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和蛋白质与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泌乳性能密切相关。泌乳前期,能量和蛋白质的供应应满足母马的维持、泌乳和妊娠需要。饲粮中能量、蛋白质水平的缺少和过量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研究发现,能量不足会造成马体重下降、体况不佳、母马发情延迟和马驹生长发育不良,而能量过多则往往出现肥胖、易发生应激、跛行、繁殖率降低和寿命缩短等[1]。给泌乳期母马饲喂低蛋白质水平饲粮对马驹生长发育不利,并使母马体重下降[2]。在泌乳后期饲喂伊犁母马适宜消化能(DE)、粗蛋白质(CP)水平的饲粮可以提高产奶量、乳蛋白和乳脂率[3],促进马驹体长的增长[4]。在妊娠后期饲喂适宜DE(91.28 MJ/d)、CP水平(0.92 kg/d)的饲粮可以提高初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5]。泌乳前期是母马对营养需要量最高的阶段,不仅要满足泌乳的营养需要,也为妊娠储备养分。因此,为泌乳前期的母马制订适宜的DE、CP水平的饲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DE和CP水平饲粮对伊犁母马泌乳前期泌乳性能及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泌乳前期伊犁马的饲养及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粮选取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无亲缘关系、胎次相近、年龄16~17周岁、体重(340±35)kg、分娩后7 d内的伊犁母马25匹,根据体重分成5组,每组5匹,试验马驹为试验母马所分娩。根据NRC(2007)[6]按照成熟体重400 kg泌乳前期母马的营养需要设计5种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根据《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16年第27版)》[7]计算饲粮营养水平。母马第1泌乳月DE、CP饲喂水平分别为101.41 MJ/d、1.38 kg/d(Ⅰ组),112.05 MJ/d、1.50 kg/d(Ⅱ组),122.40 MJ/d、1.63 kg/d(Ⅲ组),133.27 MJ/d、1.75 kg/d(Ⅳ组),143.84 MJ/d、1.87 kg/d(Ⅴ组);第2泌乳月DE、CP饲喂水平分别为129.73 MJ/d、1.82 kg/d(Ⅰ组),140.37 MJ/d、1.94 kg/d(Ⅱ组),150.72 MJ/d、2.07 kg/d(Ⅲ组),161.60 MJ/d、2.19 kg/d(Ⅳ组),172.17 MJ/d、2.31 kg/d(Ⅴ组)。泌乳前期母马饲粮组成、营养水平及DE和CP的饲喂水平见表 1,马驹精料参考靳伟星等[3]报道的配方配制。
![]() |
表 1 泌乳前期母马饲粮组成、营养水平及DE和CP的饲喂水平(干物质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diets and feeding levels of DE and CP for mares during early lactation period (DM basis) |
根据泌乳前期母马的营养需要特点,第1泌乳月粗饲料的饲喂量为11.00 kg/d,第2泌乳月粗饲料的饲喂量为15.00 kg/d。将苜蓿干草和小麦秸秆按8:3用全混合日粮(TMR)混合机混合30 min备用。粗饲料每天饲喂4次,第1泌乳月每天02:00饲喂5.00 kg,09:30、13:30和18:00各饲喂2.00 kg。第2泌乳月每天02:00饲喂5.00 kg,09:30饲喂4.00 kg,13:30和18:00各饲喂3.00 kg。精料每天饲喂2次,分别在11:30和20:00饲喂总量的1/2;其中Ⅰ和Ⅱ组饲喂量分别为2.00和2.78 kg/d,Ⅲ、Ⅳ和Ⅴ组饲喂量均为3.00 kg/d。马匹分栏单独饲养,自由饮水。马驹在试验期间除挤取奶样外均自由摄取母乳,每天每匹马驹在10:00和18:00用料兜补饲2次,第1泌乳月补饲200 g/d,第2泌乳月补饲400 g/d。试验期为60 d,分为2个泌乳月,每30 d为1个泌乳月,每个泌乳月的第1~14天为预试期,最后10 d为采样期。
1.3 样品采集在采样期挤奶时,马驹栓系隔离以避免马驹摄取母乳。每日饲喂2 h后开始,每隔4 h由技术熟练的固定人员通过手工挤奶1次,每次挤尽为止。在每期试验结束后的第2天晨饲前将马驹固定,通过颈静脉采血10 mL,肝素钠抗凝,于3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并迅速置于-20 ℃冷冻保存待测。
1.4 测定指标母马日产奶量根据靳伟星等[3]的方法计算。乳成分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参考王贤东等[5]的方法。马驹初生、1月龄末和2月龄末测定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马驹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和尿素氮(UN)含量测定试剂盒购自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
1.5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模型为Xij=μ+αi+βj+αi×βj+εij,其中Xij为观察值,μ为总体均值,αi(i=1,2,3,4,5)为饲粮效应,βj(j=1,2)为母马泌乳月份(或马驹月龄)效应,αi×βj为饲粮与母马泌乳月份(或马驹月龄)的交互效应,εij为误差。采用Duncan氏法多重比较检验组间的显著性。试验数据均用平均值和SEM表示,显著水平为P<0.05。因本文重点关注饲粮对各指标的影响,因此结果中仅列出了饲粮效应P值,母马泌乳月份(或马驹月龄)效应及饲粮与母马泌乳月份(或马驹月龄)的交互效应P值未列出。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母马泌乳性能的影响由表 2可知,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母马的平均挤奶量和估计日产奶量及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总固形物率、乳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
![]() |
表 2 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母马泌乳性能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feeding different levels of DE and CP diets on milk performance of Yili mares in early lactation |
在马乳乳脂中共检测出2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4种,含量低于1.0%的SFA 8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含量低于0.5%的MUFA 3种,PUFA 9种,含量低于0.5%的PUFA 7种。
由表 3可知,SFA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Ⅰ组棕榈酸(C16:0)含量分别较Ⅱ、Ⅲ、Ⅳ和Ⅴ组增加20.89%、15.67%、16.75%和15.92%(P<0.05)。Ⅱ和Ⅳ组UFA含量分别较Ⅰ组增加11.00%和10.19%(P<0.05)。各组间MUFA含量在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棕榈油酸(C16:1)含量较Ⅱ、Ⅲ、Ⅳ和Ⅴ组分别增加47.34%、3.88%、37.32%和36.56%(P<0.05)。Ⅰ组PUFA含量分别较Ⅱ、Ⅳ和Ⅴ组降低25.52%、27.22%和18.86%(P<0.05),Ⅱ、Ⅳ组则分别较Ⅲ组增加18.62%、21.39%(P<0.05)。亚麻酸(C18:3n3)和含量低于0.5%的PUFA的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Ⅳ和Ⅴ组亚油酸(C18:2n6c)含量分别较Ⅰ组增加72.37%、63.37%和66.29%(P<0.05)。
![]() |
表 3 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母马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feeding different level of DE and CP diets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milk fat of Yili mares during early lactation period |
由表 4可知,伊犁母马泌乳前期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马驹体重、体长、胸围、管围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Ⅰ组马驹体高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 |
表 4 伊犁母马泌乳前期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马驹生长发育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Yili mares fed different level of DE and CP diets during early lactation period on growth development of foals |
由表 5可知,伊犁母马在泌乳前期饲喂不同DE、CP的饲粮对马驹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的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 |
表 5 伊犁母马泌乳前期饲喂不同DE、CP水平饲粮对马驹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Yili mares fed different levels of DE and CP diets during early lactation period on plasma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indexes of foals |
有关饲粮DE和CP水平对母马泌乳性能的研究较少。Pagan等[8]的研究发现,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母马产奶量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饲喂高精料和高能量饲粮的母马比饲喂高粗料饲粮的母马产奶量提高了10%[9]。关于饲粮中DE、CP水平对产奶量影响的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研究结果。在本研究中,增加饲粮DE、CP水平并不影响伊犁母马泌乳前期的产奶量和常规乳成分,表明在第1和第2泌乳月,DE饲喂水平分别为101.41和129.73 MJ/d、CP饲喂水平分别为1.38和1.82 kg/d时已能满足伊犁马泌乳的营养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受试验条件限制,本研究中的生物学重复仅为5匹。因此,这一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研究发现,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乳成分中的总固形物、蛋白质、脂肪和总能均有所下降,而马的体况评分得到明显改善[8]。Emery[10]发现饲粮中CP水平每提升1%,乳蛋白率升高0.02%,而Leonardi等[11]指出,乳蛋白率并不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升而无限增加。王贤东等[4]研究表明,泌乳后期母马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初乳中乳脂、乳蛋白、总固形物含量以及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各组间乳糖含量差异显著且有随DE、CP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本试验中,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母马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所处的泌乳阶段相关。靳伟星等[3]的研究表明伊犁母马处于泌乳后期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乳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有研究表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随着泌乳期的延长逐渐下降,而乳糖率则逐渐升高[12]。
3.2 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母马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乳脂脂肪酸主要通过乳腺细胞从头合成和直接从血液中摄取2种途径获得。马乳中长链脂肪酸的构成与饲粮中脂肪酸的含量有直接关系,低粗饲料饲粮会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并增加马乳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13]。Doreau等[9]研究发现饲喂粗料型饲粮(95%干草、5%精料补充料)所产的马奶,与饲喂精料型饲粮(50%干草、50%精料补充料)的马奶相比,具有较高的脂肪、蛋白质和亚麻酸含量,而亚油酸含量较低。有研究表明高蛋白质采食量影响泌乳早期的脂肪代谢,增加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14]。有研究发现,分别在饲粮中添加烤大豆、棕榈油、氢化牛油,可降低牛乳中短链和中链脂肪酸(6~14碳)的比例,增加长链脂肪酸(16碳以上)的比例[15]。黄艳玲等[16]报道,粗料中的牧草可以提高乳中PUFA的含量,其中对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影响最为明显。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母马乳脂中棕榈酸、棕榈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有显著影响,与上述试验结果相似。
3.3 伊犁母马泌乳前期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马驹生长发育的影响幼驹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内,母乳是其唯一的营养来源,幼驹在出生后1~2个月内体重每增加1 kg需要10 kg母乳[17]。王贤东等[4]研究表明,在伊犁母马泌乳后期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马驹的体重、体高、管围均无显著影响,但以Ⅳ组马驹的体长最长。哺乳母猪饲粮中3个蛋白质水平(14%、16.5%、19%)对哺乳期仔猪增重没有显著影响[18]。阿依沙依拉等[19]研究表明,马驹补饲可增加哺乳马驹体增重和体高,加速长骨生长,补饲组哺乳马驹的平均日增重和体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35%和7.54%。李欣等[20]研究报道,羔羊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的精料时,18%蛋白质水平显著优于16%和20%蛋白质水平,其中18%蛋白质水平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的日均增长量极显著高于16%蛋白质水平。本试验结果显示泌乳前期伊犁母马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马驹的体重无显著影响,但低DE和CP水平饲粮组有助于马驹体高的增长,这可能与低DE和CP水平组母马产奶量略高有关。
3.4 伊犁母马泌乳前期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马驹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目前关于母马的营养供给对马驹血浆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研究发现,增加2岁焉耆马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对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影响[21];饲喂能量水平为13.7和14.0 MJ/kg的饲粮对仔猪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22];伊犁母马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饲粮对马驹血液中脂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影响[4]。本试验中伊犁母马在泌乳前期饲喂不同DE、CP的饲粮对马驹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的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与上述试验结果相一致。
4 结论在第1和第2泌乳月,DE饲喂水平分别为101.41和129.73 MJ/d、CP饲喂水平分别为1.38和1.82 kg/d时已能满足伊犁马泌乳的营养需要,增加DE和CP水平可降低马乳中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的含量,提高亚油酸的含量。
[1] |
孙玉江, 曹雁行, 芒来. 浅谈马的营养需要[J]. 中国草食动物, 2008, 28(1): 63-65. |
[2] |
VAN NIEKERK F E, VAN NIEKERK C H. 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on reproduction in the mare Ⅱ.Growth of foals, body mass of mares and serum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mares during the anovulatory, transitional and pregnant periods[J]. Journal of the South African Veterinary Association, 2012, 68(3): 81-85. |
[3] |
靳伟星, 邓海峰, 张浩, 等. 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伊犁马产奶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 34(6): 29-35. |
[4] |
王贤东, 邓海峰, 李海, 等. 伊犁马泌乳后期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消化能水平日粮对马驹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42(5): 1137-1144. |
[5] |
王贤东, 于全平, 方美烟, 等. 饲粮不同营养水平对伊犁马妊娠后期体重、消化代谢及分娩后初乳成分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2): 272-279. |
[6] |
NRC.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horses[S]. 6th revised ed. Washington, D. C. :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7: 1-314.
|
[7] |
熊本海, 罗清尧, 赵峰.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16年第27版)制订说明[J]. 中国饲料, 2016(24): 33-43. |
[8] |
PAGAN J D, HINTZ H F. Composition of milk from pony mares fed various levels of digestible energy[J]. Cornell Veterinarian, 1986, 76(2): 139-148. |
[9] |
DOREAU M, BOULOT S, BAUCHART D, et al. Voluntary intake, milk production and plasma metabolites in nursing mares fed two different diets[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992, 122(4): 992-999. DOI:10.1093/jn/122.4.992 |
[10] |
EMERY R S. Feeding for increased milk protein[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1978, 61(6): 825-828. DOI:10.3168/jds.S0022-0302(78)83656-X |
[11] |
LEONARDI C, STEVENSON M, ARMENTANO L E. Effect of two levels of crude protein and methionine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03, 86(12): 4033-4042. DOI:10.3168/jds.S0022-0302(03)74014-4 |
[12] |
SANTOS A S, SILVESTRE A M. A study of Lusitano mare lactation curve with wood's model[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08, 91(2): 760-766. DOI:10.3168/jds.2007-0057 |
[13] |
HOFFMAN R M, KRONFELD D S, HERBEIN J H,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s and fat influence milk composition and fatty acid profile of mare's milk[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998, 128(12): 2708S-2711S. DOI:10.1093/jn/128.12.2708S |
[14] |
王吉峰, 王加启. 奶牛营养代谢对乳脂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03, 30(2): 6-10. |
[15] |
DHIMAN T R, ZANTEN K V, SATTER L D. Effect of dietary fat source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ow's milk[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1995, 69(1): 101-107. DOI:10.1002/(ISSN)1097-0010 |
[16] |
黄艳玲, 侯俊财. 不同粗料对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中国乳品工业, 2009, 37(7): 27-29. |
[17] |
侯文通. 现代马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
[18] |
王凤来, 李德发, 陈清明, 等.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母猪及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00, 36(3): 3-5. |
[19] |
阿依沙依拉, 杨菊清, 张国庆, 等. 补饲对哈萨克哺乳期马驹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5(19): 17-19. |
[20] |
李欣, 赵国先, 田树军, 等. 不同蛋白水平精料对隔栏补饲羔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7(2): 106-110. |
[21] |
刘凯, 赵芳, 李晓斌, 等. 不同纤维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2岁焉耆马消化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935-1944. |
[22] |
KIM J S, INGALE S L, LEE S H, et al. Effects of energy levels of diet and β-mannanase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appa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and blood metabolites in growing pigs[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186(1/2): 6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