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3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1-05-15
  

  • 全选
    |
    综述
  • 毛湘冰, 黄志清, 陈小玲, 余冰,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09-7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亮氨酸处理对哺乳动物(主要是鼠和猪)骨骼肌及其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规律,并分析讨论了这一过程中亮氨酸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大量的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表明,长期或短期高剂量的亮氨酸处理能够刺激哺乳动物骨骼肌内蛋白质的合成,而这不仅仅是由于亮氨酸可以为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和基质,还由于其可以调节骨骼肌细胞内与蛋白质合成相关信号通路(如mTOR依赖与非依赖信号通路)的活性。
  • 张勇,崔岩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15-7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细胞核内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是细胞存活、细胞周期、细胞黏附和迁移的重要调节者。本文主要介绍了NF-κB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了细胞凋亡与宰后肌肉嫩化的关系,并展望了NF-κB参与宰后肌肉嫩化过程的研究前景。
  • 高玉云,钟万福,余钗,马静云,谢青梅,毕英佐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20-7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浆蛋白粉由于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富含免疫物质等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血浆蛋白粉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血浆蛋白粉对系统和肠道抗氧化和免疫的作用以及其对内分泌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重点阐述了血浆蛋白粉在肠道的作用机理。
  • 赵一广,刁其玉,邓凯东,刘洁,姜成钢,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26-7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排放的甲烷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降低甲烷排放对减缓气候变暖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测定方法、预测模型和营养调控进行综述,为准确估测甲烷的产量和减少甲烷排放提供参考。
  • 姜俊,冯琳,胡凯,刘扬,李树红,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35-7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谷氨酰胺可提高鱼类肠上皮细胞蛋白质合成能力,增强肠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促进鱼类消化道和消化腺生长发育。本文就谷氨酰胺对鱼类消化道生长发育、肠上皮细胞蛋白质合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机理做一综述。
  • 反刍动物营养
  • 张元庆,孟庆翔,任丽萍,王芳,贺东昌,杨效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40-7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玉米和全脂大豆的粉碎、蒸汽压片及膨化处理与犊牛瘤胃的酶系发育的关系。试验采用12头(21±3)日龄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挤压膨化组、蒸汽压片组及对照组(常规粉碎组),分别饲喂采用不同加工方式的玉米和大豆配制成的开食料。试验期为3~13周龄,每周采集犊牛瘤胃液测定瘤胃中纤维素酶(包括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微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淀粉酶(包括淀粉酶和α-D-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1)挤压膨化组犊牛瘤胃中α-D-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随犊牛周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酶活性受犊牛周龄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2)蒸汽压片组犊牛瘤胃内切葡聚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随犊牛周龄增长在数据上明显增加,但统计上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受犊牛周龄影响显著(P<0.05);木聚糖酶、α-D-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则随犊牛周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3)对照组犊牛瘤胃中8种酶活性均受犊牛周龄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犊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系均受犊牛周龄和开食料中玉米和全脂大豆加工方式以及二者的互作影响,但变化规律各不一致。开食料中玉米和全脂大豆的蒸汽压片处理有助于犊牛瘤胃中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建立。
  • 曹秀青,刘立成,任燕锋,刘大森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48-7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相同亚油酸水平下,不同植物油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只雄性、健康、体重(40±1)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东北半细毛羊×陶赛特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整个试验分4期,每期16 d。按采食的饲粮中添加的不同植物油将试羊分为对照组(无添加)和3个试验组[PO组(4.00%花生油)、CO组(2.84%玉米油)和SO组(2.86%大豆油)],3个试验组亚油酸水平一致。测定24 h内瘤胃液pH、原虫数、氨态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变化以及微生物酶活性。结果表明:饲粮中不同植物油对瘤胃液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平均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每次采食后1~4 h,PO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每次采食后1~4 h,PO组的滤纸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饲粮中不同植物油后对木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粮相同亚油酸水平下,不同植物油(添加量2.84%~4.00%)对羊瘤胃发酵没有不利影响;4.00%花生油的添加使瘤胃纤维降解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果胶酶、滤纸纤维素酶和葡萄糖苷酶活性在采食后1~4 h显著降低。
  • 李君伟,麻名文,王雪鹏,王春阳,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55-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电解质平衡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00只断奶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饲喂不同饲粮电解质平衡值(分别为-150、0、200、350和500 mEq/kg)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饲粮电解质平衡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或P<0.01),对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0~350 mEq/kg的范围内,随着饲粮电解质平衡值的增加,生长肉兔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随饲粮电解质平衡值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处理3和4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电解质平衡对血浆pH、HCO-3浓度、CO2分压、O2分压和总CO2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对碱储和阴离子间隙影响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其中,处理3、4和5的碱储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2(P<0.01),处理3和4的阴离子间隙显著低于处理2(P<0.05)。饲粮电解质平衡对血清K+、Na+、Cl-、Ca2+、P5+浓度以及总蛋白、肌酐、磷酸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清葡萄糖、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其中,处理3和4获得较低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较高的血清葡萄糖、尿素氮含量。饲粮电解质平衡值为350 mEq/kg时,血清蛋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电解质平衡对血清赖氨酸、精氨酸和氨基酸总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饲粮电解质平衡值以200~350 mEq/kg为宜。
  • 水产营养
  • 林仕梅,潘瑜,罗莉,马霞,詹若蕊,毛述宏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63-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Fe)、锌(Zn)、锰(Mn)、铜(Cu)按相同的比例,分别以无机微量元素、氨基酸微量元素(Fe、Zn、Mn、Cu的添加量为无机微量元素的50%)和氨基酸微量元素组合体(Fe、Zn、Mn、Cu的添加量为无机微量元素的50%)的形式添加到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基础饲料中,组成3种试验饲料,以不添加微量元素Fe、Zn、Mn、Cu的基础饲料(粗蛋白质32%,总能14 MJ/kg)为对照饲料,分别投喂平均体重为(27.2±0.1) g的吉富罗非鱼(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8周,研究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罗非鱼生长、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Fe、Zn、Mn、Cu可以显著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肝胰脏代谢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P<0.05)。氨基酸微量元素组和氨基酸微量元素组合体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肝胰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血清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无机微量元素组(P<0.05)。由此得出,氨基酸微量元素可以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且其作用效果优于无机微量元素,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广。
  • 冯琳,彭艳,刘扬,姜俊,姜维丹,胡凯,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71-7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60 d的饲养试验比较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和微囊苏氨酸对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选取平均初重为(13.61±0.02) g的健康幼建鲤3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和微囊苏氨酸的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苏氨酸的有效含量均为125%。结果表明:微囊苏氨酸组幼建鲤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蛋白质沉积率(PPV)和脂肪沉积率(LPV)均显著高于晶体苏氨酸组(P<0.05);同时,微囊苏氨酸组幼建鲤的肝胰脏和肠重及蛋白质含量、肠长、肝体指数(HIS)和肠体指数(ISI)亦显著高于晶体苏氨酸组(P<0.05)。微囊苏氨酸组幼建鲤的各肠段皱襞高度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中肠、后肠Na+,K+-ATP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力均显著高于晶体苏氨酸组(P<0.05)。微囊苏氨酸组肝胰脏和肠道胰蛋白酶以及肠道脂肪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晶体苏氨酸组(P<0.05)。微囊苏氨酸组肝胰脏和肌肉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以及血浆氨浓度显著低于晶体苏氨酸组(P<0.05),而血清中GOT活力则显著高于晶体苏氨酸组(P<0.05)。体外溶解速率试验结果表明:晶体形式的L-苏氨酸在15 min内完全释放,而包被处理的微囊苏氨酸释放速率较慢,在120 min后才完全释放。由此得出,幼建鲤对微囊苏氨酸的利用效果优于晶体苏氨酸;与晶体苏氨酸相比,微囊苏氨酸能有效提高幼建鲤对营养的消化吸收能力。
  • 分子营养
  • 潘洪彬,赵素梅,黄英,王静,张曦,葛长荣,高士争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81-7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脂肪组织脂类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体重约15 kg的乌金猪5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分别饲喂消化能为11.74(低能组)、12.89(中能组)和14.22 MJ/kg(高能组)的3种饲粮。分别在体重为30、60和100 kg时屠宰,测定胴体脂肪率,取皮下脂肪组织,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合成代谢相关酶和因子[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脂肪酸转运因子[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体重为60和100 kg时,乌金猪脂肪率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极显著升高(P<0.01);2)体重为30和100 kg时,与中能组相比,高能组猪ACC、FAS和SREBP-1c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重60 kg时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3)体重为30和100 kg时,A-FABP表达水平随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显著提高(P<0.05),体重60 kg时表达水平随饲粮能量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体重为60 kg时,高能量饲粮显著促进乌金猪脂肪组织脂类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FAS、SREBP-1c)的表达,显著抑制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A-FABP)的表达,降低了脂肪酸转运,从而使脂肪组织的游离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增加和对外源脂肪酸的摄取降低。
  • 实验方法
  • 张建智,赵峰,张宏福,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89-7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套管中食糜、食糜干物质、肠液及肠液总蛋白流量的日内及日间变异,探讨以T型套管获取鸡肠道食糜样品的生物学特性,为鸡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采用3×6(日期×时间)完全随机设计,从健康的35只十二指肠、32只空肠及33只回肠荷术鸡中分别随机选取15只试验鸡,每组荷术鸡随机分成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术后第31天、第34天、第37天每4 h采集1次食糜,每采集1 h后间隔3 h。测定通过T型套管获得的食糜、食糜干物质、肠液及肠液总蛋白的流量。结果表明,荷术鸡的体重在术后25 d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0 d试验鸡健康正常的比例约为80%。肠段不同部位安装T型套管的试验鸡在术后恢复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沿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纵向长度上,食糜、食糜干物质及肠液流量依次降低。日内采样时间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套管内食糜、食糜干物质、肠液及肠液总蛋白流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不同采样日间的差异上,十二指肠套管内食糜、食糜干物质及肠液流量,空肠套管内食糜、肠液及肠液总蛋白流量有日间差异(P<0.05)。由此可知,荷术鸡经25 d可完全康复,利用时限在4个月以上。在自由采食、自然光照条件下,鸡小肠食糜、食糜干物质、肠液及肠液总蛋白流量上呈现白天流量大,夜间流量小的变异规律,而且在日间的平均流量上也存在差异。
  • 饲料营养
  • 黄琳,蒋宗勇,林映才,周桂莲,郑春田,陈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799-8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喂氧化鱼油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氧化相关指标、免疫因子、氧化和免疫共同相关因子的影响以及添加大豆异黄酮(SI)对其的干预作用,探讨氧化应激对新生仔猪生长、肠道免疫应答的影响机制。试验选用4日龄新生仔猪96头,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5%新鲜鱼油(Ⅰ组)、5%新鲜鱼油+50 mg/kg SI(Ⅱ组)、5%氧化鱼油(Ⅲ组)和5%氧化鱼油+50 mg/kg SI(Ⅳ组)。试验期21 d。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选取2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试验第21天Ⅲ组仔猪体重显著低于Ⅱ组(P<0.05);1~21天Ⅲ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仔猪肠道黏膜丙二醛(MDA)含量比Ⅰ组和Ⅱ组分别提高了90.89%(P<0.05)和73.28%(P<0.05)。SI添加显著提高肠道黏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氧化鱼油和SI对肠道黏膜总抗氧化能力(T-AOC)产生极显著互作效应(P<0.01)。Ⅲ组新生仔猪肠道黏膜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氧化鱼油显著提高了新生仔猪肠道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了核因子-κB(NF-κB)含量(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氧化鱼油显著降低了新生仔猪(4~24日龄)肠道抗氧化能力,引发了新生仔猪肠道的炎症反应。饲粮中添加S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新生仔猪肠道受损。
  • 杨小然,王安,郭志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07-8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磺酸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择健康1日龄金定蛋雏鸭24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分别饲喂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05%、0.10%、0.15%、0.20%牛磺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0.10%的牛磺酸可显著提高蛋雏鸭的平均日增重(ADG),降低料重比(F/G)(P<0.05)。同时,饲粮中添加0.10%的牛磺酸还可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法氏囊和脾脏指数(P<0.05),并显著降低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但对血清中SOD、GSH-Px活性,T-AOC以及胸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0.10%的牛磺酸可显著改善笼养蛋雏鸭的生长性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 周怿,刁其玉,屠焰,云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13-8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犊牛代乳粉中分别添加酵母β-葡聚糖和杆菌肽锌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组饲喂基础饲粮+75 mg/kg酵母β-葡聚糖,D组饲喂基础饲粮+60 mg/kg杆菌肽锌。试验期28 d。每日记录犊牛采食量、每14 d逐一称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在试验第21天晨饲时,给A、B、D 3组犊牛口服大肠杆菌肉汤培养基进行攻毒,C组继续正常饲养,收集攻毒后3 d直肠内容物经稀释后做微生物计数。试验结束时屠宰,取瘤胃前背盲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做肠道组织切片。结果显示:1)大肠杆菌攻毒前,B组犊牛第1~14天和第15~21天AD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6.17%和24.93%(P<0.05);攻毒后,B、D组AD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38%和30.81%(P<0.05)。试验各期饲料转化率(F/G)上,B、D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B、D组犊牛攻毒后12和24 h时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D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C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屠宰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C组可显著增加犊牛瘤胃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P<0.05)。C、D组犊牛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和B组(P<0.05);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V/C)也以试验B、C、D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代乳粉中添加75 mg/kg酵母β-葡聚糖能缓解由大肠杆菌攻毒所导致的生长性能下降、小肠组织形态损伤,从而保证犊牛健康生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 刘彩娟,孙满吉,孙金艳,吕文龙,刘薇,单安山,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21-8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酶活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饲喂不同剂量复合益生菌,分为对照组(0 cfu/d)、低剂量组(0.6×1011 cfu/d)与高剂量组(1.2×1011 cfu/d),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后,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2)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瘤胃内丙酸,丁酸和乙酸/丙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菌体蛋白(MCP)浓度(P<0.05);3)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和木聚糖酶活(P<0.05),高剂量组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微晶纤维素酶活(P<0.05),而低剂量组则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奶牛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环境,提高瘤胃内纤维素酶活。
  • 许丹丹,黄燕华,曹俊明,蓝汉冰,王国霞,张荣斌,陈晓瑛,严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28-8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核苷酸混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60尾初始体重为(0.43±0.01) 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8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1、0.2、0.4、0.6、0.8、1.0和1.2 g/kg核苷酸混合物(5′-腺苷酸∶5′-胞苷酸∶5′-尿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1∶1∶1∶1∶1,质量比)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5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4~1.2 g/kg核苷酸混合物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血细胞总数(THC)(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0.6和0.8 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0.4 g/kg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51.0%(P>0.05),并显著高于1.2 g/kg组(P<0.05)。各组肝胰腺SOD活性和T-AOC随饲料中核苷酸混合物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0.4 g/kg组达到最高值。各组血清和肝胰腺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2~1.2 g/kg核苷酸混合物可显著降低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P<0.05),而各组血清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0.4和0.6 g/kg组肌肉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显著高于1.0和1.2 g/kg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核苷酸混合物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建议添加量为0.4~0.6 g/kg。
  • 饲料安全
  • 谭建庄,刘莎莎,孙哲,张宏福,卢庆萍,萨仁娜,赵峰,杨晓光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36-8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从黏膜免疫角度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的饲用安全性。选用1日龄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含转基因豆粕和非转基因豆粕的饲粮,试验期21 d。于21 d屠宰取样。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小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的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空肠食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空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显示:饲喂2种饲粮的肉仔鸡各肠段iIEL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2组肉仔鸡空肠食糜中sIgA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组肉仔鸡空肠组织中IL-2和IL-6的含量及IL-2/IL-6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在试验期间,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对所检测的各项肠黏膜免疫指标未产生不良影响。
  • 研究简报
  • 张伟,杨震国,侯永清,丁斌鹰,朱惠玲,刘玉兰,王蕾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42-8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慢性刺激仔猪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8头健康仔猪[平均体重为(1158±026) kg],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LPS组、NAC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NAC组饲喂基础饲粮+005% NAC。在试验第10天、第13天和第20天清晨,LPS组和NAC组仔猪腹膜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21天屠宰,取小肠黏膜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LPS刺激降低了仔猪空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1)和过氧化氢酶(CAT,P<0.01)活性,提高了一氧化氮合酶(NOS,P<0.05)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0.01)活性;饲粮中添加005%的NAC提高了LPS刺激仔猪空肠黏膜CAT活性(P<0.01),降低了iNOS活性(P<0.01)。2)LPS刺激提高了仔猪空肠黏膜丙二醛(MDA,P<0.05)、过氧化氢(H2O2,P<0.05)、超氧阴离子(O-2,P<0.01)含量和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SG/GSH,P<0.01);饲粮中添加0.05%的NAC降低了LPS刺激仔猪空肠黏膜MDA(P<0.05)、H2O2(P<0.05)、O-2含量(P<001)和GSSG/GSH(P<0.01)。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005%NAC能有效缓解LPS刺激对仔猪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负影响。
  • 吕继蓉,曾凡坤,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48-8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具有与猪母乳风味相同的乳味香味剂对断奶仔猪采食量和采食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自由选择法试验,让断奶仔猪自由选择对照饲粮和试验饲粮。对照饲粮为基础饲粮,试验饲粮在对照饲粮基础上添加400 mg/kg猪乳香味剂,选择4头35日龄断奶的仔猪饲养于同一圈,分别在4个料盆中放置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每天调整料盆位置,结算饲料消耗。试验期为4 d,采用96 h全程监控摄像记录仔猪的采食行为,计算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并记录每天对照饲粮、试验饲粮的消耗量。结果显示,添加猪乳香味剂具有显著提高仔猪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和采食速度的作用,断奶仔猪平均每天的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和采食速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95%(P<0.01)、96%(P<0.05)、95%(P<0.05);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每天每次采食量和平均每天每次采食时间略有降低(P>0.05);与对照饲粮相比,仔猪对试验饲粮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181%(P>0.05)。由此可知,添加猪乳香味剂可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采食量的提高与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和采食速度的提高有关。
  • 黄春喜,袁建敏,周淑亮,王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54-8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牛磺酸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250只1日龄肉仔鸡公雏,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为基础饲粮组(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牛磺酸0.25、0.50、1.00和2.00 g/kg试验组,试验期为6周,测定肉仔鸡生长性能、胰腺消化酶活性、主要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的相对重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但线性降低了1~7日龄肉仔鸡的料重比(P<0.05);线性降低了22日龄肉仔鸡胰脏的相对重量(P=0.05),44日龄肉仔鸡胰脏的相对重量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剂量效应拟合曲线显示,添加量为0.99 g/kg时,对44日龄肉仔鸡胰脏抑制效应最大;线性提高了22日龄肉仔鸡胰腺淀粉酶活性(P<0.05),有线性提高22日龄肉仔鸡胰腺蛋白酶活性的趋势(P<0.10);同时显著提高了7日龄和22日龄肉仔鸡的胸腺指数(P<0.05)。由此可知,肉仔鸡饲粮中添加牛磺酸除可以降低肉仔鸡早期(1~7日龄)料重比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抑制胰腺发育,除对胸腺指数有提高外,对其他免疫器官指数没有显著影响。
  • 刘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62-8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急性热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了体重相近的健康的28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仔鸡120只,随机分成3组:急性热应激组、对照组和饲粮配对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热应激组AA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下降33.84%、6501%(P<0.05),料重比增加8914%(P<0.05)。同时,与饲粮配对组相比,急性热应激组的平均日增重降低2829%(P>0.05),料重比增加4227%(P>0.05)。急性热应激显著增加了肝脏、腹脂和颈皮下脂肪的相对重量(P<0.05),同时有增加腿皮下脂肪相对重量的趋势(P>0.05)。急性热应激对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对照组与饲粮配对组相比以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热应激显著增加了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成酶及腹脂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肝脏脂蛋白脂酶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知,急性热应激可使AA肉仔鸡生长性能下降,营养成分重分配,脂肪沉积增加。
  • 张旭,蒋桂韬,王向荣,胡艳,李昊帮,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69-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以384羽56周龄罗曼褐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150和200 mg/kg茶多酚。试验期63 d,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了平均蛋重(P<0.05);添加100~200 mg/kg茶多酚对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合格蛋率、料蛋比、死淘率、蛋黄和蛋白比率、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颜色及哈夫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延缓蛋在贮藏过程中哈夫单位的下降(P<0.05);茶多酚对蛋黄中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够显著降低蛋黄中的胆固醇(P<0.01)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由此可知,茶多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重;延缓蛋在贮藏中哈夫单位的下降,延长蛋的保鲜期;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和MDA含量,其中100 mg/kg为最佳添加量。
  • 杜建文,孙海洲,赵存发,李胜利,宋丽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75-8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结构对山羊消化系统尿素转运蛋白-B(UT-B)表达的影响。选用1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45 d后每组随机屠宰1只山羊,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所采集的样品中UT-B的表达情况,并对34 ku UT-B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表达的UT-B处于30~55 ku且均含有34 ku的UT-B;饲粮高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前胃(瘤胃、网胃和瓣胃)、回肠、盲肠盲囊和肾脏中34 ku UT-B的表达;玉米膨化加工减少了34 ku UT-B在回肠和肝脏的表达;各组织中34 ku UT-B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皱胃、网胃、瘤胃背囊、瘤胃腹囊、腮腺、瓣胃、十二直肠、盲肠、盲肠盲囊、回肠和肾脏。由此可知,通过改变饲粮结构可以调控山羊消化系统各组织中UT-B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尿素循环和机体氮代谢提供依据。
  • 沈文英,李卫芬,梁权,邓斌,陈南南,周绪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81-8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51.0±2.3) g的健康草鱼300尾,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试验饲料(含枯草芽孢杆菌1×105 CFU/g)。试验期为45 d。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草鱼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白球比以及溶菌酶(LZM)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草鱼血清和肝胰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胰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和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草鱼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进而促进草鱼生长。
  • 吴旋,白东清,朱国霞,宁博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23(05): 887-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1.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540尾鱼被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300、600、900、1 200、1 500 mg/kg APS的饲料,饲养期为8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纯化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与外周血液白细胞;分别采用硝基蓝四氮唑(NBT)法、格里斯氏(Griesse)试剂法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头肾巨噬细胞氧、氮呼吸爆发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各APS组的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氧、氮呼吸爆发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但仅1 200 mg/kg组鱼巨噬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显著提高(P<0.05);1 200和1 500 mg/kg APS组氮呼吸爆发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投喂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且1 200和1 500 mg/kg组增殖效果尤为显著(P<0.01)。结果提示,APS可以有效地提高黄颡鱼免疫细胞的活性,最佳剂量为1 20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