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2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0-06-20
  

  • 全选
    |
    专论
  • 王洪荣,郝志敏,李世霞,秦韬,王梦芝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471-14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瘤胃发酵调控在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产品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皂苷、萜类、挥发精油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功能,同时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氮存留,减少甲烷排放的功能。因此,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研究和应用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对发展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应用于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来源、种类、组成特性和应用做了综述,以期对今后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 综述
  • 杨雪蓉,陈代文*,余冰,黄志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477-14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R结构域家族的第16个成员PRDM16是近年来发现的调控肌肉脂肪代谢的蛋白。在人类和小鼠器官组织中均能够检测到PRDM16的基因mRNA的表达,在棕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骨骼肌肌肉组织转化过程中特异基因表达起着“开关”作用。PRDM16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重要的活性蛋白(如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等)的基因表达;抑制肌分化因子(MyoD)、肌形成蛋白(MyoG)及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通过转录复合物(PRDM16/CtBP和PRDM16-C/EBP-β)调控BAT-WAT和WAT-SMT选择性基因表达程序;调控脂肪和骨骼肌的形成,诱导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和解偶联呼吸作用。PRDM16对脂肪和肌肉细胞的分化和发育的调控,为深入探讨肌肉、脂肪形成机理及能量代谢调控途径提供理论基础,为在畜牧学上改善肌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PRDM16基因的表达模式、PRDM16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以及在畜禽肉质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 刘静波1,2,陈代文1,2*,余冰1,2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482-1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揭示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leptin)在调控骨骼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leptin对骨骼代谢的中枢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区域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的分化来完成。本文主要就leptin调控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做一综述,为增进人类骨骼健康提供参考。
  • 钟铭1,2,吴德1,2*,方正锋1,2,车练强1,2,林燕1,2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488-1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硒是动物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其最为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是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消除体内自由基,并与雄性动物的精液品质有着重要关系。硒通过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参与抗氧化酶及精子的组成,调控精子发生和成熟过程,从而最终影响精液品质。硒在公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可显著提高生产成绩,饲粮中添加0.3 mg/kg硒有利于精液品质的改善。
  • 晋超,吴德*,方正峰,车炼强,林燕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495-15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第30~60天母畜体内精氨酸代谢及其所依赖的途径表现异常活跃,这些现象说明精氨酸在维持正常妊娠和提高繁殖成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妊娠中的作用及其对妊娠成绩的改善效果作一综述。
  • 易文凯1,2,3,黄兴国1,江志钢4,卢向阳2,3*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01-15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植物提取物的特性及其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抗逆性、免疫性能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旨在为植物提取物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东卫1,3,曹志军1*,李胜利1,黄文明1,王瑜2,温万,邵怀峰,王之盛,王伟华,蔡志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09-15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牛奶尿素氮(MUN)含量可能与奶牛繁殖性能有联系。本文初步探讨了用MUN含量评价奶牛繁殖性能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关于MUN含量与奶牛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 冯志华1,2,高艳霞1,李建国1*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15-15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饲料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发酵过程,不仅会造成能量和氨态氮的损失,动物生产性能的降低,而且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皂苷是一类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有调控作用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本文主要综述了皂苷的化学结构、分布和存在形式及其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我国开展皂苷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添加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 猪与禽营养
  • 李伟1,杨正德2*,刘代强1,许万里1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23-1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3.5~4.0月龄、遗传来源相似、体重(12±2) kg的贵州从江香猪、剑白香猪去势公猪各6头,采用无氮饲粮(NFD)法和NFD+5%酶解酪蛋白(EHC)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贵州香猪内源氮与内源氨基酸的代谢规律,探索贵州香猪的维持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研究显示,贵州香猪内源氮排泄量为0.212 g/d W0.75,内源氨基酸排泄量为1.463 g/d W0.75。结果表明,贵州香猪可消化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DCPm)为1.91 g/d W0.75,可消化氨基酸维持需要量为2.10 g/d W0.75,以Lys为100建立贵州香猪维持需要可消化氨基酸模型为:Lys 100、Thr 54、Val 188、Met 40、Ile 79、Leu 126、Phe 101、His 25、Arg 58、Trp 17。
  • 杨玉芬,葛德军,王长康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29-15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妊娠母猪粪便指标、血清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已配种的大约克夏经产母猪30头作为试验动物,根据配种时间、胎次等基本相近原则
    ,将母猪分为对照组、处理1和处理2(妊娠前期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4.14%、5.27%和6.06%,妊娠后期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2.62%、3.45%和5.22%),试验期平均为114 d。结果显示,1)妊娠前期处理1、处理2中母猪粪便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处理2母猪妊娠前期和后期粪便的pH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妊娠前期处理1有机物、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或P<0.01);3)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处理2(P<0.01或P<0.05),妊娠后期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或P<0.05);4)妊娠后期对照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处理2(P<0.05或P<0.01)。结果表明,提高妊娠母猪饲粮粗纤维水平不能提高粪便水分含量和降低粪便pH,但可改善粪便菌群组成,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对改善抗氧化能力和提高泌乳素水平没有帮助。
  • 于叶娜,贾刚,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36-15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实测玉米、豆粕原料净能(NE)值以及真可消化赖氨酸(TDLys),旨在研究1~21日龄黄羽肉鸡NE需要量以及适宜的TDLys︰NE。基础饲粮及试验饲粮NE值测定采用析因法,沉积净能测定采用比较屠宰法,维持净能(NEm)测定采用饥饿法结合比较屠宰法,而原料NE值最后依据顶替套算公式计算所得。饲养试验选用1日龄的黄羽肉公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采用3×3因子设计,NE水平分别为8.268、8.686、9.104 MJ/kg,TDLys水平分别为0.89%、0.99%、1.09%,即低、中、高3个水平。测得的玉米和豆粕的NE值分别为11.229、7.041 MJ/kg DM。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中能组黄羽肉鸡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和氮沉积、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低能组(P<0.05或P<0.01),与高能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能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极显著低于高能组(P<0.01);2)TDLys水平对ADG影响不显著(P>0.05),中赖氨酸组ADG最高;高赖氨酸组F/G和单位增重所需NE值都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但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3)TDLys与NE对F/G、单位增重所需NE值、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和氮沉积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其中中能中赖氨酸组ADG和F/G、氮沉积与高能高赖氨酸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能中赖氨酸组氮利用率最高,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最低。因此,欲获得最佳生产性能,1~21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NE值和TDLys︰NE分别为8.686 MJ/kg、1.140 g/MJ。
  • 陈娟,王安*,张淑云,郭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44-1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和维生素D3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2完全随机设计,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24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饲养时间为28 d。试验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共设2个钙水平(0.90%和1.15%)和2个维生素D3水平(750和5 000 IU/kg),组成4种试验饲粮。结果表明:1)饲喂含有1.15%钙和5 000 IU/kg维生素D3的饲粮21 d对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28 d对生长性能影响显著(P<0.05);2)1.15%的钙对腹脂率影响显著(P<0.05);3)1.15%的钙对肌肉剪切力影响极显著(P<0.01),5 000 IU/kg维生素D3对肌肉剪切力影响不显著(P>0.05),钙和维生素D3的互作效应对肌肉剪切力影响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饲喂含有1.15%钙和5 000 IU/kg维生素D3的饲粮将会降低肉仔鸡生长性能;1.15%的钙能降低肉仔鸡的腹脂率,减小肌肉剪切力,从而提高肉品质。
  • 李武林1,杨小军1,冯焱1,呙于明2,姚军虎1*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51-15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免疫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40只1日龄Cobb500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常免组、简免组、免疫亢进组和免疫抑制组),每组设9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常免组和简免组按试验要求进行疫苗免疫,亢进组和抑制组在常免基础上分别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和环磷酰胺(CPM)。21日龄和42日龄屠宰取样,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免疫应激对肉仔鸡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免组和简免组肉仔鸡采食量和体增重与常免组无显著差异(P>0.05),LPS亢进和CPM抑制均极显著降低肉仔鸡全期体增重(P<0.01),且LPS亢进显著降低肉仔鸡全期采食量(P<0.05);2)不同免疫应激对能量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简免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无免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不同免疫应激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肉仔鸡中后期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1)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肉仔鸡中后期免疫抑制组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3)CPM抑制极显著增大了肌肉滴水损失(P<0.01)。结果提示:合理控制饲养环境条件下,无免疫不影响肉仔鸡生长性能,而免疫应激降低肉仔鸡对饲粮干物质、回肠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影响采食量和体增重,不利于肉仔鸡生长和生产。
  • 周磊,曾秋凤,张克英*,吕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58-15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填饲能量相同条件下,大豆油和鱼油对樱桃谷肉鸭产肝性能和肥肝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60只体重一致的8周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填饲期为21 d,第1~7天3个处理均填饲玉米饲粮,第8~21天处理1填饲玉米饲粮,处理2和处理3分别填饲在玉米饲粮中添加3%大豆油和3%鱼油的饲粮,各处理填饲能量相同。结果表明:产肝性能随填饲时间延长而提高(P<0.01);填饲3周后,鱼油组平均肝重301.89 g、料肝比37.25、肝体比5.15,均与玉米组和大豆油组差异极显著(P<0.01);鱼油组肥肝的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和大豆油组(P<0.01);肝脏组织切片表明,随着填饲时间增加,肝脏中脂肪滴增加,且鱼油组脂肪滴最多、最大,表现融合;鱼油组和大豆油组均可极显著降低肥肝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P<0.01),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1),特别是鱼油能提高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P<0.01),大豆油可提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P<0.01)。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填饲能量相同条件下,填饲第8~21天添加鱼油可提高樱桃谷肉鸭的产肝性能和肥肝品质;添加大豆油对产肝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调控肝脏脂肪酸组成。
  • 王安1,范承浩1,李士平1,王宏强2,任延铭1,3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66-1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环境下饲粮电解质平衡(DEB)对后备蛋鸭激素分泌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11周龄金定蛋鸭6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鸭),DEB值分别为144.18(Ⅰ组)、194.94(Ⅱ组)、247.14(Ⅲ组)、299.34(Ⅳ组)和351.54 mmol/kg(Ⅴ组)。试验期为7周,环境温度为(1±1) ℃。结果表明:Ⅲ组血清中四碘甲腺原氨酸含量和四碘甲腺原氨酸/三碘甲腺原氨酸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Ⅴ组(P<0.05),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和皮质醇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EB对血清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含量影响显著(P<0.05),且最高值均出现在Ⅱ组;对血清中孕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DEB值的升高,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Ⅱ组显著高于Ⅰ、Ⅳ和Ⅴ组(P<0.05);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Ⅱ和Ⅲ组显著低于Ⅴ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Ⅱ和Ⅲ组显著高于Ⅳ和Ⅴ组(P<0.05)。由此得出,在低温环境下,当DEB值为194.94~247.14 mmol/kg时可促进后备蛋鸭激素分泌及营养物质代谢。
  • 反刍动物营养
  • 曾银,贺鸣,曹志军,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71-1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粗饲料长度对奶牛咀嚼行为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以3头平均体重为(700±5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干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饲喂3种粗饲料长度不同的TMR(粗饲料为苜蓿干草,其理论切割长度分别为2、4和8 cm),每期21 d。结果表明,增加粗饲料长度,改变了TMR和剩料中粗饲料长度分布,提高了TMR中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含量。随着粗饲料长度的降低,动物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瘤胃液中乙酸/丙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并未影响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4 cm组和8 cm组的采食时间和咀嚼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2 cm组(P<0.05)。结果提示,TMR中粗饲料过短或过长均会对动物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 孙龙生1,王春梅1,2,赵国琦1*,吴敏1,王雅倩1,栗文钰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79-15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酪蛋白添加水平对湖羊血浆中游离氨基酸(FAA)和肽结合氨基酸(PAA)释放量及肠系膜排流组织(MDV)、门静脉排流组织(PDV)净流量的影响。选用3只体况良好的湖羊,安装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和颈动脉插管。采用4×3不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羊分别饲喂4种不同酪蛋白添加水平(A:0、B:3.0%、C:6.0%、D:9.0%)的饲粮。结果显示,湖羊血浆氨基酸浓度随着饲粮酪蛋白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MDV的FAA净流量以D组最高,且显著高于A组(P<0.05);PAA净流量则是C组最高,且显著高于A、B组(P<0.05)。PDV的FAA和PAA净流量都是C组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B组(P<0.05或P<0.01)。结果提示,在一定范围内,饲粮蛋白质水平影响湖羊MDV和PDV中FAA和PAA的净流量。
  • 水产营养
  • 林仕梅,罗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85-1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配制3个不同脂肪水平(4.5%、6.5%、8.5%)的实用饲料,在高脂肪水平(8.5%)饲料中添加0.1%复合降脂因子,组成4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0%)试验饲料,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和复合降脂因子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脏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4.21±0.09) g的奥尼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在8.5%脂肪水平下添加0.1%复合降脂因子后,罗非鱼的PER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饲喂脂肪水平为8.5%的饲料会显著升高罗非鱼的肝脂和体脂含量(P<0.05),但在添加0.1%复合降脂因子后,罗非鱼的肝脂和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罗非鱼的肝胰脏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8.5%脂肪水平下添加0.1%复合降脂因子后,罗非鱼的肝胰脏GOT和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CA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增加饲料脂肪水平会显著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但较高的脂肪水平会降低罗非鱼肝脏的生理机能;添加复合降脂因子能够显著改善罗非鱼肝脏的生理机能,进而促进生长。因此,复合降脂因子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保肝剂应用于罗非鱼的养殖生产。
  • 梁丹妮1,姜雪姣1,刘文斌1*,秦钦2,夏薇1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92-15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对鱼粉、肉骨粉、豆粕、花生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7种常用饲料蛋白质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采用基础饲料(基础饲料Ⅰ、Ⅱ)和试验饲料(按基础饲料和待测原料7︰3的比例配制)测定,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选用平均体重为(200.0±4.7) g的建鲤24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从8组中随机选取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为试验组,饲喂试验饲料。试验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4周)采用基础饲料Ⅰ,用于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总能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第2阶段(5~8周)采用基础饲料Ⅱ,用于总磷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试验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35.44%~71.10%之间,其中花生粕和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1.10%和65.15%)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各试验原料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60.31%~88.75%之间,其中豆粕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而最低的为玉米DDGS,并且豆粕和花生粕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本研究中总磷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低,最高的为玉米DDGS(38.69%),最低的为肉骨粉(6.52%)。从总体上来看,鱼粉、豆粕和花生粕的单个氨基酸及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处在较高水平,而肉骨粉和玉米DDGS的单个氨基酸及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处在较低水平。由此可知,对建鲤而言,豆粕和花生粕是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
  • 冷向军,罗运仙,李小勤*,吴小凤,程思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599-16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配制了高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前期(1~28 d)为15%,后期(29~56 d)为10%]和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前期为10%,后期为5%],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和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并使赖氨酸、蛋氨酸水平与高鱼粉组一致,得晶体氨基酸饲料和微囊氨基酸饲料。选择体重为(5.0±0.5) g的健康鲤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与低鱼粉组相比,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善(P>0.05),而添加微囊氨基酸则提高增重率8.67%(P<0.05),降低饲料系数7.46%(P<0.05);在生长性能方面微囊氨基酸组与高鱼粉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鲤摄食上述4种饲料0、1、2、3、4、5 h后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微囊氨基酸组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高鱼粉组、低鱼粉组一致,即在饲后3 h达到高峰,而添加晶体氨基酸使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吸收峰值提前到饲后2 h。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经微囊化后,其溶失率显著降低(P<0.05),仅相当于晶体氨基酸的28.4%(赖氨酸)与4.9%(蛋氨酸)。上述结果表明,在低鱼粉实用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对鲤的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善作用,而补充微囊氨基酸则显著提高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
  • 张俊,叶元土*,蔡春芳,尹晓静,金素雅,殷永风,肖顺应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07-16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研究生小麦和膨化小麦在草鱼上的饲喂效果。选用初始均重为27.8 g的草鱼1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15尾。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含16%生小麦、16%膨化小麦、32%生小麦、32%膨化小麦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1 d。结果表明:16%和32%的添加水平下,膨化小麦组的特定生长率比生小麦组分别降低了5.96%(P>0.05)和3.42%(P>0.05);成活率分别降低了2.32%(P>0.05)和6.97%(P>0.05)。在同一添加水平下,与生小麦组相比,膨化小麦组草鱼蛋白质沉积率以及全鱼、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0.05),脂肪沉积率、腹腔脂肪指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全鱼、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提高(P>0.05)。由此得出,草鱼饲料中生小麦的应用效果优于膨化小麦。
  • 特产动物营养
  • 张海华,李光玉,刘佰阳,任二军,邢秀梅,杨福合*,常忠娟,吴琼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14-16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DL-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冬毛生长期蓝狐生长性能、氮平衡和毛皮质量的影响,并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最适添加量。对照组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7%(P27),低蛋白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9%(P19),选择健康的生长后期雄性蓝狐120只(17周龄左右),随机分成10组,每组12只。本试验采用3×3双因子交叉试验设计,有3个赖氨酸水平(0.3%、0.5%、0.7%)和3个含硫氨基酸水平(0.4%、0.6%、0.8%),试验组编号分别为P27、L1M1、L1M2、L1M3、L2M1、L2M2、L2M3、L3M1、L3M2和L3M3,饲养试验试验期为61 d(2007-10-12~2007-12-12)。结果表明,如果考虑蓝狐平均日增重、日氮沉积、氮沉积率,0.6%的蛋氨酸水平最佳;如果考虑日氮沉积和毛皮质量,0.3%和0.5%的赖氨酸水平最佳;如果考虑氮的表观消化率、日粪氮排出量,0.3%的赖氨酸水平最佳;各处理蓝狐的毛皮质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L1M2 (0.3% Lys×0.6% Met)组蓝狐生产性能最佳;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不影响冬毛期蓝狐的生产性能;应用低蛋白质饲粮降低了排泄物中氮的含量,减轻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蛋白质资源。
  • 刘俊峰,吴小波,郑云林,曾志将*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25-1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索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越冬阶段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需要量。根据中华蜜蜂天然饲料——蜂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设计试验饲料(维生素中剂量组、维生素高剂量组、矿物质中剂量组、矿物质高剂量组、维生素中剂量+矿物质高剂量组、维生素高剂量+矿物质中剂量组),测定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中华蜜蜂越冬阶段蜂群群势削减率和越冬饲料消耗量2个指标的影响,并以糖水和蜂蜜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中华蜜蜂越冬阶段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结果表明:在越冬阶段,除了使用天然蜂蜜作为越冬饲料外,也可以在中华蜜蜂常规饲料——糖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满足蜜蜂越冬的部分营养需求,复合维生素的最佳添加剂量应低于0.08 mg/kg,复合矿物质的最佳添加剂量应在0.95~1.89 mg/kg。
  • 分子营养
  • 王秀娜1,耿忠诚1*,王燕2,刘胜军1,武志敏1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30-16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硒来源及添加水平对仔猪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mRNA表达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各种硒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的三江白猪仔猪90头,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分别在9个试验组饲粮中添加纳米硒、酵母硒、亚硒酸钠,其剂量以硒计,添加量分别为0.1、0.3、0.5 mg/kg 3个水平,对照组饲粮中不另添加硒。试验期为35 d,试验结束后采用反转录RT-PCR技术测定仔猪肝脏、肾脏、脾脏、肌肉组织中GPX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在肝脏组织中,0.5 mg/kg纳米硒组GPX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0.5 mg/kg纳米硒组和0.3 mg/kg酵母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肾脏组织中,各试验组之间GPX1 mRNA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在脾脏组织中,0.5 mg/kg纳米硒组GPX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酵母硒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0.5 mg/kg纳米硒组和0.3 mg/kg酵母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肌肉组织中,0.5 mg/kg纳米硒组GPX1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0.5 mg/kg纳米硒能够提高仔猪肝脏、脾脏中GPX1 mRNA的表达量,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则低于亚硒酸钠组和对照组。
  • 王福金1,西野直树2,王靖宇1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36-16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了解发酵全混合日粮(TMR silage)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的菌种变化,应用MRS琼脂培养基对新鲜啤酒糟和豆腐渣以及它们的发酵TMR(贮存0、14和56 d)的乳酸菌进行培养,所得的可培养乳酸菌应用PCR-DGGE进行筛选,对菌体DNA的碱基序列进行测定,在GenBank上检索相近的16S rDNA序列对其鉴定。结果表明:2种原料中的乳酸菌种类完全不同;加入相同的其他材料变成TMR后,优势乳酸菌发生改变;发酵初期(14 d)的2种发酵TMR中都有2种乳酸菌,并且有1种乳酸菌相同;发酵后期(56 d)的2种发酵TMR中都有5种乳酸菌,而且有4种乳酸菌相同。由此可知,采用不同食品废弃物所制作的发酵TMR,在发酵后期所含菌种趋于相同、种类增加。
  • 饲料营养
  • 文敏,贾刚,李霞,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44-1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银耳多糖(TP)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肉质的影响,并与抗生素的效果进行比较。本试验采用单项分类设计,将24头去势杜×长×大仔猪[(10.01±0.65) kg]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恩拉霉素+硫酸抗敌素,ANT组)和银耳多糖组(TP组)。结果显示:1)20 kg前TP组的平均日增重(ADG)略低于ANT组,此后显著高于ANT组(P<0.05);TP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各阶段的ADG,降低了全期料肉比(P<0.05)。2)TP组血清IGF-Ⅰ浓度较ANT组不断提高,112 d达显著水平(P<0.05),且各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较之ANT,TP能显著提高各阶段淋巴细胞转化率(LTR)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浓度(P<0.01);与对照组相比,TP可不同程度地提高LTR以及血清IgG浓度(P<0.05)。4)与ANT相比,TP能显著降低肌肉滴水损失和亮度L*值(P<0.05),提高肌内脂肪含量;较之对照组,TP可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pH,降低黄度b*值(P<0.05)。结果表明,TP可以提高生长肥育猪各阶段的生产性能,其促生长效果优于抗生素,并且还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肉质的作用。
  • 李永明,徐子伟*,李芳,陶新,吕金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50-16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评价发酵谷物液体饲料对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144头(14±2)日龄断奶的杜长大健康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原则分为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对照组饲喂固态饲料,试验组饲喂发酵谷物液体饲料,试验期28 d。于试验结束时,每重复选3头猪,肛门采集粪样,等比例混合均匀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6S rDNA 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22.63%(P<0.01),平均日增重提高13.50%(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样品16S rDNA PCR-DGGE指纹图谱非加权算术平均组对(UPGMA)聚类分析分别聚为一类;试验组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1)、Pielou均匀度指数(P=0.06)和丰富度指数(P<0.05)均高于对照组,Simpson优势度指数(P<0.01)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发酵谷物液体饲料能促进仔猪消化道在经历断奶应激后建立菌群多样性丰富且平衡的微生态系统,进而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 孙建凤1,宋宏立2,赵军1,肖宇1,祁茹1,林英庭1*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58-16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饲粮中不同浒苔水平对肉鸡养分利用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Ⅰ组为不添加浒苔的对照组,Ⅱ、Ⅲ、Ⅳ组浒苔添加量分别为2%、3%、4%,各组饲粮营养水平除代谢能有微小差异外均完全一致。试验期42 d。于22~28日龄进行浒苔和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测定,于42日龄进行肉鸡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肉鸡对浒苔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73.90%、77.53%、64.37%,表观代谢能为8.49 MJ/kg DM,各种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保持在79.10%~87.59%,平均为84.45%。2)2%、3%的浒苔添加量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肉鸡对干物质、能量、有机物、粗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P<0.05或P<0.01),3%水平下各养分的表观利用率均最高,在常规养分中浒苔对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3)3%、4%浒苔添加量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强腺胃中胃蛋白酶,胰腺、十二指肠、空肠中胰蛋白酶和胰腺中淀粉酶的活性(P<0.05或P<0.01),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浒苔中主要养分的表观利用率高,氨基酸组成合理,能够提高肉鸡对饲粮养分的表观利用率,增强相关胃肠道组织的消化酶活性,是一种优良的海藻饲料资源。本试验条件下,肉鸡饲粮中浒苔添加量以3%效果最好。
  • 张金生1,黄艳群1,赵瑞2,陈文1*,原霞1,蒋燕燕1,朱献章,张建宏,陈小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65-16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益生素、木聚糖酶和淀粉酶对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内脏器官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2只平均体重为(3.43±0.10) kg的健康朗德母鹅,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对照组朗德鹅填喂基础饲粮,木聚糖酶组、益生素组和淀粉酶组朗德鹅的饲粮是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 g/t木聚糖酶、4 000 g/t益生素、200 g/t淀粉酶,填饲期共23 d。结果表明:1)木聚糖酶组、益生素组、淀粉酶组朗德鹅的肥肝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96%(P>0.05)、13.08%(P<0.05)、2.88%(P>0.05);料肝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86%(P>0.05)、15.75%(P>0.05)和6.24%(P>0.05)。2)各添加剂组朗德鹅的腹脂重、肠脂重、皮下脂肪厚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益生素组的腹脂重、肠脂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添加剂组朗德鹅的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脾脏指数方面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添加剂组朗德鹅的腺肌胃指数相对于对照组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此外,益生素组的胰腺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益生素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最高,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最低,而木聚糖酶组和淀粉酶组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素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和尿酸的含量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添加木聚糖酶、益生素和淀粉酶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朗德鹅的产肝性能,促进脂肪代谢,改善机体的消化和免疫状况,其中益生素的添加效果显著。
  • 辛杭书1,张永根1,孟庆翔2*,DIRK E A 3,刘庆平4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72-16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包被尿素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4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含有豆粕(豆粕组)、聚氨酯包被尿素(包被尿素组)、饲料级尿素(尿素组)的等氮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结果表明,与尿素组相比,包被尿素组和豆粕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了12.8%和12.6%,差异显著(P=0.02);产乳量由32.48 kg/d提高到34.48和34.53 kg/d,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质产量有增加的趋势(P=0.06)。尿素组奶牛乳蛋白质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4),而乳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3)。与尿素组相比,包被尿素组和豆粕组奶牛血浆中尿素氮含量由18.7 mg/dL降低到16.7和16.4 mg/dL(P=0.05)。乳尿素氮含量和血浆尿素氮含量存在正相关(R2=0.85)。由此得出,聚氨酯包被尿素可以部分替代饲粮中的豆粕,而不会对奶牛的泌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郝振荣,朱志宁,王明,蒋林树*,郭玉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79-16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免疫功能和乳腺肥大细胞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选择12头泌乳后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和A、B、C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0、10、20、30 mg/kg)。分离采自奶牛乳腺的肥大细胞,并分别与0、0.25、0.50、0.75 mg/mL的大豆异黄酮共育。结果表明:1)大豆异黄酮可显著减缓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趋势(P<0.05),其中A、B和C组奶牛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7.29%、12.66%和10.13%;2)B和C组乳蛋白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大豆异黄酮可提高血清和乳中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的含量,B和C组效果显著(P<0.05),显著降低生长抑素(SS)含量(P<0.05);4)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P<0.05)、乳(P<0.01)和乳腺组织(C组,P<0.05)中白介素-4(IL-4)的水平;5)0.25 mg/mL大豆异黄酮能够极显著增加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IL-4表达量(P<0.01)。由此可知,大豆异黄酮能够通过对乳腺免疫指标表达量的调控,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增强奶牛的免疫功能,可促进乳腺肥大细胞IL-4的分泌。
  • 庞丽姣,吴志新*,熊娟,张朋,余剑敏,曲艺,何超军,杨丽,陈孝煊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87-16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将525尾规格、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0组)、1(A1组)、2(A2组)、4(A3组)和6 g/kg(A4组)低聚木糖的饲料。分别于试验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56天检测草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在养殖试验(56 d)结束后连续攻毒14 d,计算各组试验鱼攻毒后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整个试验期内,各试验组草鱼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3组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A0组(P<0.05),并分别于第28天、第28天、第7天、第28天达到最大值,而且其攻毒后死亡率最低。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可提高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最佳添加量为4 g/kg。
  • 饲料安全
  • 李倜,丁雪梅,张克英*,白世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694-17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三聚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250、500、1 000和2 000 mg/kg三聚氰胺,将375只1日龄健康艾维茵白羽肉鸡随机分到以上5个处理中,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42 d,于21、42 d以重复为单位空腹称重,计算采食量、体增重和料重比;并于22和43 d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尿素氮、肌酐含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十二指肠和肾脏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三聚氰胺对肉鸡平均采食量和平均体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量为1 000和2 000 mg/kg时平均体增重有下降的趋势。在22~42 d,1 000 mg/kg组的料重比与对照组比显著增加(P<0.05)。2)饲粮三聚氰胺水平达到或高于500 mg/kg时,肉鸡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中添加三聚氰胺显著提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肌酐和22 d尿素氮的含量(P<0.05)。3)饲粮三聚氰胺水平达到或高于250 mg/kg时,十二指肠形态结构、肾脏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程度也随着饲粮三聚氰胺水平的增加而加剧。本研究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三聚氰胺达到或高于1 000 mg/kg时对肉鸡的生长性能有负面影响,达到或高于250 mg/kg时对肉鸡健康有负面影响,其伤害程度也随三聚氰胺水平增加而加剧。
  • 金鑫,张艳*,李胜利**,张红涛,张倩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03-17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在奶牛饲粮中添加三聚氰胺下脚料,研究三聚氰胺对奶牛瘤胃液、血液、尿液、粪和奶中三聚氰胺残留浓度的影响,进而揭示三聚氰胺在奶牛体内的代谢途径。试验设计3个三聚氰胺添加水平(添加量分别为精料量的0.516%、0.860%和1.204%),分为3个阶段进行试验,每个阶段都是相同的5头牛,同一阶段饲喂相同的试验饲粮。每个阶段试验期10 d,前7 d为预试期,后3 d为采样期。结果表明:尿、粪和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浓度随着三聚氰胺下脚料添加水平的增加而上升,其中添加水平最高阶段的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浓度为1.31 mg/kg,粪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浓度为3.30 mg/kg,尿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浓度为107.75 mg/kg。由此得出,三聚氰胺主要代谢途径是泌尿系统,而粪和牛奶只是辅助代谢途径。
  • 实验方法
  • 李辉1,2,赵峰2,计峰1,张宏福2*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09-17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采用仿生消化系统测定常用鸭饲料原料(玉米、豆粕、棉籽粕和小麦麸)干物质消化率与代谢能的变异,探讨该系统测定鸭饲料原料代谢能的重复性与精密度,为确立基于仿生消化系统定量测定饲料养分的生物学效价方法提供参考。重复性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同一套仿生消化系统的重复性试验每一饲料原料设3个处理(批次),每个处理10个重复。不同套仿生消化系统间的重复性试验每一饲料原料设3个处理(仪器),每个处理10个重复。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每个重复的干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结果表明,同一套仿生消化系统不同批次间玉米、豆粕、棉籽粕和小麦麸干物质消化率与代谢能的批内变异系数、批间变异系数和总变异系数均小于1.40%,不同套仿生消化系统间玉米、豆粕、棉籽粕和小麦麸干物质消化率与代谢能的仪器内变异系数、仪器间变异系数和总变异系数均小于1.64%。通过对4种鸭饲料原料干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进行正态性检验及95%置信区间分析,重复观测数据中玉米、豆粕、棉籽粕和小麦麸干物质消化率的最大绝对偏差分别控制在0.94%、1.00%、1.02%和0.88%以内,其中85%的观测数据最大绝对偏差均不高于0.75%;代谢能最大绝对偏差分别控制在0.18、0.29、0.18和0.24 MJ/kg,其中85%的观测数据最大绝对偏差均不高于0.22 MJ/kg。从本试验的重复性及精密度看,采用该仿生消化系统测定鸭饲料原料代谢能可以达到较高的定量水平。
  • 孙国荣1,龚绍明1,沈洪民1,何大乾1*,郁怀丹1,夏来发,章世元,薛惠琴,杭怡琼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17-17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估测肉鹅的氨基酸需要量。利用析因法将肉鹅的氨基酸需要量剖分为生长和维持2部分。试验1:设计无氮和低氮2种饲粮,研究维持状态下肉鹅蛋白质需要量。试验2:利用屠宰试验,分析肉鹅沉积于羽毛、胴体和内脏中的蛋白质量,研究肉鹅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肉鹅由皮肤脱落损失的蛋白质量为6.52 g/d,肌酐代谢排出的蛋白质量为1.26 g/d,内源损失的蛋白质量为3.48 g/d,由此得出肉鹅维持每千克代谢体重的蛋白质需要量为5.37 g/d;单位体增重中沉积于羽毛和体组织(胴体和内脏)中的蛋白质量分别为0.045 1和0.141 8 g/d。由上述结果估测肉鹅氨基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为:AA=5.37W2/3×MAA+0.045 1ΔW×FAA+0.141 8ΔW×CAA。式中:AA为氨基酸需要量(g/d);W2/3为代谢体重(kg);ΔW为日增重(g);MAA、FAA、CAA分别为维持、羽毛、胴体生长的氨基酸模式。利用此模型对肉鹅0~9周龄的氨基酸需要量进行动态估测,多数氨基酸的需要量高于前苏联畜牧科学研究所(1985)的建议量。
  • 研究简报
  • 王蕾1,侯永清1*,丁斌鹰1,刘坚1,李永塘1,吴信2,刘玉兰,朱惠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24-17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AKG)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应激仔猪血浆胰岛素、氨基酸浓度及腓肠肌mTOR、p70S6K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选用18头健康的(24±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对照组、LPS组、AKG-LPS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各组基础饲粮一致,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AKG-LPS组饲喂基础饲粮+1% AKG。试验期为16 d,于第10、12、14和16天清晨,LPS组和AKG-LPS组仔猪分别腹膜注射80 μg/kg的LPS。第16天注射LPS 3 h后,前腔静脉采血。第17天屠宰取腓肠肌待测。LPS应激可提高仔猪血浆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浓度(P<0.10),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腓肠肌P-mTOR/T-mTOR和P-p70S6K/T-p70S6K的值(P<0.05);饲粮中添加1% AKG可缓解应激仔猪血浆Glu浓度升高(P<0.05)、胰岛素水平(P<0.10)及腓肠肌P-mTOR/T-mTOR和P-p70S6K/T-p70S6K的值降低(P<0.05)。由此可见,1% AKG可缓解LPS应激造成的血浆胰岛素降低和Glu浓度的升高,显著改善LPS应激导致的腓肠肌mTOR和p70S6K磷酸化水平的降低。
  • 宋小珍1,曾福海2,杨秀江1,瞿明仁1*,张伟2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30-17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1~21日龄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能对照组饲喂低能饲粮,4个酶制剂添加组饲喂低能饲粮+0.01%酶制剂(酶制剂1组:木聚糖酶,酶制剂2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酶制剂3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酶制剂4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饲养试验时间21 d。结果显示:1)酶制剂2组、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3种酶制剂添加组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表观利用率比低能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其中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表观利用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酶制剂3组、酶制剂4组肉仔鸡的蛋白质和能量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低能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添加酶制剂后能使21日龄肉仔鸡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增加,隐窝深度降低,其中酶制剂4组对空肠黏膜形态结构有较好改善作用,酶制剂3组对回肠黏膜形态结构效果最好(P<0.05),各酶制剂组对十二指肠黏膜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能提高能量表观利用率,改善低能饲粮下肉仔鸡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使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到正常饲养水平。
  • 曾秋凤,张克英,陈代文*,丁雪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38-17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2×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饲粮能量水平、来源,不同生理应激状态对肉鸡腹水症的影响及其机理。饲粮能量水平为13.79和11.70 MJ/kg,能量来源为高脂和低脂,肉鸡生理状态为正常和3,3′,5-三碘甲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nine,T3)诱导的应激状态。32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鸡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高能饲粮(13.79 MJ/kg)极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心脏指数(P<0.01)、全期增重(P<0.01)和单位代谢体重耗氧量(P<0.01),显著降低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肉鸡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25.6%(P>0.05);2)饲粮能量来源对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脂使肝脏MDA含量增加了35.5%;3)在T3诱导下,肉鸡心脏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全期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MDA含量增加了17.8%(P>0.05);4)饲粮能量水平和T3对肉鸡心脏指数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以上结果提示:高能饲粮可促使肉鸡腹水症的发生,其机理是高能饲粮条件下,肉鸡生长速度快,单位体重耗氧量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且高能饲粮效应在T3诱导下作用更为显著。
  • 李慧,唐飞江,孙涛,邹晓庭*,周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45-17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选取480只320日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鸡,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25、50、75、100 mg/kg γ-氨基丁酸(GAB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0 d,研究GABA对夏季高温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的影响,并从内分泌、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等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GABA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产蛋性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其中50 mg/kg水平添加效果较佳,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50 mg/kg GABA显著提高了蛋壳强度(P<0.05),降低了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较明显(P>0.05),对蛋白高度、哈氏单位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5)。3)50 mg/kg GABA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中促卵泡激素、雌二醇、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及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和补体C3含量(P<0.05)。上述结果提示:夏季高温期饲粮中添加GABA可显著提高蛋鸡的抗氧化性能及免疫性能,促进性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维持内分泌稳定,从而缓解夏季高温对蛋鸡的热应激危害,起到提高产蛋性能和一定程度上改善蛋品质的作用。GABA添加量以50 mg/kg为宜。
  • 史莹华,王成章*,姚惠霞,陈明亮,王先科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52-17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不同类型粗纤维饲料对肉鹅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四川白鹅仔鹅,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含花生秧粉20%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苜蓿草粉10%、20%和30%的饲粮。结果显示:1)10%苜蓿草粉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0%、20%苜蓿草粉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四川白鹅采食含10%的苜蓿草粉饲粮表现出了较高的生产性能。
  • 杨彬彬1,郭春华2*,王之盛1*,王永2,黄艳玲2,李世丹,龚华斌,陈文彬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57-1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精料补饲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复胃发育的影响。选用(35±3)日龄、平均体重为(8.58±1.83) kg的简阳大耳羊羔羊3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只(公母各占1/2),单栏单饲。对照组羔羊跟随母羊哺乳,试验组羔羊在35日龄实施断奶后分别补饲50、150和250 g/d精料,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补饲精料可提高羔羊复胃重/体重(P<0.01),促进皱胃增重(P<0.05),增大瘤胃乳头宽度(P<0.01),降低瘤胃乳头密度(P<0.05),且补饲精料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程度随补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补饲精料对瘤胃壁厚度、乳头长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精料补饲可提高早期断奶羔羊复胃的发育,且以250 g/d的添加量效果最佳。
  • 郭俊清1,孙海洲2*,桑丹2,李金霞1,赵存发3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62-17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亮氨酸及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HMB-Ca)对绒山羊免疫机能的影响。选用21只健康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6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HMB-Ca 0.5 g/d(A组)、HMB-Ca 1.0 g/d(B组)、HMB-Ca 1.5 g/d(C组)、亮氨酸0.5 g/d(D组)、亮氨酸1.0 g/d(E组)、亮氨酸1.5 g/d(F组)。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保护性亮氨酸、HMB-Ca均可提高机体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5),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降低血清中可溶性CD4和CD8的含量,其中C组的效果最好(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保护性亮氨酸、HMB-Ca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
  • 蔡勇1,2,阿依木古丽3,杨具田3,马忠仁3,卢建雄3,臧荣鑫,吴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68-17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建立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探讨反刍动物脂肪沉积机理。以1日龄羔羊的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前体脂肪细胞,观察形态学变化,测定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肪含量,并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脂蛋白脂酶、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脂肪酸合酶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具有前体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基因表达特性,为绵羊前体脂肪细胞。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在体外重现了增殖和分化的过程。
  • 郭旭东1,刁其玉1*,王月影2,屠焰1,闫贵龙3,汪新建,邓凯东,张乃锋,鞠翠芳,李军涛,宋凯,顾小卫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06): 1775-17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0.06.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天然植物提取物芦丁对大鼠泌乳性能、内分泌激素、脏器指数的影响,考察芦丁调节大鼠泌乳的效果。试验选择18只Wistar受孕母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芦丁组(每日灌服芦丁60 mg/kg BW)、雌二醇组(每周肌肉注射雌二醇60 μg/kg BW),从哺乳第4天开始连续给药2周,基础饲粮相同。测定指标包括:大鼠泌乳量,仔鼠平均体增重,乳腺器官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浆与乳腺组织中雌激素(E2)、孕激素(P)、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芦丁组大鼠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雌二醇组差异不显著(P>0.05);仔鼠体增重芦丁组与雌二醇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大鼠血浆与乳腺组织中E2、PRL、GH的水平,芦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雌二醇组(P<0.05),P水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鼠乳腺、胸腺、脾脏器官指数雌二醇组显著高于芦丁组和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芦丁能够显著提高大鼠泌乳量,促进大鼠胸腺、脾脏等器官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