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药食同源类植物资源,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还含有脱氧野尻霉素、槲皮素、绿原酸、苯甲酸、芦丁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菌消炎等药理活性,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桑叶产品可作为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和添加剂,在改善水产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糖与脂代谢、健康和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正面效果。本文综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桑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桑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鲤鱼在高糖负荷后肝胰脏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已成为限制糖类对于蛋白质节约作用的关键制约因素。关于其产生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素信号通路等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目前,针对这一限制因素也已在鲤鱼生长阶段从糖源、糖水平、投喂方式、不同营养物质干预等方面挖掘了一些营养缓解策略。现有的研究缺乏基于细胞层面及表观遗传层面对鲤鱼高糖营养感知机制的认识。亟需进一步阐明鲤鱼糖代谢的生理特点及特殊调控机制,并挖掘出能够缓解鱼类胰岛素抵抗的功能性营养物质或养殖策略。鉴于此,本文从肝胰脏胰岛素抵抗产生机制、营养策略及其缓解肝胰脏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机制和未来研究展望3方面入手,总结该方向的研究进展,丰富对鲤鱼肝胰脏胰岛素抵抗发生调控机制的认识,为提升淀粉等糖类物质的应用,节约鱼粉、豆粕等饲料蛋白质原料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现代品种的猪和鸡生长速度较快,饲料利用率高,但是机体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的侵袭。绿原酸属于植物多酚的一种,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组成的缩酚酸,是我国传统中药金银花、杜仲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还能够降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发生率,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综述了绿原酸的基本性质、来源、代谢和生物安全性、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猪和鸡生产上的应用等,以期为绿原酸在畜禽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作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种植范围覆盖六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年产量超过3.7亿t。近年来,马铃薯加工产业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副产物,这些储存难度大但营养丰富的副产物给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带来了双重挑战。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系统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农副产品有效地转化为优质蛋白质,这为马铃薯副产物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思路。虽然不同类型马铃薯副产物在实际饲用场景仍存在龙葵素、霉菌毒素、寄生虫和物理性状等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将其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不仅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营养损失,在“人畜争粮”背景下还能够节约粮食、降低饲养成本。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马铃薯副产物的系统分类以及对其营养成分和饲喂效果的全面评估。本文列举了不同类型马铃薯副产物的来源和营养成分差异,提出马铃薯副产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方案,并针对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综述,以期探究马铃薯副产物在反刍动物生产的应用效果,缓解“人畜争粮”问题。
真菌多糖是一类从真菌菌丝体、子实体及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等生物学功能,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食用和药用来源的真菌多糖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真菌多糖在养猪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参考。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等功能引起畜牧生产领域的广泛关注。EGCG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高效的抗氧化剂已应用于人类食品及畜禽饲粮中,但关于其对家禽生产代谢的具体影响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本文综述了EGCG在家禽生产中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旨在为家禽饲粮中合理使用EGCG提供参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奶牛热应激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其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奶牛遭遇热应激时会通过减少代谢热量产生与调节体温等方式建立对热应激环境的耐受。本文从环境、生理、生产力和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总结了对奶牛热耐受性的评价方法;探讨了影响奶牛热耐受性的多种因素,包括动物、环境和营养因素等;阐述了奶牛适应热应激环境的机制,涉及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代谢机制及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该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奶牛的热耐受性及其机制,可望为提高奶牛在热应激环境下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2023年养殖产量达24.69万t,位居全国海水鱼类产量第3位。然而,花鲈养殖正面临鱼粉价格攀升、高密度养殖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及冰鲜饵料依赖等挑战,亟需开发高效环保配合饲料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本文系统综述了花鲈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需求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讨论了影响花鲈精准营养需求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花鲈精准营养需求研究与高效配合饲料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虫草素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核苷酸衍生物,多存在于虫草、蛹虫草中,其主要的生物功能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以及提高抗氧化性能等。随着虫草素的生产方法日益改进,从提取工艺到生物合成,其使用成本大幅度降低,为虫草素在畜禽生产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虫草素的来源、结构、提取纯化、合成方式与生物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着重探讨了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综合评价虫草素的生物功能,为虫草素进一步在畜禽养殖中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苜蓿作为反刍动物养殖中的重要蛋白质饲料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显著的生产效益。然而,青贮苜蓿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难题,其中之一便是有氧稳定性问题。良好的有氧稳定性可以延长饲料保存时间并提高其营养价值,减少霉变对牲畜的健康影响。苜蓿原料、水分、温度、压实密度、微生物以及添加剂的类型和用量均显著影响苜蓿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苜蓿青贮有氧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改善措施,以期为苜蓿青贮饲料的加工、贮存和应用提供参考。
维生素B12(VB12)是唯一含有金属离子的B族维生素,它在调控动物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动物机体的免疫调节、抗氧化能力、生长发育、肠道健康等多方面具有显著影响。本综述围绕VB12在动物体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VB12如何调控动物机体健康,并为优化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策略提供参考。
泛酸(PA)又名维生素B5,作为辅酶A(CoA)及酰基载体蛋白(ACP)的关键前体,可通过调控能量代谢、脂质合成以及免疫功能等生理过程来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态。尽管许多动物能够通过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合成途径内源性生成PA,但在集约化养殖体系中,饲料精细化、环境应激及营养代谢失衡等因素常常抑制其内源合成效率,增加PA缺乏的风险,进而导致生长迟滞、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等系统性病理反应。本综述围绕PA在动物体内的调节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PA如何调控动物机体健康,并为PA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木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最丰富且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其富含多糖,具有开发为家畜饲料资源的潜力巨大。但木质纤维素紧密复杂的结构限制了家畜对其的消化利用。利用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系降解木质纤维素,具有低能耗、少污染、高环境兼容性等优势。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高效地从酶序列和酶结构中提取关键特征并进行性能预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酶工程实验费时、耗力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领域中酶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木质纤维素在饲料资源开发及绿色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