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徐树德, 郑欣, 胡海波, 胡毅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01-34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迷迭香为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灌木。迷迭香提取物,如迷迭香精油、鼠尾草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迷迭香酸等,富含各类功能性化学物质,如黄酮类、萜类、酚酸类和脂类等,其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抑菌和杀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归纳了迷迭香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总结了迷迭香提取物对动物生长、免疫、抗氧化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迷迭香提取物在动物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蔡红英, 李道捷, 孟昆, 杨培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10-342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一种常见的乳酸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胃肠道以及发酵制品等各种环境中,因其具有良好的胃肠道环境耐受性、高黏附性、广谱抑菌性等益生特性,可应用于家禽养殖。本文阐述了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并从提高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改善抗氧化性能和脂质代谢、维持肠道菌群稳态等方面综述了其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乳杆菌在家禽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 王曦琳, 穆君宇, 刘晓晔, 董虹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22-343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有利于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集约化养殖过程,而抗生素作为添加剂长期应用导致药物在产品中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等问题。随着减抗替抗政策的实施,开发天然中草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受到广泛关注。壶瓶碎米荠的有效成分为硒蛋白、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炎止痛、抗菌、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肠道菌群等功能,作为富硒饲料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本文通过对壶瓶碎米荠的有效成分和功能进行总结分析,为壶瓶碎米荠在蛋鸡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研究及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王少龙, 张朝生, 刘国华, 陈志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31-344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研究发现,动物体内自由基稳态失衡和氧化应激是机体病变的重要诱因,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动物保健增益产品十分重要。乳酸菌作为公认的食品级益生菌,其独特的抗氧化活性也得到证实,在畜禽养殖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中蕴藏着巨大潜力,可以作为缓解畜禽养殖中氧化应激及其并发症的微生态抗氧化剂。本文不仅对抗氧化剂的研究应用进行了概述,同时还对乳酸菌抗氧化活性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研究应用、作用机制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畜牧领域新型微生态抗氧化剂的研发以及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洪常铭, 高开国, 王丽, 肖昊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45-345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异黄酮是以3-苯并吡喃酮为母核的黄酮类化合物群,结构与雌激素类似。异黄酮可以通过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机体炎症和发挥类雌激素作用等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异黄酮代谢衍生物对于动物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本文总结了异黄酮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异黄酮及其代谢衍生物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旨在进一步促进异黄酮及其代谢衍生物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阳治康, 殷运菊, 郑梦莉, 陈清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56-346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鞣花酸是一种天然存在并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抑菌等作用。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饲料添加剂,鞣花酸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并在畜禽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鞣花酸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汪芹, 蒋守群, 王一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67-347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饲料禁抗令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我国畜禽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如肠道健康受损、生长性能降低、肉蛋等动物产品品质下降等。因此,天然、安全、高效的植物提取物等替抗产品成为研究热点。鼠尾草酸是一种天然的酚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迷迭香等植物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整理,介绍鼠尾草酸的来源、提取方法与理化性质,对其抗氧化、抗炎、抑菌及脂肪代谢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鼠尾草酸及其主要来源迷迭香、鼠尾草等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推动新型生物活性添加剂的开发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马小俊, 杨宇为, 马青,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78-349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者提出的一种基于动物、环境和饲料成分信息,将饲料的生物学特性与动物的消化利用情况有机结合,在不同生产情况下预测动物需要量和营养供应的模型。近年来,应用CNCPS进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简述了CNCPS的特点,重点阐述了CNCPS对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以及对反刍动物饲粮及生产性能的预测评估及其推进发展,并分析了CNCPS与其他评价体系联合应用的情况。

  • 杜振隆, 罗正中, 严作廷, 曹随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91-349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酮病是奶牛围产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酮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多胎次奶牛产奶量损失、脂蛋比改变、繁殖功能障碍和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近年来,氧化应激、系统性炎症、肝脏脂质沉积和胰岛素抵抗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然而关于奶牛酮病的病理学变化的报道较为缺乏。因此,本文围绕奶牛酮病的危害、酮病的病理学变化、酮病与胃肠道菌群功能的关联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奶牛产后健康和降低酮病发病率制定新的营养调控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 佀博学, 张养东,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499-350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物,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绝佳培养基。生乳在离开母体的那一刻便开始逐步走向腐败,其品质降低和风味变差,甚至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综述了生乳腐败过程、新鲜度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为探索生乳新鲜度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 卜莹, 郑楠, 王加启, 赵圣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08-351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红三叶草提取物含有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异黄酮。已有研究表明,异黄酮有利于免疫、神经系统以及骨骼发育,同时,还对反刍动物瘤胃内菌群有影响。本综述将对红三叶草异黄酮的组成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瘤胃内代谢和对瘤胃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蒋恒, 王昊然, 王娇, 高凤芹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17-352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向日葵被誉为“抗盐碱地先锋作物”,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多盐碱地地区种植。作为我国五大油用作物之一,向日葵在我国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hm2左右。然而,巨大体量的向日葵秸秆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向日葵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在饲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其调制青贮后的饲用价值可以达到玉米青贮的80%。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向日葵秸秆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物质,梳理了向日葵青贮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生产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 韩宇杰, 常潇, 向海, 钟荣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28-353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低温会显著降低秸秆的降解和转化效率,其主要原因是低温下常规微生物活性下降。本文对几类秸秆耐低温降解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冷活性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后续筛选和开发适应低温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株提供参考,并促进低温下秸秆高效降解技术开发和寒区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 宋荔烨, 杨培龙, 刘国华, 孟昆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37-354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单细胞蛋白(SCP)是以微生物的细胞为主要成分、富含蛋白质的混合物。作为一种新型饲料蛋白质资源,它具有生产原料价格低廉、不占用较多耕地与水源以及能够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且营养价值较高,是替代蛋白质饲料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用于生产SCP的微生物种类、可用的廉价原料,以及SCP在饲料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与进展,讨论了目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以期为SCP的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杨坤, 李大彪, 胡红莲, 高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48-35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肝脏是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病理状态时常会引起机体肝脏脂代谢异常。转录因子EB(TFEB)是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属于亮氨酸拉链类的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转录因子E家族成员,参与调控机体细胞内环境紊乱的过程。研究发现,TFEB在非反刍动物中参与调解肝脏脂代谢,但对奶牛酮病肝脏脂代谢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就TFEB在肝细胞中的核质穿梭机制以及入核后如何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和维持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肝脏脂代谢进行综述;此外,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TFEB对酮病奶牛肝脏脂代谢可能存在的调控作用。

  • 研究论文
  • 敖翔, 周建川, 李苹, 刁慧, 李书伟, 汤文杰, 何小龙, 严鸿林, 刘静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55-356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初步比较川藏黑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对纤维饲料原料消化率的差异。试验选用32头体重为(80.34±3.68) kg的川藏黑猪和32头体重为(80.48±2.7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8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使用2种猪各8头,每期试验期10 d,包含5 d预饲期和5 d粪样采集期。试验猪饲喂4种饲粮,包括1个基础饲粮和3个试验饲粮[纤维原料分别为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大豆皮和甜菜粕],其中基础饲粮以玉米-豆粕为基础,试验饲粮分别使用70%基础饲粮+30%相应纤维原料。结果表明:1)川藏黑猪对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2)川藏黑猪对玉米DDGS试验饲粮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总膳食纤维的ATTD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3)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川藏黑猪对大豆皮和甜菜粕试验饲粮能量和养分ATTD无显著差异(P>0.05);4)川藏黑猪对玉米DDGS原料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总膳食纤维的ATTD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5)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川藏黑猪对大豆皮和甜菜粕原料能量和养分ATTD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川藏黑猪对玉米DDGS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总膳食纤维的ATTD较高。

  • 朱青青, 余冰, 何军, 郑萍, 毛湘冰, 罗玉衡, 罗钧秋, 黄志清, 阎辉, 虞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63-357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豆粕和菜籽粕饲粮中添加新型蛋白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试验因素分别为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和玉米-豆粕-菜籽粕型)和蛋白酶水平(0和300 mg/kg)。选取初始体重为(21.40±1.59) kg的杜×长×大生长猪32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玉米-豆粕型饲粮+300 mg/kg蛋白酶、玉米-豆粕-菜籽粕型饲粮以及玉米-豆粕-菜籽粕型饲粮+300 mg/kg蛋白酶。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类型和蛋白酶水平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玉米-豆粕型饲粮相比,玉米-豆粕-菜籽粕型饲粮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的有机物、粗纤维和粗蛋白质消化率(P<0.05)。3)饲粮中添加300 mg/kg蛋白酶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有机物、粗脂肪、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以及总能消化率(P<0.05)。4)与玉米-豆粕型饲粮相比,玉米-豆粕-菜籽粕型饲粮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的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5)饲粮类型与蛋白酶水平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见,新型蛋白酶对豆粕和菜籽粕作用的有效性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添加蛋白酶的条件下,生长猪饲粮中菜籽粕可以部分替代豆粕,从而降低增重成本。

  • 李星, 许传祥, 杨洁, 李军国, 李俊, 董颖超, 牛力斌, 商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74-358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添加比例对育肥猪颗粒饲料硬度、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120头初始体重为(67.07±0.26) kg的“大×长×杜”三元杂交育肥去势公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D0组)饲喂未添加玉米DDGS的颗粒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了6%(D6组)、12%(D12组)、18%(D18组)、24%(D24组)、30%玉米DDGS(D30组)的颗粒饲料,进行为期50 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分为前期(第1~28天)和后期(第29~50天)2个阶段。结果显示:1)在颗粒饲料硬度方面,随着玉米DDGS添加比例的增加,颗粒饲料的硬度显著升高(P<0.05)。2)在生长性能方面,第29~50天和第1~50天,D24、D30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D0组(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D0组(P<0.05)。在饲养试验各阶段,D18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D0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随着玉米DDGS添加比例的增加,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总体上均呈降低的趋势,D30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6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12、D18和D24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超过18%的玉米DDGS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以及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且有助于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

  • 刘春艳, 孙焱杰, 王倩, 熊云霞, 吴绮雯, 杨雪芬, 王丽, 蒋宗勇, 易宏波, 黄艳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83-359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对断奶后42 d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和100 mg/kg喹乙醇(抗生素组,AO组)、基础饲粮中添加5×1010 CFU/kg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罗伊氏乳杆菌组,LR1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R1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2)与CON组相比,LR1组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LR1组结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与闭合蛋白(Occludin)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4)与CON组相比,LR1组空肠黏液素-2(MUC-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且结肠黏液素-1(MUC-1)和MUC-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5)与CON组相比,LR1组回肠猪β防御素3(pBD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β防御素2(pBD2)、pBD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6)与CON组相比,LR1组结肠Toll样受体2(TLR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可知,在饲粮中添加猪源性罗伊氏乳杆菌LR1可以提高仔猪在断奶后42 d的生长性能,并通过改善小肠绒毛形态,增加仔猪结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黏液素、抗菌肽及Toll样受体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 刘湘, 赵义润, 王佳怡, 张帆, 刘念, 马晓康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594-360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替代金霉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黏膜炎性因子含量、肠道形态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体重[(7.17±0.25) kg]相近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基础饲粮)、精油组(添加300 mg/kg植物精油)、金霉素组(添加75 mg/kg的金霉素),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28 d,1~14 d为试验前期,15~28 d为试验后期。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精油组平均日增重、增重耗料比、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油组腹泻率、血清丙二醛、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后期,精油组和金霉素组平均日增重、增重耗料比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金霉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精油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全期,精油组平均日增重、增重耗料比、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总能表观消化率、空肠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盲肠丁酸和结肠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金霉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精油组腹泻率、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与金霉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可以提高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促进肠道健康,降低仔猪腹泻率,进而提高仔猪生长性能。这些结果表明,植物精油与金霉素作用效果相当,可以作为金霉素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替代选择。

  • 郑爱娟, 陈星, 张广民, 王泽栋, 陈志敏, 常文环, 蔡辉益, 刘国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607-361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科宝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且分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750、1 000 mg/kg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以显著提高1~21日龄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500、75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降低母鸡的料重比(P<0.05)。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随着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的增加,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趋势(0.05<P<0.10),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和性别对料重比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750、1 0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能显著降低22~42日龄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母鸡的料重比有降低趋势(0.05<P<0.10)。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料重比显著低于母鸡(P<0.05)。随着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 0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以显著降低1~42日龄公鸡和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料重比显著低于母鸡(P<0.05)。随着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750、1 0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提高肉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P<0.05),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5)与对照组相比,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和能量表观代谢率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改善了不同性别科宝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其中,添加500 mg/kg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的效果最佳。

  • 林厦菁, 李重阳, 茅沈丽, 叶金玲, 范秋丽, 晁伟, 邹方起, 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617-363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生长性能、血浆和肠道免疫指标、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黏膜屏障基因表达等指标的监测,研究乙醇梭菌蛋白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确定乙醇梭菌蛋白在黄羽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用1 280只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速型麻黄鸡,按照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7组肉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加入0(对照)、0.8%、1.6%、2.4%、3.2%、4.0%、8.0%乙醇梭菌蛋白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56 d。结果显示:1)1~21日龄阶段,3.2%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组(P<0.05);3.2%和8.0%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6日龄,4.0%和8.0%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组(P<0.05),4.0%和8.0%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8%组(P<0.05)。2)乙醇梭菌蛋白对黄羽肉鸡21和56日龄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3)21日龄时,4.0%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0.8%和2.4%组(P<0.05)。4)21日龄时,对照组和4.0%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高于0.8%组(P<0.05);1.6%、4.0%和8.0%组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2.4%组(P<0.05)。56日龄时,3.2%、4.0%和8.0%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8%组(P<0.05)。5)21日龄时,1.6%、2.4%、3.2%、4.0%和8.0%组空肠黏膜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组(P<0.05);1.6%组空肠黏膜中闭合蛋白1(Claudin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组(P<0.05);2.4%、3.2%和8.0%组空肠黏膜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组(P<0.05)。6)乙醇梭菌蛋白显著影响黄羽肉鸡粗蛋白质代谢率(P<0.05),其中4.0%和8.0%组粗蛋白质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乙醇梭菌蛋白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有提高和改善作用。黄羽肉鸡饲粮中乙醇梭菌蛋白的适宜添加量为1.6%~4.0%。

  • 马艳华, 赵桂玲, 冯杰, 牛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631-364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养胃粉发酵饲料(FST)对脂多糖(LPS)应激黄羽肉鸡免疫功能、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FST0组(基础饲粮)、FST1000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FST)和FST2000组(基础饲粮+2 000 mg/kg FST),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统计不同阶段(1~35日龄、36~70日龄和1~70日龄)的生长性能。70日龄时从FST0组和FST1000组的每个重复中选择8只肉鸡,分别记为LPS组和LPS+FST组,在71、73、75日龄腹腔注射1 000 μg/kg BW LPS;FST0组剩余肉鸡(每个重复7只)记为CON组,在71、73、75日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75日龄LPS应激处理3 h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1 000 mg/kg FST可以显著降低36~70日龄和1~70日龄肉鸡的料重比(F/G),提示1 000 mg/kg是FST在肉鸡饲粮中的最佳添加剂量。2)与CON组相比,LPS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Y(IgY)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LPS+FST组肉鸡血清IL-1β、IL-2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0和IgA、IgM、IgY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LPS组盲肠内容物中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LPS+FST组盲肠内容物中上述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4)盲肠微生物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LPS+FST组与CON组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更相似。与CON组相比,LPS组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1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_bacterium_g_Prevotellaceae_UCG-001)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PS+FST组互养菌门(Synergistot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未分类的毛螺菌科(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1 000 mg/kg FST能增强LPS应激黄羽肉鸡的免疫功能,提高盲肠内容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

  • 刘梦杰, 周静, 李越, 丁倚晴, 陈家燕, 董齐, 吕伟杰, 郭世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644-365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马齿苋、苦参、伏龙肝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的黄羽肉鸡270羽,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0(CHM-500组)和1 500 mg/kg复方中草药添加剂(CHM-1500组),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CHM-1500组各阶段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1~21日龄和1~42日龄肉鸡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2)CHM-500组42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升高(P<0.05),21日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TG)、尿素(UREA)含量和42日龄肉鸡血清总胆固醇(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5);CHM-1500组42日龄肉鸡血清白蛋白(ALB)、TP含量显著升高(P<0.05),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TC、TG、UREA含量显著降低(P<0.05)。3)CHM-500组42日龄肉鸡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CHM-1500组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和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21日龄肉鸡脾脏指数和42日龄肉鸡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42日龄肉鸡血清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4)CHM-500组21日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CHM-1500组21日龄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42日龄肉鸡血清T-SOD、GSH-Px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CHM-500组和CHM-1500组42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VH)显著提高(P<0.05),空肠隐窝深度(CD)没有显著差异(P>0.05);CHM-500组42日龄肉鸡空肠绒隐比(V/C)显著提高(P<0.05)。6)CHM-500组21日龄肉鸡空肠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相对表达量和42日龄肉鸡空肠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IL-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HM-1500组21和42日龄肉鸡空肠GSH-PxIL-4、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及ZO-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21日龄肉鸡空肠SOD1 mRNA相对表达量和42日龄肉鸡空肠过氧化氢酶(CAT)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21日龄肉鸡空肠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马齿苋、苦参、伏龙肝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促进肠道绒毛发育,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且1 500 mg/kg的效果优于500 mg/kg。

  • 饶志勇, 李玥, 杨孝鹏, 郭永鹏, 王志祥, 张薇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659-367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蛋白酶和益生菌组合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6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中添加500 mg/kg的土霉素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中添加100 mg/kg的蛋白酶(PRO组)、100 mg/kg的蛋白酶+100 mg/kg的丁酸梭菌(PRO+CB组)、100 mg/kg的蛋白酶+100 mg/kg的粪肠球菌(PRO+EF组)、100 mg/kg的蛋白酶+150 mg/kg的凝结芽孢杆菌(PRO+BC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PRO+EF组和PRO+BC组的42日龄体重和22~42日龄、1~42日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的22~42日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AN组和PRO+EF组的1~42日龄F/G显著降低(P<0.05)。与AN组相比,PRO+EF组和PRO+BC组的22~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PRO组、PRO+EF组和PRO+BC组的1~42日龄ADFI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十二指肠、AN组的空肠和PRO+BC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PRO+EF组的十二指肠和各试验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PRO+EF组的十二指肠和PRO+EF组、PRO+BC组的回肠绒隐比(V/C)显著提高(P<0.05)。与AN组相比,PRO+EF组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V/C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PRO+EF组的空肠pH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PRO组和PRO+BC组的空肠和回肠闭合蛋白(Claudin-1)及空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PRO+CB组的空肠Claudin-1和闭锁蛋白(Occludin)、PRO+EF组的回肠Claudin-1和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PRO+EF组的Chao1和Faith_pd指数显著提高(P<0.05),PRO+CB组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PRO+CB组的盲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PRO+CB组的盲肠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相对丰度相对提高(P<0.05),PRO+BC组的盲肠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蛋白酶和益生菌组合添加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形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基础饲粮中组合添加100 mg/kg的蛋白酶和100 mg/kg的粪肠球菌效果最佳。

  • 姚小凤, 陈娟, 张亚伟, 赵素波, 王奇志, 赵爱华, 张海涵, 贺喜, 宋泽和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673-368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32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不额外添加微量元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满足需要量的含铜、铁、锰和锌无机微量元素(无机组)以及占无机微量元素12.5%(12.5%有机组)、25%(25%有机组)、50%(50%有机组)和100%的有机微量元素(100%有机组)的饲粮,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无机组和12.5%有机组肉鸡前期和后期末重显著增加(P<0.05),后期和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无机组肉鸡腹脂率和胸肌红度(a*)值显著升高(P<0.05);除100%有机组外,其余有机组肉鸡胸肌a*值与无机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无机组和各有机组肉鸡21日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2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4)与无机组相比,100%有机组肉鸡21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42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12.5%有机组肉鸡21日龄血清IgG和免疫球蛋白(IgA)含量显著降低(P<0.05),25%有机组肉鸡42日龄血清IgA和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无机组肉鸡42日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有机组42日龄血清总蛋白(TP)和LDL-C含量均较无机组显著升高(P<0.05);50%有机组和100%有机组42日龄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DL-C含量均显著高于无机组、12.5%有机组和25%有机组(P<0.05)。由此可知,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可以提升白羽肉鸡的免疫力,降低腹脂率,且以12.5%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效果最佳。

  • 马维梅, 赖世雄, 杨佳, 李志雄, 蓝咫林, 王韩可, 唐林, 饶开晴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684-369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牛樟芝多糖(ACP)和锌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麻黄肉鸡540只,随机分为6组(3种饲粮×2种LPS诱导),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3种饲粮分别为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CON)、基础饲粮+500 mg/kg ACP(ACP)、基础饲粮+500 mg/kg ACP+100 mg/kg锌(ACP+锌);2种LPS诱导分别为LPS诱导(肉鸡腹腔注射0.3 mL 300 μg/kg BW LPS溶液)以及未LPS诱导(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1)LPS诱导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ACP及ACP+锌可以缓解生长抑制。未LPS诱导时,ACP+锌对21~28日龄肉鸡ADG有增加趋势(P=0.081),对于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未LPS诱导时,ACP+锌对21日龄肉鸡法氏囊指数具有增加趋势(P=0.085),ACP对28日龄肉鸡胰腺指数有增加趋势(P=0.067)。LPS诱导时,ACP显著增加了21日龄肉鸡胸腺指数(P<0.05)。3)未LPS诱导时,ACP及ACP+锌可以显著降低21日龄肉鸡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28日龄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P<0.05),ACP+锌对28日龄肉鸡血清AKP活性有降低趋势(P=0.086);未LPS诱导时,ACP可以显著降低21日龄肉鸡血清ALT和AKP活性(P<0.05)。4)与未LPS诱导对照组相比,ACP显著降低未LPS诱导时21日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ACP或ACP+锌可以显著降低LPS诱导时21日龄肉鸡肝脏MDA的含量(P<0.05);与未LPS诱导对照组相比,ACP显著提高了未LPS诱导时28日龄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ACP+锌显著提高了未LPS诱导时21日龄肉鸡血清SOD活性(P<0.05)。ACP+锌对未LPS诱导时28日龄肉鸡肝脏SOD活性有增加趋势(P=0.055);与未LPS诱导对照组相比,ACP+锌对未LPS诱导时21日龄肉鸡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提高趋势(P=0.060)。与LPS诱导对照组相比,ACP可以显著提高LPS诱导时21日龄肉鸡血清CAT活性(P<0.05),ACP对LPS诱导时21(P=0.067)和28日龄肉鸡(P=0.053)肝脏CAT活性有提高趋势;与未LPS诱导的对照组相比,ACP或ACP+锌可以显著提高未LPS诱导时28日龄肉鸡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ACP或ACP+锌对血清T-AOC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ACP、ACP+锌可能通过促进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的活性,并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减少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从而改变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LPS诱导肉鸡引起的氧化损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LPS诱导造成的生长抑制。

  • 期逍婷, 郑路, 吴昊, 柏雪, 王茜, 黄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698-370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铁添加水平对肉鸡生长、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0只1日龄健康的雌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80、320 mg/kg铁(FeSO4·7H2O),试验期共42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铁添加水平的提高,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线性降低(P<0.05),而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22~42日龄和1~42日龄肉鸡的ADG和ADFI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均在20 mg/kg饲粮铁添加水平时达到最高值;饲粮铁添加水平对肉鸡的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不同铁添加水平对42日龄肉鸡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红蛋白(Hb)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不同铁添加水平对42日龄肉鸡的肝脏T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肝脏中TG含量有随饲粮铁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的趋势(0.05<P<0.10)。4)饲粮不同铁添加水平对42日龄肉鸡的腹脂率、肝脏总脂肪含量及胸肌、腿肌总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高铁饲粮可降低肉鸡的生长性能,并有降低肝脏合成TG的趋势。

  • 郑雨萱, 黄嘉亮, 王翔, 王趁芳, 张峰, 赵春芳, 任曼, 靳二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08-372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猴头菇多糖(HEP)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物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只健康28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占1/2)。常温对照组和热应激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8%、1.2%和1.6%的HEP。常温对照组肉鸡饲养于温度为(21±1) ℃和相对湿度为(60±5)%的环境中,热应激组和试验组每天给予12 h热应激。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常温对照组相比,热应激会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显著提高料重比(F/G)(P<0.05),显著降低血液白细胞(WBC)数量、红细胞(RBC)数量和血红蛋白(HGB)含量以及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以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提高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2)与热应激组相比,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肉鸡ADG和ADFI显著提高(P<0.05),F/G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7 d时血液WBC数量、RBC数量和HGB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Ⅳ组热应激7和14 d时血清ALB含量显著提高(P<0.05),热应激7和14 d时血清IL-2和IFN-γ含量显著提高(P<0.05),热应激7 d时血清HSP70、IL-6和TNF-α含量和热应激14 d时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Ⅳ组热应激7和14 d时血清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14 d时血清T-S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3)血清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7 d时,常温对照组和热应激组之间共鉴定出5种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变量重要性投影(VIP)>0,P<0.05],其中,与热应激组相比,常温对照组肉鸡血清差异代谢物大豆卵磷脂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游离酸等4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上升(P<0.05);试验Ⅳ组和热应激组共鉴定出10种显著性差异代谢物(VIP>0,P<0.05),其中,与热应激组相比,试验Ⅳ组肉鸡血清大豆卵磷脂、N-甲基乙醇胺磷酸盐和蛋氨酸亚砜3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胞苷、胆碱等7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热应激组相比,试验Ⅳ组肉鸡血清参与嘧啶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以及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的中间产物含量发生变化。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HEP可改善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的降低,提高热应激肉鸡机体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并通过血清嘧啶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影响血清物质代谢,进而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的损伤;本试验中,以添加1.6%HEP为宜。

  • 徐朝阳, 童庆芳, 赵玉妍, 朱晓倩, 孙岚源, 朱靓芸, 郭双双, 吴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24-373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屎肠球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1日龄健康罗斯308肉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屎肠球菌组和高剂量屎肠球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mg/kg屎肠球菌菌粉(活菌数为3.46×108 CFU/g)。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屎肠球菌对肉鸡各阶段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屎肠球菌组肉鸡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磷含量有提高的趋势(P=0.054);低剂量屎肠球菌组肉鸡血清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屎肠球菌组和高剂量屎肠球菌组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屎肠球菌组和高剂量屎肠球菌组肉鸡血清和十二指肠过氧化氢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回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屎肠球菌组肉鸡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可以改善肉鸡肠道形态,提高抗氧化能力,且以添加500 mg/kg为宜。

  • 贾友刚, 孔凡科, 吕孝国, 安沙, 陆鹏, 吕尊周, 王正国, 杨青, 张号杰, 王瑜铭, 李勇, 周桂莲, 燕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34-374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蛋白粉替代豆粕对黄脚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评分的影响。试验选用19日龄黄脚麻鸡1 28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D组为试验组,分别使用1.3%、2.6%、3.8%的玉米蛋白粉等蛋白质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豆粕。试验共持续38 d,分19~36日龄和37~56日龄2个阶段。结果显示:19~36日龄、37~56日龄和19~56日龄的生长性能以及56日龄的屠宰性能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胸肌pH24 h显著高于B组(P<0.05),与C、D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和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和胸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玉米蛋白粉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D组显著低于A组(P<0.05)。42和56日龄肠道评分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使用不同水平的玉米蛋白粉等蛋白质替代饲粮中的豆粕对黄脚麻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评分均无不良影响,同时可以降低血清中MD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 张红岩, 陈峻烈, 杨润华, 黄宇靓, 葛辉, 高凤仙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45-375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链甘油酯(MCG)复合物对蛋鸡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和菌群的影响。选取492日龄罗曼粉蛋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3 g/kg的MCG复合物。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平均采食量和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1和2 g/kg组蛋鸡脏蛋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 g/kg组蛋鸡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1和2 g/kg组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均显著提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1、2 g/kg组蛋鸡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不同水平MCG复合物均能显著提高空肠绒隐比(P<0.05)。4)与对照组相比,3 g/kg组十二指肠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2 g/kg组空肠、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和3 g/kg组十二指肠沙门氏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1 g/kg组回肠沙门氏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见,饲粮中添加MCG复合物可提高蛋鸡后期生产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优化肠道菌群结构,且以添加1 g/kg为宜。

  • 万荣, 刘明革, 梁奇兵, 解祥学, 杨郑州, 张传芳, 苏仕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54-376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发酵桑叶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6头(105±3)日龄、体重为(96.20±0.80) kg的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10%组)和20%(20%组)的发酵桑叶。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20%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组(P<0.05)。2)10%组和2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10%组和20%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桑叶可降低荷斯坦犊牛血清总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调节血脂和抗氧化功能,从而改善动物健康,促进生长。

  • 高亮轲, 李元晓, 刘丹, 晏克灿, 张才, 李旺, 曹志军, 鲁志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61-377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红发夫酵母对围产期奶牛在胎天数、犊牛体重、初乳质量、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90头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饲喂基础饲粮+5 g/d红发夫酵母,Ⅱ组饲喂基础饲粮+10 g/d红发夫酵母。试验期从产前21 d到产后21 d。结果表明:1)Ⅰ组和Ⅱ组奶牛在胎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产后7 d,Ⅰ组和Ⅱ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7 d,Ⅰ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在产后7 d,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随着红发夫酵母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产后7 d,Ⅱ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21 d,Ⅰ组和Ⅱ组血清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围产期奶牛饲粮中添加适量红发夫酵母,可以有效提高奶牛在胎天数,缓解氧化应激和提高免疫力,降低奶牛围产期的炎症反应,对奶牛产后的健康有积极作用。

  • 宫斌, 檀论, 侯坤, 范彩云, 王典, 兰儒冰, 陆兴伟, 卓钊, 王菊花, 程建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71-377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杂交构树青贮对奶公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12月龄左右、体重(330±35) kg的奶公牛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组饲分别喂用杂交构树青贮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100%苜蓿干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奶公牛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对照组日饲料成本显著高于试验1、2组(P<0.05),试验2组日利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杂交构树青贮替代苜蓿干草不影响奶公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功能,并可降低饲料成本。

  • 李文杨, 王迎港, 张富, 林云琴, 吴贤锋, 徐倩, 刘远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80-379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发酵茶渣比例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发酵茶渣在福清山羊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选取体况良好的5月龄福清山羊羯羊60只,平均体重(15.41±1.13) kg,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试验饲粮分别采用5%(FTR5组)、10%(FTR10组)和15%(FTR15组)发酵茶渣等比例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原料(干物质基础),分别开展育肥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发酵茶渣的总能(G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钙、磷和单宁含量分别为20.52 MJ/kg、24.19%、58.74%、32.51%、11.40%、0.55%和0.22%,粗饲料分级指数(GI)值为4.67 MJ/d。2)CON组和FTR5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FTR10组和FTR15组(P<0.05),CON组和FTR5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FTR15组(P<0.05)。3)CON组、FTR5组和FTR10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G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FTR15组(P<0.05),FTR10组的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FTR10组的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和FTR15组(P<0.05)。4)FTR5组和FTR10组的氮摄入量显著高于CON组和FTR15组(P<0.05),CON组的沉积氮显著低于FTR5组和FTR10组(P<0.05)。各组之间粪氮、尿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价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5)各组之间血清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5%发酵茶渣可提高福清山羊的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10%发酵茶渣可提高福清山羊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福清山羊饲粮中发酵茶渣的适宜比例为5%~10%。

  • 张帆, 王荣, 文江南, 张秀敏, 郑琛, 王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791-379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喷浆玉米皮替代玉米粉对山羊生长发育、采食和消化、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24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9月龄湘东黑山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玉米粉组饲喂基础饲粮,喷浆玉米皮组饲喂以喷浆玉米皮替代玉米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玉米粉组和喷浆玉米皮组之间山羊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尻长和荐高的初始值和终末值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与玉米粉组相比,喷浆玉米皮组山羊的有机物、淀粉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玉米粉组相比,喷浆玉米皮组山羊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尿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玉米粉组和喷浆玉米皮组之间山羊的眼肌面积、背膘厚和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重量及其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5)玉米粉组和喷浆玉米皮组之间山羊的背最长肌、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的肉色、pH45 min、pH24 h、剪切力、滴水损失、系水力和熟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喷浆玉米皮替代玉米粉对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不利影响,说明喷浆玉米皮可以作为饲料原料应用于山羊养殖。

  • 陈晓雨, 窦露, 华晓青, 刘畅, 杨致昊, 孙立娜, 苏琳, 赵丽华, 靳烨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00-381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绵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骨骼肌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3月龄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母羊共18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CON组)和丁酸梭菌组(CB组),每组9只。CON组饲喂基础饲粮;CB组在CON组饲粮的基础上补充丁酸梭菌(活菌数为5.0×108 CFU/g),补充量为5 g/(d·只)。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测定各组绵羊的生长性能,将其屠宰后取股二头肌测其肉品质、肌纤维组织形态和骨骼肌发育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CB组绵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2)CB组羊肉的pH24、亮度(L*)值、黄度(b*)值、蒸煮损失及剪切力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红度(a)*值显著高于CON组(P<0.05)。3)与CON组相比,CB组股二头肌重量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增大(P<0.05)。4)与CON组相比,CB组股二头肌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CAT)及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H)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5)与CON组相比,CB组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叉头框蛋白O3(FoxO3)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肌肉萎缩基因F-box(MAFbx)和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此外,CB组绵羊骨骼肌中肌细胞生长素(MyoG)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及钙蛋白酶-1(CAP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可提升绵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促进骨骼肌生长发育,其机制可能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MyoG/MSTN系统及CAPN-1/CAST系统有关。

  • 曹广, 吕刚, 刘伟, 刘保仓, 韩坤, 马军辉, 马学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12-382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棉籽粕型饲粮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头年龄(5月龄)和体重[(38.00±0.63) kg]相近的健康育肥期湖羊公羊,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0头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RPLys添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 g/kg RPLys,RPMet添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g/kg RPMet,RPLys+RPMet添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 g/kg RPLys+2 g/kg RPMet。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过瘤胃氨基酸添加组育肥湖羊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RPLys添加组和RPLys+RPMet添加组育肥湖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均显著提高(P<0.05),RPMet添加组胴体重、净肉重和净肉率也显著提高(P<0.05)。3)RPLys添加组育肥湖羊肝脏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RPMet添加组和RPLys+RPMet添加组肝脏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过瘤胃氨基酸添加组育肥湖羊肾周脂肪组织相对重量显著提高(P<0.05),RPLys添加组和RPLys+RPMet添加组尾脂组织相对重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各过瘤胃氨基酸添加组育肥湖羊背最长肌45 min pH显著降低(P<0.05),RPMet添加组背最长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玉米-棉籽粕型饲粮中添加RPLys和RPMet可提高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肝脏、肾周脂肪和尾脂组织相对重量,改善肉品质,且以添加RPLys效果较佳。

  • 王瑶, 张雨, 韩佳佳, 尚源, 韩好奇, 高腾云, 廉红霞, 张立阳, 付彤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22-383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蛋白桑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96只体重(27.59±3.03) kg的3月龄健康育肥公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以蛋白桑青贮替代基础饲粮中20%(L组)、40%(M组)、60%(H组)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湖羊的干物质采食量相较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蛋白桑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比例的增加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L、H组湖羊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M组(P<0.05);各组湖羊的干物质、钙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M组湖羊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H组(P<0.05);H组湖羊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L组(P<0.05);L组湖羊的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M组湖羊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L、H组(P<0.05),同时CON组湖羊的磷表观消化率也显著高于H组(P<0.05)。3)H组湖羊的尿能显著高于CON、L、M(P<0.05),而总能代谢率及消化能代谢率显著低于CON、L、M组(P<0.05)。4)与CON组相比,饲喂L、M组试验饲粮的湖羊毛利润分别增加14.61、17.51元/只。综上可知,蛋白桑青贮替代湖羊饲粮中20%~40%的全株玉米青贮能够提高湖羊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氮利用率,促进能量代谢,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 王建文, 姚新奎, 曾亚琦, 王川坤, 任万路, 马超鑫, 孟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32-384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伊犁马不同速度赛比赛途程赛后血浆差异代谢物。选择参加伊犁马常态化赛事2 000和12 000 m年度比赛中成绩最佳的伊犁马各4匹,在比赛结束后5 min内采集颈静脉血并制备血浆,基于液质联用(LC-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检测,筛选伊犁马不同比赛距离后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12 000 m组血浆检测结果相比,2 000 m组血浆中共筛选到5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4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上调(P<0.05),39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下调(P<0.05);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泛醌等萜醌生物合成途径等代谢通路,在该代谢通路中差异代谢物反式肉桂酸和L-酪氨酸含量下调。由此可见,12 000 m比赛马匹血浆中苏氨酸和DL-赖氨酸含量较高,而2 000 m比赛马匹血浆中Nε-乙酰左旋赖氨酸含量较高,利用代谢组学能够指导伊犁马不同途程的专项调教训练方案制定、赛后疲劳恢复及优秀马匹选择。

  • 王思伟, 刘婷婷, 王雅晶, 石少轻, 游永亮, 彭朋, 梁爽, 王昆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43-385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其瘤胃降解特性。选择3种乳熟期饲用小黑麦(中饲1048、冀饲2号和冀饲3号)制作青贮,青贮时间60 d。通过检测常规营养指标、发酵指标,评价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利用尼龙袋法测定3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和降解参数,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饲用价值。结果显示:1)冀饲3号青贮DM含量显著高于中饲1048和冀饲2号青贮(P<0.05);中饲1048青贮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P<0.05);冀饲3号青贮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中饲1048青贮(P<0.05)。2)中饲1048青贮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P<0.05);冀饲2号青贮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中饲1048青贮(P<0.05),但与冀饲3号青贮无显著差异(P>0.05)。3)中饲1048、冀饲2号、冀饲3号青贮D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均随消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D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在各时间点均高于中饲1048青贮。4)中饲1048青贮DM、CP、NDF和ADF有效降解率均低于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中饲1048青贮的DM快速降解部分、CP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P<0.05),NDF快速降解部分显著低于冀饲3号青贮(P<0.05),慢速降解部分显著高于冀饲3号青贮(P<0.05);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ADF瘤胃降解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瘤胃发酵参数和降解特性存在一定差异,综合饲用价值排序为:冀饲3号青贮>冀饲2号青贮>中饲1048青贮。

  • 周苗育, 武伟成, 肖定福, 陈东, 蒋润瑶, 曾沅沅, 魏仲珊, 彭繁昌, 李付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56-386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酶制剂组合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共设4个组:对照组(CK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C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PL组(添加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CPL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每组5个重复。青贮60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水稻秸秆青贮后,PL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C、CPL组(P<0.05);CPL组的粗脂肪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总可消化养分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C、PL、CPL组24 h累积产气量、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快速部分产气量显著低于CK组(P<0.05);PL、CPL组的慢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CK、C组(P<0.05)。3)C、PL、CPL组的pH显著低于CK组(P<0.05),CPL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C、CK组(P<0.05)。4)C、PL、CPL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CK组(P<0.05),CPL组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高于CK组(P<0.05),CPL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CK、PL组(P<0.05)。由此可见,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在生产实际中,建议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漆酶+果胶酶的组合添加,有利于获得品质较佳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

  • 席庆凯, 徐杭忠, 冯麒凤, 刘佳裕, 赵敏, 陈剑斌, 李虹, 翟旭亮, 薛洋, 刘天骥, 刘匆, 顾夕章, 李洪琴, 罗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67-387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料对湘云鲫幼鱼生长性能及肠道、肝脏健康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37.15±0.46) g、体质健壮的湘云鲫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7%、36%、35%、34%、33%、32%的6种等能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32%、33%和34%蛋白质水平组的终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2%、33%、34%和35%蛋白质水平组的增重率显著低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2%、33%、34%和35%蛋白质水平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3%蛋白质水平组的脏体比显著低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2%、33%、34%、35%和36%蛋白质水平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2%、33%、34%和35%蛋白质水平组的内脏团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2)32%、33%和35%蛋白质水平组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2%蛋白水平组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低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2%和33%蛋白质水平组的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32%、33%和34%蛋白质水平组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2%、33%、34%和35%蛋白质水平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32%蛋白质水平组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37%蛋白质水平组(P<0.05)。综上所述,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36%)的可在不影响生长性能和肝脏健康的前提下,提高肠道代谢和屏障功能,但饲料蛋白质水平过低(≤35%)会引起生长性能下降,肠道和肝脏健康受损。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与健康状况,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时,不影响湘云鲫幼鱼生长性能和肝脏健康,且有助于激活肠道功能,在实现蛋白质节约的同时保障湘云鲫幼鱼的健康生长。

  • 谢雨桐, 李诗洋, 彭凯, 黄文庆, 胡俊茹, 朱喜锋, 王国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78-388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生长性能、体组成、营养物质沉积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20尾均质量为(10.84±0.01) g的杂交鳢,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4组分别饲喂添加0(FM组)、2%(BSFLP2组)、4%(BSFLP4组)和6%(BSFLP6组)黑水虻虫浆湿物质(分别对应添加0、9、18、27 g/kg黑水虻虫浆干物质)配制的等氮和等脂的饲料。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黑水虻虫浆添加量的增加,试验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SFLP2和BSFLP4组显著高于FM组(P<0.05),BSFLP4组最高;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BSFLP2和BSFLP4组显著低于FM组(P<0.05),BSFLP4组饲料系数最低;各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BSFLP2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肥满度、肠体比、肝体比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鱼粗蛋白质沉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SFLP4组粗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FM组(P<0.05),各组间粗脂肪沉积率、粗灰分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黑水虻虫浆添加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仅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FM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杂交鳢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可以促进其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粗蛋白质沉积率,最佳添加量为18 g/kg黑水虻虫浆干物质。

  • 刘家桃, 司永国, 汪云, 杨洋, 刘建男, 陈俊男, 罗君谊, 陈婷, 孙加节, 习欠云, 马家好, 张永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888-390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和辣木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其后代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凡纳滨对虾2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70尾,雄虾和雌虾各35尾。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黄芪多糖饲料(基础饲料+1 g/kg黄芪多糖,APS组)、人参多糖饲料(基础饲料+1 g/kg人参多糖,GPS组)、辣木粉饲料(基础饲料+10%辣木粉,MOP组)。亲虾饲养期为30 d,繁育期为15 d,共45 d;仔虾饲养期为6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雌虾和雄虾增重率及雌虾产卵量、孵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在雌虾肝胰腺组织中,APS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OP组(P<0.05),GPS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雌虾肌肉组织中,APS组碱性磷酸酶(AKP)、GSH-Px、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OP组(P<0.05),GPS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雌虾鳃组织中,APS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雌虾肝胰腺组织中,APS组GSH-Px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OP组(P<0.05)。3)在雄虾肝胰腺组织中,APS组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PS组酸性磷酸酶(ACP)、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雄虾肌肉组织中,APS组和GPS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雄虾鳃组织中,APS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OP组(P<0.05),APS组和GPS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雄虾肝胰腺组织中,APS组和GPS组GSH-PxCA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OP组(P<0.05)。4)对凡纳滨对虾后代的研究结果表明,APS组和对照组30和60 d体重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肝胰腺组织中,APS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肌肉组织中,APS组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鳃组织中,APS组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胰腺组织中,APS组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黄芪多糖对凡纳滨对虾亲虾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对其后代存活率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黄芪多糖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亲虾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并通过母体效应影响凡纳滨对虾后代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 李玉娟, 张原铭, 张北育, 李福昌, 刘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02-39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谷氨酰胺对安哥拉兔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月龄体重、产毛量相近的安哥拉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谷氨酰胺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9%谷氨酰胺,饲喂1个剪毛周期后,采集各试验兔新鲜粪便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肠道菌群16S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9%谷氨酰胺后,安哥拉兔肠道菌的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P<0.05)。在门水平上,家兔肠道中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能显著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家兔肠道内优势菌属为g_norank_f_Muribaculaceae、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显著降低瘤胃球菌属、梭菌属UCG-014(Clostridia_UCG-014)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果胶降解菌属(Monoglobus)相对丰度(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可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丰度,降低有害菌数量,提高了肠道的健康水平。

  • 杜新瑜, 刘梅, 李建涛, 杨桂芹, $\boxed{\hbox{郭东新}}$, 朱宇旌, 李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10-392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黄酮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35±2)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伊拉肉兔1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兔(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1%、0.02%、0.03%和0.04%的沙棘黄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02%沙棘黄酮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0.02%、0.03%和0.04%沙棘黄酮组肉兔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0.02%沙棘黄酮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0.01%和0.02%沙棘黄酮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0.03%沙棘黄酮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0.02%、0.03%和0.04%沙棘黄酮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0.02%沙棘黄酮组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0.02%、0.03%和0.04%沙棘黄酮组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0.02%沙棘黄酮组胸腺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提高(P<0.05),0.03%沙棘黄酮组脾脏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沙棘黄酮能够提高肉兔生长性能,调控胆固醇的代谢,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免疫因子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沙棘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0.02%。

  • 江皓天, 张家郡, 李治学, 冀少波, 唐爱民, 刘树栋, 陈宝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21-393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确定犬粮中液态鲜味剂适宜添加剂量的基础上研究液态鲜味剂对犬采食与健康的影响。采用双盆双盲法进行适口性试验:选取11只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接近的5月龄贵宾犬(泰迪),随机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4、4、3只,以不添加液态鲜味剂的犬粮作为对照犬粮,在对照犬粮中分别添加500、1 000、2 000 g/t液态鲜味剂制成3种试验犬粮,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共进行3期,每期预试期5 d,正试期5 d。采用适口性试验确定的适宜添加剂量进行耐口性试验:选用9只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接近的3月龄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只)和试验组(5只)分别饲喂对照犬粮和添加适宜剂量的液态鲜味剂的试验犬粮,预试期3 d,正试期30 d(试验前期:第1~15天,试验后期:第16~30天)。适口性试验结果显示:犬对添加了500、1 000、2 000 g/t液态鲜味剂的试验犬粮的采食量、采食时间和采食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液态鲜味剂的对照犬粮(P<0.05),确定适宜添加剂量为500 g/t。耐口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前期,液态鲜味剂对犬的平均日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延长了平均日采食时间(P>0.05);试验后期,液态鲜味剂对犬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提高趋势(P=0.09),并延长了平均日采食时间(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犬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在第15天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0天显著降低(P<0.05);在第15和30天,试验组犬血清中神经肽、饥饿素、食欲素含量高于对照组,胆囊收缩素和瘦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其中瘦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液态鲜味剂对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尿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犬粮中添加液态鲜味剂可以显著提升犬粮的适口性和耐口性,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剂量为500 g/t;液体鲜味剂主要是通过抑制瘦素的分泌提升犬的采食积极性,且长期饲喂不会影响犬只健康。

  • 李晓斌, 黄新新, 臧长江, 陈开旭, 马晨, 张文杰, 鲁豪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32-394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谷物来源淀粉对断奶马驹胃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断奶期马属动物胃肠道发育及科学饲粮配制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出生日期相近、5月龄断奶的健康哈萨克马公马驹18匹,随机分为3组,根据精料补充料中谷物不同分别记为玉米组、燕麦组和大麦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粗饲料条件下,以2 g/kg BW谷物淀粉为基础,计算马驹精料补充料的补喂量,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屠宰所有试验马驹,分别取胃、小肠、盲肠及结肠黏膜样品,并测定葡萄糖转运载体和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胃黏膜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燕麦组胃黏膜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1(GLU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玉米组和大麦组(P<0.05)。2)玉米组小肠黏膜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燕麦组(P<0.05),极显著高于大麦组(P<0.01);大麦组小肠黏膜GLU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玉米组和燕麦组(P<0.05)。3)各组之间小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4)大麦组盲肠黏膜EGFIGF-1R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和燕麦组(P<0.01)。燕麦组盲肠黏膜EG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5)大麦组结肠黏膜EGF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燕麦组(P<0.01),玉米组结肠黏膜EG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燕麦组(P<0.05)。玉米组结肠黏膜IGF-1R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燕麦组和大麦组(P<0.01)。综上所述,给断奶马驹饲喂不同谷物来源淀粉对马驹胃肠道中葡萄糖转运载体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

  • 木其尔, 陈乐祥, 敖长金, 哈斯额尔敦, 白晨, 曹琪娜, 郑彦楷, 哈斯吉如和, 宝音图, 萨茹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43-39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沙葱黄酮对肉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其在肉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6月龄、体重[(39.9±3.2) kg]相近、健康的小尾寒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11(AMFL组)、22(AMFM组)和33 mg/kg(AMFH组)的沙葱黄酮。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第60天时,AMFL组、AMFM组、AMFH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AMFH组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2)第60天时,AMFH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3)与CK组相比,AMFL组、AMFM组、AMFH组的第15天、第30天、第45天和第60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第15天、第30天和第60天CD8+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第60天时,AMFL组、AMFM组、AMFH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AMFM组和AMFH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沙葱黄酮可不同程度地提升肉羊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根据各指标综合评价,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3 mg/kg沙葱黄酮对肉羊免疫调节效果最佳。

  • 张腾龙, 郭晨阳, 宋洁, 敖长金, 王丽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55-396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炎症模型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转录组的影响,以揭示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缓解BMEC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试验选用第3代贴壁生长BMEC,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对照组BMEC不添加LPS和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采用基础培养基培养10 h;LPS组BMEC添加10 μg/mL LPS作用6 h后,采用基础培养基培养4 h;试验组BMEC加入10 μg/mL LPS作用6 h后,分别加入30(WELPS30组)、50(WELPS50组)及70 μg/mL(WELPS70组)的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采用基础培养基培养4 h。测定各组免疫及抗氧化相关指标,并选择LPS组和WELPS30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1)LPS组BMEC相对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LPS30组BMEC相对增殖率显著高于LPS组(P<0.05),且WELPS30组、WELPS50组和WELPS70组BME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2)LPS组BMEC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ELPS30组、WELPS50组和WELPS70组BMEC中MDA含量和iNOS活性显著低于LPS组(P<0.05),WELPS30组BMEC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LPS组(P<0.05)。3)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有369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调节白细胞介素-17(IL-17)生成、白细胞介导的细胞毒素作用、T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以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为主的免疫相关信号通路。4)以介数中心性为指标进行网络分析,发现Toll样受体2(TLR2)、趋化因子10(CXCL10)和集落刺激因子2(CSF2)等10个基因在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调控的差异表达免疫基因中起到关键连接性作用。由此可见,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可以提高BMEC抗氧化功能,缓解BMEC炎症反应,其分子机制是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通过调节IL-17信号通路和NLR信号通路缓解BMEC的炎症反应,TLR2、CXCL10和CSF2等10个基因在差异表达免疫基因中起到关键性的连接作用。

  • 胡心宇, 吴雅琳, 刘犇, 郑文亚, 杨雪, 胡威, 陈欠林, 李指全, 杨敩校, 王小月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69-397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饲粮加硒对Diquat诱导的鸡心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将同一批次(180日龄)的健康且体重[(1.1±0.1) kg]相近的康乐黄鸡40只随机分成4组,经适应性饲养1周后,A、B组饲喂基础饲粮,C、D组饲喂添加亚硒酸钠饲粮(0.5 mg/kg硒),饲喂14 d后,B、C组腹腔注射15 mg/kg BW Diquat,A、D组腹腔注释等量生理盐水,处理4 d后处死所有鸡,采取心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观察心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观察心脏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氧化指标试剂盒测定心脏抗氧化相关指标,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E染色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心肌纤维断裂明显,组织界限模糊不清,而C组断裂的心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TUNEL分析结果显示,B组的心脏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C组的心脏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低于B组(P<0.01)。抗氧化测定指标结果显示,B组心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A组(P<0.05),C组的心脏CAT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B组心脏中丙二醛(MAD)的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心脏MAD含量极显著低于B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脏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量在3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心脏中的Caspase-3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组心脏中NF-κB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B组显著下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Diquat能够成功诱导康乐黄鸡心脏发生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而饲喂富硒饲粮鸡心脏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率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王凤芹, 开丽霞, 程远之, 汪以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78-399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同时准确测定饲料中4种林可胺类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和吡利霉素)的方法。饲料中林可胺类药物用甲醇-0.1 mol/L磷酸氢二钾(8∶2,体积比)缓冲溶液提取,提取液经混合型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方式,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法对饲料中林可胺类药物检出限为10 μg/kg,定量限为40 μg/kg;4种林可胺类药物在1~2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4个浓度水平(40 μg/kg、400 μg/kg、4 mg/kg和100 mg/kg)下进行添加试验,林可胺类药物的回收率为81.5%~107.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9.8%。由此可见,本研究建立的SPE-UPLC-MS/MS法灵敏、可靠,可应用于饲料中4种林可胺类药物的准确测定。

  • 肖志明, 孙铭雪, 姚婷, 李彦伸, 黄骅, 王石, 索德成, 樊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3991-400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无需标记的直接竞争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免疫传感器,以快速测定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的残留。试验首先利用氨基偶联原理,将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固定到CM7传感器芯片表面,然后通过优化单抗固定浓度、pH和固定时间,以及芯片活化和封闭时间,进而得到最佳分析条件。结果表明:沙丁胺醇在0.1~6.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8],最低检出限(LOD)可达0.01 ng/mL,在添加浓度为0.5、1.0和5.0 ng/mL时,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7.82%~97.67%,批内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偏差)为1.51%~2.67%,批间变异系数为2.86%~5.53%。将该SPR免疫传感器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确证分析方法进行实际尿液样品测定比较,结果能够保持一致。本研究建立的直接竞争SPR免疫传感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且无需复杂的生物标记,适用于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残留的日常检测分析。

  • 唐超, 孔维嵩, 王晓鹃, 赵景鹏, 林海, 焦洪超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4001-401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Meta分析探究常规饲粮下生猪氮排泄量及其变异范围,并建立不同生长阶段生猪氮排泄量的预测模型。检索2000—2021年中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中相关文献,以文献中不同阶段生猪的摄入氮(NI)、粪氮(FN)、尿氮(UN)和总氮排泄量(NE)数据为基础,使用倒方差法对生猪氮排泄量进行Meta分析,建立不同阶段生猪氮排泄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保育猪、育肥前期猪和育肥后期猪的NI与FN、UN和NE均有较强的相关性(P<0.01),不同生长阶段生猪基于NI的氮排泄量预测模型为:保育猪NE=0.460NI-2.255,FN=0.197NI-1.314,UN=0.264NI-0.965;育肥前期猪NE=0.583NI-5.370,FN=0.139NI+1.340,UN=0.446NI-6.788;育肥后期猪NE=0.698NI-10.251,FN=0.143NI+0.422,UN=0.551NI-10.451。本试验通过Meta分析建立了基于生猪NI的各生长阶段的FN、UN和NE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生长阶段生猪的氮排泄量,为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参数和方法支撑。

  • 任海伟, 黎金莲, 南亭植, 卢娜娜, 郭晓鹏, 陆栋, 刘瑞媛, 张丙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4011-402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异常毕赤酵母和纤维素酶对甜高粱青贮质量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青贮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适宜添加剂。试验设置纤维素酶组(CE组)、异常毕赤酵母组(PA组)、异常毕赤酵母+纤维素酶组(PC组)3个添加剂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CK组),分别于青贮第7、14和21天时对其感官质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添加剂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青贮第21天时均显著低于CK组(P<0.05),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CK组(P<0.05)。PA组在青贮第21天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P<0.05),主要营养成分保存良好。2)整个青贮过程中,4个组pH、氨态氮/总氮值以及有机酸组成和含量均处于优良青贮范围。基于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青贮第21天时PA组隶属函数值平均值最高,青贮质量综合评价效果最好。3)4个组在属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包含泛菌属(Pantoea)、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及少量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等28个属。PA组在整个青贮期间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6种乳酸菌总相对丰度为19.05%~23.61%,同时含有较高相对丰度的泛菌属和葡糖杆菌属,通过优化细菌群落结构形成了一种新的稳定的青贮微生态体系。综上所述,添加异常毕赤酵母可以明显改善甜高粱的青贮质量,有望成为一种经济高效且适用于甜高粱的专用青贮添加剂。

  • 麦力文, 严业皓, 林嘉聪, 刘和, 杨霞, 李勤奋, 王定美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4028-404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2种类型饲粮碳源在不同混合比例及不同饲粮碳氮比条件下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选用遗传背景相同、同一批次、发育正常、体尺及体重(体重约为11.33 mg/头)一致的3日龄黑水虻幼虫45 000头,随机分为2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00头虫。同时,以花生粕为氮素原料,添加由易生物利用碳源葡萄糖和难生物利用碳源木屑组成的5种不同比例碳源[100∶0(P100)、75∶25(P75M25)、50∶50(P50M50)、25∶75(P25M75)和0∶100(M100)],制作碳氮比分别为10、15、20、25和30,共配制25种不同碳源和不同碳氮比的黑水虻幼虫饲粮,并调节初始水分含量为72%。试验过程中,出现10只幼虫化蛹时停止试验。结果表明:1)与其他处理相比,P100处理在碳氮比为20及以上时,基质相对含水量(RMC)达到139%以上,黑水虻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在相同碳源条件下,碳氮比提高,黑水虻幼虫产率、虫体增重率和百头虫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2)随着饲粮木屑添加比例的提高,黑水虻幼虫虫体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在各碳氮比条件下显著提高(P<0.05),相反,虫体粗脂肪含量在各碳氮比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P75M25和P50M50处理虫体粗脂肪含量在碳氮比为25时较高,分别为47.88%和46.57%,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法建模与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分析,RMC和有效碳氮素比例的VIP值均大于0.8,2类配料指标对黑水虻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影响的贡献最为显著;同时,总碳氮比(TC/TN)和各碳组分与总氮(TN)之比对幼虫指标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饲粮添加复合碳源,难生物利用碳源占比不应超过25%;选择易生物利用碳源作为外加碳源,碳氮比应控制在20以下且RMC低于139%;RMC和TC/TN在黑水虻饲粮配料中存在一定局限性,RMC和有效的碳氮素比例显著影响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组成,在黑水虻饲粮配料时更应被关注。

  • 康威, 王德升, 陈泓松, 蔡晓旭, 尹晓宇, 刘乌云, 杨景峰, 董武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4043-405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估麻叶荨麻的安全性并研究其对脂多糖(LPS)诱导雏鸡肠道炎症的影响。试验选用受精后4 h的正常AB系斑马鱼胚胎,对照组加入5 μL的0.1%二甲基亚砜(DMSO),试验组分别加入5 μL浓度为0.1、0.5、1.0、5.0、10.0、20.0、40.0和80.0 mg/mL的麻叶荨麻乙醇提取液,并于受精后72 h加入5 μL的100 ng/mL LPS处理液用于炎症诱导,直到受精后120 h。然后,选择体重[(100±5) g]接近的3日龄浦东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对照组、LPS组、3%麻叶荨麻组、6%麻叶荨麻组、3%麻叶荨麻+LPS组和6%麻叶荨麻+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和6%麻叶荨麻粉的饲粮。试验期11 d。试验第8天,给麻叶荨麻+LPS组试验鸡灌服0.1 mL浓度为1 mg/mL的LPS,持续3 d。结果表明:1)受精后120 h,与对照组相比,麻叶荨麻乙醇提取液在浓度为5.0 mg/mL及以下时对斑马鱼胚胎存活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斑马鱼幼鱼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5.0 mg/mL麻叶荨麻+LPS组斑马鱼幼鱼白细胞介素-8(IL-8)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雏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十二指肠IL-6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3%麻叶荨麻+LPS组和6%麻叶荨麻+LPS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量有增加趋势(P>0.05),十二指肠IL-6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麻叶荨麻对LPS诱导的斑马鱼和雏鸡肠道发育障碍和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但饲粮中的添加比例应控制在15 g/kg BW或者6%以下。

  • 李珏, 韩雪林, 冯启贤, 李妍, 雷俊, 阳伏林, 周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4057-406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添加剂对青贮紫花苜蓿和杂交狼尾草以及二者混合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青贮:紫花苜蓿单独青贮(M青贮)、杂交狼尾草单独青贮(P青贮)和紫花苜蓿与杂交狼尾草重量比为7∶3的混合青贮(MP青贮);每种青贮处理再分别设4个组:对照组(无接种,CK组)、接种1.0×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组(BS组)、接种1.0×106 CFU/g布氏乳杆菌组(LB组)和接种0.5×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0.5×106 CFU/g布氏乳杆菌组(BSLB组)。发酵60 d后,分析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并使用V-score评分体系对发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青贮中粗蛋白质(CP)、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MP和P青贮(P<0.05);P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M和MP青贮(P<0.05),且pH和丁酸(BA)含量显著低于M和MP青贮(P<0.05)。MP青贮中CP、乙酸(AA)和PA含量显著高于P青贮(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P青贮(P<0.05)。3种青贮中,与CK组相比,BS、LB和BSLB组的AA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和氨态氮/总氮(NH3-N/TN)显著降低(P<0.05)。接种益生菌添加剂可抑制青贮有氧暴露时的二次发酵,降低pH增速并抑制酵母菌和好氧细菌的繁殖。除MP青贮中CK、BS组,各组的V-score评分均在80分以上,属于优等级;其中,P青贮中BSLB组的V-score评分最高(98.27分)。综上所述,在杂交狼尾草青贮中同时接种布氏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时青贮效果最佳,最具有推广意义。

  • 钱远敢, 雷兴成, 周彤, 那彬彬, 孙红, 李平, 郑玉龙, 谢艺潇, 杨富裕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6): 4070-408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青贮品质差的难题和扩大茶叶加工废弃物的利用,本试验通过将加工不同类型茶叶(绿茶、红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白茶)产生的废弃茶叶作为青贮添加剂,研究其对皇竹草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能改善皇竹草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分别将25 g绿茶、红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和白茶废弃茶叶与475 g新鲜皇竹草混合均匀后装入聚乙烯袋中,同时设不添加废弃茶叶的对照处理,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用真空机抽真空密封,室温避光保存60 d后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含量、发酵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不同废弃茶叶后皇竹草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添加白茶废弃茶叶处理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添加废弃茶叶处理(P<0.05),仅为8.16。仅绿茶废弃茶叶处理的非蛋白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其余处理之间非蛋白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绿茶废弃茶叶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而添加普洱熟茶废弃茶叶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普洱生茶废弃茶叶处理的粗蛋白质和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H、氨态氮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皇竹草青贮微生物多样性中,在属水平上仅添加普洱生茶废茶叶处理的优势菌属为植物乳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相对丰度高达51.25%,其余处理均以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为优势菌属。综上可知,添加普洱生茶废弃茶叶后,皇竹草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较优,其具有作为皇竹草青贮添加剂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