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9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7-05-20
  

  • 全选
    |
    猪与禽营养
  • 占秀安, 柯连坤, 任和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21-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早期长时间(1~21日龄)低强度(每日4 h)营养限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1日龄安康红肉用公母混合雏鸡600羽,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与试验组),每个组300羽(含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羽)。饲养试验分3个阶段: 1~21、22~42和43~63日龄。试验组1~21日龄每日10:00~14:00实施限饲(不给料),22~63日龄恢复自由采食,对照组全期自由采食。所有试验鸡在自由饮水和24 h光照条件下进行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限饲结束(21日龄)和饲养试验结束(63日龄)后,每个组的每个重复选择母鸡8羽(共96羽)进行屠宰试验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肉鸡早期低强度(12.59%限饲量)长时间(1~21日龄)的连续限饲方案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鸡生长速度;22~63日龄恢复自由采食后获得了明显的补偿生长,饲料转化率各阶段差异均不明显(P>0.05)。早期限饲明显改变了21、63日龄肉鸡的胴体组成和肉质,显著提高上市肉鸡(63日龄)腿肌重而不影响胸肌重,提高胸肌蛋白含量而降低脂肪含量,同时明显增加了腹脂沉积量。上述结果提示,早期营养限制对肉鸡具有代谢程序化和营养重分配的作用,能显著改变肉鸡的胴体品质。
  • 反刍动物营养
  • 黄木家, 莫放, 徐萍, 姜军, 高博, 姜莉, 陈瑶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28-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肉牛真胃食糜营养流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4头体重(650±20)kg,安装有瘤胃、真胃瘘管的荷斯坦(Holstein)公牛,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和进食量相同的4种蛋白质水平日粮,以三氧化二铬(Cr2O3)作真胃食糜标记物,全收粪法收集粪样,测定真胃食糜和粪便中的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流量及在瘤胃内和真胃后段消化道(简称肠道)内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瘤胃及全消化道的OM、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真胃食糜的粗蛋白质量(P<0.05),但全消化道CP表观消化率没有差异(P>0.05)。
  • 王润莲, 张微, 张玉枝, 张春香, 程建波, 贾志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34-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不同钴水平对肉羊维生素B12的合成、瘤胃发酵及造血机能的影响。20只健康、体重相近(27.3±0.9) kg的杂交一代羯羊,平均分为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含钴0.086 mg/kg)、基础日粮中添加0.25、0.50、0.75和1.00 mg/kg钴的试验组日粮,饲粮进食量相同,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0.086 mg/kg的钴不能满足肉羊的需要,添加0.25~1.00 mg/kg钴,可促进瘤胃维生素B12的合成,其合成量随饲喂时间的延长而增加,6周后趋于稳定,第6、8周的平均值为31.70~44.83 nmol/L,钴的添加量低于0.50 mg/kg时瘤胃维生素B12的含量增加较快,超过该量增加的幅度延缓。添加0.50 mg/kg的钴可显著增加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并使其中丙酸比例增加、异丁酸和异戊酸比例降低。添加0.25 mg/kg的钴即可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建议肉羊日粮中钴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25~0.50 mg/kg (即适宜日粮钴水平为0.336~0.586 mg/kg)。
  • 吕爱军, 穆阿丽, 杨在宾, 杨维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39-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我国传统养殖条件下小尾寒羊机体内铜的盈缺状况,并初步探讨铜在小尾寒羊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通过对小尾寒羊饲料资源和日粮配方的调查、肝脏和血液铜浓度的测定以及补饲试验等多种方法,发现产区典型日粮只满足推荐量的411%~965%;小尾寒羊的肝铜含量在15760~17649 mg/kg DM之间,血铜含量在070~072 μg/mL之间,明显低于报道的正常值下限(肝脏铜:200 mg/kg;血铜:08 μg/mL),说明当前饲养模式下小尾寒羊缺铜;补饲试验中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日粮中补饲5~20 mg/kg铜,试验组羊的最高日增重比对照组平均增加96 g(P<005),血液中铜水平显著提高(P<005),说明小尾寒羊产区日粮中补饲5~20 mg/kg铜可以改善小尾寒羊生产性能。
  • 水产营养
  • 徐奇友, 许红, 郑秋珊, 马建章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4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牛磺酸对虹鳟仔鱼生长、体成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分别添加0、500、1 000 和1 500 mg/kg牛磺酸,试验共进行12周。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牛磺酸组相比,12周时添加1 000 mg/kg组体重、体长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下降(P<0.05),饵料系数极显著提高(P<0.01)。添加1 500 mg/kg组体脂肪显著下降(P<0.05)。4周时,添加1 000和1 500 mg/kg组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但酸性磷酸酶却下降(P<0.05)。添加500(P<0.05)和1 500  mg/kg组(P<0.01)丙二醛也升高。添加牛磺酸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12周龄时,添加1 500 mg/kg组显著降低SOD水平(P<0.05),添加1 000和1 500  mg/kg组总抗氧化能力也显著下降(P<0.05),添加牛磺酸各组丙二醛、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显著下降(P<0.05)。本试验得出,添加500~1 500 mg/kg牛磺酸不能改善虹鳟仔鱼生长性能,但可提高4周时免疫力,但长时间添加(16周)却降低免疫力。
  • 饲料营养
  • 唐春艳, 齐德生,  张妮娅, 何学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49-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膨化双低菜籽在哺乳母猪饲料中应用的适宜添加量。28头临产长×大哺乳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7头,每个重复1头。根据NRC(1998)标准配制4种等能等蛋但添加不同水平膨化双低菜籽的日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添加10%膨化双低菜籽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20%时,ADF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膨化双低菜籽组母猪失重显著增加(P<0.05);(3)20%膨化双低菜籽组仔猪28日龄窝重、0~28日龄平均窝日增重显著下降(P<0.05);(4)10%的膨化双低菜籽组粗纤维和总磷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显著高于20%膨化双低菜籽组(P<0.05);(5)各试验组血清中AST、ALT、T3、T4 和TSH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6)添加量达到20%时,乳固形物、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日粮中膨化双低菜籽的添加比例以10%~15%为宜,最高不宜超过20%。
  • 田春庄, 肖成林, 黄飞若, 方正锋, 彭健, 姜树林, 徐金先, 杨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59-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添加β-CD-半胱胺对母猪繁殖和仔猪生长性能以及母猪妊娠后期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影响。选择30头妊娠85 d的健康长×大杂交经产母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处理1组和处理2组,每组10头母猪,单栏饲养。结果表明:(1)3组母猪的体况评分、第5天和第14天有效乳头数、发情间隔、母猪窝产仔数、活仔数、产弱仔率、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以及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育成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母猪日平均泌乳量、仔猪断奶窝增重和初生重≤1 200 g的仔猪育成率有提高的趋势(P值分别为0.16、0.14和0.09);(2)试验组母猪110 d的IGF-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提高初乳IgG水平73.13%(P>0.05)。在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日粮中连续添加β-CD-半胱胺,可以极显著提高妊娠110 d血清中IGF-Ⅱ的水平,并有提高初生重≤1 200 g的仔猪育成率、母猪泌乳量、仔猪断奶窝增重和初乳IgG水平的趋势。
  • 李宗付, 余冰, 陈代文, 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67-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宝江, 蔡辉益, 刘国华, 于会民, 田亚东, 李建涛, 景翠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74-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测定不同蛋白源对肉仔鸡能量、蛋白质沉积的影响,选择14日龄AA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由游离氨基酸、寡肽和酪蛋白作为氮源的纯合日粮,在28日龄屠宰测定机体羽毛、胴体及全身蛋白质、能量沉积。结果显示,羽毛能量沉积量分别为0.083、0.075和0.095 MJ/kg,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能量沉积量分别为0.55、0.71和0.94 MJ/kg,差异显著(P<0.05);全身能量沉积量分别为0.65、0.78和1.03 MJ/kg,差异显著(P<0.05);羽毛蛋白质沉积量分别为2.75、2.87和4.08 g,差异显著(P<0.05);胴体蛋白质沉积量分别为15.01、18.25和20.08 g,差异显著(P<0.05);全身蛋白质沉积量分别为17.75、21.12和24.16 g,差异显著(P<0.05)。血清检验表明,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寡肽和酪蛋白会显著提高肉仔鸡血清转氨酶活性(P<0.05),降低尿酸含量(P<0.05)。
  • 贺喜, 戴求仲, 张石蕊, 胡艳, 蒋桂韬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81-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日粮类型0或1% CLA,长沙黄或爱拨益加肉仔鸡)研究日粮CLA对两个品种肉仔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CLA可以显著增加两个品种肉仔鸡各阶段的体增重,改善4~6周和0~6周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提高胸肌率(P<0.05)、降低腹脂率(P<0.05)和腹脂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P<0.05)。爱拨益加肉仔鸡(AA)的生长性能、胸肌率、腹脂率、血液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长沙黄肉仔鸡(P<0.05)。除血液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外,品种和日粮CLA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LPL的影响不存在互作关系。
  • 李志琼, 陈代文, 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88-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4.0% α-亚麻酸(ALA)对罗曼粉壳蛋鸡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基础日粮(不添加ALA,对照组)和添加4.0% ALA两个处理,每个处理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24周龄罗曼粉壳蛋鸡。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  ALA的处理组蛋鸡血清胰岛素增加极显著(P<0.01),雌二醇第2周增加显著(P<0.05);肝脏HMGR酶活显著下降(P<0.05),HMGR mRNA表达丰度下降(P>0.05),甘油三酯(TG)极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表明,添加4.0% ALA可通过改变内分泌激素、肝脏HMGR酶活、基因表达和TG来调节产蛋鸡的胆固醇代谢。
  • 谭权, 张克英, 丁雪梅, 张慎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593-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来源的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含量,并通过体外酶解试验考察木聚糖酶对玉米、小麦、麦麸、米糠中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的降解效果,旨在建立木聚糖酶添加水平与原料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能量饲料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含量不同。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的总木聚糖含量分别为3.87%、7.11%、20.24%和9.90%,水溶性木聚糖含量分别为0.11%、0.85%、0.92%和0.15%。木聚糖酶对不同能量饲料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的降解程度不同。木聚糖酶对小麦、麦麸的总木聚糖的降解程度最大,其次为玉米,对米糠总木聚糖降解程度最小;木聚糖酶对小麦和麦麸的水溶性木聚糖降解程度最大,对玉米和米糠的水溶性木聚糖降解程度小。以总木聚糖含量变化为指标,每千克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水平为1 380、1 987、2 887和1 000 IU;以水溶性木聚糖含量变化为指标,每千克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水平为500、2 108、6 958和1 000 IU。
  • 孙全文, 吴淑琴, 杨国忠, 章月萍, 吴丽敏, 王孝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600-6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獭兔饲喂不同碘水平的饲粮,探讨饲粮碘水平对獭兔血清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粮中添加0.8 mg/kg 碘,实测碘含量为0.925 mg/kg 时,獭兔的甲状腺功能最为理想,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3项指标均值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指标均值最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白球比(A/G)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皮张面积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而被毛密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 分子营养
  • 赵玉蓉, 周灿, 范志勇,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605-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日龄仔猪骨髓组织抗菌肽Protegrin-1(PG-1) mRNA表达的差异及断奶对其表达的影响。分别于0(出生当天)、3、14、23、28日龄随机屠宰杜长大公猪4头,采集股骨骨髓组织。以18S rRNA作内标,用一优化的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日龄仔猪骨髓组织PG-1 mRNA 相对丰度有明显的差异(P<0.05)。出生时最低,随着日龄的增加,其表达显著增加。断奶导致其显著下降(P<0.05),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其表达又呈上升趋势。即不同日龄仔猪骨髓组织抗菌肽PG-1 mRNA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断奶显著降低其表达。
  • 王润平, 张宏福, 仲明, 唐湘方, 瞿红侠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610-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简报
  • 鲍淑青, 张克英, 陈代文, 龙定彪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617-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重组肌肉生长抑制素蛋白。根据基因库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引物两端分别加上EcoRⅠ和SalⅠ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提取汉普夏猪的骨骼肌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肌肉生长抑制素全长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后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克隆到pET-30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M,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肌肉生长抑制素全长基因;克隆载体经过DNA序列测定,所得基因与国外报道的完全一致;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M;经IPTG诱导,表达出了6×His-M融合蛋白,用组氨酸标签抗体做Western印记证明产物大约48 ku,与预期大小相符,肌肉生长抑制素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的进行了表达。
  • 董晓玲, 刘国华, 蔡辉益, 郑爱娟, 张姝, 陈桂兰, 李勇, 常文环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62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信富钰, 侯明海, 李文立, 李彦芹, 王玲玲, 宋杰, 仲跻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627-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锌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单因子饲养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锌水平的日粮,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和200 mg/kg(按日粮干物质计),试验期为8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出,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10 mg/kg日粮干物质。
  • 李宝山, 冷向军, 李小勤, 刘贤敏, 杨志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631-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谭青松, 付洁, 何瑞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07, 19(05): 636-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