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张鹏, 王思源, 李俞甫, Korotkova Irina Pavlovna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361-136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性成分包括水分、糖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等必需营养物质以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如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植物甾醇等。研究显示,一些植物性成分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种类及结构、改善肠道氧化应激、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等方式维护犬肠道健康。本文基于肠道微生物对犬健康的影响,探讨植物性成分对犬的潜在营养和健康益处,为提高犬肠道健康及犬饲粮的合理配制提供参考。

  • 杨雪, 高亚男, 王加启,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368-137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短链脂肪酸(SCFA)在调节动物和人体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SCFA通过高度关联的肠脑轴参与调节多种神经化学途径,影响包括情感、认知和神经反应等大脑生理和行为,在机体健康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目前,直接探索SCFA作为关键介质靶向干预对肠道和大脑功能以及肠脑轴影响的潜在机制研究较少。本综述概括了SCFA在肠-脑通讯中的作用,总结了有关SCFA直接或间接介导肠-脑相互作用的途径,旨在为SCFA开展进一步肠脑轴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付鑫, 张琦玉, 秦贵信, 赵元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380-138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饲喂频率是指单位时间(1 d)内对饲养动物的饲喂次数,是影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因素。同时,饲喂频率在动物营养物质代谢和氮素利用中也能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探索合适的饲养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缓解饲料浪费,对生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有关饲喂频率对猪采食量及氮素利用影响的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选择合理饲养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 潘旭静, 常俊磊, 吴德, 徐盛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387-139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猪胚胎的附植是通过广泛的细胞运动和重塑发生。胚胎的成功附植主要取决于胚胎延伸和滋养外胚层与子宫内膜上皮紧密连接的成功,这种紧密连接保证了孕体摄取其存活所必需的子宫腺上皮分泌物质。这些过程需要子宫和胚胎来源的细胞因子完成子宫内膜和滋养外胚层之间的细胞重塑,营造胚胎附植时的促炎微环境,维持附植阶段免疫系统的平衡,协调子宫和胚胎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本文主要综述了猪胚胎附植时期,由子宫和胚胎来源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IF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胚胎附植及发育调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袁静, 李胜利, 王硕, 王蔚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396-140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奶牛产乳热发病率较高,在产乳热基础上还会引起其他疾病产生,导致奶牛高淘汰率,为牧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通过营养角度预防产乳热发病成为当前畜牧业研究热点之一。阴离子型饲粮通过影响奶牛机体酸碱平衡来调控奶牛体内钙离子代谢,能有效预防产乳热发生,同时也对奶牛生产性能及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对奶牛钙离子稳态调节机制及近几年阴离子型饲粮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挖掘阴离子型饲粮的潜在价值,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参考。

  • 贾汇真, 张安荣, 武振龙, 杨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05-141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宠物猫饲养量大幅度增加,猫慢性肾病(CKD)发病率明显升高,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患CKD的猫存在3个月以上的单侧或双侧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慢性疾病,该病会造成动物永久性肾脏损伤,且不可逆。近年来,猫CKD营养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研究表明猫饮食营养结构管理对CKD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饮食的营养结构管理对改善CKD猫的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不同的营养成分摄入及营养管理模式对于CKD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给猫CKD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从营养角度出发对猫的饮食营养成分与CKD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梅华迪, 陈秋雨, 马现永, 余苗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13-142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内质网是蛋白质和脂质生物合成以及跨膜蛋白折叠的场所。生理和病理情况都可影响内质网的功能,导致内质网应激。长期和严重内质网应激可导致细胞的自噬和/或诱导细胞凋亡。多项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内质网应激通路的调节已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槲皮素是属于黄酮类植物衍生的次生代谢物,具有一系列有益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槲皮素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信号,降低机体发生癌症、肝脏和胰腺疾病、心血管疾病、肠道疾病的风险,减少器官/组织损伤,进而维持动物机体健康。本文主要综述槲皮素调节动物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旨在为槲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治疗动物内质网应激相关疾病方面提供参考。

  • 曹佩佩, 冀思同, 窦文丽,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26-143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Sirtuins家族成员,可以对染色质和非组蛋白进行去乙酰化,在乳脂、乳蛋白合成以及乳腺炎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SIRT1通过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调控奶牛乳脂、乳蛋白合成以及乳腺炎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奶牛在乳脂、乳蛋白合成以及乳腺炎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 高鹏翔, 潘予琮, 蒋林树, 方洛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33-144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传统养殖业的饲料配方主要结构以玉米和豆粕为主,对豆粕进口量需求较大。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蛋白质饲料原料的价格大幅上涨。为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我国饲料的供给及质量安全,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提效减量、开源替代”的任务部署,豆粕减量替代成为当今畜牧业饲料发展的聚焦工作和重要方向。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应用和新型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前景,以期为我国低蛋白质饲粮技术的推广和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 李兰柱, 胡红莲, 高民, 孙满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44-145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胃肠道是动物机体内最大且功能最复杂的器官,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胃肠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对维持动物健康极为重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天然、安全和无残留等特性,可以改善动物生产性能、调节胃肠道健康等,这使其不仅有望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替抗成员,而且因此能开发出更多有益于动物健康的调控产品。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胃肠道形态结构、屏障防御以及重要生理防御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胃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 苏玲玲, 黎小银, 易宏波, 高彦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54-146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原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重要天然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动物饲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原花青素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组成,并通过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肠黏膜免疫系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调节肠道免疫应答。本文综述了原花青素对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塑造作用,总结了原花青素对肠道免疫应答的调节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原花青素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方面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康黎波, 李翌, 邓宏达, 宋小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68-147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广藿香又名藿香,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其茎叶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祛暑解表等作用,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中药。广藿香油作为传统中草药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抑菌抗炎、抗氧化、抗应激等作用,近年来在畜牧养殖中被广泛研究。本文从广藿香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展开综述,旨在为广藿香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 易启轩, 王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75-148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性添加剂能改善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提高青贮饲料的利用率,解决饲料供应不平衡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生物性添加剂主要包括微生物添加剂和酶制剂。如何发挥出生物性添加剂各自优点,形成协同作用,成为目前高效利用青贮饲料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生物性添加剂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其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有氧稳定性及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未来生物性添加剂应向复合生物性添加剂(菌种组合和菌酶组合)方向重点发展的观点,以期为研发出具备高效、环保、低成本等优势的新型复合生物性添加剂提供科学性依据。

  • 研究论文
  • 顾方, 刘世龙, 李红胜, 倪冬娇, 王丽, 徐晓明, 吴善森, 靳振豪, 杨雪芬,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489-150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36头体重为(60±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性别随机分配至3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公母各占1/2)。其中,对照组和低蛋白质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03%和11.79%;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饲粮以发酵菜籽粕替代50%的豆粕,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1.81%。试验猪体重达到110 kg时结束饲养试验并对所有猪实施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3)与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宰后24、48 h的背最长肌红度值显著降低(P<0.05),其他肉色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趋于提高背最长肌风味(P=0.075);与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饲粮显著降低了肉汤浑浊度(P<0.05)。5)与对照组、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饲粮极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P<0.01)。各试验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各试验组间总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油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亚油酸、二十烷二烯酸含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饲粮的基础上使用发酵菜籽粕部分替代豆粕,对60~110 kg阶段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无负面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猪肉的肌苷酸含量和感官评分,并具有改善猪肉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 刘沫言, 郝友玲, 宋庆庆, 陈辉, 孙士强, 李菊, 武振龙, 戴兆来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01-151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仔猪小肠优势乳酸杆菌在断奶前后的全肠道数量变化,并对部分优势乳酸杆菌的代谢差异进行了比较代谢组学研究。试验用梯度稀释培养法,分离21日龄哺乳仔猪的小肠优势乳酸杆菌。此外,试验选取24头体重为(7.00±0.50) kg的21日龄断奶长×大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于21、24、28和35日龄时,每组随机选择1头仔猪屠宰,采集胃、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用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胃肠内容物样品中的不同种类乳酸杆菌数量。另外,选取3株优势乳酸杆菌进行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分离获得了5株仔猪小肠优势乳酸杆菌分别为:食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罗伊氏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mucosae)和唾液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断奶后,仔猪胃肠内的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并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恢复,但均未达到哺乳期水平。断奶后,胃中的优势乳酸杆菌为唾液乳杆菌、黏液乳杆菌和食淀粉乳杆菌;小肠和大肠中的优势乳酸杆菌为食淀粉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约氏乳杆菌,但3种乳酸杆菌在不同肠段的数量存在差异。比较代谢组学结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食淀粉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黏液乳杆菌的主要差异代谢途径为氨基酸代谢中的精氨酸生物合成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柠檬酸循环。试验结果可为饲粮调控断奶仔猪肠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的菌群组成和代谢、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功能与健康提供基础。

  • 秦旭, 周墨涵, 尉心田, 陈少魁, 刘玉兰, 肖勘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13-151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后不同时间点断奶仔猪空肠中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选取42头21日龄、体重(7.09±0.90)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照注射LPS后时间点的不同随机分成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14 d后,仔猪腹膜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分别在注射前(0 h)和注射后1、2、4、8、12、24 h屠宰仔猪,取空肠样品,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注射前相比,LPS刺激后,Fas配体(Fasl)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和24 h均显著升高(P<0.05);B淋巴细胞瘤XL蛋白(Bcl-xl)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 h显著下降(P<0.05);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 3)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 h显著升高(P<0.05);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 h极显著升高(P<0.01);哺乳动物雷帕毒素靶蛋白(mTOR)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和2 h显著下降(P<0.05);关键调控因子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Unc-51激酶1(ULK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 h显著升高(P<0.05);自噬相关基因16(Atg16)和自噬接头蛋白1(SQSTM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4 h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见,LPS刺激后激活了仔猪空肠中的凋亡和自噬信号通路。

  • 高靖春, 曹舒婷, 姚康, 黄凯勇, 李耀杰, 何振涛, 展宪亮, 蒋宗勇,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20-153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整理以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及脂多糖作为损伤模型的断奶仔猪研究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探究添加益生菌制剂对损伤处理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数据库,筛选益生菌添加对损伤处理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同时具备损伤处理组及益生菌干预损伤处理组的试验纳入到本项研究中。自1999年6月30日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获得12篇相关体内研究文献纳入本次试验,所纳入总样本909例,用Review Manager 5.4对纳入研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效应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损伤模型组,饲喂添加益生菌的饲粮可以有效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SMD=1.35,95%置信区间(CI)=0.86~1.83,P<0.000 01],影响平均日采食量(SMD=0.46,95%CI=-0.16~0.76,P<0.000 01),降低料重比(SMD=-1.10,95%CI=-1.61~-0.59,P<0.000 01)。这些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可以改善损伤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 牛晋国, 张希瑶, 申李琰, 张旗, 叶红心, 李培峰, 李亚妮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32-153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灵芝粉对地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80羽健康状态良好、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38周龄肉蛋兼用型地方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4、6 g/kg的灵芝粉。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产蛋率极显著升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蛋重显著降低(P<0.05),4 g/kg组和6 g/kg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极显著升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4 g/kg组和6 g/kg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2 g/kg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升高(P<0.01),4 g/kg组和6 g/kg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灵芝粉能够提高地方蛋鸡的产蛋率,改善蛋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适宜添加水平为4 g/kg。

  • 慈文佳, 陈欣, 蒋梦琪, 朱建津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40-155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四逆散加葛根混合物对产蛋后期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选择240羽40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SP1组)、2(SP2组)、3 g/kg(SP3组)四逆散加葛根混合物。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SP3组的产蛋率极显著升高(P<0.01),SP1和SP3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SP1、SP2和SP3组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SP2和SP3组的肝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SP1和SP3组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SP1、SP2和SP3组的肝脏活性氧自由基(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SP3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3)与CON组相比,SP1、SP2和SP3组的肝脏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SP3组的肝脏总胆固醇(T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SP1和SP3组的肝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SP1和SP2组的肝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SP2和SP3组的肝脏肝X受体α(LXRα)、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SP3组的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和肉碱酰基转移酶1A(CPT1A)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四逆散加葛根混合物可能通过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肝脏氧化还原状态,抑制肝脏脂肪合成,促进肝脏脂肪分解,从而减少蛋鸡肝脏脂肪堆积,改善脂质代谢。

  • 林厦菁, 席鹏彬, 苟钟勇, 程忠刚, 阮栋, 郑春田, 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52-156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苏氨酸需要量。试验选用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1 6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5个组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50%(基础饲粮)、0.57%、0.64%、0.71%和0.78%苏氨酸的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43~63日龄黄羽肉鸡的料重比(P<0.05),其中0.57%、0.64%、0.71%和0.78%苏氨酸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50%苏氨酸组(P<0.05),但对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与黄羽肉鸡料重比呈显著的二次相关(P<0.05),根据料重比回归方程计算得出,黄羽肉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68%,苏氨酸每日需要量为0.61 g,苏氨酸与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76、1.94和4.00。2)0.64%、0.71%和0.78%苏氨酸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0.50%和0.57%苏氨酸组(P<0.05)。0.78%苏氨酸组胸肌肉色亮度(L*)值显著低于0.50%和0.64%苏氨酸组(P<0.05),0.71%和0.78%苏氨酸组胸肌肉色红度(a*)值显著高于0.50%和0.64%苏氨酸组(P<0.05)。3)0.78%苏氨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0.50%和0.64%苏氨酸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0.50%苏氨酸组(P<0.05),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0.50%苏氨酸组(P<0.05);0.64%和0.71%苏氨酸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显著高于0.50%苏氨酸组(P<0.05)。4)0.64%、0.71%和0.78%苏氨酸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0.50%和0.57%苏氨酸组(P<0.05);根据T淋巴细胞增殖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黄羽肉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5%,苏氨酸每日需要量为0.67 g,苏氨酸与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83、2.14和4.4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基础饲粮粗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7%和0.50%),饲粮补充适宜水平的苏氨酸可提高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对机体的脂肪代谢有显著影响;以料重比为判定指标,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68%,苏氨酸每日需要量为0.61 g,苏氨酸与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76、1.94和4.00。

  • 刘筱影, 马春来, 尹振晨, 秦凯龙, 黄新活, 杨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61-157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纳米维生素A、D、E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630羽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CV-100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普通维生素A、D、E(1~21日龄:维生素A 9 750 IU/kg,维生素D3 3 750 IU/kg,维生素E 18 IU/kg;22~42日龄:维生素A 7 800 IU/kg,维生素D3 3 000 IU/kg,维生素E 14 IU/kg),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混合纳米维生素A、D、E,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添加量的100%(NV-100组)、90%(NV-90组)、80%(NV-80组)、70%(NV-70组)和60%(NV-60组),试验期共42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60%~90%普通维生素A、D、E添加量的混合纳米维生素A、D、E对肉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以及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全净膛率(P<0.05)。NV-80组21日龄肉鸡空肠及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NV-80组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NV-80组21日龄肉鸡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混合纳米维生素A、D、E可提高肉鸡的全净膛率,改善肉鸡的肠道发育、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且以80%的纳米维生素A、D、E替换普通维生素A、D、E的效果较好。

  • 鲍文梅, 黄飞, 闯绍闯, 赵芝琼, 张祺, 王立克, 王翔, 王淑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72-158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L-苹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8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额外添加0.40%(T1组)、0.80%(T2组)和1.20% L-苹果酸(T3组)的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T1组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T2组22~42日龄ADG显著提高(P<0.05),1~42日龄F/G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死亡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42日龄时,各试验组半净膛率和腹脂率显著提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T1组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之间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以及肌肉pH45 min、pH24 h、肉色[亮度(L*)、红度(a*)、黄度(b*)值]和蒸煮损失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在21和42日龄时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在42日龄时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T2和T3组在42日龄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1和T3组在42日龄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40%的L-苹果酸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ADG、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腹脂率,显著降低F/G、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添加1.20%的L-苹果酸能够显著提高肉鸡血清T-AOC及T-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以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指标为判断依据,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得出,L-苹果酸在肉鸡饲粮中适宜添加量为0.47%~0.59%。

  • 赵伟玉, 常枨, 张倩倩, 赵亚芳, 王海宏, 初芹, 张剑, 晏志勋, 宋志刚, 耿爱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85-159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油鸡混合雏1 35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18%、19%,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5%、1.00%、1.15%,分别统计0~3周龄、4~6周龄和0~6周龄生长性能,6周龄末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6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及周平均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周平均采食量(251.85 g)与周平均体增重(85.52 g)最大;饲粮赖氨酸水平对4~6周龄油鸡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赖氨酸水平为1.00%时料重比最低(2.95)。0~6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油鸡周平均采食量有影响显著(P<0.05),随着粗蛋白质水平增加周平均采食量逐渐增加,且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达到最大值(184.58 g);赖氨酸水平对周平均体增重与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1.00%和1.15%赖氨酸组的周平均体增重均显著高于0.85%赖氨酸组(P<0.05),且料重比显著低于0.85%赖氨酸组(P<0.05);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互作对周平均体增重影响显著(P<0.05),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赖氨酸水平为1.15%时周平均体增重最高(70.15 g)。2)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尿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19%粗蛋白质组的尿酸含量(357.41 μmol/L)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赖氨酸水平对血清白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15%赖氨酸组血清白蛋白含量(20.09 g/L)显著高于0.85%和1.00%赖氨酸组(P<0.05)。总体上,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0~6周龄雏鸡采食量,赖氨酸水平影响体增重和料重比,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互作对体增重影响显著。推荐北京油鸡育雏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9%、赖氨酸水平为1.15%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 孙刘锁, 周维仁, 闫俊书, 宦海琳, 张鑫蕊, 葛志华, 隋雁南, 罗阳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596-16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2 880羽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维生素E组(基础饲粮+100 mg/kg 维生素E)、乙氧基喹啉(EQ)组(基础饲粮+250 mg/kg EQ)、X1组(基础饲粮+15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X2组(基础饲粮+30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X3组(基础饲粮+45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0羽。试验期5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X1组、X2组、X3组青脚麻鸡1~54日龄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与EQ组和对照组相比,X3组青脚麻鸡22~54日龄、1~54日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X1组、X2组、X3组肌肉的亮度值显著降低(P<0.05);与EQ组和对照组相比,X2组、X3组的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X2组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维生素E组、EQ组和对照组相比,X3组肌肉的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X1组21、54日龄青脚麻鸡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X2组54日龄青脚麻鸡血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21、54日龄青脚麻鸡肾脏、心脏及21日龄青脚麻鸡血清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了(P<0.05);与维生素E组、EQ组和对照组相比,X2组、X3组21、54日龄青脚麻鸡肾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X3组21、54日龄青脚麻鸡肾脏、胸肌的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21、54日龄青脚麻鸡胸肌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青脚麻鸡的生长性能,且300或450 mg/kg的新型复合抗氧化剂能够显著提高青脚麻鸡的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

  • 王爽, 夏伟光, 陈伟, 黄雪冰, 李凯潮, 金成龙, 王胜林, 郑春田, 张亚男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10-162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抗氧化及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产蛋高峰期福建龙岩麻鸭576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分别为0、6%、12%、18%,复合酶制剂添加水平分别为0和400 mg/kg。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肝脏GSH-Px、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椰子粕添加水平对蛋鸭肝脏总胆固醇(T-CHO)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及肝脏T-CHO、F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血浆FFA含量及肝脏甘油三酯(TG)、FFA含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3)饲粮中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蛋黄T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蛋黄丙二醛(MDA)含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4)饲粮中椰子粕添加水平对蛋鸭蛋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可以改善蛋鸭机体抗氧化功能。椰子粕通过对饲粮脂肪酸的影响调控蛋黄脂肪酸沉积,复合酶可能通过调控糖代谢对脂类代谢产生影响。

  • 金永燕, 郑春田, 陈伟, 王爽, 夏伟光, 刘文超, 程镜蓉, 张亚男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22-163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亚硒酸钠(SS)和酵母硒(SY)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蛋硒含量和蛋硒转化率的影响,探究其在鸭蛋中的富集和消去规律。选取540只健康、产蛋性能相近的44周龄龙岩山麻蛋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试验期16周,分为富集期12周和消去期4周。富集期,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硒含量0.15 mg/kg)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0.6、0.9和1.2 mg/kg的SS或SY(以硒计)的试验饲粮。消去期,各组均饲喂基础饲粮。结果表明:1)富集期,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S和SY对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第5~8周、第9~12周和第1~12周,P<0.05)。消去期,与对照组相比,仅饲粮中添加SY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第1~2周,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S和SY对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黄颜色、蛋壳重、蛋壳比例、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中添加SS显著降低了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第2、4、12周和平均值,P<0.05),饲粮中添加SY也显著降低了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第12周和平均值,P<0.05)。3)富集期,与对照组相比,第3、7、14、28、56和84天,饲粮中添加SS和SY均显著增加了蛋硒含量(P<0.05),且SY显著高于SS(P<0.05)。消去期,与对照组相比,第3和7天,饲粮中添加SS和SY显著增加了蛋硒含量(P<0.05),且SY显著高于SS(P<0.05)。4)富集期,与对照组相比,第3、7、28和56天,饲粮中添加SS和SY显著降低了蛋硒转化率(P<0.05),且SY显著高于SS(P<0.05)。消去期,与对照组相比,第3和7天,饲粮中添加SS和SY显著提高了蛋硒转化率(P<0.05),且SY显著高于SS(P<0.05)。5)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蛋硒含量,得出SY的蛋硒含量在富集期第3、7、14、28、56和84天分别是SS的4.418、3.819、4.381、4.290、4.276和4.380倍,消去期第3、7、14和21天分别是SS的4.201、4.208、32.10和12.17倍。6)以硒0.3 mg/kg添加水平,饲喂3 d,蛋硒含量分别为0.50(饲粮中添加SS)和0.72 mg/kg(饲粮中添加SY)。根据中国居民不同人群每日富硒鸭蛋推荐量,建议每天鸭蛋(约65 g)的摄入量分别为0.77~2.40个(饲粮中添加SS)和0.53~1.67个(饲粮中添加SY)。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3~1.2mg/kg的SS和SY提高了蛋鸭的平均日采食量,但降低了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提高了蛋硒含量。与SS相比,SY在鸭蛋中的富集速度增加,消去速度降低。SY的蛋硒含量约是SS的4倍左右,蛋硒转化率也高于SS。

  • 姚炳浓, 廖富友, 杨娇一, 王姣, 祝保国, 杨胜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38-164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棘黄酮对广西小麻鸭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4周龄广西小麻鸭(雌鸭)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05%、0.10%、0.15%沙棘黄酮的试验饲粮。试验包括预试期和正试期,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0.05%~0.15%的沙棘黄酮对广西小麻鸭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5%和0.10%沙棘黄酮显著降低胸肌的滴水损失率(P<0.05),添加0.10%沙棘黄酮显著降低腿肌的pH45 min(P<0.05)。3)试验第35天,与对照组相比,0.05%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0.10%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0.15%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含量显著降低(P<0.05),0.05%组、0.01%组和0.15%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含量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70天,与对照组相比,0.10%组和0.15%组血清T-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0.15%组血清甘油三酯(TG)和LDL-L含量显著降低(P<0.05),0.05%组、0.01%组和0.15%组血清CuZn-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0.05%组、0.01%组和0.15%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饲粮中添加0.05%沙棘黄酮可显著提高广西小麻鸭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试验第35天,与对照组相比,0.05%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0.05%组、0.01%组和0.15%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0.10%组和0.15%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70天,与对照组相比,0.05%组血清IgA和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0.10%组和0.15%组血清Ig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沙棘黄酮可改善广西小麻鸭的肉品质,调节脂质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综合来看,在5~14周龄广西小麻鸭饲粮中添加0.05%沙棘黄酮最适宜。

  • 徐文双, 王宝维, 张名爱, 凡文磊, 朱玉霞, 钱旺, 孔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49-165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脂质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120只体重为(1.0±0.1) kg的32日龄肉鹅(三花鹅),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Ⅰ组、Ⅱ组和Ⅲ组饲粮中n-6/n-3 PUFA比值分别为1:1、6:1、12:1。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n-6/n-3 PUFA比值对肉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3)Ⅱ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4)Ⅱ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Ⅱ组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5)Ⅱ组的胸肌辛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二十碳六烯酸和n-3 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n-6/n-3比值为6:1时,肉鹅的腹脂率、血清LDL-C含量和回肠隐窝深度最低,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胸肌n-3 PUFA含量最高。

  • 袁琪, 肖圆圆, 袁剑华, 薛俊敬, 卿一青, 郝隽毅, 张沙, 方热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58-166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胆汁酸(BA)对16~23周龄日本蛋鹌鹑生产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960只产蛋率相近的16周龄健康日本蛋鹌鹑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80和120 mg/kg BA。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80 mg/kg BA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2)饲粮添加40~120 mg/kg BA极显著提高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P<0.01),饲粮添加40 mg/kg BA显著提高总能和干物质表观代谢率(P<0.05);3)饲粮添加40~120 mg/kg BA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40、120 mg/kg BA显著降低血清白球比(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BA可改善日本蛋鹌鹑生产性能,提高粗蛋白质、总能和干物质的表观代谢率,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白球比;本试验条件下,饲粮BA适宜添加水平为80 mg/kg。

  • 杜振隆, 付力立, 罗正中, 马莉, 周涛, 姚学萍, 沈留红, 余树民, 严作廷, 曹随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66-167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揭示围产前期补饲酵母硒对牛乳代谢组分的影响,从乳汁代谢物的角度阐述酵母硒的生物学功能。选择20头健康荷斯坦妊娠后期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于预产期前21 d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 g/kg DM酵母硒,分娩当天停止添加。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21天采集2组奶牛的乳汁,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乳汁代谢物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单因素统计分析(t检验、差异倍数)方法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21天乳汁中代谢物的差异性;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和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补饲酵母硒后,分娩当天的乳汁中共筛选出2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L-苯丙氨酸、α-乳糖、半乳糖-1-磷酸及磷酸羟基丙酮酸等能量相关代谢物显著上调(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为半乳糖代谢[通路拓扑分析的影响值(Impact值)>0.1且P<0.05];分娩第21天的乳汁中共筛选出2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白三烯A4、植物鞘氨醇等炎症相关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Impact值>0.1且P<0.05)。由此可知,奶牛围产前期补饲酵母硒后可以改变分娩当天乳汁营养成分并降低产后第21天乳汁中的促炎代谢物,间接影响犊牛的健康。

  • 吴宝云, 易鑫, 马婧蕾, 周振明, 吴浩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75-168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辣椒碱(CAP)对安格斯杂交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评估辣椒碱在安格斯肉牛肥育阶段的应用效果。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30头安格斯杂交阉牛,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试验组(EXP组),每组15头牛。CON组饲喂基础饲粮,EXP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头牛补充1.5 g/d的辣椒碱。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2组之间体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CON组相比,EXP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3)第90天,与CON组相比,EXP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辣椒碱可以提高安格斯杂交阉牛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减少血清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无明显作用。

  • 龙凡, 邹必成, 王丽华, 瞿明仁, 陈传斌, 杨建军, 许兰娇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84-169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康锦江黄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适温组(TN组)和热应激组(HS组)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烟酸组(HN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0 mg/kg烟酸。TN组采用降温系统,保证试验牛处于适温条件下,而HS组和HN组饲养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TN组相比,HS组第30、60天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第30天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第60天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第30天的血清AST和ALT活性显著下降(P<0.05)。2)与TN组相比,HS组第30、60天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HS组相比,HN组第30天的血清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UN含量显著下降(P<0.05)。3)与TN组相比,HS组第60天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下降(P<0.05),第30、60天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下降(P<0.05),第30、60天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HS组相比,HN组第30天的血清IgA和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30、60天的血清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TN组相比,HS组第30、60天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第30、60天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第30天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下降(P<0.05);与HS组相比,HN组第30、60天的血清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第30、60天的血清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第60天的血清SOD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P<0.05)。5)与TN组相比,HS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肝脏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会改变肉牛血清生化指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饲粮中添加烟酸可以改善血清酶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有效缓解肉牛热应激。

  • 吕尚揆, 莘余, 樊磊, 张泽茹, 赵玉全, 尤留超, 张钺, 张琼, 苏柘僮, 曹随忠, 余树民, 沈留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696-170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葛根多糖对犊牛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6.20±3.65)日龄和体重[(47.09±4.50) kg]相近的新生健康荷斯坦犊牛2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12头。T组犊牛每头每天按每千克体重于牛奶中添加400 mg葛根多糖,连续5 d;C组不添加。检测试验犊牛第7天血清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指标——CD4分子(CD4)、免疫球蛋白A(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肠道黏膜通透性指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结果显示:1)与C组相比,T组犊牛血清SOD、CAT、NOS和GSH-Px活性分别提高了10.16%、1.79%、7.05%和3.43%(P>0.05),血清MDA含量降低了2.27%(P>0.05)。2)与C组相比,T组犊牛血清DAO活性降低了2.38%(P>0.05),血清CD4、sIgA、IgA和IgG含量分别提高了2.47%、4.05%、8.91%和6.11%(P>0.05)。3)与C组相比,T组肠道中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多,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与C组相比,T组肠道中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5),狭义梭菌属1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P=0.087)。由此可见,葛根多糖可提高犊牛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肠道通透性,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增殖,从而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发育。

  • 操君, 张博, 段嘉钰, 冯宇哲, 刘书杰, 杨得玉, 张晓卫, 周磊,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05-171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的分布规律及营养需要量,采用比较屠宰法,选取21头体质健康、体重[(60.44±4.59) kg]相近的公牦牛犊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犊牛分别在平均体重达到73.61、81.96和96.53 kg时屠宰,即初期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和末期屠宰组(F组)。对内脏(含血)、骨骼(含头蹄)、肌肉、脂肪、皮、毛称重并记录数据,测定各组织中矿物质元素铜、铁、锌含量,分析各组犊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矿物质元素体内分布规律,并建立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净生长需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宰前活重(SBW)、空腹体重(EBW)、干物质采食量、胴体重、肉重、内脏(含血液)重、毛重均显著增加(P<0.05)。F组的骨重显著高于BL组和M组(P<0.05),M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BL组和F组(P<0.05)。2)铜、铁在内脏(含血)中的占比最高,锌在肌肉中的占比最高,铜、铁、锌在脂肪中占比均较低。3)牦牛犊牛体内铜、铁、锌含量与EBW具有高度相关性,70~90 kg牦牛犊牛铜、铁、锌的净生长需要量预测模型和净生长需要量分别为:铜净生长需要量=4.402 5×EBW-0.122 8,净生长需要量为2.65~2.72 mg/kg EBW;铁净生长需要量=94.425 8×EBW0.003 9,净生长需要量为95.88~95.97 mg/kg EBW;锌净生长需要量=5.193 9×EBW0.416 1,净生长需要量为26.55~29.19 mg/kg EBW。综上所述,本试验得出了70~90 kg牦牛犊牛铜、铁、锌净生长需要量参数及分布规律,为牦牛犊牛的科学饲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安乐乐, 郭文杰, 操君, 刘书杰, 杨得玉,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16-172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哺乳期饲喂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30.79±3.43 kg)]相近的健康1月龄公牦牛犊牛2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预试期30 d,正试期165 d。第1~100天,对照组牦牛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试验组牦牛犊牛饲喂代乳粉、苜蓿干草和开食料,2组牦牛犊牛饲喂等量的代乳粉,且2组干物质饲喂量相同;第101~165天,2组牦牛犊牛均停止饲喂代乳粉,改为饲喂等量的精粗组合饲粮。结果表明:1)在第1~100天,试验组牦牛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01~165天,试验组牦牛犊牛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牦牛犊牛的回肠淋巴集结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胰蛋白酶、回肠糜蛋白酶和盲肠α-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十二指肠糜蛋白酶以及结肠内的α-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牦牛犊牛空肠和结肠细菌区系操作分类单元(OTUs)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在空肠中,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最高,且试验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属水平上,试验组的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结肠中,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较高,并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属水平上,试验组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空肠中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是苯丙氨酸代谢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P<0.05),差异代谢物有2-苯基乙胺、2-羟基苯乙酸和丙二酸二甲脂;在结肠中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是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差异代谢物有羧化辅酶、磷酸烯醇丙酮酸和草酰乙酸等。综上所述,哺乳期饲喂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主要是通过调节肠道发育和功能,改变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代谢产物浓度来促进肠道消化代谢与免疫功能的发挥,进而提高牦牛犊牛的生长性能。

  • 马越, 王瑛, 李泽民, 贾莉, 史金平, 张瑞, 雷宇, 贺鹏迦, 马彦男, 刘立山, 程强, 张照, 张小强, 张晓, 雷赵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29-173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345.19±3.89) kg]相近的10月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CON组)和牛至精油组(OEO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2组试验牛分别补饲0(CON组)和20 g/(头·d)(OEO组)牛至精油。预试期30 d,正试期27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头牛屠宰,取背最长肌6.0 kg,平均分成5份,贮藏在4 ℃有氧环境中,分别在熟化的0、1、3、5、7 d测定肉品质与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CON组和OEO组的亮度(L*)值分别在成熟5、7 d时达到最高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在成熟7 d时达到最高值。OEO组的L*值和a*值在成熟1、3、5、7 d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b*值在成熟3、5 d显著高于CON组(P<0.05)。2)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CON组和OEO组滴水损失持续减小,失水率和蒸煮损失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成熟1、3、5、7 d时,OEO组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ON组(P<0.05);成熟5 d时,OEO组的失水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3)成熟各阶段大理石花纹评分和剪切力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CON组和OEO组的pH均于成熟5 d时降至最低,达到极限pH(pHu)。成熟5、7 d时,OEO组pH显著低于CON组(P<0.05)。成熟各阶段OEO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5)与CON组相比,成熟0 d时,OEO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成熟1 d时,OEO组GSH-Px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成熟3 d时,OEO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提高(P<0.05);成熟5 d时,OEO组SOD、GSH-Px活性以及T-AOC和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G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肉色和嫩度,提高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抗氧化能力,尤其改善成熟5 d时牛肉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牛肉的pHu,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失水率和滴水损失,从而维持生鲜肉的保水能力。

  • 高欢, 余烨, 殷彦华, 赵启, 武红德, 李浩楠, 陈斓, 吕亚琦, 张雨晨, 冷静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40-174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云上黑山羊生长育肥公羊能量需要量。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约为30 kg)的云上黑山羊生长育肥公羊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羊。各组分别饲喂代谢能(ME)水平为8.01(1组)、8.70(2组)、9.39(3组)、10.07(4组)、10.75 MJ/kg(5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3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1、2、5组(P<0.05),3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3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3组的粗灰分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5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3)3、4、5组的总能摄入量、甲烷能、消化能和ME显著高于1、2组(P<0.05),5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4)对云上黑山羊生长育肥公羊的ADG、ME和代谢体重(W0.75)进行回归分析,得到ME需要量回归模型:ME=0.275 W0.75+0.048 6 ADG (R2=0.824 5)。综上结果得出,云上黑山羊生长育肥公羊的维持ME需要量为0.275 MJ/(kg W0.75·d),每增重100 g的ME需要量为8.385 MJ/d。

  • 付斌龙, 高欢, 余烨, 赵启, 武红德, 王德澳, 李哲, 张雨晨, 陈斓, 冷静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49-175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期云上黑山羊粗蛋白质(CP)需要量。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体况健康、体重为(28.16±1.13) kg的生长期云上黑山羊公羊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羊),分别饲喂CP水平为8.54%(1组)、10.59%(2组)、12.56%(3组)、14.51%(4组)、16.50%(5组)的饲粮,进行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的饲养试验。在正试期第11~15天和第26~30天,分别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2次为期5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平均日增重(ADG)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组的AD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保持稳定的趋势,3组、4组和5组的DMI显著高于1组和2组(P<0.05);料重比(F/G)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组的F/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CP摄入量、尿中CP含量、可消化CP摄入量和CP沉积量显著升高(P<0.05);CP表观消化率逐渐升高,5组的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生长期云上黑山羊生长期CP沉积量与CP摄入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CP沉积量=0.532 CP摄入量-1.791 2(R2=0.998 2),该方程的截距即生长期云上黑山羊每天的内源尿CP和代谢粪CP的损失量,即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为1.791 2 g/(kg W0.75·d),维持CP需要量为3.369 g/(kg W0.75·d)。结合CP表观消化率平均值和维持CP需要量数据,可得维持可消化CP需要量为1.852 g/(kg W0.75·d)。

  • 杨讯业, 牛志力, 吴琼, 刘英明, 李兴华, 赵志辉, 尹福泉, 高振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58-177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代乳料对雷州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及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出生20日龄的健康雷州山羊公羔48只,分为代乳料组(饲喂代乳料+开食料)和母乳组(饲喂母乳+开食料),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羔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代乳料组羔羊40日龄平均个体重、21~40日龄平均日增重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母乳组(P<0.05);21~40日龄,代乳料组开食料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乳组(P<0.05),但平均日总采食量却显著低于母乳组(P<0.05),且腹泻率极显著高于母乳组(P<0.01)。2)代乳料组羔羊60日龄平均个体重、41~60日龄和21~60日龄平均日增重及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均与母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代乳料组41~60日龄和21~60日龄开食料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母乳组(P<0.01);代乳料组41~60日龄平均日总采食量显著高于母乳组(P<0.05),但21~60日龄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代乳料组41~60日龄和21~60日龄腹泻率与母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60日龄时,瘤胃内容物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乙酸/丙酸值以及瘤胃菌群多样性指数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代乳料组瘤胃厚壁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母乳组(P<0.05),其他菌群相对丰度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代乳料组断奶成活率比母乳组高6.67个百分点,弱羔率比母乳组低8.33个百分点。综上所述,与母乳喂养相比,20日龄断奶羔羊饲喂代乳料会降低21~40日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提高腹泻率;但对41~60日龄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以及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且可以降低弱羔率。

  • 陈永成, 杨泽毅, 李肖, 王旭哲, 张凡凡, 马春晖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71-178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提高葡萄枝叶青贮发酵品质的菌剂添加方法,并以此调制裹包葡萄枝叶青贮,明确其替换部分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对哈萨克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丰富秸秆资源提供基础。发酵试验设4个处理,CK处理(不添加任何菌剂)、EH处理(添加5×106 CFU/g FM海氏肠球菌)、M处理(添加3% FM糖蜜)、EHM处理(联合添加5×106 CFU/g FM海氏肠球菌和3% FM糖蜜),室温发酵60 d后开袋检测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主要微生物数量。饲喂试验选取20只3月龄体重[(30.0±0.7) kg]相近的哈萨克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羊。2组分别饲喂玉米青贮、玉米秸秆型全混合日粮(CY组)和葡萄枝叶青贮型全混合日粮(SP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葡萄枝叶原料相比,EHM处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及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与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EHM处理青贮效果最优。2)CY组与SP组之间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CY组相比,SP组饲料成本显著降低(P<0.05),育肥利润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海氏肠球菌与糖蜜联合添加可有效改善葡萄枝叶青贮发酵品质,抑制大肠杆菌和霉菌生长,促进乳酸菌繁殖与乳酸含量;且育肥哈萨克羊饲粮中以葡萄枝叶青贮替换部分玉米青贮与玉米秸秆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王国秀, 马东方, 黄永亮, 陈占玉, 李冲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81-179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2种非淀粉多糖(NSP)酶分别处理大麦秸秆和玉米秸秆,选取3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绵羊,通过尼龙袋法评价2种NSP酶处理对大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养分在绵羊瘤胃内不同发酵时间(12、24、36、48、60、72 h)的降解率、降解参数和有效降解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处理显著提高了大麦秸秆在瘤胃中12和36 h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以及12 h的粗蛋白质(CP)降解率(P<0.05),而对大麦秸秆在瘤胃中36 h后的养分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在瘤胃中12 h的DM降解率(P<0.05),纤维素酶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在瘤胃中12 h的ADF和CP降解率(P<0.05)。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处理显著增加了大麦秸秆DM、NDF、ADF和CP的快速降解部分(P<0.05),显著提高了DM、NDF和ADF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大麦秸秆NDF的有效降解率(P<0.05);纤维素酶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秸秆DM和CP的快速降解部分(P<0.05)。综合分析得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处理大麦秸秆的效果优于玉米秸秆,可以有效提高大麦秸秆的瘤胃降解速度和利用效率。

  • 张赛伟, 段春辉, 张昕妍, 李菲, 郭云霞, 纪守坤, 严慧, 刘月琴, 张英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791-180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围产期母羊采食量、体重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为(52.36±0.71) kg、妊娠85 d的湖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和10.0 g/(只·d)甘露寡糖。预试期5 d,妊娠第90天进入正试期,产后14 d试验结束。试验期间记录母羊体重和采食量,分娩当天记为第0天,分别于第-60、-14和7天采集血清,测定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Ⅳ组母羊产前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对母羊终末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Ⅰ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第-14天Ⅲ组和Ⅳ组母羊血清总蛋白(TP)和葡萄糖(Glu)含量(P<0.05)。3)与Ⅰ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第-14天Ⅲ组和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及Ⅱ、Ⅲ和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第7天Ⅳ组血清IgG、IgA含量及Ⅱ组、Ⅲ组和Ⅳ组IL-10含量(P<0.05)。4)与Ⅰ组相比,添加甘露寡糖显著增加了第-14天Ⅲ组和Ⅳ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增加了第7天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可提高围产期母羊采食量、机体营养代谢能力,有效改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 纪雯雯, 云燕, 张艳芳, 张衍震, 李浙烽, 王翀, 茅慧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03-181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对哺乳期湖羊羔羊生长性能、血浆指标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用40只初生湖羊羔羊,于7日龄时按体重相近原则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羔羊。丁酸钠组(SB组)口腔灌服1.8 mL/kg BW丁酸钠,对照组(Con组)灌服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SB组的29~35日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7~35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SB组的血浆生长激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D-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SB组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SB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SB组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Con组相比,SB组的瘤胃上皮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闭锁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钠氢离子交换蛋白3(NHE3)、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L)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5)瘤胃TVFA含量与瘤胃上皮中Claudin-1、HMGCL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瘤胃丁酸含量与瘤胃上皮中IGF-Ⅰ、IGF-ⅠRIGFBP-5和钠氢离子交换蛋白1(NHE1)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添加丁酸钠可以改善羔羊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抑制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瘤胃上皮细胞增殖发育、挥发性脂肪酸吸收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羔羊的瘤胃发酵功能,从而提高哺乳期湖羊羔羊的生长性能。

  • 王海玉, 郭云霞, 丁亚伟, 田星哲, 段春辉, 张英杰, 刘月琴, 纪守坤, 严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16-182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对羔羊腹泻率、粪便微生物、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为(12.43±0.27) kg、健康的36日龄湖羊羔羊48只(公母各占1/2),按性别和体重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试验期31 d,其中预试期10 d。所有羔羊60日龄断奶,记为第0天,断奶前随母哺乳并补饲羔羊料,断奶后饲喂羔羊料。对照组不做处理,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羔羊料中添加0.5%、1.0%、1.5%的复合益生菌(乳酸杆菌RSG-1:枯草芽孢杆菌B-1:地衣芽孢杆菌Y5-39=1:1:4)。试验期间记录羔羊腹泻情况,第-14、-7、0、3、7天采集血液和直肠粪样。结果表明:1)时间显著影响腹泻率和腹泻频率(P<0.05),各组第1~7天的腹泻率、腹泻频率高于第-14~0天。处理显著影响腹泻频率(P<0.05),第1~7天和第-14~0天试验Ⅰ、Ⅱ、Ⅲ组腹泻频率低于对照组。2)处理、时间均显著影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P<0.05)。第-7、0、3、7天,试验Ⅰ、Ⅱ组粪便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3、7天粪便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0、3、7天,试验Ⅰ、Ⅱ组粪便沙门氏菌、试验Ⅱ组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处理和时间显著影响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P<0.05)。试验Ⅰ、Ⅱ、Ⅲ组第-7天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组第3天血清IgM、第7天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处理、时间均显著影响羔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有降低趋势,试验Ⅱ、Ⅲ组第-7天血清IL-1β、第3天IL-6、第7天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第3天血清IL-6、第7天的IL-1β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改善羔羊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和腹泻率;本试验条件下复合益生菌最适添加比例为1.0%。

  • 王胜男, 杨伟光, 尹福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27-184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岩藻多糖对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代谢组学的影响。选用60只60日龄平均体重为(12.5±0.5) kg的健康断奶羔羊(川中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F1组)、0.3%(F2组)和0.5%(F3组)的岩藻多糖。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F2、F3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F1、F2、F3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pH和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显著升高(P<0.05),F2、F3组的瘤胃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3)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F1、F3组的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螺旋菌门(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F1、F3组的瘤胃中未明确分类的BS11属(unspecified_BS11)、未明确分类的RF16属(unspecified_RF16)和未明确分类的S24_7属(unspecified_S24_7)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未明确分类的毛螺菌科(unspecified_Lachnospiraceae)和未明确分类的韦荣式球菌科(unspecified_Veillon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4)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正离子模式下,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类、肽类、核酸类及激素和递质类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有机酸类、维生素和辅助因子类、固醇类及脂类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负离子模式下,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中固醇类及激素和递质类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类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岩藻多糖改善了断奶羔羊瘤胃发酵以及瘤胃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与相对丰度,影响了瘤胃代谢物和代谢通路。

  • 张淑贤, 许涛, 李杨辉, 贾瑜艳, 郝建东, 周小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41-184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比例的红枣-棉粕精补料替代玉米-豆粕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发育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1月龄左右驴驹24头(公14头,母1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对照组(饲喂100%玉米-豆粕)、试验Ⅰ组(饲喂50%红枣-棉粕和50%玉米-豆粕)、试验Ⅱ组(饲喂100%红枣-棉粕)。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50%和100%红枣-棉粕对驴驹体重、体尺和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驴驹血脂和血液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喂50%红枣-棉粕极显著增加驴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显著增加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有提高血清生长激素含量的趋势(0.05<P<0.10),且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0%红枣-棉粕显著增加血清中葡萄糖和IgM含量(P<0.05)。综上所述,红枣-棉粕精补料可部分替代玉米-豆粕用于哺乳期驴驹,可增强驴驹抗氧化能力,提升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以50%替代比例为佳。

  • 孙晓旭, 彭婧, 江雨霏, 史海涛, 陈有军, 蔡晓蕊, 黄艳玲,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50-186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青藏高原中华羊茅不同部位(全株、茎、叶和穗)的营养价值及分子结构特征,为建立高原牧草营养价值快速评定技术和家畜饲粮配方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分析中华羊茅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并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中华羊茅不同部位蛋白质组分和蛋白质分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穗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NDICP)、难溶性真蛋白质(PB1)、酰胺Ⅱ区峰高、α-螺旋峰高、β-折叠峰高以及α-螺旋峰高/β-折叠峰高值均为最高,茎的上述指标较低;不同部位的蛋白质组分与蛋白质分子结构参数存在相关关系。2)中华羊茅不同部位的碳水化合物组分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穗的淀粉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最高;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和不可消化纤维(CC)含量最高;茎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面积、纤维素复合物峰面积和峰高显著高于全株和其他部位(P<0.05);中华羊茅不同部位的碳水化合物组分与其分子结构参数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中华羊茅各部位的营养价值和分子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华羊茅为主要粗饲料来源设计饲粮配方时,应注意搭配补充蛋白质饲料并充分考虑饲粮的可消化性;下一步可利用本研究获取的基础数据,探索建立中华羊茅营养价值的快速评定技术。

  • 高旭红, 毛磊, 徐立春, 梁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63-186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灵芝菌株发酵小麦秸秆对纤维降解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试验组选用泰山赤芝(G1组)、韩芝(G2组)、紫灵芝(G3组)和红灵芝(G4组)发酵处理小麦秸秆,对照组(CON组)小麦秸秆不接种菌株,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3 ℃下避光培养48 d后测定发酵底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筛选发酵效果最优菌株。结果表明:1)与CON组比较,灵芝真菌发酵小麦秸秆可显著降低pH及乙酸、干物质、酸不溶木质素、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显著提高粗蛋白质、粗灰分(G1组除外)、钙、磷和氨基酸含量(P<0.05),对乳酸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各菌株间比较,G1组的pH显著低于G4组(P<0.05),乙酸含量显著高于G3和G4组(P<0.05),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4组(P<0.05),干物质含量极著高于G4组(P<0.01),粗脂肪含量极著高于G2、G3和G4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G3组(P<0.05),半纤维素含量极显著低于G3组(P<0.01);G3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1组(P<0.05),粗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G4组(P<0.01);霉菌、丙酸和丁酸含量在各组中均未检出。综上所述,灵芝真菌能够有效降解小麦秸秆的纤维物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其中,泰山赤芝菌株的发酵效果最优。

  • 吴春, 单金峰, 周翰林, 王信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70-188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暂养时长对苏北地区雄性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18.10±1.35) g的健康雄性中华绒螯蟹进行室外网箱越冬暂养,试验周期为90 d,每30 d采样1次,每次采样随机选取36只体格完整的试验蟹(每个网箱6只),检测生长指标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以暂养前(0 d)为对照,1~30 d为暂养第1阶段,31~60 d为暂养第2阶段,61~90 d为暂养第3阶段。结果显示:1)不同暂养时长试验蟹的体质量和出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试验蟹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存活率以及常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第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总可食率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和第1、2暂养阶段(P<0.05)。相比于对照,第2、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性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第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3)相比于对照,各暂养阶段试验蟹三大可食组织(肝胰腺、性腺、肌肉)中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和氨基酸总量(ΣTAA)均降低。4)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试验蟹三大可食组织中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饱和脂肪酸总量(ΣSFA)逐渐下降。5)第2暂养阶段试验蟹肝胰腺和肌肉中ΣPUFA和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由此可见,第1、2暂养阶段雄蟹存在营养流失现象,但营养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第3暂养阶段雄蟹的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下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雄蟹暂养时长不要超过60 d。

  • 吴仓仓, 何吉祥, 吴本丽, 黄龙, 陈静, 陈夏君, 张烨, 武松, 汪翔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83-189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蚕沙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消化、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试验挑选240尾初始均重为(44.51±0.42) g的草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各组分别投喂发酵蚕沙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10%、15%和20%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肠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补体3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15%、20%发酵蚕沙组的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0%以内的发酵蚕沙不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发酵蚕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发酵蚕沙添加水平达15%以上时,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能力下降,肠道炎症的风险提高。因此,草鱼饲料中发酵蚕沙添加水平应控制在10%以内,以特定生长率为依据的回归分析表明,草鱼饲料中发酵蚕沙适宜添加水平为8.65%。

  • 尹恒, 霍润明, 柴若愚, 水晓梅, 黄玲, 王涵颖, 王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895-19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蝉花菌质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清免疫能力、肠道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大黄鱼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将初始体重为(273.07±14.90) g的180尾大黄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网箱,每个网箱20尾。3组试验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IC0组,作为对照组)、基础饲料+2%蝉花菌质(IC2组)、基础饲料+6%蝉花菌质(IC6组)。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IC6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IC0组(P<0.05);IC2组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IC0和IC6组(P<0.05);各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与IC0组相比,IC2组肌肉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IC6组肌肉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IC0组相比,IC6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IC2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补体3(C3)、补体4(C4)含量与溶菌酶(LZM)、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IC6组肠道单根绒毛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IC0和IC2组(P<0.05)。5)与IC0组相比,IC6组的Simpson和Shannon指数显著上升(P<0.05),IC2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上升(P<0.05)。在门水平上,与IC0组相比,IC2和IC6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互养菌门(Synergist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IC0组相比,IC6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IC2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IC2和IC6组瘤胃杆菌属(Ruminofilibacter)、脱硫菌属(Desulfomicrobium)和氨基杆菌属(Amino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蝉花菌质有利于改善大黄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结构,以6%的添加量效果较好。

  • 岳茹, 黄小林, 谭小红, 周增太, 虞为, 宗志伦, 黄忠, 周传朋, 荀鹏伟, 黄健彬, 林黑着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10-192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鸡血球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和免疫指标、血细胞数、肠道形态、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挑选300尾平均体质量为(6.66±0.17) g的健壮的卵形鲳鲹,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P0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以酶解鸡血球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5%(P1.5组)、3.0%(P3.0组)和4.5%(P4.5组)鱼粉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P3.0和P4.5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P0和P1.5组(P<0.05)。2)各组之间全鱼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P1.5组的血浆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P0、P3.0和P4.5组(P<0.05)。4)P1.5和P3.0组的血浆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显著高于P0和P4.5组(P<0.05),P1.5、P3.0和P4.5组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血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P0组(P<0.05)。5)P3.0和P4.5组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P0和P1.5组(P<0.05),P4.5组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P1.5、P3.0和P0组(P<0.05)。6)P3.0和P4.5组的中肠和后肠的绒毛高度显著低于P0和P1.5(P<0.05),P4.5组的中肠和后肠绒毛宽度显著低于P0和P1.5(P<0.05)。7)在门水平上,P1.5和P4.5组的肠道蓝藻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0组(P<0.05),肠道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P0组(P<0.05)。在属水平上,P1.5和P4.5组的肠道PCC-6307蓝藻属和分支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0组(P<0.05),肠道乳酸球菌属、Phreatobacter、未定义的α-变形菌属和伊丽莎白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P0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酶解鸡血球蛋白粉替代1.5%鱼粉可增强卵形鲳鲹幼鱼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对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与鱼粉相似。

  • 殷淦, 王天, 牛玉涵, 杨梅, 曹梦慧, 叶金云, 明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26-193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褪黑素对青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酶活性以及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525尾初始体质量为(6.44±0.17) 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成5个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 mg/kg褪黑素的5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20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但对存活率、肝体指数、内脏指数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折线模型推测,当饲料中褪黑素添加量为9.28 mg/kg时,青鱼幼鱼将获得最大WGR。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和15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血清总蛋白(TP)和补体3(C3)含量以及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青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累积死亡率(P<0.05);而饲料中添加15 mg/kg褪黑素则可显著提高血清补体4(C4)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褪黑素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和15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且饲料中添加10 mg/kg褪黑素还可显著提高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但饲料中添加褪黑素对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褪黑素对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5)青鱼肝脏IGF-Ⅰ和HSP70 mRNA表达水平随饲料中褪黑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饲料中褪黑素添加量为10 mg/kg时,这2种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由此可见,当饲料中添加适量褪黑素时可促进青鱼幼鱼的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并增强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当饲料中褪黑素添加量为9.28 mg/kg时,体质量为6.41~34.83 g的青鱼幼鱼可获得最大WGR。

  • 赵惠媛, 杨雅涵, 赵芸, 孔令钰, 刘云, 张朝生, 范庆忠, 张海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38-194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甘草提取物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毛皮品质及脏器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135日龄的体重相近、雄性乌苏里貉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貉。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Ⅰ组)、100(Ⅱ组)、200(Ⅲ组)、300(Ⅳ组)、400 mg/kg(Ⅴ组)甘草提取物。预试期5 d,正试期62 d。试验测定不同组乌苏里貉生长性能、消化代谢、氮代谢、血清生化指标、毛皮品质及脏器指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Ⅳ组貉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及Ⅱ组(P<0.05),试验Ⅳ组及Ⅴ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及Ⅱ组(P<0.05)。2)试验Ⅴ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各组间其他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Ⅳ组食入氮含量与试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显著低于试验Ⅰ组、Ⅱ组和Ⅴ组(P<0.05),试验Ⅳ组及Ⅴ组的氮沉积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其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Ⅴ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Ⅱ组及Ⅲ组(P<0.05),试验Ⅴ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Ⅴ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及Ⅱ组(P<0.05),各试验组间的其余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5)试验Ⅳ组的体长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和Ⅳ组皮长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各试验组间皮板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6)试验Ⅳ组肝脏指数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其余各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毛皮品质及脏器指数,饲粮中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为300~400 mg/kg时,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的生长较为有利。

  • 杨国峰, 贺佳仪, 狄斌, 谢秋萍, 钟辛悦, 王长康, 高玉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48-195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酸化剂对伊拉兔空肠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选取192只体重相近、健康的(35±2)日龄断奶商品代伊拉兔公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4组分别为空白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基础饲粮+60 mg/kg盐霉素)、试验Ⅰ组(基础饲粮+0.1%复合酸化剂)和试验Ⅱ组(基础饲粮+0.2%复合酸化剂),复合酸化剂的有效成分为甲酸和丙酸。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空白组相比,试验Ⅰ组空肠黏膜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空肠黏膜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与空白组相比,抗生素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有提高趋势(P=0.086);各组间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与空白组相比,抗生素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空肠黏膜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空肠黏膜IL-6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组相比,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空肠黏膜闭合小环蛋白-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Ⅱ组空肠黏膜闭合蛋白-1(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相对表达量闭合蛋白-3(claudin-3)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1%复合酸化剂可提高伊拉兔空肠黏膜胰蛋白酶活性,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其效果与抗生素相似,具有良好的替抗潜力。

  • 张云海, 崔凯, 孙海涛, 刘公言, 王海英, 乔莉苹, 刘策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57-196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透明质酸钠对猫采食性能、血液指标和毛皮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成年临清狮猫,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64(Ⅰ组)、328(Ⅱ组)和656 mg/kg(Ⅲ组)的透明质酸钠。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Ⅰ组平均日饮水量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Ⅱ组血液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Ⅲ球血液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Ⅰ组血液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Ⅰ、Ⅱ和Ⅲ组毛发光泽度和毛发柔顺度均显著提高(P<0.05),Ⅱ和Ⅲ组皮肤弹性显著提高(P<0.05),Ⅱ组被毛亮度、红度、黄度值显著提高(P<0.05),Ⅰ、Ⅱ和Ⅲ组被毛弹性回复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被毛细度显著降低(P<0.05),Ⅱ和Ⅲ组皮肤水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透明质酸钠可以提高猫平均日饮水量,提高血液白蛋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改善毛皮质量。本试验条件下,猫饲粮中透明质酸钠适宜添加水平为164~328 mg/kg。

  • 吴登科, 郎育杰, 刘宁, 卢小斌, 任格晗, 褚瑰燕, 武永厚, 蔡传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66-197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α-亚麻酸(ALA)对猪颗粒细胞(GCs)胆固醇合成、类固醇激素合成和凋亡的影响。试验收集150日龄健康母猪卵巢GCs,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探究ALA对猪GCs胆固醇合成、类固醇激素分泌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μmol/L ALA处理极显著抑制了雌二醇(E2)的合成(P<0.01),但对孕酮(P4)的合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2)50 μmol/L ALA处理显著下调了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下调了CYP11A1和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3)50 μmol/L ALA处理显著下调了关键胆固醇合成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SCARB1)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4)50 μmol/L ALA处理显著增加了活细胞的数量(P<0.05),显著上调了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显著下调了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ALA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抑制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并且抑制GCs的凋亡。

  • 陈浩祥, 杨舒展, 陆智儿, 钱隆, 李冰心, 李婉雁, 田允波, 黄运茂, 许丹宁, 曹楠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76-19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索白术多糖(PAMK)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岭南黄鸡氧化应激和肝脏细胞凋亡异常的调节作用。选用240只健康1日龄岭南黄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CTX组)饲喂基础饲粮,白术多糖组(PAMK组)和白术多糖+环磷酰胺组(PAMK+CTX组)饲喂添加400 mg/kg PAMK的基础饲粮。在20、21、22日龄时,CTX组和PAMK+CTX组的岭南黄鸡腿肌注射20 mg/kg CTX,对照组和PAMK组的岭南黄鸡腿肌注射0.5 mL生理盐水。试验期27 d。结果显示:与CTX组相比,PAMK+CTX组肝脏细胞凋亡现象有所缓解,肝脏细胞状态有所恢复,炎性浸润程度有所降低,点状坏死灶数量明显减少;此外,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由此可见,PAMK能够缓解由CTX引起的岭南黄鸡氧化应激和肝脏细胞凋亡增多的现象。

  • 王霆辉, 李旭光, 徐宇, 李佳佳, 王爱民, 明建华, 许志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85-199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分析鉴定克氏原螯虾内源性纤维素酶糖苷水解酶9(GH9)基因家族,研究其在投喂不同饲料时以及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特征,以期为克氏原螯虾对于植物性饲料的消化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动物内源性纤维素酶高效利用研究积累数据资料。采用生物信息学与分子克隆相结合的策略,系统研究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布情况,获取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的结构特点、分布特征及其在投喂不同饲料(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配合饲料)时以及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响应结果。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基因组中共有7个GH9基因家族成员(PcGH9-1、PcGH9-2、PcGH9-3、PcGH9-4、PcGH9-5、PcGH9-6、PcGH9-7),GH9基因家族成员的cDNA长度为1 843~2 354 bp,编码氨基酸残基数为510~585个,分布于LG23、LG39以及LG54等3条染色体上。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具有1个典型的Glyco hydro 9结构域,外显子数为7~14个,内含子数为6~13个。依据是否具有纤维素结合区(CBD),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可分为2个亚类,第Ⅰ亚类包括PcGH9-1、PcGH9-2和PcGH9-7,第Ⅱ亚类包括PcGH9-3、PcGH9-4、PcGH9-5、PcGH9-6。2)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主要在肝胰腺中高表达。3)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GH9基因家族表达量及β-1,4-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在投喂植物性饲料时最高,在投喂动物性饲料时最低。4)低氧-复氧胁迫下,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PcGH9-1、PcGH9-2、PcGH9-3、PcGH9-4与PcGH9-5的表达量随着低氧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PcGH9-6与PcGH9-7的表达量在低氧-复氧胁迫下变化较小;低氧-复氧胁迫下,β-1,4-内切葡聚糖酶活性随着低氧胁迫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综上可知,克氏原螯虾体内具有内源性纤维素酶GH9基因家族,GH9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在肝胰腺中高表达。投喂植物性饲料可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中GH9基因家族的表达及β-1,4-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低氧-复氧胁迫可显著抑制GH9基因家族表达及β-1,4-内切葡聚糖酶活性。

  • 任莹, 吴涛涛, 冯志, 张慧, 张丹丹, 雷龙, 徐学文, 赵胜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1996-200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立猪后肢血管瘘的手术安装方法,并通过测定猪后肢股静脉血流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选取7头平均体重为(20.07±2.14)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手术安装颈动脉、股动脉和股静脉血管瘘管。待试验猪恢复1周后,通过股动脉灌注1%对氨基马尿酸(PAH),每隔1 h连续采样,测定试验猪6 h内股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表明:术后1周,试验猪体况恢复良好,采食量正常,可以用于试验;不同时间点的股静脉血流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建立的猪颈动脉、股静脉、股动脉血管瘘安装方法为今后猪后肢营养物质代谢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 王凤芹, 开丽霞, 程远之, 汪以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2004-201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测定饲料中大观霉素的方法。试样中大观霉素用2%三氯乙酸水溶液(含0.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提取,提取液经调节pH至(4.7±0.2),由混合型阳离子交换(MCX)小柱固相萃取净化,采用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法(HILIC)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01 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4%甲酸)和0.01 mol/L甲酸铵乙腈-水溶液(含0.4%甲酸),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ESI)正离子扫描方式,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饲料中大观霉素检出限为1.0 mg/kg,定量限为2.0 mg/kg。不同饲料基质中大观霉素在0.1~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4个浓度水平(2.0、20.0、200.0和1 000.0 mg/kg)进行添加试验,大观霉素的回收率为91.3%~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9.4%。由此可见,本试验建立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灵敏、可靠,可应用于饲料中大观霉素的准确测定。

  • 杨许花, 郭星晨, 陈红, 袁旭红, 刘红海, 高丹丹, 马忠仁, 李贞子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2018-202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柳茶多糖(SAPs)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利用环磷酰胺皮下注射造模法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并在基础上进行SAPs灌胃试验。将11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PS组,20只)、环磷酰胺模型组(CTX组,15只)、盐酸左旋咪唑阳性组(LH组,15只)以及SAPs低、中、高剂量组(SAPs-L、SAPs-M、SAPs-H组,每组各20只),在试验第1~10天,除PS组按0.01 mL/g BW的剂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试验组均按照与PS组相同的剂量皮下注射80 mg/kg BW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解),每天1次。造模成功后,SAPs-L、SAPs-M、SAPs-H组小鼠分别按200、400、800 mg/kg BW的给药量灌胃SAPs(生理盐水溶解),LH组按30 mg/kg BW的给药量灌胃盐酸左旋咪唑(生理盐水溶解),CTX组与PS组按0.01 mL/g BW的剂量灌胃生理盐水。灌胃试验从第11天开始,每天1次,持续20 d。测定小鼠体重增长率、免疫器官(脾脏、胸腺)与内脏器官(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指数、碳粒廓清指数与吞噬指数、血常规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采用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测定SAPs抗炎效果。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开始造模后的第1~10天,除PS组外其他试验组小鼠体重增长率和日采食量均出现急剧下降,从第11天开始灌胃试验后,SAPs-L、SAPs-M及SAPs-H组小鼠体重增长率和日采食量逐渐上调并趋于PS组。与PS组比较,CTX组小鼠免疫器官与内脏器官指数、碳粒廓清指数与吞噬指数、血常规指标(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浆中IL-2、IFN-γ、TNF-α、Ig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SAPs-M组小鼠上述指标则较CTX组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并能有效抑制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的程度。由此可知,400 mg/kg BW SAPs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并能缓解蛋清所致小鼠炎性反应。

  • 李晗星, 房晓欢, 齐雅天, 田, 凯, 石霖静, 郑文静, 李琳, 陈家弟, 李俊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3): 2030-204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小鼠生长发育时期接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其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孕鼠妊娠期接触DMP对仔鼠生长发育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取3周龄的雌性青年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在饲喂相同基础饲粮条件下,2个试验组分别灌胃1 000和2 000 mg/(kg·d) DMP(以玉米油按照1 mL/kg的给药量稀释),对照组灌胃等量玉米油,试验期21 d。试验二:选取2月龄雌性ICR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2组小鼠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DMP组灌胃1 000 mg/(kg·d) DMP(以玉米油按照1 mL/kg的给药量稀释),对照组灌胃等量玉米油,从配种成功后第1天开始,直至分娩。试验一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灌胃2 000 mg/(kg·d)DMP使青年小鼠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0.05);各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没有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肝脏、脾脏、胸腺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 000和2 000 mg/(kg·d)DMP均显著降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P<0.05),对血清IgM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 000和2 000 mg/(kg·d)DMP对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十二指肠绒隐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与回肠绒隐比(P<0.05)。试验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孕鼠妊娠期灌胃1 000 mg/(kg·d)DMP会造成仔鼠初生重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重和8周龄体重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孕鼠妊娠期灌胃1 000 mg/(kg·d)DMP会造成仔鼠肝脏、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和IgM水平显著降低(P<0.05)。3)DMP组仔鼠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无显著变化(P>0.05),空肠和回肠绒隐比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DMP对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会降低小鼠免疫能力,且对小肠组织形态有一定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