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11-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杨博, 马永喜, 沈水宝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01-49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脂类的概念入手,论述了脂肪体内转化、脂肪酸平衡、ω-3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共轭亚油酸、结构脂、油脂氧化、仔猪对油脂的消化率、油脂净能等10个方面的问题,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刘兆金, 刘明, 张宏福,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09-49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赖氨酸(Lys)作为猪饲粮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满足猪生长性能需求、营养生理功能和需要量方面的研究较多。对饲粮Lys限制性供应,猪可利用补偿生长效应改善其生理、免疫、生长性能、肉品质等,同时可提升Lys利用率和降低氮排放,这对目前猪限制Lys饲粮应用研究具有较好的启示。本文主要综述饲粮限制Lys供给对猪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分析其应用前景,以期为不同类型猪饲粮中Lys水平的调整提供借鉴。
  • 黄国欣, 张养东,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17-49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牛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饮食的一部分。牛乳中含有多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牛乳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机理有利于提高牛乳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牛乳的营养价值。本文对影响牛乳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因素,包括饲粮、瘤胃生物氢化作用、乳腺细胞的转运、奶牛的泌乳时期和胎次等进行综述。
  • 唐燕妮, 施魁, 管武太, 陈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27-49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功能性氨基酸是指可以通过调节动物机体的关键代谢通路,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健康有促进作用,对生命活动起到诸多生理调控作用的氨基酸。一些功能性氨基酸及其产物对母猪胎盘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胎盘是妊娠期间由胚胎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组织结合器官,具备物质交换、代谢、防御及激素合成等重要功能。在孕期,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之间传递物质的枢纽,它可以从母体运输氧气、二氧化碳、水和一些其他的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也可以将胎儿的代谢废物等通过母体排出。本文从几个研究较多的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入手,分别就其对母猪胎盘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功能性氨基酸在母猪生产中更好地开发利用。
  • 安济山, 胡睿智, 杨玲,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33-49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中活性最高的维生素A前体物,不仅具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而且在动物繁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母猪繁殖性能是母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β-胡萝卜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在母猪生产中具有抗氧化、维持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和繁殖性能等作用。本文阐述了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并综述了在母猪繁殖中应用β-胡萝卜素的研究成果,以期为β-胡萝卜素在母猪生产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 姜世光, 潘能霞, 王修启, 高春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40-49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肉鸽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高蛋白质、低脂肪肉食来源。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肉鸽的需要量和饲养量迅速增加,现已成为继鸡、鸭、鹅之后的第四大类家禽品种。但肉鸽的规模化生产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种鸽和乳鸽尚无饲养标准、鸽乳成分不清等,导致其营养无法精准供给,生产效率低下。本文综述了种鸽和乳鸽的代谢能、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需要量研究进展,为肉鸽饲粮的精准配制提供基础数据。
  • 王鑫, 李光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49-49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肉质性状指标包括pH、色泽、嫩度、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这些性状受到包括牛的品种、年龄、性别和基因型等遗传因素以及饲养管理和屠宰工艺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同一品种牛,屠宰月龄较小的母牛或阉牛,其肉品质较好;不同品种或群体的牛,会因钙蛋白酶抑制素、钙蛋白酶、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脂肪酸结合蛋白4及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等基因的多态性而产生肉质性状差异。屠宰前的应激反应和屠宰后的排酸方式因影响肉的极限pH而改变肉品质。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突变促进产肉性能的同时,可能对肉品质有一定影响。本文就影响牛肉品质的若干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凌浩, 李莉, 李鑫垚, 张佩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59-49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奶中体细胞数是评价乳房健康状况和生鲜乳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奶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有关牛奶体细胞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山羊奶体细胞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并且由于泌乳方式、乳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将牛奶中体细胞的研究结果直接适用于山羊奶。本文围绕山羊奶体细胞的产生及与产奶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正确认识山羊奶体细胞、科学制定山羊奶体细胞数标准、提高山羊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俎昊辰, 许静, 丛玉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67-49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排放甲烷既会造成环境污染,又会造成饲料能量浪费,因此探究反刍动物甲烷减排措施至关重要。瘤胃存在复杂的微生物发酵系统,反刍动物的甲烷生成与瘤胃微生物区系关系密切。本文对瘤胃甲烷生成的机理和调控途径进行了综述,并着重阐述了主要耗氢化合物及耗氢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为通过添加耗氢化合物调节瘤胃微生物,实现反刍动物甲烷减排与改善瘤胃发酵提供技术依据。
  • 马佳欣, 邢媛媛, 郭世伟, 史彬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73-49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花蒿是传统中草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暑和治疗疟疾等功效。近些年,黄花蒿及其提取物因其显著的抑菌、促生长、调节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等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黄花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将黄花蒿提取物应用在畜牧业中提供理论依据。
  • 胡睿智, 贺宇佳, 李柏珍, 伍树松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78-49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原儿茶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抑菌等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原儿茶酸还是花青素等植物多酚的主要酚类代谢产物,是多酚在体内发挥生理功能的次级活性产物之一。本文综述了原儿茶酸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潜在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 吕宏伟, 肖克权, 李浩, 范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86-49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虾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作为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虾青素在动物生产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提升畜产品品质等作用。本文阐述了虾青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动物生产中应用虾青素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虾青素在动物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 朱秋杰, 周加义, 梁少杰, 王修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4995-50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道干细胞是小肠上皮程序性更新的源泉,其为肠上皮功能细胞的产生提供动力,进而实现肠道的屏障功能、吸收功能、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同时肠道损伤后修复,即上皮再生过程,也是源于肠道干细胞的驱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是肠道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关键控制开关之一,能调节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程,维持肠道上皮细胞的有序结构和肠道内稳态。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在肠上皮更新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以及畜禽肠道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 刘事奇, 胡睿智, 李岩利, 伍树松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03-50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牛磺酸属于氨基磺酸,广泛分布于动物组织细胞中。近年来研究表明,牛磺酸具有抗氧化、抗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心血管、免疫调节和维持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牛磺酸维持畜禽肠道功能的潜在作用机理,以及近年来牛磺酸在猪和家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牛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 猪与禽营养 Swine and poultry nutrition
  • 张龙林, 李浩, 谷雪玲, 常凌, 宋泽和, 范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12-50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初产母猪妊娠末期乳房形态与其泌乳性能及体况的潜在联系,为母猪哺乳期泌乳性能的科学评估提供依据。选取体况正常、健康、预产期相近的长×大(LY)二元初产母猪26头,于妊娠(109±2)d对所选母猪的乳房形态进行测量,记录哺乳期母猪每窝仔猪的初生窝重、断奶窝重、母猪分娩和断奶背膘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乳房形态指标包括有效乳头数(ENN)、单侧乳头间距(DT)、对乳头间距(DP)、乳头基部与乳房腹中线距离(MID)、乳头基部与乳房外侧和腹部的交界处距离(EXT)、总单侧乳头间距(TL)。结果表明:初产母猪右侧乳头基部与乳房腹中线距离(MID-R)与哺乳期断奶仔猪数和存活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DP与窝增重呈正相关趋势(0.05≤P<0.10);其次,母猪乳房形态与体况变化联系紧密,本试验中,初产母猪的分娩背膘厚与DT呈显著负相关(P<0.05),断奶背膘厚与DP、右侧乳头基部与乳房外侧和腹部的交界处的距离(EXT-R)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左侧乳头基部与乳房外侧和腹部的交界处的距离(EXT-L)有负相关趋势(0.05≤P<0.10),与左侧乳房所有乳头的长度之和(TL-L)有正相关趋势(0.05≤P<0.10),背膘损失与MID-R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XT-L有正相关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初产母猪乳房形态与其泌乳性能和体况密切相关,但随评估指标和背膘厚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妊娠末期对乳间距与乳腺发育程度高度相关,可作为预测哺乳期泌乳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对有效评估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 孙骁, 李梓丹, 刘华, 郭治国, 李德锋, 朱晓艳, 李振田, 王成章, 崔亚垒, 史莹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18-50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纤维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生长性能、器官相对重量及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纤维(基础饲粮或添加2%纤维饲粮)和LPS刺激(注射LPS或生理盐水),试验选用96头健康、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7.93±0.03)kg]的34日龄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其中处理1和3饲喂基础饲粮,处理2和4饲喂添加2%纤维饲粮。试验期28 d。在试验第16天和第28天,处理3和4的仔猪腹膜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处理1和2的仔猪腹膜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28天注射LPS或生理盐水12 h后屠宰仔猪,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样品待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在心脏、胸腺、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LPS刺激显著降低了仔猪整个试验期内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而饲粮中添加纤维具有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76);LPS刺激显著提高了仔猪第16~22天的料重比(P<0.05);饲粮中添加纤维显著降低了仔猪整个试验期内的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纤维显著增加了仔猪胸腺的相对重量(P<0.05),有增加心脏相对重量的趋势(P=0.054),肝脏、脾脏和肺脏的相对重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3)炎性细胞因子mRNA在心脏、胸腺、肝脏和脾脏中均有表达,其中IL-1β mRNA在仔猪胸腺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在心脏、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量(P<0.05);IL-6和TNF-α mRNA在仔猪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在心脏、肝脏和胸腺中的表达量(P<0.05)。4)LPS刺激提高了仔猪肝脏中IL-1βTNF-α mRNA的表达量(P>0.05),提高了胸腺中IL-6 mRNA的表达量(P>0.05);而饲粮中添加纤维降低了脾脏中TNF-α mRNA的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胸腺中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量(P<0.05)。综合分析可知,LPS刺激降低了仔猪的生长性能,而饲粮添加纤维可以增加仔猪免疫器官相对重量,降低胸腺中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缓解LPS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应激对仔猪造成的负面影响。
  • 胥蕾, 李彦品, 谢燕娟, 杨海明,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29-50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水平对1~28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扬州鹅公鹅46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86%(Ⅱ组)和3.72%(Ⅲ组)微晶纤维素,使Ⅰ、Ⅱ、Ⅲ组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达2.5%、4.3%和6.1%。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Ⅱ、Ⅲ组相比,Ⅰ组22~28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而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2)PCR扩增片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28日龄时,Ⅱ和Ⅲ组的仔鹅盲肠中的微生物条带数分别比Ⅰ组多18.2%和31.8%。3)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Ⅱ、Ⅲ组相比,Ⅰ组盲肠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下降,Simpson指数增加;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属、巨单胞菌属、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Ⅱ、Ⅲ组相比,Ⅰ组盲肠微生物大肠杆菌相对丰度增加(P<0.05),梭菌Ⅳ、梭菌ⅩⅣ、乳酸菌、韦荣球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通过添加纤维素提高饲粮粗纤维水平到4.3%和6.1%,可增加1~28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和潜在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潜在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改善盲肠微生物平衡。
  • 黄璇, 李闯, 张旭, 蒋桂韬, 胡艳, 周望平,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39-50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颗粒与粉状石粉比例对笼养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胫骨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9周龄、体重相近的临武鸭200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分别饲喂含100%粉状、25%颗粒+75%粉状、50%颗粒+50%粉状、75%颗粒+25%粉状和100%颗粒石粉的饲粮(各组钙水平均为3.52%)。试验期63 d。结果表明:1)Ⅲ组和Ⅳ组合格蛋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2)Ⅲ组和Ⅳ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Ⅴ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Ⅳ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4)饲粮中颗粒与粉状石粉比例对笼养蛋鸭胫骨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颗粒与粉状石粉比例可改变蛋鸭的合格蛋率和蛋壳强度,进而影响血清钙含量以及AKP活性。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保证饲粮钙水平一致的情况下,产蛋高峰期笼养蛋鸭饲粮中以75%颗粒+25%粉状形式添加石粉为宜。
  • 孙培新, 唐静, 申仲健, 黄苇, 侯水生, 谢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46-50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境温度对14~35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6只初始体重基本一致的14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6组北京鸭分别饲养于6个人工气候环境控制舱内,舱内环境温度分别为20、22、24、26、28和30℃,相对湿度均为60%。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24、26、28和30℃组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20℃组(P<0.05),20、22、24、26和28℃组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30℃组(P<0.05),30℃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20、22、24、26和28℃组(P<0.05)。以料重比为评价指标,依据折线模型,14~35日龄北京鸭养殖环境温度的上限拐点温度为28℃。2)26、28、30℃组的血浆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4℃组(P<0.05),28、30℃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高于20、22、26℃组(P<0.05),30℃组的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20、22、24、26和28℃组(P<0.05)。24℃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28、30℃组(P<0.05),24℃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α-羟基丁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8、30℃组的血浆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20、22、24、26℃组(P<0.05)。3)30℃组的血液红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0℃组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20、22、24℃组(P<0.05),30℃组的血液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20、22、24、26℃组(P<0.05),24、26、28、30℃组的血液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20、22℃组(P<0.05)。由此可见,环境温度过高可降低14~35日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影响血液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北京鸭养殖温度的上限拐点温度为28℃。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 彭科兰, 任大喜, 刘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53-50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年龄奶水牛瘤胃菌群多样性,探究其随年龄增长变化的规律。选择4个年龄组,即Y组(12月龄,胎次=0)、M组(3~5岁,胎次=1)、E组(6~8岁,胎次=2)和O组(9岁及以上,胎次≥3),各组奶水牛分别为9、7、4和5头,采集瘤胃液并提取总DNA,经PCR扩增后对16S rD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奶水牛瘤胃菌群数量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7),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奶水牛的瘤胃菌群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并随年龄增加个体间的瘤胃菌群结构差异逐渐增大。门水平下,本试验所有年龄奶水牛瘤胃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下,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在4个年龄组均最高,优势菌属和次级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随奶水牛年龄的增长呈现相互聚拢的趋势。不同年龄奶水牛瘤胃中存在着差异显著的特征性菌属,12月龄奶水牛瘤胃中以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糖酵菌属(Saccharofermentans)为主,其相对丰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减少(P<0.05);3~5岁奶水牛瘤胃中则以未分类梭菌目菌属(unclassified_o_Clostridiales)和未排位双歧杆菌科菌属(norank_f_Bifidobacteriaceae)为主,相对丰度显著高于12月龄和9岁及以上年龄(P<0.05);9岁及以上年龄奶水牛瘤胃中的未分类普雷沃氏菌科菌属(unclassified_f_Prevotellaceae)和候选单胞生糖菌属(Candidatus_Saccharimonas)相对丰度高于12月龄和3~5岁。共性网络物种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奶水牛瘤胃菌群间的相关性和紧密性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综上所述,随着奶水牛年龄增长,其瘤胃菌群数量和相对丰度显著减少,优势菌群和亚优势菌群呈现一定的年龄特征变化;奶水牛瘤胃存在着一些年龄特征菌属,其菌群结构紧密性随年龄增加而减弱,表明宿主年龄增长可影响瘤胃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 崔莹, 李薛强, 于春微, 李冬芳, 高民, 胡红莲, 刘大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65-5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3月龄断奶健康羔羊共40只,体重(17.38±0.24)kg,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公羔羊2只,母羔羊3只)。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TMR的基础上添加10%复合菌培养物。试验期共计9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分别在试验第1、30、60和90天测定肉羊体重、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在试验第1、60、90天采集血样,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于试验最后1 d空腹称重后,次日进行屠宰,测定宰前活重(LWBS)、胴体重(CW)、料肉比(饲料消耗量/胴体重增加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菌培养物使肉羊第90天平均体重和胴体重分别提高了5.97%和9.07%(P<0.05);料肉比和第1~90天料重比分别降低了8.98%和5.36%(P<0.05),屠宰率提高了1.24%(P<0.05),每只羊的生产利润提高43.35元,提升31.94%。2)试验组肉羊血清IgG、IgM、IL-6含量及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复合菌培养物可显著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
  • 马晓宇, 郭艺璇, 朱凤华, 李斌, 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74-50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鲜全株玉米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58.40±2.25)kg、产奶量(2.01±0.45)kg/d的2胎崂山奶山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试验组饲喂含水率为45%的全株玉米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照组饲喂营养成分一致的青贮玉米型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和无氮浸出物(NFE)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与青贮玉米型全混合日粮相比,饲喂全株玉米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可提高崂山奶山羊的DMI、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和DM、NDF的表观消化率,并降低血清UN含量。
  • 雷智嘉, 雒秋江, 黄振, 陈勇, 臧长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80-50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聚甲醛对牛瘤胃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选取4头2岁、体重为(283.5±5.4)kg、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新疆褐牛×西门塔尔F1代空怀母牛,在饲粮精粗比为4:6的条件下,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期给每头牛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150、300和600 mg/kg多聚甲醛的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牛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随多聚甲醛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添加量为300 mg/kg时效果最好,较对照组增加25.6%(P<0.01);随多聚甲醛添加量的增加,牛瘤胃液内纤维素酶、外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添加量为300 mg/kg时最高,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8.1%(P<0.01)、37.0%(P<0.01)、45.9%(P<0.01)和25.0%(P<0.05),但添加多聚甲醛对瘤胃液内果胶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多聚甲醛时,牛饲粮干物质、有机物和纤维素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纤维素和能量消化量却均随多聚甲醛添加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添加量为300 mg/kg时最高,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8.5%(P<0.01)、18.7%(P<0.01)、20.4%(P<0.01)、17.9%(P<0.01)和和14.6%(P<0.01);牛氮、钙、磷保留量也随多聚甲醛添加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添加量为300 mg/kg时最高,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6.1%(P<0.01)、19.3%(P<0.01)和16.2%(P<0.01)。综上所述,添加多聚甲醛(300 mg/kg)可提高牛饲粮自由采食量和消化量,提高瘤胃纤维素酶活性和增加氮保留量,有利于改善牛对饲粮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利用。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向枭, 曾本和, 杨理想, 周兴华, 陈建, 王文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089-50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360尾初始体质量为(12.74±0.14)g的健康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在高脂饲料中添加0(对照)、75、150和300 mg/kg胆汁酸的4种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随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50 mg/kg胆汁酸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3.52%、1.84%/d和2.09%,并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齐口裂腹鱼幼鱼的饲料系数(FCR)则随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150 mg/kg胆汁酸组达到最低值,为1.23,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5 mg/kg胆汁酸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升高,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150和300 mg/kg胆汁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5 mg/kg胆汁酸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升高,齐口裂腹鱼幼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呈逐渐升高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150和300 mg/kg胆汁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5 mg/kg胆汁酸组(P<0.05);齐口裂腹鱼幼鱼肌肉中粗脂肪的含量则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呈先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75、150和300 mg/kg胆汁酸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齐口裂腹鱼幼鱼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升高,齐口裂腹鱼幼鱼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前肠及中肠中蛋白酶的活性则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肝胰脏及前肠中脂肪酶的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中肠中脂肪酶活性则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胆汁酸添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幼鱼后肠中蛋白酶、脂肪酶及肝胰脏、前肠、中肠及后肠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升高,齐口裂腹鱼幼鱼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则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上述指标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在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有效地增强齐口裂腹鱼幼鱼对高脂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促进生长,减少脂肪的沉积,改善肌肉品质。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齐口裂腹鱼幼鱼高脂饲料中胆汁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50 mg/kg。
  • 张君, 欧阳霞, 陆剑锋, 周清妍, 刘甜甜, 苏时萍, 崔学东, 万全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00-5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对中华鳖蛋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选取日本种群和黄河种群中华鳖蛋各200枚,分别进行基本营养成分、胆固醇、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检测,以确定中华鳖蛋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94.92%和95.18%、0.59%和0.37%、3.26%和3.20%、0.86%和0.82%;蛋黄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7.81%和69.01%、1.85%和1.98%、21.22%和21.15%、10.47%和8.91%。2)水解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显示,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与蛋黄中均检出17种水解氨基酸,且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天冬氨酸含量次之;蛋清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57.61、461.43 mg/g,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2.90、175.01 mg/g,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3.49、176.61 mg/g;蛋黄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67.72、536.04 mg/g,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5.73、203.09 mg/g,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2.43、201.50 mg/g。必需氨基酸组成评价分析显示,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和蛋黄中除蛋氨酸+半胱氨酸百分比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百分比均超过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谱的参考值,属于优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显示,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清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3.38、26.08 mg/kg,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12、12.63 mg/kg,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52%和48%;蛋黄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1.13、13.53 mg/kg,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67和4.02 mg/kg,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3%和30%。3)2个种群中华鳖蛋蛋黄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40.83%和44.85%,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56.80%和50.51%,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0.49和10.84 mg/g。由此可见,中华鳖蛋水分、粗蛋白质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必需氨基酸组成满足理想氨基酸模式,呈味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是一种口感鲜美及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类。
  • 王经远, 戈贤平, 周群兰, 刘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11-5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发酵豆粕替代复合植物蛋白质源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6 g左右的团头鲂幼鱼37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配制5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其中对照组(D0组)饲喂未添加发酵豆粕的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用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25%(D25组)、50%(D50组)、75%(D75组)和100%(D100组)复合植物蛋白质源(豆粕:棉籽粕:菜籽粕=2:1:2)的饲料。试验期8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D5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D50组和D75组蛋白质效率显著升高(P<0.05),但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D50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3)D25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D100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D50组肠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D75组肠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D25、D50和D75组肠道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D75和D100组肠道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显著升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D75组中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且肠道组织结构相对完整,绒毛上皮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由此得出,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50%~75%的复合植物蛋白质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及维护肠道健康。
  • 王雅平, 李宝山, 王际英, 王成强, 王晓艳, 马长兴, 王世信, 孙永智, 郝甜甜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22-5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菱鲆幼鱼对饲料中肌醇的需求量。以初始体重为(24.73±0.10)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制成6种肌醇水平分别为319.00、511.00、703.00、1 087.00、1 855.00、3 391.00 mg/kg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命名为M1~M6,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8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M2~M6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M1组(P<0.05),M3~M6组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M1组(P<0.05)。2)M4~M6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添加肌醇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粗脂肪含量(P<0.05)。3)M4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随饲料肌醇水平的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M3~M6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5)M3、M4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M1组(P<0.05)。6)M4组肝脏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和肝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分别在M4和M6组出现最大值。综上,饲料中添加适量肌醇可以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调节血脂,改善脂肪酸组成。采用折线模型分析,以WGR和FER为评价指标,大菱鲆幼鱼对肌醇的需求量为622~991 mg/kg。
  • 崔广同, 邱小亮, 任胜杰, 倪沁, 王倩倩, 丁惠明, 张铖, 蔡春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33-51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磷脂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虾青素沉积和利用的影响。磷脂水平分别设为0、20和40 g/kg,虾青素水平分别设为0和4 g/kg,根据饲料中磷脂和虾青素的添加水平设计6个组:不添加磷脂和虾青素的对照组(CON组),添加20和40 g/kg磷脂组(PL1和PL2组),添加4 g/kg虾青素组(AX组),添加20 g/kg磷脂+4 g/kg虾青素和40 g/kg磷脂+4 g/kg虾青素组(AXPL1和AXPL2组)。选择2 160尾平均体重为(1.00±0.00)g的日本沼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尾。饲养4周后,每重复随机取20尾置于氨浓度为(32.25±0.42)mg/L的水体进行胁迫试验,分别于氨胁迫前及氨胁迫24 h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氨胁迫后,AX、AXLP1和AXLP2组的肝胰腺中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AXLP2组显著高于AX组(P<0.05)。三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添加磷脂使肝胰腺虾青素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饲料添加虾青素使肝胰腺虾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肝胰腺T-SOD活性和T-AOC下降(P>0.05);氨胁迫则使肝胰腺中虾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T-SOD活性和T-AOC显著下降(P<0.05)。与CON组相比,PL1、PL2、AX、AXPL1和AXPL2组的肝胰腺B细胞数量均相对增多。上述结果提示,磷脂有利于日本沼虾肝胰腺对外源虾青素的沉积和对内源虾青素的调用,体内沉积的虾青素对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贺绍君, 吴明明, 宋凯, 丁金雪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42-5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期冰水刺激对犬血常规、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中华田园犬8只,分别在冰水刺激前、冰水刺激结束时(置于冰水0.5 h后)以及恢复0.5、1.0、3.0、7.0 h时颈静脉采血测定犬血常规、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与冰水刺激前相比,短期冰水刺激可引起犬血液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尿素、尿酸(UA)、肌酐、补体3(C3)含量显著增加(P<0.05);各恢复时间点(0.5、1.0、3.0、7.0 h)血清AST活性、尿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恢复1.0、3.0、7.0 h时,血液HCT、RBC、HGB和Lym%显著降低(P<0.05),血液白细胞计数(WBC)、粒细胞计数(Gran)及粒细胞百分比(Gran%)显著升高(P<0.05);恢复0.5、1.0、3.0 h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C3含量显著升高(P<0.05);恢复1.0、3.0、7.0 h时,血清肌酐含量、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冰水刺激结束时相比,各恢复时间点血液RBC、Lym显著降低(P<0.05),血清肌酐含量、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1.0、3.0、7.0 h时,血液HGB、HCT、Lym%、Mon%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短期冰水刺激可使犬部分血常规、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发生显著变化,提示临床上动物在受到冰水刺激后要及时纠正血常规、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冰水刺激对动物的持续危害。
  • 陈赛娟, 刘亚娟, 郅永伟, 赵玉星, 张斌, 谷新晰, 谷子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51-5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宁酸对生长獭兔毛皮品质、免疫器官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獭兔15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不添单宁酸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10%、0.15%和0.20%单宁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单宁酸未对獭兔的被毛密度、绒毛细度、粗毛率和皮张重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獭兔的被毛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添加0.10%单宁酸组的被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獭兔的皮张面积均有所减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4)各试验组獭兔的皮板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獭兔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胰腺指数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6)各试验组獭兔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有所升高,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添加0.10%、0.15%和0.20%单宁酸组的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15%和0.20%单宁酸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单宁酸能促进生长獭兔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且不会对毛皮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 韩菲菲, 钟伟, 张新宇, 穆琳琳, 陈双双, 张贵贤, 王殿永,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57-5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氮代谢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以明确冬毛期水貂饲粮ME和CP的适宜水平,完善我国水貂营养标准。选取(145±5)日龄、体重[(1 765±26)g]相近的健康雄性黑水貂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饲粮CP水平分别为30.45%、34.58%,饲粮ME水平分别为13.11、14.94、16.76 MJ/kg。预试期4 d,正试期68 d。结果表明:1)30.45% CP组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体长和鲜皮长极显著低于34.58% CP组(P<0.01)。13.11 MJ/kg ME组末重、ADG极显著低于14.94和16.76 MJ/kg ME组(P<0.01),14.94 MJ/kg ME组ADFI、F/G、体长和鲜皮长极显著或显著高于13.11和16.76 MJ/kg ME组(P<0.01或P<0.05)。饲粮CP和ME水平对水貂末重、ADG、ADFI、F/G、体长和鲜皮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交互作用(P<0.05或P<0.01)。2)34.58% CP组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显著或极显著高于30.45% CP组(P<0.05或P<0.01)。14.94 MJ/kg ME组食入氮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3.11和16.76 MJ/kg ME组(P<0.01或P<0.05)。饲粮CP和ME水平对水貂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对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具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3)34.58% CP组消化能代谢率极显著低于30.45% CP组(P<0.01),34.58% CP组总能、粪能、尿能、消化能、ME均极显著高于30.45%组(P<0.01)。13.11 MJ/kg ME组总能、消化能、ME、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14.94和16.76 MJ/kg ME组(P<0.05或P<0.01)。饲粮CP和ME水平对水貂总能、粪能、尿能、消化能、ME、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交互作用(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CP水平为34.86%、ME水平为15.08 MJ/kg时水貂能够获得较好的末重、ADG、F/G、体长和鲜皮长,从而提高了水貂的生产性能。
  • 夏振宇, 赵晓冬, 张卫星, 胥保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68-5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成年工蜂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锰,开展室内离群成年工蜂饲养试验,对寿命、机体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锰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力求探明锰对蜜蜂的营养作用及机制。从意大利蜜蜂姊妹蜂群中取1 250只刚羽化出房的1日龄工蜂,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蜜蜂供给不额外添加锰的糖浆饲粮;4个试验组蜜蜂供给添加不同水平葡萄糖酸锰的糖浆饲粮,使饲粮中锰添加水平分别为50、100、150、200 mg/kg。将各组蜜蜂放入专门的蜜蜂饲养装置中,每个饲养装置放入50只蜜蜂,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设置培养箱内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5)%,每天定时用注射器饲喂对应的糖浆饲粮3 mL,分别在蜜蜂7、14、21日龄时取样,测定成年工蜂体内锰相关酶活性及锰相关基因表达量;另在蜜蜂21日龄时取样,测定成年工蜂体内锰含量。另从意大利蜜蜂姊妹蜂群中取1 250只刚羽化出房的1日龄工蜂,按照上述处理进行分组和饲喂,观察蜜蜂表现,清除死亡蜂体,饲喂至全部死亡,统计各组蜜蜂的平均寿命。结果显示:1)50、100 mg/kg锰添加组的平均寿命显著长于对照组及150、200 mg/kg锰添加组(P<0.05)。2)随着饲粮中锰添加水平的升高,21日龄成年工蜂体内锰含量显著增加(P<0.05)。3)随着饲粮中锰添加水平的升高,7、14日龄成年工蜂体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锰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MnSOD活性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14日龄成年工蜂体内锰过氧化氢酶(Mn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1日龄成年工蜂体内MnCAT活性则呈上升趋势,且在锰添加水平为100 mg/kg时14日龄成年工蜂体内MnCAT活性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14、21日龄成年工蜂体内精氨酸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4)随着饲粮中锰添加水平的升高,7、14、21日龄成年工蜂体内MnSOD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且均在锰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达到最高并在7和21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4和21日龄成年工蜂体内MnCAT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并在锰添加水平为1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14日龄时,150 mg/kg锰添加组成年工蜂体内精氨酸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 mg/kg锰添加组(P<0.05);21日龄时,200 mg/kg锰添加组成年工蜂体内精氨酸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100 mg/kg锰添加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补充适量的锰能延长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寿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等生理机能。
  • 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
  • 李宁, 曹帅, 沈玥, 张迪, 宋莲军, 黄现青, 乔明武, 张平安, 王凡, 赵紫薇, 张凡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78-5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叶酸对铅诱导的大鼠肝脏内氧化应激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将40只2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n=10),进行如下处理:对照组,自由饮水+灌胃1 mL去离子水;染铅组,自由饮0.2%的醋酸铅溶液+灌胃1 mL去离子水;干预组,自由饮0.2%的醋酸铅溶液+灌胃1 mL叶酸悬浊液(按照0.4 mg/kg BW叶酸的剂量配制);叶酸组,自由饮水+灌胃1 mL叶酸悬浊液(按照0.4 mg/kg BW叶酸的剂量配制)。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14 d后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大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脏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染铅组肝脏中GSH含量、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铅含量以及肝脏中MDA含量与HO-1和Nrf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染铅组相比,干预组肝脏中MDA含量以及Nrf2、HO-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血清中铅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中SOD活性、GSH与MDA含量及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叶酸组肝脏中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由此得出,叶酸对铅暴露大鼠的肝脏氧化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张倩玉, 廖星, 李忠鑫, 邹晨浩, 张静静, 林贵武, 朱晓彤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84-5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梨酸对昆明小鼠生长性能和骨骼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3~4周龄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5.07±0.14)g]差异不显著(P>0.05)的原则平均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在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10、15和20 g/kg山梨酸。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的终末体重、体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的股骨重量及生长板中静止区、肥大区长度显著提高(P<0.05),Ⅰ组的股骨生长板中肥大区长度显著提高(P<0.05),Ⅲ组的胫骨生长板静止区的长度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Ⅲ组血清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山梨酸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生长性能,通过增加小鼠骨重和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小鼠骨骼的生长发育。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 g/kg山梨酸的效果最好。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李婉雁, 曹楠, 田允波, 相雪莲, 李冰心, 黄运茂, 许丹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192-52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术多糖(PAMK)对雏鸡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体外分离培养21日龄雏鸡脾脏淋巴细胞,以siRNA引物转染淋巴细胞干扰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的表达,在此基础上用浓度为12.5 mg/L的PAMK处理转染和非转染细胞,36 h后检测TLR4及其信号通路下游基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抑制物的激酶(IKK)、NF-κB抑制蛋白(IκB)]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LITAF)]的mRNA表达量,并以凝胶迁移试验(EM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核蛋白中NF-κB的含量。结果显示:PAMK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中TLR4及其信号通路下游基因IKKIκB与细胞因子IL-2、LITAF的mRNA表达量(P<0.05),同时可显著提高转染淋巴细胞中TLR4的mRNA表达量(P<0.05);此外,PAMK还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转染淋巴细胞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分泌的细胞因子[IL-2(P>0.05)、IFN-γ(P<0.05)、LITAFP>0.05)]的表达,对2型辅助性T细胞(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EMSA结果显示PAMK能促进转染和非转染淋巴细胞内NF-κB入核,使核蛋白中NF-κB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PAMK可活化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相关基因表达,最终使NF-κB进入细胞核调控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进而调控雏鸡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杨雪, 汪晓娜, 张宁, 瞿红侠, 施传信, 张进良, 闫永峰, 郑永祥, 王志祥, 韩进诚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02-5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筛选维生素D调节肉鸡十二指肠钙和磷吸收的功能基因和信号通路。以1~16日龄罗斯308肉鸡为试验动物,设计3种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不含维生素D)中添加0(对照)、5、10 μg/kg 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16日龄时屠宰肉鸡,刮取十二指肠黏膜,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富集。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和10 μg/kg 1,25-(OH)2-D3显著改善肉鸡生长性能(P<0.05),增强股骨和胫骨矿化;但10 μg/kg 1,25-(OH)2-D3组肉鸡胫骨与股骨的重量、长度和灰分重量显著低于5 μg/kg 1,25-(OH)2-D3组(P<0.05)。2)分别进行0 vs.5 μg/kg、0 vs.10 μg/kg、5 vs.10 μg/kg 1,25-(OH)2-D3组间的比较,在各组间筛选出1 029、939和642个差异表达基因。3)经GO功能注释,筛选出细胞膜维生素D受体(PDIA3)、细胞核维生素D受体(VDR)、Ⅱb型钠磷转运载体蛋白(SLC34A2)、无机磷转运载体蛋白2(SLC20A2)、钙结合蛋白D28k(CALB1)、钙离子转运ATP酶B1(ATP2B1)、钙离子转运ATP酶B2(ATP2B2)、钠钙交换蛋白(SLC8A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等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富集到十二指肠中调节钙和磷吸收代谢的过程。4)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或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和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5)选出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果显示qRT-PCR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本试验筛选出维生素D调节肉鸡十二指肠钙和磷吸收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改善肉鸡钙和磷利用率奠定理论基础。
  • 桑丹, 娜美日嘎, 孙海洲, 金鹿, 张崇志, 张春华, 茹婷, 贾春雷,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14-5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5-羟色胺(5-HT)前体物对围产期母羊肝脏糖异生关键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良好、体重为(64.52±4.11)kg、处于同一围产期的30只巴美肉羊母羊,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5-羟基色胺酸(5-HTP)组(灌注5-HTP)和色氨酸(Trp)组(灌注Trp),每组10只。在母羊围产期产前第7天至产后当天(第0天)进行颈静脉灌注,5-HTP和Trp的灌注剂量均为0.178 mg/kg BW,浓度为0.1 mg/mL;对照组灌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产前第7天至产后第30天。结果表明:1)5-HTP组和Trp组的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丙酮酸羧化酶(P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HTP组和Trp组的肝脏PEPCK、PC和G6P的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rp组的肝脏PEPCK的蛋白质表达量显著低于5-HTP组(P<0.05),Trp组的肝脏G6P的蛋白质表达量显著高于5-HTP组(P<0.05)。由此可见,5-HT前体物不仅在转录水平,也在翻译水平起到促进肝脏糖异生的作用。
  • 张辉, 李先磊, 周华金, 王继光, 郝洋洋, 宋志刚, 苏鹏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21-5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热处理对下丘脑食欲调控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6孔板进行肉鸡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建立下丘脑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将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热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对应1个孔),于培养箱(37℃、5% CO2)中培养。培养至第5天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组培养温度为43℃,对照组培养温度为37℃,热处理1.5 h后收集神经元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中食欲调控和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热处理显著上调下丘脑促食欲基因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RP)和厌食欲基因阿黑皮素原(POMC)mRNA相对表达量(P<0.05);2)热处理显著下调下丘脑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AMPKα2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相对表达量(P<0.05);3)热处理显著上调下丘脑AMPK信号通路上游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可知,热处理能够显著上调下丘脑促食欲基因AgRP和厌食欲基因POMC的表达,并能够显著下调下丘脑AMPK信号通路中AMPKα2和FAS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AKT1基因的表达。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韩丽, 张文举, 王自良, 李月涛, 姜金庆, 李任峰, 范国英, 张海棠, 牛琳琳, 吕俊美, 周叶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29-5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自主组装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cELISA)试剂盒,用于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检测。在制备抗DON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icELISA标准曲线,并对其检测方法进行优化,然后用于测定试剂盒各项性能,将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研制的icELISA试剂盒对DON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147 ng/mL,检测范围为1.50~130.31 ng/mL,半抑制浓度(IC50)为9.84 ng/mL。对小麦、玉米、猪料、鸡料4个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7.1%~113.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2%~12.6%。并且,该试剂盒具有特异性高、稳定性良好、有效使用寿命长且样品基质干扰可以忽略不计等优点。利用该试剂盒测定20个盲样,其测定结果与HPLC法测定结果一致性良好。上述结果说明本试验研制的DON icELISA试剂盒各项性能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对DON检测具有准确可靠、方便快捷、高通量大等特点,可满足市场对DON的快速初筛需求。
  • 饲料科学与技术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常娟, 杨雪冰, 王平, 刘超齐, 谢凤莲, 王鹏, 尹清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38-5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茴香精油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粪便菌群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40日龄、体重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320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金霉素75 mg/kg+杆菌肽10 mg/kg),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金霉素75 mg/kg+杆菌肽10 mg/kg)+300 mg/kg茴香精油,试验3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茴香精油。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添加抗生素和/或茴香精油的各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3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2组和试验3组仔猪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3组仔猪的粪便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茴香精油可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干物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与抗生素的作用相当,并有利于仔猪肠道的健康。因此,茴香精油在仔猪生产中具有代替抗生素的潜力。
  • 徐晓锋, 郭婷婷, 郭成, 吉武龙, 张力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45-5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揭示甘露寡糖(MOS)对高精料诱导的低乳脂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调控作用。选择泌乳阶段相近、胎次相同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头,利用自身对照试验,在基础饲粮(对照组)的饲喂基础上,通过淀粉诱导奶牛低乳脂(诱导组),然后添加MOS进行瘤胃发酵与乳脂调控(调控组)。结果表明:MOS对高精料诱导的低乳脂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门水平上,与诱导组相比,低乳脂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P<0.05)、螺旋体门(P>0.05)和放线菌门(P>0.05)的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提高(P<0.05),且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诱导组和对照组相比,调控组纤维杆菌门的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在属水平上,与诱导组相比,调控组普雷沃氏菌属_1、普雷沃氏菌属_7、乳杆菌属和乳球菌属的丰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调控组普雷沃氏菌属_UCG-001和普雷沃氏菌属_UCG-003的丰度增加,其中普雷沃氏菌属_UCG-001的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普雷沃氏菌属_UCG-003的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诱导组(P<0.01);调控组解琥珀酸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对瘤胃菌群进行功能预测发现,低乳脂奶牛饲粮添加MOS降低了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的菌群丰度。由此可见,添加MOS可以调控瘤胃中细菌菌群的结构,缓解因饲喂大量淀粉而造成的纤维降解菌丰度的下降,对提高瘤胃对纤维素的降解率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降低产酸菌属的丰度,对稳定瘤胃pH具有积极的作用。
  • 张凌会, 杜海东, 毛晨羽, 张鹏飞, 金晓, 徐元庆, 史彬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56-5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蒿水提物(AAE)对脂多糖(LPS)刺激的肉仔鸡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处理1和2饲喂基础饲粮,处理3和4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 AAE的试验饲粮。于试验第14、16、18、20天时,处理2和4肉仔鸡腹腔注射500 μg/kg BW LPS溶液,处理1和3肉仔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共21 d。结果表明:当饲粮中不添加AAE(基础饲粮)时,注射LPS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注射生理盐水的肉仔鸡(P<0.05),但饲粮中添加AAE可缓解因LPS引起的肉仔鸡绒毛高度的下降,且AAE与LPS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而各处理间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AAE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LPS对肉仔鸡免疫应激所带来的肠黏膜损伤。
  • 杨航, 张国奇, 周陆, 骆作勇, 李小勤, 徐禛, 程卓, 冷向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62-52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制剂(主要为植酸酶和碳水化合物酶)对草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沉积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首先配制正对照饲料、低磷低脂饲料和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3种饲料中鱼粉、磷酸二氢钙和豆油添加量分别为2.0%、1.8%、1.5%,2.0%、1.2%、1.0%和0、1.2%、1.0%,然后在低磷低脂饲料、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中添加0.6 g/kg的复合酶制剂,配制低磷低脂+酶饲料和无鱼粉低磷低脂+酶饲料,共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6.3±0.2)g的草鱼60 d。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30尾草鱼。结果显示:正对照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342.40%)和最低的饲料系数(1.48);与正对照组相比,低磷低脂组和无鱼粉低磷低脂组的增重率、蛋白质和灰分沉积率、肠道蛋白酶活性及干物质、蛋白质和磷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而饲料系数、脂肪沉积率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此外,无鱼粉低磷低脂组的磷沉积率、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纵截面面积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在低磷低脂饲料和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增重率有所提高(P>0.05),饲料系数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蛋白质和磷沉积率以及干物质、蛋白质和磷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此外,在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纵截面面积也显著增加(P<0.05)。综上,在低磷低脂饲料和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草鱼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鱼体生长性能。
  • 程光民, 陈凤梅, 张永翠, 左兆云, 李福昌, 王元新, 徐相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74-52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中乳酸片球菌及其与尿素混合添加对杜泊绵羊消化代谢、血清生化和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体重[(23.0±1.5)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月龄断奶杜泊绵羊公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5组羊分别饲喂由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单一添加占全株玉米鲜重0.1%乳酸片球菌的全株玉米青贮(益生菌组)和全株玉米秸秆鲜重0.1%乳酸片球菌与0.5%尿素混合的全株玉米青贮(混合组)配制而成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混合组的粗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益生菌组和对照组(P<0.05)。2)混合组的食入氮、尿氮、可消化氮、沉积氮和氮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的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混合组的能量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的消化能和能量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混合组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益生菌组的血清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混合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喂在全株玉米青贮中单一添加乳酸片球菌的全混合日粮并不能改变杜泊绵羊消化性能,饲喂在全株玉米青贮中乳酸片球菌与尿素混合添加的全混合日粮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 程光民, 陈凤梅, 张永翠, 刘公言, 王建民, 刘建胜, 徐相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83-5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中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及其与尿素混合添加对杜泊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全株玉米青贮在育肥羊上更好的利用以及肉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60只体重[(23.0±1.5)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月龄断奶杜泊绵羊公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3组羊分别饲喂由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单一添加占全株玉米鲜重0.1%的乳酸片球菌的全株玉米青贮(益生菌组)和混合添加占全株玉米秸秆鲜重0.1%的乳酸片球菌与0.5%的尿素的全株玉米青贮(混合组)配制而成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混合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5),混合组和益生菌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混合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G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组的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5)。3)益生菌组的肌肉pH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和混合组的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益生菌和混合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组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益生菌组(P<0.05),混合组的肌肉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益生菌组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喂在全株玉米青贮中单一添加乳酸片球菌的全混合日粮并不能改变杜泊绵羊的生长性能,而饲喂在全株玉米青贮中混合添加乳酸片球菌与尿素的全混合日粮能够提高杜泊绵羊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胴体重和屠宰率等,增加肌肉中粗脂肪和部分氨基酸含量,改善羊肉品质。
  • 胡俊茹, 王国霞, 黄文庆, 赵红霞, 莫文艳, 黄燕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292-53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实用饲料(含20%鱼粉,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73.7%)的基础上,用黑水虻幼虫粉分别替代0(G0,作为对照)、10%(G10组)、15%(G15)、20%(G20)、25%(G25)、30%(G30)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720尾初始体重为1.80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试验为期8周。结果表明:G1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0组(P<0.05),各替代组(G10~G30组)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与G0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虾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磷和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G25组虾体的粗灰分和钙含量较G0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幼虾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酸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幼虾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在G20组达到最高,且G15~G30组血清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P<0.05),G15~G20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P<0.05);G25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30%或以下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替代水平为15%时生长性能最佳;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15%~20%的鱼粉可显著增强凡纳滨对虾幼虾血清中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 刘远, 吴贤锋, 陈鑫珠, 高承芳, 缪伏荣, 庄忠钦, 李文杨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01-53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从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半体内试验以及体内消化试验3方面,开展了大米草在福清山羊中的饲用价值评定研究。采用尼龙袋法测定大米草主要营养成分在福清山羊体内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初始体重为(30.50±0.75)kg的福清山羊成年羯羊1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精粗比3:7)和3个试验饲粮(10%、20%和30%大米草替代等量基础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 d。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试验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计算各组营养物质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大米草的总能(GE)为16.19 MJ/kg,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钙(Ca)、总磷(TP)和盐分含量[干物质(DM)基础]分别为8.16%、1.23%、66.85%、42.60%、10.37%、0.15%、0.12%和2.16%。2)大米草DM、OM、CP、NDF和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分别为41.35%、45.79%、48.92%、34.52%和35.65%。3)10%组大米草的DM和OM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30%组(P<0.05)。4)10%组的氮沉积率最高(47.33%),显著高于30%组(P<0.05);20%组的氮生物学价值最高(71.14%),显著高于30%组(P<0.05)。由此可见,利用大米草配制的饲粮能被福清山羊正常采食和利用,但其纤维、盐分含量较高,配制福清山羊饲粮的大米草适宜添加比例为10%~20%。
  • 马玉俊, 梁子敬, 张凯, 李杰, 马小军, 王磊, 张康, 张景艳, 李建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10-5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灌胃小鼠不同剂量的坚强芽孢杆菌CX10(BF-CX10)后测定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血清酶活性和免疫细胞因子表达以及粪便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对BF-CX10进行益生性评价。试验选用50只18~20 g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肠杆菌自愈(ESH)组、低剂量BF-CX10(LBF)组、中剂量BF-CX10(MBF)组和高剂量BF-CX10(HBF)组,每组10只小鼠。对照组小鼠全程灌胃生理盐水;ESH组小鼠前3 d灌胃大肠杆菌O78,后3 d灌胃生理盐水;LBF、MBF和HBF组前3 d分别灌胃1.5×104、1.5×106和1.5×108 CFU/mL的BF-CX10,后3 d用大肠杆菌O78灌胃;灌胃量均为0.02 mL/g BW。第7天处理小鼠。结果表明:与ESH组相比,BF-CX10组小鼠体重增长稳定,肾脏指数和心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溶菌酶(LYZ)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ESH组相比,BF-CX10灌胃显著上调小鼠肾脏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小鼠肾脏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小鼠粪便菌群测序多样性表明,测得的物种数在ESH组和HBF组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物种注释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LBF和HBF组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其中厚壁菌门主要为芽孢杆菌科和乳杆菌科;菌群功能预测结果显示,HBF组功能类聚以新陈代谢为主。结果提示,BF-CX10灌胃可维持小鼠正常体增重,提高血清酶活性及免疫功能,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种群恢复作用显著,其益生性较好。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刘海燕, 王彦靖, 王秀飞, 刘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21-5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品种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饲用价值,以筛选出发酵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菊芋品种。以6个不同菊芋品种(吉菊芋1号、吉菊芋3号、吉菊芋4号、南芋1号、LY2、滨芋8号)的秸秆为原料,每个品种设3个重复,采用袋装黄贮方法,对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发酵品质、能量价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吉菊芋4号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吉菊芋3号和LY2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南芋1号、LY2、吉菊芋1号、吉菊芋3号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滨芋8号和吉菊芋4号(P<0.05)。2)滨芋8号、吉菊芋4号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LY2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除吉菊芋3号(75.24%)外的其他品种(P<0.05)。3)LY2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乳酸含量最高,吉菊芋4号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吉菊芋4号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南芋1号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LY2和吉菊芋3号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4)吉菊芋4号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总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由此可见,综合不同品种菊芋秸秆黄贮饲料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发酵品质、能量价值,LY2具有最佳的黄贮品质和营养品质,适宜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 陈静, 孙娜, 刘显军, 李建涛, 何洋, 李海东, 程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29-5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旨在紫苏油替代豆油对育肥猪血清脂质指标、胴体性能、肉品质以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20头6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用紫苏油等重量替代豆油,使4种试验饲粮中紫苏油的替代水平分别为0、33%、67%和100%。预试期7 d,正试期68 d。结果表明:1)紫苏油替代水平为100%时显著降低了血清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紫苏油替代水平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紫苏油替代水平为67%和100%时显著提高了育肥猪胴体重(P<0.05),紫苏油替代水平为100%时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紫苏油替代水平对育肥猪屠宰率、胴体直长、背膘厚和头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3)紫苏油替代水平为67%时显著提高了猪肉大理石花纹评分(P<0.05),但紫苏油替代水平对猪肉的肉色、滴水损失、熟肉率和pH没有显著影响(P>0.05)。4)饲粮紫苏油替代水平为100%时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中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n-6/n-3及硬脂酸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较高的紫苏油替代水平(67%和100%)对育肥猪血清脂质指标、胴体性能、肉品质以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组成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 赵娜, 戴晋军, 魏金涛, 黄少文, 杨雪海, 陈芳, 杜恩存, 胡骏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38-53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化学分析和消化代谢试验,评定仔猪对酵母水解物的消化能、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的生物利用率。在发酵温度34℃、pH 6.4条件下发酵24 h获得纯培养液体酿酒酵母乳,再在温度95℃热击45 s,控制温度60℃、添加5‰的柠檬酸条件下,进行24 h自溶,然后加入2‰木瓜蛋白酶、2‰碱性蛋白酶、2‰甘露聚糖酶、2‰ β-葡聚糖酶、2‰中性蛋白酶等酶解作用16 h后浓缩喷雾干燥获得酵母水解物。试验选用12头体重(20.50±0.9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进行体内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2组试验动物分别饲喂纯合饲粮和以酵母水解物为唯一蛋白质来源的半纯合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4 d。结果表明:酵母水解物的总能为19.17 MJ/kg,粗蛋白质含量为54.30%,总氨基酸含量为43.37%。酵母水解物在仔猪上的表观消化能为14.98 MJ/kg,表观代谢能为14.58 MJ/kg;氮表观消化率为89.38%,氮真消化率达到93.01%;氮表观利用率为51.16%,氮真利用率则为70.21%。酵母水解物的组氨酸回肠真消化率为78.68%,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回肠真消化率都高于90.00%;非必需氨基酸中回肠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最高的均为丙氨酸,分别为95.10%、97.29%。有此可见,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酵母水解物为易于被仔猪消化利用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
  • 李薛强, 崔莹, 郝凌魁, 杨晶晶, 高民, 胡红莲, 刘大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45-53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母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旨在为该制剂在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胎次、体重、临产期相近的加系母猪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复合菌培养物,试验期共40 d。记录母猪产仔情况、采食量和便秘情况,称取仔猪出生重、20日龄断奶重。于分娩24 h内和产后20天,耳静脉采集母猪血液,测定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窝均死胎数降低了45.45%(P<0.01);试验组每头母猪平均每日多采食0.6 kg(P<0.01);产前7天,试验组母猪平均便秘降低了59.10%(P<0.01)。哺乳仔猪20日龄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多0.57 kg(P<0.05),增加了12.6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分娩时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39%和27.55%(P<0.05),分娩时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了19.18%(P<0.05)。试验组母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断奶时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6.25%(P<0.05),分娩时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24.26%(P<0.05)。结果提示:复合菌培养物能够显著降低母猪的窝均死胎数,提高母猪采食量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显著降低母猪产前便秘情况,显著改善母猪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母猪抗氧化能力。
  • 郑玮才, 郝小燕, 张春香, 项斌伟, 张文佳, 温灏宇,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54-5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例(NFC/NDF)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3×5双因子试验设计,在3种NFC/NDF[0.79(A1)、0.89(A2)和1.10(A3)]饲粮中添加5种水平[0(B1)、2×1011(B2)、4×1011(B3)、6×1011(B4)和8×1011 CFU/kg(B5)]的酿酒酵母,制成15种发酵底物,测定体外发酵48 h后的产气参数、甲烷(CH4)产量、瘤胃发酵指标和养分降解率。结果表明:1)饲粮NFC/NDF和酿酒酵母添加量对24、48 h累积产气量和产气参数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二者的交互作用对24、48 h累积产气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产气参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2)饲粮NFC/NDF和酿酒酵母添加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CH4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NFC/NDF的增加,体外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丙酸浓度逐渐增加,乙酸、丁酸浓度和乙丙比逐渐降低。酿酒酵母添加量为6×1011 CFU/kg时,体外发酵液中TVFA和丙酸浓度最高,乙酸浓度和乙丙比最低,该组乙酸浓度显著低于B1、B2、B5组(P<0.05),乙丙比显著低于B1、B3、B5组(P<0.05)。饲粮NFC/NDF与酿酒酵母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CH4产量以及体外发酵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乙丙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粮NFC/NDF的增加,体外发酵液pH和氨态氮(NH3-N)浓度逐渐降低,均表现为A1组显著高于A2、A3组(P<0.05);饲粮NFC/NDF为0.89时体外发酵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最高,显著高于饲粮NFC/NDF为0.79和1.10时(P<0.05)。酿酒酵母添加量对体外发酵液NH3-N和MCP浓度的影响显著(P<0.05),酿酒酵母添加量为6×1011 CFU/kg时NH3-N浓度最低,MCP浓度最高。饲粮NFC/NDF与酿酒酵母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体外发酵液pH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体外发酵液NH3-N和MCP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4)饲粮NFC/NDF对发酵底物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酿酒酵母添加量对除NDFD之外的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的交互作用对DMD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NFC/NDF和酿酒酵母添加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会影响绵羊瘤胃体外发酵,饲粮中添加适量酿酒酵母可以促进体外瘤胃发酵,稳定发酵液pH,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整体来看,饲粮NFC/NDF为0.89或1.10、酿酒酵母添加量为6×1011 CFU/kg时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促进效果最好。
  • 李小玉, 苏思毅, 钟富超, 黄莹莹, 刘蕾红, 李稳稳, 林家辉, 李锦春, 刘亚, 冯士彬, 王希春, 吴金节, 孙裴, 李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67-5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瘤胃微生态平衡是山羊健康的重要保障,本试验旨在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山羊急性瘤胃酸中毒前后瘤胃菌群结构与组成的变化。选取健康波尔山羊4只,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将造模前采集的4份瘤胃液设为健康组,造模后采集的4份瘤胃液设为瘤胃酸中毒组。通过灌服玉米面构建山羊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以40 g/kg BW的比例确定玉米面用量。瘤胃液的采集和玉米面灌服均采用瘤胃插管的方法进行。结果表明:在山羊发生急性瘤胃酸中毒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相似性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下的乳酸杆菌目(Lactobacillale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成为优势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下的琥珀酸弧菌科、Mitochondria适度生长,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下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LEfSe分析发现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下的纤维杆菌科(Fibrobacteraceae)可能是造成山羊急性瘤胃酸中毒前后瘤胃菌群结构差异的影响因子之一;PICRUSt分析发现在蛋白质合成、加工与降解等功能受抑制的情况下,瘤胃菌群可能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利用,维持正常生存与繁殖。由此可见,山羊在发生急性瘤胃酸中毒后,瘤胃菌群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相较于健康状态时有较大差异。
  • 郑纯纯, 李小雨, 聂欢, 周厚杰, 丁志丽, 田钰滢, 杜明川, 刘翥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11): 5378-5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1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体铅的慢性胁迫对日本沼虾硫氧还蛋白和热应激蛋白系统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50尾均重为(0.10±0.02)g的日本沼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进行为期60 d的慢性胁迫试验。水体铅的胁迫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13.13和26.26 μg/L。试验结束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肝胰腺中硫氧还蛋白(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热应激蛋白60(HSP60)、热应激同源蛋白70(HSC70)和热应激蛋白90(HSP90)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日本沼虾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慢性铅胁迫抑制TrxRTrx mRNA表达,26.26 μg/L组TrxRTr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随着铅浓度的增加,HSP60和HSC70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26.26 μg/L组HSP60和HSC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3.13 μg/L组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3)从门水平上分析日本沼虾所有组的肠道菌群,其主要以3个优势菌门为主,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采用常规方差统计肠道菌群丰度发现,未分类气单胞菌种(Aeromonas_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在铅胁迫后显著下降(P<0.05)。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LEfSe)方法分析肠道宏基因组,发现对照组与26.26 μg/L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对照组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目(Enterobacter)、柠檬杆菌属(Citrobacter)、疣微菌目(Verrucomicrobiae)、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les)、疣微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相对丰度较高,而26.26 μg/L组中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ceae)、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le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井杆菌属(Phreatobacter)相对丰度较高。由此可见,慢性铅胁迫降低日本沼虾肝胰腺TrxTrxR的转录水平,调控HSP60、HSC70和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且日本沼虾肠道内存在不受慢性铅胁迫干扰的核心微生物门类,但高浓度的铅胁迫会产生丰度有显著性差异的菌群,维持正常代谢的菌群丰度减少,与降解污染物、调节机体免疫和抗氧化应激相关的菌群丰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