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甘肃傲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武威 733100;
3. 河西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张掖 734000;
4. 合肥迈可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 230001
2. Gansu Aonong Feed Technology Co., Ltd., Wuwei 7331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734000, China;
4. Hefei Maikeluo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Hefei 230001, Chin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日常生活中量的提供,而是对猪肉的品质、营养和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抗生素后生产的猪肉产品,因抗生素残留而影响肉的品质和安全。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被认为是具有替代饲用抗生素潜力的绿色饲料添加剂之一,并且能够有效改善畜禽肉品质及风味[1]。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具有抗微生物、抗应激、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和营养调控等生物学功能[2],其中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降尿酸、改善记忆等功效而受到广泛的关注[3]。李瑞等[4]研究发现,添加0.1%的天然植物制剂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显著降低板油率与肌肉嫩度,改善肉品质。锁阳是锁阳科植物的干燥肉质茎,被称为“不老药”[5],又称锈铁棒、铁棒褪、地毛球和乌兰高腰等。锁阳中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鞣质类、木脂素类、糖和糖苷类、有机酸、挥发油类以及甾体类等化学成分[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锁阳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抗应激、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7]。虫草类饲料添加剂对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生产性能和增强免疫功能方面,地顶孢霉培养物是虫草类饲料添加剂的一种。Ahn等[8]研究发现,虫草提取物或虫草成分物质能够选择性抑制致病菌和肠道中的有害菌;魏建忠等[9]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的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Koh等[10]报道,虫草能够提高畜禽体增重,增加抗体滴度,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随着“饲料禁抗”的全面实行,抗生素将不再允许添加到饲料中,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在“禁抗”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不同天然植物组成的无抗饲粮对育肥猪肉品质与风味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拟研究分别添加天然植物复方剂、锁阳超微粉和地顶孢霉培养物的3种无抗饲粮对杜洛克和八眉杂交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旨在为生产出健康、安全和优质风味的猪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天然植物复方剂天然植物复方剂是由当归(17%)、丹参(10%)、黄芪(23%)、黄芩(6%)、马齿苋(13%)、山楂(6%)、甘草(5%)、地榆(14%)、大蒜(6%)等9种天然植物制成,干燥无杂质(水分含量≤20.0%),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和药用活性的成分,其中总多糖含量≥12%、总黄酮含量≥6%、黄芩苷含量≥1.5%、黄芪甲苷含量≥0.04 mg/g、阿魏酸含量≥0.14 mg/g、丹参酮ⅡA含量≥0.10 mg/g。参照发明专利《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10292217.0)将上述9种天然植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经超微粉碎法加工(粉碎粒度在150~250目)后均匀混合在饲粮中饲喂。
1.1.2 锁阳超微粉锁阳人工种植于甘肃省张掖市,收获后除去杂质、低温烘干(水分含量≤10.0%),超微粉碎(粉碎粒度在150~250目)后均匀混合在饲粮中饲喂。锁阳中主要营养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钠、钾、镁、铁、钙、锰、锌、铜等微量元素。锁阳中氨基酸种类高达15种,其中精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较高;多糖和鞣质的含量也极其丰富,其中多糖含量超过4%,鞣质含量超过20%;除此之外,还含有2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棕榈酸和油酸)、12种烃类成分以及花色苷、熊果酸、三萜皂苷等化学活性成分。
1.1.3 地顶孢霉培养物地顶孢霉培养物是从古尼虫草(采集于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中分离的地顶孢霉菌株,利用人工培养基,采用固-液双相发酵技术制备而成的营养型促生长、调节免疫力的安全、绿色新型饲料添加剂。地顶孢霉培养物主要含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氨基酸、腺苷、生物碱、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部分矿物元素等,其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如下:粗蛋白质23.06%;水分5.24%;粗纤维3.08%;粗脂肪4.08%;虫草酸85.47 g/kg;虫草多糖45.62 g/kg;腺苷0.332 g/kg;虫草素0.464 g/kg;甾醇0.641 g/kg。
1.2 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的由杜洛克猪(D)和八眉猪(B)采用级进杂交(图 1)生产的F2代杂交育肥猪32头(公母各16头)作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4组育肥猪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具体试验设计见表 1。天然植物复方剂、锁阳超微粉和地顶孢霉培养物的添加量根据预试验确定。
![]() |
D:杜洛克猪Duroc pigs;B:八眉猪Bamei pigs。 图 1 级进杂交模式 Fig. 1 Grading crossing mode |
![]() |
表 1 试验设计 Table 1 Test design |
试验饲粮参照NRC(2012)60~110 kg阶段育肥猪饲养标准配制,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2。
![]() |
表 2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2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air-dry basis) |
饲养试验在甘肃省武威市亿家禾生猪养殖基地进行。试验前彻底清扫猪舍,并进行消毒,试验期按猪场规定的时间对试验猪进行免疫保健,在育肥期间对育肥猪进行1次驱虫。猪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各组育肥猪的管理条件一致,每周进行1次消毒,每天上午、下午各打扫1次猪舍,观察猪粪便形态。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 生长性能正试期内,分别于试验开始和结束的当天晨饲前逐头称重,记录始重和末重,计算平均日增重;记录每天给料量和最终料槽中的剩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根据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计算料重比。
![]() |
正试期第42天禁食24 h,自由饮水。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择1头育肥猪称重、屠宰,每组屠宰4头,共屠宰16头。屠宰流程严格按照我国《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T 17236—2008)进行屠宰。静脉放血处死,去头脚及内脏,称量胴体重,宰后胴体重量和猪体活重的比率即为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的测定参照《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GB 8467—1987)进行;眼肌面积的测定参照邬理洋[11]的方法[用铅笔在硫酸纸上画出眼肌轮廓,测定眼肌的高和宽,根据公式(高×宽×0.7)计算出眼肌面积]进行;胴体斜长的测量方法为用挂钩钩入左侧胴体的跗关节,将胴体倒挂,用米尺测量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1肋骨与胸骨结合处前缘的长度[12];同时,取倒数第1、2肋骨处背最长肌的肉样供肉品质分析和肌苷酸、氨基酸、脂肪酸含量测定及挥发性化合物鉴定。
1.5.3 肉品质剪切力(嫩度)的测定参照《肉嫩度的测定剪切力测定法》(NY/T 1180—2006)的方法;失水率(系水力)的测定参照《畜禽肉质的测定》(NY/T 1333—2007)的方法;蒸煮损失、大理石纹评分和pH的测定参照文献[13]的方法;肉色采用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CR-10小型色差计测定。
1.5.4 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含量采用105 ℃烘箱干燥法(GB 5009.3—2016)测定;粗蛋白质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FOSS凯氏定氮仪,GB 5009.5—2016)测定;粗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GB 5009.6—2016)测定。
1.5.5 肌肉中肌苷酸含量肌苷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4]测定,测定条件:采用波长为254 nm的紫外检测器,C18色谱柱,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流速为1 mL/min,保留时间为35 min。
1.5.6 肌肉中各氨基酸含量参照《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GB/T 5009.124—2003)中方法测定除色氨酸外的17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14]测定色氨酸的含量。
1.5.7 肌肉中各脂肪酸含量参照《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168—2016)中方法测定各脂肪酸的含量。
1.5.8 肌肉中挥发性化合物通过顶空微萃取(SPME)预处理,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肌肉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
样品处理方法:首先采取5 g肉样于20 mL顶空瓶中(不要超过顶空瓶的1/4),拧紧瓶盖,然后85 ℃下顶空40 min,用固相微萃取针(SPME)(使用前先在250 ℃下老化10 min,冷却至室温后依次用甲醇、乙醇、乙醚、正己烷、去离子水、甲醇清洗)萃取30 min,手动进样,萃取针在进样口停留4 min[15]。
气相条件:采用DB-Wax毛细管柱子(30 m×0.25 mm×0.25 μm)作为色谱柱;以氦气为载气,流速1 mL/min,不分流;进样温度为250 ℃,柱箱温度为40 ℃;升温程序按照起始温度40 ℃,保持4 min后,以5 ℃/min升至245 ℃,持续5 min[16]。
质谱条件:电子电离源(EI),能量70 eV,倍增电压1 400 V;离子源及接口的温度为250 ℃;质量扫描范围荷质比(m/z)=20~500,间隔0.3 s[17]。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试验数据先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和整理,然后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再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 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4.94%(P<0.05)、8.05%(P>0.05)和9.20%(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6.62%(P>0.05)、8.01%(P>0.05)和7.32%(P>0.05)。
![]() |
表 3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iets without antibiotic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finishing pigs |
由表 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育肥猪的背膘厚分别降低了8.92%(P>0.05)、13.45%(P<0.05)和3.29%(P>0.05),胴体重、胴体斜长、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Ⅰ组增加较为明显。
![]() |
表 4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iets without antibiotics on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finishing pigs |
由表 5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育肥猪肌肉的剪切力分别降低了8.57%(P>0.05)、12.32%(P<0.05)和6.71%(P>0.05),失水率分别降低了21.20%(P<0.05)、20.67%(P<0.05)和7.74%(P>0.05),大理石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45 min黄度(b45 min*)值分别降低了17.97%(P<0.05)、14.06%(P>0.05)和3.52%(P>0.05);24 h红度(a24 h*)值分别提高了10.62%(P<0.05)、2.98%(P>0.05)和11.42%(P<0.05),24 h黄度(b24 h*)值均显著降低(P<0.05)。屠宰24 h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pH较屠宰45 min后分别下降了0.64、0.39、0.37和0.35。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的蒸煮损失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66%(P>0.05)和11.37%(P<0.05),试验Ⅱ组则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试验Ⅲ组的失水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
![]() |
表 5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Table 5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iets without antibiotics on meat quality of finishing pigs |
由表 6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育肥猪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87%(P>0.05)、6.00%(P>0.05)和5.27%(P>0.05),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13.85% (P<0.05)、8.00%(P>0.05)和7.08%(P>0.05),肌苷酸含量分别提高了6.79%(P>0.05)、2.25%(P>0.05)和23.12%(P<0.05)。此外,试验Ⅲ组的肌苷酸含量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提高了15.28%(P<0.05)和25.27%(P<0.05)。
![]() |
表 6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肌肉营养成分及肌苷酸含量的影响(鲜肉基础) Table 6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iets without antibiotics on muscle nutrient and inosinic acid contents of finishing pigs (fresh meat basis) |
由表 7可知,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育肥猪肌肉中谷氨酸、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以试验Ⅱ组提高最多,试验Ⅰ组次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6.14%(P<0.05)、16.89%(P<0.05)和7.22%(P>0.05)。3个试验组之间肌肉中谷氨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Ⅱ组的总氨基酸含量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分别提高了6.70%(P>0.05)和11.09%(P<0.05)。
![]() |
表 7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Table 7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iets without antibiotics on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muscle of finishing pigs |
由表 8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育肥猪肌肉中必需氨基酸评分分别提高了20.62%(P<0.05)、24.51%(P<0.05)和13.50%(P<0.05)。
![]() |
表 8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肌肉必需氨基酸评分的影响 Table 8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iets without antibiotics on essential amino acid scores in muscle of finishing pigs |
由表 9可知,在育肥猪肌肉中总共检测出14种饱和脂肪酸(SFA)、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SFA/总脂肪酸(TFA)分别降低了10.96%(P<0.05)、12.36%(P<0.05)和12.31%(P<0.05),UFA/TFA分别提高了7.78%(P<0.05)、8.77%(P<0.05)和8.74%(P<0.05),MUFA/TFA分别提高了8.27%(P<0.05)、4.36%(P>0.05)和7.91%(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PUFA/TFA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1.18%(P<0.05)和16.88%(P<0.05)。
![]() |
表 9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Table 9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iets without antibiotics on muscl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finishing pigs |
由表 10可知,在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育肥猪肌肉中分别检测出101、102、102和97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如下12种类型:酚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硫化物、烷烃化合物、苯环类、呋喃、酯类和噻唑以及少量其他类化合物,如吡嗪、吡咯等。本试验测定的挥发性化合物中以烷烃化合物居多,其次是醛类、醇类和酸类。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后肌肉中醛类化合物为20种,添加0.3%的锁阳超微粉后肌肉中醛类化合物为21种,均高于对照组。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0.3%的锁阳超微粉和0.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后肌肉中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分别为16、17、16种,均高于对照组的14种。
![]() |
表 10 3组育肥猪肌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 Table 10 Varietie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muscle of finishing pigs for each groups |
由表 11可知,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中检出对猪肉风味形成有重要作用的乙醛和己醛等醛类化合物,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检出2-戊烯-1-醇,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中均检出1-辛烯-3-醇,对猪肉风味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 |
表 11 各组育肥猪肌肉中对猪肉风味形成有重要作用的挥发性化合物 Table 11 Useful volatile compounds for pork flavor formation in muscle of finishing pigs for each group |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可能通过影响猪的内分泌系统实现促生长的功能[18]。曾圣宏[2]的研究结果证明,在杜洛克、大白和长白三元杂交育肥猪的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陈国顺等[19]在香猪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由山楂、甘草、黄芪、当归和丹参等11味中药组成)后发现,0.3%和0.4%组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98%和30.06%,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4.69%和13.73%。此外,陈国顺等[20]在合黎山区半放养合作猪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发现,0.4%、0.6%组半放养模式下合作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料重比降低。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时,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这可能是因为天然植物复方剂里含有山楂等促消化的物质,增加了育肥猪的食欲,提高了采食量,进而使平均日增重增加。此外,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3%的锁阳超微粉或0.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时,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变化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数值上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8.05%和9.20%,料重比分别降低了8.01%和7.32%,说明锁阳超微粉和地顶孢霉培养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3.2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田树海[21]研究发现,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可显著影响育肥猪的胴体性状,显著提高胴体瘦肉率,降低脂肪率。韩剑众等[22]在猪饲粮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由黄芪、当归和茯苓等组成),结果显示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5.79%和8.48%,而脂肪率和平均背膘厚分别下降了31.40%和28.21%。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0.3%的锁阳超微粉或0.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对育肥猪屠宰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与较对照组相比,屠宰率分别提高了1.11%、0.19%和1.17%,背膘厚分别降低了8.92%、13.45%和3.29%,眼肌面积分别增加了6.34%、1.00%和2.72%,说明添加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后育肥猪的屠宰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以0.3%天然植物复方剂的效果较好。
3.3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王勇等[23]研究表明,在姜曲海猪瘦肉系和长白猪的杂交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天然植物复方剂,能显著降低肌肉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与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在饲粮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0.3%的锁阳超微粉或0.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后,育肥猪肌肉的剪切力分别降低8.57%、12.32%和6.71%,失水率分别降低21.20%、20.67%和7.74%。肉色是直接反映肉品质的外观指标,红度(a*)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a*值越大则肉品质越好[24-25];黄度(b*)值反映肌肉从黄色(理想色)到蓝色的变化,肉色偏黄时,b*值较小[26]。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反映肌肉纤维间脂肪的含量和分布,是影响肉品质和风味的主要因素。本试验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和0.3%的锁阳超微粉时,育肥猪肌肉的b24 h*值显著降低,大理石纹评分、a45 min*和a24 h*值显著提高;饲粮中添加0.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时,育肥猪肌肉的b24 h*值显著降低,大理石纹评分和a24 h*值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说明饲粮中添加不同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均具有改善育肥猪肉品质的作用,其中天然植物复方剂能显著降低育肥猪肌肉的失水率,提高大理石纹评分和改善肉色;锁阳超微粉能显著降低育肥猪肌肉的剪切力和失水率,提高大理石纹评分;地顶孢霉培养物能显著降低育肥猪肌肉的贮存损失,提高大理石纹评分,改善肉色。研究表明,当pH45 min<5.9时,则可评定为白肌肉(PSE肉);pH24 h>6.5时,即可评为黑干肉(DFD肉)[27]。本研究显示,饲粮中添加不同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均可减缓育肥猪肌肉pH下降速度,减少PSE肉和DFD肉的产生,其中以地顶孢霉培养物的效果较好。
3.4 3种无抗饲粮对育肥猪肉风味的影响曾圣宏[2]研究显示,在杜洛克、大白和长白三元杂交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得到提高。陈国顺等[19]在香猪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发现,中草药添加组肌肉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3%的锁阳超微粉或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后,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87%、6.00%和5.27%,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13.85%、8.00%和7.08%,同时肌苷酸含量分别提高了6.79%、2.25%和23.12%。此外,试验Ⅲ组的肌苷酸含量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提高了15.28%和25.27%。上述结果说明,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天然植物复方剂、锁阳超微粉或地顶孢霉培养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育肥猪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从而起到改善肉品质的作用,其中以添加天然植物复方剂效果较好。此外,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天然植物复方剂、锁阳超微粉或地顶孢霉培养物还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育肥猪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改善猪肉风味,其中以地顶孢霉培养物的效果较好。
陈国顺等[19]在香猪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发现,0.4%组的主要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8.37%和28.75%。刘辉放等[28]研究发现,在奶牛泌乳期饲粮中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后牛奶中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40.3%,谷氨酸含量提高了94.50%,鲜味氨基酸(包括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提高了147.7%,与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0.3%地顶孢霉培养物后,育肥猪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9.68%,谷氨酸含量提高了12.64%,鲜味氨基酸含量提高了6.45%,说明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改善了肌肉风味。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或3%的锁阳超微粉均能显著提高育肥猪肌肉中谷氨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说明天然植物复方剂和锁阳超微粉均具有改善育肥猪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和提高鲜味氨基酸含量的作用,从而改善肌肉风味。此外,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3%的锁阳超微粉或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均能显著提高育肥猪肌肉中必需氨基酸评分,其中以锁阳超微粉效果最好,天然植物复方剂次之。
胡广英等[29]研究发现,在15 kg杜洛克、长白猪、山西白猪三元杂交猪后代基础饲粮中添加中草药组方(由黄芪、茴香和甘草等10多味中药组成),能显著提高肌肉UFA/TFA,降低SFA/TFA。本试验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同,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后,提高了肌肉UFA/TFA和PUFA/TFA,降低了SFA/TFA,改善了肌肉脂肪酸组成,从而达到影响肌肉风味的效果,其中以锁阳超微粉的效果最佳。
猪肉中醛类、醇类及酮类相对含量的不同可能是造成猪肉风味差别的原因[30]。醛类化合物中,2, 4-癸二烯醛具有脂香味,是猪肉香气的特有成分[31]。刘彦慈[32]研究表明,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鸡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改善鸡肉品质和风味。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在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肌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的影响不明显,但添加不同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均能增加育肥猪肌肉挥发性化合物中醛类和醇类化合物的种类,从而改善肌肉风味,其中以锁阳超微粉的效果最好。
4 结论饲粮中添加不同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均可以提高杜洛克和八眉杂交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改善肉色,减缓pH下降,提高肌肉中谷氨酸、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肌苷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提高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和风味。其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在提高生长性能方面效果较佳,添加0.3%的锁阳超微粉或0.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在改善肉品质和风味方面效果较佳。
[1] |
徐小波, 胡荣, 瞿永前. 中草药添加剂对猪育肥性能和肉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28(3): 571-574. DOI:10.3969/j.issn.1000-4440.2012.03.022 |
[2] |
曾圣宏.复方中草药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6.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64-1016922706.htm
|
[3] |
ZHU Y Z, HUANG S H, TAN B K H, et al. Antioxidants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a biochemical perspective[J].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04, 21(4): 478-489. DOI:10.1039/b304821g |
[4] |
李瑞, 胡国良, 刘明, 等.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2): 96-100. |
[5] |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下册[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2395.
|
[6] |
谷彩梅.锁阳、肉苁蓉等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
|
[7] |
陈汉哲.锁阳营养品质分析及生物活性成分定量方法建立[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 兰州大学, 201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30-1017716277.htm
|
[8] |
AHN Y J, PARK S J, LEE S G, et al. Cordycepin:selective growth inhibitor derived from liquid culture of Cordyceps militaris against Clostridium spp[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0, 48(7): 2744-2748. DOI:10.1021/jf990862n |
[9] |
魏建忠, 张玮, 李郁, 等.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保育仔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水平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2): 33-35. |
[10] |
KOH J H, SUH H J, AHN T S. Hot-water extract from mycelia of Cordyceps sinensis as a substitute for antibiotic growth promoters[J].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3, 25(7): 585-590. DOI:10.1023/A:1022893000418 |
[11] |
邬理洋.微生态制剂和牛膝多糖对猪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1.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37-1011204036.htm
|
[12] |
李建鲲.品种、屠宰体重及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58-1013131751.htm
|
[13] |
豆成林.淮南猪肉品质特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12-2009031493.htm
|
[14] |
杨盛茹, 蔡英华, 张煌, 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鸡肉中色氨酸含量方法分析[J]. 食品科技, 2018, 43(4): 323-326. |
[15] |
刘磊, 王春琳, 母昌考, 等. 野生、养殖和"科甬1号"群体三疣梭子蟹营养和风味品质比较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 38(20): 55-6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20009 |
[16] |
陈国顺.子午岭野家杂种猪和合作猪肉质特性比较及风味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33-2005013192.htm
|
[17] |
王玉涛, 王世锋, 刘孟洲, 等. 应用HS-SPME和GC/MS技术检测舍饲合作猪肌肉中的风味物质[J]. 核农学报, 2008, 22(5): 654-660. |
[18] |
田允波, 葛长荣, 高士争. 天然植物中草药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03, 39(1): 21-23. |
[19] |
陈国顺, 高海霞.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香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12, 44(1): 23-27. |
[20] |
陈国顺, 徐振飞. 合黎山区半放养合作猪生长性能和肉质风味的研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5, 35(4): 54-59. |
[21] |
田树海.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肉质品质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09.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920-2009131840.htm
|
[22] |
韩剑众, 董文明, 葛长荣, 等. 中草药添加剂饲喂猪肉中CPK, GPI活性和肉质关系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17(1): 91-93. DOI:10.3969/j.issn.1004-390X.2002.01.021 |
[23] |
王勇, 杨元青, 张金存, 等. 中草药添加剂对猪育肥性能和肉质的影响[J]. 畜牧生产, 2006, 38(9): 30-32. |
[24] |
NORMAN J L, BERG E P, HEYMANN H, et al. Pork loin color relative to sensory and instrumental tenderness and consumer acceptance[J]. Meat Science, 2003, 65(2): 927-933. DOI:10.1016/S0309-1740(02)00310-8 |
[25] |
O'SULLIVAN M G, BYRNE D V, MARTENS M. Evaluation of pork colour:sensory colour assessment using trained and untrained sensory panellists[J]. Meat Science, 2003, 63(1): 119-129. DOI:10.1016/S0309-1740(02)00065-7 |
[26] |
李龙, 蒋守群, 郑春田, 等. 不同品种黄羽肉鸡肉品质比较研究[J]. 中国家禽, 2015, 37(21): 6-11. |
[27] |
何叶如.几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消化机能和猪肉品质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3.
|
[28] |
刘辉放, 何志敏, 孙守江, 等. 地顶孢霉培养物在提高牛乳营养和风味口感中的应用[J]. 中国乳业, 2017(5): 43-46. |
[29] |
胡广英, 曹日亮, 刘华栋. 中草药添加剂对晋汾白猪猪肉品质的影响[J]. 中国猪业, 2018, 13(12): 28-32, 42. DOI:10.3969/j.issn.1673-4645.2018.12.016 |
[30] |
李铁志, 王明, 雷激. 阿坝州半野血藏猪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15, 40(10): 124-130. |
[31] |
ESTÉVEZ M, MORCUENDE D, VENTANAS S, et al. Analysis of volatiles in meat from Iberian pigs and lean pigs after refrigeration and cooking by using SPME-GC-M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 51(11): 3429-3435. DOI:10.1021/jf026218h |
[32] |
刘彦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肉质风味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