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3-15
  

  • 全选
    |
  •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论 Monograph
  • 王洪荣, 季昀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447-4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氨基酸营养研究的深入,发现部分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具有的生物活性对营养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调节、基因表达、信号转导及免疫功能等都具有调控作用,这些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谷氨酰胺、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它们的营养调控功能的研究进展。
  • 综述 Review
  • 朱宇旌, 李艳, 张勇, 于治姣, 邵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458-4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是机体抗氧化过程中的重要调节途径。Nrf2-ARE信号通路在抗氧化活化过程中受亲核物质、氧化应激因子、蛋白激酶C(PK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胰腺内质网激酶(PERK)等因子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保护细胞的酶类和抗氧化物处于基础表达水平,细胞处于稳定状态。本文就Nrf2-ARE信号通路调节机体抗氧化的机理进行综述。
  • 白世平, 张克英, 丁雪梅, 罗玉衡, 白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464-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沙门氏菌是危害畜禽生产和畜产品安全的主要病原菌,其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通过胃肠道入侵。铁是肠道沙门氏菌存活、繁殖的必需营养物质,过量的铁能增加小鼠肠上皮细胞上沙门氏菌的黏附和入侵数量。肠道上皮组织中铁的贮备对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肠道免疫反应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动物沙门氏菌感染也可引起机体铁的代谢紊乱。因此,本文就铁稳衡调控与动物肠道沙门氏菌感染二者间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通过营养手段防控沙门氏菌、保障畜产品安全性提供参考。
  • 董晓芳,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469-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尤其是其种子饼粕是饲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主要来源,不同浓度和结构的硫代葡萄糖苷降解产物可以产生抗营养作用、毒害作用、保健作用等完全不同的生物作用。欧盟和我国都对饲料中异硫氰酸酯和 唑烷硫酮的限量做了规定。针对异硫氰酸酯和 唑烷硫酮的检测方法很多,但欧盟并没有推荐标准的检测方法。我国饲料中异硫氰酸酯和 唑烷硫酮检测方法标准正在修订之中。因此,需要对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产物在动物中的生物作用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保障和促进油菜籽饼粕等十字花科植物及其副产物饲料的科学有效利用。本文旨在通过从饲料中硫代葡萄糖苷及其代谢产物异硫氰酸酯和 唑烷硫酮的来源、生物作用、限量规定、检测方法、方法标准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饲料中硫代葡萄糖苷、异硫氰酸酯和 唑烷硫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隋世燕, 赵茹茜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479-4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怀孕期和哺乳期是母体对后代产生营养程序化的关键"窗口期",此阶段母体营养的数量和质量对后代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具有永久性的影响,母体营养不良能够影响后代代谢稳态、生长性能和疾病易感性。本文就有关母体营养影响后代繁殖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 李晓丽, 吕林, 解竞静, 张丽阳,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486-4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锰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鸡等家禽对锰的吸收率极低,为1%~3%。本文综述了锰在鸡肠道中的吸收特点、影响锰吸收的因素及其分子机制,旨在为寻找有效提高家禽锰吸收利用的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 王丽凤, 张家超, 马晨, 孙志宏, 付维来, 张和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494-5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定植于宿主肠道的复杂菌群结构对宿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培养分子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入了解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在分析相关文献和生物信息数据基础上,本文旨在概述不同日龄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多样性、肠道菌群作用、饲粮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总结饲喂抗生素对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讨论益生菌对鸡肠道菌群以及使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微生物生态失衡的调节潜能,为鸡肠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 吴頔, 蔡志华, 魏烨昕, 张弛, 梁国鲁, 郭启高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03-5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辣木是一种尚未充分开发的多功能树种,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广、栽培简便及抗逆性强等特点。以干物质为基础测量,辣木粗蛋白质水平为23.0%~43.5%,粗纤维水平为5.9%,符合优质蛋白质饲料的标准。因此,开发辣木饲料资源可弥补当今传统蛋白质饲料严重短缺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辣木的生物学特性、资源的特点及其作为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和水产动物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新型植物蛋白质饲料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靳玲品, 李艳玲, 屠焰, 姜成钢, 聂明非,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12-5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我国北方奶牛常用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分别从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采集奶牛常用粗饲料共3类7种33个样品,应用CNCPS中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测定粗饲料的营养成分,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粗饲料的可溶性粗蛋白质主要是非蛋白氮,真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低,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是优质的粗饲料;小麦秸的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差;玉米青贮类饲料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低,营养价值优于秸秆类饲料;糯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均较低,营养价值优于玉米秸和玉米秸青贮饲料。结果提示,CNCPS测定的指标较多,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对饲料利用的情况,对饲料营养价值的评价更精确。
  • 张杰杰, 万发春, 宋恩亮, 赵红波, 刘晓牧, 孙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27-5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精饲料油菜籽水平对肉牛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447.00±35.67) kg的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油菜籽水平[0(对照组)、8.7%、17.6%和26.0%]的精饲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17.6%油菜籽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比对照组和26.0%油菜籽组分别高6.40%(P>0.05)和15.03%(P<0.05)。2)胴体重、屠宰率及净肉率均随油菜籽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17.6%油菜籽组胴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低于17.6%油菜籽组(P<0.05)。3)精饲料油菜籽水平对肉牛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高档肉块重、肉骨比及肉质常规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4)17.6%油菜籽组肉样剪切力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样嫩度最好。综合各项指标,精饲料油菜籽水平为17.6%时,能够显著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许明珠, 张琴, 童万平, 董兰芳, 童潼, 程光平, 黄国强, 蒋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34-5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糖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5.49±0.03) mg的方格星虫稚虫7 200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0条。6组方格星虫稚虫分别饲喂糖水平为1.89%、7.35%、12.81%、18.27%、23.73%和29.19%的等氮等脂饲料8周。结果表明:饲料糖水平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糖水平为1.89%~18.27%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糖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饲料糖水平继续增加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P<0.05)。饲料糖水平对虫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虫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饲料糖水平为23.73%时达到最大值。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饲料糖水平为29.19%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糖水平对虫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虫体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酶和淀粉酶分别在饲料糖水平为23.75%、18.27%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回归分析得出方格星虫稚虫饲料中糖的适宜水平为18.52%。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任殿付, 李福昌, 王雪鹏, 王春阳, 吴振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43-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生长性能、氮代谢、毛皮品质和盲肠发酵的影响。选用体重一致的断奶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6%、28%、30%、32%、34%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对各相关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NDF水平的升高,平均日增重先升高后降低,料重比先降低后升高,在饲粮NDF水平为30%时分别达最高(20.63 g/d)和最低(3.82)。2)随着饲粮NDF水平的升高,沉积氮先增高后降低,以30% NDF组最高;32%和34% NDF组的可消化氮(P<0.05)、氮利用率(P<0.01)分别显著和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3)30% NDF组的毛皮重量(184.63 g)和毛皮面积(720.00 cm2)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4)饲粮NDF水平对氨态氮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断奶至3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NDF水平为30%。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田青, 季昀, 庞学燕,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50-5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胰岛素(INS),研究其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αs1-酪蛋白(CSN1S1)基因、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及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无血清无激素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2.5、25.0、250.0、5 000.0 ng/mL IN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SN1S1基因、mTOR和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0 ng/mL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INS后均能提高CSN1S1、短型催乳素受体(S-PRLR)及mTOR信号通路中上游蛋白激酶B(PKB)、mTOR和下游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基因表达量,并且能够增加JAK-STAT信号通路中Janus激酶2(JAK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A(STAT5A)基因表达量,当INS浓度为25.0 ng/mL时各正向调节基因表达量最高。此结果提示,添加外源INS能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SN1S1基因表达量,其作用机理:一是添加INS后能够促进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转录的启动;二是促进乳蛋白合成的mTOR和JAK-STAT信号通路中各正向调节基因的表达,进而使CSN1S1等乳蛋白合成基因能高水平表达,为进一步通过翻译水平增加乳蛋白的合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王梦芝, 王曙, 王龙,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61-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连续培养条件下稀释率对培养液中氮素分配的影响。试验设3个稀释率,分别为4%/h、6%/h和8%/h,每个稀释率设3个重复。由5只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续,培养液中原虫蛋白质、细菌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肽、游离氨基酸氮、氨氮的含量皆呈波动变化,再次投料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稀释率的升高,培养液中原虫蛋白质、细菌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肽、游离氨基酸氮、氨氮的含量均有所下降,除可溶性蛋白质外,其他指标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变化(P<0.05或P<0.01)。24 h流量结果表明,上述6个指标中氮素流量随稀释率的升高皆升高,但其在总氮素流量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有所不同。其中,原虫蛋白质中氮素流量及其在总氮素流量中所占比例在4%/h、6%/h、8%/h稀释率下分别为256.32 mg/d和30%、367.20 mg/d和31%、385.92 mg/d和29%,以6%/h组的比例最高;细菌蛋白质中氮素流量及其在总氮素流量中所占比例在4%/h、6%/h、8%/h稀释率下分别为218.88 mg/d和26%、289.44 mg/d和25%、328.32 mg/d和24%,其比例随稀释率提高持续下降;微生物蛋白质(原虫蛋白质和细菌蛋白质之和)中氮素流量及其在总氮素流量中所占比例在4%/h、6%/h、8%/h稀释率下分别为475.20 mg/d和56%、656.64 mg/d和56%、714.24 mg/d和53%,以6%/h组流量相对较高,且比例没有下降;可溶性蛋白质中氮素流量及其在总氮素流量中所占比例随稀释率的升高而提高,在4%/h、6%/h、8%/h稀释率下分别为178.56 mg/d和21%、263.52 mg/d和22%;345.60 mg/d和26%。不同稀释率下,游离氨基酸氮、肽、氨氮中氮素流量在总氮素流量中所占比例范围分别为6%、5%~6%、10%~11%,总体上变化不大。综上所述,稀释率影响体外连续培养条件下培养液中氮素流量及其比例分配,并以稀释率为6%/h时的微生物蛋白质氮素流量及其在总氮素流量中所占比例较高。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赵珩伊, 余冰, 毛湘冰, 何军, 郑萍, 黄志清, 韩国全, 虞洁,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71-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合硅铝酸钠钙(HSCAS)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48.0±10.0) 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45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和2.50% HSCAS的饲粮。试验期为70 d,分为48~80 kg(前期)和81~110 kg(后期)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 HSCAS对猪生长性能、血清尿素氮(UN)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后期粗蛋白质(CP)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0% HSCAS显著提高了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UN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后期生长育肥猪CP、粗灰分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0.25% HSCAS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和健康无明显影响,但添加量达到2.50%可显著降低其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抗氧化能力。
  • 谷娟, 许丛丛, 蔡旋, 杨守凤, 祁亮, 徐建雄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79-5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复合多肽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肠道主要菌群数量的影响。将90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复合多肽,试验期30 d。在试验的第30天测定断奶仔猪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血液中各项理化指标以及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复合多肽均可以增加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0.5%的复合多肽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添加1.0%的复合多肽显著降低血清一氧化氮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复合多肽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免疫指标,且1.0%的添加水平能显著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甲状腺素、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5%的复合多肽可以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复合多肽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中各项免疫指标以及激素含量,并且添加0.5%的复合多肽能显著提高肠道中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
  • 王明昊, 李垚, 赵伟, 欧阳文文, 金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87-5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槲皮素对爱拔益加(AA)肉鸡脂肪细胞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取10日龄AA肉仔鸡腹部脂肪,采用机械破碎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脂肪细胞,并采用油红O染色和细胞中甘油三酯(TG)含量检测的方法鉴定所分离的细胞。将脂肪细胞随机分5组(每组6个重复),空白组为基础培养液,溶剂对照组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2‰二甲基亚砜,试验组分别添加10、20、40 mg/L槲皮素,于24、48、72 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利用酶法测定TG含量,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脂联素(AD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测定PPARγ基因mRNA表达。结果表明:1)对所取脂肪组织进行分离提纯后,显微镜下可见悬浮细胞存在。贴壁后细胞内存在可被油红O染成鲜红色的液滴,同时TG检测显示细胞中存在TG,由此鉴定所取细胞为脂肪细胞。2)基础培养液中添加10、20、40 μg/mL槲皮素后,与空白组相比,脂肪细胞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肪细胞中TNFα和ADP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脂肪细胞PPARγ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受到抑制(P<0.05),其中对mRNA表达的影响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综上所述,槲皮素可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内分泌因子TNFα、ADP和PPARγ的生成水平来降低脂肪细胞TG含量。
  • 鲍延娥, 汪攀, 董晓芳, 王安如, 佟建明, 王少璞, 张军, 胡婷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595-6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约氏乳杆菌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540只130日龄海兰褐产蛋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104、1.0×105、1.0×106、1.0×107和1.0×108 CFU/g约氏乳杆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4周(16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0×105 CFU/g约氏乳杆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其中对试验17~24周时的料蛋比影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1.0×104~1.0×108 CFU/g约氏乳杆菌对产蛋鸡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够显著提高鸡蛋的蛋黄颜色(P<0.05);3)仅饲粮中添加1.0×106 CFU/g约氏乳杆菌能够提高试验第35天时的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P<0.01),但与添加1.0×105、1.0×107和1.0×108 CFU/g约氏乳杆菌一样会降低试验第7天和第35天时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P<0.01),同时可提高试验第28天时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约氏乳杆菌能够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许兰娇, 洪智敏, 司微, 刘宝生, 张锦华, 刘思国, 黎观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603-6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制备鸡β-防御素-9(AvBD9)多克隆抗体,本试验将AvBD9基因插入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基因pGEX6P-AvBD9大肠杆菌表达质粒。将通过切胶纯化获得的表达产物包涵体谷胱甘肽转移酶-AvBD9(GST-AvBD9)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AvBD9血清,并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经间接酶联免疫分析(ELISA)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获得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了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38 400。
  • 汪水平, 王文娟, 赵桥芳, 龚秋瑜, 徐基钊, 张朝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609-6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檗碱对肉兔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128只5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及30 mg/kg盐酸小檗碱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27 d。正试期第10~15天收集试验兔排出的全部粪便和尿液。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兔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或P<0.01),有机物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10 mg/kg组和20 mg/kg组(P<0.05或P<0.01),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20 mg/kg组和30 mg/kg组(P<0.05或P<0.01)。对照组试验兔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或P<0.01);20 mg/kg组试验兔消化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 mg/kg组(P<0.05),而总能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10 mg/kg组和20 mg/kg组试验兔氮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 mg/kg组(P<0.05或P<0.01);对照组试验兔氮利用率和消化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或P<0.01)。对照组和30 mg/kg组试验兔盲肠内容物微生物总脱氢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10 mg/kg组和20 mg/kg组(P<0.01),而氨氮浓度则均极显著高于10 mg/kg组和20 mg/kg组(P<0.01);对照组试验兔盲肠内容物微生物蛋白质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或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小檗碱可改善肉兔干物质、有机物、粗纤维、粗脂肪、总能和氮的利用效率,提高盲肠内容物微生物总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蛋白质浓度,降低氨氮浓度。综合而言,肉兔饲粮中添加20 mg/kg盐酸小檗碱较为适宜。
  • 兰时乐, 毛小伟, 肖调义, 王红权, 邓元元, 谭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617-6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找到一种脱毒较为彻底且稳定的菜籽粕脱毒方法,以复合芽孢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葡萄糖和硫酸铵添加量、料水比、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 Expert 7.1.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菜籽粕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的一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P<0.001),拟合度良好。得出混菌固体发酵脱毒过程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7.7%,发酵温度44 ℃,料水比1.000:0.585,发酵时间53 h。在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达到了94.850 6%。本试验确定了混合菌发酵菜籽粕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发酵菜籽粕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 杨侃侃, 边连全, 刘显军, 韩杰, 张飞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628-6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刺五加多糖,旨在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平均体重为(7.125±0.576) kg的28日龄断奶的"长白×约克夏"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其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Ⅵ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0、300、500、800、1 000 mg/kg刺五加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刺五加多糖能够显著地提高试验全期(1~21 d)Ⅳ、Ⅴ、Ⅵ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地降低试验15~21 d时Ⅲ、Ⅳ、Ⅴ和Ⅵ组的料重比以及试验全期各试验组的腹泻率(P<0.05),但对试验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刺五加多糖能够显著提高试验全期Ⅲ、Ⅳ、Ⅴ组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显著提高试验1~14 d时Ⅲ、Ⅳ、Ⅴ组和试验全期Ⅳ、Ⅴ组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显著提高试验全期Ⅴ组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3)刺五加多糖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综合本试验各项指标,断奶仔猪饲粮中刺五加多糖最适宜添加量为800 mg/kg。
  • 蔡娟, 顾欢, 常玲玲, 邹剑敏,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635-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剂量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繁殖器官发育安全性的影响。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56周龄海兰褐蛋鸡6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50、100 mg/kg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周,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大豆黄酮添加量显著影响了蛋鸡死亡率、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P<0.05),其中产蛋率(P=0.029)、产蛋量(P=0.003)和料蛋比(P=0.019)均与大豆黄酮添加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达到最佳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时,饲粮中大豆黄酮添加量分别为72.50、46.50和59.52 mg/kg。3个与钙代谢相关的蛋品质指标(蛋壳厚度、蛋壳比例和蛋壳强度)受大豆黄酮添加量影响显著(P<0.05)。大豆黄酮添加量也显著影响了输卵管指数(P<0.05)。由此可见,产蛋后期饲喂高剂量大豆黄酮对蛋鸡采食量、蛋品质和繁殖器官发育没有负面影响,对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的最高限量建议值为72.50、46.50和59.52 mg/kg。
  • 杨原志, 吴业阳, 董晓慧,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643-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e)对饲料锌的需要量。以硫酸锌为锌源,在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30、50 mg/kg的锌,使6种试验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7.1、10.1、15.3、23.4、33.0、54.4 mg/kg。每种饲料饲喂1组方斑东风螺,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螺,螺初始体重为(106.25±0.00) mg。试验期8周,养殖水体中锌含量为5.74 μg/L。结果表明:1)饲料锌含量对方斑东风螺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成活率(SR)和肉壳比(SB/SR)无显著影响(P>0.05)。方斑东风螺增重率(WGR)先随饲料锌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当饲料锌含量达到15.3 mg/kg后各组WGR无显著差异(P>0.05)。2)饲料锌含量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方斑东风螺软体部锌含量与饲料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R2=0.975 0),各组方斑东风螺壳中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方斑东风螺内脏团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先随饲料锌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当饲料锌含量达到23.4 mg/kg后上述酶活力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WGR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锌的最适需要量为15.3 mg/kg;以内脏团中T-SOD、CuZn-SOD、CAT和AKP活力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锌的最适需要量为22.9~24.3 mg/kg。
  • 黄金凤, 赵志刚, 罗亮, 徐奇友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651-6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0.11±1.07) g的松浦镜鲤幼鱼1 350尾,随机分成1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鱼在不同水温(18、23和28 ℃)下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30.0%、32.0%、34.0%、36.0%和38.0%)的5种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水温对松浦镜鲤幼鱼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以及前肠淀粉酶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除了前肠蛋白酶活性外,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各肠段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同一水温下,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同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水温升高而升高,而脂肪酶活性则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得出,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与松浦镜鲤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关系密切;根据肠道蛋白酶活性,松浦镜鲤幼鱼最佳饲料蛋白质水平在水温18 ℃下为35.83%~36.96%,23 ℃下为37.40%~39.58%,28 ℃下为36.79%~39.99%。
  • 郭建林, 陈建明, 孙丽慧, 沈斌乾, 潘茜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3): 661-6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锌含量对日本沼虾幼虾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组织中锌、铜、铁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日本沼虾幼虾对饲料中锌的需求量。以七水硫酸锌为锌源,配制锌含量分别为7.11、17.25、26.15、36.89、55.14、73.98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选取初体重为(0.12±0.01) g的日本沼虾幼虾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0 d。结果表明:饲料中锌含量从7.11 mg/kg增加到36.89 mg/kg时增重率显著上升(P<0.05),而由36.89 mg/kg增加到73.98 mg/kg时则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系数以36.89 mg/kg组最低,显著低于7.11和17.25 mg/kg组(P<0.05)。饲料锌含量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成活率,全虾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以及肌肉锌、铜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全虾和甲壳锌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肝胰脏锌含量呈上升趋势。饲料中锌含量对全虾、肌肉、甲壳和肝胰脏铁含量以及全虾、甲壳和肝胰脏铜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的锌含量不仅影响日本沼虾幼虾的生长性能,而且影响全虾及组织中锌、铜、铁的含量。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日本沼虾幼虾获得最大生长和甲壳锌沉积量的饲料锌需求量分别为31.90和58.62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