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14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2-04-20
  

  • 全选
    |
    综述
  • 孙建义,许梓荣,李卫芬,顾赛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运系统,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具有肿收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小肽转运机制的特点和小肽转运蛋白(PepT1)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PepT1分子结构特点,PepT1 cDNA的克隆,不同动物之间PepT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PepT1 mRNA在不同动物、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营养水平对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就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谯仕彦,李德发,P.A.Thacker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活动尼龙袋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的测定猪饲料养分消化率的新方法,具有速度快、花费少、所需待测样品小等特点。自1983年Saure建立该技术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着重综述活动尼龙袋技术测定猪饲料养分消化率,包括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粪氨基酸和回肠表观消化率的演进。
  • 黄庆生,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1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酸菌是一类近几年来研究较我的益生素。大量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中的一部分菌种对人和动物的保健和疾病治疗有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乳酸菌类益生素的作用机理:提供部分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产生酸和酶类,帮助宿主消化;调整消化微生态平衡,通过颉颃作用抑制和排斥有害菌,以粘附抗性和竞争排斥限制有害菌体内定植,清除肠胃内有害物质;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 猪与禽营养
  • 王胜林,林映才,郑黎,蒋宗勇,汤芹,丁发源,蒋守群,杨晓建,余德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体重约60kg[杜×(长×大)]杂交猪50头,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5头(其中一重复3公2母,另一重复3母2公),每重复单栏饲养,试验期间舍内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23℃,平均温度30℃,平均湿度73%。各组分别饲喂不同抗热应激剂的饲粮,对照组仅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VC500mg/kg、VE200IU/kg、大豆黄素10mg/kg和牛磺酸400mg/kg,试验期39天。试验第36-38天,以Cr2O3作外源指示剂,以每重复为单位收集粪样,测定各组饲粮干物质、粗脂肪、氮和总能的消化率。探讨不同抗热应激剂在高温条件下对肥育猪生产对照组(P>0.05),且第4周时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试验猪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VC组优于其它各组;VC组饲粮的干物质、总能、氮和粗脂肪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干物质、总能、氮和粗脂肪消化率均低于或接近于对照组(P>0.05):从血清生化指标来看,各组间血清BUN值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VC组、VE组和牛磺酸组血清HCO3^-值、缓冲总碱和剩余碱值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VE组低于其它各试验组;各试验经组猪CD4^+/CD8^+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VC组较其它各试验组高。根据本试验结果,VC、VE和大豆黄素对改善热应激条件下猪的生产性能、增强猪免疫功能和缓解热应激有一定的效果,牛磺酸能降低猪体内质醇水平和提高采食量。
  • 林映才,蒋宗勇,杨晓建,余德谦,蒋守群,彭广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2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选用14日龄、体重约4.1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72头,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分别饲喂含消化能(DE)浓度不同的6组饲粮,饲粮添加大豆油和椰子油各半,试验到仔猪体重达8.7kg结束。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4.1-8.7kg早期断奶仔猪消化能需求参数;同时采用相近体重阉公仔猪36头,每组6头进行消化试验,测定各组饲粮的消化能、代谢能浓度及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沉积。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各组饲粮消化能浓度依次为13.53、14.34、14.79、15.26、15.64、16.04MJ/kg;随着饲粮消化能浓度的提高,饲粮中干物质、氮和粗脂肪消化率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能量消化率趋于提高(P>0.05),氮存留量和存留效率也极显著提高(P<0.01)。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各组仔猪DE日摄入量依次为3990、3967、4158、4349、4198kJ/d。DE日摄入量4349和4158kJ/d组仔猪的综合生产性能优于其它组;胴体瘦肉率4349kJ/d组略高于其它组(P>0.05);随DE摄入量的增加,屠宰率和眼肌面积趋于提高(P>0.05)、胴体瘦肉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背膘厚和胴体脂肪率在饲粮DE浓度由13.53MJ/kg增至14.79MJ/kg时趋于提高,继续提高DE浓度至15.64MJ/kg则趋于降低(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随植物油添加量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和掾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指标中,屠宰率在DE日摄入量4158、4349、4198kJ/d组间很接近,其他的均以4349kJ/d组为佳。根据以上结果认为,4.1-8.7kg早期断奶仔猪适宜消化能日摄入量为4349kJ/d,相应的饲料浓度为15.64Mj/kg。
  • 研究简报
  • 高凤仙,贺建华,田科雄,吴建国,骆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1日龄雪峰乌鸡36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喂基础日粮加0.1 mg/kg T3,其目的在于探索在乌鸡日粮中添加T3对其生长速率、蛋白质沉积的影响,探讨通过改变甲状腺素代谢来改变乌鸡生产性能的可行性。在试验期的2、4、6、8周龄分别对试鸡生产性能、整鸡蛋白质、胸肌、腿肌蛋白质含量
    和能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两组间各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生长率两组间除在8周龄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它各阶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食量、饲料效率两组间在各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整鸡蛋白质沉积量、蛋白质沉积效率、胸腿肌蛋白质沉积量无显著差异 (P>0.05)。能量沉积量两组间各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1)在乌鸡日粮里添加0.1 mg/kg T3,对乌鸡早期生长有促进作用,对乌鸡后期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似乎有这样一个趋势:对提高早期饲料效率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全期整鸡蛋白质沉积量与沉积效率、胸腿肌蛋白质沉积量有一定的正效应。但乌鸡日粮
    的最佳添加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日粮添加T3对乌鸡能量沉积无显著影响,但在生长后期,添加T3,有降低能量沉积的趋势。
  • 反刍动物营养
  • 詹凯,王恬,李吕木,吴东,於朝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20周龄感染鸡传染性鼻炎、25周龄康复的罗曼产蛋鸡450只,随机等分5组,在相同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0.2、0.4、0.6及0.8mg/kg铬量的酵母铬,经2周高温期预试、5周高温期及3周舒适期正试。结果表明:(1)与舒适期相比,酵母铬显著提高热应激期产蛋率(P<0.01);补铬有降低试验期蛋重的趋势(P>0.05)。(2)热应激期高浓度酵母铬显著提高血清T4、胰岛素和肌酸激酶水平(P<0.01或P<0.05);降低了血糖水平(P<0.05)。低浓度酵母铬可提高试验期蛋鸡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P<0.05),血清蛋白和胆固醇则受鸡的应激和生理状态及铬水平的影响。
  • 研究简报
  • 牛锋,赵宗蕃,穆晓峰,杨宪孝,李柏年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杂交酸模(Hybrid dock-Rumex tianschanicus CV.×R.Patiential L.)是前苏联学者于1990年培育而成的植物学性状稳定的多年生饲草新品种,自1996年引入我国。根据我国专家评估,酸模粗蛋白高、抗旱耐盐碱、速生高产,可作为一种新型饲料作物。但其蛋白质构成及营养价值究竟如何,需进一步研究。为此,本课题组对引进的原种酸模进行了不同生育期的营养成分及营养动态的系列分析研究。试验分为苗期、返青期、叶簇期、抽茎期、开花期、成熟期及枯萎期7个生育时期,分别测定了其含氮量、非蛋白氮、粗蛋白及真蛋白含量。每种成分5个样本,构成5个重复,按单因素5重复对其进行方差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酸模的确具有高蛋白的优良生物学特性,全期平均粗蛋白能达到27.45%,显著高于其他牧草和一般果蔬。可作为畜禽饲料和人用蔬菜开发利用,也是进一步提取叶蛋白、叶绿素铜钠、氨基酸等的理想资源和物种。试验说明,无论是全株含氮量,还是粗蛋白、真蛋白均在叶簇期一抽茎期间处于较高时期,此时粗蛋白达33.48%,真蛋白达25.37%,蛋白值平均值为27.45%,真蛋白占粗蛋白的73%。从抽茎期后蛋白质呈直线下降趋势,因此综合考虑当以抽茎初期为刈割最佳时期。
  • 猪与禽营养
  • 闫素梅,史彬林,索兰弟,侯先志,骆丽芝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3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1采用安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60只1日龄健康艾维茵仔鸡称重后随机分为12组,每组30只。其中,锌设0、5、40和80mg/kg4个添加水平;VA设0、3000和6000IU/kg3个添加水平,共构成12组。试验2也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50只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称重后随机分为15组,每组30只。其中,锌设25、65、145、305和625mg/kg5个添加水平,VA设3000、6000和12000IU/kg3个添加水平,共组成15组。通过研究日粮锌与VA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VA代谢和血清VA浓度的相对剂量反应(RDR)的影响,初探利用RDR评价肉仔鸡VA营养状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应用血清VA和RDR值可监测肉仔鸡的VA营养状况,给合血清VA浓度可以判断引血清VA浓度低下的原因,是由于日粮VA本身供给不足所致,还是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但当日粮VA增加至一定水平时,RDR对机体的VA营养状况反映不敏感。
  • 冷向军,王康宁,杨凤,端木道,周安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24头平均体重6.10±0.35kg的28±1日龄断奶杜×长×大杂交仔猪,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膨胀大豆-豆粕型基础饲粮和添加0.6%HCl、1.5%柠檬酸、0.25%复合酸的3种饲粮。结果表明:在断奶后头2周,添加0.6%HCl、1.5%柠檬酸、0.25%复合酸分别提高仔猪日增重5.9%(P<0.10)、10.5%(P<0.05)、9.2%(P<0.05),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腹泻率,对采食量和料肉比没有显著影响(P>0.10)。添加0.25%复合酸提高了胃蛋白酶(P<0.01)和胃酸分泌(P<0.10),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添加1.5%柠檬酸有提高上述两种酶活性的趋势(P<0.15,P<0.10),但对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没有影响,显著降低了结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此外,添加0.25%复合酸有降低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数量的趋势(P<0.10)。上述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复合酸可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提高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添加柠檬酸对降低结肠大肠杆菌,减少腹泻发生效果显著。添加盐酸可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日增重,但效果不及有机酸和复合酸显著。
  • 谢棒祥,张敏红,杜荣,王丹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健康、体重接近21日龄商品代AA肉鸡540只,按照2×5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公母各半。1组饲喂基础日粮,2、3、4、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5、10、20、40mg/kg山楂叶黄酮,6、7、8、9组饲喂基础日粮+5、10、20、40mg/kg大豆黄酮,试验35天,观测添加山渣叶黄酮、大豆黄酮对肉仔鸡脂质代谢及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黄酮可显著提高4-8周肉鸡饲料转化率(P<0.01),4-8周添加5、10mg/kg黄酮可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P<0.01);山楂叶黄酮添加组鸡饲料转化率高于大豆黄酮组(P=0.057)。从添加黄酮对肉鸡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看,4-8周肉鸡日粮中以添加5mg/kg黄酮最为适宜。(2)日粮添加黄酮21天,各黄酮添加水平均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P<0.05或0.01),显著提高HDL-C水平(P<0.05)。其中山楂叶黄酮对TC的下降作用显著大于大豆黄酮(P<0.05),山楂叶黄酮对雌肉鸡的降LDL-C作用大于公肉鸡。日粮添加黄酮35天,各组鸡血清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HDL-C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对TG、LDL-C无显著影响(P>0.05)。从添加水平看,在降低TG、LDL-C水平和升高血清HDL-C方面,肉鸡日粮中以添加5mg/kg最为适宜。
  • 朱新产,王宝维,张庭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肉鸡饲粮中添加1.5%海藻多糖,对山东地方特色保种白羽鸡进行饲养试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血液中脂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蛋白质的多态。结果表明,处理组90Ku蛋白亚基组分表达程度显著增强。EST同工酶快区Es-1位点,由多等位基因控制,酶带着色程度显著减弱,其活性下降42.7%。LDH同工酶出现3条酶谱带,酶带着色的程度明显增强,其活性增加3倍。此外,添加组的饲料利用率、增重及生长性能明显提高,提示海藻多糖直接或间接调控基因表达水平,与生长性状呈正相关。
  • 反刍动物营养
  • 王中华,林雪彦,李富昌,谢幼梅,万仁忠,高秀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02, 14(04):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莫能菌素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以期确定莫能菌素在瘤胃内容物中的适宜添加浓度。混合瘤胃微生物由饲喂花生秧基础日粮的阉公牛瘤胃内容物和瘤胃液制备, 用简易人工瘤胃装置测定莫能菌素浓度对产气量、瘤胃乙丙酸比例、粗纤维降解率和真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莫能菌素浓度强烈地抑制产气量,两者呈线性负相关(P<0. 05) ;粗纤维降解率开始时随莫能菌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浓度为0. 078mg/ L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呈二次幂函数关系;添加莫能菌素降低了瘤胃乙丙酸比例,但瘤胃乙丙酸比例随莫能菌素浓度的提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莫能菌素浓度为0. 1~2. 0 mg/L的范围内,添加莫能菌素对蛋白质的产量没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