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 首页
  • 关于本刊
    • 期刊介绍
    • 大事记
    • 数据库收录
    • 文献计量学指标
  • 作者中心
    • 我要投稿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论文规范标准
  • 写作指南
  • 编委会
  • 期刊在线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 关键词排行
    • 关键词云
    • 知识脉络
    • 作者关系图
  • 期刊订阅
  • 道德声明
  • OA政策
  • 公益信息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11-15
  
  • 全选
    |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目录
  • 封面与封底
    2025, 37(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第37卷第11期目录
    2025, 37(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半胱胺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Cysteami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uminant Production
    吴铁成, 王涛, 刘俊阳, 刘斌
    2025, 37(11): 7241-725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半胱胺(CS)是一种在动物胃肠道和下丘脑产生的生物化合物,参与辅酶A和牛磺酸代谢。CS的巯基能与生长抑素特异性结合,间接地调节生长激素分泌,还可以作为细胞抗氧化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CS可以促进生长、缓解应激、增强抗氧化性能、减少瘤胃甲烷产生,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在绿色健康养殖的背景下,CS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CS的机体代谢途径、生理功能,阐述了CS对反刍动物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应用前景。

  • 仔猪肠道水分转运通道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in Nutritional Regulation on Intestinal Water Transporters in Piglets
    江家媛, 宋转, 孙铝辉, 易丹
    2025, 37(11): 7251-726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仔猪由于胃肠道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易受各种应激因素影响发生断奶应激综合征,导致腹泻等问题,其主要表型之一是水分吸收障碍。肠道液体的吸收和分泌主要通过肠上皮细胞旁途径和跨细胞途径介导,其中跨细胞途径主要受细胞膜水通道蛋白(AQPs)调控。AQ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机体的跨膜蛋白,负责水分子、小分子溶质(如甘油)、气体和离子的跨膜转运,在细胞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AQPs的异常表达会导致肠腔内液体和电解质运输紊乱,从而引发腹泻。此外,AQPs的异常表达还与水肿、癌症等疾病有关。尽管AQPs在腹泻和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营养调控AQPs可缓解多种胃肠道疾病,具有AQPs靶向疗法的潜力。本文将系统综述AQPs在腹泻及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营养调控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后抗生素时代通过靶向AQPs防治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措施的开发提供参考。

  • 中国黄牛育肥性能影响因素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attening Performance in Chinese Yellow Cattle
    志莉, 国晓丹, 俞英, 毛华明
    2025, 37(11): 7264-727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牛肉数量及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黄牛由于优越的食用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其产肉性能较低,影响了中国黄牛产业的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影响中国黄牛育肥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和地域、营养水平和饲喂方式,并对比了同品种不同时期的胴体性状变化,最后探讨了影响中国黄牛育肥性能的分子机理,旨在为中国黄牛遗传资源保护、高效养殖以及遗传选育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 环状RNA在反刍动物乳腺功能及乳脂代谢中的作用
    Roles of Circular RNAs in Mammary Gland Function and Milk Fat Metabolism in Ruminants
    李晨雷, 何天乐, 吴曦, 郭延生
    2025, 37(11): 7276-728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环状RNA(circRNA)是近年来在真核细胞中广受关注的一类非编码RNA,在调控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通过充当微小RNA(miRNA)“海绵”等方式影响乳腺细胞中乳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乳脂合成途径。通过改变circRNA的表达水平或结构,或可进一步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影响乳脂合成过程。circRNA有望成为反刍动物乳脂合成的新型分子调控靶标。基于此,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反刍动物乳腺组织中调控乳脂合成的可能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便为今后深入研究并利用circRNA干预反刍动物乳脂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Tauri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刘新宇, 栾嘉明, 冯鑫, 耿春银
    2025, 37(11): 7285-729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牛磺酸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含量很高的游离氨基酸,具有消炎、抗氧化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牛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已逐步被验证具有改善畜禽生产性能、肠道健康以及产品品质等作用。尽管如此,目前牛磺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未得到充分开发,尤其在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以及与其他益生素协同使用的效果与影响机制还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影响牛磺酸应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牛磺酸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s in Poultry Production
    唐杰, 黄明媛, 邢孔萍, 冯鑫
    2025, 37(11): 7298-730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黄芪作为传统中草药,因其多靶点、低残留的特性,在畜牧兽医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黄芪活性成分的解析与作用机制不断深入,其对家禽生理、生产性能等的调节作用被进一步揭示。本文系统综述了近5年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对家禽(蛋鸡、肉鸡、鸭、鹅)的多维度作用,包括对消化系统健康、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控效应以及对生产性能(产蛋率、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繁殖性能(孵化率、受精率)及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器官指数)等的改善作用,以期为家禽养殖的绿色转型与高效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发酵非常规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Fermented Non-Conventional Roughages in Ruminant Production
    李太春, 刘志云, 官小凤, 钟晓霞
    2025, 37(11): 7308-732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随着我国反刍动物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优质粗饲料的缺口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秸秆、糟渣等非常规粗饲料资源分布广、存量大,但存在适口性差、营养成分参差不齐以及消化利用率低等问题。而通过微生物发酵非常规粗饲料,可有效改善原料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及消化率,在提升反刍动物生长性能、调节瘤胃微生物群落和降低养殖成本等方面有巨大潜力。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发酵非常规粗饲料的营养特性、生产工艺及其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畜产品品质、免疫功能和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应用中的技术瓶颈,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非常规粗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 酿酒酵母培养物对牛生理机能的功能作用及调控机制
    Functional Effects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Saccharomyces erevisiae Culture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Bovine
    雷嘉鑫, 贺斌成, 户春丽, 马燕芬
    2025, 37(11): 7322-732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酿酒酵母培养物(SYC)是以酿酒酵母为菌种,将植物蛋白质等发酵浓缩干燥获得的产品,富含酵母代谢产物、细胞壁多糖及菌体蛋白等功能性成分,具有改善动物生长性能、调节免疫功能和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等益生作用。开发利用SYC可有效解决目前制约牛产业发展的饲料成本高和饲料利用率低等产业瓶颈问题。本文综述了SYC对牛生长发育、瘤胃健康、免疫功能和肉品质等方面的调控作用,以及各信号通路间的网络协同机制,以期为SYC在牛养殖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pound Microbial Fermented Fe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董莲花, 钟金凤, 黄露玄, 谢春
    2025, 37(11): 7330-734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于推进畜禽健康养殖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复合菌发酵因具备单菌发酵无法替代的优势而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成效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影响因素、特点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 黄花蒿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rtemisia annua L. Extrac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田逸飞, 邢媛媛, 金晓, 史彬林
    2025, 37(11): 7346-73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黄花蒿提取物是一种富含倍半萜类、多糖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和香豆素类等成分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及调节血糖和血脂等作用,对细胞有显著的免疫刺激活性。黄花蒿提取物应用于动物生产中可以提高生产性能、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调节肠道屏障等,其作为天然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黄花蒿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花蒿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L-苹果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L-Mala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胡汉宇, 祝倩, 孔祥峰, 李一星
    2025, 37(11): 7355-736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L-苹果酸(L-MA)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酸,因具有多重生理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MA能够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增强机体抗氧化与抗炎能力、维持肠道稳态、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并改善肉品质,且无毒性副作用。因此,L-MA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改善动物机体健康与生产性能,在动物生产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L-MA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及生理功能,并综述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加深对L-MA生理功能的认识,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脂肽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Application of Lipopeptide in Livestock, Poultry and Aquaculture Husbandry
    李桐, 吴立新, 周文豪, 梁晓芳
    2025, 37(11): 7364-737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脂肽是一类由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具备广谱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等多重功能,作为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中展现出显著应用潜力。本文系统综述了脂肽特别是表面活性素的结构特性、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在提升动物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健康等方面的表现。进一步评估了脂肽推广应用所面临的成本、稳定性和法规障碍,并探讨了其高效生产及稳定性提升的技术策略。最后,展望了脂肽在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养殖中的发展前景,旨在为脂肽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氨基酸在肉类风味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Role of Amino Acids in Meat Flavor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韩赛鹏, 潘俊毅, 陈家顺, 郭秋平
    2025, 37(11): 7377-738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氨基酸作为肉类的重要组成成分,通常以游离形式或作为蛋白质的构成单元发挥多种功能。研究表明,氨基酸可通过直接呈味、参与Strecker降解反应以及美拉德反应等途径,显著影响肉类风味的形成;同时,原料肉的特性与加工方式等因素会改变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从而影响其在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氨基酸在肉类风味形成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肉类风味品质的改善与调控提供参考,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类食品的需求。

  • 饲草中营养与功能性成分对反刍动物产品风味的调控机制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Components in Forage on Flavor of Ruminant Products
    刘金娣, 孙明远, 辛杭书, 钟荣珍
    2025, 37(11): 7388-740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风味是反刍动物产品品质的核心指标,也是消费者评估动物源性产品质量的首要感官特征,其形成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滋味呈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密不可分。改善反刍动物肉类风味,可以塑造差异化风味特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肉中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及滋味呈味物质,深入探讨了饲草中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等对动物源产品风味前体物质合成、脂肪氧化调控及微生物代谢的分子互作机制,以期为饲草高效利用、生产高品质动物源性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种养结合模式下饲草资源高效转化利用与风味产业的协同发展。

  • 研究论文
  • 甜味剂对母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及母猪和仔猪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Sweetener on Growth Performanc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ows and Serum Hormone Indices of Sows and Piglets
    刘显军, 齐奇, 郑佳星, 陈静, 黄天祥, 徐正男, 孙佳伟, 何雨桥, 马嘉悦, 田于金和
    2025, 37(11): 7406-741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甜味剂对母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及母猪和仔猪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为甜味剂在母猪饲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100头健康、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二胎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母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甜味剂组母猪分娩前7 d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g/t甜味剂。试验期为分娩前7 d至分娩后2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剂组母猪的总采食量极显著提高(P<0.01),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剂组的仔猪断奶窝重极显著提高(P<0.01)。3)在母猪分娩后23 d,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剂组的母猪血清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神经肽Y(NPY)和胃饥饿素(Ghrelin)含量显著提高(P<0.05),母猪血清皮质醇(COR)和瘦素(LEP)含量显著降低(P<0.05)。4)仔猪断奶当天,与对照组相比,甜味剂组的仔猪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提高(P<0.05),仔猪血清NPY和Ghrelin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仔猪血清COR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00 g/t甜味剂可提高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促进刺激食欲的胃肠道激素的分泌,降低抑制食欲的胃肠道激素的释放,提高母猪的食欲及采食量,改善血糖相关激素的含量,提高血清中生长相关激素的含量。

  • 植物乳杆菌ZHR8后生元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炎症及微生物的影响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HR8 Postbiotics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Microorganism of Weaned Piglets
    王媛媛, 宦海琳, 马清泉, 许思研, 刘能文, 闫俊书
    2025, 37(11): 7416-742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植物乳杆菌ZHR8后生元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炎症、盲肠及结肠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20头初始体重为(10.46±0.2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CON组(基础饲粮)、0.05% ZHR8组(基础饲粮+0.05%植物乳杆菌ZHR8后生元)、0.10% ZHR8组(基础饲粮+0.10%植物乳杆菌ZHR8后生元)、0.20% ZHR8组(基础饲粮+0.20%植物乳杆菌ZHR8后生元),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29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0.10% ZHR8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0.20% ZHR8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升高(P<0.01);0.20% ZHR8组断奶仔猪末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0.20% ZHR8组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升高(P<0.01);0.10% ZHR8、0.20% ZHR8组断奶仔猪空肠绒隐比显著升高(P<0.05)。3)与CON组相比,0.10% ZHR8组断奶仔猪结肠黏膜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0.20% ZHR8组促炎因子干扰素-γ(IFN-γ)、IL-8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4)与CON组相比,0.10% ZHR8组断奶仔猪结肠内容物戊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0.20% ZHR8组戊酸、异戊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5)16S rRNA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0.10% ZHR8、0.20% ZHR8组断奶仔猪结肠普雷沃氏菌科_NK3B31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0.10% ZHR8组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20%植物乳杆菌ZHR8后生元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减少肠道炎症,增加肠道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增强断奶仔猪的肠道健康。

  • 水通道蛋白3介导仔猪腹泻发生及维生素A的调控作用
    Aquaporin 3 Mediates Occurrence of Diarrhea in Piglets and Regulatory Role of Vitamin A
    邓淏予, 金慧敏, 黄勇刚, 吴苗苗, 印遇龙, 谭碧娥
    2025, 37(11): 7429-744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通道蛋白3(AQP3)在仔猪腹泻发生中的作用以及维生素A对AQP3表达的调控。试验1:选取14头体重[(7.27±0.23) kg]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30 d。试验期间对2组仔猪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试验第24~28天,腹泻模型组(CPT组)仔猪每天腹腔注射15 mg/kg BW伊立替康(CPT-11),对照组(CON组)仔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第30天屠宰采样。试验2:选取14头体重[(7.32±0.20) kg]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PT-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CPT-VA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2 000 IU/kg维生素A的高水平维生素A饲粮。试验期30 d。试验第24~28天,所有仔猪每天腹腔注射15 mg/kg BW CPT-11。试验第30天屠宰采样。细胞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视黄酸处理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毒性、凋亡情况以及水通道蛋白(AQP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CPT-11诱导极显著提高了仔猪腹泻指数(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空肠、回肠和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mRNA相对表达量(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相对表达量(P<0.01)。2)与0 nmol/L视黄酸组相比,100 nmol/L视黄酸组IPEC-J2细胞增殖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AQP3、水通道蛋白4(AQP4)和水通道蛋白11(AQP1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3)与CPT-CON组相比,CPT-VA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空肠、回肠、结肠TNF-α和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回肠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回肠和结肠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AQP3可介导仔猪腹泻的发生,维生素A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可调控AQP3表达,减轻肠道炎症及缓解仔猪腹泻。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琅琊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Immune Function and Gut Microbiota of Langya Chickens
    张柏林, 李雪静, 史雪萍, 龚相维, 王述柏
    2025, 37(11): 7442-74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琅琊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机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择1 800只1日龄琅琊鸡(公母各占1/2),采用2(性别)×5(饲粮CP水平)双因素试验设计,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10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只鸡。饲粮CP水平分别为18%、19%、20%、21%和22%。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20% CP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CP水平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CP水平组(P<0.05)。雄性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显著高于雌性(P<0.05)。2)20% CP水平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18%和22% CP水平组(P<0.05),18%和19% CP水平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21% CP水平组(P<0.05)。雄性的血清AST活性和UN含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3)20%和21% CP水平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18% CP水平组(P<0.05),20% CP水平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18%、21%和22% CP水平组(P<0.05)。雄性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高于雌性(P<0.05)。4)20% CP水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18%、19%和22% CP水平组(P<0.05),21% CP水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余CP水平组(P<0.05)。雄性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IgG含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5)对于雄性,20% CP水平组回肠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18%和22% CP水平组(P<0.05)。对于雌性,20% CP水平组回肠拟杆菌门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18%和22% CP水平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适宜CP水平能够改善琅琊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本试验条件下,1~42日龄雄性和雌性琅琊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以19%~21%为宜。

  • 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对中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氨基酸转运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Isoleucine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Amino Acid Transport and Lipid Metabolism of Medium-Growing Yellow-Feathered Chickens
    范秋丽, 苟钟勇, 张赛, 王一冰, 林厦菁, 罗琦丽, 董晓丽, 邓远帆, 阮栋, 蒋守群
    2025, 37(11): 7455-746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对61~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状、肉品质、空肠氨基酸转运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确定此阶段黄羽肉鸡饲粮异亮氨酸适宜水平。选取1 080只初始体重为1 581.67 g的61日龄麻黄肉母鸡,随机分为6组,各组饲粮异亮氨酸水平依次为0.46%、0.54%、0.62%、0.70%、0.78%和0.86%,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异亮氨酸水平的升高:1)肉鸡料重比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2)肉鸡血浆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谷丙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性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3)肉鸡腹脂率呈线性降低(P<0.05);4)肉鸡屠宰后24 h胸肌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屠宰后24 h胸肌红度(a*)值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胸肌剪切力呈线性降低(P<0.05);5)肉鸡空肠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3(EAAT3)基因表达量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6)肉鸡肝脏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适宜水平的异亮氨酸可改善61~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母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同时调节血糖和血脂含量以及空肠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依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61~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母鸡获得最佳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饲粮异亮氨酸水平为0.68%~0.90%,其中以料重比为主要评价指标,饲粮异亮氨酸适宜水平为0.74%,每日需要量为742 mg。

  •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Carboxymethyl Pachymaran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Immune Function of Broilers
    陈博, 黄明海, 郜璐瑶, 陈乐乐, 李泽政, 吴思超, 熊富旋, 熊小军, 庞一林, 邓炜, 吕宗浩, 贺建华
    2025, 37(11): 7467-747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0羽1日龄817肉鸡公雏,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CMP100组)、200(CMP200组)、400(CMP400组)和800 mg/kg(CMP800组)CMP。试验期为49 d,分为1~21日龄和22~49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21日龄时,CMP100组和CMP200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21~49日龄时,CMP200组ADG显著提高(P<0.05);1~49日龄时,CMP100组和CMP200组ADG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CMP400组和CMP80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CMP200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提高(P<0.05);49日龄时,CMP100组和CMP200组血清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CMP200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49日龄时,CMP100组、CMP200组和CMP400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CMP800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49日龄时,各试验组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CMP400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CMP200组和CMP400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49日龄时,CMP4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CMP2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CMP100组、CMP200组和CMP4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CMP能够改善肉鸡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进而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CMP添加水平为200 mg/kg时饲喂效果最佳。

  • 中链脂肪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Effects of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Broilers
    颜安, 江皓天, 任艳, 周思源, 马银辉, 魏忠华, 刘树栋, 陈宝江
    2025, 37(11): 7480-749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链脂肪酸(MCFAs)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爱拔益加肉仔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4组肉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1%、0.2%和0.3%的MCFAs产品(含42%的MCFAs)的饲粮,持续饲喂42 d。结果表明:0.3%组肉鸡22~42日龄阶段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3%组肉鸡1~42日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日龄时,0.2%和0.3%组肉鸡的粗蛋白质和有机物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0.2%和0.3%组肉鸡的粗蛋白质和钙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和0.3%组肉鸡的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0.3%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升高(P<0.05),胸肌率和胸肌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MCFAs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肠道形态,增强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饲粮中MCFAs产品的推荐添加量为0.3%(MCFAs有效添加量为0.126%)。

  • 富虾青素玉米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指标和组织虾青素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Astaxanthin-Rich Maize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Blood Indexes and Tissue Astaxanthin Contents of White-Feathered Broilers
    毛瑞宵, 梁煜翔, 马腾, 陈亮, 张宏福, 郝月
    2025, 37(11): 7492-750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虾青素玉米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指标和组织虾青素含量的影响,以评价富虾青素玉米作为肉鸡饲料原料的安全性。试验选取432只健康的1日龄雄性白羽肉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含非转基因亲本玉米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含富虾青素玉米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2组之间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液红细胞平均体积有降低趋势(P=0.093),其他血常规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4)2组之间血清生化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73)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2)有升高趋势,血清丙二醛含量有降低趋势(P=0.084)。6)虾青素可以在血清及心脏、肝脏和胸肌组织富集,试验组血清中虾青素含量为10.29 μg/mL,心脏、肝脏和胸肌组织中虾青素含量分别为0.07、0.17和0.05 μg/g。综上所述,富虾青素玉米不会影响白羽肉鸡的生长和健康,可以作为肉鸡的饲料原料。

  • 不同添加水平发酵白酒糟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on Levels of Fermented White Distiller's Grains on Growth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White Feather Broilers
    刘能文, 许思妍, 王媛媛, 宦海琳, 奚雨萌, 还红华, 李满雨, 李锋, 闫俊书
    2025, 37(11): 7503-751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水平发酵白酒糟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白羽肉仔鸡7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公母各占1/2)。6组发酵白酒糟的添加水平依次为0(F0组)、2.5%(F2.5组)、5.0%(F5组)、10.0%(F10组)、15.0%(F15组)和20.0%(F20组)(风干基础)。试验期42 d,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F0组相比,在1~21日龄,F20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在22~42日龄,F2.5组料重比显著低于F20组(P<0.05);在1~42日龄,F20组料重比显著高于F0组、F2.5组和F5组(P<0.05)。发酵白酒糟添加水平与1~21日龄白羽肉鸡平均日增重的回归方程为Y=-0.003X2-0.101X+35.032,与料重比的回归方程为Y=0.000 4X2-0.001X+1.181;与22~42日龄白羽肉鸡料重比的回归方程为Y=0.000 47X2-0.002X+1.476。由回归方程得出,在发酵白酒糟添加水平为1.25%时,1~21日龄白羽肉鸡料重比最佳;发酵白酒糟添加水平为2.13%时,1~42日龄白羽肉鸡料重比最佳。2)与F0组相比,F20组胸肌滴水损失显著增加(P<0.05)。3)与F0组相比,F10组的胸肌酪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F2.5组、F5组、F10组和F15组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4)F15组胸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F10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其中关键风味物质以壬醛为主。5)与F0组相比,其他各组胸肌十五碳酸、棕榈酸、二十碳酸、二十一碳酸和二十二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胸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F0组顺-13-二十二碳一烯酸和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F0组顺-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20组显著低于F0组、F2.5组和F5组(P<0.05)。F0组胸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F10组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最高。综上所述,在1~21日龄,发酵白酒糟添加水平在1.25%为宜,在1~42日龄,发酵白酒糟添加水平在2.13%为宜;同时,当发酵白酒糟添加水平为20%时,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但当发酵白酒糟添加水平为10%~15%时,则可显著改善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与脂肪酸组成,从而改善白羽肉鸡肉品质。

  • 肉鸡对不同来源棉籽粕的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研究
    A Study of Apparent Ileal Digestibility and 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s of Cottonseed Mea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for Broilers
    孙征, 孙久鹏, 廖秀冬, 张丽阳, 黄靓, 叶晓梦, 赵峰, 解竞静, 冯京海, 萨仁娜, 吕林
    2025, 37(11): 7518-753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龄肉鸡对10种不同来源棉籽粕中18种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和标准回肠消化率(SID),为肉鸡生产中合理配制饲粮提供数据参考。选取858只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分为2个阶段。10~13日龄阶段,选取528只鸡,随机分为11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各组分别饲喂10种不同来源棉籽粕饲粮和1种无氮饲粮。25~28日龄阶段,选取330只鸡,随机分为11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各组分别饲喂10种不同来源棉籽粕饲粮和1种无氮饲粮。结果表明:1)棉籽粕来源和日龄对蛋氨酸和脯氨酸AID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除了蛋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AID外,棉籽粕来源对其余氨基酸AID均有显著影响(P<0.05)。除了胱氨酸AID外,日龄对其余氨基酸AID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13日龄的氨基酸AID显著高于28日龄(P<0.05)。2)棉籽粕来源和日龄对酪氨酸和脯氨酸SID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棉籽粕来源对氨基酸SID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氨基酸SID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13日龄的氨基酸SID显著高于28日龄(P<0.05)。综上所述,棉籽粕来源和日龄对肉鸡蛋氨酸、脯氨酸AID及酪氨酸、脯氨酸SID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不同来源棉籽粕的氨基酸AID和SID存在差异,棉籽粕中大多数氨基酸的AID和SID随日龄增加而下降。

  • 壳寡糖缓解热应激肉鸡肝脏损伤的作用研究
    Study on Effects of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in Alleviating Liver Injury in Heat-Stressed Broilers
    王浩轩, 高金稔, 张迦, 兰瑞霞
    2025, 37(11): 7534-754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寡糖(COS)对热应激肉鸡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选取144只体重接近的雄性28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CON组)肉鸡饲养在(24±1) ℃的鸡舍;热应激组(HS组)和热应激+200 mg/kg COS组(HSC200组)饲养在08:00—18:00温度为(34±1) ℃、其余时间温度为(24±1) ℃的鸡舍;同时,CON组和HS组饲喂基础饲粮,HSC200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200 mg/kg COS。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S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SC200组血清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2)肝脏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HS组肝细胞出现损伤,有一定出血,胞浆疏松化、透明,空泡化严重,部分细胞有炎性浸润;与HS组相比,HSC200组肝细胞肿胀、出血以及炎症浸润状况得以改善。3)与CON组相比,HS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过氧化氢酶(CAT)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HS组相比,HSC200组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T-SOD和GSH-Px活性以及Nrf2、HO-1和CA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HS组肝脏核因子-κB p65亚基(NF-κB p65)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SC200组肝脏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H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肝脏热休克蛋白90(HSP90)、半胱天冬酶9(Caspase9)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肝脏B细胞淋巴瘤-2(Bcl-2)mRNA相对表达量/Bax mRNA相对表达量(Bcl-2/Bax)值显著降低(P<0.05);与HS组相比,HSC200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肝脏HSP90和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00 mg/kg COS可以缓解热应激诱导的肉鸡肝脏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降低肝细胞凋亡率,进而缓解肝脏的组织病理损伤。

  • 饲粮中添加花椒籽饼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Zanthoxylum bungeanum Seed Cake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Cecal Microbiota of Laying Hens
    李兴来, 李林芝, 曹山川, 赵建飞, 尹恒, 王建萍, 刘静波
    2025, 37(11): 7547-756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花椒籽饼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240只42周龄罗曼粉蛋鸡(产蛋率>90%),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ZBS1组)、2%(ZBS2组)和3%花椒籽饼(ZBS3组)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麸皮。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ZBS2和ZBS3组各阶段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第1~4周和第1~8周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ZBS3组第1~8周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ZBS3组蛋壳颜色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粮中花椒籽饼添加水平的提高,蛋壳颜色L*值和红度(a*)值线性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花椒籽饼对蛋黄滋味无显著影响(P>0.05)。4)与CON组相比,ZBS2组和ZBS3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肝脏T-AOC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ZBS2组盲肠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和[Eubacterium]_brachy_group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克里斯滕森氏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ZBS3组盲肠丹毒丝菌科UCG-004(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4)和假解黄酮菌属(Pseudoflavonifractor)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克里斯滕森氏菌科R-7群和未定级消化球菌科(norank_f_Pept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花椒籽饼替代麸皮能提升蛋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并改善盲肠菌群结构,以添加3%为宜。

  • 产蛋后期蛋鸡小麦次粉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测定及预测方程的构建
    Evaluation of 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s of Wheat Middings in Laying Hens during Late Laying Period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ir Prediction Equations
    张露, 丁雪梅, 曾秋凤, 白世平, 刘艳, 张睿楠, 张克英, 王建萍
    2025, 37(11): 7563-757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分析产蛋后期蛋鸡对10种不同来源小麦次粉的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和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并基于小麦次粉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构建产蛋后期蛋鸡氨基酸SID的预测方程。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396只健康、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产蛋后期(75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11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各组分别饲喂1种无氮饲粮和10种不同来源小麦次粉配制的半纯合试验饲粮,无氮饲粮和试验饲粮中均添加0.50%的二氧化钛(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试验周期为3 d。试验结束后,使用二氧化碳气体致晕并宰杀所有鸡只,采集回肠末端食糜用于测定氨基酸和TiO2含量并计算氨基酸SID。结果表明:1)在风干基础下,10种不同来源小麦次粉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脂肪(EE)、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总能(GE)、钙(Ca)、总磷(TP)和总淀粉(T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26%(14.16%~17.96%)、88.56%(86.86%~89.37%)、3.24%(2.28%~4.52%)、3.49%(2.54%~4.97%)、4.61%(2.43%~10.68%)、5.53%(2.65%~12.65%)、21.93%(13.50%~36.30%)、12.92 MJ/kg(12.08~13.92 MJ/kg)、0.08%(0.06%~0.10%)、0.61%(0.44%~0.75%)和29.48%(18.21%~40.53%);容重(BD)平均值为487.94 g/L(429.72~563.09 g/L)。小麦次粉氨基酸中蛋氨酸含量最少,平均值为0.23%(0.21%~0.26%);谷氨酸含量最多,平均值为3.17%(2.94%~3.55%);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13.59%(12.23%~14.43%)。2)产蛋后期蛋鸡对小麦次粉的氨基酸SID平均值为67.36%~90.19%;蛋氨酸SID的变异系数(CV)最大,为22.70%,其余氨基酸SID的CV均不超过15%。3)本试验共建立了除色氨酸外的9种必需氨基酸SID的预测方程,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SID预测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00。其中,赖氨酸SID预测方程(Lys SID=-36.50-9.91ADF+5.83NDF+1.23TS)的拟合程度最高(R2=0.965,P<0.01)。氨基酸SID预测方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偏差为0.10%~3.60%。综上所述,10种不同来源小麦次粉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基于小麦次粉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构建的氨基酸SID预测方程拟合度较好,其中以赖氨酸SID预测方程的表现最优。

  • 基于多组学技术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临武鸭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蛋白质和肠道菌群的差异
    Differences in Growth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Muscle Protein and Gut Microbiota of Linwu Ducks under Different Farming Systems Based on Multi-Omics Technology
    刘洋, 李闯, 黄璇, 邓萍, 张旭, 蒋桂韬, 万伟粲, 胡艳, 邝文涛, 戴求仲
    2025, 37(11): 7577-759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蛋白质组学和微生物基因组学联合分析,探究放养和笼养模式下临武鸭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蛋白质和肠道菌群的差异。选取3 100羽28日龄雌性临武鸭,其中3 000羽为放养组(FRS组,分为10个重复,每个重复300羽),100羽为笼养组(CFS组,分为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2种模式下养殖密度均为4羽/m2,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放养模式相比,笼养模式临武鸭末体重(P=0.014)、平均日增重(P=0.016)、胸肌率(P=0.012)和腹脂率(P<0.001)显著提高,屠宰率(P=0.011)和腿肌率(P<0.001)显著降低。2)与放养模式相比,笼养模式临武鸭胸肌亮度值(P<0.001)、黄度值(P<0.001)和滴水损失(P=0.021)显著提高,胸肌红度值(P=0.034)和剪切力(P<0.001)显著降低。3)与放养模式相比,笼养模式临武鸭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P=0.002)、过氧化氢酶(P<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01)以及总抗氧化能力(P=0.001)显著降低。4)蛋白质组学分析在2组临武鸭胸肌样品中鉴定出646种差异积累蛋白(DAPs),主要参与调控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以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通路。5)微生物基因组学分析在2组临武鸭盲肠食糜中鉴定出46种差异菌属。6)相关性分析显示,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BPGM)、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磷酸丝氨酸磷酸酶(PSPH)、乳酸脱氢酶A(LDHA)、烯醇酶磷酸酶1(ENOPH1)和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与临武鸭胸肌肉色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相关性(P<0.05);40种差异菌属与胸肌肉色、剪切力、滴水损失或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与笼养模式,放养模式临武鸭生长性能和胸肌产量降低,但胸肌肉品质提高;养殖模式改变了临武鸭肌肉蛋白质和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改变肉品质的关键因素。

  • 植物甾醇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
    Effects of Phytostero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Hepatic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of Meat Pigeons
    何玉琴, 陈冬金, 谢璐娜, 许卫华, 林标声
    2025, 37(11): 7593-760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植物甾醇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选取28日龄离乳健康银王肉鸽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肉鸽。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40和80 mg/kg植物甾醇。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D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C、D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A组相比,C、D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3)肝脏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肝脏差异表达基因数目较多,且主要参与脂肪酸降解、脂肪酸代谢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通路。4)肝脏代谢组测序分析显示,添加植物甾醇能改变肝脏中多种脂质代谢物的含量,胆固醇、三酰基甘油等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硫酸己糖基神经酰胺、油酸甲酯等含量呈上升趋势。5)肝脏差异表达基因与脂质代谢物之间的关联分析表明,ATP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ABCA1)、磷脂转移蛋白(PLTP)基因对脂质代谢物的影响较大,且与多种脂质代谢途径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40 mg/kg植物甾醇能够改善肉鸽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调节肝脏基因表达和脂质代谢;植物甾醇通过调节ABCA1和PLTP基因的表达,影响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等脂质的积累,同时促进某些脂质代谢物的生成和积累,从而改善肉鸽的脂质代谢和健康状况。

  • 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Rumen-Protected Methionine Supplementation in Low-Protein Diets on Milk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Rumen Microbial Protein Contents of Dairy Cows
    安亚龙, 范高强, 刘鸿飞, 王超, 韩旭, 张贝贝
    2025, 37(11): 7607-761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选取胎次[(2.20±0.11)胎]、泌乳天数[(141.50±7.95) d]、产奶量[(39.07±0.29) kg]、体重[(645.06±7.79) kg]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奶牛。HC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7.16%的常规饲粮,LC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4.88%的低蛋白质饲粮,LL和LH组分别饲喂在低蛋白质饲粮基础上添加0.034%和0.102% RPMet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HC组相比,LC组乳产量、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显著降低(P<0.05);与LC组相比,LH组乳产量、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显著提高(P<0.05)。与HC组相比,LL、LH组乳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HC组相比,LH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HC、LC组相比,LH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与LC组相比,LL、LH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4)与LC组相比,LH组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5)与HC组相比,LH组多盈利0.75元/(d·头)。与LC组相比,LL、LH组分别多盈利2.83、8.03元/(d·头)。由此可见,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102%的RPMet对奶牛产奶性能无负面影响,但可降低乳中和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提高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及经济效益。

  • 大蒜素对热应激干奶牛被动免疫转移及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Allicin on Passive Immune Transfer of Dry Dairy Cows under Heat Stress and Serum Indices of Calves
    李志杰, 徐宏建, 赵志飞, 朱宽, 沈宜钊, 王猛, 李妍, 孙凤莉, 张秀江, 剧勍, 王美美, 马峰涛, 高艳霞, 李建国
    2025, 37(11): 7617-763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大蒜素对热应激干奶牛被动免疫转移及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为缓解干奶期奶牛热应激及改善犊牛健康提供依据。选取60头经产荷斯坦干奶牛[胎次(2.25±0.43),体重(650±43)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ALL3组)、6(ALL6组)和9 g/d(ALL9组)大蒜素。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从产前60 d至分娩当天)。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牛舍温湿度指数(THI)平均值为78.1,高于奶牛的耐热阈值;同时,饲粮添加大蒜素对奶牛直肠温度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2)与CON组相比,ALL3组初乳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随着饲粮中大蒜素添加量的提高,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变化(P<0.05);饲粮添加大蒜素对犊牛初生重和断奶重无显著影响(P>0.05)。3)与CON组相比,ALL3组犊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随着饲粮中大蒜素添加量的提高,犊牛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变化(P<0.05)。4)血清代谢组分析表明,大蒜素显著上调了母牛血清胆汁酸相关代谢物(如3-氧代胆酸、熊去氧胆酸)含量(P<0.05),并使代谢物显著富集在胆汁分泌、酪氨酸代谢以及炎症相关通路上(P<0.05)。综上所述,在热应激状态下,干奶牛饲粮添加3 g/d大蒜素虽未缓解热应激状态,但可通过影响母牛血液代谢通路提高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犊牛抗氧化和抗炎能力,改善被动免疫转移。

  • 饲喂不同加工方式玉米秸秆对肉牛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Effects of Feeding Different Processed Corn Straw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f Beef Cattle
    赵子骄, 孙庆余, 赵宝, 孙明远, 赵春生, 钟荣珍
    2025, 37(11): 7631-764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加工方式玉米秸秆对安格斯牛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和节能减排提供参考。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况良好的(16±1)月龄安格斯公牛,根据体重[(499.06±44.21) kg]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各组试验牛饲喂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并分别饲喂以揉丝玉米秸秆(揉丝组)、黄贮玉米秸秆(黄贮组)和汽爆玉米秸秆(汽爆组)组成的粗饲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160 d。试验牛饲喂4个月后,每批次每组随机选取2头牛,通过“6连排大型动物呼吸测热装置”开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量检测,共3批次。结果表明:1)汽爆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揉丝组(P<0.05);同时,汽爆组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揉丝组(P<0.05)。2)黄贮组和揉丝组瘤胃pH显著低于汽爆组(P<0.05);黄贮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揉丝组和汽爆组(P<0.05)。3)与揉丝组相比,黄贮组和汽爆组二氧化碳日排放量分别降低8.70%和12.03%(P>0.05),每kg干物质采食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24.93%和28.66%(0.05≤P<0.10),每kg增重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29.21%和57.40%(P<0.05);黄贮组和汽爆组甲烷日排放量分别降低14.52%和3.98%(P>0.05),每kg干物质采食量甲烷排放量分别降低29.29%和21.74%(0.05≤P<0.10),每kg增重甲烷排放量分别降低35.79%和54.73%(P<0.05)。综上所述,肉牛饲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黄贮或汽爆玉米秸秆,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量,实现肉牛健康养殖和节能减排。

  • 不同品种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比较
    Comparison of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Bloo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Serum Immune and Antioxidant Indices of Different Breeds of Beef Cattle
    周琛帛, 张宁, 张宗瑞, 张羽鹏, 郝振凯, 张丹丹, 李博, 程景, 吴苏君, 张亚伟, 张元庆
    2025, 37(11): 7645-765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410.73±52.13) kg的10月龄中国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晋南牛和太行云牛公牛各10头,按品种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期13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120 d,试验期间各组的饲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结果表明:1)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云牛和夏洛莱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晋南牛(P<0.05),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太行云牛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晋南牛(P<0.05)。2)4个品种肉牛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3)太行云牛血液白细胞数(WBC)显著高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P<0.05),晋南牛血液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及血浆尿素(UREA)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05)。4)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云牛和夏洛莱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晋南牛(P<0.05),太行云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夏洛莱牛和晋南牛(P<0.05),晋南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太行云牛和夏洛莱牛(P<0.05)。综上所述,太行云牛在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方面表现较好,适宜作为山西省肉牛养殖的优选品种;晋南牛则需针对ADG较低和F/G偏高的问题开展种质资源创新,以增强品种竞争力。

  • 麦麸和青贮添加剂对笋壳裹包青贮发酵品质及湖羊体内消化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Wheat Bran and Silage Additives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Bamboo Shoot Shell Wrapped Silage and 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in Hu Sheep
    刘远, 徐倩, 蔡薇, 陈翔, 邱贞兰, 汤子喜, 吴贤锋, 李文杨
    2025, 37(11): 7657-767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裹包青贮试验和湖羊饲养试验,研究麦麸和青贮添加剂对笋壳裹包青贮营养物质含量、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湖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为提高笋壳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笋壳裹包青贮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A因素为麦麸添加量,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0(A0)、5%(A5)、10%(A10);B因素为青贮添加剂,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青贮添加剂对照(B0)、0.02%纤维素酶(B1)、1%复合菌液(B2)、0.02%纤维素酶+1%复合菌液(B3)。按照试验设计得到12个组,分别为A0B0、A0B1、A0B2、A0B3、A5B0、A5B1、A5B2、A5B3、A10B0、A10B1、A10B2和A10B3组,每组制作12包笋壳裹包青贮,青贮45 d后每组随机选择3包开封测定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剩余的笋壳裹包青贮用于湖羊饲养试验。选用72只5月龄左右健康湖羊,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6只(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1只羊,单只单笼饲养于消化代谢笼。试验羊每日补饲200 g精料,按照组别自由采食不同加工方式的笋壳裹包青贮。试验期2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15 d。正试期最后5 d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笋壳裹包青贮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提高且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青贮添加剂对影响裹包笋壳青贮上述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笋壳裹包青贮的干物质回收率(DMR)、粗蛋白质回收率(CPR)和酸性洗涤纤维回收率(ADFR)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青贮添加剂显著影响笋壳裹包青贮DMR、中性洗涤纤维回收率(NDFR)和ADFR(P<0.05),其中以添加0.02%纤维素酶时效果最优。2)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笋壳裹包青贮的pH、氨态氮和丁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是同时有氧稳定时间显著降低(P<0.05);青贮添加剂仅显著影响笋壳裹包青贮的氨态氮和丙酸含量(P<0.05)。3)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湖羊对笋壳裹包青贮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摄入氮和沉积氮也显著增加(P<0.05);青贮添加剂显著影响笋壳裹包青贮的ADFI、摄入氮和沉积氮(P<0.05),添加0.02%纤维素酶时湖羊对笋壳裹包青贮的ADFI及摄入氮和沉积氮较高。综上所述,在对笋壳进行裹包青贮时添加麦麸和青贮添加剂均能改善笋壳裹包青贮的发酵品质,促进湖羊采食;添加麦麸对笋壳裹包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改良效果优于青贮添加剂;添加10%的麦麸可获得优质的笋壳裹包青贮,在此基础上添加0.02%纤维素酶可进一步提升笋壳裹包青贮在湖羊上的饲用价值。

  • 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Effects of Vitamin B Complex Supplementation in High-Concentrate Diet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Rumen Fermentation of Hu Sheep
    胡洁, 宋阳, 蒋中二, 高慧香, 杨娜, 安济山, 梁赞, 刘强林, 沈维军, 万发春
    2025, 37(11): 7671-768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60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5.0±1.5) kg的4月龄公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对照组饲喂高精料基础饲粮(精粗比为80∶20),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10、2.20和4.40 g/d的复合维生素B。试验期6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维生素B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维生素B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和葡萄糖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3)复合维生素B添加水平显著影响了瘤胃液氨态氮浓度(P<0.05),有影响瘤胃液乙丙比(P=0.082)和纤维素酶活性(P=0.091)的趋势;随着复合维生素B添加水平的升高,瘤胃液氨态氮浓度呈线性降低(P<0.05),乙丙比呈线性升高(P<0.05),纤维素酶活性有呈线性变化的趋势(P=0.082)。综上所述,在高精料饲粮中添加1.10~4.40 g/d的复合维生素B未显著影响湖羊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如果肉羊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则无需在饲粮中额外补充复合维生素B。

  • 博落回提取物对育肥湖羊公羔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参数、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Effects of Macleaya cordata Extra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Rume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Numbers of Fattening Male Hu Lambs
    高秀杰, 郝小燕, 何甜, 张暄梓, 田光元, 项斌伟, 张建新
    2025, 37(11): 7681-769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博落回提取物(MCE)对育肥湖羊公羔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参数、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体况良好、体重[(27.50±1.25) kg]相近的4月龄纯种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300 MCE组)、600(600 MCE组)和900 mg/kg(900 MCE组)的MCE。试验期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600 MCE组羔羊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600 MCE组瘤胃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 MCE组(P<0.05),瘤胃液戊酸和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0 MCE组和900 MCE组瘤胃液乙丙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600 MCE组瘤胃液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 MCE组(P<0.05);300 MCE组、600 MCE组和900 MCE组瘤胃液α-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 MCE组和900 MCE组瘤胃液果胶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600 MCE组瘤胃产甲烷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00 MCE组(P<0.05),瘤胃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 MCE组(P<0.05);600 MCE组和900 MCE组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MCE可以促进育肥湖羊公羔瘤胃发酵,降低瘤胃液NH3-N浓度,改变瘤胃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羔羊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MCE的适宜添加量为600 mg/kg。

  • 盐地碱蓬提取物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Effects of Suaeda salsa L. Extra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Organ Indexes, Meat Quality, 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Hu Sheep
    李昌昌, 杨振祥, 李林贵, 王彦, 秦荣艳, 刘艳丰, 许贵善, 王文奇
    2025, 37(11): 7692-770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盐地碱蓬提取物(SSE)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取体重为(30.27±1.18) kg、健康的4月龄湖羊公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每只羊每天在TMR基础上添加8.88 g SSE。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湖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2)试验组湖羊的肝脏重量、肝脏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湖羊肌肉中粗脂肪(EE)含量显著降低(P<0.05),pH45 min、pH24 h、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剪切力有降低趋势(0.05<P<0.10);4)试验组湖羊肌肉中苏氨酸(Thr)、天冬酰胺(Asn)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组氨酸(His)、甘氨酸(Gly)、丝氨酸(Ser)、鸟氨酸(Orn)、谷氨酸(Glu)、必需氨基酸(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提高(P<0.05),脯氨酸(Pro)和精氨酸(Arg)含量均有升高趋势(0.05<P<0.10);5)试验组湖羊肌肉中己酸(C6∶0)、辛酸(C8∶0)和棕榈酸(C16∶0)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十五烷酸(C15∶0)、花生酸(C20∶0)、反亚油酸(C18∶2n6t)和α-亚麻酸(C18∶3n3)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癸酸(C10∶0)、反油酸(C18∶1n9t)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烷酸(C17∶0)、木蜡酸(C24∶0)、油酸(C18∶1n9c)、总单不饱和脂肪酸(T-MUFA)、亚油酸(C18∶2n6c)、γ-亚麻酸(C18∶3n6)、总多不饱和脂肪酸(T-PUFA)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显著提高(P<0.05),十三烷酸(C13∶0)、二十碳二烯酸(C20∶2)和MUFA/SFA均有提高趋势(0.05<P<0.10);6)试验组湖羊肌肉中2,6-二甲基-2-辛烯和(E)-2-庚烯醛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2-氨基苯酚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3,7,7-三甲基双环庚烷、2-丙基-2-庚醛、1-乙基吡咯-2,5-二酮、2-甲酸庚酯、2-庚烯酸甲酯、2-羟基丙酸戊酯、1-哌啶乙醇、4-甲基异噻唑和茴香脑含量显著提高(P<0.05),3(2H)-哒嗪酮、环己烷丙醇、2-苄氨基-1-丙醇、2-甲基丁酸酐和辛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6%的SSE可提高湖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器官指数,优化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对湖羊肉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积极影响。

  • 不同比例葡萄梗对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Grape Stem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Serum Indexes of Sheep
    米日扎提·艾热提, 王连群, 张俊瑜, 焦勇程, 何运凯, 张宇, 李杰
    2025, 37(11): 7708-771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葡萄梗对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40只平均体重为(33.76±4.27) kg的4~6月龄哈萨克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4组试验羊分别饲喂葡萄梗添加比例为0(CK组)、5%(A组)、10%(B组)和20%(C组)的试验饲粮。试验全期56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消化代谢试验7 d(试验第50~56天)。结果表明:1)B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最高,比C组分别提高8.40%(P<0.05)、30.00%(P<0.05)和17.78%(P<0.05),比CK组分别提高4.04%(P>0.05)、11.34%(P>0.05)和11.58%(P>0.05)。2)C组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CK组、A组和B组(P<0.05),且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CK组、A组和B组(P<0.05)。3)A组、B组和C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分别比CK组提高4.30%(P>0.05)、3.64%(P>0.05)和5.01%(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分别比CK组提高4.90%(P>0.05)、12.87%(P>0.05)和22.08%(P<0.05);A组、B组和C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较CK组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较CK组显著提高(P<0.05),且B组和C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较CK组显著提高(P<0.05);随饲粮中葡萄梗添加比例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葡萄梗可提高绵羊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但添加比例过大会降低绵羊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其适宜添加比例为5%~10%。

  • 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妊娠后期多羔母羊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和激素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s with Different Energy and Protein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Biochemical, Antioxidant, Immune and Hormone Indices of Polytocous Ewes in Late-Pregnancy
    陈乐祥, 达拉胡, 萨茹丽, 哈斯额尔敦, 白晨, 木其尔, 曹琪娜, 郑彦楷, 刘学文, 敖长金
    2025, 37(11): 7719-773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妊娠后期多羔母羊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和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以东寒湖(东弗里生羊×小尾寒羊×湖羊)杂交羊为试验动物,通过B超检测选择怀2~3羔的妊娠期[妊娠(75±5) d]体况健康、体重为(72.49±3.69) kg的母羊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3组母羊分别饲喂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LELP组,代谢能(ME)为8.31 MJ/kg、粗蛋白质(CP)为11.25%]、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MEMP组,ME为8.65 MJ/kg、CP为12.15%)和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HEHP组,ME为9.00 MJ/kg、CP为13.12%)。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LELP组母羊妊娠第150天体重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MEMP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HEHP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妊娠第150天,HEHP组血清总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3)妊娠第120天,LELP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MEMP组(P<0.01)。妊娠第150天,LELP组血清T-AOC和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血清GSH-Px和CAT活性极显著高于MEMP组(P<0.01),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4)妊娠第120天,LELP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MEMP组(P<0.05或P<0.01)。妊娠第150天,LELP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G和IL-1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MEMP组(P<0.05或P<0.01)。5)妊娠第120天,LELP组血清雌二醇(E2)和催乳素(PRL)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LELP组和HEHP组血清孕酮含量极显著高于MEMP组(P<0.01)。妊娠第150天,LELP组和HEHP组血清PRL含量极显著高于MEMP组(P<0.01)。综上所述,HEHP组母羊生长性能表现较好;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能够提高母羊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以及血清E2和PRL含量,有利于胎儿发育及泌乳,更适宜作为东寒湖杂交羊妊娠后期饲粮。

  • 妊娠后期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多羔母羊初乳成分和羔羊体况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Energy and Protein Levels in Late-Pregnancy Diets on Colostrum Components of Polytocous Ewes and Body Condition and Serum Biochemical, Antioxidant and Immune Indices of Lambs
    陈乐祥, 达拉胡, 萨茹丽, 哈斯额尔敦, 白晨, 木其尔, 曹琪娜, 郑彦楷, 刘学文, 敖长金
    2025, 37(11): 7732-774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喂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多羔母羊初乳成分和羔羊体况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以东寒湖(东弗里生羊×小尾寒羊×湖羊)杂交羊为试验动物,通过B超检测选择怀2~3羔的妊娠期[妊娠(75±5) d]体况健康、体重为(72.49±3.69) kg的母羊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各组母羊分别饲喂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LELP组,代谢能(ME)为8.31 MJ/kg、粗蛋白质(CP)为11.25%]、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MEMP组,ME为8.65 MJ/kg、CP为12.15%)和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HEHP组,ME为9.00 MJ/kg、CP为13.12%)。预试期15 d,正试期85 d(母羊妊娠90 d至分娩后25 d)。结果表明:1)LELP组初乳非脂乳固体、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EHP组(P<0.01或P<0.05);2)各组间羔羊初生体重、断奶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体尺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羔羊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LELP组羔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MEMP组(P<0.01或P<0.05);5)各组间羔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母羊妊娠后期饲喂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羔羊体况以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初乳成分含量和羔羊抗氧化能力。

  • 放牧补饲条件下绒山羊羯羔与母羔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Fattening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between Wether Lambs and Ewe Lambs of Cashmere Goats under Grazing with Supplementary Feeding Conditions
    贾宇达, 温琦, 赵艳丽, 郭咏梅, 张清月, 郭晓宇, 闫素梅
    2025, 37(11): 7744-775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补饲条件下绒山羊羯羔与母羔育肥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差异,以期为制定绒山羊科学育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0只体况相近的4月龄断奶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根据性别分为羯羔组和母羔组,每组20只。试验期97 d,包括7 d预试期及90 d正试期,其中正试期分为育肥前期(第1~30天)、育肥中期(第31~60天)和育肥后期(第61~90天)。结果表明:1)与母羔组相比,羯羔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总干物质采食量(P=0.085)和牧草干物质采食量(P=0.089)有增加的趋势。2)与母羔组相比,羯羔组宰前活重、眼肌面积、头蹄重、心脏重、瓣胃重和小肠重显著增加(P<0.05),胴体重(P=0.086)、皮毛重(P=0.078)和复胃重(P=0.052)有增加的趋势。3)与母羔组相比,羯羔组尾脂重显著增加(P<0.05),GR值有增加的趋势(P=0.062),肾周脂肪重、大网膜脂肪重和肠系膜脂肪重均无显著变化(P>0.05)。4)与母羔组相比,羯羔组眼肌肉色评分显著降低(P<0.05),红度(a*)值有降低的趋势(P=0.082),剪切力有增加的趋势(P=0.086)。综上所述,在放牧补饲条件下,绒山羊羯羔表现出更优的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脂肪沉积能力,母羔则在肉质嫩度和肉色鲜亮程度上表现更佳。

  • 瘤胃微生物移植对初生羔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Rumen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n Intestinal Immune Function in Newborn Lambs
    付琳, 张丽, 曾钰, 周佳, 黄德均, 王高富, 董贤文
    2025, 37(11): 7754-776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估瘤胃微生物移植对出生后15 d羔羊肠道炎症和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24只新生酉州乌羊,在出生后48 h内接收母羊初乳,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在出生后第3~7天每天分别灌喂20 mL活性瘤胃液(RF组)、灭菌瘤胃液(ARF组)及生理盐水(CON组),所有羔羊在出生第16天被屠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RF组和ARF组羔羊均未发生腹泻,结肠组织黏膜结构完整,仅观察到轻微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脱落。2)与CON组相比,RF组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含量显著降低(P<0.05);ARF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0、IL-2、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与CON组相比,RF组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IL-10、白细胞介素-20(IL-20)、白细胞介素-26(IL-26)、IL-22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22受体亚基α1(IL22RA1)和白细胞介素-10受体β亚基(IL10RB)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核因子-κB(TNF/NF-κB)信号通路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ARF组IL-10、IL10RB、TNF和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因子β亚基(IKBKB)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RF组(P<0.05)。与CON组相比,尽管RF组和ARF组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封闭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Occludin)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加,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值得注意的是,ARF组核因子-κB(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4)在RF组中,血清IL-22含量与潜在致病菌(如梭杆菌属、比伯斯坦菌属、丝状杆菌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一些潜在益生菌(如理研菌科RC9肠道群)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抗炎因子(IL-10、IL-2、IgA)含量与阿克曼菌属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考拉杆菌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瘤胃微生物移植未引起羔羊腹泻,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增强屏障功能及平衡促/抗炎网络,优化新生羔羊的肠道免疫稳态,为其早期健康发育提供潜在干预策略。

  • 基于脂质代谢组学的精英伊犁马运动性能及心脏相关代谢机制研究
    Lipid Metabolomics-Based Study of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Cardiac-Related Metabolic Mechanisms in Elite Yili Horses
    黄云江, 迟杨凯文, 黄金龙, 王彤亮, 任万路, 孟军, 姚新奎, 王建文, 杨玉婷, 黄高齐, 努尔古丽·胡安西, 曾亚琦
    2025, 37(11): 7767-777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精英伊犁马5 000 m竞赛前后血浆中脂质代谢物的差异,以及血浆差异脂质代谢物与心脏指标和运动性能之间的相关性。选用参加国家级赛事5 000 m速度赛前8名中的6匹伊犁马为试验对象。使用迈瑞M6兽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采集马匹5 000 m速度赛前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马匹心脏指标。采集马匹赛前静息状态及赛后即刻颈静脉血并制备血浆,进行脂质代谢组学检测,筛选伊犁马竞赛前后血浆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筛选出35种血浆差异脂质代谢物中,赛后的鞘磷脂(SM)(d40∶4)、磷脂酰肌醇(PI)(36∶3)含量极显著高于赛前(P<0.01),神经酰胺(Cer)(d32∶0)、磷脂酰胆碱(PC)(38∶8)、PC(40∶1)含量显著高于赛前(P<0.05),PC(35∶4e)、PC(40∶6)含量极显著低于赛前(P<0.01),磷脂酸(PA)(49:4)、PC(38∶0e)、磷脂酰乙醇胺(PE)(34∶2e)、PE(34∶3e)、PE(37∶1e)、PE(37∶4)、PE(49∶3)、磷脂酰丝氨酸(PS)(27∶1e)、PS(29∶0)、PS(30∶1)、甘油三酯(TG)(50∶2)、TG(54∶3)、TG(54∶4)、TG(54∶6)、TG(56∶7)、TG(57∶4)、TG(58∶8)、TG(61∶4)、甘油二酯(DG)(32∶1e)、脂蜡(WE)(23∶1)、心磷脂(CL)(74∶5)含量显著低于赛前(P<0.05)。其中,有25种血浆差异脂质代谢物与马匹心脏结构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有9种血浆差异脂质代谢物与马匹心脏功能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浆差异脂质代谢物主要注释和富集在新陈代谢途径、胰岛素抵抗、糖基磷脂酰肌醇支链的生物合成、自噬-其他、自噬-动物、甘油酯代谢等途径。综上所述,精英伊犁马在5 000 m竞赛前后体内有多种血浆脂质代谢物发生变化,并发现多种血浆差异脂质代谢物与马匹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相关。

  • 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并在饲料中添加发酵黑水虻对凡纳滨对虾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 Protein Replacing Fish Meal and Adding Fermented Hermetia illucens L. in Diets on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Immune Function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王梦华, 周萌, 黄文庆, 许丰孟, 黄燕华
    2025, 37(11): 7780-779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并在饲料中添加发酵黑水虻对凡纳滨对虾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用豆粕和花生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16.67%、33.33%和66.67%的鱼粉,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4%、8%、16%的发酵黑水虻,制成4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分别记为N0、N4、N8和N16。选取体重为(2.86±0.01) g的凡纳滨对虾560尾,随机分为4组(N0、N4、N8和N1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虾。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N4、N8和N16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N0组(P<0.05),N4、N8和N16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0组(P<0.05),N4和N8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0组(P<0.05),N4和N8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N0组(P<0.05)。2)N4、N8和N16组肝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N0组(P<0.05),N4和N8组肝脏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N0组(P<0.05),N4和N8组肝脏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N0组(P<0.05)。3)N8和N16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N0组(P<0.05),N8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N0组(P<0.05)。4)N4和N8组肝脏Dorsal-1、Relish、Cru、Pen3、SOD和GSH-Px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0组(P<0.05)。5)用副溶血弧菌Ag01进行攻毒,N0、N4、N8和N16组对虾7 d后死亡率分别为53.85%、25.64%、23.08%和51.28%。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4%和8%的发酵黑水虻不仅可以缓解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健康带来的负面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水平不宜超过33.33%,且发酵黑水虻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8%。

  •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慢性氨氮胁迫下黄颡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under Chronic Ammonia Nitrogen Stress
    岳颍淇, 冯德祥, 黎明
    2025, 37(11): 7796-780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氨氮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VD3)对黄颡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平均体质量为(1.23±0.02) g的黄颡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不进行氨氮胁迫,饲料中VD3水平为172 IU/kg)、VD3组(不进行氨氮胁迫,饲料中VD3水平为3 950 IU/kg)、AM组[进行氨氮胁迫,水体总氨氮(T-AN)含量为25 mg/L、非离子氨(NH3)含量为0.37 mg/L,饲料中VD3水平为172 IU/kg]、AM+VD3组(进行氨氮胁迫,水体T-AN含量为25 mg/L、NH3含量为0.37 mg/L,饲料中VD3水平为3 950 IU/k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开展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VD3组黄颡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AM组黄颡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血清丙二醛、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AM组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5(SLC7A5)基因相对表达量和胞质亮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AM组相比,AM+VD3组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糖和脂代谢和肝脏功能的不良影响得到了全面改善,大部分指标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VD3能够显著提高黄颡鱼生长、抗氧化能力、糖和脂代谢和肝脏功能,并显著缓解氨氮胁迫对黄颡鱼造成的负面影响。

  • 虾粉新鲜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肝胰腺健康的影响
    Effects of Shrimp Meal Freshnes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Hepatopancreas Health of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吴雨蘅, 徐洁, 邓康裕, 王安然, 常恩慧, 罗东旭, 董小敬, 邓登, 苗淑彦
    2025, 37(11): 7807-781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虾粉新鲜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肝胰腺健康的影响。将新鲜[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为104 mg/100 g]、中新鲜度(TVB-N含量为200 mg/100 g)、低新鲜度(TVB-N含量为300 mg/100 g)的虾粉分别按9%的比例添加至基础饲料中,配制TVB-N含量分别为55(ST55组,添加新鲜虾粉)、70(ST70组,添加中新鲜度虾粉)和78 mg/100 g(ST78组,添加低新鲜度虾粉)的3种试验饲料。选取552尾健康、规格均匀、初始体重为(1.07±0.01) g的罗氏沼虾虾苗,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6尾,开展73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ST70组和ST78组终末体重、存活率(S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肝体比(HSI)和肥满度(CF)显著低于ST55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ST55组(P<0.05)。2)ST70组和ST78组肝胰腺脂肪酶(LPS)、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血清一氧化氮(NO)、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低于ST55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ST55组(P<0.05)。3)ST70组和ST78组肝胰腺Relish、免疫缺陷蛋白(IMD)、G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凋亡抑制蛋白(IAP)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T55组(P<0.05),肝胰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B细胞淋巴瘤-2相关卵巢杀伤蛋白(Bok)和核因子-κB(NF-κ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T55组(P<0.05)。4)氨氮应激和高温应激试验结果显示,ST70组和ST78组罗氏沼虾的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ST55组(P<0.05)。综上所述,当饲料TVB-N含量超过70 mg/100 g时,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应激能力显著降低,并导致了肝胰腺的细胞凋亡。

  • 维生素B6对光棘球海胆性腺生长、质构特性、胶原蛋白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Vitamin B6 on Gonad Growth, Texture Traits, Collagen Content and Synthesis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Sea Urchin (Mesocentrotus nudus)
    刘海静, 宫攀科, 曾海情, 黄美园, 苟丹, 丁君, 常亚青, 左然涛
    2025, 37(11): 7820-783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维生素B6对光棘球海胆(Mesocentrotus nudus)性腺生长、质构特性、胶原蛋白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光棘球海胆幼胆180只,平均初始体重为(3.60±0.03) 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新鲜海带;试验组饲喂以明胶和不含维生素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的试验饲料,并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50和100 mg/kg维生素B6。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以及0和100 mg/kg维生素B6组相比,50 mg/kg维生素B6组性腺重量和性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性腺水分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50 mg/kg维生素B6组性腺硬度、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05);50 mg/kg维生素B6组性腺胶原蛋白α1(colp1α)、胶原蛋白α2(colp2α)、胶原蛋白α3(colp3α)、Smad核相互作用蛋白1(snip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βr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βr2)和脯氨酰4-羟化酶β亚基(p4hβ)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性腺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50 mg/kg维生素B6可以促进海胆性腺生长,提高性腺胶原蛋白含量并改善其质构特性,且这与提高胶原蛋白合成基因表达和抑制胶原蛋白降解基因表达有关。

  • 谷胱甘肽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能量利用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Glutathio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Energy Utilization Rates and Antioxidant Function of Growing Minks
    张贝贝, 慈洋, 李柯汝, 徐燕红, 李孟浩, 李文立
    2025, 37(11): 7831-784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谷胱甘肽(GSH)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能量利用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60只2月龄左右、体重相近的育成期雌性水貂,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150、200、250 mg/kg GSH。预试期1周,正试期9周,分为Ⅰ期(第1~4周)和Ⅱ期(第5~9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0、250 mg/kg GSH组Ⅰ期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0、150、200 mg/kg GSH组Ⅰ期粗脂肪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250 mg/kg GSH组Ⅰ期总能显著降低(P<0.05),100、150、200、250 mg/kg GSH组Ⅰ期粪能显著下降(P<0.05),100、150、200 mg/kg GSH组Ⅰ期总能消化率和利用率显著升高(P<0.05);250 mg/kg GSH组Ⅱ期总能、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下降(P<0.05)。4)与对照组相比,50、100、150、200 mg/kg GSH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100、150、200 mg/kg GSH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0~200 mg/kg GSH可提高育成期水貂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及总能消化率、利用率,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

  • 油樟1,8-桉叶素和α-松油醇对肉兔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组织形态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1,8-Cineole and α-Terpinol from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on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Organ Indexes, Intestinal Tissue Morphology and Serum Antioxidant Indexes in Meat Rabbits
    车丽涛, 周瑞昕, 任永军, 武启繁, 杨雅茹, 柏世军, 王力涵
    2025, 37(11): 7842-785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油樟1,8-桉叶素(CNI)、α-松油醇(TEP)单独及联合使用对肉兔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组织形态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35日龄断奶新西兰仔兔1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兔。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CNI组、TEP组和CNI+TEP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80 mg/kg CNI、80 mg/kg TEP和80 mg/kg联合精油(40 mg/kg CNI+ 40 mg/kg TEP)。预试期5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TEP组末重显著提高(P<0.05),TEP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CNI+TEP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TEP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提高(P<0.05),CNI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TEP组和CNI+TEP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TEP组和CNI+TEP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CNI+TEP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与CON组相比,CNI+TEP组空肠的绒毛高度(VH)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R)显著提高(P<0.05),CNI组空肠VCR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在肉兔饲粮中添加80 mg/kg的CNI和TEP及2种油樟油成分联合使用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或改善肉兔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血清抗氧化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肉兔饲粮中添加80 mg/kg TEP的总体效果优于相同剂量的CNI。

  • 槲皮素对呕吐毒素诱导的仔猪肝细胞损伤和铁死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Hepatocyte Injury and Ferr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 of Deoxynivalenol-Induced Piglets
    肖勇兵, 张敏芳, 徐启龙, 吕青青, 郭俊杰, 刘玉兰, 肖勘
    2025, 37(11): 7852-786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Que)对呕吐毒素(DON)诱导的仔猪肝细胞损伤、铁离子沉积和铁死亡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24头28日龄的“杜×长×大”健康断奶仔猪[平均体重(6.9±0.8) kg],按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4组分别为对照组、Que组、DON组和Que+DON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Que组、DON组和Que+DON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 Que、4 mg/kg DON和100 mg/kg Que+4 mg/kg DON。仔猪饲喂21 d后屠宰取肝脏样品检测。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DON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肝细胞发生萎缩并伴随着核固缩、核溶解、细胞质空泡化;而与DON组相比,DON+Que组肝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2)与对照组相比,DON组仔猪肝脏组织蓝染颗粒呈片状增多,铁离子沉积较多;而与DON组相比,DON+Que组仔猪肝脏组织有不同程度减少,铁离子沉积减少。3)与对照组相比,DON组仔猪肝细胞铁死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铁离子外排蛋白1(FPN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亚基(SLC7A11)、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与DON组相比,DON+Que组仔猪SLC7A11、TF、TFR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Que可抑制DON诱导的仔猪肝细胞铁死亡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仔猪肝细胞损伤和铁离子沉积。

  •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热应激模型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a Heat Stress Model in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武汭, 闫素梅, 郭咏梅, 宋岩, 赵艳丽, 郭晓宇
    2025, 37(11): 7861-787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构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的热应激模型,探究不同热处理时间下BMECs内的生理变化和应答反应。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BMECs随机分为7个组,分别在43 ℃下处理0(对照组)、1、4、6、8、12、24 h后测定细胞增殖率以及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热处理4、6和8 h时细胞增殖率分别显著降低至65.86%、59.44%和55.67%(P<0.05)。与对照组相比,热休克蛋白相关基因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热休克蛋白90(HSP90)、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在热处理4 h时显著上调(P<0.05),且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热处理1、4 h时表达显著上调(P<0.05);并且,热处理4 h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热处理4 h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F-κB p65和NF-κB p50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热处理4 h时还显著下调了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的表达(P<0.05),显著增加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含量。综上所述,43 ℃作用4 h可以构建BMECs热应激模型。

  •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对奶牛肝细胞脂质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信号通路的影响
    Effects of Gut Microbiota Metabolite Trimethylamine Oxide on Lipid Metabolism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α Signaling Pathway in Dairy Cows' Hepatocytes
    毛永霞, 王菲菲, 郭延生
    2025, 37(11): 7872-788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对奶牛肝细胞脂质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CON组)和TMAO干预组(FLD组),通过CCK-8方法检测不同诱导时间下细胞的活性,确定最佳诱导时间。采用油红O染色和脂质定量分析奶牛肝细胞脂滴沉积状况,检测肝细胞和培养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α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α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400 μmol/L TMAO诱导0、3、6、9、12、15、24 h后的细胞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15 h后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至71.05%(P<0.05)。2)与CON组相比,FLD组肝细胞中TG和TCHO含量显著升高(P<0.05),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MTTP和Apo-B100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FLD组培养液中TG、TCHO、LDL-C、HDL-C和Apo-B100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MTTP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FLD组肝细胞中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1(HMGCS1)、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和PPAR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细胞色素P450家族27亚家族A成员1(CYP27A1)和溶质载体家族27成员1(SLC27A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FADS2和HMGCS1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O能够引起奶牛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并影响PPARα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呼伦贝尔羊瘤胃组织中微小RNA表达谱及其与表型关联研究
    Expression Profile of MicroRNA in Rumen Tissue of Hulunbuir Sheep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henotype
    周智轩, 颜琼娴, 贺志雄, 谭支良
    2025, 37(11): 7885-789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呼伦贝尔羊在不同生长阶段瘤胃组织微小RNA(miRNA)的表达谱特征,以及miRNA表达模式与其生长发育相关表型指标之间的潜在关联,为理解瘤胃上皮发育的miRNA分子调节机制以及优化饲养管理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将24只体重[(18.70±1.30) kg]相近、90日龄的雄性健康呼伦贝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在90(3月龄,记为M3)、150(5月龄,记为M5)、180(6月龄组,记为M6)和240日龄(8月龄,记为M8)当日进行体重测量,采集颈静脉血检测游离氨基酸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等指标,屠宰后采集瘤胃组织提取总的RNA,构建miRNA文库,并进行Illumina测序。结果显示:1)在瘤胃组织中共鉴定到1 698个miRNA,各组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共568个(占比33.5%)。与M3阶段相比,M5、M6和M8阶段存在的差异表达miRNA数量分别为118、100和111个。2)与M3阶段相比,M5、M6和M8阶段共同存在的26个差异表达miRNA中,除miR-1490和miR-846的表达量上调外,其余miRNA的表达量均下调。3)与M3阶段相比,M5、M6和M8阶段的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信号通路;与M5阶段相比,M6和M8阶段的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Notch信号通路;与M6阶段相比,M8阶段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逆向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4)鉴定出的miRNA可分成13个共表达模块,其中以miR-1185-3p为代 表的含175个miRNA的蓝色模块与外周血中甘氨酸(Gly)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2,P=0.011),以miR-1024为代表的含53个miRNA的黑色模块与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16),以miR-10b为代表的含269个miRNA的棕色模块与外周血中蛋氨酸(Met)(r=-0.47,P=0.015)和生长激素(GH)含量(r=-0.47,P=0.018)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不同生长阶段呼伦贝尔羊瘤胃组织中miRNA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差异表达miRNA主要参与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Notch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的调控。瘤胃组织的miRNA通过影响血液中Gly、IgA、Met以及GH的分泌,间接参与呼伦贝尔羊的生长发育调控。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槲皮素调控肉鸡肠道炎症的机制
    To Explore Mechanism of Quercetin Against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Broiler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孔令联, 杨聪, 马帅, 宋志刚
    2025, 37(11): 7900-79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槲皮素调控肉鸡肠道炎症的机制。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槲皮素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所得靶点进行校验;分别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检索肉鸡肠道炎症相关靶点,对获得的靶点数据进行整合和去重处理;对槲皮素潜在作用靶点和肠道炎症相关靶点进行交集分析,对获得的共有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并利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1)共获得48个槲皮素潜在作用靶点和1 261个肠道炎症相关靶点,其中核心靶点9个,分别为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C)、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B淋巴细胞瘤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红素加氧酶1(HMOX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2)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与核心靶点间具有高度结合亲和力(结合能均小于-25 kJ/mol)。3)GO功能注释分析鉴定出涉及的生物学过程条目有69个、细胞组分条目有8个、分子功能条目有16个。4)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了24条信号通路,包括焦点黏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由此可见,槲皮素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缓解肉鸡肠道炎症,该结果可为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和评估全混合日粮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Prediction Model for Starch Content of Total Mixed Rat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余紫佳, 阿荣, 脱征军, 骆雅萍, 李蒙蒙
    2025, 37(11): 7910-792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和评估全混合日粮(TMR)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IRS)预测模型。试验于2022年2月至2024年6月期间,从全国18个省市的160家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了778份TMR样品,结合NIRS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评估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不同定标集数据量及10种机器学习算法对TMR淀粉含量预测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近红外原始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PLS)建模的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均方根误差(RMSPE)分别为6.53%和6.55%]。2)采用PCR法和PLS法进行建模,当定标集数据量≥396时,建立的NIRS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RMSPE分别为6.93%和7.05%)。3)基于线性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径向基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和弹性网络回归算法所构建的模型,其预测精准性[RMSPE≥8.38%,一致性相关系数(CCC<0.80)]略低于PCR和PLS模型(RMSPE<7.00%,CCC=0.88)。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确立的最优建模策略为原始光谱数据+PLS/PCR算法。基于该策略,在牧场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扫描TMR鲜样获取NIRS数据预测淀粉含量,从而实现对饲粮淀粉含量的快速、实时和精准监测。

  • 锤片式粉碎模式下不同粉碎粒度对全株玉米淀粉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质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on Quality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Prediction Models for Starch Content in Whole-Plant Corn under Hammer Mill Grinding Mode
    魏杰, 程柳洋, 钟荣珍, 李婷玉, 王硕, 沈维政, 张广宁, 辛杭书
    2025, 37(11): 7924-793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在锤片式粉碎模式下,不同粉碎粒度对全株玉米淀粉含量近红外光谱(NIRS)预测模型质量的影响。试验共采集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180份全株玉米样本,风干后分别进行4种粉碎处理:旋风式粉碎至1.0 mm(对照)以及锤片式粉碎至2.0、3.0和4.0 mm。首先对各处理样品进行NIRS扫描,随后采用湿化学法测定其淀粉含量,以评估粉碎粒度对预测模型构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锤片式2.0 mm处理下建立的淀粉含量NIRS预测模型性能最优,其关键评价指标分别为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1.208、预测标准差(SEP)=1.207、斜率(Slope)=1.026、预测决定系数( R p 2)=0.969、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平均偏差(Bias)=-0.048、相对分析误差(RPD)=3.843以及SEP/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0.807,优于锤片式3.0 mm(RMSEP=1.277、SEP=1.277、Slope=0.999、 R p 2=0.965、Bias=0.008、RPD=3.635以及SEP/SECV=0.807)和锤片式4.0 mm(RMSEP=1.907、SEP=1.896、Slope=1.118、 R p 2=0.927、Bias=-0.198、RPD=2.324以及SEP/SECV=1.023)。由此可见,在锤片式粉碎模式下,选用2.0 mm粉碎粒度进行样品预处理,可有效提高NIRS技术对全株玉米淀粉含量的定量分析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基于预处理的绵羊乳外泌体高效分离体系优化研究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High-Efficiency Isolation System of Exosomes from Sheep Milk Based on Pretreatment
    吴桂钰, 黄小莉, 李思思, 彭诗莹, 谢雨桐, 权素玉, 杜春梅
    2025, 37(11): 7933-794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参与机体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建立高效的分离体系对其功能探索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超高速离心、乙酸和柠檬酸钠预处理绵羊乳,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子跟踪分析以及RNA和蛋白质浓度测定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外泌体的形态结构和纯化效率。结果显示:3种预处理方法获得的外泌体都具有典型的“茶托”结构,粒径分布于50~150 nm。其中,柠檬酸钠预处理的外泌体颗粒数最高(6.3×107粒/mL),RNA浓度[(15.47±0.96) μg/μL]较超高速离心处理极显著提高(P<0.01),且蛋白质浓度[(1 903.0±36.3) μg/mL]极显著高于乙酸预处理组(P<0.01)。综上所述,柠檬酸钠可通过螯合钙离子选择性去除绵羊乳中的酪蛋白胶束,纯化效果最好。

  •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脱除工艺研究
    Research on Removal Technology of Tea Saponin in Camellia Seed Meal
    王丽, 赵晨, 何贝贝, 段涛, 施晶晶, 莫燕婷, 王永伟, 王薇薇
    2025, 37(11): 7941-79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脱除工艺对油茶籽粕处理前后茶皂素含量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处理工艺,并优化出最佳菌种组合和菌酶协同发酵工艺。试验首先探讨了不同热水浸提时间、料水比和浸提温度对茶皂素脱除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热水浸提条件;其次以茶皂素脱除率为指标,筛选出发酵菌种的最佳组合和最佳工艺,并以粗纤维降解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酶制剂配比;最后以茶皂素脱除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菌酶协同发酵工艺。结果表明:1)筛选得到的最佳热水浸提条件为浸提时间4 h、料水比1∶11、浸提温度80 ℃,茶皂素脱除率为72.75%,但是浸提后油茶籽粕粗蛋白质、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粗纤维含量显著提高(P<0.05)。2)筛选得到3株茶皂素降解菌,分别为酵母菌CJM27、枯草芽孢杆菌CYB41和黑曲霉CMCC。3)菌酶协同发酵最佳工艺为:先加入150 U/g纤维素酶、50 U/g木聚糖酶和100 U/g β-葡聚糖酶,在料水比为1.0∶0.4条件下酶解2 d,然后接种1×106 CFU/mL干酪乳杆菌A20170701、1×106 CFU/mL酵母菌CJM27、1×108 CFU/mL枯草芽孢杆菌CYB41和1×107 CFU/mL黑曲霉CMCC,调节料水比为1.00∶0.50,在32 ℃恒温培养箱中发酵84 h,发酵后茶皂素脱除率达到61.64%。菌酶协同发酵后,油茶籽粕粗蛋白质、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7.80%、168.32%和7.97%(P<0.05),粗纤维和总酚含量分别降低了13.70%和11.64%(P<0.05)。综上所述,菌酶协同发酵可有效降低油茶籽粕中茶皂素含量,并提高其营养价值,效果优于热水浸提法,这为油茶籽粕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 EM复合菌与纤维素酶协同发酵海藻残渣制备发酵海藻饲料工艺优化
    Optimization of Synergistic Fermentation Process for Seaweed Residue Using EM Complex Bacteria and Cellulase to Produce Fermented Seaweed Feed
    丛懿洁
    2025, 37(11): 7955-796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海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本试验以海藻加工副产物海藻残渣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和EM复合菌协同发酵制备发酵海藻饲料,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物料含水量、EM复合菌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海藻饲料粗纤维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EM复合菌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海藻残渣制备发酵海藻饲料的最佳发酵工艺,并对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发酵海藻饲料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海藻残渣制备发酵海藻饲料的最佳工艺为物料含水量50%,EM复合菌添加量14%,纤维素酶添加量4%,发酵温度36 ℃,发酵时间7 d。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海藻饲料具有典型的发酵酸香气,结构松散均匀,略有变色,无异味杂质,其粗纤维含量为14.28%,粗蛋白质含量为16.17%,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数等各项微生物指标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EM复合菌协同纤维素酶发酵海藻残渣制备发酵海藻饲料的工艺参数,建立了以粗纤维和粗蛋白质含量为核心指标的高效发酵工艺模型。

  • 撒坝猪源罗伊氏乳杆菌SBC5-3益生特性、安全性及全基因组分析
    Probiotic Characterization, Safety and Whole-Genome Analysis of Lactobacillus reuteri SBC5-3 Derived from Saba Pigs
    陈诗宇, 徐乐, 刘琛, 胡敏洁, 刘青华, 林秋叶, 曹振辉
    2025, 37(11): 7970-798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解析撒坝猪源罗伊氏乳杆菌SBC5-3的益生特性、安全性及全基因组,为将其开发为畜牧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表型试验检测菌株SBC5-3黏附能力、肠道主要致病菌抑菌能力、抗氧化活性、溶血活性和生物胺合成能力,并结合PacBio Sequel Ⅱ和Illumina NovaSeq 6000双平台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整合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解析其基因组功能特征,从表型与基因双维度阐明其益生特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菌株SBC5-3具有较强疏水性、自聚集性、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黏附指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49521、大肠杆菌K88和猪霍乱沙门氏菌CVCC 3383生长能力,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能力,无溶血活性和生物胺合成能力。菌株SBC5-3全基因组中存在次级代谢产物Ⅲ型聚酮合酶(T3PKS)和Ⅲ类细菌素肠溶素A(EnlA)合成相关基因簇,以及多个与耐酸、耐胆盐、耐冷热应激、黏附、产有机酸、抗氧化、必需维生素合成相关的抗应激和益生基因,且未发现毒力基因。综上所述,撒坝猪源罗伊氏乳杆菌SBC5-3在表型和基因层面展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可作为畜牧用新型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

  • 犬源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益生性评价及安全性评价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Probiotics Evaluation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Canine-Derived Cholesterol-Reducing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吴怡, 赵梦迪, 张媛媛, 王奕昕, 张潇睿, 张悦, 梁爽, 李鑫康, 李光玉
    2025, 37(11): 7984-799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分离鉴定具有良好降胆固醇能力的犬源植物乳杆菌(CLP),并评价其益生性和安全性。从比格犬粪便中分离、纯化并鉴定菌株,筛选出植物乳杆菌,进行胆盐解离能力和体外胆固醇去除率测定,选择具有最优体外降胆固醇能力的犬源植物乳杆菌51(CLP51)。对CLP51进行生化鉴定,通过测定生长曲线、产酸曲线、自由基清除能力、耐受性、疏水性、自凝聚力、抑菌性、抗生素敏感性和安全性,来探究CLP51的益生性和安全性。小鼠安全性试验将48只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每日分别灌服0.2 mL的生理盐水(CON组)及1×109(L组)、1×1010(M组)和1×1011(H组)CFU/mL的菌液,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筛选出4株植物乳杆菌均具有胆盐解离能力,CLP51性能最优,24 h时胆固醇去除率为24.34%。2)CLP51在15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18 h后菌液pH稳定在3.9左右。3)CLP51对自由基清除率均较高,60 ℃处理后活菌数为1.35×108 CFU/mL,在pH=3的环境中和不同浓度胆盐中存活率均为90%以上,在人工胃液、肠液和胃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41.63%、100.21%、46.19%,表现为高度疏水和良好的自凝聚性,呈γ-溶血,菌悬液和无细胞上清液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增殖。4)CLP51对小鼠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H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CON组、L组和M组(P<0.05)。综上所述,CLP51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胆固醇能力、益生性和安全性,可作为犬源益生菌的候选菌。

  • 不同添加剂和发酵时间对高湿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和长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ves and Fermentation Time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in Vitro Digestibility and Long-Chain Fatty Acid Contents of High-Moisture Corn Silage
    陈肖, 哈斯其其格, 郭玉平, 高林, 王玫, 王召明, 孟嘉晖, 高智轩, 王磊, 陈雪, 玉柱
    2025, 37(11): 7997-800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和发酵时间对高湿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和长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破碎的高湿玉米为原料,共设计5个组,其中乙酸组(AA组)添加0.04%乙酸(鲜样基础,下同),布氏乳杆菌组(LB组)添加1×106 CFU/g布氏乳杆菌,山梨酸钾组(PS组)添加0.2%山梨酸钾,布氏乳杆菌+山梨酸钾组(LBPS组)添加1×106 CFU/g布氏乳杆菌+0.2%山梨酸钾,所有添加剂溶于30 mL无菌水中并均匀添加到高湿玉米原料中;对照组(CON组)添加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每组3个重复,密封发酵45 d,并分别于发酵第3、7、20和45天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添加剂与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高湿玉米青贮饲料pH以及乳酸和氨态氮(NH3-N)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与CON组相比,LBPS组发酵第45天pH显著降低(P<0.05);LBPS组发酵第20和45天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发酵第45天NH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发酵时间(P<0.05),且LB组发酵第45天NH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LB组和LBPS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显著高于其他组和原料(P<0.05)。3)与CON组相比,LB组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各添加剂组醇溶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发酵45 d且添加布氏乳杆菌+山梨酸钾可以更好地提升高湿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

  • 不同添加剂对饲料桑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Aerobic Stability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Forage Mulberry Silage
    胡荣誉, 喻强, 李昊, 李梦鑫, 苏娅, 席与龙, 郑玉龙, 杨富裕
    2025, 37(11): 8008-802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乳酸菌和化学盐类添加剂对饲料桑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饲料桑的开发利用及贮存提供参考。在300 g饲料桑中分别添加5×106 CFU/g FM嗜酸乳杆菌(LAB处理)和2 g/kg FM乙二胺四乙酸(EDTA,EDTA处理),将添加剂溶解于2 mL无菌蒸馏水后加入到青贮原料中,同时以添加等量无菌蒸馏水作为对照(CK处理),装入聚乙烯袋中并真空密封,在青贮60 d后开袋,有氧暴露0、2、4、7 d后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含量以及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并判定饲料桑有氧腐败情况。结果表明:LAB处理的pH始终显著低于EDTA和CK处理(P<0.05);与CK处理相比,添加嗜酸乳杆菌和EDTA均能显著提高乳酸含量(P<0.05),且在有氧暴露前2 d时3个处理均未检测出丁酸;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氨态氮/总氮(NH3-N/TN)均不断提高,但LAB处理始终处于最低水平,与其余2处理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的中心温度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都不高于环境温度2 ℃;与有氧暴露0 d时相比,只有CK处理的pH在有氧暴露7 d时增加超过0.5;在细菌门水平上,饲料桑鲜样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而在青贮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多;在细菌属水平上,CK处理的植物乳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相对丰度增加,其余2个处理则减少;在细菌种水平上,LAB处理中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并发现较高相对丰度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在真菌属水平上,添加嗜酸乳杆菌能有效减少有害真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综上所述,添加嗜酸性乳杆菌能改善饲料桑青贮的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而添加EDTA能提高饲料桑青贮的有氧稳定性。

新闻公告
更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出版单位:《中国畜牧兽医杂志》有限公司
主  编:计成
副主编
:尹靖东 谭支良 李爱科 姚军虎
编辑部主任:赵广永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61/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67X
国内邮发代号:80-591
定价:150元/期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本刊

  • 期刊介绍
  • 大事记
  • 数据库收录
  • 文献计量学指标

    在线期刊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 关键词排行
  • 关键词云
  • 知识脉络
  • 作者关系图

    作者中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论文规范标准

    相关单位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动物营养学分会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 邮编:100193
  • 电话:010-62817823
  • 网址:http://www.chinajan.com
  • E-mail:cjan@chinajan.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926号    京ICP备170509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