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 首页
  • 关于本刊
    • 期刊介绍
    • 大事记
    • 数据库收录
    • 文献计量学指标
  • 作者中心
    • 我要投稿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论文规范标准
  • 写作指南
  • 编委会
  • 期刊在线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 关键词排行
    • 关键词云
    • 知识脉络
    • 作者关系图
  • 期刊订阅
  • 道德声明
  • OA政策
  • 公益信息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 全选
    |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目录
  • 封面与封底
    2025, 3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第37卷第9期目录
    2025, 37(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berry Leaf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quatic Feeds
    王裕玉, 贾晶, 徐革锋, 丁立孝
    2025, 37(9): 5681-569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桑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药食同源类植物资源,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还含有脱氧野尻霉素、槲皮素、绿原酸、苯甲酸、芦丁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菌消炎等药理活性,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桑叶产品可作为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和添加剂,在改善水产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糖与脂代谢、健康和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正面效果。本文综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桑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桑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 高糖诱导鲤鱼肝胰脏胰岛素抵抗产生机制及其营养缓解策略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epatopancreas Induced by High Carbohydrate of Common Carp and Its Nutritional Mitigation Strategies
    范泽, 王连生
    2025, 37(9): 5693-570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鲤鱼在高糖负荷后肝胰脏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已成为限制糖类对于蛋白质节约作用的关键制约因素。关于其产生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素信号通路等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目前,针对这一限制因素也已在鲤鱼生长阶段从糖源、糖水平、投喂方式、不同营养物质干预等方面挖掘了一些营养缓解策略。现有的研究缺乏基于细胞层面及表观遗传层面对鲤鱼高糖营养感知机制的认识。亟需进一步阐明鲤鱼糖代谢的生理特点及特殊调控机制,并挖掘出能够缓解鱼类胰岛素抵抗的功能性营养物质或养殖策略。鉴于此,本文从肝胰脏胰岛素抵抗产生机制、营养策略及其缓解肝胰脏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机制和未来研究展望3方面入手,总结该方向的研究进展,丰富对鲤鱼肝胰脏胰岛素抵抗发生调控机制的认识,为提升淀粉等糖类物质的应用,节约鱼粉、豆粕等饲料蛋白质原料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 绿原酸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猪和鸡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igs and Chickens Production
    李洪涛, 邢法禄, 于娟, 赵旭
    2025, 37(9): 5704-571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品种的猪和鸡生长速度较快,饲料利用率高,但是机体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的侵袭。绿原酸属于植物多酚的一种,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组成的缩酚酸,是我国传统中药金银花、杜仲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还能够降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发生率,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综述了绿原酸的基本性质、来源、代谢和生物安全性、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猪和鸡生产上的应用等,以期为绿原酸在畜禽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马铃薯副产物营养特性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otato By-Produc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Ruminant Production
    史长笑, 赵文熙, 王玉涛, 苏华维
    2025, 37(9): 5716-572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作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种植范围覆盖六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年产量超过3.7亿t。近年来,马铃薯加工产业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副产物,这些储存难度大但营养丰富的副产物给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带来了双重挑战。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系统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农副产品有效地转化为优质蛋白质,这为马铃薯副产物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思路。虽然不同类型马铃薯副产物在实际饲用场景仍存在龙葵素、霉菌毒素、寄生虫和物理性状等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将其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不仅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营养损失,在“人畜争粮”背景下还能够节约粮食、降低饲养成本。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马铃薯副产物的系统分类以及对其营养成分和饲喂效果的全面评估。本文列举了不同类型马铃薯副产物的来源和营养成分差异,提出马铃薯副产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方案,并针对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综述,以期探究马铃薯副产物在反刍动物生产的应用效果,缓解“人畜争粮”问题。

  • 真菌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Fungal 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ig Production
    黄振昌, 尚秀国, 杨雪芬, 田敏
    2025, 37(9): 5729-573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真菌多糖是一类从真菌菌丝体、子实体及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等生物学功能,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食用和药用来源的真菌多糖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真菌多糖在养猪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参考。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家禽生产中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及其应用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in Poultry Pro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刘菀秦, 梁凯, 徐泽, 尹达菲
    2025, 37(9): 5739-574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等功能引起畜牧生产领域的广泛关注。EGCG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高效的抗氧化剂已应用于人类食品及畜禽饲粮中,但关于其对家禽生产代谢的具体影响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本文综述了EGCG在家禽生产中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旨在为家禽饲粮中合理使用EGCG提供参考。

  • 奶牛热耐受性评价和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Eval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Heat Tolerance in Dairy Cows
    刘辰昊, 孙会增, 石恒波, 刘建新
    2025, 37(9): 5749-575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奶牛热应激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其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奶牛遭遇热应激时会通过减少代谢热量产生与调节体温等方式建立对热应激环境的耐受。本文从环境、生理、生产力和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总结了对奶牛热耐受性的评价方法;探讨了影响奶牛热耐受性的多种因素,包括动物、环境和营养因素等;阐述了奶牛适应热应激环境的机制,涉及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代谢机制及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该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奶牛的热耐受性及其机制,可望为提高奶牛在热应激环境下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 花鲈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Research of Japanese Seabass (Lateolabrax japonicus)
    王聪, 邓君明
    2025, 37(9): 5758-577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2023年养殖产量达24.69万t,位居全国海水鱼类产量第3位。然而,花鲈养殖正面临鱼粉价格攀升、高密度养殖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及冰鲜饵料依赖等挑战,亟需开发高效环保配合饲料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本文系统综述了花鲈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需求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讨论了影响花鲈精准营养需求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花鲈精准营养需求研究与高效配合饲料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虫草素的生物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Cordycep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朱传新, 邓奕偲, 徐伟伟, 陈清华
    2025, 37(9): 5773-578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虫草素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核苷酸衍生物,多存在于虫草、蛹虫草中,其主要的生物功能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以及提高抗氧化性能等。随着虫草素的生产方法日益改进,从提取工艺到生物合成,其使用成本大幅度降低,为虫草素在畜禽生产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虫草素的来源、结构、提取纯化、合成方式与生物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着重探讨了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综合评价虫草素的生物功能,为虫草素进一步在畜禽养殖中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苜蓿青贮有氧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erobic Stability of Alfalfa Silage
    张山, 万江春, 贺林娇, 张志军
    2025, 37(9): 5784-579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苜蓿作为反刍动物养殖中的重要蛋白质饲料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显著的生产效益。然而,青贮苜蓿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难题,其中之一便是有氧稳定性问题。良好的有氧稳定性可以延长饲料保存时间并提高其营养价值,减少霉变对牲畜的健康影响。苜蓿原料、水分、温度、压实密度、微生物以及添加剂的类型和用量均显著影响苜蓿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苜蓿青贮有氧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改善措施,以期为苜蓿青贮饲料的加工、贮存和应用提供参考。

  • 维生素B12对动物免疫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Effects of Vitamin B12 on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Anima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葛明慧, 马燕芬, 马云, 张红瑞
    2025, 37(9): 5794-580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维生素B12(VB12)是唯一含有金属离子的B族维生素,它在调控动物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动物机体的免疫调节、抗氧化能力、生长发育、肠道健康等多方面具有显著影响。本综述围绕VB12在动物体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VB12如何调控动物机体健康,并为优化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策略提供参考。

  • 泛酸在动物健康与生长中的作用及其代谢机制
    Role of Pantothenic Acid in Animal Health and Growth and Its Metabolic Mechanism
    赵进哲, 张轩, 马燕芬, 张红瑞
    2025, 37(9): 5802-581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泛酸(PA)又名维生素B5,作为辅酶A(CoA)及酰基载体蛋白(ACP)的关键前体,可通过调控能量代谢、脂质合成以及免疫功能等生理过程来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态。尽管许多动物能够通过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合成途径内源性生成PA,但在集约化养殖体系中,饲料精细化、环境应激及营养代谢失衡等因素常常抑制其内源合成效率,增加PA缺乏的风险,进而导致生长迟滞、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等系统性病理反应。本综述围绕PA在动物体内的调节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PA如何调控动物机体健康,并为PA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人工智能在木质纤维素酶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Lignocellulas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nd Recent Advances
    周家安, 高乐, 李忠秋, 刘春龙
    2025, 37(9): 5811-582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木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最丰富且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其富含多糖,具有开发为家畜饲料资源的潜力巨大。但木质纤维素紧密复杂的结构限制了家畜对其的消化利用。利用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系降解木质纤维素,具有低能耗、少污染、高环境兼容性等优势。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高效地从酶序列和酶结构中提取关键特征并进行性能预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酶工程实验费时、耗力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领域中酶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木质纤维素在饲料资源开发及绿色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 布拉迪酵母和植物多酚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Effect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oulardii and Plant Polyphenol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tioxidant Capacity, Immune Function and Fecal Microbiota of Sows
    李凯利, 周颖洁, 尚超越, 郎育杰, 陈晓晨, 高磊, 曾祥芳, 俞海峰, 刘凤菊, 秦鹏, 褚瑰燕, 蔡传江
    2025, 37(9): 5824-583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布拉迪酵母和植物多酚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12头二元(大白×长白)经产母猪,按照胎次(2~4胎)和体重[(245±10) kg]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2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 g/kg布拉迪酵母(SY组)、0.2 g/kg植物多酚(PPs组)和0.1 g/kg布拉迪酵母+0.2 g/kg植物多酚(SY+PPs组)。试验期从母猪妊娠第1天开始至仔猪断奶结束。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布拉迪酵母和植物多酚对母猪产仔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布拉迪酵母显著提高母猪泌乳期第1~7天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布拉迪酵母与植物多酚对第1~7天ADFI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3)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多酚显著提高母猪初乳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4)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布拉迪酵母显著降低母猪分娩当天和泌乳第21天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分娩当天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泌乳第21天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添加植物多酚显著提高分娩当天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泌乳第21天血浆T-AOC和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分娩当天血浆MDA含量(P<0.05);布拉迪酵母与植物多酚对分娩当天血浆MDA含量、T-AOC和SOD活性以及泌乳第21天血浆GSH-Px活性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5)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布拉迪酵母显著降低母猪分娩当天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饲粮添加植物多酚显著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8含量(P<0.05);布拉迪酵母与植物多酚对血浆IL-1β和TNF-α含量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6)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布拉迪酵母显著提高母猪分娩当天粪便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饲粮添加植物多酚显著提高粪便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7)PPs组和SY+PPs组粪便菌群Ace、Chao和Sobs指数与SY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有高于CON组的趋势(P>0.05)。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分析结果表明,PPs组显著富集了毛螺菌科NK4A136群和副拟杆菌属,SY+PPs著富集了乳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布拉迪酵母和植物多酚对母猪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同时改善粪便菌群结构,促进有益菌富集,提高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
  • 甲酸钙对糯谷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吸收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Calcium Formate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nd Blood Indices of Nuogu Weaned Piglets
    李冬光, 林佳乐, 黄燕化, 班明政, 张雄, 张凯凯, 陆胜涛, 周盘红, 韩燕, 黄辉婧, 施晓丽
    2025, 37(9): 5838-584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甲酸钙对糯谷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吸收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60头平均体重为(11.0±0.5) kg、健康的33日龄糯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和甲酸钙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200 mg/kg土霉素钙和0.5%甲酸钙的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甲酸钙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有降低趋势(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甲酸钙组ADFI显著提高(P<0.05),ADG、F/G、腹泻率和腹泻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甲酸钙组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甲酸钙组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甲酸钙组空肠胰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甲酸钙组空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在十二指肠中,与对照组相比,甲酸钙组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1(CAT1)、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1(SLC1A1)、小肽转运蛋白1(PEPT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和载脂蛋白B(APO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甲酸钙组SLC1A1和APOB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空肠中,与对照组相比,甲酸钙组SLC1A1、PEPT1和APOB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甲酸钙组PEPT1和APOB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5)与对照组相比,甲酸钙组血浆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甲酸钙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甲酸钙可以提高糯谷断奶仔猪机体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能力,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养分转运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并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促进机体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同时缓解腹泻,从而改善其生长性能,且效果与抗生素相当或优于抗生素。
  • 基于发酵酱酒糟和谷物酒糟糖浆组合的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Level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Fermented Sauce Lees and Grain Lees Syrups on Growth Performance, Carcass Traits and Serum Indexes of Finishing Pigs
    张文辉, 马晓阳, 李狄科, 林柏羽, 韦晓芳, 张飞, 苏海涯, 沈水宝, 方运雄, 陆建府
    2025, 37(9): 5850-586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发酵酱酒糟和谷物酒糟糖浆组合的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约为56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洛克×长白×大白)育肥猪共120头,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试验Ⅰ组(F1组)和试验Ⅱ组(F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期为90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83 d。正试期分为2个阶段,育肥前期(55~100 kg阶段)52 d、育肥后期(100~125 kg阶段)31 d。在保持净能和蛋白质水平一致的条件下,通过添加发酵酱酒糟和谷物酒糟糖浆调整饲粮NDF水平,育肥前期3组饲粮NDF水平分别设置为14%(CON组)、15%(F1组)、16%(F2组),育肥后期3组饲粮NDF水平分别设置为16%(CON组)、17%(F1组)、18%(F2组)。结果显示:1)育肥前期,与CON组相比,F1组和F2组的结束均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均极显著降低(P<0.01);育肥后期,与CON组相比,F1组和F2组的体重增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育肥全期,与CON组相比,F1组和F2组的结束均重以及F1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F2组的屠宰率显著降低(P<0.05),F1组和F2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提高(P<0.01)。3)育肥前期,与CON组相比,F1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F2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育肥后期,与CON组相比,F2组血清中Ig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育肥前期,与CON组相比,F1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F2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F2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育肥后期,与CON组相比,F1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F2组血清中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F2组血清中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5)育肥前期,与CON组相比,F1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与F2组血清中IL-1β、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F1组和F2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F2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高(P<0.05);育肥后期,与CON组相比,F1组血清中IL-1β、TGF-β含量和F2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TGF-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F1组和F2组血清中IL-4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发酵酱酒糟和谷物酒糟糖浆组合提高育肥猪饲粮NDF水平,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调节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综合来看,以育肥前期饲粮NDF水平为15%、育肥后期饲粮NDF水平为17%时效果最佳。
  • 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性能、消化道组织形态、食糜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Effects of Fermented Feed on Laying Performance, Intestine Morphology, Digesta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and Cecal Microbiota of Laying Hens
    卢建, 郭伟, 张欣, 杨晓东, 王强, 马猛, 李永峰, 邵丹, 童海兵, 曲亮
    2025, 37(9): 5863-587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使用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性能、消化道组织形态、食糜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选用40周龄海兰褐蛋鸡3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5%和10%发酵饲料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日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2)5%和10%发酵饲料组肌胃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发酵饲料组肌胃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5%发酵饲料组空肠绒毛高度以及10%发酵饲料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和10%发酵饲料组空肠食糜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10%发酵饲料组盲肠微生物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门水平上,10%发酵饲料组盲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盲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盲肠互养菌门(Synergistota)和Verrucomicrobi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5%发酵饲料组(P<0.05)。6)5%发酵饲料组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集中在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10%发酵饲料组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集中在阿克曼菌科(Akkermansiaceae)。由此可见,饲粮使用发酵饲料改善了蛋鸡的空肠组织形态,提高了空肠消化酶活性,增加了盲肠微生物区系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有益微生物数量。综合分析,建议产蛋高峰期后蛋鸡饲粮中发酵饲料的使用水平为10%。
  • 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Effects of Yeast Culture on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Immune Function and Cecal Microflora of Laying Hens
    王妍, 肖蕴祺, 郭长征, 陈静龙, 黎观红, 施寿荣
    2025, 37(9): 5877-588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88只65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T1组)、0.5%(T2组)和0.8%(T3组)的酵母培养物。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与NC组相比,T1组和T2组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2)与NC组相比,T1组的鸡蛋哈氏单位显著提高(P<0.05)。3)与NC组相比,T2组和T3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NC组相比,在门水平上,T2组的盲肠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2组的盲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盲肠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蛋鸡产蛋率,改善蛋品质,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本试验条件下,蛋鸡饲粮中酵母培养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
  • 饲粮中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产蛋后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肝脏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Docosahexaenoic Acid on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and Liver Function of Laying Hens with Fatty Liver Hemorrhage Syndrome during Late Laying Period
    蒋海云, 陈静龙, 裴碧璇, 崔小燕, 施寿荣
    2025, 37(9): 5886-589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产蛋后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肝脏功能的影响。选用240只71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高能量低蛋白质组(HELD组)饲喂高能量低蛋白质饲粮(基础饲粮中添加5%鸡油),DHA组饲喂含DHA的高能量低蛋白质饲粮(高能量低蛋白质饲粮中将1%豆油替换为1% DHA)。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HELD组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与HELD组相比,DHA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HELD组第8周蛋壳黄度(b*)值、蛋壳强度、蛋壳重量、蛋壳厚度显著下降(P<0.05)。与HELD组相比,DHA组第8周蛋壳强度、蛋壳重量和蛋壳厚度以及第12周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HELD组肝脏重量、肝脏颜色、腹脂重量和腹脂指数显著提高(P<0.05)。与HELD组相比,DHA组胰腺重量和胰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4)与HELD组相比,DHA组大黄卵泡个数显著提高(P<0.05),生殖道长度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HELD组肝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HELD组相比,DHA组肝脏TC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DHA可缓解FLHS引起的蛋鸡产蛋率下降,改善蛋品质,缓解FLHS对蛋鸡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
  • 饲粮中添加裂殖壶藻粉对热应激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器官发育、血清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Schizochytrium Powder on Growth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Organ Development,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Yellow-Feathered Broilers under Heat Stress
    郭旭明, 陈静龙, 雷闯闯, 邵丹, 陶诗煜, 施寿荣
    2025, 37(9): 5897-591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裂殖壶藻粉对热应激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器官发育、血清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144只35日龄雄性快速型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CON组)和热应激组(HS组)饲喂基础饲粮,裂殖壶藻粉组(S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kg裂殖壶藻粉。预试期1周,正试期2周。预试期结束后,CON组维持常温,HS组和SP组进行循环热应激处理。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HS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胸肌系水力、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肝脏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S组相比,SP组胸肌系水力、肝脏指数以及血清、肝脏和空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法氏囊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胆固醇(TC)、HDL-C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NLRP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裂殖壶藻粉可以提高热应激条件下黄羽肉鸡的肉品质,改善热应激导致的肝脏损伤和炎症反应,提高脂质代谢能力,同时加剧热应激条件下血清、肝脏和空肠的氧化损伤。
  • 耐高温酸性蛋白酶对豆粕抗原蛋白的降解作用及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Degradation Effects of Thermostable Acid Protease on Soybean Meal Antigen Protein and Its Effec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Apparent Nutrient Metabolic Rates of Yellow Feathered Chickens
    陈丹蝶, 王敏, 刘舸, 黄志毅, 李阳源, 张成, 丁建华, 洪小华, 郭玉光
    2025, 37(9): 5911-592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耐高温酸性蛋白酶(TAP)耐温性、豆粕抗原蛋白降解特性及其添加到低蛋白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水浴法和制粒法测定TAP的耐温性,并分析不同添加量TAP[0(空白)、2、4、6和8 U/g]对豆粕原料中抗原蛋白的降解效果,同时通过仿生消化试验测定TAP对玉米-豆粕型饲粮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体内试验选用健康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公鸡4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正常蛋白质组饲喂正常蛋白质水平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低蛋白质组饲喂低蛋白质水平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1组~试验4组分别在低蛋白质组饲粮基础上添加2、4、6和8 U/g TAP。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TAP在80 ℃制粒条件下依旧保留较高活性(保留率为80.00%),耐温性较强。2)与豆粕原料和空白组相比,添加不同剂量TAP显著提高酸溶蛋白(ASP)含量(P<0.05),添加4~8 U/g TAP显著降低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P<0.05)。3)仿生消化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添加4~8 U/g TAP显著提高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消化率(P<0.05)。4)1~21日龄,与正常蛋白质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显著提高(P<0.05);与低蛋白质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ADFI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与正常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相比,试验2组F/G显著降低(P<0.05)。43~56日龄,与正常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相比,试验2组~试验4组F/G有降低趋势(P=0.068)。5)与正常蛋白质组相比,试验组DM、CP和总能(GE)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4组磷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与低蛋白质组相比,试验4组DM、CP和GE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试验4组钙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TAP耐温性较强,可提高豆粕中ASP含量并降低抗原蛋白含量;在黄羽肉鸡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4~8 U/g TAP可提高养分表观代谢率,并提高其生长性能。
  • 鸡源非解乳糖链球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肌肉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 from Chickens on Growth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Muscle of White-Feathered Broiler Chickens
    周倩茜, 谢堃, 张海涵, 宋泽和, 贺喜
    2025, 37(9): 5923-593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鸡源非解乳糖链球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肌肉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所用非解乳糖链球菌FM231008为本实验室从肉鸡粪便中筛出,序列经NCBI数据库比对,鉴定为非解乳糖链球菌。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3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1010(T1组)、5.0×1010(T2组)、7.5×1010(T3组)和10.0×1010 CFU/kg(T4组)非解乳糖链球菌菌粉。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各组间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T3组胸肌pH45 min显著降低(P<0.05),T3组和T4组胸肌pH24 h和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T1组和T2组胸肌红度(a*)和黄度(b*)值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胸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3)21日龄,与CON组相比,T1组和T4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1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T2组血清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3组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和T4组胸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CA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T1组和T4组血清T-AOC显著提高(P<0.05);T2组、T3组和T4组血清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3组血清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T1组、T3组和T4组胸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胸肌T-AOC显著提高(P<0.05)。4)21日龄,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1组、T3组和T4组胸肌白细胞介素-2(I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1组和T3组胸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42日龄,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IL-1β、IL-6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2组胸肌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2组和T3组胸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白羽肉鸡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鸡源非解乳糖链球菌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调节炎症反应,进而提高肉品质和缓解氧化应激。
  • 添加不同剂量和形式的铜对肉鸡生长性能、组织中铜沉积及回肠微生物的影响
    Effects of Adding Different Forms and Doses of Copper on Growth Performance, Tissue Copper Deposition and Ileal Microbiota of Broilers
    卢红美, 李方方, 张勇, 张瑞阳, 尹达菲, 郭家豪
    2025, 37(9): 5936-594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以硫酸铜(CS)和包被硫酸铜(CCS)形式添加不同剂量的铜对肉鸡生长性能、组织中铜沉积及回肠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雄性肉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采用2×2析因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铜添加形式(CS和CCS)和铜添加剂量(3.90与5.85 mg/kg)。按照试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形式和剂量的铜:Ⅰ组,以CS形式添加3.90 mg/kg铜;Ⅱ组,以CCS形式添加3.90 mg/kg铜;Ⅲ组,以CS形式添加5.85 mg/kg铜;Ⅳ组,以CCS形式添加5.85 mg/kg铜。1~7日龄为预试期,8~49日龄为正试期,正试期分为8~28日龄、29~49日龄2个阶段。结果显示:与CS相比,CCS可显著提高8~28日龄和8~49日龄阶段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极显著降低29~49日龄阶段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以及8~49日龄阶段肉鸡的ADFI和料重比(F/G)(P<0.01);铜的添加剂量对肉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组织中铜沉积方面,与CS相比,CCS可极显著提高肉鸡肝脏中铜的含量(P<0.01);Ⅳ组肉鸡肝脏中铜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但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回肠微生物方面,与CS相比,CCS可显著提高肉鸡回肠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P<0.05);添加3.90 mg/kg铜相较于添加5.85 mg/kg铜可显著提升回肠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P<0.05);Ⅲ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Ⅰ组、Ⅱ组、Ⅳ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肉鸡饲粮中以CCS形式添加3.90 mg/kg铜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饲粮可溶性纤维水平对28~70日龄肉鹅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Soluble Fiber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Indexes and Intestinal Development of 28 to 70-Day-Old Geese
    张璐瑶, 黄璇, 许丽蓉, 李闯, 邓萍, 刘洋, 戴求仲, 张旭, 蒋桂韬
    2025, 37(9): 5944-595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可溶性纤维(SF)水平对28~70日龄肉鹅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28日龄武冈铜鹅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各组饲粮SF水平分别为10.05%(对照)、10.53%、11.00%、11.49%、11.95%。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SF水平对28~70日龄肉鹅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翻翅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SF水平对70日龄肉鹅的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10.05%SF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1.49%SF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10.05%SF组、10.53%SF组和11.00%SF组(P<0.05);11.00%SF组、11.49%SF组和11.95%SF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10.05%SF组和10.53%SF组(P<0.05);11.49%SF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SF水平与70日龄肉鹅性别对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3)饲粮SF水平对血清总蛋白(T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11.95%SF组血清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SF水平与70日龄肉鹅性别对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4)饲粮SF水平对肉鹅各肠段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性别肉鹅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和空肠、回肠相对重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均为母鹅显著大于公鹅(P<0.05)。饲粮SF水平与70日龄肉鹅性别对空肠相对长度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但对其他肠段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5)饲粮SF水平对肉鹅空肠和回肠形态有显著影响(P<0.05)。10.53%SF组、11.00%SF组和11.49%SF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10.05%SF组和11.95%SF组(P<0.05),且11.49%SF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10.05%SF组、10.53%SF组和11.00%SF组(P<0.05);11.49%SF组和11.95%SF组回肠绒毛高度和V/C显著高于10.05%SF组和10.53%SF组(P<0.05),且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10.05%SF组和10.53%SF组(P<0.05)。不同性别肉鹅回肠隐窝深度和V/C有显著差异(P<0.05),母鹅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公鹅(P<0.05),但V/C显著低于公鹅(P<0.05)。饲粮SF水平与70日龄肉鹅性别对空肠绒毛高度和V/C以及回肠绒毛高度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对其他形态指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6)饲粮SF水平对70日龄肉鹅盲糜中丙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0.05%SF组盲肠食糜中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SF水平与70日龄肉鹅性别对盲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1.49%SF可显著提高70日龄武冈铜鹅机体抗氧化性能,对肠道健康发育有积极影响,同时对其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因此,本研究推荐28~70日龄武冈铜鹅饲粮SF的适应添加水平为11.49%。
  • 陈化小麦对22~42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及小肠免疫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Stored Wheat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ntestinal Immune Performance in 22 to 42-day-old Goslings
    秘淑彤, 杨永磊, 胥蕾, 蔡乾坤, 杨芷, 杨海明, 王志跃
    2025, 37(9): 5956-596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陈化小麦(SW)水平对22~42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及小肠免疫性能的影响。将扬州鹅公雏饲喂到21日龄后,从中挑选了432只体重均匀且接近(1 027.83±0.41) g的1日龄试验鹅,并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饲粮中SW替代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20%、40%、60%、80%、100%,对应饲粮中SW水平依次为0(SW0组)、12.4%(SW12组)、24.8%(SW25组)、37.2%(SW37组)、49.6%(SW50组)和62.0%(SW62组)。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SW0组相比,添加SW对体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SW12组和SW37组相比,SW50组和SW62组体增重显著降低(P<0.05)。2)与SW0组相比,其他试验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SW37组肠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5),闭合蛋白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SW50组封闭蛋白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3)随饲粮SW水平的增加,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与SW0组相比,其他试验组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SW37组白细胞介素-10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SW37组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与SW0组相比,其他试验组肠黏膜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未添加酶制剂的情况下,仔鹅饲养前期(22~42日龄)饲粮中SW替代玉米过多(超过≥80%或饲粮中水平≥49.6%)可能通过引起肠道通透性的增加、肠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下降,破坏肠道屏障稳定性,造成仔鹅生长性能下降。在生产中,建议22~42日龄仔鹅饲粮中SW水平不超过37%,在更小的日龄仔鹅饲粮中SW的水平可进一步下调以保证仔鹅健康生长。
  • 蒙草药矿物质舔砖对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及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Mongolian Herbal Mineral Lick Block on Serum Biochemical, Antioxidant, Immune Indices and Mineral Contents of Dairy Cows
    陈乐祥, 敖晓芳, 张文广, 包胡格吉乐图, 罗海玲, 满达
    2025, 37(9): 5970-598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蒙草药矿物质舔砖对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及矿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30头体况良好、体重[(615.0±41.6) kg]和产奶量[(30.56±2.18) kg]相近、2~3胎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对照组补饲普通矿物质舔砖,试验组补饲蒙草药矿物质舔砖,2组舔砖的矿物质含量相同。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试验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尿素氮(UN)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42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葡萄糖(GLU)、UN和TC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2)试验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2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T-AOC及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2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钙、磷、镁、钠、铜、铁、锌、锰和硒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蒙草药矿物质舔砖能够改善奶牛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对血清矿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
  •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及产乳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on Serum Biochemical, Antioxidant, Immune Indexes and Lactation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
    崔洪哲, 朱馨宁, 杨永红, 胡红莲, 张爱忠
    2025, 37(9): 5982-599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对奶牛产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16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SARA组,每组8头。对照组按照牧场饲养管理,饲喂精粗比为5∶5的基础饲粮,SARA组饲喂基础饲粮+1 kg/d的压片玉米,饲粮精粗比为6∶4。试验期包括15 d预试期和45 d正试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奶牛的瘤胃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及乳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乙酸含量和瘤胃pH显著降低(P<0.05);SARA组奶牛在第15、30、45天的乳脂率极显著降低(P<0.01),第15天时体细胞数极显著增加(P<0.01),第1~45天的产奶量有所下降(P>0.05),而能量校正乳产量极显著降低(P<0.01);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第15天和第4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奶牛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15天和第4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奶牛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4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奶牛血清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第15天和第45天的奶牛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样蛋白(SA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第45天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结合珠蛋白(HP)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SARA能够改变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免疫能力下降,降低奶牛产乳性能,增加乳房炎患病风险。
  • 叶酸和包被叶酸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和肝脏叶酸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Folic Acid and Coated Folic Acid on Lactation Performance, Rumen Fermentation and Hepatic Folic Acid Metabolism in Transition Dairy Cows
    刘百峤, 冯江, 荆玉倩, 孙楠, 霍文婕, 郭刚, 刘强, 王聪
    2025, 37(9): 5998-600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叶酸(FA)和包被叶酸(CFA)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和肝脏FA代谢的影响。选取胎次[(2.03±0.18)胎]、体重[(676.0±33.6) kg]、上一泌乳期产奶量[(10 155.0±256.2) kg]和预产期相近的围产期奶牛80头,依据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6.75 g/d CFA(含有2%FA,CFA组)、135 mg/d FA(LFA组)和270 mg/d FA(HFA组)。奶牛产前35 d进入试验,产后0~21 d为样品采集期。结果表明:1)CFA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蛋白产量以及饲料效率显著高于CON组、LFA组和HFA组(P<0.05),乳脂产量显著高于CON组和LFA组(P<0.05)。2)与CON组相比,CFA组、LFA组和HFA组瘤胃F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与CFA组相比,LFA组和HFA组瘤胃SOD和GSH-Px活性以及TVFA含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MDA含量和乙酸/丙酸值显著降低(P<0.05)。3)各组间瘤胃菌群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LFA组瘤胃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瘤胃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在属水平上,LFA组瘤胃未培养瘤胃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FA组、LFA组和HFA组瘤胃理研菌科RC9肠道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CFA组瘤胃瘤胃球菌科UCG-0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CFA组肝脏FA含量以及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和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补充CFA提高了奶牛泌乳性能,与瘤胃发酵和肝脏FA代谢的改善有关;补充CFA促进了瘤胃纤维分解菌的生长,补充135 mg/d FA促进了瘤胃淀粉分解菌的生长。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乳脂肪酸组成、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Effects of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on Performance, Milk Fatty Aids Composition, Serum Indexes and Rume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叶彤, 王莹, 谭健, 牛浩羽, 张奥, 蒋林树, 赵玉超
    2025, 37(9): 6009-601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乳脂肪酸组成、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2头健康、体重[(683±14) kg]接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胎次、泌乳天数和初始产奶量作为区组因素,将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头。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GSP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补饲50 g/d的GSP。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产奶量,并在第15、30、45和60天采集瘤胃液和奶样,在第21、35和49天采集血液。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GSP组乳蛋白率及乳脂肪酸中硬脂酸和亚油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肉豆蔻烯酸、十五烷酸、棕榈烯酸和十七烷酸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提高的趋势(P=0.06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8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脂多糖(LPS)含量显著降低(P<0.05);瘤胃液异丁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瘤胃液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补饲50 g/d GSP可提升乳蛋白率与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改善乳品质;同时降低瘤胃液乙酸/丙酸,优化瘤胃发酵参数;还能降低血清LPS及IL-6、TNF-α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促进奶牛健康。
  • 短链脂肪酸钙盐和益生菌对安格斯杂交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Effects of Calcium Salt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 and Probiotics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Serum Indices and Rumen Microbiota of Angus Crossbred Steers
    唐喜仁, 易鑫, 李宁, 吴浩, 刘晶晶, 何春兰, 周振明
    2025, 37(9): 6020-603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短链脂肪酸钙盐和益生菌对安格斯杂交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51头初始体重为(457.5±42.5) kg的健康安格斯杂交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肉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5 g/kg DM丙酸杆菌代谢物(短链脂肪酸钙盐含量≥50.0%,CMP组)和1.5 g/kg DM丙酸杆菌代谢物及益生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CMPM组)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CMPM组肉牛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提高(P<0.01)。2)与CON组相比,CMP组和CMPM组肉牛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3)与CON组相比,CMP组肉牛血清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MPM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各组间肉牛瘤胃微生物区系alpha多样性各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CMP组瘤胃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和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CMP组瘤胃颤螺菌科NK4A214群(Oscillospiraceae_NK4A214_group)和毛螺菌科NK3A20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瘤胃WCHB1-41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短链脂肪酸钙盐和益生菌可以提高安格斯杂交阉牛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提高CP和NDF表观消化率,降低血清尿素含量,并提高瘤胃纤维降解菌相对丰度。
  •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牦牛血浆激素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Effects of Guanidino Acet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Diets with Different Protein Levels on Plasma Hormone Indices,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Meat Quality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Yaks (Bos grunniens)
    姜菲, 游茵洁, 顾以韧, 宋和键, 吴建平, 黄艳玲
    2025, 37(9): 6032-604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牦牛血浆激素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牦牛养殖合理使用GAA提供技术参考。选取48头4~5岁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2个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88%(低)和17.00%(高),3个GAA添加水平分别为精料的0、0.1%、0.2%(干物质基础)。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组血浆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低于高蛋白质饲粮组(P<0.05)。0.2% GAA组血浆INS含量显著低于0和0.1% GAA组(P<0.05)。2)低蛋白质饲粮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高蛋白质饲粮组(P<0.05)。3)低蛋白质饲粮组背最长肌pH及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高蛋白质饲粮组(P<0.05),背最长肌苯丙氨酸、脯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高蛋白质饲粮组(P<0.05)。0.1% GAA组背最长肌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0和0.2% GAA组(P<0.05)。4)0.2% GAA组背最长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0和0.1% GAA组(P<0.05)。由此可见,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2%精料比例的GAA时,牦牛血浆激素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含量及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动态平衡达到最优,适用于牦牛养殖。
  • 稻草-木薯渣发酵裹包替代青贮玉米对水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Effects of Rice Straw-Cassava Residue Fermentation Wrapping Replacing Silage Corn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Fecal Microbiota of Water Buffaloes
    魏才翔, 黄晓华, 梁煜阳, 冯安东, 顾啟超, 姚毅沛, 文崇利, 邹彩霞
    2025, 37(9): 6047-606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皆在研究稻草-木薯渣发酵裹包(RS-CRFW)替代青贮玉米对水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5~18月龄、平均体重为(319.32±24.28) kg的生长期母水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饲喂常规粗饲料(青贮玉米、花生藤和白酒糟)的全混合日粮,B组和C组分别用RS-CRFW替代常规粗料中12.46%和24.91%的青贮玉米。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组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差异(P>0.05),C组ADG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与A组相比,B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NDF、ADF和OM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3)与A组相比,B组粪便微生物Chao1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C组粪便微生物Chao1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粪便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提高了36.59%(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用RS-CRFW替代12.46%的青贮玉米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对水牛的NDF、ADF和OM表观消化率和ADG无负面影响。
  • 基于剩余采食量的多胎细毛羊在80~160日龄的饲料效率及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Study on Feed Efficiency and Growth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arous Fine Wool Sheep at 80 to 160 Days of Age Based on Residual Feed Intake
    王许, 哈尼克孜·吐拉甫, 黄俊成, 刘武军, 陶维昆, 林长春, 李鹏飞, 董桂花, 闫娜娜, 王博, 吴伟伟, 郑文新
    2025, 37(9): 6061-607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胎细毛羊在80~160日龄的生长发育特征、饲料效率及其剩余采食量(RFI)的变化规律与相关性,并进一步比较不同RFI的多胎细毛羊的差异。试验群体包括139只健康的多胎细毛羊公羔,进行标准化单栏饲养。羊只在56日龄断奶,试验分为过渡期(14 d)、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80 d)。在正试期内,每日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并每20 d记录体重(BW)及体尺数据,用以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FCR)等。根据个体RFI的平均值(80~160日龄)和标准差(SD)将试验羊群分为3组,分别为高RIF组(RFI>平均值+0.5SD,40只)、中RFI组(平均值-0.5SD≤RFI≤平均值+0.5SD,59只)和低RFI组(RFI<平均值-0.5SD,40只)。结果显示:1)在80~160日龄,多胎细毛羊的ADG为0.30 kg,FCR为5.11,ADFI为1.53 kg,代谢体重(MBW)为13.18 kg。随着日龄增长,BW及体尺逐渐增加,其变异系数逐渐降低。2)BW、体长(BL)、体高(BH)、胸围(ChC)等性状在对应的日龄阶段内与RFI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RFI与ADG及ADFI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FCR无显著相关(P>0.05)。同时,管围(CaC)、阴囊围(SC)与ChC、BH在不同日龄阶段与RFI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3)分组比较显示,全期低RFI组的RFI、ADFI和FCR均显著低于中RFI组(P<0.05),中RFI组显著低于高RFI组(P<0.05)。部分生长性状(如BH、BL、ChC和CaC)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十字部高(WH)、胸宽(CW)、腰角宽(HW)及SC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传统的FCR相比,以RFI作为评价指标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饲料效率,还有助于合理调控动物的采食量。然而,动物的采食行为受到环境因素、个体生理特征以及饲粮品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采食量的影响机制。
  • 纳米硒对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Effects of Selenium Nanoparticles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Indexes, Rume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and Microflora Structure of Shaanbei White Cashmere Goats
    苏红萍, 沈娜, 丁常根, 王涛, 麻文静, 刘燕泽, 刘健鹏, 李陇平, 冯平
    2025, 37(9): 6072-608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纳米硒(SeNPs)对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取56只体重[(22.0±1.5) kg]相近的5月龄陕北白绒山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4组试验羊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09、0.18和0.27 mg/kg SeNPs(以硒计)的饲粮,饲粮实际硒含量分别为0.074(Ⅰ组)、0.164(Ⅱ组)、0.254(Ⅲ组)和0.344 mg/kg(Ⅳ组),开展为期75 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Ⅲ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Ⅲ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2)与Ⅰ组相比,Ⅲ组和Ⅳ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尿素氮(U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Ⅲ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Ⅰ组相比,Ⅲ组瘤胃液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提高(P<0.05)。Ⅲ组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为4组中最高,其中,瘤胃液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丙酸浓度显著高于Ⅳ组(P<0.05),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与Ⅰ组相比,Ⅲ组瘤胃微生物Chao1指数显著提高(P<0.05)。在门水平上,Ⅳ组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在属水平上,Ⅲ组瘤胃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Ⅱ组和Ⅳ组瘤胃奎因氏菌属(Quinell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适量SeNPs可提高陕北白绒山羊的ADG和ADFI,降低F/G,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同时还能调节瘤胃菌群结构,促进瘤胃发酵。综合来看,以SeNPs作为硒源的最适硒添加量为0.18 mg/kg。
  • 饲粮中添加棕榈粕对藏羊不同部位肌肉风味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Palm Kernel Meal on Flavor of Different Muscle Parts of Tibetan Sheep
    葛世鹏, 马英, 韩丽娟, 桂林生, 侯生珍, 院珍珍, 孙胜男, 王志有, 杨超, 杨葆春
    2025, 37(9): 6084-609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棕榈粕(PKM)对藏羊不同部位肌肉风味的影响。选取60只体重[(18±3) kg]相近、2~3月龄的藏系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PKM组饲喂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18% PKM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采集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测定肌肉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1)从藏羊不同部位肌肉中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2种、醇类11种、酮类9种、酯类3种及杂环类1种。与对照组相比,PKM组不同部位肌肉挥发性物质含量有所提高。2)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1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IP)>1为筛选标准,对照组不同部位肌肉关键风味物质为己醛单体和乙偶姻,PKM组额外增加了己醛二聚体和1-壬醛单体。3)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KM组不同部位肌肉间挥发性物质存在明显差异,且臂三头肌中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较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有所提高。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PKM能够有效改善藏羊不同部位肌肉风味,且对臂三头肌风味的影响更大。
  • 大麦青干草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Effects of Barley Hay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Mutton Sheep
    海拉罕, 哈斯额尔敦, 白晨, 王晓渊, 韩国丽, 敖长金, 刘志萍
    2025, 37(9): 6098-61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麦青干草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5只体重[(33.93±1.11) kg]相近、体况良好的杜寒杂交断奶羔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以大麦青干草替代基础饲粮中25%(BH25组)、50%(BH50组)、75%(BH75组)和100%(BH100组)的玉米秸秆和羊草等粗饲料。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BH50、BH75和BH100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BH75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BH50组的肌肉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H100组的肌肉红度(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肌肉黄度(b*)值呈现降低趋势(P=0.091),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上升趋势(P=0.069)。4)BH100组的肌肉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BH75组的肌肉月桂酸(C12∶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H25组的肌肉十五碳烯酸(C15∶1)和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肌肉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呈现上升趋势(P=0.094)。综上所述,大麦青干草替代基础饲粮中50%及以上的玉米秸秆和羊草,不仅提高了肉羊饲料利用效率,而且在提高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优化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 精氨酸对松浦镜鲤幼鱼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肝脏糖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Argin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Blood Indexes and Hepatic Glucose Metabolism of Juvenile Songpu Mirror Carp
    李晋南, 吴迪, 范泽, 王连生, 王常安, 刘红柏, 韩世成
    2025, 37(9): 6110-612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精氨酸(Arg)对松浦镜鲤幼鱼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肝脏糖代谢的影响。选取360尾健康、初始体重为(6.84±0.02) g的松浦镜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5组试验鱼分别饲喂Arg添加水平为0(C0组)、0.6%(C0.6组)、1.2%(C1.2组)、1.8%(C1.8组)和2.4%(C2.4组)的等氮等能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C0组相比,各Arg添加组增重率(WGR)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降低(P<0.05);C1.2、C1.8和C2.4组肥满度(CF)显著提高(P<0.05);C1.8和C2.4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提高(P<0.05)。基于WGR的折线回归分析表明,松浦镜鲤幼鱼的最适Arg需要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85%,饲料蛋白质的5.53%。2)与C0组相比,C1.2、C1.8和C2.4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C2.4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3)C2.4组肝脏葡萄糖激酶(GK)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C0组相比,C1.2和C1.8组肝脏己糖激酶(HK)活性显著提高(P<0.05);C1.8和C2.4组肝脏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2(PFKFB2)活性显著提高(P<0.05);C1.2、C1.8和C2.4组肝脏胰岛素受体(I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含量显著提高(P<0.05);C1.2组肝脏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含量显著提高(P<0.05)。4)在肝脏葡萄糖转运相关基因中,与C0组相比,C0.6和C1.2组AKT、各Arg添加组蛋白激酶B底物160(AS160)及C0.6、C1.2和C1.8组GLUT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在肝脏糖酵解相关基因中,与C0组相比,C1.2组PFKFB2、C1.2和C1.8组GK及C0.6、C1.2和C1.8组HK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在肝脏糖异生相关基因中,C1.2、C1.8和C2.4组叉头盒蛋白O1(FOX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0和C0.6组(P<0.05);与C0组相比,C2.4组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及各Arg添加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肝脏糖原合成相关基因中,C0.6和C1.2组糖原合成酶(GSase)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6%~2.4% Arg可提高松浦镜鲤幼鱼的生长性能及促进肝脏糖代谢。
  • 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Effects of Fishmeal Replacement with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Gut Microflora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舒昊明, 艾春香, 洪翊棻, 吴业阳, 胡彦茹, 崔春辉, 何小刚
    2025, 37(9): 6122-613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300尾平均体质量为(72.67±0.27) g的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各组分别饲喂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FM组)、15%(BSFL15组)、30%(BSFL30组)和45%(BSFL45组)鱼粉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BSFL3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M组(P<0.05)。BSFL15组和BSFL30组的肥满度显著低于FM组(P<0.05)。2)BSFL30组和BSFL45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FM组(P<0.05)。BSFL15组和BSFL30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FM组(P<0.05)。BSFL45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FM组(P<0.05)。BSFL45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FM组(P<0.05)。BSFL3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FM组(P<0.05)。3)与FM组相比,在门水平上,BSFL15组、BSFL30组和BSFL45组的肠道内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梭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BSFL15组、BSFL30组和BSFL45组的肠道内支原体属相对丰度升高,鲸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使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15%~45%的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同时会影响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饲料中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的比例不超过15%。
  • 饲料中不同水平绿原酸对瓦氏雅罗鱼生长性能、脂代谢、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Effects of Chlorogenic Acid Levels in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Lipid Metabolism, Immune Function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Amur Ide (Leuciscus waleckii)
    王吟涛, 孟思彤, 邹瑞兴, 张立全, 佟娜, 吴莉芳
    2025, 37(9): 6136-615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绿原酸(CGA)对瓦氏雅罗鱼生长性能、脂代谢、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析因试验设计,将600尾初始体质量为(3.24±0.05) g/尾的瓦氏雅罗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5组试验饲料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CK组)、0.02%(C1组)、0.04%(C2组)、0.06%(C3组)和0.08%(C4组)]的CGA,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添加0.04%~0.06% CGA显著提高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等相关指标(P<0.05);添加0.04% CGA显著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显著升高肝胰脏中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活性(P<0.05),显著降低肝胰脏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TGL活性和TG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胰脏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肝胰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ACC-1和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相对表达量(P<0.05),促进了血清和肝胰脏中脂肪分解;添加0.04% CGA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含量和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显著提高肝胰脏中生长转化因子-β(TGF-β)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肝胰脏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髓系分化因子88(MyD8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P<0.05),增强了免疫功能;添加0.04% CGA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胰脏中T-AOC及T-SOD、CAT和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肝胰脏中MDA含量(P<0.05);添加0.04% CGA显著提高肝胰脏中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CAT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04% CGA可以显著提高瓦氏雅罗鱼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促进肝胰脏脂肪分解,抑制脂质沉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提高免疫功能,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增强抗氧化能力。
  • 饲料中添加高水平蚕豆对吉富罗非鱼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 with High Level of Faba Bean on Muscle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Composition o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杨经群, 彭凯, 黄文, 胡俊茹, 赵红霞, 曹俊明, 陈冰
    2025, 37(9): 6153-616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高水平蚕豆对其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02.32±8.59) g的吉富罗非鱼5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尾鱼),在49 d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含0(对照组,记为G0组)和70%(试验组,记为G70组)蚕豆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技术对2组罗非鱼肌肉样本进行风味组学分析。结果显示:1)在2组罗非鱼肌肉样本中共检测到92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G0组检测出707种,G70组检测出633种,2组都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420种。2)罗非鱼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主要包括醇类、醛类、羧酸类、酯类、杂环化合物、烃类、酮类等7类,其中,G0组醇类的相对含量最高(32.97%),其次是酮类(10.82%);G70组也是醇类的相对含量最高(40.52%),其次是酯类(13.98%)。3)2组罗非鱼肌肉中呈显著性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10种,与G0组相比,G70组6-甲基-5-庚烯-2-酮、5-甲基-2-己酮、苯乙酸乙酯、1-辛烯-3-醇、1-甲基吡咯、(Z)-6-十一烯-2-酮、2-羟基-3-戊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6-甲基-2,4-庚二酮、异戊酸乙酯、1-巯基-2-丙酮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4)罗非鱼肌肉中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2,3-丁二酮、2-甲基丁醛、2-十一烷、2-戊基呋喃。与G0组相比,G70组2,3-丁二酮(贡献黄油香味)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降低,2-甲基丁醛(贡献可可香味)的ROVA提高。综合上述结果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水平(70%)蚕豆提高了吉富罗非鱼肌肉中醇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提高了2-甲基丁醛的ROVA以及降低了2,3-丁二酮的ROVA,使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风味发生变化;此外,饲料中添加高水平蚕豆略微降低了吉富罗非鱼整体肌肉的水果风味,并可抑制腥味物质的作用,降低肌肉中的土腥味。
  • 桉枝生物炭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Effects of Eucalyptus Branch Biochar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Aquatic Water Quality of Largemouth Bass
    袁海宏, 胡俊茹, 韦木莲, 李金鸿, 曾志华, 黄文, 赵红霞, 曹俊明, 李翔, 陈冰
    2025, 37(9): 6163-617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桉枝生物炭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养殖水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5.0、10.0和20.0 g/kg的桉枝生物炭,制作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分别记为C0、C2.5、C5、C10、C20组。选取初始体重为(13.34±0.02) g的大口黑鲈600尾,随机分成5组,对应饲喂5种试验饲料,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开展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各桉枝生物炭添加组(C2.5、C5、C10、C20组)的终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0组)(P<0.05),以C2.5组最高。C2.5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大口黑鲈成活率、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肠体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C0组相比,C10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C2.5和C5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C10和C2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C2.5、C10和C20组肝脏中CAT活性较C0组显著升高(P<0.05);各桉枝生物炭添加组肝脏中MDA的含量均较C0组显著降低(P<0.05)。与C0组相比,各桉枝生物炭添加组肠道中T-AOC显著升高(P<0.05),同时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各组养殖水体中总磷、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C5组总磷含量和C2.5组总氮含量较其他组上升速度缓慢。在第35~56天,各桉枝生物炭添加组养殖水体中总磷含量均较C0组显著降低(P<0.05)。在第42~56天,与C0组相比,各桉枝生物炭添加组养殖水体中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第14~56天,与C0组相比,各桉枝生物炭添加组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低于C0组(P<0.05)。综上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2.5~5.0 g/kg桉枝生物炭可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增强抗氧化能力,并通过降低养殖水体中总磷、总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改善养殖水质。
  • 黄芪提取物对颗粒饲料的保护及对建鲤消化、耐缺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Protective Role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Extracts on Pellet Feed and Its Effects on Digestion, Hypoxia Tolerance, and Immune Function in 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刘海静, 李江, 苏晓雨, 陈厚宏, 蹇博云, 李蓉, 徐静, 杨奇慧, 陈岗富, 李华涛
    2025, 37(9): 6176-619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提取物对颗粒饲料的保护作用,以及投喂后对建鲤消化、耐缺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空白)和0.5%黄芪石油醚提取物(PEE)、0.5%乙酸乙酯提取物(EAE)、0.5%乙醇提取物(EE)和0.5%水提取物(AQE),配制成5种试验饲粮。选择体重(9.41±0.18) g的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5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含不同黄芪提取物的饲料,试验期15 d。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芪PEE、EAE和EE显著降低了颗粒饲料的过氧化物、共轭二烯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4种黄芪提取物均显著降低了颗粒饲料的霉菌生长面积(P<0.05)。与空白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芪PEE、EAE和AQE显著提高了摄食率和攻毒存活率(P<0.05);饲料中添加黄芪PEE和EAE显著提高了缺氧持续时间(P<0.05);而饲料中添加黄芪EAE显著降低了氧消耗率(P<0.05)。与空白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种黄芪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浆溶菌酶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葡萄糖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黄芪PEE、EAE和AQE显著提高了血浆总氨基酸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黄芪EAE、EE和AQE显著提高了血浆总蛋白含量(P<0.05);而饲料中添加黄芪EAE和AQE显著降低了血浆血氨含量(P<0.05)。与空白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种黄芪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肠道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抗超氧阴离子(AS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过氧化氢和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黄芪EAE和EE显著提高了肠道糜蛋白酶(CTS)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黄芪EAE显著提高了肠道脂肪酶(LPS)和抗羟自由基活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种黄芪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肝胰脏GSH含量以及胰蛋白酶、LPS、α-淀粉酶、谷丙转氨酶(GP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黄芪EAE、EE和AQE显著提高了肝胰脏CTS和GPx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黄芪EAE和EE显著提高了肝胰脏ASA活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种黄芪提取物显著提高了鳃LDH、SOD和GPx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MDA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黄芪EAE和AQE显著提高了鳃谷草转氨酶(GOT)和ASA活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种黄芪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脾脏GSH含量以及SOD和GPx活性(P<0.05),显著降MDA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黄芪EAE、EE和AQE显著提高了脾脏CAT活性(P<0.05)。综上所述,黄芪提取物能降低颗粒饲料的脂质氧化(尤其是EE),抑制霉菌生长(尤其是AQE);提高鲤的消化和免疫功能以及耐缺氧和抗氧化能力(尤其是EAE)。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蒲公英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andelion Extract Supplementation in Low Fish Meal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Muscle Quality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毛敏灵, 杨云登, 罗庆霞, 谭北平, 迟淑艳, 杨奇慧
    2025, 37(9): 6193-62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蒲公英提取物(D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600尾初始体重为(0.22±0.00) 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DE0组)、0.30%(DE3组)、0.60%(DE6组)、0.90%(DE9组)和1.50%(DE15组)DE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DE0组相比,DE3组和DE6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DE0组相比,DE15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除DE6组外,其余DE添加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DE添加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DE0组相比,DE3组肌肉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呈味氨基酸和总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肌肉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n-3 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DE0组相比,各DE添加组肌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05),肌肉煮失水率均显著降低(P<0.05);DE3组、DE9组和DE15组肌肉弹性和内聚性显著提高(P<0.05);DE6组、DE9组和DE15组肌肉剪切力显著提高(P<0.05),肌肉蒸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5)与DE0组相比,DE3组、DE6组和DE9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DE添加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DE3组、DE6组和DE15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DE3组和DE6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DE能够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低鱼粉饲料中DE适宜添加水平为0.40%。
  • 低盐条件下养殖密度对斑节对虾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ve Capacity and Muscle Nutrients of Penaeus monodon under Low-Salinity Condition
    许金震, 俞韩绣, 唐海南, 李金鑫, 黄永春, 蔡章印, 于明超
    2025, 37(9): 6210-622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盐条件下不同养殖密度对斑节对虾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低盐条件下斑节对虾的养殖密度。选取250尾平均体重为(3.02±0.30) g、平均体长为(5.88±0.52) cm的健康斑节对虾,设置水体盐度为(4.5±0.5)‰,并设置5个养殖密度,即在试验缸(水体体积0.12 m3,80 cm×50 cm×30 cm)中分别放养6、9、12、15和18尾对虾,对应养殖密度为45、70、95、120和145尾/m3,分别记为M45组、M70组、M95组、M120组和M145组,每个养殖密度设置3个平行缸。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M45组、M70组和M95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M120组和M145组(P<0.05),摄食率显著低于M145组(P<0.05);M45组和M70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肥满度显著高于M95组和M120组(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M120组和M145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M120组和M145组(P<0.05)。2)M45组和M70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70组肝胰腺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α-淀粉酶、胰蛋白酶1和脂肪酶成熟因子2(LMF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M70组和M1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70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M145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除胱氨酸和丙氨酸外,M145组肌肉各种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33%~75.61%,其中M70组最高;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为评价指标,肌肉中缬氨酸为主要限制性氨基酸。5)M70组和M95组肌肉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145组肌肉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45组和M70组肌肉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M95组(P<0.05),M70组肌肉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M95组和M145组(P<0.05)。M45组肌肉多烯指数(PI)显著高于除M120组外的其他组(P<0.05);各组肌肉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0.37~0.44)和血栓形成指数(IT,0.38~0.46)均低于安全值(1.00)。综上所述,在低盐条件下,当斑节对虾养殖密度不高于70尾/m3时,有利于促进其生长,提高消化能力,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比格犬、北极狐和乌苏里貉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和氮代谢指标的比较及其预测方程建立
    Comparison of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Growth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Indexes of Beagle Dogs, Arctic Foxes and Ussuri Raccoon Dogs and Their Prediction Equation Establishment
    李鑫康, 赵梦迪, 王奕昕, 张潇睿, 张媛媛, 李悦垚, 梁爽, 吴怡, 张悦, 张睿涵, 李光玉
    2025, 37(9): 6228-624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比格犬、北极狐和乌苏里貉的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和氮代谢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其预测方程。分别选取成年雌性比格犬[体重为(18.53±3.25) kg]、北极狐[体重为(6.76±0.63) kg]、乌苏里貉[体重为(6.43±1.37) kg]各10只,每种动物独立作为1组,共分为3组,每组10只。试验共5个阶段,每个阶段10 d,同一阶段各组饲喂相同饲粮,共使用5种饲粮。结果表明:1)比格犬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碳水化合物(CHO)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北极狐(P<0.05),与乌苏里貉无显著差异(P>0.05)。2)比格犬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北极狐(P<0.05),与乌苏里貉无显著差异(P>0.05)。3)比格犬摄入氮(NI)、粪氮(FN)、氮沉积(RN)显著低于北极狐(P<0.05),与乌苏里貉无显著差异(P>0.05)。4)比格犬与北极狐干物质(DM)、钙(Ca)、磷(P)表观消化率及NI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格犬与乌苏里貉DM、CP、EE、粗灰分(Ash)、Ca、P表观消化率及ADFI、料重比(F/G)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5)本试验共建立12个预测方程,其中北极狐对比格犬的预测方程4个,乌苏里貉对比格犬的预测方程8个。综上所述,相较于北极狐,乌苏里貉与比格犬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和氮代谢指标相似度更高,数据相关性更强,预测方程建立更多。在作为比格犬的模型动物方面,乌苏里貉可能要优于北极狐。
  • 发酵桑叶对肥育猪血浆和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
    Effects of Fermented Mulberry Leaves on Plasma and Liver Metabonomics of Finishing Pigs
    崔艺燕, 余苗, 宋敏, 邓盾, 田志梅, 刘志昌, 马现永
    2025, 37(9): 6241-625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发酵桑叶对肥育猪血浆和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选取18头杜×长×大阉公猪[体重为(78.19±2.05)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9个重复,每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桑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发酵桑叶。试验期为6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桑叶组血浆中有27个下调差异代谢物和46个上调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及亚油酸代谢等通路。2)与对照组相比,发酵桑叶组肝脏中有23个下调差异代谢物和24个上调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β-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通路。3)血浆和肝脏中相同变化的差异代谢物有10个,上调差异代谢物有N-乙酰色氨酸、N-甲基异亮氨酸、2-羟基马尿酸、十四烷二酸、十七烷酸、山奈酚、(R)-雌马酚,下调差异代谢物有D-果糖、16-羟基十六烷酸、3-羟基-3-甲基戊二酸。由此可见,补充发酵桑叶会改变肥育猪肝脏和血浆代谢组。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牦牛犊牛瘤胃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Metabolomics-Based Analysis of Effects of Solid Feed Feeding Level on Rume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Yak Calves
    别欣亚, 李世关, 周亚楠, 袁金泉,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2025, 37(9): 6254-626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牦牛犊牛瘤胃形态和功能的影响。选取60日龄、体重[(54.20±3.28) kg]相近的断奶牦牛犊牛(公)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各组在饲喂等量代乳粉的基础上,分高、中、低3个水平饲喂由苜蓿干草和开食料组成的固体饲料,即高饲喂水平组(自由采食组;AL组)、中饲喂水平组(70%采食组;IR70组)和低饲喂水平组(40%采食组;IR40组)。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AL组瘤胃黏膜上皮、黏膜下层、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IR70组(P<0.05);AL组瘤胃黏膜上皮、肌层厚度显著高于IR40组(P<0.05);IR70组瘤胃乳头高度、肌层厚度显著高于IR40组(P<0.05);IR40组瘤胃黏膜下层厚度显著高于IR70组(P<0.05)。2)IR70组瘤胃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AL组(P<0.05);IR40组瘤胃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AL组(P<0.05)。3)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AL组相比,IR40组在非洲锥虫病代谢途径中,差异代谢物L-犬尿氨酸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AL组相比,IR70组在癌症中的碳代谢、矿物质吸收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途径中,差异代谢物L-天冬酰胺和蛋氨酸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途径中,差异代谢物尸胺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在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代谢产物胆汁酸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在牦牛犊牛60日龄进行断奶,采用“代乳粉+苜蓿干草+开食料”饲喂方式进行早期培育时,提高固体饲料饲喂水平能促进瘤胃组织形态更好发育,通过代谢组学发现固体饲料高饲喂水平提高了牦牛犊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能力,从而促进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为哺乳期牦牛犊牛的固体饲料科学补饲提供了重要依据。
  • 滩羊肠道菌群和血浆代谢物与平均日增重的相关性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Gut Microbiota and Plasma Metabolites with Average Daily Gain of Tan Sheep
    郑浩, 张馨蕊, 施安, 马俊, 张驹, 杨冲, 刘统高, 吴爽, 王倩, 陶金忠
    2025, 37(9): 6267-628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滩羊肠道菌群和血浆代谢物与平均日增重(ADG)的相关性。选择156只体重相近的滩羊公羔,采用颈夹法饲喂75 d,其中过渡期15 d,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试验期结束后,将ADG>平均值+0.5倍标准差的试验羊分为高ADG组(HADG组),ADG<平均值-0.5倍标准差的试验羊分为低ADG组(LADG组),比较2组滩羊(各挑选5只)的肠道菌群和血浆代谢物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属水平上,HADG组盲肠中大肠杆菌属(Colidextribacter)、产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norank_f_norank_o_Veillonellales-Selenomonadales、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ADG组(P<0.05),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ADG组(P<0.05);HADG组直肠中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沼泽微杆菌属(Paludico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ADG组(P<0.05),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普拉梭菌属(Faecalitale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ADG组(P<0.05)。2)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到104种差异代谢物,与HADG相比,LADG组中有53种代谢物下调,51种代谢物上调。这些代谢物在赖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通路显著富集(P<0.05)。对血浆差异代谢物C20硫苷(C20 sulfatide)、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L-乳酸(L-lactic acid)、氢化肉桂酸(hydrocinnamic acid)和L-赖氨酸(L-lysine)与肠道差异菌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盲肠脱硫弧菌属与L-乳酸和棕榈油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norank_f_norank_o_Veillonellales-Selenomonadales与L-乳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直肠厌氧支原体属与L-乳酸、C20硫苷和棕榈油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直肠普拉梭菌属与L-乳酸、C20硫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L-赖氨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滩羊肠道菌群通过血浆代谢物影响滩羊ADG。
  • 转录组与代谢组整合分析白甲鱼饥饿胁迫下的生理代谢调控策略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Integration to Analyze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Strategies under Starvation Stress in Onychostoma sima
    陈春娜, 李生瑄, 李正一, 徐飞, 黄颖颖
    2025, 37(9): 6281-629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深入探究白甲鱼幼鱼在饥饿胁迫下的反应机制,并揭示其在基因及代谢物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平均体重为(36.52±2.31) g的12月龄的白甲鱼幼鱼,分为对照组和饥饿组,进行为期14 d的饥饿胁迫试验。试验期间对照组正常喂养,而饥饿组连续14 d禁食。饥饿胁迫试验结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2组白甲鱼幼鱼的肝脏进行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多个关键代谢通路与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代谢物的共同参与密切关联。其中,新陈代谢途径、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以及产热成为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代谢物共同影响最为集中的3条KEGG通路。进一步分析显示,在产热和氰基氨基酸代谢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表达代谢物显著富集,白甲鱼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上调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产热以维持能量平衡;同时,氰基氨基酸代谢的增强为机体提供了额外的能量来源,以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由此可见,饥饿胁迫显著改变了白甲鱼幼鱼肝脏的代谢通路,进而影响了其营养调控机制,以适应饥饿状态下的生理需求和环境变化。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饥饿胁迫对白甲鱼肝脏功能的影响机制,也为优化白甲鱼投喂策略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
  • 斜带石斑鱼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Study on Primary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Orange-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徐健铭, 杨红玲, 蔡国鹤, 孙云章
    2025, 37(9): 6291-630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斜带石斑鱼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以斜带石斑鱼肠道组织为试验材料,选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别对细胞进行培养,对比2种培养方法的效果;分别用胰蛋白酶、胶原酶Ⅰ以及胶原酶Ⅰ+胶原酶Ⅳ对斜带石斑肠道组织进行消化,比较不同消化酶对细胞的分离效果;选择3种培养基(DMEM、DMEM/F12和L15培养基)以及不同胎牛血清(FBS)浓度[5%、12%、20%],比较不同培养基与FBS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18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肠道细胞标志性基因表达检测等手段,对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酶消化法与组织块法均能获得贴壁生长的细胞,但酶消化法培养12 d后可见细胞铺满瓶底,而组织块法则在培养28 d后才可见细胞铺满瓶底;0.25 mg/mL胰蛋白酶[含0.91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肠道组织15 min为最佳消化时间,在此条件下既能获得足够的细胞,又能够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活性;细胞在含20% FBS的L15培养基中的增殖率较高。透射电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肠道细胞标志性基因表达检测结果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肠上皮细胞,18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证明细胞来源于石斑鱼。由此可见,使用0.25 mg/mL的胰蛋白酶(含0.91 mmo/L EDTA)处理斜带石斑鱼肠道组织15 min后,将获得的细胞置于含20% FBS的L15培养基内培养,此法能有效获得稳定贴壁生长的斜带石斑鱼原代肠上皮细胞。
  • 基于分类算法的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量预测模型研究
    Study on Prediction Model of Nutrient Requirements for Growing-Finishing Pigs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李滢滢, 张姝雅, 曹红蕊, 周宇君, 张帅
    2025, 37(9): 6302-631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评估猪的营养需要量并实现精准营养配方,对于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及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挖掘和分析已有文献数据,旨在构建基于分类算法的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量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佳模型,以探究分类算法在构建更科学合理的猪饲养标准中的可行性。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近十年内有关“杜×长×大”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的文献,筛选出包含完整饲粮营养水平与生长性能数据的文献,整理形成初始数据集。将初始数据集中75%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25%的数据划分为验证集,分别使用决策树(DT)、人工神经网络(ANN)和k-最近邻(KNN)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基于KNN算法构建的分类模型在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量的预测上表现最佳[k=4,验证集上误分类率(MCR)=0.374]。利用KNN算法可成功构建适用于“杜×长×大”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量预测的分类模型,为建立更科学的猪饲养标准及精准饲喂技术提供了基础支撑。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蒸汽爆破工艺参数
    Optimization of Flaxseed Steam Explosion Process Parameters Using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王晋晋, 李磊, 段海涛, 张新春, 李永平, 曹广芝, 张志帅
    2025, 37(9): 6317-632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亚麻籽蒸汽爆破工艺参数。将干燥的亚麻籽研磨成粉末作为底物进行蒸汽爆破处理。首先以蛋白质溶解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蒸汽爆破工艺中的含水量、压强和维压时间进行优化,设定含水量分别为17%、19%、21%、23%、25%,压强分别为0.4、0.5、0.6、0.7、0.8 MPa,维压时间分别为20、40、60、80、100 s;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含水量、压强和维压时间为自变量,以蛋白质溶解度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含水量、压强和维压时间这3个蒸汽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模型并验证。结果显示:1)含水量和压强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维压时间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显著(P<0.05),含水量和压强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地影响蛋白质溶解度(P<0.01)。2)亚麻籽的最佳蒸汽爆破工艺参数为含水量23.11%,压强0.65 MPa,维压时间57.52 s,在此条件下亚麻籽的蛋白质溶解度预测值为79.05%,验证值为79.35%,误差<0.4%。3)亚麻籽的粗蛋白质含量在蒸汽爆破前后无明显变化,均约为24%;蒸汽爆破处理使亚麻籽的蛋白质溶解度从69.00%提升至79.35%,提升了约10%。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蒸汽爆破后α-螺旋比例降低,β-折叠与无规则卷曲比例增加,表明蒸汽爆破使亚麻籽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综上可知,运用响应面法可有效优化亚麻籽蒸汽爆破工艺参数,蒸汽爆破处理可改善亚麻籽的蛋白质溶解度,其机制与蛋白质二级结构有序性降低密切相关。
  •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Effects of Compound Microecological Preparations on Rumen Fermentation Gas Productio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and Nutrient Degradation Rates of Dairy Cows in Vitro
    刘肃然, 曾亦晨, 邓铭, 孙宝丽, 胡文锋, 郭勇庆
    2025, 37(9): 6328-633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分为4组,分别在全混合日粮(TMR)底物中添加0(对照组,CK组)、0.4(T1组)、0.8(T2组)和1.2 g/kg(T3组)复合微生态制剂[灭活嗜酸乳杆菌≥107 CFU/g,枯草芽孢杆菌≥107 CFU/g,米曲霉(以孢子计)≥107 CFU/g],每组6个重复,体外培养48 h。结果表明:1)T2组产气量在2 h后为各组最高,且在12~48 h时显著高于CK组(P<0.05)。随着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水平的提高,瘤胃产气量在4~48 h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变化(P<0.05)。2)与CK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组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且T2组最低;T2组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3)T2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T1组(P<0.05),T3组淀粉降解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4)T2组和T3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T1组(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K组和T1组(P<0.05)。综上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奶牛瘤胃体外发酵,以添加0.8~1.2 g/kg为宜。
  •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桑枝叶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微生物菌落数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age Additives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Nutrient Composition and Number of Microbial Colonies of Mulberry Branches and Leaves Silage
    王红梅, 母宇辉, 何大彦, 章海欧, 司丙文
    2025, 37(9): 6339-634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植物乳杆菌(LP)、布氏乳杆菌(LB)、枯草芽孢杆菌(BS)、糖蜜(M)]对桑枝叶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微生物菌落数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ON)组(无任何添加剂)、LP组(添加2.0 g/t LP)、LB组(添加2.0 g/t LB)、LP+BS组(添加1.0 g/t LP和1.0 g/t BS)和LP+LB+BS+M组(添加0.5 g/t LP、0.5 g/t LB、1.0 g/t BS和0.3% M),每组5个重复。在室温条件下,发酵60 d后开袋取样进行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添加剂组桑枝叶青贮乳酸菌(LAB)数量和乳酸(LA)含量显著提高(P<0.05),pH、氨态氮(NH3-N)和乙醇含量以及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LP+LB+BS+M组LAB数量、LA和乙酸(AA)含量以及LA/AA最高,pH、丙酸(PA)、乙醇、NH3-N含量和酵母菌数量最低,且其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均低于检测限[<2.00 lg(CFU/g)]。各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丁酸。各组干物质(DM)和粗脂肪(EE)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LP+LB+BS+M组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提高(P<0.05);LB组、LP+BS组和LP+LB+BS+M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LP组、LP+BS组和LP+LB+BS+M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LP+LB+BS+M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提高(P<0.05),LP+BS组WSC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LP组、LP+BS组和LP+LB+BS+M组总黄酮(TF)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添加LP+LB+BS+M可改善桑枝叶青贮饲料品质,释放更多的类黄酮活性物质。
  • 蒸汽爆破处理红三叶草对异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
    Effects of Steam Explosion Treatment for Red Clover on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Isoflavone
    熊展博, 李可馨, 王典, 郑楠, 王加启, 赵圣国
    2025, 37(9): 6348-635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蒸汽爆破处理红三叶草对异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以爆破压力、维压时间和水分含量为影响异黄酮提取效率的因素,以红三叶草异黄酮得率作为考察依据,采用热回流提取技术,确定最佳的蒸汽爆破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蒸汽爆破处理红三叶草异黄酮提取的最优条件为爆破压力0.6 MPa,维压时间150 s,水分含量40%。在此条件下,红三叶草异黄酮得率为93.71%,与未经蒸汽爆破相比,红三叶草异黄酮得率提高了62.55%。2)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蒸汽爆破处理后红三叶草结构破坏严重,松散无序,暴露出内部孔隙,增大表面积,有利于异黄酮的析出。由此可见,蒸汽爆破处理可提高红三叶草异黄酮的提取效率,可为工业生产饲料添加剂红三叶草异黄酮提供参考。
  • 高寒草甸典型放牧草场草畜营养盈亏平衡研究
    Nutritional Surplus or Deficiency Balance Between Forage and Livestock in Alpine Meadow Typical Grazing Pastures
    王振群, 王迅, 晁文菊, 王宏力, 马万浩, 拜彬强, 刘书杰, 郝力壮
    2025, 37(9): 6358-636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天然草地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寒草甸草地与家畜平衡管理提供参考。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典型嵩草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监测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4个时期牧草生物量,采用体外发酵法并结合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单位草地面积可食牧草、粗蛋白质和代谢能输出量,并核算了可食牧草、可消化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承载力。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典型嵩草草地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可食牧草产量分别为64.14、32.22、174.47和98.15 g/m2,可食牧草承载力分别为1.06、2.24、6.49和5.17 SHU/hm2,单位草地面积平均粗蛋白质输出量分别为2.35、4.76、20.78、5.18 g/m2。放牧家畜分别以维持需求、正常生长需求和优质生产需求为饲养目标时,可消化粗蛋白质承载力分别为0.72、6.87、16.01和5.05 SHU/hm2,0.46、4.43、10.33和3.26 SHU/hm2,0.40、3.87、9.02和2.85 SHU/hm2。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单位草地面积代谢能产量分别为0.28、0.28、1.53和0.71 MJ/m2。放牧家畜分别以维持需求、正常生长需求和优质生产需求为饲养目标时,代谢能承载力分别为1.04、3.12、9.03和8.44 SHU/hm2,0.70、2.08、6.03和5.63 SHU/hm2,0.61、1.83、5.32和4.79 SHU/hm2。根据可消化粗蛋白质承载力,在枯黄期以维持需求、正常生长需求、优质生产需求为饲养目标时,青草期末期需减畜1.05~10.96 SHU/hm2、2.84~12.75 SHU/hm2、3.25~13.16 SHU/hm2,即减畜17.21%~68.46%、46.56%~79.64%、53.28%~82.20%。综上所述,建议根据物候期动态调控放牧强度,建立基于牧草营养动态的轮牧制度,青草期高效利用品质优良牧草,枯草期补充饲草或限制载畜量,实现草畜季节性平衡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 湘佳黄鸡2号对菜籽粕代谢能的评定及预测模型研究
    Research on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Model for Metabolizable Energy of Rapeseed Meals in Xiangjia Yellow Chicken No.2
    杨新拓, 赵昀杰, 常棋, 陈彭羿, 黄泽宇, 张海涵, 贺喜, 宋泽和
    2025, 37(9): 6370-638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湘佳黄鸡2号对10种不同来源菜籽粕的代谢能,并基于菜籽粕的化学成分构建快速型黄羽肉鸡对菜籽粕代谢能的预测模型。试验分为2个阶段,其中第1阶段为14~18日龄,第2阶段为35~39日龄。第1阶段选取14日龄湘佳黄鸡2号肉公鸡528只[初始体重为(273±2) g],随机分为11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第2阶段另外选取35日龄湘佳黄鸡2号肉公鸡264只[初始体重为(1 256±5) g],随机分为11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各组分别饲喂10种菜籽粕饲粮和1种基础饲粮,其中菜籽粕饲粮采用等比替代法,用10种不同来源的菜籽粕替代基础饲粮中供能组分的20%。每个阶段包括2 d预试期和3 d收粪期,采用全收粪法收集排泄物。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菜籽粕常规养分含量存在差异。2)菜籽粕来源对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有显著影响(P<0.05)。快速型黄羽肉鸡14~18日龄对10种菜籽粕的AME和AMEn平均值分别为8.36和7.67 MJ/kg;35~39日龄对10种菜籽粕的AME和AMEn平均值分别为8.03和7.15 MJ/kg。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快速型黄羽肉鸡14~18日龄对菜籽粕的AME和AMEn预测方程分别为AME=28.890+0.317×粗脂肪(EE)-0.603×粗纤维(CF)-4.567×酸溶蛋白(ASP)[决定系数(R2)=0.576,P<0.001],AMEn=27.569+0.315×EE-0.672×CF-3.911×ASP(R2=0.621,P<0.001);35~39日龄对菜籽粕的AME和AMEn预测方程分别为AME=30.373+0.617×EE-6.522×ASP-0.928×粗灰分(Ash)(R2=0.662,P<0.001),AMEn=26.023+0.582×EE-5.961×ASP-0.647×Ash(R2=0.616,P<0.001)。本研究为评定菜籽粕营养价值、丰富我国黄羽肉鸡饲料原料数据库提供了数据参考。
  • 花椒叶的能量价值评定及其在大恒肉鸡饲粮中的应用
    Energy Value Evaluation of Zanthoxylun bungeanum Leav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ets of Daheng Broilers
    陆中乾, 彭福江, 杨朝武, 朱宇飞, 曹山川, 赵建飞, 刘静波
    2025, 37(9): 6381-639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肉鸡对花椒叶的代谢能,同时研究饲粮中添加花椒叶对大恒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及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代谢试验:肉鸡对花椒叶的代谢能测定采用套算法结合指示剂法。选取4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黄羽肉鸡4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1只/笼),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85%基础饲粮+15%花椒叶),试验期共7 d,其中预试期4 d,正试期3 d。饲养试验:选取5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大恒肉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花椒叶添加量为2%(花椒叶Ⅰ组)、3%(花椒叶Ⅱ组)和4%(花椒叶Ⅲ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7 d。结果表明:1)肉鸡对花椒叶的代谢能为5.87 MJ/kg,能量表观消化率为34.14%。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3%和4%的花椒叶均会极显著增加大恒肉鸡的料重比(P<0.01),且添加4%的花椒叶还会显著降低大恒肉鸡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饲粮中花椒叶的添加量对大恒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的花椒叶显著增加了血清中白蛋白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2%、3%和4%的花椒叶均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含量(P<0.01)。4)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花椒叶对大恒肉鸡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的花椒叶显著增加了盲肠微生物的丰富度(Chao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P<0.05);LEfSe分析显示,与花椒叶Ⅲ组相比,花椒叶Ⅱ组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和气味杆菌属(Odoribacter)显著富集。综上所述,肉鸡对花椒叶的代谢能为5.87 MJ/kg;在饲粮中添加2%~4%的花椒叶虽然对大恒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有负面影响,但适量添加并不会对其终末体重、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产生显著影响,且对其盲肠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改善。因此,花椒叶可作为大恒肉鸡的饲料原料,但添加量以不超过3%为宜。
  • 不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微生物多样性及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Silage Quality,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in Vitro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Pasture
    姜塽, 关曾根, 田晨, 纪守坤, 王云玲, 刘建, 高明, 王雅雅, 韩旭, 刘计双, 高立杰
    2025, 37(9): 6393-640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微生物多样性、体外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以天然牧草作为青贮原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组,即对照组(CK组,无添加)、甲酸(FA)组(添加6 mL/kg FA)、纤维素酶(CE)组(添加0.2 g/kg CE)、绿汁发酵液(FGJ)组(添加2 mL/kg FGJ)、黄芪多糖(APS)组(添加0.5% APS)、APS+FGJ(H)组(添加0.5% APS和2 mL/kg FGJ),每组5个重复,青贮60 d后对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微生物多样性、体外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各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丙酸(PA)含量显著降低(P<0.05);H组乳酸(LA)含量显著提高(P<0.05),p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2)各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与CK组相比,FGJ组和H组片球菌属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53.03%和41.95%。3)与CK组相比,各组体外发酵48 h后均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IVNDFD)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P<0.05),显著降低瘤胃液中氨态氮(NH3-N)含量(P<0.05),其中H组IVDMD和IVNDFD最高;除FA组外,其他组乙酸/丙酸(AA/PA)显著降低(P<0.05)。4)隶属函综合评价结果显示,H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75。综上所述,5种添加剂均可提高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微生物多样性、体外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其中以混合添加APS和FGJ对天然牧草青贮效果最好。
  • 添加乳酸菌对洪灾富硒水稻青贮发酵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Supplementation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and Selenium Content of Flood-Stricken Selenium-Enriched Rice
    胡书溪, 周明月, 夏子涵, 曹阳
    2025, 37(9): 6407-642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乳酸菌对洪灾富硒水稻青贮发酵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采用三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因素1为洪灾水稻是否富硒,分别为洪灾普通水稻和洪灾富硒水稻;因素2为是否添加乳酸菌,分别为未添加和添加植物乳杆菌AS98(1×107 CFU/mL);因素3是发酵时间,分别为1、3、5、7、15、30、45 d。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洪灾普通水稻、洪灾普通水稻+植物乳杆菌AS98、洪灾富硒水稻和洪灾富硒水稻+植物乳杆菌AS98,4个处理的样品分别发酵,在发酵1、3、5、7、15、30、45 d时开封取样,测定青贮样品中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有机硒、无机硒和全硒含量,每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洪灾富硒水稻青贮的发酵品质高于洪灾普通青贮,且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均显著高于洪灾普通水稻青贮(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各组中pH和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乳酸菌数量及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植物乳杆菌AS98后,洪灾富硒水稻青贮的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提升至247.91、232.71和15.21 μg/kg。乳酸菌的添加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P<0.05),洪灾普通水稻和洪灾富硒水稻青贮后pH分别降至4.10和4.15,乳酸菌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增加至6.05和7.09 g/kg FM,抑制了不良微生物的生长,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了青贮饲料的保存性和营养价值。综上所述,添加植物乳杆菌AS98能显著改善洪灾富硒水稻的青贮品质和硒的保存。
  • 马齿苋发酵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Analysis of Portulaca oleracea L.
    郭书茸, 乔宏萍, 刘地, 曹贵东, 郝军明, 武晓英
    2025, 37(9): 6422-643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优化米曲霉发酵马齿苋的固态发酵工艺。试验通过选定发酵时间、含水量以及接种量为影响因素,以马齿苋黄酮和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法优化马齿苋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前后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马齿苋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6.3 d、含水量85.2%、接种量6.2%,发酵后的多糖含量为2.23 mg/mL,黄酮含量为442 μg/mL;比较发酵前后马齿苋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马齿苋和发酵马齿苋对ABTS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531和0.455 mg/mL,对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2.155和1.387 mg/mL。由此可知,经米曲霉固态发酵后的马齿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 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去皮蔗渣的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Study o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Fermenting Peeled Bagasse
    姚毅沛, 魏才翔, 梁煜阳, 冯安东, 顾啟超, 黄建铭, 颜志林, 韦荃钟, 覃毅, 邹彩霞, 周俊华
    2025, 37(9): 6434-644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去皮蔗渣的固态发酵条件。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4个因素分别为黄孢原毛平革菌添加量(1%、3%、5%)、发酵时间(15、30、45 d)、蔗糖添加量(1%、3%、5%)、初始pH(4、5、6),每个因素3个水平,共分为9组(A组~I组),进行固态密闭发酵。结果表明:1)F组发酵去皮蔗渣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H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E组和G组发酵去皮蔗渣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I组发酵去皮蔗渣的纤维素(CL)含量显著低于B组、D组、F组和H组(P<0.05),E组发酵去皮蔗渣的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低于C组、D组、G组、H组和I组(P<0.05)。2)F组发酵去皮蔗渣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I组发酵去皮蔗渣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E组发酵去皮蔗渣的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A组、E组和F组的发酵去皮蔗渣中均未检测出丁酸(BA)含量。3)B组的微生物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E组(P<0.05),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E组和H组(P<0.05)。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Bacillota)相对丰度表现为B组>E组>H组;在属水平上,液体乳杆菌属(Liquori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表现为E组>B组>H组;在种水平上,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相对丰度表现为E组>H组>B组。由此可见,通过正交分析结果以及综合评分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添加量为3%、发酵时间为45 d、蔗糖添加量为5%、初始pH为4时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去皮蔗渣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去皮蔗渣固态发酵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以及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最佳。
  • 复合益生菌发酵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饲料蛋白质添加剂的工艺研究
    Process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Feed Protein Additive by Fermentation of Prawn Processing By-Product with Complex Probiotics
    余加伟, 张颜颜, 劳健龙, 龚汉, 杨鑫, 张进, 巨向红, 李有全, 刘晓曦, 雍艳红
    2025, 37(9): 6448-646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复合益生菌对对虾加工副产物(虾头、虾壳)进行发酵处理,确定制备对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的最佳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复合益生菌中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最优的混合比例;对接种量、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固液比、葡萄糖添加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确定复合益生菌发酵对虾加工副产物的最佳工艺。将对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与配合饲料进行1∶1混合,分析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1)正交试验筛选出的3种菌株的最优混合比例为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2∶1∶2。2)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复合益生菌发酵对虾加工副产物的最优工艺为接种量16%,初始pH 6.5,温度38.5 ℃,发酵时间48 h,固液比1∶1.5,葡萄糖添加量15%。3)对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的蛋白质回收率达到(94.7±0.3)%,与配合饲料进行1∶1混合后,可使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提升9.16%,17种氨基酸总量增加2.63%。本研究结果对提高对虾副产品的利用价值和促进其高值化加工具有参考价值。
新闻公告
更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出版单位:《中国畜牧兽医杂志》有限公司
主  编:计成
副主编
:尹靖东 谭支良 李爱科 姚军虎
编辑部主任:赵广永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61/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67X
国内邮发代号:80-591
定价:150元/期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本刊

  • 期刊介绍
  • 大事记
  • 数据库收录
  • 文献计量学指标

    在线期刊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 关键词排行
  • 关键词云
  • 知识脉络
  • 作者关系图

    作者中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论文规范标准

    相关单位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动物营养学分会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 邮编:100193
  • 电话:010-62817823
  • 网址:http://www.chinajan.com
  • E-mail:cjan@chinajan.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926号    京ICP备170509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