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报    2020, Vol. 32 Issue (10): 4611-4623    PDF    
中国鸭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杨琳 , 王文策 , 朱勇文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广东省动物营养调控实验室, 广州 510642
摘要: 近年来,中国鸭产业发展迅速,在鸭营养与饲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近5年间中国鸭营养需要、饲料营养价值评价、饲料资源开发与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以期为今后鸭营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营养    饲料    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 of Duck Nutrition and Feed Research in China
YANG Lin , WANG Wence , ZHU Yongwen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Nutrition and Regulatio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ck husbandry was growing rapidly, and a lot of researches of duck nutrition and feed were conducted.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dvance of duck nutrition and feed research, feed nutrition value evaluation, feed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feed additive application in the past 5 years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study hotspot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iel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uck nutrition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duck    nutrition    feed    research advance    

中国是世界上肉鸭养殖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鸭产业发展迅速,在鸭营养与饲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在不同品种鸭营养需要与代谢、饲料营养价值评价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饲料安全与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近些年中国鸭营养与饲料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鸭营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鸭能量需要研究

由于鸭的营养需要研究起步较晚,其能量需要研究主要建立在以鸡代谢能为参照的能量利用和需要量基础上。我国于2012年发布了《肉鸭饲养标准》(NY/T 2122—2012)。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目前鸭饲料代谢能数据库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以鸭代谢能、净能为基础的能量代谢研究尚未系统开展。

Wu等[1]研究了自由采食情况下北京鸭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发现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随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线性提高,低营养水平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93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0%)和高营养水平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3.19 MJ/kg、蛋白质水平17.7%)均能使自由采食的北京鸭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集约化条件下常常由于养殖密度、饲养管理等因素,导致动物处于应激状态。研究表明,脂多糖(LPS)引发的免疫应激可降低肉鸭的生产性能,破坏肠道形态,改变肝脏脂肪代谢和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而采食高能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3.39 MJ/kg)可加剧其免疫应激[2]

鉴于鸭饲料代谢能测定误差大、重复性差的问题,中国近些年在逐步开展鸭酶解能测定技术方法的研究,并在北京鸭酶解能测定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番鸭、麻鸭的酶解能测定技术,以期细化不同品种鸭的饲料能量利用评价技术。汪珩等[3]研究了番鸭饲料酶解能测定酶谱,发现高、中能量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5和12.0 MJ/kg)组番鸭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低能量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组,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高、中蛋白质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0%和16.5%)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低蛋白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0%)组,高蛋白质饲粮组的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低蛋白质饲粮组。由此可见,饲粮能量水平对番鸭胰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番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此外,相关研究发现鸭酶水解物总能(EHGE,即酶解能)与代谢能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并且通过线性回归模型以其酶解能估测鸭饲料代谢能,有助于鸭饲料有效能的快速测定[4]

Yang等[5]通过研究获得了2~3周龄樱桃谷肉鸭维持净能(NEm)需要量为549.54 kJ/(kg BW0.75·d),增重净能(NEg)需要量为10.41 kJ/g,还获得了不同采食量下鸭饲粮的表观代谢能(AME)为13.43~13.77 MJ/kg,建立了预测净能需要量的方程NE=549.54BW0.75+10.41ΔW(式中NE为净能,BW0.75为代谢体重,ΔW为体增重)。

今后,在逐步完善鸭饲料代谢能数据库的基础上,不同品种、不同饲养阶段鸭饲料代谢能需要量的系统研究将进一步开展;同时,鸭酶解能饲料数据库、酶解能需要量和净能体系由于方法和条件的限制,尚未系统开展研究,待条件建立和完善后进行。

2 鸭蛋白质与氨基酸需要研究 2.1 蛋白质需要研究

低蛋白质饲粮的营养策略已经成为集约化养殖生产中节粮减排的必然趋势。Xie等[6]研究发现饲粮蛋白质水平从17.22%降低到13.54%时,14~35日龄北京鸭的料重比显著增加,而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5.00%的低蛋白质饲粮对其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早期和育肥期北京鸭,获得最佳料重比的最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96.8 g/kg,且早期(1~19日龄)饲喂低蛋白质饲粮对后期(20~35日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7]

2.2 能量和蛋白质组合

饲粮中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动物的生长性能。张玲等[8]研究发现,饲粮代谢能、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72 MJ/kg和20.49%时,1~21日龄黑羽番鸭的生长性能可达到最佳。而旱养模式下,1~21日龄黑羽番鸭在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70 MJ/kg、蛋白质水平为20.00%时日增重最高,采食量、料重比最低[9]

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对体增重和采食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高代谢能(13.8 MJ/kg)和高蛋白质水平(19%)下北京鸭可获得最佳体增重和饲料转换率[10]

不同品种的肉鸭,其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组合也有所不同。陶勇等[11]研究发现,采食代谢能水平为11.80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30%的饲粮有利于5~10周龄苏邮鸭生长性能的提高。而15~40日龄北京鸭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3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5%[12]

除了能量和蛋白质组合之外,饲粮能量和氨基酸的适宜比例也对肉鸭的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饲粮代谢能和蛋氨酸水平对15~42日龄北京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虽然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蛋氨酸的需要量,但饲粮中代谢能与蛋氨酸的比值相对稳定[13]

近几年中国鸭的蛋白质需要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品种鸭的能量和蛋白质组合需求研究,对于蛋白质在机体内的合成代谢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还不深入,且关于不同阶段不同品种鸭蛋白质需要及最佳能量和蛋白质组合研究有待进一步优化及系统研究。

2.3 氨基酸需要研究

近5年中国鸭氨基酸需要研究主要集中于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同时对于某些氨基酸类似物开展了对比研究。

2.3.1 赖氨酸

赖氨酸是家禽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饲粮中赖氨酸的含量反映了蛋白质的质量。Zhou等[14]研究了不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1~14日龄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平均日增重为指标估测,1~14日龄樱桃谷肉鸭的饲粮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0.948%;以料重比为指标估测,其饲粮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为0.986%;获得最大胸肌率时,1~14日龄樱桃谷肉鸭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961%。

对于需要量的评价,采用不同指标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差异。以腿肌、胸肌常规养分及氨基酸含量作为评价标准,49~70日龄雌性临武鸭饲粮的适宜赖氨酸水平为0.95%[15]。当赖氨酸水平为0.80%~0.92%时,6~10周龄攸县麻鸭可获得最佳屠宰性能,但不同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16]

2.3.2 蛋氨酸

蛋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并参与甲基转移的合成过程。冯艳等[17]综述了蛋氨酸的重要生理功能,蛋氨酸可作为甲基供体参与DNA、RNA和蛋白质等的甲基化,或通过转巯基途径发挥抗氧化功能以及参与多胺的形成。

薛佳佳[18]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测出7~28日龄北京鸭饲粮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为0.87%。而以体重、胸肌重和羽毛覆盖为指标,采用二次断线模型估测15~35日龄北京鸭饲粮蛋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468%、0.408%和0.484%,以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分别为0.605%、0.564%和0.612%[19]。也有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L-蛋氨酸或DL-蛋氨酸改善了1~14日龄雏鸭羽毛性状和小肠形态,提高了羽毛评分[20]

蛋氨酸的效价与其来源、供给形式均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固体蛋氨酸(DLM)和液体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FA)比例为65 : 100时替代MHA-FA,在相同饲喂效果下能够降低肉鸭的饲料成本[21]。不同的蛋氨酸供给形式对肉鸭的耐受也有一定影响,饲粮DL-蛋氨酸和L-蛋氨酸添加量低于0.50%时育雏期北京鸭体增重和采食量无显著变化,使用DL-蛋氨酸时体增重和采食量最大的耐受分别为0.91%和0.85%,使用L-蛋氨酸时最大的耐受分别为0.89%和0.84%[22]

除了DL-蛋氨酸外,蛋氨酸羟基类似物(HMTBA)也是较好的蛋氨酸来源。江世珍[23]研究发现以蛋氨酸为来源时饲粮蛋氨酸适宜水平为前期0.440%、后期0.334%,以HMTBA为蛋氨酸来源时饲粮蛋氨酸适宜水平为前期0.495%、后期0.367%。研究表明,DLM和DL-HMTBA对樱桃谷肉鸭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羽毛生长具有同等的生物学价值,DL-HMTBA比DLM更适合在贮藏过程中降低鸭肉的氧化过程,从而有助于改善鸭肉品质[24]

夏季应激条件下,提高饲粮中蛋氨酸水平有助于改善肉鸭机体的氧化状态。研究表明,在鸭饲粮中添加0.35%的蛋氨酸后,北京鸭小肠和肝脏的热应激蛋白70(HSP70)表达上调,其中补充DL-蛋氨酸可改善肝脏氧化状态,而补充HMTBA可部分改善肠道氧化状态[25]。在夏季环境条件下,北京鸭饲养前期用HMTBA作为蛋氨酸源有助于提高采食量和体重,但是,过量添加蛋氨酸会抑制胃酸的分泌[26]

饲粮中蛋氨酸水平对其他营养物质如胆碱等的需要量也有一定影响。胆碱的缺乏会导致肉鸭出现生长抑制,同时蛋氨酸缺乏时明显增加了肉鸭对胆碱的需求[27]

2.3.3 苏氨酸

苏氨酸的需要量主要受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影响,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8-29]。江勇[30]分别研究了不同饲粮蛋白质水平下苏氨酸的需要量差异,总体来看,1~14日龄北京鸭苏氨酸需要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增加而增加,高蛋白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0.5%)条件下苏氨酸需要量为0.67%,低蛋白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7.5%)条件下苏氨酸需要量为0.61%。以日增重为指标估测,在19%和22%蛋白质水平下,1~21日龄北京鸭饲粮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66%和0.70%;以胸肌率为指标估测,1~21日龄北京鸭饲粮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67%和0.73%;而以14日龄体重和体增重为指标,以二次断线模型估测1~14日龄北京鸭饲粮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87%和0.86%[20]

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可以通过调节脂质合成、运输和氧化来改善北京鸭肝脏脂质代谢[31-32]。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90和220 g/kg时,以最佳日增重估测出的1~21日龄北京鸭饲粮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6.6和7.9 g/kg;以最佳胸肌率估测出的1~21日龄北京鸭饲粮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6.7和7.3 g/kg。缺乏苏氨酸时,肉鸭机体可通过增加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合成,来减少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的运输,从而增加肝脏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积累[33]

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环境等因素往往会造成动物不同程度的应激。应激状态下,肉鸭苏氨酸的需要量也相对提高。研究表明,以体增重为指标估测的北京鸭应激和未应激条件下饲粮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705%和0.603%,以饲料消耗量为指标估测的应激和未应激条件下饲粮苏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0.724%和0.705%[34]

2.3.4 氨基酸平衡

李忠荣等[35]研究了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白羽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胸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基酸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2个百分点可提高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降低胸肌中粗蛋白质含量,对其屠宰性能、胸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目前,中国鸭氨基酸营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几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研究;此外,还涉及到氨基酸类似物的比较试验、氨基酸过量及缺乏条件对鸭生长发育的影响等。而对于氨基酸之间互作、氨基酸平衡模式以及氨基酸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完善,今后需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3 鸭矿物元素需要研究

鸭矿物元素需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长鸭的骨骼发育与产蛋鸭的蛋壳品质方面。

3.1 常量元素 3.1.1 钙

钙元素的缺乏会造成肉鸭胫骨发育不良和骨周转代谢障碍。饲喂含0.5%钙的低营养密度饲粮和含0.9%钙的标准营养密度阳性对照饲粮的肉鸭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而钙水平≥0.7%的低营养密度饲粮能显著改善肉鸭的胫骨组成、微结构和力学性能,从而降低软骨发育不良的发生率[36]

Zhu等[37-38]研究发现1~21日龄麻鸭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随着饲粮钙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增加;以最大体增重和骨矿化作用为指标估测的1~21日龄麻鸭饲粮钙需要量分别为0.60%和0.64%~0.87%。饲粮中钙和磷水平往往是协同发挥作用的,在高钙低磷饲粮条件下,肉鸭生长性能显著降低,骨灰分含量、骨矿物质密度以及能量、钙和磷的利用率也显著降低,导致生长抑制和骨矿化损失。

饲粮缺钙引起蛋壳厚度、重量、断裂强度、乳突密度和乳突节厚度均显著降低,并伴有胫骨质量和血浆雌二醇浓度下降,而补充钙缓解甚至逆转缺钙对蛋壳的生物矿化作用和微结构的负面影响[39]

3.1.2 磷

饲粮非植酸磷(NPP)可通过影响1~21日龄肉鸭采食量、肠道磷吸收率以及胫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数量来影响其生长性能和胫骨质量。高磷饲粮降低了鸭体内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而低磷饲粮可增加破骨细胞数量。以生长性能和胫骨质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方程估测肉鸭饲粮适宜非植酸磷需要量为0.45%~0.51%[40]

饲粮中的磷往往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Fan等[41]研究发现,超量植酸酶可抵消低植酸磷对肉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0.20%非植酸磷水平饲粮中添加100 mg/kg植酸酶,可显著改善蛋鸭的蛋壳质量和骨骼质量[42]

3.2 微量元素 3.2.1 铜

传统生产中,铜往往以无机盐的形式添加。对无机铜(硫酸铜)和有机铜(氨基酸螯合铜)的比较研究发现,有机铜的表观沉积率和肝脏铜含量均高于相应剂量的无机铜。饲粮铜水平在150 mg/kg时可以显著改善1~56日龄北京鸭的肉质,增加肌肉蛋白质含量,同时显著降低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43]。不同铜源对肉鸭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出栏体重的影响不显著,但蛋氨酸螯合铜显著改善了肉鸭1~38日龄的料重比[44]

3.2.2 铁

肉鸭缺铁会导致生长性能、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表观能量利用率和干物质利用率等显著下降,而饲粮中添加71.25~82.80 mg/kg铁可以提高1~14日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75.00~89.41 mg/kg铁可以提高14~35日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45]

3.2.3 锰

肉鸭体内锰水平受饲粮的影响较大,饲粮中添加90 mg/kg锰显著提高了北京鸭的平均日增重,并改善了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1~28日龄北京鸭饲粮锰适宜添加水平为90 mg/kg[46]

3.2.4 锌

锌和铜的吸收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两者的拮抗主要发生在肠黏膜内。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鸭的适宜锌需要量也有差异。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1~35日龄肉鸭适宜的锌添加量为100 mg/kg[47]。饲粮添加锌显著改善肉鸭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增加空肠的绒毛高度及紧密连接蛋白封闭蛋白-1(CLDN-1)、闭锁蛋白(OCND)、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闭锁小带蛋白-3(ZO-3)mRNA的表达量,当饲粮锌水平为91.32 mg/kg时,北京鸭的胴体性状、肉质、抗氧化能力和锌沉积效果最佳[48-49]

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锌的来源逐步在动物饲粮中开展研究。添加纳米氧化锌能显著增加组织锌含量和抗氧化状态及改善肠道物理、化学和免疫屏障功能,从而改善肉鸭的生长性能[50]

3.2.5 硒

硒是三碘甲腺原氨酸合成5’-脱碘酶的辅助因子。硒的缺乏会导致动物生长抑制。饲粮中添加0.2 mg/kg的亚硒酸钠可使淮南麻鸭的屠宰性能显著提高,同时可降低料重比和死淘率[51]

在不同硒源方面,添加酵母硒可以显著提高1~48日龄肉鸭的生长性能及血清、肝脏和肌肉中硒含量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其中0.3 mg/kg酵母硒的添加效果最佳[52]。添加酵母硒和黄芪多糖均可改善半番鸭肌肉品质和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有效延长货架期,且二者对于肌肉抗氧化能力、pH和嫩度改善均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53]

随着肉鸭饲养模式的升级,现代肉鸭养殖中逐渐暴露出由于品种生长速度快导致骨骼发育不足等特点,因此亟待更新肉鸭矿物元素需要量。此外,为了降低抗营养因子对矿物元素的拮抗,饲粮中通过添加植酸酶或使用有机源等提高了磷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其矿物元素需要量需进行调整。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品种、生长阶段、生产条件和消费需求,系统研究鸭常量与微量矿物元素需要量,建立特定数据库和饲养标准,做到精准矿物元素营养供给,充分发挥不同品种鸭的生长性能和骨骼发育。

4 鸭维生素需要研究

近些年对于鸭维生素需要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维生素的需要量、超量添加效应及营养调控等方面。

4.1 维生素的超量添加效应

由于维生素的稳定性不足,生产中往往采用超量添加维生素的方法来保证饲粮中的实际水平。研究表明,高维生素水平饲粮对肉鸭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其生长性能和胸骨钙化[54]。同时,饲粮中高水平的维生素还可通过提高鸭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肝脏和甲状腺损伤,从而防止饲粮中添加5%或10%菜籽粕对鸭造成负面影响[55]

4.2 脂溶性维生素

血浆或肝脏视黄醇含量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估北京鸭维生素A的营养状态。随着饲粮中维生素A水平的增加,体增重、采食量以及血浆和肝脏视黄醇含量均呈二次曲线增加,以体增重和血浆视黄醇含量为评价指标,1~21日龄北京鸭饲粮维生素A需要量分别为2 606和4 371 IU/kg[56]。当饲粮维生素E水平不低于10 mg/kg时,北京白鸭从孵化到21日龄可维持最佳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57]

在应激条件下,适量提高饲粮维生素水平有助于缓解动物的应激。噪声应激条件下,饲粮添加维生素E后肉鸭血清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胸肌pH、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降低,说明维生素E对噪声应激有一定缓解效果[58]。此外,饲粮添加高水平维生素E还能够延长番鸭肉的货架期[59]

4.3 水溶性维生素

近5年在鸭水溶性维生素营养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开展了维生素C以及核黄素相关研究。在高温热应激状态下,饲粮中补充300 mg/kg维生素C提高了肉种鸭的采食量和产蛋量,有效降低了热应激造成的危害[60]。唐静等[61]研究发现,饲粮中缺乏核黄素可降低1~28日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和组织中核黄素含量,同时提高肝脏指数并导致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母源性核黄素缺乏将导致子代胚胎死亡,这一过程可能与能量生成过程受损有关[62]

目前中国肉鸭养殖已趋于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而维生素作为必需的营养性添加剂,用量甚微,具有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维生素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受到肉鸭行业的关注,对维生素的认知应不仅仅停留在“必需营养性添加剂”层面上,同时应更加深层次认识维生素的分子营养作用。

5 鸭饲料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鸭饲料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开展的饲料资源研究主要包括常规原料(玉米、小麦、豆粕等)和非常规杂粕类、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糟渣类等饲用价值评定。

5.1 能量饲料 5.1.1 玉米

米成林[63]评定了天府肉鸭上的玉米净能值,通过回归分析构建其与化学成分相关的预测模型,并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玉米净能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的肉鸭净能值为(9.44±0.35) MJ/kg。

玉米的营养成分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其中脂肪部分发生氧化酸败,pH降低。饲粮中使用陈化玉米显著降低了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出栏体重及血清抗氧化能力[64]。生产中通常采用添加抗氧化剂的方法来缓解陈化粮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相比于添加维生素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玉米饲粮中添加茶多酚的效果最好,茶多酚和维生素E对肉鸭生长性能以及抗氧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5]

在生产中,玉米的粉碎粒度也是影响肉鸭养分利用率的关键因素。鸭对玉米粉碎粒度适应范围较广(613.4~984.0 μm),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玉米可选择规格为5.0 mm的筛片进行粉碎,玉米的平均粒度为984.0 μm,相比其他处理,该粉碎粒度对肉鸭出栏体重无显著影响,并能够降低料重比[66]

5.1.2 小麦

对肉鸭而言,小麦的净能值为(8.49±0.30) MJ/kg,小麦的净能值与其化学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67]。利用AME结合小麦化学营养成分和NIRS技术能够分别建立小麦净能的化学成分预测方程和NIRS预测模型。

5.1.3 米糠

陈宣名等[68]通过代谢试验、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测定了不同来源全脂米糠在肉鸭上的净能值,建立了全脂米糠肉鸭净能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全脂米糠在肉鸭上的净能值为7.54~9.28 MJ/kg,平均值为(8.39±0.65) MJ/kg;采用常规化学成分和NIRS技术能够建立较为可靠的全脂米糠净能预测模型。

5.1.4 高粱和皮大麦

饲料的颗粒质量也是影响动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随着粉碎机筛片孔径增大,高粱、皮大麦的平均粒径、粉碎机的粉碎效率逐渐升高,粉碎机吨电耗逐渐降低,饲粮颗粒硬度也随之降低。高粱(318 μm vs. 241、311 μm)、皮大麦(403 μm vs. 288、349 μm)粒径过大对料重比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较细粉碎粒径的高粱和皮大麦更利于肉鸭生长性能的发挥[69]

5.1.5 喷浆玉米皮

喷浆玉米皮是玉米淀粉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在樱桃谷肉鸭上,不同批次喷浆玉米皮的AME、真代谢能(T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存在较大差异,喷浆玉米皮的TMEn最佳预测方程为TMEn=-0.219NDF+16.940(式中NDF为中性洗涤纤维含量;R2=0.881 4,P=0.001 7)[70]

5.2 蛋白质饲料 5.2.1 豆粕

李杰等[71]采用AME结合化学成分建立了净能预测方程,得出天府肉鸭的豆粕净能值为(6.69±0.53) MJ/kg。

豌豆蛋白粉作为一种蛋白质原料,其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可消化蛋氨酸含量丰富,可作为蛋白质饲料应用于鸭养殖。研究表明,高邮鸭对豌豆蛋白粉和豆粕中各种氨基酸的消化率具有较大差异,豆粕对鸭的营养价值高于豌豆蛋白粉[72-73]

5.2.2 棉籽粕

游离棉酚的存在是制约棉籽粕在肉鸭饲粮中大量使用的主要因素。以屠宰性能为指标,15~35日龄肉鸭饲粮棉籽粕添加水平不宜超过14.78%[74]。进一步研究表明,饲粮游离棉酚浓度为36 mg/kg时,15~35日龄肉鸭肝脏组织形态未受到影响,胸肌和腿肌无棉酚残留。饲粮游离棉酚浓度的临界值为36.4~124.1 mg/kg,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肉鸭饲粮游离棉酚浓度以不超过36.4 mg/kg为宜[75]

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对棉籽粕中的棉酚进行降解可减少其中游离棉酚的浓度。研究表明,选用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3种菌混合固态发酵棉籽粕,当温度为34 ℃,pH为6.5,料水比为1.0 : 0.8,发酵时间为5 d时,游离棉酚降解率可达87.6%,发酵在有效去除抗营养因子的同时改善了棉籽粕的营养品质[76]。利用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混菌发酵的棉籽粕替代豆粕饲喂肉鸭,发现9%的发酵棉籽粕替代豆粕的饲粮能显著提高肉鸭的生长性能[77]

5.2.3 菜籽粕

饲粮配方中使用菜籽粕时,其上限使用量应考虑不同来源菜籽粕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及肉鸭不同生长阶段的耐受性。Zhu等[78]研究表明,生长前期肉鸭使用双低菜籽粕引起日增量和采食量线性下降,生长后期使用印度菜籽粕(5%~20%)引起肉鸭生长性能线性下降,肝脏和甲状腺肿大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不同来源菜籽粕的肉鸭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差异较大,且蛋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较高;蛋白酶对肉鸭菜籽粕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改进程度与氨基酸种类有关[79]。也有研究表明,采用发酵菜籽粕替代饲粮中的普通菜籽粕可提高番鸭的生长性能,而对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无显著影响[80]

5.2.4 亚麻籽粕与芝麻粕

Zhai等[81]研究了亚麻籽粕在幼鸭饲粮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发酵工艺显著降低亚麻籽粕中氢氰酸(HCN)的含量,获得最佳发酵工艺为每40 g亚麻籽饼,发酵时间60 h,酵母菌与黑曲霉的接种比例为1 mL : 1 mL,原料与水分的比例为1.0 : 0.8,温度30 ℃。通过发酵后,亚麻籽饼中HCN含量由396.09 mg/kg降低到95.02 mg/kg。通过饲养试验发现,未发酵亚麻籽粕在饲粮中的使用量在10%以内、发酵亚麻籽粕在15%以内对幼鸭生长性能无不利影响,发酵亚麻籽粕的使用会降低血脂指标和促进盲肠发育。

蔡宏亮[82]研究了芝麻粕在15~42日龄樱桃谷肉鸭中的应用,综合考虑生产和屠宰性能指标,推荐芝麻粕在15~42日龄樱桃谷肉鸭饲粮中的使用量在12%以内。同时,芝麻粕发酵后不烘干饲喂的效果优于烘干。湿发酵芝麻粕可以部分替代饲粮中的豆粕,对肉鸭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且能增加血液中总蛋白和钙含量,提高肉鸭屠宰性能,改善鸭肉风味[83]

5.2.5 棕榈粕、椰子粕

棕榈粕和椰子粕作为价格相对低廉的蛋白质原料,可部分替代豆粕用于肉鸭饲粮。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降低棕榈粕和椰子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能量利用率。添加复合酶后肉鸭对棕榈粕和椰子粕的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均显著提高,TME分别提高了5.61%和3.63%,15种氨基酸的真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27%~7.36%和0.67%~4.99%[84]

5.2.6 玉米或高粱加工副产物

不同来源的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舒维成等[85]通过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TMEn的关系,建立了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的肉鸭TMEn预测方程: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的TMEn最优预测方程分别为TMEn=-1.179CF+21.410(式中CF为粗纤维含量;R2=0.761 4,P=0.023 3)和TMEn=0.191EE-0.542CF+15.270(式中EE为粗脂肪含量,CF为粗纤维含量;R2=0.921 3,P=0.022 1)。

饲粮中使用高粱DDGS对肉鸭的胴体品质有一定影响,随着使用量的增加,4~8周龄肉鸭腿肌率和胸肌粗蛋白质含量线性下降,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但对其他胴体特征和肉质指标无显著影响[86]

5.3 糟渣类

糟渣类饲料原料主要是一些食品和发酵工业的副产物,如啤酒糟、白酒糟、木薯渣等。田璐等[87]比较研究了白酒糟和发酵白酒糟对肉鸭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酒糟在15~42日龄樱桃谷肉鸭饲粮中的推荐使用量为8%~16%;饲粮中发酵白酒糟使用量小于20%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无不利影响,并可改善肉鸭的胸肌肉品质。同样地,饲粮中发酵木薯渣使用量对肉鸭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但降低了干物质、粗灰分和磷消化率,提高了粗脂肪消化率,推荐肉鸭饲粮中使用5%发酵木薯渣,此时肉鸭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88]

6 鸭饲料安全

霉菌毒素是降低饲料品质、影响生产性能、危害动物健康的一大类有毒有害物质,饲料中检出率较高的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伏马霉素、赭曲霉毒素等。诸多研究表明,饲用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玉米显著抑制了肉鸭的生长和肠道发育[89],并影响了雏鸭的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90]。对赭曲霉毒素A引起的鸭肝脏炎症的机制研究表明,赭曲霉毒素A改变了鸭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导致肠道中LPS含量显著增加,肠道屏障损伤同时引起LPS移位,进而触发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肝脏炎症通路[91]

饲粮中添加姜黄素等植物提取物可缓解霉菌毒素对肉鸭机体的损伤。Ruan等[92]研究表明,姜黄素抑制了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加,以及赭曲霉毒素A引起的线粒体转录因子A、B1和B2的下调,对赭曲霉毒素A诱导的鸭肠屏障功能损伤和线粒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肉鸭饲料来源广泛,且非粮型饲料资源比例较高。由于非粮型饲料资源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抗营养因子较多,因而限制其在饲粮中的大量使用。因此,对于鸭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非粮型饲料资源的安全使用量、抗营养因子对机体的损伤以及非粮型饲料资源的利用率等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热点。

7 鸭饲料添加剂应用研究

近年来,由于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逐步退出及饲料端的全面禁抗,因而在可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方面开展了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益生菌、酶制剂、植物精油、中草药及其提取物、N-氨甲酰谷氨酸、甜菜碱、多糖等。

7.1 益生菌

益生菌作为一类新型的饲料添加剂,主要通过增加肠道内有益菌数量来调节肠道发育。目前,生产中应用的益生菌主要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乳酸菌等几类。研究表明,饲喂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了临武鸭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降低了空肠的隐窝深度,增加了盲肠巨型球菌数量,并抑制了空肠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93]。此外,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有效缓解填饲应激引起的机体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其中饲粮中添加200 mg/kg丁酸梭菌时效果最好[94]。此外,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混合添加可以提高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改善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分布,混合添加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芽孢杆菌或杆菌肽锌的效果[95]。此外,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的复合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免疫性能的效果也好于单独添加黄芪多糖或丁酸梭菌[96]

7.2 中草药及其提取物

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可有效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复方中药制剂可以提高天府肉鸭的生长性能及血清中总蛋白含量,降低血清中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提高肝肾功能[97]

7.3 酶制剂

葡萄糖氧化酶作为酶制剂的一种,可以以动物肠道内的葡萄糖为底物,通过酶解反应产生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改善动物的肠道健康和消化能力。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能显著改善肉鸭的生长性能,缓解黄曲霉毒素B1攻毒导致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指标的下降,降低死亡率[98];同时,还能够维护肠道菌群结构,提高饲粮养分利用率[99]。此外,在肉鸭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蛋白酶可以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而不影响其生长性能[100]

7.4 植物精油

李敏莹等[101]研究了复合植物精油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植物精油具有促进肉鸭生长与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并推荐饲粮中复合植物精油的添加量为100 mg/kg。

7.5 甜菜碱

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显著增加胸肌率,降低皮下脂肪厚度和腹脂率,同时增加胸肌中必需氨基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提高成肌分化蛋白1(MyoD1)水平、降低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的表达、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来提高肌肉产量[102]。同时,甜菜碱还能够缓解热应激对肉鸭的生长性能和生物学参数带来的不利影响[103]。此外,使用甜菜碱与大豆异黄酮复合添加剂或核苷酸与大豆异黄酮复合添加剂对麻鸭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提高肌肉中风味物质的含量[104]

7.6 脂肪酸

不同比例的脂肪酸可有效改善肉鸭的产品品质。研究表明,适宜的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6 : 1)能够降低樱桃谷肉鸭脂肪沉积和生产出富含n-3 PUFA的优质鸭肉产品,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提高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105]。罗华伦等[106]研究也表明,较低的饲粮n-6/n-3 PUFA比例对鸭可食用部分的脂肪酸构型和脂肪组织中n-3 PUFA的沉积有显著影响。

8 小结与展望

综合近5年的研究,中国在鸭营养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营养需要、饲料资源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随着水禽产业的发展,在鸭营养研究领域还有大量工作需要系统开展:

① 中国鸭品种资源多,加上近年来新的鸭品种和杂交配套系不断培育出来,在营养需要量研究方面需进一步细化不同鸭品种、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量,因此精准营养物质供应、营养代谢调控是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② 在鸭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方面,一直以来鸭饲料配制主要依据鸡的饲料营养价值数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鸭、鸡的消化生理差别很大,对饲料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应区分开,建立和完善鸭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势在必行;

③ 鸭养殖模式多样、饲养条件千差万别,集约化网上养殖是大趋势,笼养与网上养殖模式下的营养物质代谢、饲料营养价值与水禽产品品质、营养与免疫发育、饲养环境与营养代谢的关系研究资料有限,需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研究;

④ 可用作鸭饲料资源的各种原料与猪和鸡相比更加广泛,但大部分饲料原料深加工技术不配套、饲料数据库缺乏系统资料,饲料安全与科学使用技术缺乏依据,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研究,以扩大饲料资源科学利用的范围;

⑤ 在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技术方面,长期以来也是多参考鸡的研究资料,各种饲料添加剂对鸭的作用以及有效用量缺乏试验依据,饲料添加剂对鸭的作用原理和科学使用方面的研究存在大量空白点,饲料添加剂对鸭的调控作用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
WU Y Q, LIU J F, SHAHID M S,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and protein levels on free force-feed peking ducks[J]. Journal of Applied Poultry Research, 2019, 28(3): 606-615. DOI:10.3382/japr/pfz011
[2]
王彦茹.饲粮能量水平和LPS应激对肉鸭生产性能、能量代谢及肝脏健康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7.
[3]
汪珩, 张秀芬, 钟少颖, 等. 不同粗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鸭肠液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9(6): 5-9.
[4]
魏杰, 谢明, 张琪, 等. 豆粕的鸭酶水解物总能与代谢能相关性研究[J].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4): 1623-1629.
[5]
YANG T, YU L X, WEN M, et al. Modeling net energy requirements of 2 to 3-week-old Cherry Valley ducks[J]. Asia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20, 33(10): 1624-1632. DOI:10.5713/ajas.19.0561
[6]
XIE M, JIANG Y, TANG J, et al. Effects of low-protein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yield of growing White Pekin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7, 96(5): 1370-1375. DOI:10.3382/ps/pew349
[7]
XIE M, JIANG Y, TANG J, et al. Starter and subsequent grower response of Pekin ducks to low-protein diets in starter phase[J]. Livestock Science, 2017, 203: 92-96. DOI:10.1016/j.livsci.2017.07.005
[8]
张玲, 周根来, 段修军, 等.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1~21日龄黑羽番鸭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23): 190-195.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23.049
[9]
王福林, 陈胜昌, 罗欢. 旱养模式黑番鸭0~21 d能量与粗蛋白需要的研究[J]. 饲料工业, 2017, 38(2): 50-54.
[10]
ZENG Q F, CHERRY P, DOSTER A,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energy and protein content on growth and carcass traits of Pekin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5, 94(3): 384-394. DOI:10.3382/ps/peu069
[11]
陶勇, 任善茂, 杨晓志, 等. 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对5~10周龄肉鸭生长发育、肌肉品质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7, 35(3): 425-432.
[12]
LIU J B, YAN H L, ZHANG Y,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and protein content and lipid source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traits in Pekin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10): 4829-4837. DOI:10.3382/ps/pez217
[13]
WU Y B, TANG J, XIE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and methion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traits of growing Pekin ducks from 15 to 42 days of age[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11): 5870-5875. DOI:10.3382/ps/pez332
[14]
ZHOU Y F, LIU Y Q, WEI H K,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optimum digestible lysine level for Cherry Valley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7, 96(4): 838-843. DOI:10.3382/ps/pew306
[15]
林谦, 蒋桂韬, 张旭, 等. 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70日龄临武鸭腿肌、胸肌常规养分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J]. 饲料工业, 2016, 37(20): 8-11.
[16]
李闯, 黄璇, 张旭, 等.饲粮赖氨酸水平对6~10周龄攸县麻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8.
[17]
冯艳, 杨琳, 朱勇文, 等. 蛋氨酸调控动物主要生理功能的机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 49(3): 228-237.
[18]
薛佳佳.不同旋光性蛋氨酸对北京鸭生物学效价及毒性的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2101-1018160672.htm
[19]
ZENG Q F, ZHANG Q, CHEN X,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methionine content on growth performance, carcass traits, and feather growth of Pekin duck from 15 to 35 days of age[J]. Poultry Science, 2015, 94(7): 1592-1599. DOI:10.3382/ps/pev117
[20]
ZHANG Y N, XU R S, MIN L, et al. Effects of L-methion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carcass quality, feather traits, and small intestinal morphology of Pekin duck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DL-methionine[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12): 6866-6872. DOI:10.3382/ps/pez438
[21]
孙利娜, 王利宾, 李贺. 固体蛋氨酸与液体蛋氨酸对樱桃谷鸭生物学效价的对比试验[J]. 饲料博览, 2015(2): 26-28.
[22]
XUE J J, XIE M, TANG J, et al. Effects of excess DL- and L-methion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starter Pekin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8, 97(3): 946-950. DOI:10.3382/ps/pex380
[23]
江世珍.蛋氨酸来源与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26-1016048269.htm
[24]
ZHAO L, ZHANG N Y, PAN Y X, et al. Efficacy of 2-hydroxy-4-methylthiobutanoic acid compared to DL-methion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carcass traits, feather growth, and redox status of Cherry Valley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8, 97(9): 3166-3175. DOI:10.3382/ps/pey196
[25]
GUO L, LI R, ZHANG Y F, et al. A comparison of two sources of methionine supplemented at different levels on heat shock protein 70 express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product of Peking ducks subjected to heat stress[J]. 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 2018, 102(1): e147-e154. DOI:10.1111/jpn.12722
[26]
郭亮.蛋氨酸的来源和水平对热应激北京鸭蛋氨酸代谢和肠道健康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7]
WEN Z G, TANG J, XIE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methionine levels on choline requirements of starter white Pekin ducks[J]. 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6, 29(12): 1742-1747. DOI:10.5713/ajas.15.0729
[28]
JIANG Y, UZMA M, TANG J,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on threonine requirements of Pekin ducks from hatch to 21 days of age[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17: 95-99. DOI:10.1016/j.anifeedsci.2016.04.010
[29]
JIANG Y, ZHU Y W, XIE M, et al. Interactions of dietary protein and threon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 Pekin ducklings from 1 to 14 days of age[J]. Poultry Science, 2018, 97(1): 262-266. DOI:10.3382/ps/pex219
[30]
江勇.苏氨酸对北京鸭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8.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19-1018064584.htm
[31]
JIANG Y, LIAO X D, XIE M, et al. Dietary threonine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of Pekin ducks[J]. Animal Production Science, 2019, 59(4): 673-680. DOI:10.1071/AN17633
[32]
JIANG Y, XIE M, FAN W L, et a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genes regulating hepatic triglyceride metabolism in pekin ducks during dietary threonine deficiency[J].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19, 10: 710. DOI:10.3389/fgene.2019.00710
[33]
JIANG Y, TANG J, XIE M, et al. Threonine supplementation reduces dietary protein and improves lipid metabolism in Pekin ducks[J]. British Poultry Science, 2017, 58(6): 687-693. DOI:10.1080/00071668.2017.1363871
[34]
毕晔.日粮苏氨酸水平对0~21 d北京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以及免疫机能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35]
李忠荣, 陈婉如, 叶鼎承, 等. 低粗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白羽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胸肌成分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6): 1672-1680.
[36]
ZHANG H Y, ZENG Q F, BAI S P, et al. Effect of grade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 low-nutrient density feed on tibia composition and bone turnover in meat ducks[J].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8, 120(11): 1217-1229. DOI:10.1017/S0007114518002556
[37]
ZHU Y W, JIANG X X, WEN J, et al. Dietary calcium requirements of Sheldrake ducklings from 1 to 21 days of age[J]. Animal Production Science, 2019, 59(5): 887-890. DOI:10.1071/AN17652
[38]
ZHU Y W, WEN J, JIANG X X, et al. High calcium to phosphorus ratio impairs growth and bone mineralization in Pekin ducklings[J]. Poultry Science, 2018, 97(4): 1163-1169. DOI:10.3382/ps/pex401
[39]
CHEN W, ZHAO F, TIAN Z M, et al. Dietary calcium deficiency in laying ducks impairs eggshell quality by suppressing shell biomineraliz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5, 218(20): 3336-3343. DOI:10.1242/jeb.124347
[40]
代述均.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盲肠微生物及胫骨质量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7.
[41]
FAN L, HE Z Z, AO X, et al. Effects of residual superdoses of phytase on growth performance, tibia mineralization, and relative organ weight in ducks fed phosphorus-deficient diets[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9): 3926-3936. DOI:10.3382/ps/pez114
[42]
李燕, 张罕星, 林映才, 等. 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胫骨指标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15, 37(14): 30-34.
[43]
李向辉, 张立恒, 马霞, 等. 不同铜源及添加水平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脂代谢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9(18): 80-84.
[44]
燕磊, 李星晨, 王正国, 等. 日粮添加不同铜源对肉鸭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粪便中铜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19, 41(19): 35-38.
[45]
XIE D M, WEN M, WU B, et al. Effect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nutrient utilization, organ development, and fe-containing enzyme activity in pekin ducks[J].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2019, 189(2): 538-547. DOI:10.1007/s12011-018-1488-6
[46]
吴艳玲. 日粮不同锰水平对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9(12): 58-59.
[47]
石天虹, 王萍, 井庆川, 等. 锌对肉鸭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组织锌铜锰含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 50(12): 105-109.
[48]
WEN M, ZHAO H, LIU G M, et al. Effect of zinc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testinal development, and intestinal barrier-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pekin ducks[J].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2018, 183(2): 351-360. DOI:10.1007/s12011-017-1143-7
[49]
WEN M, WU B, ZHAO H,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zinc on carcass traits, meat quality, antioxidant status, and tissue zinc accumulation of pekin ducks[J].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2019, 190(1): 187-196. DOI:10.1007/s12011-018-1534-4
[50]
WU X P, ZHU Y F, ZHANG K Y, et al. Growth performance, zinc tissue content, and intestinal health in meat ducks fed different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micronized zinc oxide[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9): 3894-3901. DOI:10.3382/ps/pez108
[51]
李建柱, 唐雪峰, 赵云焕, 等. 不同硒水平对淮南麻鸭生长性能及屠体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11): 133-136.
[52]
李红英, 欧阳清芳, 储玉双. 酵母硒添加水平对肉鸭胴体品质、组织硒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8(18): 43-47.
[53]
郑嫩珠, 李丽, 辛清武, 等. 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2): 3856-3866.
[54]
ZHANG H Y, LIAO H, ZENG Q F, et al. Effects of commercial premix vitamin level on sternum growth, calcification and carcass traits in meat duck[J]. 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 2019, 103(1): 53-63. DOI:10.1111/jpn.13001
[55]
HANG L, ZHANG K Y, FRALEY G S, et al. High vitamin levels ameliorate negative effect of rapeseed meal in meat ducks by improving antioxidant activity[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10): 4622-4631. DOI:10.3382/ps/pez160
[56]
FENG Y L, XIE M, TANG J, et al. Effects of vitamin A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tissue retinol of starter White Pekin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5): 2189-2192. DOI:10.3382/ps/pey571
[57]
XIE M, WANG S, HUANG W, et al. Effects of vitamin E on growth performance, tissue α-tocopherol, and lipid peroxidation of starter White Pekin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8, 97(6): 2139-2143. DOI:10.3382/ps/pex443
[58]
朱振, 苏雁辉, 穆春宇, 等. 日粮维生素E对北京鸭噪声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15, 51(7): 46-49.
[59]
张新娜, 郭琛琛, 高宗旺. 维生素E和脂肪来源对番鸭胸肌脂肪酸组成及脂质稳定性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9(18): 99-104.
[60]
张昌莲, 王阳铭, 王德蓉, 等. 维生素C对高温期SM3肉种鸭产蛋性能的影响[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5(1): 45-46, 49.
[61]
唐静, 胡健, 江勇, 等. 核黄素缺乏对1~28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11): 3899-3905.
[62]
TANG J W, LU M X, FANG Q Q, et al. Effects of hydrated sodium calcium aluminosilicate on growth performance, fatty liver, intestine morphology, and serum parameters of overfed geese[J]. Animal Production Science, 2017, 58(10): 1876-1884.
[63]
米成林.评定天府肉鸭玉米净能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10.3969/j.issn.1006-267x.2015.09.008
[64]
朱正鹏, 王瑜铭, 丁莹, 等. 陈化玉米对肉鸭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18, 54(11): 71-74.
[65]
张亚茹, 王忠, 蔡少敏, 等. 陈玉米饲粮中添加茶多酚、维生素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4): 1184-1190.
[66]
吕明斌, 王正国, 徐绍华, 等. 肉鸭饲料中玉米适宜粉碎粒度的研究[J]. 中国饲料, 2014(22): 23-25.
[67]
于梦超.评定小麦肉鸭净能值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7.
[68]
陈宣名, 文敏, 王菊, 等. 评定全脂米糠的肉鸭净能值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5): 681-687.
[69]
彭运智, 谭会泽, 李涛, 等. 不同粉碎粒径高粱和皮大麦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9, 40(1): 30-33.
[70]
舒维成, 曾秋凤, 丁雪梅, 等. 喷浆玉米皮的肉鸭代谢能评定[J].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17-2822.
[71]
李杰, 贾刚, 赵华, 等. 应用化学成分建立天府肉鸭豆粕净能预测模型的研究[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10): 3110-3117.
[72]
周根来, 杨晓志, 殷洁鑫, 等. 豆粕和豌豆蛋白粉的常规养分含量及鸭消化率的比较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 2016, 37(8): 20-23.
[73]
周根来, 杨晓志, 殷洁鑫, 等. 高邮鸭对豆粕和豌豆蛋白粉的氨基酸消化率的比较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1): 111-115.
[74]
曾秋凤, 柏鹏, 刘冠男, 等. 基于屠宰性能探讨不同生长阶段肉鸭饲粮棉籽粕的适宜水平[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2): 391-399.
[75]
ZENG Q F, BAI P, WANG J P, et al. The response of meat ducks from 15 to 35 d of age to gossypol from cottonseed meal[J]. Poultry Science, 2015, 94(6): 1277-1286. DOI:10.3382/ps/pev070
[76]
王婷.混菌发酵棉籽粕工艺参数研究及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5.
[77]
周媛媛, 朱泉, 陈生琴, 等. 瘤胃微生物发酵棉粕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油脂, 2016, 41(7): 24-28.
[78]
ZHU Y W, YANG W C, LIU W,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rapeseed meal inclusion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rgan weight, and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Cherry Valley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12): 6888-6896. DOI:10.3382/ps/pez419
[79]
张开心, 张扬, 张克英, 等. 蛋白酶对肉鸭菜籽粕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7): 3285-3293.
[80]
陈小连, 占今舜, 黄江南, 等. 发酵菜籽粕对28~49日龄白羽公番鸭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44-4051.
[81]
ZHAI S S, ZHOU T, LI M M, et al. Fermentation of flaxseed cake increases its nutritional value and utilization in ducklings[J]. Poultry Science, 2019, 98(11): 5636-5647. DOI:10.3382/ps/pez326
[82]
蔡宏亮.芝麻粕对樱桃谷肉鸭的饲用价值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5.
[83]
吕永彪, 李吕木, 钱坤, 等. 发酵芝麻粕对肉鸭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肉风味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1): 37-44, 52.
[84]
张旭, 蒋桂韬, 王向荣, 等. 临武鸭对添加复合酶棕榈粕和椰子粕的养分、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J].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8): 2360-2366.
[85]
舒维成, 曾秋凤, 丁雪梅, 等. 玉米胚芽粕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肉鸭代谢能评定[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62-3170.
[86]
XIE H D, BU L J, ZHONG Z Z, et al. Effects of sorghum 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 on the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and muscle quality of China Micro duck drakes aged from 4 to 8 weeks[J]. Poultry Science, 2016, 95(11): 2633-2639. DOI:10.3382/ps/pew166
[87]
田璐, 李晓存, 周定方, 等. 鸡、鸭、鹅对白酒糟和发酵白酒糟能量利用的比较研究[J].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7): 2423-2430.
[88]
LEI L, FENG Z, LI Q, et al. Fermented cassava bioethanol waste as substitute of protein in diet for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evaluation on meat ducks[J]. 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 2019, 51(5): 1049-1056. DOI:10.1007/s11250-018-1778-1
[89]
FENG G D, HE J, AO X, et al. Effects of maize naturally contaminated with aflatoxin B1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digestive physiology in ducks[J]. Poultry Science, 2017, 96(6): 1948-1955. DOI:10.3382/ps/pew420
[90]
李平, 廖吉林. 黄曲霉毒素污染玉米对雏鸭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9, 42(12): 62-65.
[91]
WANG W C, ZHAI S S, XIA Y Y, et al. Ochratoxin A induces liver inflammation:involvement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J]. Microbiome, 2019, 7: 151. DOI:10.1186/s40168-019-0761-z
[92]
RUAN D, WANG W C, LIN C X, et al. Effects of curcumin on performance, antioxidation, intestinal barrier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ducks fed corn contaminated with ochratoxin A[J]. Animal, 2019, 13(1): 42-52. DOI:10.1017/S1751731118000678
[93]
XING Y, WANG S, FAN J,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lysine-yielding Bacillus subtilis on gut morphology, cecal microflora, and intestinal immune response of Linwu duck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5, 93(7): 3449-3457. DOI:10.2527/jas.2014-8090
[94]
刘砚涵, 黄丽卿, 张建伟, 等. 丁酸梭菌对填饲北京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19, 41(10): 31-35.
[95]
袁慧坤.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9.
[96]
赵文文, 袁文华, 沈军达, 等. 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对蛋雏鸭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0): 4143-4150.
[97]
韩和祥.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肉鸭生长性能与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8(23): 51-54.
[98]
汤海鸥, 高秀华, 姚斌, 等. 葡萄糖氧化酶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及其解除黄曲霉毒素B1效果[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61-2367.
[99]
刘庆兵.葡萄糖氧化酶对肉鸭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34-1018033093.htm
[100]
许程, 温康, 顾旺, 等. 低蛋白水平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对肉鸭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 38(8): 52-55.
[101]
李敏莹, 马静云, 李少帅, 等. 复合植物精油对肉鸭生长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5(12): 19-22.
[102]
CHEN R, WEN C, CHENG Y F,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betaine on muscle growth, muscle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meat quality in Cherry Valley ducks[J]. 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 2019, 103(4): 1050-1059.
[103]
田梅, 张蕾, 房灿, 等. 甜菜碱日粮对热应激条件下肉鸭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盲肠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9(16): 68-72.
[104]
杨晓志, 刘丹, 任善茂, 等. 三种饲料添加剂组合对苏邮2号麻鸭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7, 38(16): 7-11.
[105]
LI M M, ZHAI S S, XIE Q,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n-6 : n-3 PUFA ratios on lipid levels and fatty acid profile of Cherry Valley ducks at 15-42 days of ag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7, 65(46): 9995-10002. DOI:10.1021/acs.jafc.7b02918
[106]
罗华伦, 李万贵, 张依裕, 等. 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樱桃谷鸭脂质和SREBP1基因表达的效应[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33(5): 45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