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1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6-01-20
  

  • 全选
    |
    专论
  • 赵 峰, 张子仪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迄今国际上对禽类饲料代谢能值的表述有诸多方式。在其立论据、试验设计及测试手段等方法学方面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饲料间组合效应,试验设计中的养分有效性分配原则,对经典的套算法在推理中的随意性以及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必要的校正因子的扬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限于篇幅,对家禽饲料代谢能评定方法的技术路线问题拟做另文探讨。
  • 猪与禽营养
  • 邹书通,蒋宗勇,林映才,郑春田,周桂莲,余德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共轭亚油酸(CLA) 对14 日龄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试验选用72 头14 d 断奶、体重为(4.04±0.04) kg 的杜×(大×长) 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 个处理,每个处理3 个重复,每个重复6 头猪(公母各1/ 2) 。调整各个处理的CLA 和葵花籽油添加量(以CLA 替代部分葵花籽油) ,使对照组不含CLA ,试验组分别含0. 5 %、1. 0 %和1. 5 % CLA 。饲养试验分3 个阶段进行:14~28 日龄为第1 阶段, 29~42 日龄为第2阶段,43~56 日龄为第3 阶段。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第28 天(42 日龄) ,1. 0 %和1. 5 % CLA 组血液PHA 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提高( P < 0. 05) ,所有试验组血清前列腺素E2 ( PGE2 )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验第42 天(56 日龄) ,1. 5 % CLA 组肿瘤坏死因子2α( TNF2α)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1. 5 % CLA 组仔猪血清PGE2显著降低( P < 0. 05) ; 1. 0 % CLA 组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2γ( PPAR2γ) mRNA 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105) ,1. 5 % CLA 组结肠黏膜PPAR2γmRNA 显著高于其它组( P < 0. 05) 。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1. 0 %~1.5%的CLA 能够有效提高超早期断奶仔猪的部分免疫指标。
  • 孙铁虎,朴香淑,龚利敏,李德发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1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比较评估氨基酸络合铁对生长猪生长性能、铁表观消化率、肤色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70日龄初始体重(27.34 ±2.55) kg 的杜×长×大生长猪108头,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g/kg 无机铁(一水硫酸亚铁) 构成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40 、80 、120 、160 mg/kg 氨基酸络合铁构成4 个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160 mg/kg 无机铁(一水硫酸亚铁) 构成正对照组,试验期5 周。结果表明:试验0~2周、3~5周及全期, 随着日粮中氨基酸铁添加量由40 mg/kg增加到160 mg/kg,生长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均得到改善,并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与无机铁日粮组相比,添加160 mg/kg 氨基酸络合铁试验组极显著地改善了平均日增重(P<0.01) 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随着日粮中氨基酸络合铁添加水平的增加,生长猪日粮中铁元素的表观消化率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加关系(P<0.05),添加160 mg/kg 氨基酸络合铁试验组铁元素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对照组(P<0.01);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随着日粮中氨基酸络合铁添加水平的提高,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和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之比都呈显著的线性增加关系(P<0.05),并高于无机铁日粮组(P<0.01),而血清总铁结合力呈显著的线性降低关系(P<0.05);在试验期末,160 mg/ kg 氨基酸络合铁日粮组显著改善生长猪的肤色状况(P<0.05)。与添加硫酸亚铁相比,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氨基酸铁络合物可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铁表观消化率,改善皮肤红度及血液生化指标。
  • 周根来,王恬,霍永久,陈才勇,石现瑞,李建农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1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 对新生仔猪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了初生组(D0) 、母乳饲喂3 d组(D3) 和母乳饲喂7 d组(D7) 3组中正常仔猪和宫内发育迟缓仔猪的小肠长度和重量、组织形态学结构及黏膜DNA 、RNA 和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 初生时, 新生正常仔猪小肠总重和黏膜重、RNA 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IUGR 仔猪(P<0.05)。新生IU GR 仔猪小肠的肠壁厚度、绒毛高度显著低于正常仔猪(P<0.05) ; 而IUGR 仔猪相对于体重的小肠长度极显著高于正常仔(P<0.01)。生长至3日龄时,正常猪小肠长度、小肠黏膜重显著高于IUGR 猪(P<0.05),小肠总重、肌肉重极显著高于IU GR 猪( P < 0. 01) ; IU GR 仔猪小肠的肠壁厚度、绒毛高度显著低于正常仔猪( P < 0. 05) ,而IU GR 仔猪相对于体重的小肠长度显著高于正常仔猪(P<0.05)。7日龄时,正常猪的小肠黏膜RNA 含量显著高于IU GR 猪(P<0.05) ,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整个试验结果表明宫内发育迟缓对仔猪小肠组织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导致新生仔猪小肠黏膜重量、蛋白质含量、肠壁厚度和绒毛高度的降低;IUGR仔猪的小肠组织生长在出生后1周内能部分实现补偿,而且补偿生长的实现是随着日龄增加逐步完全的。
  • 反刍动物营养
  • 董晓玲,王洪荣,卢德勋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对内蒙古白绒山羊限制性氨基酸进行研究。选用12 只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并采用递减法进行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试验分别测定了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量、氨基酸的平衡性、氮沉积、日增重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1) 减少蛋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的小肠氨基酸消失量、氨基酸的平衡性均有显著影响。(2) 氨基酸灌注量减少后,根据氮沉积求出的各种氨基酸的相对限制程度依次为半胱氨酸
    ( 72.17%) 、丝氨酸( 54. 25 %) 、精氨酸( 51. 76 %) 、蛋氨酸(29107 %) 、组氨酸(20. 45 %)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限制性氨基酸是半胱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
  • 孔祥浩1,2,贾志海1,张玉枝,朱晓萍,郭金双,王润莲,侯文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粗蛋白(CP) 水平对绵羊日粮养分后肠道及全消化道消化的影响。试验选4 只装有永久性回肠瘘管的4 月龄阉羊进行4 ×4 拉丁方试验,定量饲喂4 种等能量、相同中性洗涤纤维(NDF) 水平、CP水平分别为11.8 %(P12 组)、14.0 %( P14 组)、15.9 %(P16组) 和17.8 %(P18组)的日粮。结果表明:随着CP水平提高,日粮DM 消化率显著(P<0.05) 增加,有机物(OM) 消化率无显著变化,CP 消化率提高(P<0.01),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和纤维素(CEL)消化率增加(P<0.01), P12组的各项指标最低。日粮养分后肠道消化占总消化量的比率DM 分别为31.3%、29.1%、28.8%和28.6%; OM 分别为22.4 %、20.8%、20.3%和20.0%;CP分别为19.3 %、15.1%、14.3%和13.7%;NDF相应为28.2%、24.7%、23.4%和22. 8 %;ADF 相应为25.3%、21.1%、19.9%和19.4%, P12组日粮ADF后肠道消化比率显著(P<0.05) 高于其他3种日粮; HC分别为32.0 %、29.5%、27.9%和27.4%; CEL分别为21.1%、18.9%、18.1%和17.9%, P12 组日粮CEL 后肠道消化比率显(P<0.05) 高于其他3 种日粮;淀粉在后肠道消化不到1%。不同的粗蛋白水平对绵羊日粮养分后肠道的消化有一定的影响。
  • 李建国1,孙凤莉2,李 英,郑长山,曹玉凤,曹素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代乳粉对羔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宜的羔羊代乳粉营养水平和稀释比例。选择80 只健康的小尾寒羊羔羊,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羔羊随机分为4 组进行试验。初生羔羊吃足初乳,于5 天后分组,采用逐渐替代法,将母乳转换成3 种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粉,分别以一定的稀释比例哺喂3 组羔羊,另1 组为对照组(喂纯羊乳) 。结果表明: ①饲喂代乳粉对各组羔羊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②试验1 组的平均日增重(ADG) 为193 g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 25 g 和试验3 组的107 g ,差异显著(P<0.05) ;而试验2 组的平均日增重为160.5 g,与其他3 组无明显差异(P>0.05)。③ 血液指标中, 血糖(Glu) 值以试验1 组最高,为3.84 m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2组(P<0.01); 试验2组的血清尿素氮(BUN) 值为16. 89 mg/ dL ,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9.99 mg/dL 和试验3组的8.76 mg/dL (P<0.01) ,显著高于试验1 组(P<0.05) ; 各组中血清白蛋白(ALB) 含量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总蛋白(TP)含量试验1 组最高为52.26 g/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3 组(P<0.01),而与试验2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断奶羔羊平均每只每日进食的消化能和粗蛋白分别为9.21 MJ、106.92 g,哺喂营养含量和稀释比例适宜的代乳粉(试验1组)能促进早期断奶羔羊的生长发育。
  • 饲料营养
  • 程远芳,宋代军,曾有权,张家骅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观察抗热应激中草药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免疫力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进而探讨高温下生长猪的生理机能变化以及抗热应激中草药的部分作用机理。选取体重约10 kg的杜×(长×大) 三元杂交猪36头,随机分为2 组,每组3 个重复,每重复6 头猪,公母各1/2。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的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试验分10~20 kg 和20~50 kg 两个阶段。整个试验期,猪舍平均温度(31.37±1.93)℃,平均相对湿度(65.44±2.74) %。结果表明: ①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有提高生长猪的增重和采食量,降低料肉比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血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 、补体C3, C4水平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在10~20 kg 阶段显著提高(P<0.05),但在20~50 kg 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白介素2(IL-2) 和红细胞数(RBC) 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显著提高(P<0.05)。③试验组猪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在整个试验期间均保持稳定,且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醛固酮(ALD) 在整个试验期间也保持稳定,在10~20 kg 阶段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和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 在10~20 kg 阶段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20~50 kg 阶段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可见,高温环境下,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猪的免疫力和促进猪的血液循环,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为机体抵抗高温提供物质基础,从而缓解高温对生长猪的不良影响,改善高温环境下生长猪的生产性能。
  • 综述
  • 胡忠泽,王立克,周正奎,刘 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将1 日龄爱拔益加肉鸡135 只随机分成A 、B 、C 组,每组3 个重复,每个重复15 只,A 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 组为药物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 mg/ kg 洛克沙生和750 mg/ kg 10 %金霉素; C 组为杜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杜仲皮粉,以此来研究杜仲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杜仲比不添加或使用洛克沙生或金霉素能显著改善肉色(P<0.01) ,降低滴水损失(P<0.01) 和蒸煮损失(P<0.05),并使肌纤维变细(P<0.05),明显增强鸡肉的抗氧化性能(P<0.05) 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胸肌和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同时,杜仲有提高肌肉中肌苷酸(IMP)含量、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以及降低肌肉中胆固醇(CHOL)含量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性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杜仲具有提高鸡肉品质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肌肉及血清中的一些酶活有关。
  • 研究简报
  • 陈常秀,李同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的大蒜水平对肉鸡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效果。将180只7日龄AA 肉鸡随机平均分为日粮中不添加大蒜的对照组,添加1%和2%风干大蒜的试验组,饲养至49日龄时从各组取6只鸡,采集血样、肝脏和胸腿肌,分别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以及肝脏、胸腿肌的组织中胆固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和2%大蒜的两组,血清TC、TG、LDL-C、VLDL-C显著降低(P<0.05), HDL-C显著升高(P<0. 05);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和胸腿肌、肝脏组织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1%和2%大蒜的两水平间相比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日粮中添加1%、2%的大蒜,具有降低肉鸡的血脂和鸡肉、肝脏组织中胆固醇含量的效果,两大蒜添加水平间降低肌肉、肝脏胆固醇含量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 张响英1,王根林2,唐现文,黄金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8(01):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大豆黄酮对仔公猪增重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大豆黄酮在机体内的生理学作用。选用12 头同期分娩、体重相近的5~6 周龄健康杂种(大约克♂×太湖猪♀) 小公猪,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预饲1 周后进行试验。试验组于耳后皮下注射乳化后的大豆黄酮2 mL(乳化剂∶大豆色拉油),用量为0.5 mg/kg体重;对照组注射未加大豆黄酮的等量乳化剂,每3 d处理1 次,连续注射8次。每2 周空腹称重1次,并于处理第21、25天09∶00~12:00 从颈静脉采血,每次2 mL。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仔公猪日增重在处理1~2 周和1~4周无明显变化,而在处理3~4周提高10.40 %(P<0.05);血清睾酮水平在处理第21、25天分别上升14.22%(P<0.05) 和7.07%;血清IGF-Ⅰ水平在处理第21、25天分别上升15.92 %(P<0.05) 和23.46%(P<0.01)。试验结果显示,大豆黄酮可通过影响机体内分泌而促进仔公猪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