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 MOS)是一种功能性寡糖,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研究发现,MOS可以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显著减少鸡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定植,提高肠道的完整性[1];可以提高鸡血液、肠道黏膜中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和新城疫抗体水平[2],并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3-4];在肉鸡饲粮中添加适量的MOS,能提高肉鸡的繁殖性能[5]。对于蛋种鸡而言,MOS能否通过血液影响种蛋孵化率及雏鸡母源抗体还不得而知。因此,本试验在坝上长尾鸡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MOS,测定其相关孵化指标和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为MOS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动物:273日龄健康坝上长尾鸡2 400只,来源于康保县弘爱禽业有限责任公司。
MOS:食品级,来源于食品级啤酒酵母细胞壁,有效物质含量≥99%。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选取2 400只273日龄开产的健康笼养纯快羽坝上长尾鸡,平均产蛋率为64.23%(连续捡蛋3 d,每天计算产蛋率,求其平均值)。试验设4个组(试验1、2、3、4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1.0和2.0 g/kg MOS,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鸡。
预试期1周后进入正试期,正试期共35 d。饲养管理采用自由采食和饮水,室内温度在14~19 ℃,相对湿度在50%~60%,每日光照16 h。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正试期第31天开始收集种蛋,连续5 d,分别编号、登记进行同批次、同一孵化机孵化(种蛋和孵化器要进行严格消毒)。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1。
![]() |
表 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the basal diet (air-dry basis) |
正试期第31~35天,每日记录各组采食量和蛋重,计算料蛋比;记录各组每日产蛋数和破蛋数,计算产蛋率、破蛋率、小蛋率(≤41 g/枚)、合格蛋率(42~50 g/枚)、大蛋率(≥51 g/枚)。对收集的合格种蛋进行孵化,分别在种蛋孵化第7天照蛋,记录捡出无精蛋数量,计算各组入孵种蛋受精率;在孵化第21天半出雏,记录雏鸡数和死亡胚胎数,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和死胚率。
孵化结束各组随机选取10枚死胚胎,测定蛋壳内膜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测定方法参照文献[6]。
雏鸡母源抗体效价测定:首先对各试验组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抽样各30只,颈部采血1 mL自然凝固,5 000 r/min离心8 min分离血清检测新城疫、法氏囊抗体效价,测定方法参考文献[7]。
1.3 数据统计试验数据通过Excel 2013进行整理,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P < 0.05表示差异显著,P < 0.01表示差异极显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MOS对坝上长尾鸡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由表 2可知,随着饲粮MOS添加量的提高,坝上长尾鸡种鸡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逐渐提高,其中试验4组分别比试验1、2、3组提高了2.00、1.60、0.70百分点和6.98、4.34、1.15百分点(P<0.05),且与试验1和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料蛋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试验4组最低;小蛋率、大蛋率随着饲粮MOS添加量的提高逐渐降低,试验3组和试验4组差异不显著(P>0.05);破蛋率试验4组和试验1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 |
表 2 MOS对坝上长尾鸡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MO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ashang long-tail breeding hens |
由表 3可知,随着饲粮MOS添加量的提高,用于入孵的合格种蛋数增加,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均呈现出一定的提高趋势。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2、3、4组种蛋受精率极显著提高(P<0.01),且试验4组种蛋受精率比试验1、2、3组分别提高了2.32、1.45和0.71百分点(P<0.01);与试验1组和试验2组相比,试验3组和试验4组受精蛋孵化率极显著提高(P < 0.01), 死胚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3组和试验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 3 MOS对坝上长尾鸡种鸡入孵种蛋数及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死胚率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MOS on number and fertility rate of hatching egg, hatching rate of fertilized egg and dead embryo rate of Bashang long-tail breeding hens |
由表 4可知,各试验组死亡胚胎沙门氏菌数量均为0,说明死亡鸡胚均无沙门氏菌感染,种鸡无鸡白痢。与试验1组和试验2组相比,试验4组死亡胚胎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试验1、2和4组相比,试验3组死亡胚胎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这说明饲粮添加MOS能够降低坝上长尾鸡种鸡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从而间接影响鸡胚感染机率。
![]() |
表 4 MOS对坝上长尾鸡种鸡死亡胚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MOS on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in dead embryo of Bashang long-tail breeding hens |
由表 5可知,随着饲粮MOS添加量的提高,坝上长尾鸡雏鸡母源新城疫抗体效价和法氏囊抗体效价均呈提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试验1、2和3组相比,试验4组坝上长尾鸡雏鸡母源新城疫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0.50、0.30和0.25 log2,母源法氏囊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0.75、0.50和0.25 log2。
![]() |
表 5 MOS对坝上长尾鸡雏鸡母源新城疫抗体效价和法氏囊抗体效价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MOS on maternal antibody titers of Newcastle disease and bursa of Fabricius of Bashang long-tail breeding hens |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减少,抗生素替代品逐渐增多。MOS作为饲料添加剂,其作用较为广泛,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对提高种鸡繁殖性能有积极作用。研究报道,在每吨饲粮中添加250 g美酵素(主要成分是β-甘露聚糖酶)能够改善白壳蛋鸡的采食量,提高产蛋率和蛋品质,降低料蛋比[8],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但剂量上存在较大差异。本试验中,饲粮添加2.0 g/kg MOS效果最好,产蛋率和料蛋比得到显著改善,小蛋、大蛋和破蛋逐渐减少,合格种蛋显著增加。另外,前者试验研究时鸡群出现呼吸道疾病引起应激,虽然试验组效果显著,但结果上可能存在偏差。另据报道,在肉鸡饲粮中添加0.5%酵母MOS对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善作用[9],可能是因为试验使用MOS的来源不同,其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使用剂量上可能出现不同。
本试验中,在坝上长尾鸡快羽种鸡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MOS,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入孵种蛋数、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降低死胚率,2.0 g/kg MOS添加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万丹等[10]在肉用种鸡饲粮中添加0.6%寡糖研究报道一致。研究表明,MOS通过选择性调节鸡肠道中有益菌的大量增殖,降低有害菌数量[11],保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使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增加,促进肠道健康[12-13],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利于葡萄糖、蛋白质的合成与利用,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机体钙、磷合成蛋内有机物质,同时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种鸡的非特异性免疫,促进种鸡繁殖性能的提升,降低胚胎死亡率。
胚胎的死亡除了孵化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饲粮营养、细菌病毒的影响,本试验中,2.0 g/kg MOS添加组死胚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添加MOS组均好于对照组,说明与孵化条件影响不大,而与饲粮营养存在很大关系,同时在测定死亡鸡胚蛋壳内膜中细菌时,MOS高剂量添加组大肠杆菌数量较少,说明高剂量组在调节肠道菌上效果较好。研究表明,2.5%MOS+盲肠内容物进行培养,可有效降低肠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是由于双歧杆菌的分泌物产生低氧化还原电位,来清除氧以及产生有机酸来抑制有害菌[14]。于朝磊等[15]在半滑舌鳎饲料中添加MOS可提高半滑舌鳎稚鱼机体溶菌酶活性,从而杀灭细菌。另有研究表明,MOS可通过增殖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而降低病原菌数量,可降低蛋壳细菌污染程度,减少大肠杆菌的侵入[16-17]。然而,在本试验中出现试验3组死亡胚胎大肠杆菌数量反而比试验4组低,究其原因可能是试验4组的死亡胚胎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污染而导致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验证。至于蛋内无检出沙门氏菌,也与坝上长尾鸡天生对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种鸡经过鸡白痢检测和种蛋入孵前后消毒较为严格有关。
MOS是典型的功能性寡糖[18]和免疫性寡糖[19],可增强肠道的局部免疫应答和免疫指标,从而引发机体的系统免疫反应,可通过有益菌的增殖使肠道产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然后通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细胞通过分化的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而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卵巢,在卵细胞中蓄积形成卵黄抗体,在鸡胚孵化过程中逐渐进入禽胚血液,为刚出壳雏鸡提供被动免疫保护,从而提高鸡新城疫病毒的抗体效价和法氏囊的相对重量[20],这也正是本次试验中MOS添加组坝上长尾鸡雏鸡母源新城疫抗体效价和法氏囊抗体效价相对于对照组逐渐上升的原因。
4 结论在坝上长尾鸡种鸡饲粮中添加MOS可有效提高种鸡产蛋率和入孵种蛋合格率、孵化率,降低料重比和入孵期间胚胎死亡率,减少胚胎受大肠杆菌的感染,对提高雏鸡新城疫和法氏囊母源抗体效价有促进作用,且效果以2.0 g/kg添加量为最佳。
致谢:
感谢康保弘爱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试验场所。
[1] |
陈小兵, 丁宏标, 乔宇. 甘露寡糖的益生作用、免疫机制与应用技术[J]. 中国畜牧兽医, 2005, 32(8): 06-08. |
[2] |
瞿明仁.功能性寡糖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研究进展[C]//动物营养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学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86-202.
|
[3] |
武书庚. 甘露低聚糖可替代抗生素[J]. 国外畜牧科技, 2002, 27(1): 19-20. |
[4] |
夏林, 张博, 杨芳敏, 等. 日粮添加甘露寡聚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5): 16-17. |
[5] |
周映华, 张石蕊, 龚铁山. 甘露寡糖与抗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2(7): 5-6. |
[6] |
李晴云, 杜华锐, 蒋小松, 等. 鸡蛋微生物测定与分析[J]. 四川畜牧兽医, 2003, 30(5): 22-23. |
[7] |
郭鑫. 动物免疫学实验教程[M]. 2版.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7: 53-67.
|
[8] |
张俊妍, 华丽娜, 郑传威, 等. 冬季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白壳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指标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15, 37(6): 24-29. |
[9] |
丁鹏, 胡贵丽, 刘勇强, 等. 酵母甘露寡糖对猪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湖南饲料, 2017(5): 24-26, 30. |
[10] |
万丹, 唐振华, 夏中生, 等. 果寡糖和甘露寡糖对黄羽肉鸡种鸡生产性能、饲粮养分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5, 36(2): 41-46. |
[11] |
简运华, 高春国, 蒋守群. 甘露寡糖对中速型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16, 38(11): 78-80. |
[12] |
万嘉佳, 蒋敏, 李恒, 等. 低聚合度魔芋甘露寡糖对正常小鼠肠道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41(9): 13-18. |
[13] |
晁洪雨, 杨燕, 金太花, 等. 甘露寡糖调控幼龄畜禽肠道健康机制的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0): 4411-4420. |
[14] |
朱孟玲, 田为刚. 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对沙门氏菌感染肉鸡盲肠相关参数及肠道细菌含量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9(24): 59-62. |
[15] |
于朝磊, 常青, 吕云云. 甘露寡糖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生长、肠道发育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J].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35(6): 53-59. |
[16] |
曹功明, 卢建雄, 马桂兰, 等. 甘露寡糖对动物肠道环境及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1): 226-227, 345. |
[17] |
朱孟玲, 田为刚. 日粮添加甘露寡糖对沙门氏菌感染肉鸡盲肠相关参数及肠道细菌含量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9(24): 59-63. |
[18] |
PATEL S, GOYAl A. Functional oligosaccharides:produc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1, 27(5): 1119-1128. DOI:10.1007/s11274-010-0558-5 |
[19] |
SONG S K, BECK B R, KIM D, et al. Prebiotics as immunostimulants in aquaculture:a review[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14, 40(1): 40-48. |
[20] |
陈伟. 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蛋鸡生产性能、免疫力、血脂代谢、肠道微生物区系和回肠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 广东饲料, 2016, 25(5): 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