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哈尔滨 150090
2.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Harbin Agricultural,Harbin 150090,China
现如今人们对鹅产品需求量日趋上升,鹅养殖业成为朝阳产业。我国鹅饲养模式主要有放牧饲养及集约化饲养2种。放牧饲养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继而降低饲养成本,缺点在于放牧区域过大不易管理,且敞开式环境增加鹅群的染病风险,低温大风等自然条件变化也易降低鹅的免疫力[1]。集约化饲养虽具有可机械操作、便于管理、全年生产等优势,但饲养成本高,肉品质下降,生长性能不高,且受饲养空间限制,鹅运动量少,空气流通差,疾病易流行。由此可见,不论放牧饲养或集约化饲养,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如何既节省成本,又能提高鹅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还可以增加鹅的免疫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贺茂森[2]探讨了油菜田饲养模式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田养鹅,10周龄左右每只鹅平均重达3.6 kg,高于传统模式养鹅体重;陈小权[3]探讨了油菜花粉超微粉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粉超微粉增加了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说明田地饲养模式具有优势,而此类养鹅模式在北方很少研究。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寒区,四季分明,春夏新鲜饲草生长月份短,秋冬季节寒冷,试验利用鹅的食草特性,结合北方自然环境特点,有效利用青贮玉米秸秆生长时间,以北方白鹅为试验对象,在舍饲对照下,探索玉米地放养的可行性。以提高肉鹅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强肉鹅的抗病能力为目标,对玉米地放养模式下北方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试验动物为北方白鹅,由大庆市大同区北方种鹅场提供,选取1 000只2~3周龄的肉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舍饲,试验组为玉米地放养。每组鹅分别于2、4、8和12周龄时各取5只,总计40只鹅,称量体重,并采血进行免疫细胞因子含量检测。育肥结束时,分别从2组鹅随机选取体况均匀的个体各12只进行屠宰试验,将北方白鹅切开耳下颈部血管,放血致死之后,测量屠宰指标。 1.2 试验饲粮与饲养管理
饲粮方面,2组鹅1~2周龄时在保温舍内饲喂雏鹅颗粒料,从3周龄开始逐步换料,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参照NRC(1984)推荐的营养需要量和《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2)》进行配制,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diets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 表1 舍饲鹅和放养鹅的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diets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舍饲鹅在运动场喂料饮水,饲养密度为1只/m2,每群鹅500只,运动场围栏为铁丝网,围网高50~60 cm,补饲饲粮采用玉米筛漏、谷糠;放养组将2~3周龄的北方白鹅商品雏放养到株高超过70 cm的拔节期玉米地中,放养密度为0.045只/m2,鹅雏以玉米地杂草及玉米下层叶片为粗饲粮,玉米老熟后补饲青贮玉米秸秆等作为粗饲料,玉米地放养鹅采食饲粮主要为补饲粮,在玉米地外空地设置若干补饲食槽,玉米老熟前放养部分采食量可以从采草面积计算获得,精料、玉米青贮饲喂量见表2。2组均采用自动饮水器饮水,均按鹅场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 |
表2 精料、玉米青贮饲喂量 Table 2 Concentrated feed and corn silage feeding amount |
取2、4、8和12周龄时的鹅各5只,体重秤称量其体重;育肥结束后称量鹅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腹脂重,并依此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试验鹅在空腹12 h后进行血液样品采集。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翅下静脉采血10 mL置于15 mL离心管(预先用无离子水处理)中,血液样品采回放于4 ℃冰箱低温保存24 h后,将血液样品置于4 ℃低温离心机中以4 0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收集血清样品。离心后将血清样品分装于1.5 mL的Eppendorf管中,封闭管口,标号,置于-20 ℃冰箱中低温保存,以备各项指标的检测。试验血清样品为无溶血血清。
1.5 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检测采用318MC型酶标仪(microplate reader)(美谷分子仪器有限公司)和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上海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鹅血清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4(IL-4)、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α(IFN-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进行检测。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对2组鹅血清中各指标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生长性能由表3可知,舍饲和放养鹅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舍饲鹅体重在2、4和8周龄时均高于放养鹅,放养鹅体重在12周龄时高于舍饲鹅;放养鹅从4周龄开始,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大于舍饲鹅;放养鹅在4和8周龄时料重比小于舍饲鹅。
![]() | 表3 舍饲鹅和放养鹅生长性能的比较 Table 3 The comparison of growth performance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由表4可知,屠宰性能方面,舍饲鹅和放养鹅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饲鹅的胸肌率和腿肌率高于放养鹅,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比放养鹅高3.82%、1.43%和0.48%。
![]() | 表4 舍饲鹅和放养鹅的鹅屠宰性能的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f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如图1所示,2周龄放养鹅血清中IL-2含量与舍饲鹅并无显著差异(P>0.05),4、8和12周龄时放养鹅血清中IL-2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鹅(P < 0.01)。2组鹅血清中IL-2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均在4周龄时达到最高值。
![]() | 数据柱标有ns 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05),*表示差异显著(P < 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01)。下图同。 Value columns with the "ns"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while with the * mean significant diffience(P < 0.05),and with the **mean significant diffience (P < 0.01).the same as below. 图1 舍饲鹅和放养鹅血清中IL-2含量的比较 Fig. 1 Comparison of serum IL-2 content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如图2所示,2组鹅血清中IL-4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并均在2周龄时达到最高值。2周龄时舍饲鹅血清中IL-4含量极显著高于放养鹅(P<0.01),在4、8周龄时与放养鹅差异不显著(P>0.05),在12周龄时极显著高于放养鹅(P<0.01)。
![]() | 图2 舍饲鹅和放养鹅血清中IL-4含量的比较 Fig. 2 Comparison of serum IL-4 content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如图3所示,放养鹅血清中IL-6含量在4、8和12周龄时极显著高于舍饲鹅(P < 0.01),仅在2周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2组鹅血清中IL-6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均在8周龄时达到最高值。
![]() | 图3 舍饲鹅和放养鹅血清中 IL-6含量的比较 Fig. 3 Comparison of serum IL-6 content of housing geeseand stocking geese |
如图4所示,2组鹅血清中IL-12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在4周龄时达到最高值。2周龄时放养鹅与舍饲鹅血清中IL-12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4、8和12周龄时放养鹅血清中IL-12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鹅(P < 0.01)。
![]() | 图4 舍饲鹅和放养鹅血清中 IL-12含量的比较 Fig. 4 Comparison of serum IL-12 content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如图5所示,2组鹅血清中IFN-α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舍饲鹅血清中IFN-α含量在2周龄时达到最高值,放养鹅血清中IFN-α含量在12周龄时达到最高值。2、4周龄时的放养鹅与舍饲鹅血清中IFN-α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8、12周龄时的放养鹅血清中IFN-α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鹅(P < 0.01)。
![]() | 图5 舍饲鹅和放养鹅血清中 IFN-α含量的比较 Fig. 5 Comparison of serum IFN-α content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如图6所示,2组鹅血清中IFN-γ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舍饲鹅血清中IFN-γ含量在2周龄时达到最高值,放养鹅血清中IFN-γ含量在12周龄时达到最高值。各周龄时的放养鹅与舍饲鹅血清中IFN-γ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 | 图6 舍饲鹅和放养鹅血清中 IFN-γ含量的比较 Fig. 6 Comparison of serum IFN-γ content of housing geese and stocking geese |
虽饲养模式有所不同,但因试验对象均为北方白鹅,品种并无差异,所以2种模式下鹅的生长性能并无显著不同。放养鹅由于饲养空间大,运动量大,采食量也随之增大,因而平均日采食量在4、8和12周龄时均略高于舍饲鹅,采食量增加有助于鹅的生长,因而放养鹅的平均日增重在4、8和12周龄时也略高于舍饲鹅,且体重在12周龄时超越舍饲鹅。但从8周龄开始,2组鹅平均日增重呈下降趋势,体重增加减缓,表明8周龄附近为鹅的生长高峰期,生长性能最优。放养鹅在4和8周龄时料重比低于舍饲鹅,表明玉米地放养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家禽的屠宰指标是评价饲养管理状况和营养状况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品种选育及鉴定工作的重要依据。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是衡量畜禽产肉性能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屠宰率在80%以上、全净膛率在60%以上的肉,肉用性能良好[4]。试验中2组鹅屠宰率分别为91.30%和92.77%,全净膛率分别为65.67%和61.85%,表明北方白鹅的产肉性能良好。放养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高于舍饲鹅,而舍饲鹅在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及腹脂率均高于放养鹅,这表明玉米地放养模式在屠宰性能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且2种饲养模式的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因而认为饲养模式本身与屠宰性能并无本质联系。玉米地放养模式充分利用了玉米地杂草、野菜和玉米底层叶作为鹅的主要饲料来源,减少精、粗饲料的投入,大幅度降低了养鹅成本,提高了养鹅的经济效益[5]。鹅粪还能够肥沃土地,改良土壤,促进玉米更好的生长,是一举两得值得大力推广的饲养模式。 3.2 玉米地放养对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白介素来源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主要功能是联络白细胞群,传递各种信号,调节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IL-2是在抗原和有丝分裂原刺激下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对抗原诱导的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起到增殖分化的作用[6]。IL-4是Ⅱ型辅助性T细胞亚群Th2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蛋白质性质的肽类,它在诱导B淋巴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和减少巨噬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IL-6是多种淋巴细胞和非淋巴细胞在自发或非自发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作用于多种细胞和神经系统。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应答、产生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促进造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另外,IL-6还可以调控脂肪的代谢。IL-12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巨噬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其他抗原递呈细胞产生,能促进活化的T细胞增殖,诱导T细胞和NK细胞分泌IFN-γ,提高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9]。放养鹅血清中各白介素含量,除有降低IL-4含量的趋势外,IL-2、IL-6和IL-12的含量均高于舍饲鹅,且2组鹅血清中IL-2、IL-6、IL-12含量分别在不同日龄时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玉米地放养模式能提高鹅机体内的IL-2、IL-6和IL-12含量,放养鹅比舍饲鹅具有更高的调节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能力,其T、B淋巴细胞的应答速度更快,凝血能力更强,抗炎能力更高,玉米地放养模式有利于鹅免疫力的提高。
干扰素是由白细胞产生的可溶性糖蛋白,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而直接对抗病毒感染。Ⅰ型干扰素IFN-α是一种急性期蛋白质,能够精确参与因病原体刺激引起的先天免疫反应,也可以调解诸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非感染性炎症过程,有着较为广谱的抗病毒作用[10]。Ⅱ型干扰素IFN-γ是另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具有抗病毒、参与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寄生虫的作用,能够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1]。2组鹅血清中IFN-α、IFN-γ含量都存在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原因在于雏鹅出生后48 h和7日龄时均注射过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引起IFN-α、IFN-γ含量升高,并在4~8周龄时回落,又于8周龄附近注射副黏+鹅流感二联油苗,引起8和12周龄时血清IFN-α、IFN-γ含量升高。放养鹅血清中IFN-α含量高于舍饲鹅,且与舍饲鹅在8和12周龄时存在极显著差异;2组鹅血清中IFN-γ含量虽无显著差异,且放养鹅IFN-γ含量在2和4周龄时低于舍饲鹅,但在8和12周龄时高于舍饲鹅;这表明:玉米地放养模式能够增加鹅血清中IFN-α、IFN-γ含量,增强细胞直接对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先天免疫力。IFN-γ含量的提高还可以增强细胞表面肿瘤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减少肿瘤的形成。
虽然2种模式下鹅饲粮组成有所不同,但饲粮的营养水平差异并不大,因而饲粮的营养水平对检测指标的影响较小,且在舍饲鹅饲粮各营养水平高于放养鹅饲粮各营养水平的情况下,放养鹅各检测指标依然高于舍饲鹅,更表明是饲养模式的不同造成了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玉米地放养模式广阔的饲养空间为鹅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运动量的加大、清新空气的流通等都有助于各项指标的提高,玉米地放养模式优于舍饲模式。 4 结 论
① 玉米地放养鹅平均日增重高于舍饲鹅。
② 玉米地放养鹅屠宰率、半净膛率高于舍饲鹅。
③ 玉米地放养模式能增加鹅血清中IL-2、IL-6、IL-12、IFN-α和IFN-γ的含量,提高鹅的先天免疫力,大幅提升抗病能力。
致谢:
感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朱战波教授对文稿所提的宝贵意见。
[1] | 李明皓.两种杂交鹅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 (![]() |
[2] | 贺茂森.油菜田养鹅技术[J]. 养禽与禽病防治,1992(6):31. (![]() |
[3] | 陈小权.油菜花粉超微粉对肉鸡促长及保健作用机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 |
[4] | 贾汝敏,姚晶宁,黄毓青,等.海大香鸡不同品系屠宰性能与肉质性状的比较[C]家禽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青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158-160. (![]() |
[5] | 高佩民,孙义和,高爽,等.玉米地放牧养鹅效果观察[J]. 畜牧与兽医,2009,41(9):56-57. (![]() |
[6] | SWAIN S L.Lymphokine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the central role of interleukin-2[J].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1991,3(3):304-310. (![]() |
[7] | CHEN P Q,CHEN C,CHEN K,et al.Polymorphisms in IL-4/IL-13 pathway genes and glioma risk:an updated meta-analysis[J]. Tumor Biology,2014,36(1):121-127. (![]() |
[8] | WANG F,TIAN Y,LI G,et al.Molecular cloning,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analysis of the interleukin-6 (IL-6) gene in goose adipocytes[J]. British Poultry Science,2012,53(6):741-746. (![]() |
[9] | 孙敬,洪杰华,郑世民.IL-12及其免疫调节作用[J]. 动物医学进展,2010,31(2):111-114. (![]() |
[10] | LIU W Q,TIAN M X,WANG Y P,et al.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immune-related cytokine genes in response to velogenic and lentogenic Newcastle disease viruses infection in chicken peripheral blood[J].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12,39(4):3611-3618. (![]() |
[11] | SARAPIK A,VELTHUT A,HALLER K K,et al.Follicular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as markers of IVF success[J]. Clinical and Developmental Immunology,2011,2012:6064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