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9-03-20
  

  • 全选
    |
    猪与禽营养
  • 黄大鹏 郑本艳 李祥辉 马焕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263-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育肥后期三江白猪胴体指标的影响效应,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能量、蛋白质、赖氨酸为3因素,选择体重(69.74±0.87)kg的育肥后期三江白猪207头,按体重、性别一致原则,平均分成23组,其中14个试验组,9个零水平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猪达100kg时屠宰。结果表明:3因素对育肥后期三江白猪瘦肉率调节的灵敏度为:赖氨酸>蛋白质>能量;对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调节的灵敏度为:能量>蛋白质>赖氨酸;在蛋白质水平为15.43%、赖氨酸水平为0.63%时,对胴体瘦肉率的互作效应最强。以零水平的能量(12.72MJ/kg)和低水平的蛋白质(12.57%)为基点,无论2因素水平同时提高或是某一因素水平提高另一因素水平降低,其互作效应均使眼肌面积增大,且以能量、蛋白质上限互作的预测值最大。能量水平下限(11.96 MJ/kg)、赖氨酸水平下限(0.53%)时,胴体屠宰率较高,为73.41%。
  • 戴求仲 王康宁 印遇龙 李铁军 黄瑞林 胡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272-2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淀粉来源对生长猪门静脉养分及能量净吸收量的影响,试验选择杜×长×大三元杂种公猪4头,在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颈动脉安装插管,进行4×4拉丁方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每采食100g日粮8h后门静脉净吸收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总量以玉米组最高,分别为27.52和8.89g,显著高于抗性淀粉组(P<0.05)。抗性淀粉、玉米、糙米和糯米组的门静脉总吸收能量分别为676.61、883.32、806.16和812.43J,其中以玉米组最高,抗性淀粉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门静脉总吸收的能量中,抗性淀粉组以葡萄糖形式吸收的能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以VFA形式吸收的能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种日粮均为以乳酸形式吸收的能量较低,占吸收总能量的3.22%~5.41%。玉米组门静脉总吸收的能量占摄入总能和消化能的比值分别为51.59%和55.55%,显著高于抗性淀粉组(P<0.05)。由试验结果得出,不同淀粉来源在猪消化道中吸收的形式存在差异,而且提供能量的效率也不相同,主要以葡萄糖形式供能的淀粉源,能量利用效率较高;而主要以VFA或乳酸形式供能的淀粉源,能量利用效率较低。
  • 岳双明 周安国 王之盛 刘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279-2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日粮锌与蛋白质互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8头(21±2)日龄断奶D×L×Y三元杂交仔猪,采用2×3两因子析因法设计,按体重相近原则,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各处理分别为低锌(100mg/kg)高蛋白质(23%)组、低锌中蛋白质(20%)组、低锌低蛋白质(17%)组、高锌(3000mg/kg)高蛋白质组、高锌中蛋白质组和高锌低蛋白质组。结果表明:日粮锌与蛋白质互作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其中高锌高蛋白质组的全期日增重最高,为357g(P<0.01或P<0.05),料重比最低,为1.67(P<0.01或P<0.05);试验前期(1~14d),高锌高蛋白质组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前期(1~14d),锌对GSHPx和SOD有极显著影响(P<0.01);高锌高蛋白质组的IgA、IgG和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或P<0.05)。综合以上结果,锌与蛋白质互作有利于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其中以高锌高蛋白质组的效果最佳,且锌主要在断奶后2周发挥作用。
  • 张林 岳洪源 张海军 武书庚 胥蕾 龚月生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288-2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运输应激对肉仔鸡血液应激敏感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36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分别为不运输且无休息的对照组,另4个处理采用2×2因子设计,处理因素分别为运输时间(45和180min)、运输结束至屠宰的间隔时间(45和180min)。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46日龄时对肉仔鸡进行运输处理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血浆皮质酮水平在45min/45min显著升高(P<0.05),但随运输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增加又降至运输前水平;180min/45min组胸肌宰后24h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45min/45min组胸肌宰后24h亮度(L*)值较高(P>0.05),红度(a*)值下降幅度较大(P>0.05)。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输时间对所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休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浆皮质酮水平,运输后45min休息组皮质酮高于180min休息组(P=0.05)。休息时间对胸肌宰后24h的L*值(P=0.07)和a*值(P=0.02)有一定影响,180min休息组L*值较低、a*值较高(P>0.05)。运输时间与休息时间的互作效应对所测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运输应激会引起肉仔鸡血浆皮质酮升高,使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但运输后较长时间的休息则有助于降低肉仔鸡的应激水平,缓解肌肉品质的下降。
  • 张婷,侯水生*,谢明,黄苇喻,俊英,赵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294-3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2×5试验设计,研究了2个能量蛋白质水平(10.91MJ/kg和18%,12.12MJ/kg和20%)和5个赖氨酸水平(0.65%,0.80%,0.95%,1.10%和1.25%)对生长前期北京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560只7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0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鸭。每组饲喂1种试验日粮,试验期为7~21日龄。结果表明:与低能量低蛋白质日粮相比,高能量高蛋白质日粮显著降低北京鸭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赖氨酸日摄入量(P<0.05);但此2种能量蛋白质水平日粮的料重比、蛋白质和能量的日摄入量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赖氨酸水平对北京鸭日增重、料重比和赖氨酸日摄入量有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采用折线模型估测2种能量蛋白质水平下7~21日龄北京鸭获得最大料重比时赖氨酸的需要量,在高、低能量蛋白质水平条件下,赖氨酸需要量占日粮百分比分别为0.90%、0.80%;占蛋白质百分比分别为4.50%、4.44%。由此得出,当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发生改变时,应采用适当的赖氨酸与粗蛋白质比例配制日粮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
  • 反刍动物营养
  • 王建平 王加启 卜登攀 霍小凯 郭同军 魏宏阳 周凌云 李发弟 梁建光 王光文 袁耀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01-3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饱和脂肪酸对高温环境条件下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150~210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分为对照组(SFA 0)、1.5%(SFA 1.5)和3.0%(SFA 3.0)饱和脂肪酸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最小湿热指数(THI)在72以上。试验结果,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提高4%乳脂校正产奶量(P<0.05),SFA 1.5与SFA 3.0脂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和总固形物含量,SFA 3.0组高于对照组(P<0.05),SFA 1.5组与对照组和SFA 3.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的量对乳脂和乳总固形物呈线性增加(P<0.05),对乳蛋白的含量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中链、长链、长链不饱和、总不饱和、t10c12CLA、总饱和脂肪酸、长链不饱和与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SFA 3.0组短链脂肪酸低于对照组(P<0.01)和SFA1.5组(P<0.05),SFA 1.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呈线性降低乳中短链脂肪酸含量(P=0.03)和c9t11CLA含量(P<0.01),SFA 0、SFA 1.5和SFA 3.0组乳中c9t11CLA含量分别为0.72、0.64和0.55 g/100 g脂肪。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可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和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对乳中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c9t11CLA含量显著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 姜宁 张爱忠 宋增廷 孙艳发 于国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12-3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0和800 mg/kg的GSH,试验期为60 d。测定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中GH和IGF-Ⅰ浓度及组织中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SH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料重比(P<0.05),但对育肥羊的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0、40和60 d时,试验组育肥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有所提高,当GSH添加量达到800 mg/kg时,育肥羊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试验初步得出,日粮中添加GSH促进了肝脏IGF-Ⅰ的分泌,提高了肌肉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提高血清中GH与IGF-Ⅰ浓度,从而促进了育肥羊的生长。
  • 刘辉 王玲 李胜利 王立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19-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十二指肠大豆小肽梯度灌注,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小肽对泌乳中期奶山羊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激素水平及小肠肽转运载体(PepT1)表达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平均体重为(38±2)kg、带有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山羊,分成4组,分别灌注小肽0、60、120、180g/d,试验日粮相同,连续灌注14d。结果表明:通过小肽的灌注,(1)增加了乳蛋白产量(P<0.05),乳蛋白含量也有所增加,但仅在120g/d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乳脂产量与乳脂含量随着灌注量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随着灌注量的升高而增加(P<0.05);(2)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仅在120g/d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白蛋白含量反而较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P<0.05),尿素氮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生长激素浓度随着大豆小肽灌注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胰岛素浓度也表现出增加趋势,但只有在180g/d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3)PepT1表达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随着灌注量的增加而升高。小肽灌注组PepT1在十二指肠表达丰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6、2.6、5.4倍;回肠表达丰度是对照组的1.1、1.4、3.3倍;在空肠中表达是对照组的1.1、1.8、2.4倍。随着灌注量的增加,PepT1在十二指肠表达的增加尤为显著,在180g/d试验组,PepT1十二指肠表达量分别为空肠、回肠的1.5、1.6倍。本研究揭示,小肽的灌注可以提高PepT1表达活性,增加小肽吸收,促进乳蛋白合成,并在120g/d试验组表现尤为显著。
  • 水产营养
  • 董晓慧 郭云学 叶继丹 谭北平 黄翔鹄 王辉 李瑞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26-3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指示剂研究吉富罗非鱼幼鱼对10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磷、总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10种饲料原料分别为玉米蛋白粉、玉米柠檬酸渣、玉米胚芽粕、普通豆粕、发酵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麦芽根、鱼粉和蚯蚓粉,试验日粮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试验饲料原料组成。选用初体重为(7.05±0.09)g的吉富罗非鱼苗495尾,随机分为11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1种试验日粮,收集的粪便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0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磷、总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41.7%~98.9%、90.6%~99.6%、73.1%~98.8%、49.5%~99.6%、45.4%~99.7%和83.3%~100%。在10种饲料原料中,鱼粉、蚯蚓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总能表观消化率较高;玉米柠檬酸渣和蚯蚓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高;玉米胚芽粕和蚯蚓粉的磷表观消化率较高。蚯蚓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最高,麦芽根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率最低,大豆浓缩蛋白的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各原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一致。由此可知,大豆分离蛋白、蚯蚓粉可视为鱼粉的优良动植物替代物,大豆浓缩蛋白、普通豆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略低于大豆分离蛋白、蚯蚓粉和鱼粉,麦芽根的营养价值最低。
  • 饲料营养
  • 冯俊 梁国旗 赵燕 陈安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35-3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壳聚糖及其二者复合添加对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活性、小肠绒毛高度及粪便菌群的影响。选取21日龄平均体重为(5.27±0.13)kg的断奶仔猪19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猪。试验期14 d,分21~28 d和29~35 d 2个阶段,各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00%谷氨酰胺(谷氨酰胺组)、基础日粮+0.04%壳聚糖(壳聚糖组)、基础日粮+1.00%谷氨酰胺+0.04%壳聚糖(复合组)。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组十二指肠乳糖酶、麦芽糖酶活性、空肠乳糖酶、蔗糖酶活性及回肠乳糖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2)小肠绒毛高度在壳聚糖组、谷氨酰胺组、复合组依次呈升高趋势,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复合组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降低,乳酸杆菌数量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同时添加1.00%谷氨酰胺和0.04%壳聚糖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的活性,增加绒毛高度,改善粪便菌群组成,且其效果均优于其他单独添加组。
  • 陈晓春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41-3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考察洛伐他汀的降胆固醇作用是否由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所介导。选用健康的产蛋率、体重相近的47周龄新罗曼蛋鸡20只,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单笼饲养,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试验日粮(基础日粮中添加006%洛伐他汀),正式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1)添加0.06%洛伐他汀不影响产蛋鸡生产性能,并可以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按每克蛋黄胆固醇含量(mg/g蛋黄)计,第1、2、3周分别降低11.56%、10.88%和12.75%(P<0.05);按全蛋总胆固醇(mg/个蛋黄)计,第1、2、3周分别降低16.01%、17.95%和19.79%(P<0.05);2)添加0.06%洛伐他汀,使产蛋鸡肝脏AMPK活性提高5.69%(P>0.05),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分别降低21.89%(P<0.05)和9.72%(P>0.05);3)细胞培养液中加入0.3mmol/L洛伐他汀,产蛋鸡肝细胞AMPK活性提高502%(P>0.05),同时加入0.3mmol/L洛伐他汀和0.5mmol/LBr8-AMP(AMPK的抑制剂)时,AMPK活性较洛伐他汀组降低4.57%(P>0.05)。由此可知,洛伐他汀的降胆固醇作用可能部分由AMPK介导。
  • 张利环 巩振华 王博 张春善 张映 杨瑞娟 高晔 樊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48-3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铁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及铁代谢的影响。采用3×2(铁×维生素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27周龄商品代海兰褐产蛋鸡432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8周,分27~30周龄和31~34周龄2个阶段。日粮中铁的添加量为0、30、60 mg/kg,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4 000、8 000 IU/kg。结果表明:1)日粮铁的添加水平对产蛋鸡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铁含量、总铁结合力、铁饱和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提高平均蛋重、血清胰岛素水平和铜蓝蛋白活力(P<0.05);2)日粮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对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铁饱和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提高血清铁含量、总铁结合力及铜蓝蛋白活力(P<0.05);3)铁和维生素A互作效应对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铁含量、总铁结合力、铁饱和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对血清铜蓝蛋白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结果提示常规日粮中添加铁没有明显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维生素A促进了铁的吸收。
  • 马现永 蒋宗勇 林映才 周桂莲 张罕星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56-3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宰前2周添加钙和维生素D3对黄羽肉鸡肌肉嫩度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用1440只43日龄的黄羽肉鸡(母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预饲1周后在基础日粮(含钙0.8%、维生素D3 1 000 IU/kg)中添加钙与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钙,0.0%、0.4%、0.8%;维生素D3,0、1 000、2 000 IU/kg。鸡饲养至63日龄结束。结果表明,在黄羽肉鸡宰前2周添加钙与维生素D3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维生素D3对黄羽肉鸡肌肉嫩度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0.4%钙显著提高黄羽肉鸡肌肉嫩度(P<0.05),添加维生素D3能协同钙提高肌肉嫩度,但钙的添加剂量超过0.4%时维生素D3协同作用效果下降。单独添加维生素D3对Ca-ATP酶活性及肌钙蛋白降解度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0.4%的钙,Ca-ATP酶活性趋于提高,肌钙蛋白降解度趋于降低,钙蛋白酶抑制蛋白的基因表达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黄羽肉鸡饲料中添加0.4%钙能提高肌肉嫩度,单独添加维生素D3不能改善肌肉嫩度但是可以协同钙提高肌肉嫩度。
  • 赵叶 陈代文* 余冰 曾秋凤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63-3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1旨在评定赖氨酸发酵蛋白粉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试验2研究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等蛋白质替代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生长、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1:选用(25.0±1.1)kg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头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无氮日粮和以赖氨酸发酵蛋白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的试验日粮,预试期4d,正试期4d。试验2:选用(41.7±3.9)kg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00头进行饲养试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和Ⅳ组分别为饲喂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等蛋白质替代10%、25%、50%豆粕的日粮,体重达100kg左右结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消化能为12.85MJ/kg,代谢能为11.80MJ/kg。总氨基酸含量为47.38%,总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分别为66.95%和70.52%,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分别为72.00%、75.14%和59.37%、64.52%。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生长期和全期,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在肥育期,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生长期和肥育期,Ⅳ组氮消化率、氮生物学效价显著降低(P<0.05)。Ⅳ组背膘厚显著增加(P<0.05),眼肌面积和肌肉保水能力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与豆粕相比,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的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但非蛋白氮比例较大,氨基酸消化率较低。等蛋白质替代10%和25%豆粕对40~100 kg的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均无影响,可作为饲粮中的新型蛋白质原料。
  • 董尚智 陈远凤 黄燕华 冯定远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71-3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从饲料应用学的角度对纳豆芽孢杆菌的各项特性进行测试,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试验通过对纳豆芽孢杆菌的形态和生化培养性质观察,不同温度、酸度、胆盐、人工胃液处理对纳豆芽孢杆菌存活率的影响,常用药物添加剂、微量元素对纳豆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及纳豆芽孢杆菌对几种致病菌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对高温、酸性、胆盐和人工胃液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分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如半纤维素、植酸盐和果胶。结果提示,纳豆芽孢杆菌是优良的饲用微生物添加剂。
  • 沈沾红 曾秋凤 张克英* 丁雪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79-3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等量替代豆粕蛋白质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选用正大科宝肉鸡14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1为基础饲粮组(对照组),处理2(G2)和3(G3)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替代20%和40%的豆粕蛋白质,处理4(G4)和5(G5)分别在G2和G3基础上添加外源氨基酸与对照组各氨基酸含量相当。试验期分为1~21、22~42日龄2个阶段。44日龄从各处理每个重复中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用全收粪法测定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44日龄从对照组选14只体重相近的鸡,用TME法评定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的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结果表明:(1)肉鸡平均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以G2和G4最高,G2和G4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日采食量与对照组、G3和G5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G3最小,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各阶段料肉比以对照组最小,G3和G5较高,且与其余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2)除回肠指数外,消化器官指数G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G4胰腺指数最小,与对照组、G3和G5差异显著(P<0.05);(3)G3肠道pH极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1),G2、G4和G5的pH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对照组蛋白质利用率及各氨基酸利用率都较其他处理高,与G3和G5差异极显著(P<0.01);(5)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总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均低于60%,可利用氨基酸不超过30%。以上结果表明,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替代20%豆粕蛋白质是可行的,但替代40%时抑制肉鸡的生长,降低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添加外源氨基酸后得到明显改善;赖氨酸发酵蛋白粉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利用率均较低。
  • 研究简报
  • 杨小军 潘翠玲 朱于敏 黄耀凌 张源淑 李爱学 陈伟华 邹思湘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88-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γ-氨基丁酸(GABA)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GABA对断奶仔猪的生长和激素变化的调节作用。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45头28日龄杂交断奶仔猪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分别饲喂添加0、0.04%和0.08%GABA的日粮。试验期28d。试验结果表明:在43~56日龄,GABA显著改善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489)和日采食量(P=0.0356),但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全期(28~56日龄),随着日粮中GABA水平的增加,仔猪的日采食量(P=0.1107)和平均日增重(P=0.1317)呈增加趋势。0.08%的GABA可以显著增强42日龄仔猪血清胃泌素水平,0.04%和0.08%GABA均可显著增强56日龄仔猪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0.08%GABA均能显著提高42日龄和56日龄仔猪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42日龄时,2个GABA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56日龄时,日粮添加0.08%的GABA显著了提高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P<0.05)。42日龄时,日粮添加0.08%GABA的仔猪血清脂肪酶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56日龄时,2个GABA组血清脂肪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且0.08%GABA组较0.04%GABA组也有显著增强(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GABA能够短期改善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并调节与采食关系较为密切的胃泌素变化。
  • 颜士禄 张铁鹰 刘强 刘志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93-3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对21、42和56日龄的2个品种肉鸡胰腺、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食糜脂肪酶活性及回肠末端食糜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以AA肉鸡和北京油鸡为试验动物,将不同日龄的每个品种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于21、42和56日龄宰杀每个重复5只体重相近的肉鸡,获取的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前段和回肠末端食糜分别用于测定脂肪酶活性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AA肉鸡胰腺脂肪酶活性在42日龄时达到最高,从42到56日龄开始逐渐降低;小肠食糜脂肪酶活性21日龄极显著高于42和56日龄(P<0.01),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与胰腺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北京油鸡56日龄胰腺脂肪酶活性最高,小肠食糜脂肪酶活性42和56日龄低于21日龄,但3个日龄间粗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间,3个相应日龄北京油鸡小肠食糜脂肪酶活性高于AA肉鸡,其中21和56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消化率同样高于AA肉鸡,但只有56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
  • 王巧莉 王宝维* 范永存 张倩 孙鹏 王娜 姜晓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398-4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对肉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为(96.15±6.15)g的肉鹅9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0、0.1、0.3和0.5 mg/kg硒(酵母硒的硒含量为1000mg/kg)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免疫指标:0.3 mg/kg添加组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升高(P<0.05),0.3mg/kg添加组鹅副黏病毒抗体效价在6周龄时显著升高(P<0.05);(2)抗氧化指标:添加量为0.1mg/kg时,血清中3和9周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6周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3和6周龄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脏中各周龄GSH-Px、3和9周龄T-SOD、3周龄T-AOC活性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0.3mg/kg时,血清中各周龄GSH-Px、T-AOC和6周龄TSOD以及肝脏中各周龄GSH-Px、3和9周龄T-SOD、6周龄T-AOC活性显著提高;添加量为0.5mg/kg时,血清中3周龄GSH-Px、T-SOD和3、6周龄T-AOC以及肝脏中各周龄GSH-Px、3和9周龄T-SOD活性显著提高;酵母硒添加量在0.1~0.5 mg/kg时,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均有显著降低。由此得出,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可提高肉鹅的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以0.3 mg/kg添加量效果最佳。
  • 麻名文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405-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精氨酸水平对断奶~2月龄肉兔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断奶肉兔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子,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0.2%、0.4%、0.6%和0.8%精氨酸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d,正试期23d。结果表明:0.2%~0.8%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0.2%~0.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精氨酸水平对胸腺指数影响显著(P=0.0345),对脾脏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血清IgA含量随日粮精氨酸水平的增加极显著提高(P<0.01),日粮精氨酸水平对IgM和IgG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不同精氨酸水平对血清总蛋白和血清胆固醇含量影响极显著(P=0.000 3,P=0.0034)。血清胰岛素含量随日粮精氨酸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0.4%组最高。日粮不同精氨酸水平对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影响显著(P=0.0484),以0.2%组含量最高。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断奶~2月龄生长肉兔日粮精氨酸适宜添加量为0.2%~0.4%。
  • 向枭 周兴华 陈建 段彪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411-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性能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19.36±2.17) g的翘嘴红鲌540尾,随机分为6组(Ⅰ~Ⅵ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投喂鱼油水平为0、2%、4%、6%、8%和10%的试验饲料(日粮脂肪水平分别为2.07%、4.28%、7.14%、9.26%、11.17%和15.32%),试验期60d。结果表明:Ⅲ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Ⅰ、Ⅱ、Ⅴ和Ⅵ组,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Ⅰ、Ⅱ、Ⅴ和Ⅵ组(P<0.05),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蛋白质效率最大,显著高于Ⅰ、Ⅱ、Ⅴ和Ⅵ组(P<0.05),与Ⅲ组显著不差异(P>0.05);日粮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翘嘴红鲌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翘嘴红鲌达到最优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的日粮脂肪水平分别为788%、8.12%和9.18%,其体组成中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时的日粮脂肪水平为5.68%,经分析确定翘嘴红鲌日粮的适宜脂肪水平为7.88%~9.18%。
  • 曹恒春 王洪荣* 王梦芝 李国祥 徐爱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3): 417-4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荧光染色标记细菌(fluorescence labeled bacteria,FLB)技术,研究山羊瘤胃中原虫对细菌的吞噬速率。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瘘管的徐淮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培养法研究在精粗比为1∶9的情况下,探讨不同丝兰提取物水平(A组0 mg/L、B组35 mg/L、C组70 mg/L)对瘤胃原虫吞噬细菌速率的影响。荧光镜检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虫吞噬细菌的速率:A组:339.9 cells/(cell·h);B组:314.7cells/(cell·h);C组:339.9cells/(cell·h)。结果表明荧光标记细菌技术能够应用于瘤胃原虫吞噬细菌速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