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melatonin,MT)是由松果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化学名称为N-乙酰-5-甲氧基色胺,又名褪黑素、美拉酮宁、抑黑素、松果腺素,最早由美国皮肤病学家Lerner等于1958年从肉牛松果体提取物中分离出来。MT在生物钟、免疫、消化、中枢神经系统、抗氧化以及抗肿瘤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MT早已作为一种调节睡眠和治疗抑郁症的医疗药品[2],具有改善睡眠和调节情绪的功能,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其有抗肿瘤[3]、增强免疫[4]和延缓衰老[5]的作用。因此,富含MT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目前世界范围内,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把人工合成的MT作为食品添加剂,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把人工合成的MT归为药物,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因此,研发富含天然MT的食品成为欧洲及国际上崇尚天然、追求安全人群的迫切需求。当我国关于脑白金含人工合成的MT,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在主流媒体上报道后,人们更加关心人工合成的MT的安全性问题,而天然来源的MT安全性可靠,含低剂量天然来源的MT保健品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牛奶是大众消费最多的乳制品,含有天然的MT,是外源性MT的良好补充来源,但其在普通市售牛奶中含量较低。本文就MT的合成、生物学功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天然高MT牛奶生产技术进行介绍,以期能为进一步研究生产天然高MT牛奶提供参考。
1 MT的体内合成与人工合成过程动物机体中的MT主要是由松果体腺细胞合成的,其他部位如视网膜、副泪腺、唾液腺、肠的嗜铬细胞及红细胞等也可合成和分泌少量MT[6]。松果体细胞合成MT的过程如下:首先色氨酸在色氨酸羟化酶(TPH)的作用下转变成5-羟色氨酸;然后5-羟色氨酸在5-羟色氨酸脱羧酶(5-HT-POC)催化下转变成5-羟色胺;5-羟色胺在5-羟色胺-2-N-乙酰转移酶(NAT)和羟基吲哚氧位甲基转移酶(HMOT)的作用下,经N-乙酰羟色胺转变成N-乙酰-5-甲氧基色胺,合成的MT在吲哚胺羟化酶和甲酰胺化酶的催化下产生N-乙酰-5-甲氧基犬尿酰胺而失去活性[7]。MT的分泌受光周期的制约,呈昼夜节律性改变[8],夜间MT量比白天多5~10倍,00:00—02:00时MT的合成达到最高峰,而后渐渐减少,在12:00时达最低点[9]。MT的生物合成还与年龄有关,刚出生的婴儿可通过胎盘和哺乳获得少量MT,3~5岁的幼儿夜间MT分泌量最高,青春期分泌量略有下降,老年后MT水平则更低,尤以夜间为甚[10]。从动物(如牛)松果腺中提取天然MT,提取物中可能带有各类病毒或存在能引起抗体反应的蛋白质,因此目前化学合成MT较多。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MT的工艺较成熟,纯度高,是MT的主要来源,但是合成激素不可能达到100%纯度,存在化学合成步骤多、反应条件不易控制、生产成本高、生产原料和副产品对人体有害等缺点[11]。另外,化学合成MT虽与体内分泌的MT在初级化学结构上一致,但它们的生物特性或立体化学结构是否完全一致、制剂辅助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合成MT是否对体内MT和其他类型激素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等问题尚不清楚,其安全性有待评价。与人工合成MT相比,通过食用含高MT的食品补充外源性MT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2 MT的生物学功能MT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促进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提高抗体对抗原的敏感性,增加免疫因子数量,增强免疫因子的活性,促进T、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12],增加胸腺的重量[13]。MT能够减少胃酸的分泌,提高血浆中胃泌素的水平,从而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14]。研究表明,MT本身及其多级代谢产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能,可以同时清除氧族和氮族自由基及上调多种抗氧化酶活性,起到抗肿瘤和抗衰老作用[5]。此外,MT的昼夜分泌节律与情感状态关系密切[15]。
MT可用于治疗人体睡眠紊乱疾病。补充外源性MT,可使体内MT水平维持在正常状态,调整正常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治疗睡眠紊乱疾病[16, 17]。外源性MT可减轻由酒精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和胃黏膜血流减少,可减少胃溃疡的发生率和严重性[18]。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辅助应用MT可以改善睡眠、控制和改善情绪[19, 20]。此外,MT还可以对抗精神病药副作用所导致的体重增加和血糖失调[21, 22]。尽管MT在脑功能保护方面显示出良好前景,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给药方式、最佳剂量等[23]。研究结果表明,MT可以改善肿瘤患者因化疗或手术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3]。补充外源性MT可以维持机体正常MT水平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24]。
MT作为一种催眠药物,有其独特的优点:小剂量(0.1~0.3 mg)MT就有较为理想的催眠效果[25];生物半衰期短,口服几小时后即降至正常人的生理水平;MT作为一种内源性物质,在体内有其自身的代谢途径,不会造成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蓄积,毒性极小[26]。Valtonen等[27]研究每天进餐时饮用0.5 L含MT为10~40 pg/mL的夜间牛奶对福利院老年人睡眠和生理活动的影响,探讨低剂量MT(其剂量为不影响白天血液中MT的含量)对改善老人睡眠质量和翌日白天活动的效果,结果表明,即使是微量的MT也能通过提高老年人白天的活动使他们受益。Barchas等[28]研究结果表明,MT可溶性剂量800 mg/kg BW不引起小鼠死亡。3 000多例人体服用试验表明,每天服用多达几克(为维持健康剂量的几千倍),长达1个月,未见或者几乎没有毒性[29]。Miyamoto等[30]报道2例具有严重睡眠障碍的病人连续每天服用5 mg MT 2年,未发现任何副作用。Seabra等[31]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表明,40名志愿者每天服用10 mg、连服28 d未观察到有任何毒性作用。龚广予[32]应用强化MT超高温牛奶(MT含量12 mg/L)进行老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没有引起老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等毒副作用。
3 MT的食物来源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MT普遍存在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中,包括粮食作物、蔬菜以及药用植物,其中药用植物MT含量很高,如黄岑中MT的含量达7.11×103 ng/g,然而在马铃薯和烟草叶中没有检测到MT的存在[33]。Eriksson等[34]研究了每日牛奶中MT含量变化,发现牛奶中MT夜间增加,并认为乳中MT含量反映血液MT含量,但有短期延迟。牛奶中天然地含有一定量的MT,且夜间牛奶中MT含量较白天牛奶高,因此一些牛奶公司通过光控研发富含高天然MT的牛奶。1999年芬兰英格曼乳业(Ingman Dairy)与库奥皮奥大学(University of Kuopio)的Maija Valtonen教授合作成功研发出天然高MT奶,实现了销售的稳健增长和奶业的高附加值。随后,日本、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有天然高MT牛奶产品问世,价格是普通牛奶的2.5倍,颇受消费者欢迎[35]。
4 天然高MT牛奶的生产技术 4.1 芬兰芬兰于2000年6月29日申请,于2001年1月11日公布了1种富含天然MT奶的生产方法的专利[36]。此方法中,奶牛1 d中处于暗周期和光周期的长度基本不变,时间长度分别为2~11 h和13~22 h。在这种光照制度下,暗周期的光照强度最大为40 lx,最优光照强度为10 lx;光周期的光照强度大于150 lx,最优光照强度大于250 lx。奶牛的挤奶昼夜节律要调整到在每天暗周期结束之前进行挤奶,生产实践中奶牛挤奶时间是在早晨,允许奶牛暴露在光源下,但暴露时间只有大约30 min,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挤奶之前MT停止分泌。在挤奶过程中,奶牛眼睛接触的最大光照强度为40 lx。奶牛舍中23:00至次日07:00的光照强度应该保持在10 lx,早晨挤奶工作应该在06:30之前完成,在其他时间里可以按照正常程序对奶牛挤奶得到普通牛奶。对光照制度进行规范化,可以保证在不同季节都能得到MT含量在20 pg/mL以上的高MT奶。此方法得到的牛奶包含了较高含量的MT,其活性相对稳定,烹调、冷冻或者巴氏杀菌不会使MT降解,因此牛奶可以用于制作诸如奶酪等乳制品。在牛场的实践证明,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使用此方法推荐的光照制度(光照/黑暗为17/7)与之前的光照制度(光照/黑暗为12/12)相比,奶中MT的含量由8.9 pg/mL增加到56.4 pg/mL。
4.2 英国英国于2002年3月5日申请,于2003年10月8日公布了1种提高牛奶中天然MT含量方法的专利[37]。此专利方法要求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将光照分为暗周期和光周期,同时需要增加动物的干物质采食量。最优的暗周期时间为8~10 h,光周期为14~16 h。暗周期的光强度不应超过50 lx,光周期的平均光强度应至少有1 000 lx。在自然光照不能满足专利方法所要求的光照条件时,需要限制自然光源的使用或者补充人工光源。暗周期的时间范围(可以运行在任何阶段,但首选是尽可能多地与自然的日节律一致)21:00至次日05:00,这个时间点最符合日节律和日常挤奶时间。24 h内至少进行2次挤奶,其中1次挤奶在暗周期结束前进行,暗周期和其他时间内的牛奶分开收集和加工。如果只进行1次非黑暗挤奶,可以在大约19:00进行挤奶,黑暗挤奶在大约05:00进行;若24 h内3次挤奶,挤奶时间分别为05:00、13:00和21:00。应用此专利提供的方法生产的牛奶中MT的含量为15~30 pg/mL。
4.3 德国德国于2006年11月30日申请,于2009年12月31日公布了1种天然高MT奶或奶制品的生产方法[38]。该方法将哺乳动物的日循环分为光周期和暗周期,分别使用第1和第2光照制度,产奶动物在暗周期至少要进行1次挤奶以获取高含量MT的奶。在光周期执行第1光照制度,含有一定比例的蓝光。在暗周期执行第2光照制度时,至少要应用1种光源,其发出的波长在500 nm以上,不使用波长在500 nm以下的光源,使用的光源要求可以发出黄光、橙光、红光或者这些颜色的混合光,其中红色光源是最佳选择。根据此专利的要求,全光谱灯(375~725 nm)是首选,这和阳光最相似(290~770 nm)。由于延长光周期可以显著增加哺乳动物的产奶量,因此可以通过人工光源如全光谱灯的光照,根据要求延长或缩短白天的时间。用于暗周期的理想光源的发光颜色有红色、琥珀色(最高约612 nm)、橙色(最高约605 nm)或黄色(最高约585 nm),理想光源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灯,其在夜间阶段照射至少1 h。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好是至少2 h,6 h以上的使用效果更好。暗周期收集的牛奶最好在2 h以内迅速冷却到10 ℃以下,如3或8 ℃。通过缩短暗周期的时间,并使挤奶在暗周期结束前完成,可以得到具有较高MT含量的牛奶。例如,延长光周期达16 h(优选大于18 h),能够在暗周期获得MT增加的高峰。正常牛奶中含有MT 1.5~3 pg/mL,根据此专利的方法,生产的牛奶通常含有至少2倍,甚至高达10倍以上的MT。用该牛奶加工制作的奶粉中,群体平均的MT含量大于200 pg/g,动物个体能达到500 pg/g以上。
4.4 中国我国于2010年4月22日申请,于2012年1月18日公布了1种获得高MT含量的原料乳的方法[39],此专利解决了现有的提高原料乳中MT含量的方法中存在的原料乳中乳糖含量低的问题,利用此专利方法生产的原料乳中MT和乳糖的含量均较高。此专利获得高MT乳的方法如下:泌乳期的奶牛饲养根据光照强度分为光照期、黑暗期和采奶期。光照期03:00—15:00,光照强度为540~600 lx;黑暗期15:00至次日02:30,黑暗期每隔1~2 h波长为420~480 nm的蓝绿光光照15~30 min、蓝绿光光照强度为240~300 lx,黑暗期蓝绿光光照之外剩余时间光照强度控制为20~40 lx;采奶期02:30—03:00,采奶期用波长为420~480 nm、光照强度为240~300 lx的蓝绿光进行照明。此专利方法中,黑暗期对MT的分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蓝绿光采用间歇式光照,反复刺激视网膜上的可感光神经节细胞,然后将光刺激传导给下丘脑,再传导给松果体,进一步加快了分泌MT的速度;采奶期使用蓝绿光在保证采奶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不影响松果体分泌MT。使用此专利方法生产的原料乳中MT的含量为50~71 pg/mL,得到了高MT含量的原料乳。此专利方法中给动物喂食含有红豆、酵母和小米的饲料,红豆和小米进入瘤胃中并被瘤胃中的微生物所分解,而酵母菌提高了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进一步提高了瘤胃的消化分解能力,加快了红豆和小米的分解,促进了丙酸的生成,从而加快了乳糖的合成,此专利原料乳中的乳糖含量为44~56 mg/mL。
5 我国开发天然高MT牛奶的前景以前人们非常关注功能性食品在抗胆固醇、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方面的作用,往往忽视了食品本身在改善睡眠等机体亚健康,即那些降低生活质量、但并不危及生命的疾病方面的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亚健康疾病的潜在危害,更关心亚健康疾病的改善或治疗问题,伴随而来的就是功能性食品中功能物质的来源问题。消费者愿意购买天然高MT奶及奶制品——溢价价格很高的功能性食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国属睡眠障碍或失眠症高发国家。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3~13岁儿童睡眠障碍(睡眠不安、睡眠节律紊乱、睡眠异态)的发生率为41%,15~19岁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8.2%,18~60岁发病率是15.8%;总体上,随着年龄增长,人类1 d睡眠总时间呈递减趋势,老年人失眠发病率高达67.2%[40]。食用MT补充剂早已成为失眠症人群,特别是大部分老年人群的选择,有些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MT。随着我国奶业的发展,喝奶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的日常习惯,如果开发推广天然高MT牛奶及奶制品,市场前景广阔。
虽然我国奶业发展迅速,但奶业效益却起起伏伏,屡次出现质量安全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打击了国内民众对我国奶产品的信心,奶牛养殖户和奶制品生产企业需要承担很大的经济损失,造成我国奶业的非良性发展。通过天然高MT牛奶及奶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天然高MT有机奶及奶产品的开发,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促进国内民众对奶产品的购买力,稳定或提高奶牛养殖及奶产品加工效益,促进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因为天然高MT牛奶及奶制品的保健功能,在功能性食品领域也许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6 小 结牛奶作为大众消费最多的乳制品,是补充外源性MT的良好来源,通过光控技术手段提高牛奶中天然MT的含量,生产高MT牛奶,可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 肖建辉,刘作易,梁宗琦.褪黑激素的研究开发现状[J]. 生命的化学,2001,21(1):69-70. (![]() |
[2] | 梁竹,魏玮,陶利.褪黑素在治疗睡眠障碍中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14,30(1):82-85. (![]() |
[3] | 陈少雅.褪黑激素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增刊):1-3. (![]() |
[4] | 武翠,徐金先.褪黑激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饲料研究,2006(9):25-27,36. (![]() |
[5] | 张军,胡大海.褪黑激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3):189-193. (![]() |
[6] | CAGNACCI A.Influences of melatonin on human circadian rhythms[J].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1997,14(2):205-220. (![]() |
[7] | 裴小英,郭定宗,郭锐.松果体和褪黑素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7):60-63. (![]() |
[8] | CHAMPNEY T H,HOLTORF A P,STEGER R W,et al.Concurrent determination of enzymatic-activities an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 melatonin synthetic pathway within the same rat pineal gland[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1984,11(1):59-66. (![]() |
[9] | 谷晓川,李琳,李根.褪黑激素生理活性的研究新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8):168-170. (![]() |
[10] | 黄文华,唐俊峰.论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J]. 现代中医药,2002(5):12-13. (![]() |
[11] | 崔成红,谭新旺,臧恒昌.褪黑素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2009,11(9):61-64. (![]() |
[12] | 谢利波,王敏,熊安秀.褪黑素的炎症免疫调节机制及其与哮喘的关系[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2):1247-1249. (![]() |
[13] | 周瑞祥,魏建恩,刘卉,等.松果体及其褪黑素影响胸腺T细胞发育周期[J]. 解剖学报,2005,36(1):70-75. (![]() |
[14] | BOROWICZ K K,KAMINSKI R,GASIOR M,et al.Influence of melatonin upon the protective action of conventional anti-epileptic drugs against maximal electroshock in mice[J].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1999,9(3):185-190. (![]() |
[15] | 伍彬,张娇.褪黑激素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09,18(14):81-82. (![]() |
[16] | DOLLINS A B,ZHDANOVA I V,WURTMAN R J,et al.Effect of inducing nocturnal serum melatonin concentrations in daytime on sleep,mood,body temperature,and performanc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94,91(5):1824-1828. (![]() |
[17] | GOLOMBEK D A,PANDI-PERUMAL S R,BROWN G M,et al.Some implications of melatonin use in chronopharmacology of insomnia[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5,762:42-48. (![]() |
[18] | 王化虹,陈宝雯,曹之宪.褪黑激素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消化杂志,2001,21(8):477-480. (![]() |
[19] | 黄继林.褪黑激素与脑血管病[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12增刊):112-113,116. (![]() |
[20] | 程娟,窦光茜,康明秀,等.褪黑素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及抑郁情绪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7):2542-2543. (![]() |
[21] | UZBAY T,PARLAKPINAR H,AKDAG E,et al.Chronic melatonin treatment reverses disruption of prepulse inhibition in pinealectomized and pinealectomized-plus-ovariectomized rats[J].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2013,239:1-7. (![]() |
[22] | SHIEH J M,WU H T,CHENG K C,et al.Melatonin ameliorates high fat diet-induced diabetes and stimulates glycogen synthesis via a PKCζ-Akt-GSK3β pathway in hepatic cells[J].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2009,47(4):339-344. (![]() |
[23] | 赵浩淼,李作孝,刘广益.褪黑激素与脑保护[J]. 医学综述,2006,12(10):596-598. (![]() |
[24] | 何丽华.抗衰老药物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2011,8(2):38-39. (![]() |
[25] | ZHDANOVA I V,WURTMAN R J,LYNCH H J,et al.Sleep-inducing effects of low doses of melatonin ingested in the evening[J].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1995,57(5):552-558. (![]() |
[26] | KOPIN I J,PARE C M B,AXELROD J,et al.Fate of melatonin in animals[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61,236(11):3072-3075. (![]() |
[27] | VALTONEN M,NISKANEN L,KANGAS A P,et al.Effect of melatonin-rich night-time milk on sleep and activity in elderly institutionalized subjects[J]. Nordic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5,59(3):217-221. (![]() |
[28] | BARCHAS J,DACOSTA F,SPECTOR S.Acute pharmacology of melatonin[J]. Nature,1967,241(5091):919-920. (![]() |
[29] | REITER R J,RONBINSON J.Melatonin:your body's natural wonder drug[M].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15. (![]() |
[30] | MIYAMOTO A,OKI J,TAKAHASHI S,et al.Serum melatonin kinetics and long-term melatonin treatment for sleep disorders in Rett syndrome[J]. Brain and Development,1999,21(1):59-62. (![]() |
[31] | SEABRA M D L V,BIGNOTTO M,PINTO L R Jr,et al.Randomized,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controlled with placebo,of the toxicology of chronic melatonin treatment[J].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2000,29(4):193-200. (![]() |
[32] | 龚广予.强化褪黑素牛奶的急性和遗传毒性试验[J]. 食品工业,2012,33(6):135-137. (![]() |
[33] | 张贵友,刘伟华,戴尧仁.植物中的褪黑激素及其功能[J]. 中草药,2003,34(1):87-89. (![]() |
[34] | ERIKSSON L,VALTONEN M,LAITINEN J T,et al.Diurnal rhythm of melatonin in bovine milk:pharmacokinetics of exogenous melatonin in lactating cows and goats[J]. Acta Veterinaria Scandinavica,1998,39(3):301-310. (![]() |
[35] | 任皓威,姜毓君.乳中褪黑激素及褪黑激素乳品研究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2009,37(8):45-47. (![]() |
[36] | VALTONEN M,KANGAS A P,VOUTILAINEN M.Method for producing melatonin rich milk:Finland,PCT/FI2000/000589[P]. 2001-01-11. (![]() |
[37] | Red Kite Farms Limited,Turville Court Estate,Turville Health.Method for producing milk with an enhanced content of naturally expressed melatonin:UK,20020005211.6[P]. 2003-10-08. (![]() |
[38] | GNANN T.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milk or milk product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melatonin:Germany,US11/921,853[P]. 2011-08-23. (![]() |
[39] |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一种获得褪黑素含量高的原料乳的方法:中国,201010152578.0[P]. 2010-08-04. (![]() |
[40] | 陈勇,赖海标,何希俊,等.失眠最新研究概况[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增刊):171-1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