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4-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陈小玲, 黄志清, 贾刚, 郭秀兰, 唐仁勇,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591-5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 的表达。因此,深入探讨PID1基因在畜禽肉品质上的调控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将为改善畜禽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PID1基因的发现和表达规律、PID1蛋白的结构、PID1基因与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关系及其在畜禽肉质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 陈伟, 林映才, 马现永,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595-6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外界恶劣环境,或受到细菌、病毒等因素诱发的病理条件下,动物机体抗氧化/氧化平衡系统被打破,易引发氧化损伤,并可能影响到动物健康及生产。生产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异黄酮、α-硫辛酸被用作抗氧化物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该类抗氧化物质在低剂量使用条件下表现抗氧化作用,而在高剂量作用下却表现促氧化作用。本文就机体中活性氧的生成、抗氧化物质的抗/促氧化效应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动物的抗氧化研究和科学使用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 唐胜球, 梁桂桃, 董小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06-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含有萜类内酯、黄酮类和聚异戊烯醇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而萜类化合物作为强效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拮抗剂,可发挥改善心脑血管循环、降血脂、保护肝脏等生物学功能。为此,EGb已成为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就EGb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 杨静, 谢明, 侯水生, 黄苇, 喻俊英, 汪超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12-6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幼龄哺乳动物和家禽而言,精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精氨酸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调节机体代谢,而且对动物的采食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精氨酸在体内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涉及诸多途径,故其对采食行为的调控机制更为复杂。本文重点就精氨酸调控采食量的机制及其部分影响因素做简要综述。
  • 汪加明, 魏艳红, 何柳青, 曲湘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17-6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含有较高浓度的胆固醇从而限制了公众对鸡蛋的消费,开发低胆固醇鸡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遗传选育和在饲粮中添加脂肪(或脂肪酸)、中草药、植物甾醇、矿物质以及他汀类药物等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本文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非营养因素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降低鸡蛋胆固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曾凡熙, 牟永斌, 靳露, 董国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24-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公猪的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这对猪场的生产成绩非常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精子质膜的流动性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敏感性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精子的授精能力。研究表明,在公猪饲粮中添加ω-3 PUFA能提高公猪精液品质,但效果重复性还不稳定;公猪饲粮中添加ω-3 PUFA能增加猪精子中ω-3 PUFA的含量和延长精液的保存时间。本文主要综述公猪饲粮中添加ω-3 PUFA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及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其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有效提高精液品质、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 猪与禽营养
  • 袁雪波, 马黎, 陈克嶙, 陈恒灿, 郭荣富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31-6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小肠黏膜酶活性的影响,探讨Ala-Gln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选用48头(公母各占1/2)纯种云南撒坝仔猪为试验对象,35日龄断奶,按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上添加0(对照组)、0.15%、0.30%、0.45% Ala-Gln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5~60日龄。结果表明:1)0.30%组显著提高了全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随着Ala-Gln添加水平的提高,全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以二次曲线方式提高(P=0.004和P=0.006);2)0.30%组极显著提高了49日龄仔猪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各组血清白蛋白、肌酐含量及肌酸激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仔猪空肠黏膜钠泵(Na+-K+-ATPase)和总二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提示,添加适量的Ala-Gln对早期断奶仔猪具有一定的促生长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依据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推荐Ala-Gln适宜添加量为0.27%。
  • 阮栋, 蒋守群, 周桂莲, 陈芳, 洪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38-6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核黄素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探讨43~63日龄黄羽肉鸡核黄素需要量。试验选用43日龄岭南黄羽肉公鸡1 200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3.0、6.0和12.0 mg/kg核黄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 mg/kg核黄素显著提高了试验鸡平均日增重(P<0.05),各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核黄素显著降低了血清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并提高了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值(P<0.05),其中以3.0 mg/kg添加组GSH/GSSG值最高;添加6.0 mg/kg核黄素显著提高了试验鸡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P<0.05);试验鸡血浆核黄素含量随着饲粮核黄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添加水平为12.0 mg/kg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粮添加核黄素对试验鸡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血液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3.0 mg/kg核黄素显著提高了胸肌红度值(P<0.05),添加6.0 mg/kg核黄素则显著降低了胸肌亮度值(P<0.05);添加核黄素对试验鸡胸肌pH、滴水损失及胸肌黄度值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以平均日增重和抗氧化性能为评定指标,43~63日龄黄羽肉鸡核黄素适宜添加水平为3.0 mg/kg。
  • 蒋守群, 周桂莲, 蒋宗勇, 陈芳, 洪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46-6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E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1 440只43日龄岭南黄羽肉公鸡,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采用玉米淀粉-豆粕型基础饲粮,各处理饲粮营养水平除维生素E水平不同外,其他均相同。空白对照组饲喂未添加维生素E的基础饲粮,其余各处理饲粮中分别添加5、10、20、40、80 mg/kg维生素E。试验期21 d,试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表明:1)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试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性影响(P>0.05)。2)胸肌肉色的L*、a*、b*值和肌肉嫩度也未受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显著影响(P>0.05)。添加各水平维生素E均显著提高了宰后45 min胸肌pH(P<0.05),添加5、10、40、80 mg/kg维生素E均显著提高了宰后24 h胸肌pH(P<0.05)。添加20、40 mg/kg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宰后45 min胸肌滴水损失,添加5、10、40、80 mg/kg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宰后48 h胸肌滴水损失(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试鸡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10、20 mg/kg维生素E使试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7.51%、30.57%(P<0.05)。添加各水平维生素E均使试鸡肝脏中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添加20、40、80 mg/kg维生素E均显著降低了肝脏中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α-生育酚含量和肌肉中T-SOD活性(P<0.05)。以上试验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提高43~63日龄黄羽肉鸡机体抗氧化功能,改善肉品质,且添加20 mg/kg效果较好。
  • 代腊, 顾林英, 朱巧明, 朱莎, 张爱婷, 邹晓庭, 胡彩虹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54-6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缬氨酸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蛋鸡饲粮中缬氨酸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用720只体重相近的40周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分别饲喂缬氨酸水平为0.6%、0.7%、0.8%、0.9%、1.0%的饲粮,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0.8%水平组料蛋比和1.0%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最低,与其他各组均差异显著(P<0.05);各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日产蛋均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2)0.8%水平组蛋壳强度最大,1.0%水平组蛋清蛋白质含量最低,与其他各组均差异显著(P<0.05)或有显著的趋势(P<0.10);各组蛋壳厚度、哈夫单位、蛋黄颜色、蛋白高度、蛋黄和蛋清相对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3)0.8%水平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8%水平组血清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最低,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与其他各组均有差异显著的趋势(P<0.10)。4)二次曲线分析表明:当饲粮代谢能为11.31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5.81%、赖氨酸水平为0.77%时,以料蛋比为评价指标,产蛋高峰期蛋鸡缬氨酸需要量为0.78%,以蛋壳强度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缬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81%和0.75%。由此可知,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缬氨酸可降低产蛋高峰期蛋鸡料蛋比,增强蛋壳强度和提高血清葡萄糖含量。
  • 唐静, 谢明, 侯水生, 黄苇, 喻俊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61-6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估测1~21日龄不同性别北京鸭核黄素的需要量。采用2(性别:公、母)×9(饲粮核黄素水平:1.2、3.2、5.2、7.2、9.2、11.2、13.2、15.2、41.2 mg/kg)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的Z3系北京鸭公鸭和母鸭各360只,公鸭和母鸭均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结果表明:性别对1~21日龄北京鸭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血浆核黄素水平以及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核黄素水平对1~21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血浆核黄素水平以及血浆ALT、AST、LDH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分别以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血浆核黄素水平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测1~21日龄北京鸭公鸭核黄素需要量分别为3.31、3.24、5.20、3.82 mg/kg,母鸭核黄素需要量分别为3.27、3.19、3.33、3.84 mg/kg。
  • 反刍动物营养
  • 王星凌, 刘春林, 赵红波, 游伟, 成海建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69-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CP水平分别为12.56%、13.96%、15.53%和16.93%。试验分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18 d。在4 d收集期内,全量收集粪、尿,每天测量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摄入量(DMI),并在收集期最后1 d采集血样。结果表明:4个饲粮处理的DMI基本相同(P>0.05);饲粮CP水平12.56%的产奶量和能量校正奶(ECM)明显低于饲粮CP水平13.96%至16.93%(P<0.05),饲粮CP水平13.96%至16.93%的产奶量和ECM基本相同,其中饲粮CP水平13.96%和16.93%的产奶量分别为28.18和28.72 kg/d,ECM分别为32.64和32.04 kg/d;乳成分中仅乳蛋白率随着饲粮CP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饲粮CP水平12.56%和13.96%的乳氮效率明显高于饲粮CP水平15.53%和16.93%(P<0.05或P<0.01);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尿氮排出量不断增加,乳氮排出量也缓慢上涨,体内氮沉积显著增加(P<0.05或P<0.01),只有饲粮CP水平16.93%的粪氮排出量明显增加(P<0.05);饲粮CP水平12.56%的血液瘦素浓度最高(P<0.05),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β-羟丁酸(BHBA)浓度较高;而饲粮CP水平16.93%的血浆尿素氮(PUN)浓度最高(P<0.01),胰岛素和GH浓度较高,IGF-1浓度较低。由此可见,饲粮CP水平 13.96%适合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28 kg/d或ECM 32 kg/d的泌乳性能、氮利用和内分泌调节。
  • 夏科, 王志博, 郗伟斌, 姚庆, 李富国, 王燕, 赵洪波,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81-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粗饲料组合对奶牛饲粮养分消化率、能量和氮的利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6头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处于干奶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4组,每组4头。以常用的粗饲料设计A(玉米青贮+玉米秸秆)、B(玉米青贮+羊草)、C(玉米青贮+玉米秸秆+羊草)、D(玉米青贮+苜蓿草+羊草)4种粗饲料组合的饲粮。结果表明:饲粮D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饲粮(P<0.05),其次为饲粮B和饲粮C,饲粮A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饲粮(P<0.05),各饲粮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粗饲料组合显著影响饲粮摄入总能、能量消化率和能量代谢率(P<0.05),饲粮D甲烷能占摄入总能比显著低于其他3种饲粮(P<0.05)。各饲粮的粪氮、尿氮占摄入总氮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D的氮消化率显著高于饲粮B与饲粮C(P<0.05),且饲粮B显著高于饲粮A(P<0.05);饲粮B、饲粮D的氮利用率显著高于饲粮A(P<0.05)。由此可见,玉米青贮+苜蓿草+羊草型饲粮的养分消化率、能量和氮的利用均优于其他各饲粮,羊草与玉米秸秆之间存在正组合效应,两者搭配使用可提高玉米秸秆的消化率,优化能量和氮的利用。
  • 分子营养
  • 孙云子, 余冰, 陈代文, 陈希剑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689-7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饲粮蛋白质源影响断奶仔猪小肠发育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猪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不同蛋白质源饲粮下断奶仔猪(断奶0、3、7和14 d)小肠转录谱,24头仔公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处理1采用乳源蛋白质30%替代饲粮总蛋白质,处理2采用全植物蛋白质源饲粮。结果表明:1)处理1获得370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采用序列试验聚类分析,共获得26个表达模式,其中有3个显著表达模式,模式5和11显著性水平最高(P<0.01)。处理2获得263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序列试验聚类分析得到26个表达模式,其中模式3和22显著水平最高(P<0.01)。2)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和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蛋白质源饲粮对肠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基因芯片数据,从2种蛋白质源饲粮处理下的基因调控网络中筛选出12和9个具有重要影响和研究价值的基因,以及9个在2个处理中网络调控地位发生改变的共表达基因。通过基因芯片数据,从2种蛋白质源饲粮处理下的基因调控网络中筛选出12和9个具有重要影响和研究价值的基因,以及9个在2个处理中网络调控地位发生改变的共表达基因。总之,本试验筛选出了一些在不同饲粮蛋白质源影响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和功能过程中可能具有深入研究意义的候选基因。
  • 周琳, 曹广添, 张帅, 杨彩梅, 陈安国, 洪奇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04-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仔猪小肠黏膜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二肽转运载体1(PEPT1)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谷氨酰胺对其的影响。以69头(21±3)日龄断奶杜×长×大仔猪为试验动物,断奶当天选取3头猪进行屠宰,剩余6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1%谷氨酰胺。断奶后第3、5、7、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取3头猪进行屠宰(共计27头),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组织样品,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测定I-FABP和PEPT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I-FABP和PEPT1 mRNA的表达量各肠段间无显著差异(P>0.05);2)I-FABP和PEPT1 mRNA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表达量均在断奶后急剧下降,断奶第3天的表达量最低,显著低于断奶当天(P<0.05),而后逐渐升高,第14天达到峰值;3)试验组I-FABP和PEPT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表现出促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的I-FABP和十二指肠PEPT1 mRNA表达提前恢复至断奶前水平的趋势。结果提示,断奶仔猪I-FABP和PEPT1 mRNA表达量随时间而变化,谷氨酰胺对断奶后I-FABP和PEPT1 mRNA表达量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钱云霞, 韩柳, 童彩环, 郑伟贤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12-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鲈鱼视黄酸受体α(RARα)和视黄酸受体γ(RARγ)的结构及其基因的组织表达特点。采用反转录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从鲈鱼肝脏中克隆得到RARα和RARγ全长cDNA序列。检测鲈鱼肝脏、肌肉、心脏、眼、肠、肾脏、脂肪、脾脏、鳃和大脑10个组织中RARαRAR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鲈鱼RARα cDNA全长2 094 bp,5'端和3'端的非翻译区分别为124和608 bp,开放阅读框为1 362 bp,推测编码45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50.64 ku,理论等电点为8.20。2)RARγ cDNA全长1 671 bp,其中包括36 bp的5'端非翻译区、129 bp的 3'端的非翻译区和1 506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0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56.20 ku,理论等电点为4.96。3)鲈鱼RARα和RARγ都具有典型的核受体结构,两者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63.1%。鲈鱼的RARα和RARγ与红鳍东方鲀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5.2%。4)RARαRARγ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RARα基因在心脏和大脑中表达较少,在眼、鳃和肠中表达较高,而RARγ基因仅在鳃和脾脏中有较高表达。总之,本试验成功克隆了鲈鱼RARα和RARγ的全长cDNA;鲈鱼RARα和RARγ有着典型的核受体结构,在各组织中广泛分布。
  • 饲料营养
  • 郭丽君, 牛淑玲, 马倩, 赵衍铜, 柏明娜, 韩文瑜, 冯新, 王贵平, 张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22-7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抗菌肽制剂对芦花鸡胸肌肉质性状、游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案,选取1日龄健康芦花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公母各占1/2)。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及抗菌肽+酵母菌制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Ⅱ、Ⅲ组芦花鸡胸肌滴水损失较Ⅰ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纤维直径均较Ⅰ组极显著降低(P<0.01)。Ⅱ组肌纤维密度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Ⅲ组较Ⅰ组极显著提高(P<0.01)。2)Ⅱ、Ⅲ组胸肌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Ⅱ、Ⅲ组胸肌硒含量均较Ⅰ组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Ⅲ组亦显著提高了锰含量(P<0.05),对其他微量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抗菌肽+酵母菌制剂对芦花鸡胸肌肉质性状、游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的作用效果较好,且优于单独使用抗菌肽。
  • 冯德智, 张利民, 王际英, 李宝山, 马晶晶, 蒋锦坤, 张德瑞, 姜柯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29-7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亚铁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89.2±0.2) g的虹鳟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富马酸亚铁0、20、40、80、160、480 mg/kg(以铁计)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为D0、D20、D40、D80、D160和D480组,D0组为对照组。各组铁实测含量分别为62.6、79.5、99.6、139.3、215.2、538.4 mg/kg,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饲料中不同铁水平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各组血细胞比容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铁含量随着饲料中铁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脏铁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各组全鱼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0组脊椎骨和肌肉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0和D20组肝脏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鱼铜含量随饲料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各组脊椎骨铜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0组肌肉铜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D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D20、D40、D80和D160组(P<0.05),但与D480组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0组最高。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以富马酸亚铁作为铁源,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发现,以血红蛋白含量和肝脏铁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虹鳟幼鱼对饲料中铁需要量分别为99.8和100.4 mg/kg。
  • 研究简报
  • 张勇, 韩春晓, 朱宇旌, 季文彦, 邵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39-7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包被蛋氨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的影响。选用18日龄科宝500肉鸡3 78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80只鸡。对照组(A组)饲粮添加0.16%的消旋蛋氨酸(DL-Met),试验组饲粮添加含量为50%的包被蛋氨酸,添加量分别为饲粮的0.32%(B组)、0.29%(C组)、0.26%(D组)、0.22%(E组)、0.19%(F组)、0.16%(G组)。饲喂至42日龄结束。结果表明:B组和C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除G组外)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G组(P<0.05),其他生化指标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回肠消化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除G组多种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试验组的各种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随着包被蛋氨酸添加量的增加,肉鸡生长性能逐渐改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逐渐提高。饲粮添加0.19%包被蛋氨酸(替代对照组60%的蛋氨酸)即可满足肉鸡需要,即采用包被方式后,蛋氨酸最多可节约40%。
  • 许兰娇, 黎观红, 瞿明仁, 游金明, 易中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47-7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1~28日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4.75 mg/kg)中添加0、5、15、30、60、125 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28日龄。结果表明:饲粮铜不同添加水平对1~28日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适量添加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0 mg/kg时,泰和乌骨鸡血清和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由此可知,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含量,其适宜添加水平为30 mg/kg。
  • 符运勤, 刁其玉, 屠焰, 王建红, 许先查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53-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公母各1/2,分别饲喂基础饲粮(A组,由代乳粉、开食料和羊草组成)、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B组)、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菌(C组,复合菌中各菌菌数比例为1∶ 1)、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复合菌(D组,复合菌中各菌菌数比例为1∶ 1∶ 1)。每头牛食入益生菌总数为2×1010 CFU/d。试验期共8周,分0~2周龄、2~4周龄、4~6周龄和6~8周龄4期。每2周空腹称重、测量体尺、采血1次,每天记录采食量和粪便评分情况。试验0~8周龄,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各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8周龄时,B组和D组的体躯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各组采食量和犊牛粪便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不受本试验处理因素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单菌提高了犊牛0~8周龄的平均日增重和8周龄的体躯指数,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 酸杆菌的复合菌提高了犊牛8周龄的体躯指数,添加益生菌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 钟荣珍, 高艳霞, 李秋凤, 曹玉凤, 李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62-7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全棉籽比例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8头泌乳早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胎次、产犊日期接近,健康无疾病),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饲喂含5%、10%、15%全棉籽的试验饲粮。每期试验28 d,其中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21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全棉籽比例的增加,奶牛产奶量有提高趋势(P>0.05),校正乳产量极显著提高(P<0.01)。全棉籽极显著地提高了奶牛的乳脂率(P<0.01),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非脂固形物率无显著影响(P>0.05)。全棉籽极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P<0.01),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P<0.05或P<0.01);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长链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全棉籽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优化乳脂脂肪酸组成,改善乳脂品质,并以10%为泌乳早期奶牛最佳饲粮全棉籽比例。
  • 夏科, 姚庆, 李富国, 李敏, 段春宇, 郗伟斌,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69-7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苜蓿 、黑龙江2种含杂量不同羊草(杂草率分别为10%、34%)、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和玉米秸秆共7种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试验选用8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美国安德森一级苜蓿、全株玉米青贮和黑龙江公农1号苜蓿三者72 h DM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并显著高于其他4种粗饲料(P<0.05),而DM有效降解率以美国安德森一级苜蓿最高,并与依次降低的黑龙江公农1号苜蓿、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青贮差异显著(P<0.05),羊草与玉米秸秆的DM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72 h CP降解率及有效降解率以美国安德森一级苜蓿最高,且降解率与依次降低的黑龙江公农1号苜蓿、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杂草率为10%的羊草、玉米秸秆和杂草率为34%的羊草间差异显著(P<0.05)。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72 h NDF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而有效降解率以2种苜蓿较高,其次为玉米秸秆青贮与全株玉米青贮;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最低的均为杂草率为34%的羊草。因此,从7种粗饲料在奶牛瘤胃的消化特性来看:1)美国安德森一级苜蓿营养价值最高,杂草率为34%的羊草与玉米秸秆营养价值较低;2)羊草的品质受杂草率的影响;3)青贮能改善玉米秸秆的品质。
  • 汪水平, 田兴舟, 何琴, 王红杨, 邓红丽, 李岑曦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78-7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尿素对肉兔生长发育与血液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120只5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11.11%的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以糊化淀粉缓释尿素的方式添加1%、2%和3%尿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试验第2天,3%尿素组80%试验兔因发生氨中毒而死亡。1%尿素组试验兔末重、增重和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尿素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1%和2%尿素组试验兔全血氨氮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肝脏重和系数则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尿素组试验兔日干物质进食量、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尿素组(P<0.01),而料重比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尿素组(P<0.01)。2%尿素组试验兔血清尿素氮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尿素组(P<0.01)。2%尿素组试验兔心脏、脾脏和肾脏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尿素组(P<0.05),而肾脏系数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尿素组(P<0.01)。2%尿素组试验兔胃重、十二指肠重与长、空肠重与长、回肠重与长、盲肠重与系数、蚓突重与系数及长、大肠重与长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尿素组(P<0.05或P<0.01),且回肠系数及盲肠长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3%的尿素会造成肉兔氨中毒死亡;添加2%的尿素会使肉兔生长发育停滞;添加1%的尿素可改善肉兔育肥性能,但会对肝脏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 易金娥, 屠迪, 邬静, 袁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4): 786-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2.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桦木酸(BA)对小鼠免疫器官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昆明系小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每天每只分别按每千克体重0、0.25、0.50、1.00 mg的剂量给予BA,BA混悬于0.2 mL 1%可溶性淀粉溶液中。以灌胃方式给予,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14 d后,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和胸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BA可使小鼠脾脏和胸腺中SOD、GSH-Px活性以及T-AOC升高,MDA含量降低。其中,每千克体重灌胃0.50 mg BA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脾脏和胸腺中GSH-Px活性和T-AOC(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胸腺和脾脏中MDA含量(P<0.05或P<0.01);每千克体重灌胃1.00 mg BA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脾脏和胸腺中SOD活性、T-AOC以及脾脏中GSH-Px活性(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胸腺和脾脏中MDA含量(P<0.01)。由此得出,BA能有效地增强小鼠免疫器官的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