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南昌 330200
2.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Nanchang 330200, China
反刍动物拥有容积最大的瘤胃,其内含有丰富的细菌、真菌和原虫等微生物,是粗饲料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主要场所[1]。粗饲料能够刺激反刍和咀嚼、维持瘤胃液正常pH和微生物常发酵等,因此,饲喂适宜精粗比的饲粮有助于促进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代谢[2]。研究发现,给断奶公羔饲喂精粗比分别为65 : 35、50 : 50和35 : 65的全混合日粮,相比于低精粗比全混合日粮,高精粗比全混合日粮使得断奶公羔的瘤胃pH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增加[3]。另外,研究发现,母羊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随全混合日粮精粗比的上升而显著升高;随着精粗比的上升,消化氮、消化能、代谢能、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均升高,但精粗比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氮的沉积[4]。湖羊是我国皮肉兼用的优良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多胎多产等优良特点。另外,湖羊适于在高温、潮湿地区常年舍饲,因此,其在南方肉羊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目前,在湖羊上研究饲粮适宜精粗比的报道较少。鉴于此,本试验在蛋能比和钙磷比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生长性能、体尺指标、血清激素浓度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湖羊饲粮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试验于2018年6—8月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联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试验羊场进行。选择体重[(15.62±0.01) kg]相近、体况良好且健康的湖羊羔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且公母分栏饲养。4组羔羊分别饲喂不同精粗比的全混合日粮,其中试验Ⅰ组的精粗比为70 : 30,试验Ⅱ组的精粗比为60 : 40,试验Ⅲ组的精粗比为50 : 50,试验Ⅳ组的精粗比为40 : 60。试验期为70 d,其中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56 d。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在蛋能比和钙磷比相同的情况下配制饲粮,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1。试验期间每组湖羊公母分开饲喂,每天饲喂2次(08:00和17:00),自由饮水,其他饲养管理按照养殖场的规定执行,隔1 d早上称前1天的剩料重。
![]() |
表 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DM basis) |
在正试期的第14天、第35天和第56天早上各组湖羊空腹测定体重和体尺指标,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体尺指标测定方法如下。
体高的测定:用软尺测量耆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体斜长的测定:用软尺测量肩胛前端到坐骨结节后端的直线距离。
胸围的测定:用软尺测量肩胛后端围绕胸部1周的长度。
管围的测定:用软尺测量左管骨上1/3处的周围长度。
1.3 血清的采集和指标测定在正试期的第14天、第35天和第56天早上,每组选择6只湖羊空腹颈静脉采集5 mL血液,静置2 h后采用离心机3 5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血清。所测血清激素指标有生长激素(GH)、瘦素(LEP)、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胰岛素(INS)浓度,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测定,由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
1.4 屠宰性能的测定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4只湖羊(公母各占1/2)进行屠宰,屠宰前肉羊禁食24 h,屠宰前2 h禁水。屠宰前称重,记录为宰前活重;屠宰后去皮毛、头、前肢腕关节、后肢飞节以下部位和内脏(保留肾和肾脂)进行称量,记录为胴体重;根据宰前活重和胴体重计算屠宰率(屠宰率=100×胴体重/宰前活重);对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肺脏等器官以及清除掉内容物的4个胃进行称量,并记录其重量;从最后腰椎处横切下后腿进行称重,并记录其重量;背膘厚用游标卡尺测量,为第12和13肋骨之间眼肌中部上方的脂肪厚度;肋肉厚(即GR值)用游标卡尺测量,为第12和13肋骨之间距背脊中线11 cm处的组织厚度;眼肌面积是用游标卡尺测量眼肌的高度和宽度后,利用公式(眼肌面积=眼肌高度×眼肌宽度×0.7)计算得到。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先用Excel 2016进行初步处理,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然后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P < 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 < 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 2可知,正试期第14天,试验Ⅰ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Ⅲ和Ⅳ组(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正试期第35天,试验Ⅰ和Ⅱ组羔羊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1或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正试期第56天,试验Ⅱ组羔羊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 |
表 2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total mixed ra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roughage ratio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Hu sheep |
由表 3可知,正试期第14天,试验Ⅱ组羔羊的体斜长以及试验Ⅰ组羔羊的胸围和管围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正试期第35天,试验Ⅰ组羔羊的胸围和管围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正试期第56天,各组羔羊的体尺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 |
表 3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Table 3 3 Effects of total mixed ra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roughage ratios on body size indexes of Hu sheep |
由表 4可知,试验Ⅱ组羔羊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Ⅲ和Ⅳ组(P<0.01),其中试验Ⅳ组最低;试验Ⅱ和Ⅲ组羔羊的屠宰率和后腿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1);试验Ⅳ组羔羊的眼肌面积和肋肉厚分别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Ⅱ组羔羊的背膘厚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
![]() |
表 4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total mixed ra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roughage ratios on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Hu sheep |
由表 5可知,试验Ⅳ组羔羊的心脏和肝脏重量显著低于试验Ⅰ和Ⅱ组(P<0.05),其他器官重量和指数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 |
表 5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器官重量和指数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total mixed ra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roughage ratios on organ weight and indexes of Hu sheep |
由表 6中可知,正试期第14天,各组羔羊血清激素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正试期第35天,试验Ⅰ组羔羊血清LEP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血清其他激素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正试期第56天,试验Ⅰ组羔羊血清GH和T4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Ⅱ组羔羊血清T3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Ⅲ和Ⅳ组(P<0.05),血清其他激素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 |
表 6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血清激素浓度的影响 Table 6 Effects of total mixed ra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roughage ratios on serum hormone concentrations of Hu sheep |
反刍动物的瘤胃是营养吸收和消化代谢的重要场所,其发育受到饲粮的组成及形态等的影响。适宜的饲粮精粗比能够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消化利用率[6-7]。郝怀志等[8]研究了不同精粗比玉米秸秆型全混合日粮对肉用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饲粮精粗比为60 : 40组绵羊的平均净增重最高,且其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 : 60和50 : 50组。徐相亭等[9]研究发现,精粗比为40 : 60组杜泊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精粗比为50 : 50、60 : 40和70 : 30组,其中精粗比为60 : 40组最高;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则随精粗比的升高而降低。本试验所得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提高饲粮精粗比有助于提高湖羊的生长性能。王安思[10]研究了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肉公犊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精粗比为80 : 20和70 : 30组犊牛的体斜长显著高于精粗比为50 : 50组,但饲粮精粗比对体高、胸围、腿围无显著影响。在本试验中,正试期第14天,精粗比为60 : 40组湖羊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 : 60组;正试期第14天和第35天,精粗比为70 : 30组湖羊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精粗比为50 : 50和40 : 60组,但整个试验期的体高和正试期第56天的胸围和管围各组之间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提高饲粮精粗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反刍动物的体尺指标。适量的粗料是维持瘤胃上皮发育的基本条件,精料添加比例过高会导致瘤胃上皮发育异常[11]。研究发现,采食高精粗比饲粮的犊牛瘤胃乳头呈明显的扁平状,而采食低精粗比饲粮的犊牛瘤胃乳头呈现明显的细长状,且随着饲粮精粗比的升高,瘤胃乳头颜色逐渐加深;精粗比为65 : 35和60 : 40组犊牛的瘤胃发育较好[10, 12]。从本试验结果看,精粗比为60 : 40组湖羊的瘤胃、网胃和皱胃重量最高。由此可知,湖羊采食精粗比为60 : 40的全混合日粮能够提高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体斜长等指标,说明精粗比为60 : 40的全混合日粮促进了瘤胃发育,进而提高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3.2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屠宰性能的影响胴体重和屠宰率是反映动物屠宰性能的2个重要指标,眼肌面积是反映动物胴体发育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讲,宰前活重越大,胴体重越大,眼肌面积也越大[13]。闫秋良等[14]研究发现,饲喂精粗比为80 : 20饲粮的杂交一代羔羊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60 : 40饲粮的杂交一代羔羊。程光民等[15]研究发现,饲喂精粗比为55 : 45饲粮的黑公山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以及饲喂精粗比为45 : 55饲粮的黑母山羊的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35 : 65饲粮的黑公山羊。另外,饲喂精粗比为40 : 60饲粮的大足黑山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20 : 80和10 : 90饲粮的大足黑山羊[16]。本试验发现,饲喂精粗比为60 : 40全混合日粮的湖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后腿重均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40 : 60全混合日粮的湖羊,该结果说明提高饲粮精粗比可以提高肉羊的屠宰性能。适宜饲粮精粗比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使瘤胃内环境保持稳态,瘤胃微生物迅速生长,并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代谢,但当精粗比过高时,会降低瘤胃pH,改变瘤胃微生物组成,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代谢[17]。从本试验结果来看,精粗比为70 : 30组湖羊的屠宰性能和瘤胃指数要低于精粗比为60 : 40组,说明精粗比为70 : 30的全混合日粮不利于瘤胃的发育,会改变瘤胃微生物组成,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屠宰性能。背膘厚是胴体品质测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越厚廋肉率越低,反之则廋肉率越高。肋肉厚表示胴体脂肪含量[18]。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饲喂精粗比为60 : 40全混合日粮的湖羊背膘厚和肋肉厚均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40 : 60全混合日粮的湖羊,说明精粗比为60 : 40的全混合日粮能够促进湖羊肌肉脂肪的沉积。研究发现,高能量与蛋白质水平饲粮有利于滩羊脂肪的沉积,但适当提高滩羊饲粮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有助于降低脂肪沉积(相对于滩羊胴体重的增长),有助于提高滩羊生产性能[19]。这说明精粗比为60 : 40的全混合日粮能够促进湖羊肌肉脂肪的沉积与其具有较高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有关。在本试验中,精粗比为60 : 40组湖羊的心脏和肝脏重量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 : 60组,但是其他器官重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采食高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可以提高湖羊心脏和肝脏的发育。
3.3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血清激素浓度的影响INS是一种分解葡萄糖提供能量,促进脂肪合成的激素。GH主要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耗脂肪促进蛋白质的合成[20]。LEP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它能够通过促进甘油三酯分解和抑制脂肪酸合成酶表达来抑制脂肪合成;也可通过增加能量消耗介导乙酸辅酶A羧化酶基因的表达来直接抑制脂肪合成[21]。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调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维持神经系统兴奋等功能,主要有2种含有生物活性,即活性最强的T3和血液中的主要形式T4[22]。甲状腺激素有降低胆固醇含量和改善血脂的作用。研究发现,血液T4浓度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23]。张树坤[24]研究发现,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的泌乳奶山羊血清INS浓度显著升高,而LEP和GH浓度无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与其不一样,这可能是试验品种、生长阶段等不同造成的。在本试验中,正试期第56天,精粗比70 : 30组湖羊血清GH和T4浓度以及精粗比为60 : 40组湖羊血清T3浓度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 : 60组,说明高精粗比饲粮有助于促进湖羊的生长发育;正试期第14天和第35天,精粗比为60 : 40组湖羊血清T4和LEP浓度均最低,说明精粗比为60 : 40的全混合日粮促进湖羊肌肉脂肪的沉积可能与试验前中期LEP和T4分泌低有关。
4 结论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育肥湖羊饲喂精粗比为60 : 40的全混合日粮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1] |
占今舜, 霍俊宏, 胡利珍, 等. 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能量比的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 2018(2): 9-11, 15. DOI:10.3969/j.issn.1001-0084.2018.02.003 |
[2] |
解彪, 张乃锋, 张春香, 等. 粗饲料对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4): 1245-1252.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8.04.006 |
[3] |
杨子江, 年芳, 李发弟, 等.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饲粮对肥育羔羊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33-1340. DOI:10.3321/j.issn:0366-6964.2009.09.009 |
[4] |
王文奇, 侯广田, 罗永明, 等.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颗粒饲粮对母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16-3324.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8 |
[5] |
赵有璋. 中国养羊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95-96.
|
[6] |
NUGROHO D, SUNARSO S, SEVILLA C C, et al. The effects of dietary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ratio from forage and concentrate on the dietary rumen degradability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Philippine native goats (Capra hircus Lin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 6(1): 75-80. |
[7] |
华金玲, 郭亮, 王立克, 等.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黄淮白山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 2013, 33(6): 913-917. |
[8] |
郝怀志, 白滨, 董俊, 等.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肉用绵羊的生产性能影响[J]. 畜牧兽医杂志, 2016, 35(6): 7-9. DOI:10.3969/j.issn.1004-6704.2016.06.002 |
[9] |
徐相亭, 王宝亮, 程光民, 等.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杜泊绵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43(3): 668-675. |
[10] |
王安思.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肉公犊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发育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7.
|
[11] |
王娟.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和山羊瘤胃上皮屏障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
[12] |
杨宏波.不同精粗比颗粒饲料对3-6月龄犊牛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扬州: 扬州大学, 2015.
|
[13] |
刘树林, 温琦, 张永胜, 等. 饲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9): 3543-3550.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8.09.024 |
[14] |
闫秋良, 金海国, 赵云辉, 等.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35(6): 43-45, 50. DOI:10.3969/j.issn.1003-8701.2010.06.014 |
[15] |
程光民, 徐相亭, 刘洪波, 等.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黑山羊屠宰性能和肉质品质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16, 48(1): 60-63. |
[16] |
王子苑.日粮精粗比对大足黑山羊生产性能及肉质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 西南大学, 201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1015335555.htm
|
[17] |
徐志军.不同精粗比柠条饲料对羔羊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太谷: 山西农业大学,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13-1014416846.htm
|
[18] |
赵彦光, 洪琼花, 谢萍, 等. 精料营养对云南半细毛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4, 23(2): 277-286. |
[19] |
代立霞.不同日粮对滩羊尾部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
[20] |
李真, 李庆章. 奶山羊乳腺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胰岛素及其受体的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8): 1730-1737. |
[21] |
VAN ROSSUM C T, HOEBEE B, VAN BAAK M A,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leptin receptor gene, leptin, and weight gain in young Dutch adults[J]. Obesity Research, 2003, 11(3): 377-386. DOI:10.1038/oby.2003.51 |
[22] |
周玉芹, 宋天增, 韩兴发, 等. GnRH主动免疫对雄性藏绵羊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7, 31(3): 614-619. |
[23] |
ROOS A, BAKKER S J L, LINKS T P, et al. Thyroid 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euthyroid subjects[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07, 92(2): 491-496. |
[24] |
张树坤.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泌乳奶山羊乳脂肪/乳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07-101328439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