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棉秆资源丰富,2012年(353.95万t)和2017年(408.20万t)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比重分别超过50%和70%[1]。近年来,随着新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粗饲料供给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棉秆是可再生资源,资源量大且便于收获和储存,具有良好的饲料应用前景。当前,棉秆的饲用方式逐渐从传统的放牧利用向收获后进行加工处理后再利用的方式转变。加大对棉秆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粗饲料的供给压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研究者们对棉秆的营养价值、品质改善、饲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许国英等[2]通过对棉秆不同部位的概略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棉秆中养分含量较为丰富,不同部位含量差异较大。魏敏等[3]通过分析棉秆饲用价值,发现棉秆粗蛋白质(CP)含量相对较高,干物质(DM)有效降解率和代谢能都较低。研究表明,棉秆中CP和纤维物质等养分可以被绵羊消化和利用[4-5]。据报道,当饲粮中棉秆含量为30%时,棉秆中DM、有机物(OM)、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绵羊体内的表观消化率均达到最大值[6]。另据报道,给牛、羊饲喂含有一定比例棉秆的饲粮不会影响其生长性能的发挥[7-8]。张国庆等[9]用含60%棉秆的饲粮饲喂绵羊120 d后发现,增重和屠宰性能组间无显著差异,且采食棉秆的绵羊组织样中游离棉酚未检出。上述研究表明,棉秆可以用作育肥羊生产,且食品安全性未受到影响。然而,现有的研究尚不够全面,缺乏评价棉秆作为生产母羊粗饲料的研究数据。因此,本研究通过给生产母羊饲喂不同水平棉秆饲粮,研究对其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棉秆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及饲粮试验选用7月龄、头产、体重为(42.29±6.11) kg、体况良好的120只小尾寒羊母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n=20)。参照我国《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10],按照等能等氮原则,设计满足怀双羔母羊营养需求的妊娠前期(妊娠前3个月)和妊娠后期(妊娠4个月始)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水平分别见表 1和表 2。为区分棉粕对动物的影响,设计了2个对照组饲粮,即对照1组(CK1组)饲粮不含棉源、对照2组(CK2组)饲粮含棉籽粕、不含棉秆。在CK2组饲粮基础上,试验组饲粮分别添加20%(A组)、30%(B组)、40%(C组)和50%(D组)棉秆。玉米秆、棉秆等粗饲料过2 cm孔径筛后与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制成直径8 mm的全价颗粒饲粮。试验用棉秆的养分含量为:DM 93.85%、OM 89.53%、CP 6.37%、粗脂肪(EE)0.85%、NDF 62.92%、ADF 48.53%、钙(Ca)1.14%、磷(P)0.17%。试验母羊从预试期开始至分娩结束,F1代羔羊出生后测定初生时羔羊的体重和体尺。试验全期共240 d,其中预试期30 d,正试期210 d。
![]() |
表 1 母羊妊娠前期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diets of ewe in early gestation (DM basis) |
![]() |
表 2 母羊妊娠后期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Table 2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diets of ewe in late gestation (DM basis) |
每组试验动物分2圈散栏饲养(10只/圈),每日09:00和19:30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清晨饲喂前清槽,定期对圈舍和运动场进行消毒。预试期第30天进行人工同期发情,母羊有发情表现时,每圈放入1只种公羊进行自然交配,保证种公羊在圈时间大于母羊2个发情周期(持续42 d),期间种公羊调圈3次。最终各组母羊数量分别为:CK1组18只、CK2组17只、A组18只、B组19只、C组20只、D组20只。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母羊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体重测定准确记录每天的饲喂量和剩料量,DMI为饲喂量与剩料量之差。本试验测定了正试期前50天母羊的DMI。预试期结束后,于正试期第1天清晨,称量母羊空腹体重,记作初重。母羊分娩后第60天进行羔羊断奶,于第61天称量母羊空腹体重,记作断奶体重。
1.3.2 饲粮样品常规指标测定饲粮制作完成后进行多位点采样,每次每组采集200 g,置于封口袋内保存,参照《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11]中的方法测定饲粮中DM、CP、EE、NDF、ADF、OM、Ca、P含量。
1.3.3 母羊繁殖性能测定总受胎率:配种后60 d采用B超仪对母羊受胎情况进行监测,总受胎率为最终妊娠母畜数占配种母畜数的百分率。
繁殖率(%)=100×出生羔羊数/参试母羊数。
窝产仔数:即试验动物每胎所产羔羊的总数(包括死胎和死产)。
产羔率:即产活羔羊数占参配母羊数的百分率。
1.3.4 羔羊初生重和体尺测定羔羊出生第0天、可站立时称量羔羊初生重,测量初生体尺(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
1.4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经Excel 2007整理后,使用SAS 9.0统计软件包中MIXED模块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采用Tukey’s法进行多重比较,极显著水平为P < 0.01,显著水平为P < 0.05。
2 结果 2.1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母羊采食量和体重的影响由表 3可知,随着饲粮中棉秆水平的增加,DMI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羊初重及断奶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 3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母羊干物质采食量和体重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tton stalk in diets on DMI and body weight of ewe |
由表 4可知,总受胎率B组最高、D组次之,A和C组较低,CK2组比CK1组高3.92个百分点。B和D组总受胎率较高,分别比C组高24.21和20.00个百分点,比A组高17.54和13.33个百分点,比CK2组高13.62和9.41个百分点。繁殖率B组最高、A组最低,B组分别比CK1、CK2、A、C和D组高41.22、52.01、80.11、67.89和27.89个百分点,CK1组比CK2组高10.79个百分点。窝产仔数CK1组比CK2组高0.11只,CK2组分别比A、C和D组高0.24、0.16和0.07只,比B组低0.08只。产羔率B组最高、A组最低,B组比CK1、CK2、A、C和D组分别高31.58、49.23、70.47、61.58和16.58个百分点,CK1组比CK2组高18.65个百分点。公母比CK1组(2.50)最高,C组(1.25)和D组(1.36)较高,B组(0.43)较低,CK2组(0.29)最低。
![]() |
表 4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tton stalk in diet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ewe |
本试验各组羔羊体重和体尺处理样本数量如表 5所示,组间差异较大。
![]() |
表 5 各组羔羊体重和体尺处理样本数量 Table 5 Number of samples of body weight and body size of each group of lambs |
由表 6可知,相同性别及不同产羔类型羔羊初生重CK1组与CK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K2组与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双羔初生重外,其他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双羔初生重随饲粮中棉秆水平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D组最高,分别比B组和C组提高32.26%、34.87%,差异显著(P < 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 6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羔羊初生重的影响 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tton stalk in diets on birth weight of lambs |
由表 7可知,公羔体长CK2组最大,比最低的CK1组增加10.87%,组间呈增加趋势(0.05≤P < 0.10)。随着饲粮中棉秆水平的增加,双羔体长有降低的趋势(0.05≤P < 0.10),表现为CK2组最大,A、B、C和D组分别比CK2组下降6.93%、9.76%、7.80%和0.91%。除母羔体长外,其他指标的体长数值均表现为CK2组高于CK1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 7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初生羔羊体长的影响 Table 7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tton stalk in diets on body slanting length of lambs |
由表 8可知,相同性别、相同产羔类型羔羊体高及平均体高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三羔体高随着饲粮中棉秆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05≤P < 0.10),D组最低,比CK2组和A组分别下降7.03%和11.68%(P>0.05)。
![]() |
表 8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初生羔羊体高的影响 Table 8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tton stalk in diets on body height of lambs |
由表 9可知,CK2组除母羔胸围小于CK1组外,其他指标胸围数值均高于CK1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K2组羔羊胸围与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
![]() |
表 9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初生羔羊胸围的影响 Table 9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tton stalk in diets on chest circumference of lambs |
由表 10可知,除三羔管围外,各指标羔羊管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三羔管围,B组和D组分别比CK2组极显著下降18.81%和24.29%(P < 0.01),D组比A组显著下降17.15%(P < 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 10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初生羔羊管围的影响 Table 10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tton stalk in diets on tube circumference of lambs |
足够的DMI是动物获取营养、发挥其生长性能的重要前提。王文奇等[7]发现,在绵羊饲粮中添加10%~30%棉秆对绵羊DMI和日增重的影响不大。哈丽代·热合木江等[12]在给绵羊饲粮中添加50%棉秆的饲喂试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张国庆等[9]以60%棉秆替代饲粮中玉米秆进行对比试验中发现,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2组绵羊的DMI和体增重无显著差异。张俊瑜等[5]分别以含0、10%、20%、30%和40%比例的棉秆饲粮进行绵羊育肥试验,组间DMI无显著差异,日增重均达到200 g以上,并认为组间日增重的差异是由不同营养水平、而不是棉秆本身所导致。以上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类似,说明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棉秆对绵羊DMI和体重无显著影响。
3.2 不同水平棉秆饲粮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动物品种、生理阶段、年龄、饲粮营养水平、受孕时间和方式等因素都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本试验参试羊各种因素基本相同,但由于棉秆的养分消化率较低,随着饲粮棉秆水平的增加,会降低饲粮总养分的消化率,进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当饲粮营养严重不足时,母羊的排卵和胎儿的发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胚胎被母体吸收、胚胎早期死亡、流产或弱羔等[13]。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营养水平可满足绵羊的生产营养需求。新疆棉源饲料丰富且应用广泛,故本试验将棉籽粕作为饲粮主要蛋白质饲料来源,同时为了区分棉籽粕(游离棉酚)对动物的影响,设计了含棉籽粕、不含棉秆的CK2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CK1组与CK2组各繁殖指标数据差异不大,说明饲粮中添加少量棉籽粕(5.10%~10.30%)对生产母羊繁殖性能影响不大。但是,与CK1组相比,CK2组公羔比例明显降低,而母羔比例明显提高,这可能与饲粮中添加棉籽粕有关,但其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试验中,生产母羊繁殖指标并未随棉秆水平的提高出现趋势性变化,但总受胎率、繁殖率、窝产仔数及产羔率均表现为B组最高,且CK2组的各项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说明饲粮中添加棉秆对母羊繁殖性能影响不显著。但饲粮中添加棉源饲料后,窝产仔数表现为整体下降。妊娠前期母畜营养需要水平较低,高能水平会增加排卵数,同时也会提高胚胎的死亡率,成活的胚胎数不一定改变,而妊娠后期母畜的营养水平对多胎动物的产仔数没有影响[14]。徐岩袁等[15]研究发现,棉籽粕代替饲粮中豆粕后,新罗曼蛋种鸡产蛋率维持不变,而受精率、孵化率显著下降。本试验饲粮营养水平可能对窝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而窝产仔数CK2组低于CK1组,与4个试验组相比处于中间水平,这说明饲粮中添加棉籽粕对绵羊多胎性有一定影响,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试验产羔率组间差异较大,CK1和CK2组高于A和C组,低于B和D组,处于中间水平,这说明饲粮中同时添加棉秆和棉籽粕对产羔率可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产羔率最低的A和C组所对应的繁殖率和窝产仔数也最低,因此产羔数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这可能与参试羊母羊本身及种公羊的多胎性有关,由于本试验采用轮换自然交配的方法,降低了种公羊多胎性的一致性,这可能是导致产羔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3.3 不同水平棉秆饲粮对羔羊初生重的影响羔羊初生重是衡量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母亲年龄、初生年、产羔类型等因素对羔羊初生重有显著影响[16-18]。母体营养的供给与窝产仔数是影响本试验羔羊初生重的主要因素。本试验饲粮按照等能等氮原则设计,营养水平随棉秆水平的增加,可能会有一定降低,但总体差异不大。参试羊窝产仔数主要以1~2羔为主,组间产3羔以上母羊比例差异较大(CK1组27.27%、CK2组20.00%、A组11.11%、B组18.75%、C组18.18%、D组13.33%),这可能是导致羔羊平均初生重(3.39~4.00 kg)有一定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的主要因素。本试验饲粮营养水平按照满足怀双羔母羊营养需求进行设计,当产羔数多于2只时,饲粮所提供的养分不能完全满足胎儿的营养需求,进而影响羔羊的初生重,A和D组中产羔数多于2只母羊所占比例最小,羔羊平均初生重也最大。
3.4 不同水平棉秆饲粮对羔羊初生体尺的影响羔羊初生体尺是衡量胎儿生长发育的又一重要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产母羊从饲粮中获取的营养及其供给胎儿的营养水平,与体重具有显著相关性[19]。冯文晓等[20]在以稻草和羊草进行肉羊对照饲喂试验中发现,羊草组肉用绵羊的日增重、DMI、胴体重及肝脏和瘤胃的发育显著高于稻草组。该研究说明饲粮品质对于绵羊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孙云章等[21]研究表明,饲粮中木质素含量与DM和粗纤维的消化呈负相关。棉秆中木质素含量比小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高2~3倍,DM瘤胃有效降解率是小麦秸秆的88.25%、玉米秸秆的54.14%、水稻秸的67.71%[3]。张俊瑜等[5]给绵羊饲喂含有10%~40%棉秆的饲粮时发现,饲粮中DM、OM、CP、EE、NDF和ADF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饲粮中棉秆比例的增加明显降低,DMI随棉秆比例的增加有所降低。本试验各组羔羊体尺数值整体上差异不大,但随饲粮中棉秆水平的提高,三羔管围显著降低,公羔体长、双羔体长、三羔体高呈现显著性趋势,但上述指标的平均数值组间差异均不显著,与本羔羊初生重结果相类似,这可能与饲粮品质及窝产仔数组间差异有关。尽管本试验饲粮设计营养水平各组基本一致,但组间粗饲料品质组间差异不可避免,理论上饲粮品质随饲粮中棉秆添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本饲粮营养水平可以满足单羔或双羔胎儿的生长发育,饲粮品质的差异性表现不明显,故双羔体长并未随饲粮中棉秆添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最小值为B组,而非D组。当母体给三羔供给营养时,营养供给处于较高水平或极限状态,饲粮品质的差异性得以体现,这与D组三羔体高、管围和体重最低,而D组母羊DMI有所提高的数据相对应。张俊瑜等[5]给绵羊饲喂含有10%~40%棉秆的饲粮时发现,绵羊DMI随棉秆比例的增加有所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理论上,随饲粮中棉秆添加水平的提高,饲粮的消化率降低,可进一步降低绵羊的DMI,而本试验结果正好相反,这可能是母羊为了从饲粮中获取更多的营养供给胎儿,从而表现为DMI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4 结论① 棉秆可以作为生产母羊粗饲料来源,饲粮中添加20%~50%棉秆对生产母羊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②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棉秆对羔羊初生体重和体尺没有显著影响。
③ 饲粮中添加棉籽粕对羔羊初生体重和体尺无显著影响,但会降低窝产仔数及公羔比例。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棉花产量[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2019-09-06].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棉花.
|
[2] |
许国英, 热合木都拉, 马英杰. 棉花秸秆的饲用价值研究[J]. 新疆畜牧业, 1998(3): 10-11. |
[3] |
魏敏, 雒秋江, 潘榕, 等. 对棉花秸秆饲用价值的基本评价[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6(1): 1-4. DOI:10.3969/j.issn.1007-8614.2003.01.001 |
[4] |
魏敏, 雒秋江, 王东宝, 等. 棉花秸秆作为绵羊粗饲料的研究[J]. 草食家畜, 2003(3): 47-49. DOI:10.3969/j.issn.1003-6377.2003.03.016 |
[5] |
张苏江, 吾买尔江, 祁成年, 等. 不同处理棉秆饲料在羊瘤胃中降解的动态规律[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6(1): 40-42. DOI:10.3969/j.issn.1003-6202.2006.01.018 |
[6] |
张俊瑜, 桑断疾, 张志军, 等. 饲粮中棉秆比例对绵羊生长性能和消化性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9): 3535-3542.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8.09.023 |
[7] |
王文奇, 罗永明, 刘艳丰, 等. 不同棉秆水平全混合日粮对绵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52(11): 2111-2116. |
[8] |
李兴莲, 许世新, 李红军, 等. 棉花秸秆新饲料饲喂育肥牛试验初报[J]. 新疆畜牧业, 2015(增刊): 21-22. |
[9] |
张国庆, 雒秋江, 臧长江, 等. 棉秆营养价值研究及其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生长和羊肉安全性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8): 3247-3257.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8.08.044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816—2004肉羊饲养标准[S].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
[11] |
张丽英.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2版.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
[12] |
哈丽代·热合木江, 王永力, 麦尔哈巴·阿不都耐毕, 等.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对绵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12): 3184-3192. |
[13] |
巫亮.滩羊母羊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其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银川: 宁夏大学. 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681822
|
[14] |
杨凤. 动物营养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208.
|
[15] |
徐岩, 袁春涛, 刁新平. 棉粕代替豆粕对蛋种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J]. 饲料博览, 2003(7): 3-5. DOI:10.3969/j.issn.1001-0084.2003.07.002 |
[16] |
徐新明, 李彦飞, 付雪峰, 等.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初生重的遗传力估计及非遗传因素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6): 168-171. |
[17] |
黄锡霞, 巴德娃木·道别克, 张亚军, 等. 影响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羔羊初生重的非遗传因素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10): 2027-2030. |
[18] |
王鹏宇, 官却扎西, 祁全青, 等. 影响青海细毛羊早期性状非遗传因素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2(4): 29-33. |
[19] |
梁小鹏, 张振良, 阿曼开迪·莫哈麦提汗, 等. 新疆也木勒白羊公羊体尺指标对体重影响力的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56(4): 740-748. |
[20] |
冯文晓, 陈国顺, 陶莲, 等. 不同生物处理水稻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4): 1392-1400.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7.04.038 |
[21] |
孙云章, 毛胜勇, 姚文, 等. 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发酵特性[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6(4): 392-395. DOI:10.3969/j.issn.1671-5470.2007.04.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