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东莞泛亚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 523000
2. Asiapac (Dongg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523000, China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料原料短缺已成为畜牧业的一大挑战[1],这导致我们迫切需要寻求非常规饲料原料代替常规饲料原料。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高粱产量高、营养丰富、价格低廉[2],是代替玉米的选择之一。高粱的营养价值与玉米接近,可用于代替玉米[3],但因单宁会对其消化有一定的影响,需控制用量;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等结构多糖、木质素及少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等构成[4]。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等,可作用于植物细胞壁,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高粱饲粮中添加蛋白酶能显著提高42日龄的肉仔鸡体重和饲料的利用率[5]。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高粱,满足肉仔鸡的生长代谢的营养需要,本试验研究高粱复合酶制剂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表观代谢能(AME)、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合高粱型饲粮的复合酶制剂组方。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养试验 1.1.1 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AA肉仔鸡1 2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每个重复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21日龄含8%高粱,22~35日龄含15%高粱),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组为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复合酶制剂组合,试验设计见表2,复合酶的组成见表3,高粱复合酶制剂由广东市东莞泛亚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复配而成。
![]() |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air-dry basis) |
![]() | 表2 试验设计 Table 2 Experiment design |
![]() | 表3 复合酶的组成 Table 3 Contents of the enzyme |
试验全期35 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35日龄)。笼养,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开始时温度为35 ℃,随后每周降低2~3 ℃,直到降到23 ℃。相对湿度45%,温度和湿度随肉仔鸡生长情况做相应调整。24 h小时光照。1~3日龄肉仔鸡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GLU),正常免疫,其他管理措施与常规饲养管理相同。
1.1.3 检测指标第21天和第35天08:00,每组喂前称重。每次称量鸡的重量和剩余料量,计算1~21日龄、22~35日龄和全期的平均体重、成活率、料重比和欧洲综合指数(EPI)。记录死亡和淘汰的鸡只数量并称重。第35天时,称重称料后,每个重复抽取8只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尿素(UREA)、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
1.1.4 计算公式成活率(%)=成活的鸡数/总鸡数×100;
料重比(F/G)=总耗料量/总增重(包括死鸡);
欧洲综合指数(EPI)=10 000×平均体重×成活率/(料重比×天数)。
从EPI最高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抽取体重和精神状态相近的肉仔鸡18只,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单笼饲养,以重复为单位采用全收粪法收集粪便。先空腹12 h,饲喂代谢饲粮,每隔24 h收集1次粪便,共收集72 h。最后1次收粪前12 h清除余料,统计各笼的耗料量,粪便于65 ℃烘干72 h,回潮,称重,用于总能和蛋白质的测定。
1.2.2 检测指标和方法用氧弹侧热仪分别测定饲粮和粪样中的总能;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饲粮和粪样中的蛋白质含量。
1.2.3 计算公式式中:AME为表观代谢能(kJ/g),I为采食量(g),GE为饲粮总能(kJ/g),(FE+UE)为排泄物的能量(kJ/g),F为排泄物的量(g)。
利用SAS 9.1 ANOVA单因素分析多重比较方法统计各组之间的差异性。
2 结 果 2.1 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AME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由表4可知,A+B、B和C组的肉仔鸡料重比分别为1.33、1.34和1.33,均低于对照组的1.35,但差异不显著(P>0.05);A+B、B和C组的肉仔鸡的EPI分别为324.5、324.3和321.1,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4 1~21日龄生长性能 Table 4 Growth performance of 1 to 21 days of age |
由表5可知,B组的肉仔鸡成活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96.9%,但差异不显著(P>0.05);B、D和E组的肉仔鸡料重比分别为1.68、1.67和1.64, 均低于对照组的1.70,但差异不显著(P>0.05);B和D组的肉仔鸡的EPI分别为546.6、552.4,均高于对照组的520.6,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5 21~35日龄生长性能 Table 5 Growth performance of 21 to 35 days of age |
由表6可知,B组的肉仔鸡的平均体重为2.23 kg,高于对照组的2.15 kg,差异显著(P<0.05);B、D和E组的肉仔鸡的成活率分别为97.5%、96.0%和96.4%,均高于对照组的95.5%,但差异不显著(P>0.05);A+B、B、D和E组的肉仔鸡的料重比分别为1.50、1.52、1.52和1.52,均低于对照组的1.53,但差异不显著(P>0.05);B组的肉仔鸡的EPI为417.8,高于对照组的385.5,差异显著(P<0.05)。
![]() | 表6 1~35日龄生长性能 Table 6 Growth performance of 1 to 35 days of age |
由表7可知,B组肉仔鸡的AME为14.1 kJ/g,高于对照组的12.7 kJ/g,差异不显著(P>0.05);B组肉仔鸡对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10.51%,高于对照组的6.93%,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7 表观代谢能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Table 7 AME and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protein |
由表8可知,在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血清中GLU、TG、TCHO、UREA、HDL和LDL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
![]() | 表8 血清生化指标 Table 8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mmol/L |
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酶和植酸酶复合可改善肉仔鸡对高粱-豆粕型饲粮的消化利用率[6],本试验B组的平均体重为2.23 k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5 kg;EPI为417.8,比对照组(385.5)提高了8.4%,说明在饲粮中添加复合酶B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体重和EPI;添加复合酶C、D和E对 肉仔鸡的平均体重、料重比和EPI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作用不显著,可能因复合酶的种类和添加量不同造成。
本试验对照组含15%高粱的配合饲料的AME为12.7 kJ/g,添加复合酶B后AME为14.1 kJ/g,说明添加复合酶制剂能提高肉仔鸡对含高粱的配合饲料的AME。饲粮中单宁的抗营养作用系因其在消化道内与蛋白质形成了不易消化的复合物[7],本试验添加复合酶能提高饲粮中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这是否与高粱复合酶可能会阻碍单宁与蛋白质的结合而降低单宁的抗营养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复合酶B为高果胶酶和高蛋白酶配方(表3),综合分析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果胶酶和蛋白酶在复合酶中的比例,可提高肉仔鸡对高粱饲粮的利用效率。
3.2 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清中GLU含量的不断变化反映了动物机体的生理状态,一定程度上GLU含量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8],本试验中对照组GLU含量为12.75 mmol/L,A+B、B、C和E组的肉仔鸡GLU含量分别为12.23、12.69、12.65和11.54 mmol/L,差异不显著,然而试验组平均体重高于对照组,血清中GLU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血清中GLU含量不仅受饲粮还受内分泌激素等复杂因素调控,能够维持相对恒定。血清TG含量能反映机体脂类代谢水平,其含量过高对机体健康不利[9]。本试验中对照组血清TG含量为0.18 mmol/L,A+B、B、D和E组的TG含量均不高于对照组,保证了肉仔鸡机体的健康,进而为促进肉仔鸡的生长代谢奠定基础。机体胆固醇降低的调控机制较多,比如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化、提高小肠中胆汁酸的排泄、降低小肠对膳食胆固醇的吸收等[10, 11],本试验中A+B、B和E组的肉仔鸡血清中TCHO含量分别为1.82、1.90和2.00 mmol/L,低于对照组的2.05 mmol/L,说明在高粱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降低血清TCHO含量,胆汁酸促进脂肪分解供能[12],促进脂肪的代谢,进而促进肉仔鸡的生长代谢。血清尿素氮含量是衡量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13],氨基酸平衡良好时,血清尿素氮值下降[14],本试验对照组血浆中UREA含量为0.51 mmol/L,C和D组均为0.56 mmol/L,高于对照组,说明这2组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水平低,不能明显地促进肉仔鸡的生长代谢,可能是复合酶的种类不同导致高粱中单宁与蛋白质的结合程度不同而致,B和E组的UREA含量为0.50和0.49 mmol/L,低于对照组,说明这2组的氨基酸平衡良好,蛋白质代谢水平高,从而促进肉仔鸡的生长代谢。HDL和LDL具有运输胆固醇的作用,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HDL是将细胞中的胆固醇运送出来,而LDL是将胆固醇运输到各个脏器和细胞[15]。本试验对照组的LDL含量为0.23 mmol/L,各试验组的LDL含量分别为0.25、0.25、0.30、0.32和0.33 mmol/L,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添加复合酶制剂能改善胆固醇的运输,降低血清中的TCHO含量,促进脂肪代谢,进一步促进肉仔鸡的生长代谢,为证实前面的结论提供依据。
本试验中,虽然添加复合酶制剂提高了肉仔鸡的EPI,并且改善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但各种复合酶制剂组方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都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对高粱型饲粮复合酶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4 结 论高粱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助于改善肉仔鸡饲料的AME,提高肉仔鸡对饲料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复配高粱酶制剂时应该注意提高果胶酶和蛋白酶的配比。
[1] | 宋增廷, 王华朗, 王立志, 等.我国家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1):1-7. (![]() |
[2] | 王红育, 李颖.高粱营养价值及资源的开发利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27(2):91-93. (![]() |
[3] | 陈丹丹, 谷子林, 王圆圆, 等.高粱和小麦对生长獭兔的营养价值评定[J]. 动物营养报, 2014, 26(1):170-176. (![]() |
[4] | 张保才, 周奕华.植物细胞壁形成机制的新进展[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5, 45(6):544-556 (![]() |
[5] | 杨红莉.合理使用酶制剂改善饲料原料消化率[N]. 中国畜牧兽医报, 2014-09-21(015). (![]() |
[6] | AVILA E, ARCE J, SOTO C, et al.Evaluation of an enzyme complex containing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enzymes and phytase on the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fed a sorghum and soybean meal diet[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oultry Research, 2012, 21(2):279-286. (![]() |
[7] | SELWAY J W T.Antiviral activity of flavones and flavans[M]//CODY V,MIDDLETON E,HARBONE J B.Plant flavonoid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biochemical,pharmacological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New York:Alan R. Liss. Inc.,1986:141-157.(![]() |
[8] | 高天爽.不同比例的高粱饲粮对羔羊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4. (![]() |
[9] | 林谦.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协同机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2. (![]() |
[10] | 尚红梅, 宋慧, 姚旭, 等.小刺猴头发酵多糖对肉鸡胆固醇沉积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 2013, 44(12):1939-1945. (![]() |
[11] | JEUN J, KIM S, CHO S Y, et al.Hypocholesterolemic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TC3928 by increased bile acid excretion in C57BL/6 mice[J]. Nutrition, 2010, 26(3):321-330. (![]() |
[12] | 孙建珍, 王际英, 马晶晶, 等.不同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2014, 45(3):617-625. (![]() |
[13] | 张卫兵, 刁其玉, 张乃锋, 等.日粮蛋白能量比对中国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6):5-10. (![]() |
[14] | MALMLOF K.Amino acid in farm animal nutrition metabolism, parti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imbalance[J]. Swed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1998, 18(4):191-193 (![]() |
[15] | 陈富忠.浅谈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变化关系[J]. 求医问药, 2013, 11(3):144-1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