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2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2-10-15
  

  • 全选
    |
    综述 Review
  • 朱宇旌, 王秉玉, 张勇, 李欣蔚, 邵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847-18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肽转运载体1(PepT1)是H+/肽偶联的转运载体。该载体通过利用肠腔到肠细胞的质子梯度来转运二肽和三肽。PepT1对游离氨基酸、多肽在动物肠道内的转运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PepT1的分类、生物学特征及功能,并探讨了影响PepT1活性调控的因素。
  • 王定越, 徐盛玉, 宋洁, 杨双源, 吴德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854-18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由J链连接成的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与分泌片段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肠道内的SIgA是肠道黏膜免疫中的重要环节之一。SIgA可维持肠道黏膜内环境稳态,调控肠道内源微生态,并在黏膜上皮通过干扰病原体与上皮细胞受体结合,阻止病原体附着宿主细胞,影响病原菌毒力及免疫排异,从而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和进一步的感染,因而在免疫防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营养因子(如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在机体受到病原菌入侵或应激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肠道SIgA的分泌,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应激动物的生产性能。
  • 陈小玲, 黄志清, 郭秀兰, 唐仁勇, 刘光芒,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861-18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藜芦醇为一种自然的酚类化合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其功能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饲喂白藜芦醇能影响动物的脂质代谢、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一些与脂肪沉积有关的基因表达,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改善畜禽肉品质。本文概述了白藜芦醇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将为今后降低畜禽体脂沉积和改善肉品质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 林厦菁, 朱晓彤, 江青艳, 束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866-18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绿醇(phytol)是植物叶绿素分子上一个支链。动物摄入的叶绿醇在体内可以代谢产生植烷酸和降植烷酸。叶绿醇及其代谢产物不仅是机体氧化代谢的重要能量来源,而且在糖脂代谢、脂肪细胞分化聚酯调控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指出该过程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和视黄醇受体(RXR)的激活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叶绿醇在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叶绿醇及其代谢产物调控糖脂代谢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深入研究叶绿醇的分子营养学机制提供参考。
  • 魏凯, 孙龙生, 安振华, 王秀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871-18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氨基酸是水产动物生长和代谢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虾饲料中是否需要添加氨基酸,怎样添加,添加效果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有关虾类必需氨基酸需求和理想氨基酸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虾类对晶体氨基酸(CAA)或微囊氨基酸(MAA)的利用效果,探讨了影响虾类对CAA和MAA吸收、利用的因素,提出了在虾类氨基酸营养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 猪与禽营养 Swine and Poultry Nutrition
  • 蒋纯卫, 呙于明, 王永伟, 雷廷, 郭双双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878-18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氮饲粮对14日龄和35日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的影响。分别选用10日龄和31日龄罗斯(Ross)308雄性肉鸡,随机分为2个组:常规饲粮组和无氮饲粮组,每组5个重复,其中10日龄时每个重复12只鸡,31日龄时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期均为4 d。结果表明:肉鸡14日龄和35日龄时,收粪法所得大多数氨基酸内源基础损失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回肠食糜法(P<0.05或P<0.01)。相对常规饲粮,无氮饲粮改变了14日龄和35日龄肉鸡盲肠微生物16SrDNA V3高变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的优势条带,其中14日龄和35日龄发生变化的优势条带灰度值占其整个优势条带总灰度值的比例分别为72%、39%。与常规饲粮相比,无氮饲粮对14日龄肉鸡盲肠食糜重、氨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丁酸浓度(P<0.01),显著降低了异丁酸和戊酸浓度(P<0.05),极显著增加了丙酸浓度(P<0.01)。无氮饲粮组35日龄肉鸡盲肠食糜重极显著高于常规饲粮组(P<0.01),盲肠食糜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浓度则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采用无氮饲粮测定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时,收粪法所得大多数氨基酸内源基础损失量显著高于回肠食糜法。饲喂无氮饲粮4 d后,肉鸡盲肠食糜原有微生物优势菌群发生改变。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s and Herbivorous Animal Nutrition
  • 李亚学, 王佳堃, 孙华, 彭永佳, 茅慧玲, 吴跃明, 刘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888-18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12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即3个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35:65、50:50和65:35)和3个维生素B12添加量(0、40和90 ng/mL)。体外试验用瘤胃液取自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湖羊。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力。结果显示:1)随着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的提高,体外培养24 h的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有机物消化率极显著地增加(P<0.01),且维生素B12添加量与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剂量效应(P<0.01)。2)当底物精粗比为50:50和65:35时,添加维生素B12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但对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3)当底物精粗比为35:65和50:50时,添加4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65:35时,添加9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影响体外瘤胃发酵。添加维生素B12可增加瘤胃微生物酶的活力,从而提高有机物消化率以及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当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较高(50:50和65:35)时,维生素B12的添加效果更明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 吴振宇, 李福昌, 王雪鹏, 王春阳, 麻名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897-19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0日龄断奶生长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0、0.15%、0.30%、0.45%、0.60%)蛋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平均日增重影响显著(P<0.05),在0.45%添加组时达到最大值16.76 g/d;对料重比影响极显著(P<0.01),在0.45%添加组时达到最小值3.55。2)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摄入氮、粪氮、尿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其中0.30%和0.45%添加组极显著低于0和0.15%添加组(P<0.01),在0.45%添加组时达到最小值5.70 mmol/L。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断奶至3月龄獭兔的蛋氨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45%(饲粮总蛋氨酸水平为0.68%)。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张志虎, 唐受文, 王思宇, 马永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03-19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麦麸的猪消化能(DE)及麦麸各化学成分对DE与能量消化率(DCE)的影响,分析用麦麸化学成分建立其DE与DCE的预测方程。试验选用12头三元杂交(杜×大×长)去势公猪 ,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6期,11种饲粮),应用全收粪法测定10种不同产地和批次麦麸的DE,通过分析麦麸原料中的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淀粉(St)、粗脂肪、粗灰分、总能与DE及DCE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最佳的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0种麦麸的平均DE为11.72 MJ/kg(干物质基础),平均DCE为61.31%,St为DE和DCE的最佳预测因子。推荐DE预测方程:DE=0.31×St+3.71(R2=0.76,RSD=0.42,P<0.01)、DE=-0.91×CF-0.71×CP+33.80(R2=0.76,RSD=0.35,P<0.01)。推荐DCE预测方程:DCE=1.70×St+22.28(R2=0.76,RSD=2.89,P<0.01),DCE=-5.02×CF-3.65×CP+182.81(R2=0.80,RSD=1.79,P<0.01)。由此可知, 本试验利用麦麸原料营养成分建立的DE及DCE的预测方程相关指数较高,且由本试验结果预测的DE值比较准确。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丁文强, 贾刚,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12-19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考察比较银耳孢子发酵物(TSF)、益生素对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的促生长效果以及对猪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24头日龄相近,平均体重为(10.35±0.28)kg的"杜×太"杂交仔猪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配到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g/kg土霉素+1.5g/kg硫酸抗敌素)、TSF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 g/kg TSF)和益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g/kg益生素)。试猪从10kg饲喂到110kg。结果表明:在10~20 kg阶段,TSF组、益生素组和抗生素组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50 kg阶段,TSF作用效果开始逐渐增强,TSF组ADG和ADFI有高于益生素组和抗生素组的趋势(P>0.05);50kg以后,TSF组ADG则显著高于益生素组(P<0.05),而益生素组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TSF组与益生素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在20 kg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P<0.05);110 kg时,TSF组显著高于益生素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的变化规侓类似IGF-Ⅰ。较之抗生素组,TSF组和益生素组均能显著提高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TSF组较益生素组有提高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降低剪切力及滴水损失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在20 kg前,TSF、益生素和抗生素促生长效果相当,而在20 kg以后,TSF的作用加强,50kg以后,则显著高于益生素;生长性能的改善与血清IGF-Ⅰ、IgG及IgM含量的提高以及肠道菌群的改善有关;TSF对肉品质的作用较之益生素和抗生素有更好的效果。
  • 王利, 何军, 余冰, 黄志清, 毛湘冰, 郑萍,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20-19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木聚糖酶添加水平。选择80头健康、平均体重40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木聚糖酶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基础饲粮上添加500、1000和2000U/kg木聚糖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d。结果表明:1)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极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其中2000U/kg木聚糖酶组效果最好,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6.5%(P<0.01);2)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葡萄糖、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和D-木糖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3)饲粮组成和木聚糖酶可显著影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添加木聚糖酶可维持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2000U/kg木聚糖酶组肠道菌群结构和玉米-豆粕饲粮饲喂条件下接近。由此可见,添加2000U/kg的木聚糖酶可显著改善饲喂小麦基础饲粮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在木聚糖含量为11.2%的生长猪小麦基础饲粮中,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0U/kg。
  • 胡玲, 曾秋凤, 丁雪梅, 柘丽, 张克英,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28-19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2种能量水平饲粮中添加大豆卵磷脂乳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960只1日龄科宝500白羽肉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各组试验鸡分别饲喂2个能量水平和2个乳化剂添加水平组成的试验饲粮,其中代谢能分别为12.13和11.92MJ/kg(1~21日龄)、12.96和12.65MJ/kg(22~49日龄),乳化剂添加水平分别为0和265mg/kg(1~21日龄)、0和400mg/kg(22~49日龄)。试验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能量、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利用率,以及血糖、血脂和胆汁酸含量。结果表明:肉鸡采食正常能量饲粮前期(1~21日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低能量饲粮(P<0.01),肉鸡全期(1~49日龄)采食添加乳化剂的低能量饲粮料重比能达到正常能量饲粮水平;饲粮添加乳化剂有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饲粮粗脂肪和能量表观利用率的趋势,可促进胆汁分泌,能显著降低前期及全期料重比(P<0.05)。结果显示,降低饲粮能量显著降低1~21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提高1~21日龄和1~49日龄料重比;饲粮添加乳化剂能够改善饲料利用率,特别是在1~21日龄肉鸡低能量饲粮中效果更明显。
  • 魏炳栋, 陶浩, 于维, 陈群, 李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39-19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肉仔鸡氧化应激模型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56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A组)和模型组(B组)饲喂不添加APS的基础饲粮,试验1组(C组)和试验2组(D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和0.8% APS的试验饲粮。试验预试期7d,从第8天开始除A组(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均在饮水中添加20mg/L氢化可的松造模,连续5 d;同时C组和D组饲喂添加APS的试验饲粮至第21天。结果表明:通过在饲粮中添加APS,可改善肉仔鸡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动物生长,C、D组14日龄的体重和1~14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21日龄的体重和1~21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PS显著提高了14日龄氧化应激状态下肉仔鸡C组的脾脏指数、C组和D组的胸腺指数(P<0.05),但对21日龄脏器指数(D组肝脏指数、C组和D组脾脏指数除外)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B组相比,APS还可极显著降低D组14日龄肝脏和21日龄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P<0.01),并能显著提高C组21日龄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结果提示,APS具有缓解氢化可的松产生的氧化应激,促进动物生长、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 文慧, 魏时来, 张石蕊, 侯德兴, 肖文军, 贺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46-19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L-茶氨酸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69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3只。6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基础饲粮)、抗生素组 、4个不同梯度(100、200、400和800mg/kg)L-茶氨酸试验组,试验期为49d。试验检测了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及血清溶菌酶活性、抗体水平和免疫细胞因子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100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的体增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00、200和800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的肠道sIgA含量和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后期,与对照组及抗生素组比较,L-茶氨酸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sIgA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00、200和400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和400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血清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各组黄羽肉鸡血清溶菌酶的活性和白细胞介素-4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一免后第6天,100和200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一免后第14天,100、200和400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抗牛血清白蛋白(BS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阶段各组间的抗BSA抗体水平和新城疫抗体滴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L-茶氨酸对黄羽肉鸡生长后期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说明其对黄羽肉鸡后期生长是安全的;同时L-茶氨酸可提高黄羽肉鸡生长 前期肠道sIgA的含量、后期血清IL-2的含量及全期血清IFN-γ的含量,从而增强其机体免疫功能。
  • 林谦, 戴求仲, 宾石玉, 蒋桂韬, 张建华, 张旭, 王照群, 王向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55-19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和肠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黄羽肉鸡675羽,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7羽,空白Ⅰ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g/t益生菌制剂、150 g/t复合酶制剂、25 g/t益生菌制剂+150 g/t复合酶制剂、300 g/t抗敌素的试验饲粮。饲养试验至53日龄结束。结果表明:饲粮中组合添加益生菌与酶制剂获得了最高的全期平均日增重,且与空白Ⅰ组及抗生素Ⅴ组相比分别提高了4.22%(P<0.05)和2.12%(P>0.05);真代谢能以组合添加Ⅳ组最高,且与空白Ⅰ组及抗生素Ⅴ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29%(P<0.01)和6.89%(P<0.05),酶制剂Ⅲ组粗纤维真代谢率极显著高于Ⅰ、Ⅱ、Ⅴ组(P<0.01),显著高于组合添加Ⅳ组(P<0.05);抗生素、益生菌与酶制剂及两者组合使用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形态结构的发育。总体上说,益生菌与酶制剂联合使用表现出了一定优势,且具有替代某些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潜能。
  • 何柳青, 曲湘勇, 魏艳红, 汪加明, 常春茹, 肖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66-1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茶多酚和酵母硒及其互作对绿壳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中胆固醇和硒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810只44周龄健康绿壳蛋鸡,随机分成9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茶多酚和酵母硒构成试验饲粮,茶多酚设0、200、400mg/kg 3个添加水平,酵母硒(按硒计)设0、0.25、0.50mg/kg 3个添加水平。预试期7 d,正试期28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和酵母硒均有提高平均蛋重的趋势(P>0.05),添加200、400 mg/kg茶多酚能显著提高产蛋率且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2)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和酵母硒对蛋黄指数、蛋黄色泽和哈氏单位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添加0.50 mg/kg酵母硒能显著提高蛋形指数(P<0.05),同时使蛋壳厚度显著下降(P<0.05),添加200、400mg/kg茶多酚能显著减缓鸡蛋在贮藏过程中哈氏单位的下降(P<0.01);3)饲粮中添加200、400mg/kg茶多酚均能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P<0.01),添加0.25、0.50mg/kg酵母硒均能显著提高蛋黄硒含量(P<0.01);4)茶多酚和酵母硒的互作对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中胆固醇和硒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饲粮中采用400mg/kg茶多酚和0.25 mg/kg酵母硒的添加组合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不会产生拮抗作用,并可有效生产"富硒+低胆固醇"的绿壳鸡蛋。
  • 丁洛阳, 蔡缪荧, 王梦芝, 喻礼怀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76-1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对鹅肝脏过氧化脂质和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选择160只同批出雏、体质健壮、体重(0.407±0.023) kg的21日龄扬州鹅,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ω-6/ω-3 PUFA比例为12:1、9:1、6:1、3:1的试验饲粮。饲养至42、56和70日龄时分别进行肝脏分离和过氧化脂质测定,并采用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鹅肝脏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随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并以70日龄较高,其中12:1和9:1组升高的幅度较大,而3:1和6:1组较小。MDA、NO含量随ω-6/ω-3 PUFA比例的降低呈现下降的趋势,各日龄基本以3:1组最低。12:1和9:1组肝细胞糖原颗粒相对减少,线粒体有肿胀现象,但各组线粒体的面积没有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生长期扬州鹅肝脏抗氧化状态受饲粮ω-6/ω-3 PUFA比例的影响;较低饲粮ω-6/ω-3 PUFA比例(3:1和6:1)能够减少肝细胞过氧化脂质的损伤。
  • 弓剑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83-19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在绵羊瘤胃内的降解特性。分别于孕蕾期、开花期和结实期采集当年生柠条锦鸡儿嫩枝条,测定初水分后在65℃烘箱中烘干,测定常规营养物质含量;选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小尾寒羊3只,采用瘤胃尼龙袋法评定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开花期和结实期柠条锦鸡儿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孕蕾期(P<0.05);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有机物(OM)、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实期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孕蕾期和开花期(P<0.05);孕蕾期和开花期柠条锦鸡儿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结实期(P<0.05),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结实期(P<0.05);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柠条锦鸡儿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开花和结实期显著高于孕蕾期(P<0.05);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柠条锦鸡儿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2)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柠条锦鸡儿DM的72h消失率和有效降解率逐渐降低,开花期和结实期DM的有效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CP的72 h消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效降解率孕蕾期显著高于开花期和结实期(P<0.05);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柠条锦鸡儿OM和NDF的72h消失率和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降低(P<0.05);开花期和结实期柠条锦鸡儿ADF的72h消失率和有效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孕蕾期(P<0.05)。试验结果提示,结合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营养物质含量、 饲草DM产量以及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特性,开花期柠条锦鸡儿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刈割时期。
  • 白洁, 李卫芬, 黄琴, 崔志文, 余东游, 黄怡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92-19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Caco-2细胞作为体外模型研究几株乳酸菌的黏附性能及其对大肠杆菌K88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性能。采用荧光标记法评价这几株乳酸菌的黏附性能,并通过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检测其对上述2株病原菌黏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除了乳酸乳球菌外,其他乳酸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高于这2株病原菌,且黏附率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肠球菌>致病菌>乳球菌。2)来源于健康鸡肠道的乳杆菌与分离于人肠道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食果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fructivorans)的黏附率接近。3)大部分乳酸菌菌株能通过置换作用抑制大肠杆菌K88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结果提示,这几株乳酸菌对肠上皮细胞均有较高的黏附率,尤其是乳杆菌,且它们的黏附有菌属特异性。乳酸菌抑制上述2种病原菌的黏附主要通过置换方式,但没有菌属特异性,且与其自身的黏附力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赵丽红, 马秋刚, 李笑樱, 范彧, 雷元培, 计成, 贾亚雄, 谢实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1999-20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京地区猪场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含量,以了解北京地区饲料中OTA污染情况。试验抽样采集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区、平谷区、顺义区5个区县15个猪场131份饲料样 进行OT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豆粕、麸皮和DDGS中OTA的检出率分别为92.86%、63.64%、76.92%和100.00%,平均含量分别为22.12、10.81、7.78和22.46 μg/kg,仅发现玉米中OTA含量超标,超标率为7.14%。乳猪料、仔猪料、中猪料、大猪料、怀孕母猪料和哺乳母猪料中OT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85.70%、85.70%、94.44%、90.00%和100.00%,平均含量分别为4.39、15.74、11.66、13.07、47.75和15.40 μg/kg,仅发现怀孕母猪料中OTA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0.00%,其他配合饲料中OTA含量均较低。综上所述,不同饲料或饲料原料中OTA含量存在差异,本调研结果发现玉米和怀孕母猪料中OTA含量部分超标,其他猪全价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中OTA含量均未超标。
  • 刘志斌, 张建清, 蒋友胜, 周健, 李胜浓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06-20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调查2种常用饲料添加剂氯化胆碱和维生素K3中二(口恶)英类化合物浓度及其单体分布特征。共检测17个氯化胆碱和29个维生素K3样品,二(口恶)英化合物分别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和自动纯化系统进行提取和净化,并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技术(HRGC/HRMS)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与维生素K3中二(口恶)英类化合物浓度分别为4.370和13.871pg/g,它们的毒性当量平均浓度分别是0.184和0.379pg WHO-TEQ/g,其中有1个氯化胆碱样品和5个维生素K3样品中毒性当量浓度超过欧盟限量标准值(0.75pg WHO-TEQ/g)。2种饲料添加剂均以八氯二苯并呋喃(OCDF)为最主要的污染同系物,毒性当量的主要贡献均以2,3,4,7,8-五氯二苯并呋喃(2,3,4,7,8-PeCDF)和1,2,3,4,7,8-六氯二苯并呋喃(1,2,3,4,7,8-HxCDF)为主,分别为42%和55%。污染同系物分布特征以氯化二苯并呋喃(PCDFs)为主要优势污染物。PCDFs在氯化胆碱和维生素K3中的贡献率分别占总浓度的88%和97%。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杨慧, 林登峰, 王恬, 林伯全, 李贺来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13-20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L-Arg)对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浆一氧化氮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6头2胎次母猪(长白×大约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9头母猪。各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L-Arg+1.70% L-丙氨酸(L-Ala)(0 L-Arg组)、0.4% L-Arg+1.02% L-Ala(0.4% L-Arg组)、0.7% L-Arg+0.51% L-Ala(0.7% L-Arg组)和1.0% L-Arg+0 L-Ala(1.0% L-Arg组),各组添加L-Ala以满足等氮平衡需要。试验期从母猪配种当天到分娩。结果表明:1.0% L-Arg组比0 L-Arg组显著提高了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P<0.05),随着饲粮中L-Arg水平的提高,窝产仔总数和初生个体重有上升趋势(P>0.05);母猪妊娠第30、60和90天,1.0% L-Arg组血浆中Arg、鸟氨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0.4%、0 L-Arg组(P<0.05或P<0.01);母猪妊娠第90天,各组间的血浆脯氨酸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第30、60天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猪妊娠第30、60、90天,1.0% L-Arg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和第90天血浆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0.4%、0 L-Arg组(P<0.05或P<0.01)。经回归分析,母猪的窝产仔总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血浆中各氨基酸、一氧化氮含量及TNOS和iNOS的活性与饲粮L-Arg水平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或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L-Arg水平变化对母猪妊娠后期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明显,饲粮中添加1.0% L-Arg对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效果最佳。
  • 范觉鑫, 张彬, 李丽立, 袁晓雪, 王水莲, 谢婷, 耿梅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21-20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SI)对香猪睾丸形态及精子发生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40头健康的28日龄雄性香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1、2、3和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25、250和500mg/kg SI,饲喂60d后从各组分别随机选取5头屠宰,采取睾丸样品,分析睾丸的组织形态及E型钙粘连蛋白1(Cdh1)、联会复合体蛋白3(SCP3)、过渡蛋白1(Tnp1)和波形蛋白(Vim)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各添加水平的SI均造成了睾丸曲细精管中空泡的形成,减少了管腔中成熟精子的数量;饲粮添加SI极显著降低了睾丸组织Cdh1、SCP3和Tnp1基因的表达量(P<0.01);添加250mg/kg的SI显著降低了睾丸组织Vim基因的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125、250、500mg/kg的SI对香猪睾丸形态有明显损伤,抑制了精子发生标志基因的表达;250mg/kg SI显著抑制猪睾丸支持细胞标志基因表达。
  • 陈冠军, 杨维仁, 杨在宾, 高翔, 张相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28-20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26~41周龄的鲁西斗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6周龄(1.952±0.288) kg健康的鲁西斗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4个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4.0%、15.5%、17.0%和18.5%,各组均限饲,且投料量一致。试验期为16周。结果表明:在鲁西斗鸡产蛋期(26~41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平均蛋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前期(26~29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平均周产蛋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中期(30~37周龄),30~33周龄17.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平均周产蛋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除30~31周龄15.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外)(P<0.05),30~31周龄和36~37周龄产蛋率显著高于14.0%组和18.5%组(P<0.05),32~35周龄产蛋率显著高于15.5%组(P<0.05),但是各组间30~37周龄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末期(38~41周龄),18.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平均周产蛋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产蛋率显著高于14.0%组和15.5%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15.5%组(P<0.05)。此外,33周龄时,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蛋黄颜色有下降趋势(P=0.09);41周龄时,17.0%和18.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高于14.0%组和15.5%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鲁西斗鸡产蛋期适宜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前期(26~29周龄)为14.0%;中期(30~37周龄)为17.0%;后期(38~41周龄)为18.5%。
  • 周向丽, 刘大程, 孙鸽, 高民, 胡红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36-2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条件下,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过程中瘤胃上皮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选用12只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5d,依次饲喂NFC/NDF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对瘤胃上皮细胞中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的升高,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Ⅱ期、Ⅲ期和Ⅳ期IGF-Ⅰ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是Ⅰ期的1.70、2.71和9.61倍,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是Ⅰ期的1.88、3.09和10.19倍。饲粮NFC/NDF为2.58(即SARA期)时,与Ⅰ期相比,IGF-Ⅰ和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提示,以提高饲粮NFC/NDF的方法逐渐诱导SARA,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SARA发生后,它们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
  • 苏双良, 谷子林, 刘亚娟, 陈赛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44-20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定玉米秸和大豆秸在生长獭兔上的营养价值,本试验选择18只60日龄平均体重(1.78±0.20) kg的健康白色獭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基础饲粮用套算法进行配制,玉米秸和大豆秸的替代比例为15%;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 d。结果表明:1)玉米秸与大豆秸中的总能(GE)以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钙(Ca)、磷(P)、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分别为15.79MJ/kg、90.06%、5.35%、34.74%、65.39%、37.43%、2.89%、0.88%、8.85%、0.50%、0.08%、40.26%与15.11MJ/kg、91.39%、5.64%、47.11%、65.20%、50.10%、10.95%、1.05%、8.80%、0.42%、0.09%、28.80%;2)玉米秸和大豆秸在生长獭兔中的表观消化能分别为6.84和4.87MJ/kg,生长獭兔对玉米秸与大豆秸中的GE、DM、CP、CF、NDF、ADF、EE、粗灰分、Ca、P、NFE的消化率分别为43.33%、34.44%、54.77%、21.02%、27.52%、23.58%、85.92%、45.47%、32.78%、60.05%、53.79%与32.18%、21.74%、50.72%、15.60%、19.78%、12.57%、87.16%、56.69%、36.00%、66.64%、34.93%。生长獭兔对玉米秸和大豆秸中的不同营养成分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结合饲料原料营养物质含量总体分析,玉米秸对生长獭兔的营养价值要高于大豆秸。
  • 明建华, 叶金云, 张易祥, 吴成龙, 杨霞, 刘黎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50-20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对国产鱼粉、蝇蛆粉、玉米蛋白粉、大豆粕、花生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米糠8种饲料原料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总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以0.1%的三氧化二钇(Y2O3)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60.17±1.28) g的青鱼27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对照组试验鱼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试验鱼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饲喂1周后采用自排法收集粪便待测。结果表明:8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磷、总能以及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的范围分别是62.17%~86.47%、83.34%~95.84%、78.93%~100.06%、37.33%~81.99%、66.75%~89.86%、86.33%~96.58%。在8种饲料原料中,玉米蛋白粉的干物质、总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而大豆粕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棉籽粕的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米糠的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各饲料原料中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以蝇蛆粉最低。由此可见,大豆粕和玉米蛋白粉是青鱼的优质植物蛋白质源,可适量替代鱼粉;蝇蛆粉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都较低,在青鱼饲料中的添加量不宜过高;花生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也是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在青鱼饲料中适量添加既有利于饲料的营养平衡,还可降低饲料成本;米糠作为青鱼的能量原料必须保持新鲜,并控制其在饲料中的用量。
  • 蒋霞敏, 姜小敏, 杜学星, 张林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59-20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规格管角螺腹足部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以体重为50、100、200、300和400g 5种规格的管角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400 g组管角螺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5.63%,而50 g组最低,分别为56.21%和2.17%。对矿物质分析发现,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铁含量最高,300 g组各种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胱氨酸含量最低;300 g组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86.91和80.71mg/g,200 g组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为82.70mg/g。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了63.50%~66.13%;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5.38%~6.21%和15.03%~16.06%。
  • 徐歆, 毛予龙, 李雅丽, 胡胜兰, 吴红照, 李卫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10): 2067-20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1对饲喂高脂饲粮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45只体重相近 的普通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高脂组(高脂饲粮)、试验组 ,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饲养30 d。观察枯草芽孢杆菌B1对高脂饲粮小鼠肠黏膜、肝脏和血清的抗氧化能力、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小鼠的肠黏膜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减少了28.34%(P<0.01),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22.91%(P<0.05)、37.35%(P<0.01)、47.47%(P<0.01)和36.42%(P<0.05);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GSH-Px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分别显著下降了30.73%(P<0.01)、47.26%(P<0.01)和8.02%(P<0.01);肝脏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显著增加了67.87%(P<0.01)。2)与高脂组相比,试验组小鼠的肠黏膜T-AOC显著增加了32.44%(P<0.05),肝脏GSH含量和CAT活性分别显著上升了38.27%(P<0.05)和53.01%(P<0.05);血清T-AOC、GSH含量、GSH-Px和抗O2-·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0.72%(P<0.05)、38.01%(P<0.05)、51.98%(P<0.01)和13.45%(P<0.01);肝脏丙二醛、8-OHdG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下降了16.01%(P<0.05)、37.52%(P<0.01)和16.25%(P<0.05)。由此可见,高脂饲粮降低了小鼠肠黏膜、肝脏和血清的抗氧化功能;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1对饲喂高脂饲粮小鼠的抗氧化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并能减少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较好地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