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1-04-20
  

  • 全选
    |
    综述
  • 邓会玲,刘国华*,刘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29-5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蛋白激酶,可以感知营养状况、能量、生长因子等信号,进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等生理进程。本文综述了TOR的上、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及各种氨基酸对TOR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为探讨氨基酸调控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机制及建立精确的营养供给技术提供了开创性思路。
  • 张勇1,孙璀2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36-5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NFAT)信号途径作为肌肉细胞内重要的生物信号转导途径,在肌肉细胞中起到调节枢纽的作用,与肌肉生长及肌纤维的类型有密切关系。而肌肉组织降解在动物肌肉嫩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钙调磷酸酶-NFAT信号途径可能与肌肉嫩化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其调控肌肉组织降解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揭示肌肉嫩化的深刻机理。
  • 张勇1,邓科2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42-5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骼肌特异性钙蛋白酶calpain-3是钙蛋白酶系统的一员,与肌细胞生成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同时也被认为参与了蛋白质降解过程。本文主要从骨骼肌特异性钙蛋白酶的结构功能和生理活性,并结合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来分析骨骼肌特异性钙蛋白酶在骨骼肌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
  • 黎观红,洪智敏,贾永杰,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46-5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编码的抗菌肽广泛分布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是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不仅具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还可以抗真菌、被膜病毒等多种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抗菌肽除了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活性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生物学功能,如抑制肿瘤细胞、中和内毒素以及抗炎等。它们还可以通过趋化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记忆T细胞,在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反应之间起桥梁作用,并启动获得性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的获得性免疫水平。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生物学作用、抗菌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 周亚文,张玉杰,林波,刘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56-5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瘤胃含有甲烷菌,是主要的甲烷(methane,CH4)排放源,甲烷菌利用饲料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氢和CO2作为主要的电子受体和供体通过还原反应生成甲烷,在瘤胃功能性生态生境(niche)中发挥重要作用。除甲烷菌以外,其他瘤胃微生物也影响甲烷产量。瘤胃微生物总体来说可分为产氢微生物(hydrogenogens)和耗氢微生物(hydrogenotrophs)2大类。本文从这2大类微生物关系入手,探讨了瘤胃产甲烷菌与非产甲烷菌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了与降低甲烷产量有关的微生物群体,包括原虫、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等产氢微生物和除甲烷菌以外的耗氢微生物。
  • 聂存喜,冯莉,张文举*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63-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微生物代谢组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微生物产品开发到代谢工程的应用,微生物代谢组学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代谢组学的一般研究流程,即试验设计、样本采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与生物学解释,及其在动物饲料添加剂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开发中的前景。
  • 猪与禽营养
  • 刘凤菊,呙于明*,王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71-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精氨酸水平对1~3周龄雌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的影响,并运用二次曲线模型进行需要量估计。试验选用540只1日龄雌性AA肉仔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6个组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1.000%、1.125%、1.250%、1.375%、1.500%和1.625%。结果表明:精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1~3周肉仔鸡的体重(P=0.000)和平均日增重(P=0.000),显著影响血清中胰岛素(P=0.030)和尿酸(P=0.023)的水平,显著影响脂多糖(LPS)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率(P=0.050);随着饲粮精氨酸水平的提高,单核细胞吞噬率有增加的趋势(P=0.063,PL=0.009),隐窝深度有线性降低的趋势(PL=0.07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有线性增加的趋势(PL=0.075);胸肌率随饲粮精氨酸水平的提高呈现二次增长趋势(P=0.026,PQ=0.005),胸肌内脂肪水平随饲粮精氨酸水平的提高现线性降低(PL=0.008;PL=0.008)。二次曲线分析表明,当饲粮表观代谢能为12.34 MJ/kg、蛋白质为20.50%、赖氨酸为1.10%时,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1~3周龄雌性AA肉仔鸡精氨酸最佳需要量为1.38%;以胰岛素水平和胸肌率为评价指标,精氨酸最佳需要量分别为1.39%和1.35%。
  • 孙作为1,吕明斌1,燕磊1,林海2*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78-5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和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公母分饲肉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健康状态的影响。试验采用2×2×3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罗斯308商品代肉仔鸡公雏1 314只和母雏1 530只,随机分成1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栏)。试验设高、低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42(16公/m2或18母/m2)和26 kg/m2(10公/m2或12母/m2),以出栏体重计。饲粮分阶段配制,并设高、中、低3个赖氨酸水平,分别为NRC推荐标准的120%、100%和80%。结果显示,高饲养密度极显著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增加料重比(P<0.01)。在1~35日龄,高饲养密度极显著降低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1),但在36~42日龄,结果正好相反。各日龄阶段,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而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在1~21、1~42日龄,性别与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存在互作效应;在36~42日龄,性别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存在互作效应(P<0.05)。在1~35日龄,高饲养密度对公鸡平均日增重影响较大;在36~42日龄,高饲养密度对母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较大。高饲养密度和低赖氨酸饲粮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率(P<0.05或P<0.01),公鸡的胸肌率和腹脂率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高饲养密度极显著提高肉鸡步态和脚垫损伤评分(P<0.01),公鸡的步态评分显著高于母鸡(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不能改变肉鸡的赖氨酸需求,它对于肉鸡生长的不利影响具有日龄和性别特异性。
  • 反刍动物营养
  • 许建海,张微,黄洁,姜军,孙长勉,莫放*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89-5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磷(phosphorus,P)水平对后备母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369.5±37.8) kg的杂交后备母牛[西门塔尔牛()×中国黄牛(♀)]2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4头,定量(3.50 kg/d)饲喂6种不同磷水平的精饲料,粗饲料(玉米青贮)自由采食。各试验组精饲料磷水平分别为0.38%、0.45%、0.50%、0.56%、0.61%和067%(干物质基础)。试验期为30 d,预试期20 d,正试期10 d,收集正试期后7 d饲料和粪样。测定饲料样及粪样中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磷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精饲料磷水平对牛DM、CP、NDF和ADF采食量均无影响(P>0.05);各组牛磷采食量随精饲料磷水平的升高而提高,1、2、3、4、5组依次为0.37%、0.41%、0.44%、0.47%、0.50%、0.54%,除4组和5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饲粮DM、淀粉和CP的表观消化率均没有受到磷水平的影响(P>0.05),5组饲粮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最高。结果提示,饲粮磷水平0.37%可满足后备母牛对磷的需要;当饲粮磷水平为050%时,可以较好满足后备母牛消化饲料中NDF和ADF的需求。
  • 韩昊奇1,刘大程1*,高民2,胡红莲2,谢昌贤3,邓维康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597-6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 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SARA。结果表明:随着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NFC/NDF比的增大,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 水产营养
  • 王煜恒1,2,王爱民1*,刘文斌2,於叶兵1,封功能1,杨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04-6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体脂沉积、脂类代谢酶活性、消化酶活性和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尾均重(6.04±0.05) g的健康异育银鲫鱼种525尾,驯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的鱼油、豆油、猪油、花生油和混合油(鱼油︰豆油︰猪油=3︰4︰3),制成5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鱼油组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腹脂率以及肌肉中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鱼油组肝胰脏脂蛋白酯酶和肝酯酶活性显著高于猪油组和花生油组(P<0.05),鱼油组和豆油组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但与花生油组和混合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豆油组和混合油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且混合油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肝胰脏和肠道中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肠道淀粉酶活性普遍高于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鱼油组肌肉和肝胰脏中饱和脂肪酸(SF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异育银鲫肌肉和肝胰脏中亚油酸(C18∶2n-6)含量均以豆油组最高,鱼油组最低,且上述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鱼油能提高肝胰脏中脂蛋白酯酶和肝酯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鱼体脂肪沉积,而猪油的作用相反;饲料中脂肪酸组成影响异育银鲫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
  • 饲料营养
  • 杨震国,张伟,侯永清*,丁斌鹰,王蕾,刘玉兰,朱惠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15-6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肌肉能量状况的影响。选取18头杜洛克×长白×大白健康仔猪,体重(11.58±0.26) kg,随机分成3个处理(对照组、LPS组和NAC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NAC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 NAC,LPS组和NAC组仔猪分别于试验的第10、13、20 天腹膜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21 天仔猪麻醉后进行屠宰,取腓肠肌待测。试验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NAC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肌肉三磷酸腺苷(ATP)、腺苷酸池(TAN)和能荷(EC)水平(P<0.05)的降低及一磷酸腺苷(AMP)水平和AMP/ATP比值的升高(P<0.05);2)饲粮中添加NAC显著缓解了LPS刺激引起的磷酸化的AMP激活蛋白激酶(pAMPK)与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比值的升高(P<0.05);3)饲粮中添加NAC显著缓解了LPS刺激引起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升高(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AC可缓解LPS刺激导致的肌肉AMP和AMP/ATP的升高及ATP、TAN和EC的升高,缓解LPS刺激引起的肌肉能量过度损耗;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AC可能通过抑制AMPK磷酸化,对肌肉的能量状况产生影响。
  • 尹清强1,2,李小飞1,常娟1,郑秋红1,杨玉荣1,左瑞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2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哺乳和断奶仔猪的健康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分2个试验阶段:第1阶段,仔猪从7日龄开始诱食教槽料,28日龄断奶,然后再继续饲喂教槽料1周;第2阶段,仔猪饲喂保育料,重点研究微生态制剂对35~60日龄断奶仔猪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哺乳仔猪的教槽料或是在断奶仔猪的保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皆对仔猪的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是,在仔猪的教槽料和保育料中分别加入010%和005%微生态制剂(全价料中有效菌含量分别为1×106和5×105 cfu/g),可使仔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优于抗生素(P<0.05)。2)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在断奶仔猪的保育料中加入0.05%微生态制剂,可使仔猪胃、空肠、结肠、盲肠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而使胃和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有利于维持仔猪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稳定,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3)微生态制剂可使仔猪空肠、结肠、盲肠的肠壁厚度降低(P<0.05);使空肠和盲肠的隐窝深度下降,而使结肠隐窝深度增加(P<0.05);使胃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上升,而使空肠中淀粉酶的活力下降(P<0.05);对胃和空肠中的酸碱度无显著影响(P>0.05)。4)微生态制剂可显著地提高仔猪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及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的活力(P<0.05),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具有减少哺乳和断奶仔猪消化道疾病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仔猪生产中一种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 魏衎1,韩伟2,程茂基1,李爱科2*,张晓琳2,周天兵2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31-6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前包被微囊化乳酸乳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首先从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的小肠中分离菌株,经病原菌抑制能力、生长性能、产酸能力及逆性环境耐受力等益生特性筛选得到益生菌,同时进行16S rRNA基因和Biolog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然后选用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80只,分为3组(对照组;微囊化菌包被组:微胶囊组;菌液-不包被组:菌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饲喂同一基础配方的添加不同形式或不添加益生菌的3种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经筛选得到菌株GJ0007,鉴定为乳酸乳球菌;其生长速度快(代时<30 min)、延滞期短、产L-乳酸能力(5.6 g/L)强、抑制病原菌(大肠杆菌K88和K99、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生长、逆性环境(模拟胃液、肠液、H2O2)耐受力强等。饲养全期(1~42 d),与对照组和菌液组相比,微胶囊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6.94%(P<0.05)和11.25%(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6.13%(P<0.05)和6.19%(P>0.05)。42日龄时微胶囊组与对照组和菌液组相比较,肉仔鸡的胸腺相对重量分别提高了46.56%(P<0.05)和18.38%(P<0.05),法氏囊相对重量分别提高了16.67%(P<0.05)和5.66%(P>0.05)。由此可知,乳酸乳球菌GJ0007经微囊化包被后饲喂肉仔鸡,可改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胸腺与法氏囊的相对重量。
  • 徐少辉,武书庚,张海军,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40-6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L-肉碱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选用576只产蛋率和体重相近、健康的53周龄海兰褐产蛋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6种试验饲粮分别添加0、25、50、100、200或400 mg/kg L-肉碱,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L-肉碱未显著影响产蛋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和料蛋比(P>0.05);2)饲粮中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了试验第3周时鸡蛋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P<0.05),其中以25 mg/kg组最佳;添加L-肉碱还提高了试验第6周时鸡蛋蛋壳强度(P<0.05),其中25 mg/kg组和200 mg/kg组较佳;饲粮中添加L-肉碱有提高试验第3周和第6周蛋黄颜色的趋势(P=0.07,P=0.06),对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L-肉碱显著降低了产蛋鸡血清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试验第6周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L-肉碱不影响产蛋鸡生产性能,但可改善鸡蛋品质,降低血脂;综合考虑成本和鸡蛋品质,以饲粮中添加L-肉碱25 mg/kg为宜。
  • 志莉1,2,薛白1,2*,王之盛1,2,蔡义民3,刘振龙1,2,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47-6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玉米芯-柑橘渣混合青贮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4头平均体重(173.13±5.10) kg的健康西门塔尔杂种肉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饲养时间为50 d。4个处理分别是:1)对照组(CON),40%精料+60%牛鞭草;2)试验1组(S20),40%精料+40%牛鞭草+20%青贮料(玉米芯-柑橘渣混合青贮料);3)试验2组(S30),40%精料+30%牛鞭草+30%青贮料;4)试验3组(S40),40%精料+20%牛鞭草+40%青贮料。结果表明,S20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比CON组提高17.14%(P<0.01),S30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比CON组提高14.51%(P<0.05),S20组肉牛料重比最低(P>0.05)。4个处理间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S20组有机物的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各处理间总蛋白、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个试验组尿素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分别降低了23.09%、26.10%和30.32%。由此可知,玉米芯-柑橘渣混合青贮料替代部分牛鞭草能提高肉牛生长性能,主要表现在提高肉牛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养分消化率上。玉米芯-柑橘渣混合青贮料的添加量以占饲粮的20%为宜。
  • 许先查1,2,王建红1,刁其玉1*,屠焰1,张乃锋1,杨开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54-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粉的饲喂水平对犊牛生长、增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新生犊牛24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单笼饲养。代乳粉的饲喂水平依次为犊牛体重的1.188%(L组)、1.375%(M组)和1.563%(H组),分别在第0、2、4、6、8周称重、采血,于第3~4周和第5~6周进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M组和H组犊牛的周增重在3~4周龄阶段显著高于L组(P<0.05),在其他阶段,代乳粉的饲喂水平对犊牛周增重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3~4周龄阶段,L组犊牛的干物质和有机物的消化率显著高于H组(P<0.05),M组犊牛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H组(P<0.05),但3个处理犊牛的粗脂肪、钙和总磷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5~6周龄阶段,M组犊牛的干物质、有机物和钙消化率显著高于H组(P<0.05),3个处理犊牛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磷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受周龄影响较大,在2周龄阶段,L组和M组犊牛的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H组(P<0.05),H组犊牛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L组(P<0.05),M组犊牛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L组(P<0.05),其他周龄阶段饲喂水平对其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代乳粉的饲喂水平对犊牛周增重、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代乳粉的适宜饲喂水平为犊牛体重的1.375%。
  • 温安祥1,周定刚2*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62-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内毒素(LPS)刺激下中华鳖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择健康、均重为(332.35±13.75) g的中华鳖成鳖72只,随机分成4组(A~D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A、B组饲喂基础饲料,C、D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 GLN的饲料,并于试验第8天给予B、C组腹腔注射LPS 500 μg/kg BW。分别于注射后的第4、11和25天取样,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和溶菌酶(LSZ)活性以及肠黏液类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试验2:选择健康、均重为(101.92±17.53) g的中华鳖幼鳖72只,随机分成4组(E~H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E、F组饲喂基础饲料,G、H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 GLN的饲料,并分别于第8天和第51天给予F、G组腹腔注射LPS 1 000 μg/kg BW。于试验第95天取样,检测各组鳖的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相对生长率、饲料系数、裙边比、体脂比以及肌肉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血浆IgM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4 d<0.01);D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极显著升高(P4 d<0.01,P11 d<0.01,P25 d<0.01),而B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降低(P4 d<0.05,P11 d<0.05)。C组肠黏液类SIgA水平显著高于A、B组(P11 d<0.05,P25 d<0.05),D组肠黏液类SIgA水平极显著高于A、B组(P11 d<0.01,P25 d<0.01)。与E组相比,F组肝细胞萎缩变形,回肠绒毛萎缩(P<0.01),G、H组回肠绒毛密度增大。此外,F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EF<0.05,PGF<0.05,PHF<0.01);H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E、G组(P<0.05);G、H组的体脂比显著低于E、F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补充GLN能缓解LPS刺激下中华鳖血浆IgM含量的上升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并对肠道类SIgA的分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饲料中补充GLN能缓解LPS刺激下中华鳖生产性能的下降。
  • 赵珂立1,徐建雄1,2*,陈小连1*,王啸春1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70-6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PS)诱导自由基建立大鼠肠道损伤模型,研究复合抗氧化剂对肠道损伤的修复作用。36只42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对照组和诱导组饲喂基础饲粮,修复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复合抗氧化剂。诱导组和修复组大鼠在试验的第5、9、13和17天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0.8 mg 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22天时,每组选取6只大鼠,进行D-木糖灌胃试验,测定肠道吸收功能。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大鼠的平均日增重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脏系数下降11.13%(P<0.05),肠道D-木糖浓度下降72.72%(P<0.05),肠道麦芽糖酶活性下降65.74%(P<0.05)。2)与诱导组相比,修复组大鼠的MDA含量下降49.31%(P<0.05),肝脏SOD和GSH-Px活性分别上升40.96%和35.04%(P<0.05),肝脏系数升高(P<0.05),肠道D-木糖含量、麦芽糖酶活性和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复合抗氧化剂对LPS造成的肠道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 饲料资源开发
  • 高有领,汪财生*,朱秋华,钱国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77-6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优化豆粕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体发酵条件,使豆粕中的植酸降解到最低水平且发酵菌种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同时了解植酸降解和发酵菌种生物量增长的相关性。采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来优化料水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试验共设17组,共5个发酵条件,每个发酵条件设3个水平(料水比分别为0.5、1.0和1.5,接种量为分别4%、8%和12%,发酵时间分别为72、96和120 h),中心点设5个重复,豆粕中的发酵菌种生物量由麦角固醇含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豆粕中植酸含量最低值为2.38 mg/g干物质,此时料水比为0.5,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为120 h;豆粕中麦角固醇含量最高值为396.74 mg/kg干物质,此时料水比0.5,接种量为12%,发酵时间为120 h。此外,豆粕中植酸降解和发酵菌种生物量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米曲霉固体发酵豆粕时植酸降解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0.5,接种量4%,发酵时间120 h;固体发酵时米曲霉生长所需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0.5,接种量12%,发酵时间120 h;米曲霉是一种高效的植酸降解菌种,具有应用于大规模豆粕发酵的潜力;麦角固醇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固体发酵过程中植酸降解或植酸酶生成量的变化。
  • 研究简报
  • 孙志昶,李永鹏,韩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86-6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甘南州藏猪肉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选取甘南州当地藏公猪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饲养组:天然放养组(Ⅰ组)、基础饲粮组(Ⅱ组)、基础饲粮+葵花籽油组(Ⅲ组)、基础饲粮+鱼油组(Ⅳ组)。于6月龄时屠宰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1)与Ⅱ、Ⅲ、Ⅳ组相比,Ⅰ组猪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同饲养方式对猪肉粗灰分和矿物质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2)Ⅰ组C18:2n-6含量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C18:3n-3含量显著低于Ⅱ、Ⅲ组(P<0.01),Ⅲ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饱和脂肪酸的比率(P/S)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Ⅳ组n-3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3)Ⅰ组烃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醛类和含硫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而各组醇类、酮类、酸类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天然放养方式对甘南州藏猪肉营养成分有影响,而油脂强化则无影响。不同饲养方式会改变其脂肪酸组成,同时会对其各类挥发性化合物的比例产生影响。
  • 李文立1,2,路静2,孙振钧1*,姜建阳2,李方正2,任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695-7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谷氨酰胺对热应激肉鸡血清和肠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Ⅱ、Ⅲ、Ⅳ、Ⅴ和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8%、1.2%、1.6%和2.0%的谷氨酰胺的饲粮。试验时间从15~42日龄,共28 d。试验期间每天09:00到17:00温度维持在(35±2) ℃,17:00至次日09:00温度维持在(30±2) ℃;鸡舍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试验测定了在热应激条件下28、42日龄肉鸡血清和肠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显著提高了热应激条件下28日龄肉鸡血清和肠道GSH-Px、SOD活性以及T-AOC和抑制·OH能力(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肠道中MDA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血清CAT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和肠道CAT活性、T-AOC(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MDA含量(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可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肉鸡血清和肠道的抗氧化性能并且对前期的影响优于后期。综合各项指标,热应激条件下肉鸡饲粮中谷氨酰胺的推荐用量为1.6%。
  • 张艳蕾,王雪鹏,王春阳,麻名文,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4): 703-7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饲粮不同苏氨酸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氮代谢、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断奶生长肉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苏氨酸添加水平为0、0.1%、0.2%、0.3%、0.4%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在初始重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饲粮添加苏氨酸能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对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影响显著(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食入氮(IN)有显著影响(P<0.05),对可消化氮(DN)、沉积氮(RN)、氮表观消化率(DN/IN)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随饲粮苏氨酸水平的增加均无显著变化(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饲粮中的苏氨酸适宜水平为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