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1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9-02-20
  

  • 全选
    |
    猪与禽营养
  • 周 平,吴 德*,周东胜,谭现义,王延忠,罗晓容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23-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和来源对后备母猪体成分、初情日龄和发情表现的影响。选用(147±3)日龄、平均体重(59.0±4.2)kg的长白×大白(LY)杂交母猪54头,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能量水平,中能量水平参照NRC(1998)推荐量,低、高能量水平在此基础上减少和增加12.5%,每个能量水平下设2个能量来源,淀粉组和油脂组。母猪于第2情期的第19天屠宰。结果表明,高能组背膘厚、体脂含量、瘦肉含量和脂肪/瘦肉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淀粉组与脂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率随能量水平增加而提高;各能量水平组间初情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而脂肪组初情期日龄比淀粉组提前12 d左右(P<0.05)。体成分分析发现,背膘厚,体脂含量与发情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值分别为0.998和0.952, P<0.01),发情母猪背膘厚,体脂含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母猪(P<0.01)。由以上结果可知,后备母猪饲喂高能量并添加脂肪的日粮有利于促进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及发情表现;后备母猪的背膘厚、体脂含量与发情率密切相关。
  • 杨晓琼1,2   ,连林生2
    席鹏彬,林映才,蒋宗勇*,郑春田,周桂莲,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37-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体成分沉积以及下丘脑5-羟色胺含量等的影响,以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色氨酸需要量。选用1 600只43日龄岭南黄鸡,采用5×2两因子设计,设5个饲粮色氨酸水平(0.11%、0.14%、0.17%、0.20%和0.23%)和公母2个性别。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可显著改善黄羽肉公、母鸡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蛋白质沉积和下丘脑中5-羟色胺浓度,改善公鸡的胴体品质。不同性别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体蛋白质沉积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母鸡相比,公鸡采食较多,饲料利用率和体蛋白质沉积量较高,导致其增重较快,胴体产出和腿肉产量较高。公鸡的日采食量、胸肌率和腹脂率对饲粮中色氨酸浓度变化比母鸡更敏感。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公鸡和母鸡获得最大日增重95%处的饲粮总色氨酸含量为0.181%和0.185%(每日需要量为0.184和0.169 g/d),可消化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162%和0.166%(每日需要量为0.165和0.152 g/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分别为20.1∶100和20.6∶100。公、母鸡获得最大体蛋白质沉积的饲粮中总色氨酸和可消化色氨酸含量为0.17%和0.15%。
  • 李 彦 杨在宾 杨维仁 初晓娜 邹杨 周佳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46-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维生素E对其生物学利用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9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鸡。试验日粮参照AA肉仔鸡推荐标准配制,4个处理的日粮维生素A、维生素E添加水平分别为:6 375和37.5 IU/kg、8 500和50 IU/kg、10 625和62.5 IU/kg、12 750和75 IU/kg。试验期49 d。研究表明:增加日粮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可以改善肉仔鸡增重和料重比。肉仔鸡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均随日粮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提高。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从AA肉仔鸡推荐量(8 500和50 IU/kg)降至6 375和37.5 IU/kg时,肉仔鸡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降低了8.42%(P>0.05)和12.14%(P<0.05),肝脏中维生素A、维生素E降低了9.04%和5.12%(P>0.05);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分别增加至12 750和75 IU/kg时,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提高了6.44%(P>0.05)和42.21%(P<0.01),肝脏维生素A、维生素E提高了192.58%和65.03%(P<0.01)。由此可知,提高日粮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可提高肉仔鸡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A、维生素E的水平。
  • 王 锋 王 博 张春善 张映 高林青 王文魁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52-1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4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采用4×2(Cu×VA)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铜(0、8、150、225 mg/kg)和维生素A(1 500、5 000 IU/kg)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前期0~4周龄和后期5~7周龄)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铜(150、 225 mg/kg)显著降低前期体增重和采食量、血红蛋白生成和血沉(P<0.05);高铜有利于白细胞生成 (P<0.05);0 mg/kg铜组显著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后期红细胞压积和前期血沉(P<0.05);铜的不同添加水平对全期红细胞数目影响不显著(P>0.05)。5 000 IU/kg维生素A组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目,并显著提高前期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数目,但显著降低后期红细胞压积(P<0.05)。铜和维生素A互作效应对前期体增重及全期料重比影响均显著(P<0.05),对前后期血红蛋白含量、血沉、白细胞计数及后期红细胞压积影响均极显著(P<0.01),且二者间存在互补作用,Cu(8 mg/kg)×VA(5 000 IU/kg)组与Cu(0 mg/kg)×VA(5 000 IU/kg)组对前期肉仔鸡生长性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血沉均较好。铜和维生素A互作效应对全期红细胞数目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在基础日粮铜水平为16~23 mg/kg时,铜的适宜添加量前期为8 mg/kg,后期为0~8 mg/kg;全期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5 000 IU/kg。
  • 姜旭明 齐智利 齐德生 卢庆萍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60-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肉仔鸡健康状况和行为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367.66±1.12)g的480只22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在地面平养、网上饲养及散养3个处理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各处理间肉仔鸡的饮水、采食、修饰和休息行为的次数、紧张不动性的持续时间、腿长、腿宽的不对称性(FA)及腿长、腿宽和翅膀长的综合FA、羽毛质量评分(FCS)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散养组肉仔鸡日常的觅食、沙浴及运动行为的次数显著增加,步态评分值显著降低(P<0.05)。与网上饲养相比较,散养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翅膀宽的FA(P<0.05)。由此可知,散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仔鸡的健康状况,丰富了肉仔鸡的自然行为。
  • 赵 峰,赵江涛,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65-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鸭对12个豆粕样品的能量和氨基酸生物学利用率的差异,探讨豆粕原料中主要养分生物学效价的变异因素。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每个豆粕样品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以排空强饲法测定12个豆粕样品的代谢能值及氨基酸真消化率。结果表明,3#豆粕样品的鸭代谢能值最高,显著高于4#、8#、9#、10#、11#、12#豆粕样品的代谢能值(P<0.05)。7#豆粕样品的鸭代谢能值次之,显著高于8#、11#、12#豆粕样品的代谢能值(P<0.05)。在氨基酸消化率的差异上,7#、8#、9#豆粕样品的总氨基酸真消化率显著高于1#、2#、3#、4#、5#、12#豆粕样品(P<0.05)。除6#、7#、8#、9#豆粕样品间、2#、3# 豆粕样品与1#、4#样品间在17种氨基酸的真消化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样品两两间在某些氨基酸的真消化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豆粕的化学成分与代谢能及氨基酸真消化率的相关关系看,不同来源豆粕代谢能值的差异可能与豆皮的含量有关,而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差异可能与大豆的来源及生产工艺有关。
  • 王宗伟 杨国伟 李佶恺 牟晓玲 曹秀青 隋美霞 杨方 刘大森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73-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选用216只1日龄东北肉雏鹅,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鹅,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以及胫骨成分测定试验,研究1~28日龄东北肉鹅饲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非植酸磷水平。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影响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和腹脂率(P<0.01),显著影响肠道率(肠道重/活体重×100%)(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影响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P<0.01),显著影响料重比、肠道率和胫骨磷(P<0.05)。饲粮钙水平极显著影响磷表观利用率(P<0.01)和显著影响日增重(P<0.05)。饲粮非植酸磷水平极显著影响磷表观利用率、胫骨重和胫骨钙(P<0.01),显著影响胫骨灰分和胫骨磷(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1~28日龄东北肉鹅(莱茵鹅♂×双城本地鹅♀)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5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8%,钙水平为0.8%,非植酸磷水平为0.5%。
  • 娄玉杰,刘洪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80-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采用内、外源指示剂测定鹅对纤维的动态消化过程。试验选用5周龄健康、体重相近的吉林农安鹅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分别饲喂以苜蓿草粉和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来源的日粮。饲喂30 d后,饲喂混有一定比例Co-EDTA(平均0.2 g Co/只)的日粮,投放标记物后1、2、3、4和5 h进行屠宰,分别取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的内容物,以链烷烃和Co-EDTA分别作为内源固态食糜、外源液态食糜指示剂进行动态消化学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分别用以苜蓿和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来源的日粮喂鹅,纤维消化的动态规律是一致的。食糜流通量在空肠中最大,流通速率在肌胃中最慢,滞留时间在肌胃和十二指肠较长,且液态食糜流通量高于固态食糜。两种纤维源同一肠段的食糜流通量苜蓿组显著高于玉米秸组(P<0.05),流通速率苜蓿组显著低于玉米秸组(P<0.05),滞留时间苜蓿组显著大于玉米秸组(P<0.05)。纤维组分的消化率总的趋势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较高;在肌胃和十二指肠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较高;在盲肠半纤维素的消化率较高。苜蓿组纤维各组分的消化率均高于玉米秸秆组。由结果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苜蓿草粉作为纤维源优于玉米秸秆。
  • 反刍动物营养
  • 李 辉,刁其玉*,张乃锋,屠 焰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86-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来源对早期断奶犊牛胃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选取15头2~8周龄的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乳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比例分别为80∶20、50∶50及20∶80的代乳品,记为S20、S50、S80组。结果表明:蛋白质来源影响犊牛胃肠道器官与犊牛体重的比值,其中瘤网胃相对比重随日粮植物性蛋白含量升高而上升,皱胃则与之相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胰脏的相对比重随植物性蛋白含量升高而降低。日粮植物性蛋白含量增加可促进犊牛瘤网胃的发育,通过切片观察发现S80组犊牛瘤胃乳头高度较高、呈舌状或圆筒状、上皮颜色较深,该组犊牛瘤胃功能发育较好。不同蛋白质来源影响犊牛肠道的绒毛形态,但不显著影响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小肠各段的比值均在3.0~4.7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利用植物性蛋白代乳品饲喂早期断奶犊牛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瘤胃发育,并未对肠道绒毛造成严重影响。
  • 程光民,陈凤梅,林雪彦,李福昌,王中华*,王君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92-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同时灌注葡萄糖和胰岛素,研究胰岛素对奶山羊乳脂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选取4只泌乳中后期文登奶山羊安装颈动脉、颈静脉和乳静脉临时插管,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分为2个处理,即对照和葡萄糖和胰岛素灌注处理。试验共分2期,每期10 d,前5 d为基准物质测试期,后5 d为灌注期,2期试验间隔5 d。接受葡萄糖和胰岛素灌注的试验羊由颈静脉插管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从颈动脉和乳腺静脉插管采集血样。胰岛素、葡萄糖持续注射(24 h/d),胰岛素注射速率为1 μg/ h·kg BW,葡萄糖(25% w/v) 的注射速率以将血糖浓度控制在基础浓度的±20%来确定。试验期间试验羊精料分12等份,自动投料机每2 h投喂1次,试验羊自由饮水。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显著提高了血浆胰岛素浓度(P<0.05),血糖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显著降低了奶山羊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P<0.05),而对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乳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显著降低了动脉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乙酸和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 NEFA)的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乳腺组织对动脉NEFA的吸收率和NEFA的吸收速度(P<0.05),但显著升高了动脉对乙酸的吸收率(P<0.05);显著升高了乳脂脂肪酸中C12∶0、C14∶0和C16脂肪酸的含量(P<0.05)和降低了C18∶0(P<0.05)、trans-C18∶1(P>0.1)脂肪酸的含量,trans-10,cis-12CLA的含量无显著变化(P>0.1)。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未影响乳脂中中链脂肪酸(C10~16)和长链脂肪酸(≥C18)的比例(P>0.05),但降低了乳脂中短链脂肪酸(C4~8)比例(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可以引起奶山羊乳脂率的降低,其主要的途径可能是降低乳腺对动脉血液NEFA和TG的吸收。
  • 刘相玉,毛胜勇,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199-2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活性和不同浓度的酵母培养物在高精料日粮的发酵体系中对混合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采用二因子设计,进行体外厌氧发酵,发酵结束采集样品,测定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及酶活浓度。结果表明,发酵24 h后各处理pH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活性组各处理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灭活组(P<0.05),灭活组与活性组中各处理之间淀粉酶酶活均差异显著(P<0.05),且各处理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活性组中各处理乙丙比均显著低于灭活组,而TVFA浓度均显著高于灭活组(P<0.05),发酵系统中NH3-N浓度均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果提示,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瘤胃环境,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 水产营养
  • 赵占宇1,吴天星1,2*,唐宏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05-2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初体重为(146.25±10.62) g的大黄鱼1 6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0%、1%、2%和4%共轭亚油酸的试验日粮,试验共进行10周。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共轭亚油酸组相比,各共轭亚油酸添加组的饵料系数(FE)、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添加共轭亚油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SOD活性(P<0.05),并且随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升高,活性也升高。血清补体(C3、C4)活性2%和4%共轭亚油酸组显著提高(P<0.05),且以2%组活性最高,并显著高于1%和4%组(P<0.05);肌肉SOD 2%和4%共轭亚油酸组显著提高(P<0.05),且以4%组活性最高,但与1%和2%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日粮中添加1%~4%CLA不能提高大黄鱼的生长性能,但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的机体免疫能力。
  • 蔡春芳 陈立侨 叶元土 宋学宏 杨彩根 陈国凤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12-2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糖种类和水平对青鱼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选用480尾平均初重为(1.63±0.10)g的健康青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含20%葡萄糖(低糖)、40 %葡萄糖(高糖)、20%糊精(低糖)和40%糊精(高糖)的等氮等能日粮,试验期为16周。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红细胞脆性、糖化血红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总抗氧化能力、总补体溶血活性、脾指数、肝胰指数等指标。另选用平均尾重为(4.3±0.5) g的健康青鱼360尾,相似条件下相同分组饲喂8周后胸腔注射12.5 mg/kg(以体重计)的氯化镉溶液,观察其24 h存活率。试验结果表明,日粮糖种类和水平对青鱼的生长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高糖组显著高于低糖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均为葡萄糖组显著高于糊精组(P<0.05),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高糖组显著高于低糖组(P<0.05);红细胞脆性高糖组极显著地低于低糖组(P<0.01),补体溶血活性、血浆溶菌酶活性和24 h镉染毒存活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青鱼可耐受40%的日粮糖,一定量的日粮糖尤其是葡萄糖有利于提高青鱼的抗氧化力。
  • 舒美艳 许国焕 吴月嫦 焦彩虹 齐德生 彭健 张妮娅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19-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研究乳源活性肽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两部分,细胞离体培养试验(试验1)和饲养试验(试验2)。试验1:选用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的不同组合(1号(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组合)、2号(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组合)、3号(胰蛋白酶))对干酪素进行水解得到3种产物,将这些产物对罗非鱼离体肝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以确定最佳酶源。试验2:选取健康、体重相近(24.93±0.22) g的罗非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和Ⅵ组(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0.1%、0.2%、0.4%、0.8%和1.6%活性肽产品(最佳酶源水解产物)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1)2号产品对罗非鱼离体肝细胞的增殖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3号产品(P<0.05);(2)Ⅳ组罗非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试验组(P<0.05);各组全鱼和背肌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罗非鱼的血清补体活性和血清溶菌酶、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Ⅳ组显著高于Ⅱ、Ⅲ、Ⅴ和Ⅵ组(P<005);Ⅵ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Ⅱ、Ⅲ、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2号产品水解干酪素所得活性肽以0.4%的添加量最为理想。
  • 饲料营养
  • 胡家澄,邹晓庭*,赵文静,曹德瑞 ,董金格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26-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 γ-氨基丁酸(GABA)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HPA轴(皮质醇、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HPT轴(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激素分泌的影响。选取96头体重约(43.0±3.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公母各1/2),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10(组Ⅰ)、20(组Ⅱ)和40 mg/kg GABA(组Ⅲ)的试验日粮,试验期48 d。试验结束时测定猪生长性能,并从对照组及生长效果最佳组的每重复选2头,测定血液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水平的GABA对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10 mg/kg组效果最为显著,日增重提高13.08%(P<0.01),料重比降低7.81%(P<0.01)。10 mg/kg GABA使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乳酸脱氢酶活性及皮质醇、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日粮添加GABA可提高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10 mg/kg GABA使生长肥育猪的抗氧化性能及甲状腺机能增强。
  • 张静波,马文强,汪以真,刘建新,冯 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32-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研究其对猪生长激素(GH)和生长抑素(SS)动态分泌模式及特征的影响。选取体重为(53.0±3.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1/2,公猪已阉割),分别饲喂添加0、100 mg/kg NMDA的日粮,猪体重接近90 kg 时结束试验,分析猪的生长性能并测定GH和SS。结果显示,在日粮中添加100 mg/kg的NMDA,猪的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GH分泌的总体水平、基线水平和峰强度显著提高(P<0.05)。从性别角度而言,阉公猪GH分泌总体水平增加36.91%(P<0.05);基线水平提高了55.69%(P<0.05);母猪GH分泌总体水平提高了45.95%(P<0.05);基线水平提高了50.10%(P<0.05)。100 mg/kg NMDA组阉公猪与母猪SS的分泌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添加100 mg/kg的NMDA可以促进猪的生长、提高猪GH的分泌水平,使GH分泌表现出较强的脉冲分泌规律;而NMDA对SS的分泌模式和分泌水平未产生明显影响。
  • 余 勃 游金明 陆 豫 李河森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39-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选用112羽平均体重为(37.50±0.33)g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以研究固态发酵菜粕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替代豆粕的适宜比例。所有鸡只随机被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鸡),分别饲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及用5%、10%和15%的固态发酵菜粕替代部分豆粕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中使用15%固态发酵菜粕后肉仔鸡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的日增重均呈线性下降趋势(P<0.01),但使用量不超过10%时肉仔鸡前、后期日增重的变化并不显著(P>0.05)。使用10%以内的固态发酵菜粕对肉仔鸡前期、后期及全期的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粮中固态发酵菜粕使用比例的增加,肉仔鸡前期、后期以及全期的饲料转化效率均呈线性下降趋势(P<0.01),但10%以内的固态发酵菜粕对肉仔鸡后期和全期的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用15%以内的固态发酵菜粕替代豆粕对肉仔鸡的肝脏和甲状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的结论是,固态发酵菜粕可替代肉仔鸡日粮中的部分豆粕,但替代比例以不超过10%为宜。
  • 董金格,邹晓庭*,胡家澄,乔云芳,孙 科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45-2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添加谷氨酰胺(Gln)对肉仔鸡肉品质的影响,并对肌肉中风味物质和抗氧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肉质的影响机理。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36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了0.5%、1.0%、1.5%谷氨酰胺的试验日粮。于42日龄进行屠宰取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鸡的肌肉系水力和pH均有所提高(P>0.05),皮脂厚和肌间脂肪宽度有所降低(P>0.05);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胸肌中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谷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亦显著增加(P<0.05);1.0%和1.5%添加组肌苷酸含量有所提高(P>0.05);1.0%Gln组胸肌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胸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升高的趋势(P>0.05);0.5%和1.0%Gln组血清中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提高(P<0.05)。以上表明,日粮添加Gln可改善肉仔鸡肉品质,提高鸡肉的鲜味和抗氧化能力,以0.5%的Gln添加量效果最佳。
  • 研究简报
  • 国春艳 刁其玉 屠 焰 黄卫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51-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短期静态人工瘤胃发酵的体外培养法,研究了8种复合酶对玉米-豆粕-青干草型底物瘤胃发酵的影响。复合酶由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果胶酶组成。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各组复合酶处理的产气量、氨态氮浓度、VF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 (P<0.05)。根据发酵参数判断,最佳复合酶中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果胶酶和稻壳粉(载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5%、5%、2%、2%和66%。
  • 杨 洋 刘大程 卢德勋 胡红莲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2): 258-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延胡索酸二钠与瘤胃素组合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对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瘤胃发酵功能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6只2~3岁平均体重(32.00±1.21)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逐渐提高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发生SARA。试验动物处于SARA后,试验组添加组合添加剂(延胡索酸二钠10 g,瘤胃素34 mg),对照组不添加。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并通过16S rRNA探针杂交定量分析法结合传统厌氧培养法分析瘤胃内细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组合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瘤胃VFA浓度(P<0.05),维持高精料条件下瘤胃pH的稳定,使乳酸杆菌和牛链球菌数量减少(P<0.05),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增加(P<0.05)。以上结果说明,延胡索酸二钠和瘤胃素的联合使用可以改善SARA状态下的瘤胃发酵功能,并使乳酸产生菌减少而乳酸利用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