋势是随着CP采食量的增加,泌乳量增加。 3.1.3 血清生化指标
瘤胃内氨的浓度升高、瘤胃微生物生长缓慢,菌体蛋白的合成受阻、体内氨基酸的分解加快,都会造成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升高。分析发现,整个泌乳期,高蛋白质组与低蛋白质组之间差异显著,而高能组与低能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蛋白质水平时,能量采食量越高,血清尿素氮含量越高,但差异不显著;相同能量水平时,CP采食量对泌乳母羊血清尿素氮的含量影响显著,并且随着摄入CP采食量的降低血清尿素氮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这与已有报道[14, 15]相一致。
整个试验期,饲粮蛋白质水平相同时,随着能量水平的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下降;饲粮能量水平相同时,随着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升高。这与妊娠期母羊试验结果[16]相反,可见不同生理繁殖期莱芜黑山母羊的血清葡萄糖含量表现不同。
血清中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即为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由肝脏合成,除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外,还维持血浆渗透压,同时又是机体蛋白质的一个来源,用于修补机体组织和提供能量。血清球蛋白来源于浆细胞的分泌,反映机体的抵抗力[14]。造成总蛋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应激使血清蛋白分解加强[17]。血清总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程度及饲粮中蛋白质的营养水平[18]。 3.2 泌乳母羊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羔羊体重的 影响
饲粮蛋白质水平影响母羊的泌乳量,羔羊的生长发育受母羊泌乳量及乳品质、补饲料的成分及质量、饲养管理及环境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母羊的泌乳量和乳成分是羔羊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因素[19]。本试验中,相同能量水平组中,羔羊的体重随母羊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ARC(1980)认为哺乳羔羊日增重在0.2 kg/d以上是较为理想的增重水平[20]。李建国等[10]报道河北细毛羊泌乳前期((0~50泌乳日龄)的哺乳羔羊的平均日增重为189 g/d。本试验中羔羊平均日增重的最佳水平为(0.15±0.01) kg/d,稍低于上述水平,这可能和羊品种、试验条件等因素有关。
本试验,31~60日龄羔羊的体重受母乳影响小于1~30日龄,这可能和母羊的泌乳量减少和乳汁中固形物的含量有关,同时羔羊也能自己采食一定量的外源草料作为补充,羔羊的生长不只依赖于母乳。所以,在生产上,除了对母羊加强营养外,还应注意羔羊的营养,尽早对羔羊补饲,以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减轻泌乳母羊的负担。 4 结 论
① 1~30泌乳日龄母羊饲粮消化能、CP、DM适宜水平分别为1.145 MJ/(kg W0.75·d)、17.67 g/(kg W0.75·d)、93.73 g/(kg W0.75·d)。
② 31~60泌乳日龄母羊饲粮消化能、CP、DM适宜水平分别为1.139 MJ/(kg W0.75·d)、19.65 g/(kg W0.75·d)、90.14 g/(kg W0.75·d)。
[1] | 徐云华,李强,曹洪防,等.莱芜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J]. 山东畜牧兽医,2001,6(1):21-22. (![]() |
[2] | 刘霞.莱芜年鉴[M]. 北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0:1-48. (![]() |
[3] | 侯衍猛,曹洪防,徐云华,等.莱芜黑山羊发情周期中FSH、LH、E2和P的分泌规律[J]. 中国兽医学报,2006,26(3):340-343. (![]() |
[4] | 高立坤,葛仕豪,王树迎,等.不同繁殖力山羊年周期中FSH和LH分泌规律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37-41. (![]()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 |
[6] | 赵有璋.现代中国养羊[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 |
[7] |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 |
[8] | 杨久仙,刘建胜.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M]. 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 |
[9] | 任万录,刘占发,张振伟,等.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中卫山羊泌乳母羊消化率的影响[J]. 畜禽业,2010(10):10-12. (![]() |
[10] | 李建国,桑润滋,曹玉凤,等.日粮中不同代谢能、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水平对泌乳前期细毛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1996,8(4):56-60. (![]() |
[11] | 高艳霞.小尾寒羊妊娠及泌乳期日粮能量和蛋白质适宜供给量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3:31-34. (![]() |
[12] | ROBINSON J J.ResPonse of the lactating ewe to variation in energy and protein intake.In Milk production in the Ewe[J]. EAAP Publication,1978(23):53-65. (![]() |
[13] | TORRES-HERNANDEZ G,HOHENBOKEN W.Relationships between ewe milk production and composition and preweaning lamb weight gain[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80,50(4):597-603. (![]() |
[14] | 张宏福,秦加华,卢庆萍,等.断奶日龄对仔猪血清中几种生化成分的影响[M]//仔猪营养生理与饲料配制技术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234-239.(![]() |
[15] | PRESTON R L,SCHNAKENBERG D D,PFANDER W H.Protein utilization in ruminants.Ⅰ.Blood urea nitrogen as affected by protein intake[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65(86):281-288. (![]() |
[16] | 程光民,陈凤梅,刘建胜,等.莱芜黑山羊妊娠后期能量蛋白营养需要量的研究[J]. 畜牧与兽医,2014(9):21-24. (![]() |
[17] | 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化学[M]. 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356. (![]() |
[18] | 程忠刚,许梓荣,林映才,等.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04,16(4):44-46. (![]() |
[19] | 安卫红,黄惠玲,张振伟.中卫山羊母羊不同营养水平对羔羊生长的影响[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49-50. (![]() |
[20] | ARC.The Nutrient Requirement of Ruminant Livestock[M]//ROYAL F.Common wealth Agricultural.Bureaux: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