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在早期断奶过程中将面临着环境、营养、生理等多种因素变化的挑战。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断奶后仔猪从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获取得的大量蛋白质会引起仔猪消化道应激,使仔猪产生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甚至死亡等现象[1-3]。原因是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容易引发仔猪过敏反应,破坏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使仔猪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并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4]。因此,在生产中常常采取相应的加工措施以改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以提高仔猪机体健康。研究表明,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豆粕具有独特的发酵芳香味,有一定的诱食作用。此外,微生物会分泌一些蛋白酶降解豆粕中的蛋白质类抗营养因子,从而改善蛋白质的品质[5-6],解决动物营养性腹泻问题[7],并对猪生长性能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8]。嗜酸乳杆菌可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改善畜禽肠道发育,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阿布都如苏力·艾尔肯[9]研究发现,嗜酸乳杆菌发酵豆粕能够显著提高黄羽肉鸡平均日增重(ADG),降低料重比(F/G)。在仔猪断奶前期,益生菌具有改善仔猪生长性能、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10-11]。根据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和嗜酸乳杆菌的特点,在饲粮中加入相应的发酵豆粕和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来改善豆粕质量,是否可以促进仔猪生长、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添加方式以哪种配比效果更佳呢?因此,本研究拟在断奶仔猪的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膨化大豆或不同剂量的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探讨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发酵豆粕和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由上海源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和乳杆菌培养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0%、35%和20%。其中,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水分含量为11.9%,灰分含量为7.6%,粗纤维含量为8.1%,乳酸含量为6.2%,酸溶蛋白含量为8.4%。
1.2 试验设计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240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仔猪。试验期21 d。
1.3 试验饲粮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粮中用10%发酵豆粕代替部分普通豆粕,膨化大豆组饲粮中用膨化大豆代替所有普通豆粕,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0%和5.0%的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各组饲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相近。饲粮配方参照我国《猪饲养标准》(2004)配制,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1。
![]() |
表 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air-dry basis) |
试验在某大型猪场进行。试验猪在保育床上饲养,舍温控制在25~28 ℃,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试验期间所有仔猪自由采食和饮水。仔猪免疫按常规程序执行,其他日常管理参照猪场饲养管理。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于试验第21天从每个重复中选取1头接近平均体重且健康状况良好的仔猪,肌注4%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后,颈静脉放血处死。切开腹腔,迅速剪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段各5 cm。用蒸馏水小心冲洗食糜,然后用滤纸吸干肠壁上的水分后,置于10%甲醛溶液小广口瓶中固定24 h以上。另取仔猪空肠肠段约2 cm,置于预冷4%戊二醛固定液中进行前固定。
1.6 测定指标 1.6.1 生长性能开始试验后,记录每天投料量。试验第1、21天清晨对仔猪进行空腹称重。以每个重复为单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ADG和F/G。
1.6.2 肠道形态结构剪取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品中段,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测量隐窝深度(crypt depth,CD)和绒毛高度(villus height,VH),双盲法读片,每张切片观察5个视野。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
1.6.3 空肠上皮超微结构取仔猪空肠肠段约2 cm,将肠组织样在冰上用刀片修成大约1 mm×1 mm×1 mm大小,用镊子将组织块移至盛有预冷4%戊二醛固定液的小广口瓶中进行前固定,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冲洗3次,1%锇酸固定,PBS冲洗3次,梯度酒精脱水(50%、70%、80%、95%、100% 2次),每次15 min。纯丙酮脱水2次(15 min/次),Epon812:丙酮(1:1)浸透30 min,纯包埋液浸透1 h,纯包埋液固化37 ℃、24 h后60 ℃、48 h。使用超薄切片机(BROMMA LKB-V)切片,经醋酸双氧铀、枸橼酸铅双重染色后用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并拍照。
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 2。从表中数据可知,各组之间断奶仔猪ADG差异不显著(P>0.05)。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的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发酵豆粕组和膨化大豆组(P<0.05),但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和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之间断奶仔猪的ADFI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豆粕组断奶仔猪的F/G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P<0.05),但与膨化大豆组、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 2 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soybean meal and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ulture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weaned piglets |
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见表 3。从表中数据可知,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和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之间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组和膨化大豆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
![]() |
表 3 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soybean meal and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ulture on intestinal morphology of weaned piglets |
膨化大豆组和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发酵豆粕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断奶仔猪空肠的隐窝深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
与对照组相比,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的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膨化大豆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的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膨化大豆组断奶仔猪空肠、回肠的V/C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2.3 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空肠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空肠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见图 1。由图可以看出,与其他各组相比,对照组空肠上皮微绒毛疏密不等、长短不一,部分绒毛还有脱落、损伤迹象。而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膨化大豆或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后,其空肠上皮微绒毛明显比对照组密集、整齐,且肠绒毛长度基本一致。3%和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的断奶仔猪空肠上皮微绒毛较其他各组更密集、整齐、纤细。
![]() |
A:对照组Control group;B:发酵豆粕组Fermented soybean meal group;C:膨化大豆组Expanded soybean group;D: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3%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ulture group;E: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5%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ulture group。 图 1 仔猪空肠透射电镜图 Figure 1 The jejunum electric mirror transmission diagram (12 000×) |
在生产中,早期断奶常常给仔猪带来采食量降低、消化不良和腹泻等应激[10]。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仔猪不得不经历从液态母乳到固态饲料的适应性转变。由于断奶仔猪消化道发育尚不完善,肠道分泌的消化酶难以充分消化来自各种饲料原料中的养分和抗营养因子。豆粕作为大宗饲料原料,是一种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但实践表明,对断奶仔猪而言,要很好地对其大分子蛋白质进行消化并破坏其抗营养因子,仍有较大的困难。研究发现,经过发酵处理后的豆粕,其消化性能可得到较大改善,用于断奶仔猪饲料,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总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并显著提高断奶仔猪ADG,降低F/G[11-13]。在本试验条件下,各组之间断奶仔猪ADG差异不显著,而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组仔猪F/G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豆粕经过发酵处理降低了大分子抗原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水平[13],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了仔猪饲料转化率。此外,饲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后,断奶仔猪采食量提高,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的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发酵豆粕组和膨化大豆组,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之间断奶仔猪的ADFI差异不显著。这与张勇等[14]研究结果相似。
3.2 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小肠是仔猪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绒毛和微绒毛结构可以很大程度增加小肠内壁表面积,从而提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但仔猪断奶后,其小肠绒毛形态结构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5-16]。而从液态母乳过渡到固态饲料将进一步加剧仔猪消化道应激。断奶应激常常使仔猪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加深,消化道酶活性受到抑制,仔猪出现腹泻、生长停滞等[17]。益生菌直接添加到饲粮中或饲喂前利用益生菌对饲粮进行发酵处理,均能够改善畜禽肠道形态结构,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促进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18-19]。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乳酸乳球菌不仅能够促进仔猪肠道黏膜绒毛的发育,同时还具有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的作用。本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即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替代部分普通豆粕可促进断奶仔猪肠道绒毛发育,饲喂添加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能够有效地改善仔猪肠道形态结构,降低肠道损伤。从肠道形态结构来看,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小肠形态结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而从空肠绒毛超微结构可以发现,仔猪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膨化大豆或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后,其空肠上皮微绒毛明显比对照组密集、整齐。饲粮中添加3%和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后,仔猪肠上皮微绒毛较其他各组更密集、整齐、纤细。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推测,大豆在经膨化处理后能一定程度消除或减少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成分,微生物分泌蛋白酶也能降解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蛋白质的品质。抗营养因子成分的清除降低了肠道炎症的发生,避免了肠道黏膜受损,而小肠形态结构的完整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其次,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中含有的益生菌,经发酵后产生大量的乳酸,可促进胃内食物的预消化。当胃肠道处于偏酸性状态时,肠道中大部分病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促进仔猪肠道绒毛发育,这也是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效果更佳的主要原因。
4 结论① 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F/G,饲粮中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ADFI。
② 饲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可改善肠道形态结构。综合生长性能和肠道道形态结构,断奶仔猪饲粮中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添加量以3%为宜。
[1] |
王斌星, 王蜀金, 郭春华, 等. 酿酒酵母发酵液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发育及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2): 4014-4022. |
[2] |
王杰, 艾萍萍, 刁其玉, 等. 复合益生菌和纤维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及血清指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03): 881-890. |
[3] |
张建梅, 李晓颖, 谢全喜, 等.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粪便菌群及血液指标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 24(9): 796-800, 804. |
[4] |
王涛, 秦贵信, 赵元, 等. 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对猪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08, 27(2): 326-330. |
[5] |
SONG Y S, FRIAS J, MARTINEZ-VILLALUENGA C, et al. Immunoreactivity reduction of soybean meal by fermentation, effect on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antigenicity of commercial soy products[J]. Food Chemistry, 2008, 108(2): 571-581. DOI:10.1016/j.foodchem.2007.11.013 |
[6] |
REFSTIE S, SAHLSTRÖM T, BRÅTHEN E, et al.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eliminates indigestible carbohydrates an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n soybean meal for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J]. Aquaculture, 2005, 246(1/2/3/4): 331-345. |
[7] |
王鹏, 王永勤, 袁林, 等. 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9): 99-102. |
[8] |
金三俊, 董佳琦, 任红立, 等.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12): 4477-4484. |
[9] |
阿布都如苏力·艾尔肯. 嗜酸乳杆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及其对黄羽肉鸡的饲养效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59-1015512613.htm
|
[10] |
李德发. 猪的营养[M]. 2版. 北京: 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5.
|
[11] |
FENG J, LIU X, XU Z R, et al. The effect of Aspergillus oryza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bility of dietary components and activities of intestinal enzymes in weaned piglets[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134(3): 295-303. |
[12] |
LIU X, FENG J, XU Z, et al. The effects of fermented soybean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e characteristics in weaned piglets[J]. Turkish Journal of Veterinary and Animal Sciences, 2007, 31(5): 341-345. |
[13] |
HONG K J, LEE C H, KIM S W. Aspergillus oryzae GB-107 fermentation improves nutritional quality of food soybeans and feed soybean meals[J].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04, 7(4): 430-435. DOI:10.1089/jmf.2004.7.430 |
[14] |
张勇, 邓军成. 嗜酸乳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猪业, 2015(6): 66-68. |
[15] |
孙云子, 余冰, 陈代文. 不同蛋白源日粮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1(12): 34-37, 40. |
[16] |
赵玉蓉, 王红权, 贺建华, 等. 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5(02): 158-161. |
[17] |
张翥, 董国忠. 影响断奶仔猪小肠结构完整性的因素[J]. 中国饲料, 2010(6): 9-13, 28. |
[18] |
祁瑞雪. 发酵豆粕在肉鸡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89-1012425825.htm
|
[19] |
FENG J, LIU X, XU Z R, et al. Effects of Aspergillus oryzae, 3.042 fermented soybean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plasma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broilers[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134(3/4): 235-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