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
3. 明光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 明光 239400
2.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3. Cooperation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ingguang, Mingguang 239400, China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俗称甲鱼,是我国重要的名特水产养殖品种[1]。中华鳖分布广泛,形成多种地方种群,如日本种群、黄河种群等[2-3]。近年,我国中华鳖养殖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量居世界之首[4-5]。据《2018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2017年我国养殖鳖产量高达32.21万t。中华鳖蛋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我国中华鳖养殖产业的井喷式发展,中华鳖蛋的产量剧增,食用消费量增大。因此,产业对开展中华鳖蛋的营养成分分析及食用价值评价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有关中华鳖营养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肌肉和裙边的营养成分分析或不同养殖方式及不同种群间的比较。汤峥嵘等[6]分析与比较了中华鳖的稚鳖、一龄鳖、二龄鳖和三龄鳖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张丹[7]对中华鳖肌肉及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等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及品质评价。张君等[8]对4个品系的中华鳖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华鳖的肌肉和裙边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方燕等[9]对温室鳖、池塘鳖和野生鳖肌肉和裙边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方式会对中华鳖的营养成分产生影响。钱国英等[10]、宋理平等[11]对野生中华鳖和仿自然水体养殖中华鳖的肌肉、裙边及肝脏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鳖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的含量均很高。目前,关于中华鳖蛋营养价值的报道甚少,缺乏对中华鳖蛋营养成分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试验选取养殖规模较大的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的中华鳖蛋作为研究材料,对其基本营养成分含量、胆固醇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等进行检测与分析,全面系统地评估中华鳖蛋的营养价值,为中华鳖蛋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均购自安徽寿丰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条件相同。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所产的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各200枚,产蛋时间间隔3~5 d。每个种群的中华鳖蛋测量径长、径宽和重量后均分为4组,每组50枚,分离蛋清和蛋黄,分别搅拌均匀后保存备用。
1.2 试验器材电子分析天平(FA1104N,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限公司)、精密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123J,上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CT15RT,上海天美生化仪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马弗炉(DRZ-4,上海试验电炉厂)、数显水浴锅(HH-2,江苏金坛市环宇科学仪器厂)、气相-质谱联用仪(QP-2010,日本岛津公司)、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L-8900,日本日立公司,)、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AFS-3100,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E2695,上海费尔伯恩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基本营养成分含量测定水分含量参照GB 5009.3—2010中的烘干法测定,粗灰分含量参照GB 5009.4—2010中的马弗炉灼烧法测定,粗蛋白质含量参照GB 5009.5—2003中的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参照GB 5009.6—2003中的索氏抽提法测定。
1.3.2 水解氨基酸含量测定[12-13]称取0.10 g冷冻干燥后的样品,移至10 mL安培瓶中,加入5 mL HCl溶液(6 mol/L),将安培瓶充满氮气(N2),快速在酒精喷灯下密封安培瓶,移至130 ℃的烘箱中,水解3~4 h,结束后冷却水解液,再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洗涤3次,定容,取水解液1 mL,冷冻后进行干燥,再加入1 mL HCl溶液(0.02 mol/L),溶解并过滤(孔径0.22 μm),备用。使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对水解液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重复测定4次。
1.3.3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13-14]称取0.10 g冷冻干燥后的样品,研磨,加入10 mL的磺基水杨酸(4%),混匀,静置1 h,然后用高速冷冻离心机(1 2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液1 mL,用水相滤膜(孔径为0.22 μm)抽滤,上清液备用。使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对上清液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重复测定4次。
1.3.4 脂肪酸含量测定[13, 15]粗脂肪的提取:称取冷冻干燥后的蛋黄样品10.0 g,加入体积比2 : 1的氯仿-甲醇溶液30 mL,静止1 h后过滤,取滤渣用氯仿-甲醇溶液浸泡、过滤,合并2次滤液,加入6 mL含7.3 g/L NaCl和0.5 g/L CaCl2的混合溶液,30 000 r/min下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40 ℃蒸干,得到提取粗脂肪,放入-20 ℃冰箱冷藏备用。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称取0.50 g粗脂肪,移至烧杯中,加入4 mL的KOH-CH3OH溶液(6 mol/L),烧杯在水浴锅(60 ℃)上进行30 min的皂化反应,直至油珠全部消失,冷却溶液,加入40 mL H2SO4-CH3OH溶液(12.5%),再置于水浴锅(60 ℃)上酯化5 min,冷却后的溶液移至分液漏斗,先加45 mL蒸馏水,再加3 mL正己烷,摇晃混匀,静置10 min,取上层,加入饱和NaCl水溶液4 mL,进行3次洗涤,得到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Na2SO4 1.0 g,离心10 min(4 000~5 000 r/min),取上清液,用0.22 μm微孔过滤膜过滤。取过滤液使用气相-质谱联用仪测定脂肪酸含量,重复测定4次。
1.3.5 胆固醇含量测定胆固醇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GB 5009.128—2016)。称取制备后的蛋黄样品0.25~10.00 g进行样品处理,提取试样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重复测定4次。
1.4 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必需氨基酸比值(RAA)和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RC)[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为标准],对中华鳖蛋中的必需氨基酸进行评价[16]。计算公式如下:
![]() |
![]() |
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3.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程序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量性状由表 1可知,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的径长、径宽分别为2.08、2.00 cm和2.08、2.07 cm,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鳖蛋呈近圆形;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的重量分别为4.61和5.26 g,日本种群显著小于黄河种群(P<0.05)。
![]() |
表 1 2个种群中华鳖蛋的数量性状 Table 1 Quantifiable traits of eggs for two populations of P. sinensis |
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基本营养成分含量检测结果如表 2所示。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中水分含量分别为94.92%、95.18%,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分别为0.59%、0.37%,日本种群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6%、3.20%,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86%和0.82%,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水分含量分别为67.81%、69.01%,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5%、1.98%,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22%、21.15%,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0.47%、8.91%,日本种群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
![]() |
表 2 2个种群中华鳖蛋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 Table 2 Basic nutrient contents in eggs for two populations of P. sinensis |
![]() |
表 3 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和蛋清中水解氨基酸含量(干物质基础) Table 3 Contents of hydrolyzed amino acids in egg white and egg yolk for two populations of P. sinensis (DM basis) |
![]() |
表 6 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和蛋清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Table 6 Free amino acid contents in egg yolk and egg white for two populations of P. sinensis |
![]() |
表 7 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脂肪酸含量 Table 7 Fatty acid contents in egg yolk for two populations of P. sinensis |
![]() |
表 8 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 Table 8 Cholesterol content in egg yolk for two populations of P. sinensis |
2个种群中华鳖蛋的蛋清与蛋黄水解氨基酸含量(干物质基础)检测结果见表 3。2个种群中华鳖蛋的蛋清与蛋黄中均检出17种水解氨基酸。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57.61、461.43 mg/g,日本种群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2.90、175.01 mg/g,日本种群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3.49、176.61 mg/g,日本种群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67.72、536.04 mg/g,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5.73、203.09 mg/g,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 0.05);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2.43、201.50 mg/g,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个种群鳖蛋的蛋清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均为0.38,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62(日本种群)和0.61(黄河种群);蛋黄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均为0.38,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为0.61,符合FAO/WHO的理想蛋白质模式,2个种群中华鳖蛋的蛋黄和蛋清均为优质蛋白质。
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检测出的17种水解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清中分别为66.61和54.64 mg/g,日本种群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蛋黄中分别为69.18和65.67 mg/g,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天冬氨酸含量次之,蛋清中分别为48.72和40.74 mg/g,日本种群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蛋黄中分别为47.33和44.71 mg/g,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中组氨酸含量分别为12.80和10.74 mg/g,蛋黄中组氨酸含量分别为15.56和13.50 mg/g,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
必需氨基酸组成评价分析显示,日本种群鳖蛋和黄河种群鳖蛋蛋清和蛋黄中除蛋氨酸+半胱氨酸百分比略低,其余必需氨基酸百分比均超过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谱的参考值,如表 4所示。由表 5可知,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蛋氨酸+半胱氨酸的RC值最小,为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 |
表 4 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必需氨基酸组成 Table 4 Composition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egg white and egg yolk for two populations of P. sinensis |
![]() |
表 5 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必需氨基酸RAA、RC分析 Table 5 RAA and RC analysis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egg white and egg yolk for two populations of P. sinensis |
由表 6可知,日本种群中华鳖蛋的蛋清和蛋黄中共检测到16种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3.38和11.13 mg/kg;黄河种群中华鳖蛋的蛋黄中检测到16种、蛋清中检测到17种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是26.08和13.53 mg/kg,蛋黄和蛋清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是黄河种群显著高于日本种群(P<0.05)。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中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12和12.63 mg/kg,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52%和48%,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中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67和4.02 mg/kg,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3%和30%,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日本种群中华鳖蛋蛋黄呈味氨基酸中丙氨酸含量最高,为0.83 mg/kg,日本种群鳖蛋蛋清和黄河种群鳖蛋蛋清、蛋黄呈味氨基酸中均是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50、4.48和0.92 mg/kg。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中丙氨酸含量分别为1.67和1.56 mg/kg,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中分别为0.83和0.45 mg/kg,日本种群显著大于黄河种群(P<0.05)。
2.5 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由表 7可知,日本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检测出饱和脂肪酸10种,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检测出饱和脂肪酸11种,含量分别为40.83%和44.85%,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日本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十五(烷)酸(C15 : 0)含量最高,硬脂酸(C18 : 0)含量次之,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硬脂酸含量最高,十五(烷)酸含量次之。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6.80%和50.51%,日本种群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均有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总量分别为54.31%和48.54%,其中十七碳烯酸(C17 : 1)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7.11%和34.96%。日本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共检测出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48%,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共检测出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1.97%。
2.6 胆固醇含量由表 8可知,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0.49和10.84 mg/g,2个种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中华鳖蛋基本营养成分分析基本营养成分是衡量食品营养价值的基础指标。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禽蛋类相比,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水分含量均明显高于藏种鸡蛋(87.61%和49.79%)、肉种鸡蛋(87.11%和47.86%)[17]和新鲜鸭蛋(86.06%和48.88%)[18],因此,中华鳖蛋口感水嫩细滑。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中粗蛋白质含量低于藏种鸡蛋(9.50%)、肉种鸡蛋(8.57%)[17],蛋黄中粗蛋白质含量高于藏种鸡蛋(14.93%)、肉种鸡蛋(14.25%)[17]。蛋类食品的脂肪主要储存于蛋黄,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粗脂肪含量均低于藏种鸡蛋(26.31%)、肉种鸡蛋(24.13%)[17]和新鲜鸭蛋(32.86%)[18]。中华鳖蛋蛋清中粗脂肪含量很低,与鸡蛋类似。因此,与鸡蛋和鸭蛋相比,中华鳖蛋蛋黄粗脂肪含量低、粗蛋白质含量高。孙桂芳等[19]等对鳖蛋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和无机元素等初步分析后发现,与鸡蛋相比,鳖蛋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和低糖等特点,食用价值高,本研究结果与此相符。
3.2 中华鳖蛋氨基酸组成与评价分析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是评价食物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20]。本研究中2个种群中华鳖蛋中均检测到17种水解氨基酸,与普通鸡蛋[21]、鸭蛋[22]氨基酸组成相同。谷氨酸在人机体内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酸碱平衡、抗氧化损伤、提高免疫力、保护肠黏膜屏障、加快创面愈合等过程中至关重要[23],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66.61和54.64 mg/g)和蛋黄(69.18和65.67 mg/g)中谷氨酸含量均最高,比普通鸡蛋[21]蛋清和蛋黄中分别高约76%和92%。天冬氨酸对于体内的多种代谢、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神经递质产生和尿素循环等活动起重要作用,并且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医疗中肝炎、肝硬化和肝昏迷等[24],天冬氨酸在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48.67和40.67 mg/g)和蛋黄(47.03和44.67 mg/g)中含量仅次于谷氨酸,比普通鸡蛋[21]蛋清和蛋黄中分别高约79%和86%。组氨酸是儿童生长发育期间的必需氨基酸,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和蛋清中组氨酸含量均大于普通鸡蛋[21]。因此,中华鳖蛋适宜儿童食用。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原料,必须由食物提供[25]。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均高于鸡蛋(97.8和114.1 mg/g)[21]。根据FAO/WHO的理想蛋白质模式,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在0.60以上,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在0.40左右为优质蛋白质[26]。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均为0.38,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62、0.61和0.61、0.61,说明中华鳖蛋为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评价显示,2个种群鳖蛋蛋清和蛋黄的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与RAA评价一致。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的RAA显示,除蛋氨酸+半胱氨酸外,其他均接近或大于1,说明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均衡且含量丰富[27-28]。赖氨酸参与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动物生长密切相关,被称之为“生长性氨基酸”[29],食用富含赖氨酸的食物能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调节营养平衡[30]。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的必需氨基酸中均以赖氨酸含量最高,超过FAO/WHO氨基酸标准模式,分别为FAO/WHO氨基酸标准模式的2.36、2.38倍和2.35、2.38倍,说明2个种群中华鳖蛋的赖氨酸含量丰富,可以弥补以谷类食物为主的膳食者的赖氨酸不足。
游离氨基酸是人(或动物)体内能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其含量和组成比例能部分反映食品的营养价值。由于游离氨基酸是食物中一类重要的非挥发性滋味物质,食物的风味与食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关[31]。本试验结果表明,2个种群中华鳖蛋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蛋黄和蛋清中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鸡蛋(1.09和1.40 mg/kg)[32]和鸭蛋(3.06~3.43 mg/kg和3.29~3.35 mg/kg)[33],鸡蛋和鸭蛋中蛋清和蛋黄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相近,但中华鳖蛋蛋清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蛋黄中。对于组成比例来说,中华鳖蛋的鲜美程度与呈味氨基酸的比例有关,呈味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络氨酸和苯丙氨酸组成,谷氨酸是主要的呈味剂[34]。本试验结果表明,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游离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蛋清游离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2%和48%, 明显高于鸭蛋(30.83%~30.96%)[33];蛋黄游离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3%和30%,与鸭蛋(30.86%~31.60%)[33]相近。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和蛋清中谷氨酸含量在呈味氨基酸中占比最大,与鸭蛋[33]相同。甜味氨基酸中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均较高,其中丙氨酸占主导作用,蛋清和蛋黄中丙氨酸含量最高,且高于鸭蛋(0.79~9.27 mg/kg和0.89~0.90 mg/kg)[33],因此,中华鳖蛋口感十分鲜美。
3.3 中华鳖蛋胆固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对于人类血脂水平、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35],食物中高胆固醇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36]。如何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量、调整脂肪酸构成、减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目前营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食物中膳食脂类的摄入量十分重要。禽蛋蛋黄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均较高,不符合公众对低脂低胆固醇食品的需求。本研究检测了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结果显示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均小于鸡蛋(11.86 mg/g)、鸭蛋(13.15 mg/g)和鹌鹑蛋(11.79 mg/g)[37]等常见蛋类,符合低胆固醇人群的需求。脂肪酸的营养价值由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决定[38],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且能调节免疫机能[39]。本研究中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显示,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大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与鸡蛋[40]相同;但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与鸡蛋[40]相比差异较大,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54.31%和48.54%,均高于鸡蛋(19.60%)[40],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48%和1.97%,均低于鸡蛋(39.19%)[40]。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不饱和脂肪酸中均是十七碳烯酸占比最大,十七碳烯酸是银杏酸的主要成分,具有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因此,中华鳖蛋符合低脂低胆固醇人群的蛋类需求。
4 结论通过对2个种群中华鳖蛋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检测与分析得出:中华鳖蛋的水分及粗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和鸭蛋,粗脂肪含量低于鸡蛋和鸭蛋;中华鳖蛋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衡,符合FAO/WHO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必需氨基酸含量与人体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相近,是一种利于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中华鳖蛋的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鸡蛋和鸭蛋,口感十分鲜味;中华鳖蛋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比例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符合低脂低胆固醇人群的需求。因此,中华鳖蛋是一种低脂低胆固醇、口感嫩滑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类,具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
[1] |
李纯, 陈辰, 赵建, 等. 中华鳖GHRL基因SNPs的筛选及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8, 42(2): 307-312. |
[2] |
刘至治, 蔡完其, 李思发. 中华鳖五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J]. 水产学报, 2004, 28(2): 119-126. |
[3] |
张林, 吴涛, 何力. 4个不同地理群体中华鳖pomc基因PCR-RFLP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2(5): 106-111. DOI:10.3969/j.issn.1000-2421.2013.05.019 |
[4] |
王桂学, 沈志刚, 高远明, 等. 中华鳖成鳖养殖模式探讨[J]. 中国水产, 2009, 409(12): 49-50. DOI:10.3969/j.issn.1002-6681.2009.12.026 |
[5] |
贾艳菊, 杨振才, 曹杰英. 中华鳖产业的市场分析和发展前景[J]. 河北渔业, 2002(1): 47-49.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02.01.024 |
[6] |
汤峥嵘, 王道尊, 谭玉钧. 中华鳖生化组成的分析Ⅲ.肌肉氨基酸的组成[J]. 水生生物学报, 1998, 32(4): 307-313. DOI:10.3321/j.issn:1000-3207.1998.04.002 |
[7] |
张丹.中华鳖营养特征分析及评价[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 201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64-1015975021.htm
|
[8] |
张君, 陈露, 余鹏, 等. 中华鳖4个品系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J]. 水生生物学报, 2018, 42(4): 770-778. |
[9] |
方燕, 过世东. 中华鳖肌肉和裙边基本品质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7(7): 194-196, 202. DOI:10.3969/j.issn.1002-0306.2007.07.061 |
[10] |
钱国英, 朱秋华. 不同生长条件对中华鳖营养成分的影响[J]. 营养学报, 2001, 23(2): 181-183. DOI:10.3321/j.issn:0512-7955.2001.02.023 |
[11] |
宋理平, 王爱英, 冒树泉, 等. 野生与仿生中华鳖营养成分分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2, 32(6): 21-26. DOI:10.3969/j.issn.1673-9159.2012.06.006 |
[12] |
王艳梅.黄缘盒龟肉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1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D345678
|
[13] |
徐莹莹, 赖年悦, 石扬, 等. 中华草龟龟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J]. 肉类工业, 2017(5): 27-35. DOI:10.3969/j.issn.1008-5467.2017.05.007 |
[14] |
陆剑锋, 张伟伟, 林琳, 等. 斑点叉尾鮰内脏粗鱼油的精制及其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J]. 肉类工业, 2011(11): 28-32. DOI:10.3969/j.issn.1008-5467.2011.11.011 |
[15] |
陆剑锋, 焦道龙, 张伟伟, 等. 速冻蟹黄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J]. 食品科学, 2009, 30(24): 251-255. DOI:10.3321/j.issn:1002-6630.2009.24.053 |
[16] |
李倩倩, 刘玥玥, 李凡, 等. 六种市售禽蛋蛋清氨基酸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 44(1): 224-229. |
[17] |
于雷, 董传豪, 王爱华, 等. 藏鸡和肉鸡种蛋品质的比较分析[J]. 畜牧与兽医, 2013, 45(11): 50-52. |
[18] |
黄娟, 林捷, 郑华, 等. 腌制方法对鸭蛋黄成分变化及品质影响[J]. 食品科技, 2012, 37(4): 60-64. DOI:10.3969/j.issn.1007-7561.2012.04.018 |
[19] |
孙桂芳, 冯敏, 杨代明, 等. 甲鱼蛋、珍珠保健醋饮料的研制[J]. 中国水产, 1999(2): 8-9. |
[20] |
LARSSON T, KOPPANG E O, ESPE M, et al. Fillet quality and health of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fed a diet supplemented with glutamate[J]. Aquaculture, 2014, 426-427: 288-295. DOI:10.1016/j.aquaculture.2014.01.034 |
[21] |
田颖刚, 李慧, 杨亚杰, 等. 乌骨鸡蛋与普通鸡蛋品质特征和氨基酸组成比较[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8, 42(3): 231-235. |
[22] |
吴洁, 莫国东, 刘征, 等. 四种鸭蛋蛋品质与氨基酸测定分析[J]. 中国家禽, 2017, 39(12): 64-67. |
[23] |
梁晓庆.绞股蓝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18-1012513775.htm
|
[24] |
吴闯, 马家海, 高嵩, 等. 2010年绿潮藻营养成分分析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J]. 水产学报, 2013, 37(1): 141-150. |
[25] |
LI P, MAI K S, TRUSHENSKI J, et al. New developments in fish amino acid nutrition:towards functional and environmentally oriented aquafeeds[J]. Amino Acids, 2009, 37(1): 43-53. |
[26] |
陈玉芹, 尹红星, 王应清, 等. 辣木茶的氨基酸分析及营养价值评定[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48(7): 1280-1285.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17.07.25 |
[27] |
吴晓红, 王振宇, 郑洪亮, 等. 红松仁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32(1): 267-270. |
[28] |
朱圣陶, 吴坤.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法[J]. 营养学报, 1988, 10(2): 187-190. |
[29] |
吉红, 孙海涛, 单世涛. 池塘与网箱养殖匙吻鲟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J]. 水产学报, 2011, 35(2): 261-267. |
[30] |
赵金鑫, 李小勤, 彭松, 等. 斑点叉尾鲖对不同形式赖氨酸利用的比较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40(1): 19-26. |
[31] |
王咏星, 钱龙, 吕艳, 等. 白斑狗鱼肌肉氨基酸含量测定及其营养评价[J]. 食品科学, 2010, 31(11): 238-240. |
[32] |
李仲玉, 李佳凝, 刘洋, 等. 不同能量水平限饲对肉种鸡种蛋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8(3): 31-39. DOI:10.3969/j.issn.1005-9369.2017.03.005 |
[33] |
陶志云, 胡艳, 朱春红, 等. 鸭蛋中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9): 297-299. DOI:10.3969/j.issn.1002-1302.2013.09.116 |
[34] |
SILVA P, VALENTE L M P, GALANTE M H, et al. Dietary protein content influences both growth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muscle fibres in juveniles of Pagellus bogaraveo (Brunnich)[J]. Journal of Muscle Research and Cell Motility, 2009, 30(1/2): 29-39. |
[35] |
张坚, 王春荣, 高俊全, 等. 我国居民膳食脂类摄入量的研究[J]. 营养学报, 2004, 26(3): 167-171. DOI:10.3321/j.issn:0512-7955.2004.03.002 |
[36] |
张明, 霍海洋, 李占全.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的探讨[J]. 中华心血管病杂, 2000, 28(1): 33-35. DOI:10.3760/j:issn:0253-3758.2000.01.009 |
[37] |
黄德仙, 李江滨, 陈海文, 等. 鸡蛋、鸭蛋、鹌鹑蛋中胆固醇含量的比较[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11): 109-110. DOI:10.3969/j.issn.1007-7731.2013.11.056 |
[38] |
周朝伟, 雷骆, 邓星星, 等. 乌鳢与白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淡水渔业, 2018, 48(3): 83-89. DOI:10.3969/j.issn.1000-6907.2018.03.014 |
[39] |
杭晓敏, 唐涌濂, 柳向龙.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进展, 2001, 21(4): 18-21. |
[40] |
薛蓓, 张辉, 刘振东, 等. 藏鸡蛋与普通鸡蛋脂肪酸营养价值评价[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 38(20): 140-144.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7.20.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