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马健, SHAH Ali Mujtaba, 王之盛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1957-19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瘤胃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瘤胃微生物区系受饲粮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因素,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可提高瘤胃对饲粮的利用率,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及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调控在养牛业中的应用,旨在为奶牛和肉牛研究中瘤胃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提供参考。
  • 胡亚军, 胡毅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1965-19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蛋白的短序列RNA,通过与靶基因靶标区的序列互补配对,抑制mRNA翻译或直接降解mRNA,对靶基因表达起负调控作用。胆固醇是合成机体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关于miRNA调控胆固醇代谢相关研究被重视和报导。本文就miRNA对动物胆固醇代谢调控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胡宁敏, 陈代文, 余冰, 赵叶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1973-19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丁酸是一种短链脂肪酸,主要由饲粮中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经肠道产丁酸菌酵解产生。丁酸能通过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优化肠道菌群和降低肠道炎症反应等途径缓解断奶仔猪腹泻。本文就丁酸对断奶仔猪腹泻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作一简要综述。
  • 杨亚晋, 郭爱伟, 韩明升, 刘晓贺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1980-19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道不仅是家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机体防御体系的第1道屏障,维护和检测家禽肠道健康对保障家禽生产至关重要。肠道健康与宿主的健康、营养水平、环境、饲养管理和肠道中菌群组成情况密切相关。目前,可通过检测一些与家禽肠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衡量肠道健康问题。本文归纳了近年来人类和动物肠道健康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从肠道健康生物标志物概述、损伤性取样、非损伤性取样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其他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试图确定目前和未来能用于评价家禽肠道健康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建立监测家禽肠道健康的有效策略。
  • 付琳, 张丽, 王高富, 董贤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1989-19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小肽作为乳蛋白合成的前体物之一,已证明其具有促进乳蛋白合成的功能,但其调控乳蛋白合成的潜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小肽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小肽的吸收与降解以及小肽调控乳蛋白合成的机制3个层面,综述小肽调控奶牛乳腺乳蛋白合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奶牛乳蛋白合成的机制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彭阿龙, 范曜天, 张浩,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1997-20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精料诱导的瘤胃酸中毒往往会引起上皮屏障的损伤,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硫胺素在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发生酸中毒时添加硫胺素对于维持瘤胃上皮屏障功能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因此,本文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引起的硫胺素缺乏与上皮损伤的关系以及添加硫胺素在维持瘤胃上皮屏障功能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为硫胺素在酸中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赵璐宇, 方洛云,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03-20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β-葡聚糖不仅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反刍动物抗氧化能力等生物学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生素功能。此外,在细菌、真菌以及谷物中都存在丰富的、易于获取的β-葡聚糖。本文章主要回顾了近年来有关β-葡聚糖的研究,阐述了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和链构象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机理和代谢途径,总结了β-葡聚糖的生物学作用,如调节瘤胃微生态区系平衡、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降血脂等功能,并指出了β-葡聚糖在反刍动物饲养方面的应用进展,表达了对β-葡聚糖在未来研究与应用中的展望,以期能够为β-葡聚糖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郑娟善, 张剑搏, 梁泽毅, 丁学智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10-20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木质纤维素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多种化学键复合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因结构复杂,其降解需要多种微生物及酶类协同互作。而反刍动物的瘤胃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天然发酵体系,在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综述瘤胃内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基础上,重点论述瘤胃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同时对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在组学上的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瘤胃微生物协同降解木质纤维素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 胡阳阳, 冯琳, 吴培,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20-20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α-硫辛酸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能力,对保证动物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α-硫辛酸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并能调节动物的脂质代谢。本文就α-硫辛酸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脂质代谢能力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邓圣庭, 王玉洁, 刘霜莉, 陈清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27-20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羟基酪醇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橄榄及其加工产品中的酚类物质,具有强抗氧化、预防癌症、抑菌抗炎、降脂等多种生理功能,且生物吸收利用率高,颇具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开发利用的潜力。本文综述了羟基酪醇的来源、合成及其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途径,主要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以及在畜禽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羟基酪醇在畜禽生产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郑红梅, 王少英, 史新娥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37-20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肉制品的健康和营养。植物多酚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抗菌等特性,能够抑制氧化酶活性,促进抗氧化酶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酚不仅能够通过改善肌肉的肉色、pH、剪切力、滴水损失、肌纤维类型、脂肪酸组成等多项指标改善肉品质,还能够抑制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脂肪氧化,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并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本综述阐述了植物多酚在畜牧业和食品行业的应用,详细论述了植物多酚抗氧化作用机制,为植物多酚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林颖, 刘海英, 朱延旭, 张晓鹰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46-20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物素是一种动物生长所必需的水溶性B族含硫维生素,与机体的碳水化合物、脂肪酸、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饲养条件、饲粮组成和育种水平的变化,动物生产性能不断提高,生物素需要量增加,饲粮中摄入不足会导致缺乏症出现。对于毛皮动物,生物素摄入不足不仅影响动物生长发育,还会影响皮肤形态、毛发的生长和品质。本文综述了生物素对动物毛发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改善动物毛皮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赵雅丽, 张心壮, 格日乐其木格, 芒来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52-20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方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对畜禽生产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追求养殖效率的同时,畜禽饲养管理过程中易产生多种应激,如断奶应激、运输应激、热应激、冷应激等。大量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产生各种应激的根本原因。氧化应激可以破坏动物机体的氧化还原系统,导致肠道、肝脏、生殖器官等各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疾病的发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维持动物机体的氧化平衡,提高抗氧化性能,缓解氧化应激。本文通过阐述氧化应激对畜禽组织器官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机制,并就Nrf2-ARE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的机理进行综述,为畜禽生产过程中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保障动物福利、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 王梦竹, 贾军峰, 崔一喆, 王秋菊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60-20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脂多糖(LPS)是诱导肠黏膜损伤的应激源之一,其不仅可损伤肠道,还会引发细菌移位,损伤的胃肠道屏障会造成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异常表达,使得内毒素、病原体等得以穿过肠壁,诱导活化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激发下游的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并合成释放细胞炎性因子,继而加重肠道的损伤。本文就LPS在诱导炎症反应发生的作用以及其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 猪营养与饲料 SWINE NUTRITION AND FEED
  • 邢帅兵, 陈代文, 余冰, 栾超, 何军, 黄志清, 毛湘冰, 郑萍, 罗钧秋, 罗玉衡, 虞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66-2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DLY)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抗生素组(ANT组)、抗生素+枯草芽孢杆菌组(ANT+BS组)、枯草芽孢杆菌组(BS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仅ANT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各组间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ANT组、ANT+BS组和BS组回肠的隐窝深度分别降低了10.16%、14.98%、18.10%,有差异显著的趋势(P=0.084)。3)与CON组相比,ANT+BS组和BS组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提高(P<0.05),且与ANT组无显著差异(P>0.05)。4)与CON组相比,ANT+BS组和BS组空肠黏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均显著低于ANT组(P<0.05)。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改善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结构,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提高小肠黏膜免疫功能,达到部分替代抗生素的效果,并且枯草芽孢杆菌与抗生素联用无协同或拮抗作用。
  • 王汉星, 虎千力, 杨建涛, 武圣儒, 张文晔, 杨小军, 徐俊杰, 刘福柱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74-20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单独添加粪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及二者混合添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21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2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粪链球菌组饲喂基础饲粮+4×108 CFU/kg粪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组饲喂基础饲粮+5×109 CFU/kg枯草芽孢杆菌,混合组饲喂基础饲粮+4×108 CFU/kg粪链球菌+5×109 CFU/kg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粪链球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相比,混合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10)。2)与对照组相比,粪链球菌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与粪链球菌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相比,混合组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粪链球菌组的赖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枯草芽孢杆菌组的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与粪链球菌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相比,混合组的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组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利士曼原虫属相对丰度降低。5)与对照组相比,粪链球菌组丙酸和异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枯草芽孢杆菌组异戊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单独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或粪链球菌均可改善仔猪空肠菌群,促进肠道发育,提高氨基酸消化率,提高空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饲粮中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对增强肠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效果更好。
  • 柴明杰, 陈国顺, 苏应玉, 王东, 姚岳扬, 隋晓东, 王进, 周森森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087-2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无抗饲粮对杜洛克和八眉杂交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65.50±2.20) kg、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的二元(杜洛克×八眉猪)杂交猪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0.3%的锁阳超微粉和0.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4.94%(P<0.05)、8.05%(P>0.05)和9.20%(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6.62%(P>0.05)、8.01%(P>0.05)和7.32%(P>0.05);肌肉剪切力分别降低了8.57%(P>0.05)、12.32%(P<0.05)和6.71%(P>0.05),失水率分别降低了21.20%(P<0.05)、20.67%(P<0.05)和7.74%(P<0.05);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87%(P>0.05)、6.00%(P>0.05)和5.27%(P>0.05),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13.85%(P<0.05)、8.00%(P>0.05)和7.08%(P>0.05),肌苷酸含量分别提高了6.79%(P>0.05)、2.25%(P>0.05)和23.12%(P<0.05);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6.14%(P<0.05)、16.89%(P<0.05)和7.22%(P>0.05),谷氨酸/总氨基酸分别提高了8.42%(P>0.05)、2.25%(P>0.05)和2.71%(P>0.05);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分别提高了7.78%(P<0.05)、8.77%(P<0.05)和8.74%(P<0.05)。此外,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肌肉中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分别为16、17、16种,均高于对照组的14种。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不同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均可以提高杜洛克和八眉杂交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和风味。其中,添加0.3%的天然植物复方剂在提高生长性能方面效果较佳,添加0.3%的锁阳超微粉或0.3%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在改善肉品质和风味方面效果较佳。
  • 秦颖超, 宋志文, 朱敏, 高春起, 严会超, 王修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01-2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谷氨酸,探究谷氨酸对断奶仔猪回肠结构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4头28日龄健康、体重[(7.90±0.50) kg]相近的杂杜×长×大三元交断奶阉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谷氨酸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粮是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的玉米淀粉,谷氨酸组饲粮是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的谷氨酸。试验期28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的谷氨酸可显著增加断奶仔猪回肠单位长度重量及回肠单位长度黏膜重量(P<0.05);显著增加回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使回肠黏膜形态结构更完整;显著增加回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1(claudin-1)]及增殖标志蛋白(PCNA)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脂多糖(LPS)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P<0.05);显著上调回肠组织中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1.0%的谷氨酸可通过上调断奶仔猪回肠组织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增殖,进而保护其结构完整性,增强其屏障功能。
  • 罗波文, 邹田德, 陈丽玲, 曾永娣, 郭晓波, 游金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08-2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嗜酸乳杆菌对氧化应激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抗氧化能力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和闭合蛋白(cla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将IPEC-J2分为9组,分别加入0(对照)、0.6、0.8、1.0、1.2、1.4、1.6、1.8和2.0 mmol/L的过氧化氢(H2O2),每组6个复孔,根据细胞活力确定最佳H2O2浓度。然后根据结果选择1.2 mmol/L的H2O2建立氧化应激IPEC-J2模型,将细胞分为7组,分别加入为0(对照)、1.0×105、1.0×106、1.0×107、1.0×108、1.0×109和1.0×1010 CFU/mL嗜酸乳杆菌,每组6个复孔,处理时间为24 h,分析嗜酸乳杆菌对氧化应激IPEC-J2抗氧化能力。最后选择1.2 mmol/L的H2O2建立氧化应激IPEC-J2模型,加入1.0×109 CFU/mL嗜酸乳杆菌继续培养24 h,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添加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H2O2氧化应激组、嗜酸乳杆菌组、嗜酸乳杆菌组+H2O2组(先加入H2O2后加入嗜酸乳杆菌),每组6个重复,测定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H2O2浓度高于0.6 mmol/L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0.6~1.0 mmol/L H2O2组相比,当H2O2浓度处于1.2~1.8 mmol/L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当嗜酸乳杆菌浓度高于1.0×108 CFU/mL时,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3)在氧化应激条件下,随着嗜酸乳杆菌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当嗜酸乳杆菌浓度低于1.0×107 CFU/mL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当嗜酸乳杆菌浓度高于1.0×109 CFU/mL时,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当嗜酸乳杆菌浓度高于1.0×106 CFU/mL时,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嗜酸乳杆菌浓度高于1.0×107 CFU/mL时,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其他各组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5)与H2O2氧化应激组相比,嗜酸乳杆菌组和嗜酸乳杆菌+H2O2组中细胞浆内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H2O2氧化应激组相比,嗜酸乳杆菌组和嗜酸乳杆菌+H2O2组中cla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嗜酸乳杆菌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胞浆内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
  • 杨凡, 张俊楠, 王金全, 吕宗浩, 刘杰, 郑云朵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16-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价几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ZEA)的体外和体内脱毒效果。分别采用pH 3.0和6.5的缓冲盐溶液为反应介质,分析比较市场上常见的12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ZEA的体外吸附能力,依据分析结果选取体外吸附效果最好的3种吸附剂A3、A4和A6进行动物试验评价。选取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青年母猪40头,按日龄[(75±2)日龄]和平均体重[(29.19±0.76) kg]相近原则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不含ZEA的基础饲粮,ZEA组饲喂添加1 mg/kg ZEA的基础饲粮,试验E1、E2、E3组饲喂在ZEA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2%的吸附剂A3、A4和A6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通过比较不同组间猪只的生长性能、阴户宽度、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浆中ZEA含量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水平评价吸附剂的体内脱毒效果。结果表明:1)12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不同pH反应体系中对ZEA的体外吸附效果不同,其中吸附剂A3、A4和A6对ZEA的体外吸附效果最佳,在pH 3.0和6.5的反应介质中吸附率均达到90%以上。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mg/kg的ZEA对青年母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肾脏指数,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脱氢酶(GLDH)、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肌酸激酶(CK)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增加阴户宽度、生殖器官指数、血浆中ZEA含量及其代谢物α-玉米赤霉烯醇(α-ZOL)和β-玉米赤霉烯醇(β-ZOL)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中雌二醇含量(P<0.05)。3)与ZEA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的吸附剂A4和A6能使生殖器官指数恢复至对照组水平。3种吸附剂对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有一定恢复效果。吸附剂A4能显著改善阴户红肿并降低血浆中ZEA及其代谢物的含量(P<0.05)。由此可见,市场上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ZEA的体外吸附效果差异较大,体外吸附效果并不能完全代表体内脱毒效果,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脱毒效果评价需要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进行。
  • 禽营养与饲料 POULTRY NUTRITION AND FEED
  • 郝二英, 黄晨轩, 孙浩政, 王德贺, 周荣艳, 黄仁录, 陈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26-2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体内褪黑素含量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随机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70周龄大午金凤蛋鸡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Ⅰ组腹腔注射褪黑素20 mg/(kg·d),试验Ⅱ组腹腔注射褪黑素50 mg/(kg·d)。光照条件为16L:8D,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处理极显著提高了第15~21天和第22~28天蛋鸡的产蛋率(P<0.01),显著提高了大白卵泡的数量(P<0.05),但并没有对蛋品质造成显著的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1和28天时,褪黑素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血清和蛋黄中的褪黑素含量(P<0.05或P<0.01);在第28天时,50 mg/(kg·d)褪黑素极显著提高了卵巢中的褪黑素含量(P<0.01)。3)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1和28天时,50 mg/(kg·d)褪黑素极显著提高了血清和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极显著降低了氧自由基(ROS)含量(P<0.01);在第28天时,50 mg/(kg·d)褪黑素极显著提高了卵巢中SOD活性及T-AOC(P<0.01),极显著降低了ROS含量(P<0.01)。4)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1和28天时,50 mg/(kg·d)褪黑素极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P<0.01)。5)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1和28天时,褪黑素处理极显著提高了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含量(P<0.01)。综上,外源褪黑素显著提高了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及生殖激素水平,为产蛋后期外源补充褪黑素提高产蛋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 司雪阳, 王浩, 郭晓青, 赵青余, 汤超华, 秦玉昌, 张军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38-2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亚麻籽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蛋鸡生产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蛋品质、蛋黄脂肪酸组成和蛋中硒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28周龄、体重[(1.99±0.05) kg]和产蛋率[(88.42±3.57)%]接近的海兰褐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各组蛋鸡分别饲喂在含15%膨化亚麻籽基础饲粮中添加0.3(Se0.3组)、0.6(Se0.6组)、0.9(Se0.9组)和1.2 mg/kg(以硒计)酵母硒(Se1.2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结果显示:1)在亚麻籽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Se0.3组相比,Se1.2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Se0.9组和Se1.2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粮中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升高,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增加的趋势(P=0.094)。此外,与Se0.3组相比,Se0.6组、Se0.9组和Se1.2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在亚麻籽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蛋黄脂肪酸组成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蛋黄中ω-3 PUFA含量均高于41 mg/g(干物质基础)。4)鸡蛋中硒含量随着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在亚麻籽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硒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添加0.6 mg/kg(以硒计)酵母硒可提高蛋鸡肝脏的抗氧化能力。鸡蛋中硒含量随着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硒和ω-3 PUFA同时富集于鸡蛋中的效果。
  • 王乙茹, 柳成东, 白华毅, 屈娥, 赵平, 李琦华, PHOUTHAPANE Vanhnaseng, 程志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48-2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的28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正常温度组(Ⅰ组)肉鸡饲养于(22±1) ℃正常温度环境,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组(Ⅱ组)肉鸡饲养于(35±1) ℃的极端高温环境,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凝结芽孢杆菌组(Ⅲ组)肉鸡饲养于(35±1) ℃的极端高温环境,饲喂基础饲粮+1.3 kg/t凝结芽孢杆菌。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的料重比、直肠温度以及血清皮质酮、尿酸(UA)、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的料重比,血清皮质酮、UA、甘油三脂(TG)、LDL-C、丙二醛(MDA)和IFN-γ含量以及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以及血清CAT活性和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通过减轻机体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
  • 班志彬, 武斌, 张芳毓, 刘永发, 李立佳, 杨华明, 李柏浩, 郎朝丽, 梁浩, 闫晓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58-2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使用新型12室并联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测定不同鸡品种维持净能的需要量,以期探究不同鸡品种能量代谢的差异。试验共选用35周龄海兰褐蛋鸡、32周龄吉林芦花鸡、25~28日龄罗斯(Ross)308肉鸡各24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个品种试验鸡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每种试验鸡在不同鸡舍内饲养,饲喂满足各自营养需要的全价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正式试验分3期完成,每期9 d,每期从每种试验鸡中随机选择8只,称重后每2只放入1个呼吸测热装置的代谢室内,每4个代谢室对应1种鸡。代谢室内测定气体交换9 d,其中适应期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结果表明:海兰褐蛋鸡和吉林芦花鸡的代谢体重产热量显著低于Ross 308肉鸡(P<0.05)。吉林芦花鸡和Ross 308肉鸡的代谢体重绝食产热量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3种鸡之间代谢体重热增耗、采食呼吸熵、绝食呼吸熵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中,35周龄海兰褐蛋鸡、32周龄吉林芦花鸡、25~28日龄Ross 308肉鸡的维持净能需要量分别为368.79、449.24、450.75 kJ/(kg BW0.75·d)。
  • 王焕杰, 杜鹏飞, 张吉昌, 朱瑶, 姬杰菲, 陈文, 黄艳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64-2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注射胰岛素对不同品种鸡血糖浓度和采食情况的影响。试验1选用21日龄海兰蛋鸡(简称蛋鸡)、丝毛乌骨鸡(简称乌鸡)和爱拔益加(AA)肉鸡(简称肉鸡)雄性雏鸡各120只,随机各分为4组:胰岛素禁食组(n=60,其中12只鸡用来测定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其余48只鸡在注射胰岛素后0、15、120和240 min时,每个时间点各屠宰12只鸡,收集颈静脉血液10 mL,用来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磷酸盐缓冲液(PBS)禁食组(n=12)、胰岛素喂食组(n=24)和PBS喂食组(n=24)。试验前禁食16 h,注射剂量为5 IU/kg的胰岛素或相同剂量的PBS,禁食各组在注射后继续保持禁食,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喂食各组在注射后立即恢复喂食,1/2鸡只用于测定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1/2鸡只用于统计采食情况。试验2选用44日龄蛋鸡、乌鸡和肉鸡各48只,随机各分为2组:胰岛素组(n=24)和PBS组(n=24),试验前禁食16 h,注射剂量为2.3 IU/kg的胰岛素或相同剂量的PBS,注射120 min后恢复喂食,各组鸡1/2鸡只用于测定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1/2鸡只用于统计采食情况。结果表明:1)禁食状态下,注射胰岛素可显著降低21日龄各品种鸡的血糖浓度(P<0.05),且注射后15 min时各品种鸡的血糖浓度均已显著低于基础(0 min)血糖浓度(P<0.05),且持续下降直到120 min时;肉鸡的血糖浓度与蛋鸡和乌鸡相比下降幅度更大,且120 min后血糖浓度恢复能力显著低于蛋鸡和乌鸡(P<0.05);注射胰岛素后肉鸡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胰岛素浓度均高于蛋鸡和乌鸡。2)与基础血糖浓度相比,21日龄时注射胰岛素后立即恢复喂食显著降低蛋鸡60和120 min时的血糖浓度(P<0.05),显著提高肉鸡30和60 min时的血糖浓度(P<0.05)。3)注射胰岛素后立即恢复喂食对21日龄各品种鸡240 min内的累积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蛋鸡和乌鸡注射后120~240 min时的采食量(P<0.05),显著提高肉鸡注射后30~60 min时的采食量(P<0.05)。4)注射胰岛素后120 min恢复喂食显著降低44日龄各品种鸡的采食量(P<0.05)。综上所述,各品种鸡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浓度响应变化存在差异,乌鸡和蛋鸡的血糖调控能力要优于肉鸡;注射胰岛素对鸡的采食量有显著影响,且对采食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
  • 张东龙, 赵芙蓉, 武晓红, 席磊, 王鑫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76-21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4种光周期对肉仔鸡采食行为、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为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与福利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试验选择体况相近、健康的14日龄WOD168肉仔鸡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4个处理的光周期分别为23L:1D(处理1)、16L:8D(处理2)、8L:4D:8L:4D(处理3)、8L:16D(处理4),均采用LED白光灯照明,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3周。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处理3的采食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处理4(P<0.05);处理2的采食频次显著高于处理1(P<0.05),但处理1的最小采食时间显著高于处理2、3(P<0.05)。在明期,处理2、3、4肉仔鸡的采食时间百分比、采食频次均显著高于处理1(P<0.05);处理1的最小采食时间显著高于处理2、4(P<0.05)。在暗期,处理4的采食时间百分比、采食频次、最大采食时间显著高于处理1、2、3(P<0.05);处理4的最小采食时间显著高于处理1、3(P<0.05)。此外,处理4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处理1(P<0.05);处理1的血液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处理4(P<0.05),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处理2(P<0.05)。由此可见,为提高采食行为的表达、降低鸡只生理应激,建议在生产中采用8L:4D:8L:4D的光周期。
  • 张博, 唐静, 赵睿, 吴永保, 孙培新, 谢明, 张琪, 侯水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85-2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种母鸭核黄素缺乏对子代初生雏鸭初生重、器官指数、体尺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0周龄、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种母鸭8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添加核黄素的饲粮(核黄素缺乏组)和核黄素添加量为15 mg/kg的饲粮(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鸭。试验期为7周。收集试验第7周的种蛋并进行孵化,统计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测定种蛋蛋黄核黄素含量,并测定子代初生雏鸭的器官指数、体尺指标、血浆生化指标及核黄素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种母鸭饲粮中不添加核黄素对产蛋率和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种蛋孵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核黄素缺乏可显著增加子代初生雏鸭卵黄囊重、卵黄囊指数(P<0.05),显著降低子代初生雏鸭腿长(P<0.05),显著降低种蛋蛋黄和子代初生雏鸭血浆核黄素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尿酸含量(P<0.05)。综上所述,种母鸭饲粮核黄素缺乏会严重降低种蛋孵化率、种蛋蛋黄和初生雏鸭血浆核黄素含量,导致鸭胚生长发育受阻,子代初生雏鸭蛋白质、核酸和脂质代谢异常。
  • 孙庆雨, 杨海明, 肖宇航, 缪雅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92-2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鹌鹑生产性能、羽毛评分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 380只36周龄健康的朝鲜鹌鹑,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笼)。A、B、C、D组每个重复(笼)鹌鹑的饲养量分别为65、60、55和50只/笼,每个重复(笼)的面积为0.734 5 m2,每笼饲养量折算成饲养密度分别为89、82、75和68只/m2。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B、C、D组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B组产蛋率最高。各组间平均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初期和试验末期各组间羽毛评分和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B、C、D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B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B、C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D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各组间血清补体3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B、C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其中B组血清钙含量最高。各组间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不同的饲养密度会对鹌鹑的产蛋率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产生影响,产蛋期鹌鹑适宜的饲养量为60只/笼,即饲养密度为82只/m2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AND FEED
  • 单强, 马峰涛, 金宇航, 李洪洋, 高铎, 孙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198-2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铬酵母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血浆和牛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产奶量[(28.9±1.4) kg/d]、泌乳天数[(105±5) d]、胎次(2~3胎)相近和健康状态良好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CON组)饲喂不添加富铬酵母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0.4(Cr-0.4组)、0.8(Cr-0.8组)、1.2 mg/kg(Cr-1.2组)的富铬酵母(以铬计)。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随着富铬酵母添加剂量的增加,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呈线性下降(P<0.05)。2)随着富铬酵母添加剂量的增加,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呈线性升高(P<0.05)。3)随着富铬酵母添加剂量的增加,血清尿素氮含量呈线性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Cr-0.8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CON和Cr-1.2组(P<0.05)。4)随着富铬酵母添加剂量的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呈线性升高(P<0.05),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5)随着富铬酵母添加剂量的增加,血清胰岛素、皮质醇和甲状腺素含量呈线性升高(P<0.05),血清胰高血糖素和催乳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其中,Cr-0.4和Cr-0.8组血清胰高血糖素和催乳素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r-0.4和Cr-0.8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低于CON组(P<0.05)。6)随着富铬酵母添加剂量的增加,血浆中铬和锰及牛奶中铬含量呈线性升高(P<0.05),牛奶中铬和锰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Cr-0.8组血浆中铬含量显著高于CON和Cr-0.4组(P<0.05);Cr-0.4、Cr-0.8、Cr-1.2组牛奶中铬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8 mg/kg富铬酵母可以改善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富铬酵母可以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调节血清激素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血浆及牛奶中铬含量。
  • 马峰涛, 单强, 金宇航, 李洪洋, 高铎, 孙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09-2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金银花提取物(LJE)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究金银花提取物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2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日龄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4(LJE-14组)、28(LJE-28组)、56 g/d(LJE-56组)的金银花提取物。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P<0.05),而对呼吸频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非脂乳固形物含量和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热应激奶牛血清肌酐含量(P<0.05),对热应激奶牛血清尿酸、尿素、总蛋白、白蛋白和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金银花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血清葡萄糖含量呈二次升高趋势(P=0.072)。4)LJE-28组热应激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饲粮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有降低热应激奶牛血清热休克蛋白-72含量的趋势(P=0.084)。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可提高热应激奶牛免疫应答,有助于缓解奶牛热应激。本试验条件下,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的金银花提取物适宜添加量为28 g/d。
  • 杨磊, 刘云龙, 屠焰, 马延鑫, 付彤, 毕研亮, 刁其玉, 成述儒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18-2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对荷斯坦公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将64头新生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代乳品蛋白质源主要为乳源蛋白(MP)、大豆分离蛋白(SPI)、大米分离蛋白(RPI)、小麦水解蛋白(WPH)。各组代乳品中蛋白质源组合如下:A组,30%MP+70%SPI;B组,30%MP+40%SPI+20%RPI+10%WPH;C组,30%MP+10%SPI+20%RPI+40%WPH;D组,30%MP+10%SPI+40%RPI+20%WPH。试验期63 d。犊牛于7、28、56日龄晨饲前进行体重及体尺指标测量,在28~34日龄及57~63日龄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64日龄时进行屠宰试验。结果显示:1)28日龄时,各组之间体重和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56日龄时,B组犊牛体重、十字部高、腹围显著高于A组(P<0.05);29~42日龄时,B组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A组(P<0.05)。2)28日龄时,A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和D组(P<0.05);56日龄时,A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高于B组的趋势(P=0.065);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3)各组犊牛屠宰率及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30%MP+40%SPI+20%RPI+10%WPH组合代乳品(总蛋白质中,球蛋白、谷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的比例分别为34%、18%、9%、4%)相较于其他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可使犊牛获得更好的生长性能。
  • 王雪莹, 王之盛, 薛白, 王立志, 彭全辉, 邹华围, 祝伊枭, 周芯宇, 曹广, 代秦丹, 师俊华, 汪成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28-22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烟酸对低海拔地区热应激麦洼牦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1.5岁、体重[(222.00±16.65) kg]相近、健康的麦洼公牦牛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烟酸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期为7、8、9月,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烟酸组于8和9月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49 g/kg BW烟酸。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牛舍全期的温湿度指数(THI)>72,表明牦牛是处于热应激环境,8月THI显著高于7和9月(P<0.05),9月THI显著低于7和8月(P<0.05)。2)7~8月,随着热应激强度的升高,对照组牦牛呼吸频率显著升高(P>0.05),烟酸组牦牛呼吸频率并未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烟酸组牦牛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牦牛应激反应有所减轻。3)8月,烟酸组牦牛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着9月热应激强度的降低,烟酸组牦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8月,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烟酸显著提高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5)8~9月,添加烟酸可使牦牛全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白细胞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了机体所需的血氧供应和炎症发生。综上所述,添加烟酸可降低牦牛的热应激反应,提高牦牛在低海拔地区的热适应性。添加烟酸后能提高热应激牦牛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善机体血红细胞适应血氧供给,降低炎症反应,保证其在热应激期的生长。
  • 牟春堂, 杨文军, 王鹏举, 任国栋, 剧浩, 任有蛇, 郝小燕,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41-22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公羔羊生长性能、精液品质及睾丸和附睾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月龄、体重[(22.75±1.20)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在基础饲粮饲喂基础上分别补饲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40GSPs组)的GSPs。试验期共6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10GSPs和20GSPs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40GSP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GSPs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2)GSPs补饲组的附睾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睾丸、附睾指数在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20GSPs和40GSPs组睾丸、附睾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Ps补饲组附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睾丸、附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10GSPs和对照组(P<0.05)。4)睾丸组织中,20GSPs组的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40GSPs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4组间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附睾组织中,20GSPs和40GSPs组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0GSPs组差异不显著(P>0.05);GSPs补饲组GPx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补饲适量GSPs可以促进绵羊公羔生长,提高睾丸和附睾组织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精液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GSPs最适补饲量为20 mg/kg BW。
  • 黄文琴, 庄一民, 高帆, 赵玉宾, 崔凯, 王世琴, 刁其玉,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51-2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持续影响。选取60只体重[(8.26±2.14) kg]、日龄[(20±1)日龄]相近的健康湖羊公羔,随机分成随母哺乳组(ER组)和早期断奶组(EW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ER组羔羊饲喂母乳+开食料,至60日龄断母乳;EW组羔羊饲喂代乳粉+开食料,至开食料采食量达到300 g/d时停止饲喂代乳粉。所有羔羊从20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至65日龄,之后过渡至育肥颗粒料。羔羊65日龄前每隔10 d称重,65日龄后每隔30 d称重;在羔羊65、120、180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在55~65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180日龄,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屠宰测定肉品质。结果显示:1)EW组羔羊46~55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ER组(P<0.05),91~12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ER组(P<0.05)。2)EW组羔羊55~60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相较ER组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3)EW组羔羊65、120日龄时血清尿素氮、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ER组(P<0.05),EW组羔羊180日龄时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低于ER组(P<0.05)。4)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180日龄宰前活重、屠宰率及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降低了羔羊哺乳阶段(25~65日龄)的生长性能,但提高了育肥前期(66~12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对育肥后期(121~18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肉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
  • 任胜男, 金亚倩, 赵芳芳,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63-22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YC)对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外发酵模型的调控作用。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1.19(常规底物)和2.30(高NFC底物)]的底物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对照)、0.5%、1.0%、1.5%、2.0%和2.5%]的YC,探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并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进行评定,筛选出在不同NFC/NDF条件下最适YC添加水平。结果表明:1)在高NFC底物条件下,发酵液pH低于5.8时长超过3 h,体外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建立成功;且添加YC能够稳定9~12 h的pH,显著降低12和24 h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9和12 h氨态氮(NH3-N)含量(P<0.05),显著提高12 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显著提高3、6、12、24 h乙酸百分比(P<0.05),显著提高24 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P<0.05)。2)在常规底物条件下,YC能稳定瘤胃发酵液24 h的pH,显著降低12 h乳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9 h的NH3-N含量、6和12 h MCP含量及3~24 h TVFA含量(P<0.05)。3)MFAEI结果表明,常规底物条件下,以1.5%的YC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作用效果最佳;高NFC底物条件下,以2.0%的YC添加水平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缓解作用最佳。因此,在高NFC底物条件下添加YC的作用效果更好,能通过降低发酵液中乳酸含量达到调控瘤胃发酵液pH的效果,具有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潜力。
  • 赵国宏, 王世国, 王芬, 王宏, 刁其玉, 王世琴,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73-22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4月龄平均体重38 kg的育肥湖羊公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6只羊。试验分为育肥前期(1~60 d)和育肥后期(61~90 d)2个阶段,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基础饲粮精粗比分别为60:40和75:25。育肥全期(1~90 d)对照组均饲喂基础饲粮;育肥前期,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A组)、10(B组)、20 g/d(C组)的YC;育肥后期,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A组)、20(B组)、40 g/d(C组)的YC。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在育肥前期,各组之间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育肥后期和育肥全期,A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GR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3)A组肾脏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心脏、肝脏、肺脏、脾脏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均不显著(P>0.05)。4)各组之间瘤胃、网胃、瓣胃、皱胃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均不显著(P>0.05)。5)各组之间肌肉pH、滴水损失率、肉色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YC对育肥湖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无改善作用,饲粮中添加10 g/d的YC提高了湖羊育肥后期的生长性能。
  • 郑建婷, 冯国亮, 曹亮, 詹海杰, 李燕平, 牛晓艳, 唐耀平, 任克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82-22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伊拉肉兔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试验设2个对照组,对照1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2组为抗生素对照组(恩拉霉素20 g/t+金霉素300 g/t),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含0.5%(Ⅰ组)、1.0%(Ⅱ组)、1.5%(Ⅲ组)柠檬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2 d。结果表明:1)Ⅰ组与对照2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Ⅲ组平均日增重与Ⅰ组、2个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Ⅰ组料重比和对照2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柠檬酸对试验兔平均日采食量、腹泻率和死亡率均影响不显著(P>0.05),腹泻率以Ⅱ组、Ⅲ组最低;死亡率以对照2组和Ⅲ组最低。2)添加柠檬酸后,各试验组粗蛋白质、粗灰分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1);各试验组能量、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与对照1组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柠檬酸对试验兔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4)各组间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与Ⅰ组、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生长肉兔饲粮中适宜的柠檬酸添加水平为1.5%。
  • 韩明, 张文杰, 张仕琦, 艾毕肯, 赖晓鹤, 郑文祥,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90-22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匹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84.11±25.44) kg且经过良好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 +2♀),运动训练方式和强度一致。对照组不补喂HMB,试验Ⅰ组每匹马补喂7.5 g/d HMB,试验Ⅱ组每匹马补喂15.0 g/d HMB,试验Ⅲ组每匹马补喂22.5 g/d HMB,进行为期31 d的补喂训练试验。在试验第30天进行2 000 m速度赛,并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比赛用时。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浆磷酸肌酸激酶活性降低了12.48%(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38%(P<0.05)、13.51%(P<0.01);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乳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1.91%(P<0.05)、19.57%(P<0.01)。3)补喂HMB对伊犁马血浆糖代谢指标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的比赛用时,降低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含量。HMB可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缓解运动马运动疲劳或促进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每匹马补喂15.0 g/d时效果最佳。
  • 赵娜, 樊启文, 魏金涛, 郭万正, 黄少文, 杜恩存, 陈芳, 张巍, 谭志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298-23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对高水分构树叶青贮后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设7个组,分别为对照组(晾晒后的构树叶直接青贮)、试验第1~6组(新鲜构树叶中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分别为0、1.00×105、5.00×105、2.50×106、1.25×107和6.25×107 CFU/g)。青贮60 d。结果表明:1)青贮30 d时,各组构树叶均有酸香味,第6组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和第1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增加,第1~6组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pH逐渐降低;除第1组外其余各组均未检出含有丁酸;对照组的构树叶相对饲喂价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2)青贮60 d时,各组间感官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第1组出现了轻微臭味;植物乳杆菌高添加量组(第5和6组)构树叶青贮后的pH显著低于未添加组(对照组和第1组)(P<0.05);对照组和第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1组丁酸含量为0.19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量的上升,构树叶青贮后丁酸含量逐渐下降。与青贮30 d相比,青贮60 d各组pH下降不明显,相对饲喂价值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能促进高水分构树叶青贮成熟并提高其青贮品质,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青贮品质更佳。构树叶青贮30 d即可达到较好青贮品质。
  • 代胜, 王飞, 董祥, 郝俊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06-23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混合比例对发酵全混合日粮(TMR)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进而确定发酵TMR中紫花苜蓿与甜高粱的适宜混合比例。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按照10:0(T1组)、7:3(T2组)、5:5(T3组)、3:7(T4组)和0:10(T5组)混合后,再分别与精料以6:4混合,制成5种TMR。TMR青贮60 d后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有氧暴露0(开封时)、3、6、9、12 d后主要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甜高粱比例的增加,发酵TMR中干物质含量逐渐降低,粗蛋白质含量相对增加,其中T2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9.59%),除与T3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粗脂肪含量以T5组最低(2.12%);各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甜高粱比例的增加,发酵TMR中乳酸含量逐渐增加;各组发酵TMR pH均低于4.2,氨氮/全氮均小于10%,均检测到少量的丙酸,未检测到丁酸。3)有氧暴露后,各组发酵TMR中乳酸菌数量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好氧细菌和酵母菌数量逐渐增加。4)随着甜高粱比例的增加,发酵TMR的能值逐渐降低,T1、T2组发酵TMR提供的能量较其他组高。综合各组TMR青贮后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提供的能量,在贵州地区肉牛育肥生产中推荐发酵TMR中紫花苜蓿与甜高粱的混合比例为7:3。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孙盛明, 陈健翔, 朱悦洁, 卢泽宇, 戈贤平, 程磊, 石连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16-2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磺胺甲恶唑(SMZ)和土霉素(OTC)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3.20±0.09) 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27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0%磺胺甲恶唑(SMZ组)和0.25%土霉素(OTC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SMZ组和OTC组团头鲂幼鱼的存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降低(P<0.05)。2)SMZ组和OTC组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SMZ组和OTC组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SMZ组和OTC组的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组织切片观察表明,SMZ组和OTC组团头鲂幼鱼肠道组织出现小肠绒毛形状不规则且杯状细胞减少现象,肝脏组织则出现部分细胞胞浆疏松或空泡状现象。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过量的抗生素会抑制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变肝脏和肠道组织结构。
  • 蒋敏敏, 叶金云, 邵仙萍, 林一帆, 吴成龙, 姜黎君, 岑欣诺,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26-2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YHY)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生长性能、全鱼及肌肉氨基酸组成以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1.5%、2.0%和2.5%的YHY,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YHY0(对照)、YHY0.5、YHY1.0、YHY1.5、YHY2.0和YHY2.5]。选择初始体重为(5.53±0.14) g的青鱼幼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青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效率(PER)上升后逐渐平缓。YHY1.5和YHY2.0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YHY2.5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YHY1.5、YHY2.0和YHY2.5组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YHY对青鱼幼鱼全鱼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在YHY2.5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HY添加水平对青鱼幼鱼肌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YHY2.0和YHY2.5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YHY显著增加了青鱼幼鱼全鱼以及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以及呈味氨基酸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价(AAS)、化学价(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P<0.05)。4)青鱼幼鱼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YHY添加水平为1.5%时,青鱼幼鱼肝胰脏的T-AOC及T-SOD活性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HY对青鱼幼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有利于改善肝胰脏细胞空泡化现象。综上所述,基于SGR和PER的数据分析,在饲料中添加1.57%~2.02%的YHY能提高青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同时,YHY能提高青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的氨基酸含量、肝胰脏抗氧化指标,改善肌肉品质,并且不会对青鱼幼鱼的肝胰脏组织形态产生不良影响。
  • 刘涛, 王跃斌, 韩涛, 徐含颖, 王骥腾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42-2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糖水平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配制6种不同糖水平(0.50%、8.50%、16.50%、24.50%、32.50%和40.50%)的等氮等脂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44±0.15) g的梭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糖水平升高,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以及肠脂比(IPF)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P<0.05);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日摄食量(DFI)、饲料系数(FCR)(P<0.05)。2)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日氮摄入(DNI)、日能量摄入(DEI)和日脂肪摄入(DLI)(P<0.05);日氮获得(DNG)、日能量获得(DEG)和日脂肪获得(DLG)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出现显著变化(P<0.05),三者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0.50%~32.50%组呈上升趋势。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氮保留(NR)、脂肪保留(LR)、能量保留(ER)(P<0.05),均在32.50%组有最高值。3)饲料不同糖水平未对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粗脂肪含量在0.50%~32.50%组有上升趋势。4)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肠道脂肪酶(LPS)活性(P<0.05);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肠道淀粉酶(AMS)活性在0.50%~24.50%组显著上升(P<0.05)。5)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16.50%~40.50%组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未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显著变化(P>0.05),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在0.50%~32.50%组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0.50%~24.50%组呈上升趋势(P>0.05)。基于WGR和FCR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梭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糖水平为35.00%~38.18%。
  • 曹晓莉, 钟蕾, 戴振炎, 胡亚军, 陈开健, 胡毅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52-23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宠物级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宠物级鸡肉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P-PBM0组,作为对照组)、15%(P-PBM15组)、30%(P-PBM30组)、45%(P-PBM45组)、60%(P-PBM60组)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选取900尾初始体重为(26.67±0.05) g的黄鳝,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随着宠物级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黄鳝的增重率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P-PBM45、P-PBM6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P-PBM60组的饲料系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替代组黄鳝的体成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替代组黄鳝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当替代比例超过45%时,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补体3、补体4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PBM60组血清中白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宠物级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不超过45%时,对黄鳝的生长性能以及生理功能无负面影响。
  • 黄春红, 梁洲勇, 陈蕴, 郭慧, 类延菊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61-2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发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资源,采用消化试验研究了小龙虾对8大类共计30种饲料的日摄食率和消化率,并采用稻田养殖模式生长试验研究了日摄食率和消化率均较高的土豆、红薯、黄豆、黑米、猪肝和草鱼肝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小龙虾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日摄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动物类、配合饲料类、水果类、谷类、根茎瓜类、豆类、叶菜类、野草类;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率由高到低则依次为水果类、根茎瓜类、动物类、谷类、叶菜类、配合饲料类、豆类、野草类。结果表明:土豆组、红薯组和黄豆组小龙虾存活率均在90%以上,而猪肝组和草鱼肝组存活率则低于80%;土豆组小龙虾特定生长率最高,其次为黄豆组,且二者均显著高于红薯组、黑米组、猪肝组和草鱼肝组(P<0.05);黄豆组小龙虾含肉率最高(20.88%),草鱼肝组则最低(16.83%);小龙虾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均以黄豆组最高、猪肝组最低,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5)。黄豆组小龙虾肠道组织结构及肌纤维密度均较好,而草鱼肝组则均相对较差。黑米组小龙虾肌肉中盐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7.70%),黄豆组其次(6.08%)。综合来看,黄豆、土豆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相对较好。
  • 实验方法与实验动物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ANIMAL
  • 谭秀文, 游伟, 刘晓牧, 靳青, 魏晨, 万发春, 张相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69-23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获得肉牛肌肉细胞并进行鉴定,利用过氧化氢(H2O2)构建氧化应激模型,为深入研究氧化应激对肉牛肌肉生长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机制提供技术支撑。选用体重为252 kg的利鲁(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公牛背最长肌,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肌肉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等手段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μmol/L)的H2O2处理细胞24 h,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存活率及氧化还原状态,筛选适宜作用浓度。然后利用该浓度H2O2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0.75、1.5、3、6、12、24 h),通过分析确定适宜作用时间。结果表明:1)分离获得的细胞长势良好,形状细长,呈纺锤体形和梭形。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肌肉细胞的特异性蛋白(生肌决定因子1和配对盒基因7)均得到较高表达。2)视野内细胞数量随H2O2浓度升高逐渐减少,至450 μmol/L时,细胞发生明显死亡现象。细胞存活率随H2O2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与0浓度H202处理相比,300 μmol/L时降至65.4%(P<0.05),450 μmol/L时仅为6.7%(P<0.05)。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先略微降低后逐渐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逐渐降低(P<0.05),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PC)含量逐渐升高(P<0.05),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5)。3)细胞存活率随300 μmol/L H2O2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与0 h相比,6 h降至61.2%(P<0.05),12 h降至47.4%(P<0.05),但在24 h时略有升高(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ROS水平先升高后逐渐降低(P<0.05),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0.05),MDA、PC和8-OHdG含量均逐渐升高(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获得较高纯度的肉牛肌肉细胞,并成功构建氧化应激模型,H2O2的适宜作用浓度和时间分别为300 μmol/L和6 h。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
  • 孙盛明, 戈贤平, 苏艳莉, 余含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79-2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综合评价投喂膨化饲料主养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选取太湖区捕捞野生鳙(野生组)、膨化饲料池塘主养鳙(池塘组)、网箱生态养殖混养鳙(网箱组)各12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及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重金属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池塘组鳙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鳙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的硬度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肌肉弹性、凝聚性和胶黏性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的鳙肌肉中重金属镉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鳙肌肉中铜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且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脂肪酸中的油酸、花生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述所述,池塘膨化饲料主养鳙的肌肉具有高脂肪及EPA和DHA含量更丰富的特点,但肌肉硬度、回复性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低。
  • 郝阳毅, 何雅琴, 刘高坤, 吕佳颖, 孙晓格, 马广亮, 赵宏, 王雅晶,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87-2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留茬高度对杂交构树产量、营养成分、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生长高度为1.6 m的杂交构树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20、35和50 cm 3个不同留茬高度进行收割(每个处理4个重复),并对其进行产量测定和营养成分分析。对不同留茬高度构树进行罐储,密度>1 000 kg/m3,室温保存45 d,开罐之后再次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青贮发酵品质进行测定,最后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当留茬高度从20 cm增加到35 cm,构树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CP)、钙(Ga)和总单宁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构树产量、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留茬高度从35 cm增加到50 cm,构树产量和NDF含量显著下降(P<0.05),EE、Ash和总单宁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CP、ADF和总磷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干物质、木质素含量和缓冲能值不受留茬高度的影响,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留茬高度对构树青贮发酵品质影响很小,青贮pH、氨态氮(NH3-N)、乳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留茬高度为50 cm的构树青贮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与鲜样相比,留茬高度为50 cm的构树青贮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留茬高度对构树青贮体外发酵干物质降解率(IVDMD)、产气量(GP)及发酵液NH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相比于50 cm的留茬高度,35 cm留茬高度构树青贮能够显著增加发酵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综合考虑,构树最佳留茬高度为35 cm。
  • 侯爽, 刘娇, 王昕陟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397-24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锌、锰和植酸酶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清中锌、锰含量的影响,探究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是否能提高锌、锰的吸收利用率,从而降低饲粮中锌、锰的添加量。选取14日龄体重接近、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鸡696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采用2×3双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个水平的植酸酶(0和2 000 FTY/kg)和3个水平的锌、锰组合(30 mg/kg锌+40 mg/kg锰、60 mg/kg锌+70 mg/kg锰、90 mg/kg锌+100 mg/kg锰),共组成6种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极显著提高了14~28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01),显著提高了29~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38),显著降低了14~28日龄肉鸡的料重比(P=0.022)。2)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27、P=0.037),极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P=0.003、P=0.001、P=0.007)。饲粮中添加锌、锰显著降低了肉鸡血清中尿素氮(UN)含量(P=0.041)。植酸酶和锌、锰的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肉鸡血清中CPK和T-SOD活性(P=0.010、P=0.006)。3)饲粮中添加锌、锰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锌含量(P=0.033),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锌含量(P=0.047)。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植酸酶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饲粮中添加锌、锰有利于机体蛋白质的合成。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并没有达到降低锌、锰添加量的目的。
  • 马玲玲, 付宇, 戴东, 马友彪, 张海军, 武书庚, 齐广海, 王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407-2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氯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和胫骨生长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公雏3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4组肉鸡分别饲喂氯水平为0.135%、0.220%、0.305%和0.353%的饲粮。试验分为前期(1~14日龄)、中期(15~28日龄)和后期(29~42日龄)3个阶段,共42 d。结果显示:1)随饲粮氯水平的升高,肉鸡14日龄平均体重(ABW)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0.353%氯组肉鸡14日龄ABW显著高于0.220%氯组(P<0.05),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0.135%和0.220%氯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0.220%和0.305%氯组(P<0.05)。肉鸡前期、中期、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F/G)和成活率(SR)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42日龄肉鸡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随饲粮氯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且0.353%氯组MCV和MC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饲粮氯水平未见显著影响42日龄肉鸡血气指标(P>0.05)。4)饲粮氯水平未见显著影响28和42日龄肉鸡血液钾离子(K+)、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浓度(P>0.05)。5)随着饲粮氯水平的升高,42日龄肉鸡胫骨重量和长度线性降低(P<0.05)。0.135%氯组肉鸡胫骨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较高的饲粮氯水平(0.353%)可改善肉鸡前期(1~14日龄)的生长性能,而较低的饲粮氯水平(0.135%)则有利于肉鸡红细胞维持正常状态和胫骨生长。
  • 刘华, 牛岩, 肖俊楠, 李梓丹, 郭治国, 朱晓艳, 崔亚垒, 付彤, 赵静, 王成章, 史莹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417-24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组合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和组织抗氧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75头12月龄、体重在395~405 kg的西门塔尔杂交牛,按照饲喂粗饲料的种类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分别为麦秸组(24.15%麦秸+27.55%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组(24.15%花生秧+27.55%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组(24.15%苜蓿干草+27.55%全株玉米青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90 d。结果表明:1)花生秧组和苜蓿干草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麦秸组(P<0.05),苜蓿干草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花生秧组和苜蓿干草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麦秸组(P<0.05),苜蓿干草组的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麦秸组(P<0.05)。3)苜蓿干草组的肌肉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肌肉pH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4)苜蓿干草组和花生秧组的毛利润分别比麦秸组的提高了80.35%(P<0.05)和52.22%(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24.15%花生秧+27.55%全株玉米青贮和24.15%苜蓿干草+27.55%全株玉米青贮能够提高肉牛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抗应激能力,饲粮添加24.15%苜蓿干草+27.55%全株玉米青贮还可以提高肉品质。
  • 高岩, 殷术鑫, 王璐, 张帅, 席俊程, 刘玉琴, 曲永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427-24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某规模化奶牛场体高和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新生母犊牛1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头),分别饲喂巴氏杀菌乳和酸化乳,试验期90 d,其中哺乳期60 d。每日记录粪便评分,并计算腹泻率。分别在试验第50和90天时,采集每个处理5头犊牛直肠末端粪样约20 g,根据处理和取样时间分为4组[PB组(巴氏杀菌乳处理第50天样品)、PP组(巴氏杀菌乳处理第90天样品)、AB组(酸化乳处理第50天样品)、AP组(酸化乳处理第90天样品)],进行16S rDNA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1)哺乳期内不同日龄阶段,饲喂酸化乳犊牛的粪便评分及腹泻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饲喂巴氏杀菌乳犊牛(P<0.05或P<0.01)。2)共获得可用于后续分析的Tags序列1 227 017条。按组别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分析,饲喂酸化乳犊牛粪便中特有OTU数均低于饲喂巴氏杀菌乳犊牛。3)4组样本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次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4)LEfSe分析结果显示,AB组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种有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瘤胃梭菌属_9(Ruminiclostridium_9)、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毛螺旋菌科UCG-004属(Lachnospiraceae_UCG-004)、毛螺旋菌科UCG-010属(Lachnospiraceae_UCG-010)、芽孢杆菌纲(Bacill)、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其中影响最大的为Bacteroidaceae和Bacteroides。综上所述,饲喂酸化乳可降低犊牛腹泻率,改善粪便评分,并可对犊牛肠道菌群平衡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 朱威力, 王荣, 龙婷, 石维宏, 瞿吉, 罗婵, 郑琛, 王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5): 2440-2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和大麦体外瘤胃发酵氢气、甲烷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差异。以玉米和大麦为发酵底物,选用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利用全自动体外模拟发酵系统进行48 h体外瘤胃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与玉米相比,大麦的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而淀粉含量较低。2)与玉米相比,大麦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产气速率、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均显著升高(P<0.05);氢气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均显著升高(P<0.05);甲烷的产气速率显著升高(P<0.05)。3)与玉米相比,大麦的氨态氮浓度、乙丙比以及丁酸、异丁酸和戊酸浓度及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大麦的前期底物降解速率显著高于玉米,促进更多氢气累积,有助于丁酸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