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陈继发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681-68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沙门氏菌病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植物精油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并通过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以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方式,发挥抵御鸡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抗菌机制及其对鸡抵御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以期为植物精油应用于防治鸡沙门氏菌病提供参考。

  • 冯淦熠, 杨刚, 李瑞,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687-69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木薯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持续增长,木薯的营养价值与在畜禽生产领域的可利用性正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木薯的淀粉含量高,能值与玉米近似,具有玉米替代潜力。但是,氢氰酸作为木薯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会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降低木薯及其加工产物的营养价值。本文基于国内外已发表的木薯数据库中的数值,直观展示了木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在各数据库中存在的差异,分析了木薯的营养价值与特性,阐述了木薯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介绍了木薯的常见加工工艺与加工产物的营养价值,并总结了近些年有关木薯及其加工产物在猪与禽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为饲料企业充分了解木薯的营养价值、相关加工产物的营养特性及在猪与禽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 周小艺, 邢娅, 龚道清, 耿拓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699-70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鹅脂肪肝(俗称肥肝)作为高档水禽产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由营养过剩所引起。鹅肥肝是一种生理性脂肪肝,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出现的病理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不同,即使在严重的肝脂肪变性情况下,也不出现炎症、纤维化等病理症状,提示鹅肥肝存在某种独特的形成与保护机制。由于线粒体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因此可能在鹅肥肝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着重围绕鹅肥肝的特点,对鹅肥肝的形成机理、线粒体的研究进展以及线粒体与鹅肥肝形成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展开适当讨论,为鹅肥肝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动物NAFLD的防治提供参考。

  • 张海泽, 胡冰艳, 庞卫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08-71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苏氨酸是猪饲粮中重要的限制性氨基酸,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脂质代谢、参与机体免疫功能调控等作用。研究发现,在猪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可以调整饲粮氨基酸平衡,提高猪采食量及生长速度。本文就苏氨酸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以及苏氨酸对猪生理上的作用和在猪生产中的特殊意义进行总结,旨在为苏氨酸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常俊磊, 潘旭静, 吴德, 徐盛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18-72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微小RNA(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它们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病毒中,主要通过调控靶基因的翻译和mRNA稳定性而参与多种生理过程。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临时性的内分泌器官,对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而母猪胎盘的不良发育不仅会影响到妊娠期仔猪的发育,还会对生产效益造成一定的损失。研究表明,miRNA对哺乳动物的胎盘滋养层细胞和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miRNA生成过程及其功能,以及目前关于miRNA对母猪胎盘发育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提高生产效益提供理论参考。

  • 梅华迪, 李袁飞, 马现永, 余苗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27-73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降脂等生理功能,同时具有天然、无公害、无毒副等特点,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应用表明其具有改善生产性能、肠道健康和产品品质等作用。因此,番茄红素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猪和鸡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红素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猪和鸡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张盛, 蒋守群, 王一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38-7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饲料中禁用抗生素降低了对肉鸡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控制,肠道健康容易受损。通过对绿色安全添加剂的研究和饲粮营养调控技术改善肠道健康成为肉鸡养殖的新课题。本文针对黄羽肉鸡肠道健康及营养调控技术,系统地综述了饲粮氨基酸、微量元素、益生菌、酶制剂以及植物提取物调控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无抗养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我国肉鸡产业安全、高效和高质量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王小伟, 张力莉, 徐晓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55-76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幼龄反刍动物早期管理为未来的生产和健康奠定基础,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具有可塑性,受日龄增长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具有弹性高、恢复力强的微生物群落。了解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幼龄反刍动物为对象,综述了胃肠道微生物的定植过程及其功能、影响定植的因素和调控措施,为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郝怡泓, 李大彪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64-77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支链氨基酸在调节机体糖代谢以及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支链氨基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本文就支链氨基酸对乳成分合成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探明支链氨基酸如何影响乳成分的合成,为支链氨基酸在乳成分合成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 邱建强, 黄文, 王玉玺, 彭凯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72-78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单宁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适量单宁不仅不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还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肠道健康,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本文综述了单宁的来源、单宁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以及单宁对畜禽和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旨为单宁在畜禽和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陈鑫宇, 潘士锋, 邢华, 闫婕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82-78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姜黄素是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植物源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应激、抗肿瘤、抗病毒和降血糖血脂等多种药理学功能。目前,一系列研究数据表明,姜黄素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此外,姜黄素还可经肠道菌群直接代谢或由宿主-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产生生物活性代谢产物,从而进一步增强姜黄素对动物肠道健康的保护作用。姜黄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双向调节作用表明姜黄素在维持宿主肠道健康以及预防或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姜黄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将姜黄素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以及潜在的“替抗”物质应用于畜禽生产中提供参考,有益于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冯晓华, 王丽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89-79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胆汁酸(BAs)在近10年来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BAs在肠道、肝脏、脂肪细胞、肠道微生物中的许多功能均被陆续报道。研究发现,BAs不仅是促进脂质消化吸收的重要物质,还能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全身的能量稳态。动物的采食量与机体能量稳态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因此,本文针对BAs对动物采食和能量稳态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期望能为BAs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宋乐辉, 郭帅, 秦玉莹, 朱年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796-80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普拉梭菌(F. prausnitzii)是一种棒状杆菌,其一些益生作用已经利用体内或体外试验得到证实,具备作为下一代益生菌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从普拉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产丁酸作用及其在抗炎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普拉梭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研究论文
  • 李永明, 门小明, 陶新, 周永学, 冯尚连, 华卫东,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03-81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磺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功能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78 kg左右的“杜长大”育肥猪48头,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牛磺酸。试验期39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试验猪进行空腹称重,记录每个重复耗料量,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试验第39天,每重复选取3头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选取2头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肝脏样品,测定抗氧化和肌肉品质、能量代谢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ADG提高了8.11%(P<0.05),ADFI和F/G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牛磺酸显著提高了育肥猪背最长肌pH45 min、肌红蛋白含量和肉色红度(a*)值(P<0.05),但对背最长肌pH24 h、滴水损失、压榨损失、剪切力、肉色黄度(b*)值和亮度(L*)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牛磺酸显著提高了育肥猪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但对血清、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MDA、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以及T-AOC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牛磺酸显著提高了育肥猪背最长肌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 000 mg/kg牛磺酸能显著改善育肥猪肝脏抗氧化能力,调节肌肉能量代谢关键酶活性,改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

  • 雷丽莉, 张淑芳, 章岳军, 卢丽枝, 李春, 廖莹, 刘巍, 李悦伊, 沈水宝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13-82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食叶草发酵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胴体性状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大约为8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全混合发酵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6.11%),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食叶草发酵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13%、12.17%、10.30%)。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2)试验Ⅰ组中间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Ⅱ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Ⅰ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Ⅱ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试验Ⅲ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Ⅱ组血小板平均体积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血小板压积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3)试验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Ⅰ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Ⅰ、Ⅲ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Ⅲ组瘦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食叶草发酵饲粮均不同程度提高了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其中试验Ⅲ组生长性能表现最佳,同时提高了育肥猪的瘦肉率。

  • 宋敏, 王超普, 崔艺燕, 邓盾, 余苗, 刘志昌, 田志梅, 容庭, 李贞明, 马现永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23-83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提取物(MLE)对断奶仔猪粪便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和臭气物质生成的影响。试验选取48头健康且初始体重[(8.287±0.141) 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断奶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MLE组饲喂基础饲粮+0.1%的MLE。试验期28 d。试验期最后3 d(第26~28天),采集断奶仔猪的新鲜粪便,检测其主要微生物数量和臭气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MLE组粪便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MLE组粪便中乳酸、丁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粪便中乙酸、丙酸含量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粪便pH则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3)MLE组粪便中氨态氮(NH3-N)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6);4)MLE组粪便中对甲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吲哚和粪臭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5)MLE组粪便中尸胺、腐胺、组胺、色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1%的MLE能够增加断奶仔猪粪便中碳水合物降解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含氮化合物降解菌大肠杆菌的数量,从而提高粪便中乳酸及挥发性脂肪酸等有益代谢物的含量,减少NH3-N、生物胺、吲哚和粪臭素等臭气物质的生成和排放。

  • 蒋广志, 戴茜茜, 陈梅香, 刘明刚, 李杰, 阮波, 李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34-84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益生菌对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肠道菌群和代谢物和猪舍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1:从1 000头猪中挑选体重[(15.5±0.5) kg]相近的猪40头备用,将剩余的960头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平均分在2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分别放在2个栋舍中监测氨气浓度,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是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等)的试验饲粮。每个栋舍再随机挑选平均体重[(15.5±0.5) kg]接近的3栏猪(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观察猪腹泻情况。试验期30 d。试验2:将试验1中挑选出的40头猪在另一个栋舍中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猪只料重比、肠道菌群及代谢物进行研究。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和室内氨气浓度(P<0.05);添加复合益生菌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P<0.05);物种差异判别分析(LEfSe)发现,瘤胃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代谢组学KEGG通路富集到组氨酸代谢、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响应、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和磷脂信号通路等。综上所述,添加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室内氨气浓度,提高胃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猪肠道的代谢。

  • 赵旭, 庄佳荣, 李洪涛, 于娟, 张金红, 侯彦茹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45-8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配伍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6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同时添加2×108 CFU/kg丁酸梭菌和1×109 CFU/kg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同时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配伍组42日龄肉鸡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同时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门水平上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盲肠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中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盲肠中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产粪甾醇真细菌群(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中的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P<0.05);且厚壁菌门、放线菌门、CHKCI001、双歧杆菌属、产粪甾醇真细菌群的相对丰富与肉鸡的生长性能呈正相关关系(P<0.05),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脱硫菌门、蓝藻门、拟杆菌属、螺杆菌属、副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肉鸡的生长性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配伍具有改变42日龄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提高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的作用。

  • 范秋丽, 谭淑君, 李辉, 王君雁, 茅沈丽, 张盛, 陈志龙, 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55-86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辣椒碱对818肉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并与抗生素作比较,为其在替抗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600只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的818肉鸡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恩拉霉素、180 mg/kg辣椒碱和360 mg/kg辣椒碱。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肉鸡21日龄体重以及1~21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1~21日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辣椒碱Ⅰ组肉鸡40日龄体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肉鸡1~4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肉鸡血浆总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辣椒碱Ⅰ组肉鸡血浆葡萄糖、尿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甲状腺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辣椒碱Ⅰ组肉鸡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血浆GSH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3)辣椒碱Ⅰ组肉鸡空肠食糜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LP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辣椒碱Ⅰ组肉鸡空肠食糜中LPS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4)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肉鸡空肠小肽转运载体1(PepT1)和B0系统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辣椒碱Ⅰ组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辣椒碱Ⅰ组肉鸡盲肠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中另支菌属(Alistip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辣椒碱可提高818肉鸡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酶活性、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和有益菌群相对丰度,从而改善生长性能;推荐818肉鸡饲粮添加180 mg/kg辣椒碱替代抗生素。

  • 秦宋柯, 崔振川, 李慧, 曾新福, 张瑞强, 杨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65-87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360只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109 CFU/g)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 0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2)饲粮添加1 0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肉鸡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Y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含量(P<0.05),饲粮添加500和1 0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显著降低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3)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4)饲粮添加1 0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肉鸡盲肠内容物乙酸、丙酸、异丁酸和戊酸含量(P<0.05);5)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提高肉鸡盲肠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提高盲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P<0.05),且饲粮添加5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显著降低盲肠螺杆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SCFA含量,提高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并以1 000 mg/kg添加水平效果较佳。

  • 刘玮, 韩海霞, 李大鹏, 雷秋霞, 严华祥, 周艳, 刘杰, 王杰, 曹顶国, 李惠敏, 陈甫, 李福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74-89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32只40周龄健康汶上芦花母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在14.5%、15.5%和16.5%CP水平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和2×108 CFU/kg唾液乳杆菌SNK-6。预试期2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15.5%和16.5%CP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可显著提高蛋壳强度(P<0.05),16.5%CP水平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5.5%和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显著提高血清钙、磷含量(P<0.05),15.5%和16.5%CP水平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血清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饲粮CP水平以及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盲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16.5%CP水平组血清干扰素-α含量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15.5%和16.5%CP水平组盲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盲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6)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可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P<0.05),15.5%和16.5%CP水平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均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以及空肠绒毛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108CFU/kg唾液乳杆菌SNK-6可显著提高40~50周龄汶上芦花鸡蛋壳强度,提高血清钙、磷、免疫球蛋白G和盲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改善小肠组织形态;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在饲粮中添加2×108 CFU/kg唾液乳杆菌SNK-6,40~50周龄汶上芦花鸡饲粮CP水平可降低至15.5%。

  • 夏伟光, 黄雪冰, 王胜林, 王爽, 张亚男, 李凯潮, 陈伟, 郑春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892-90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在低非植酸磷(NPP)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蛋种鸭产蛋性能、种蛋蛋壳品质和孵化性能、子代骨骼指标和粪磷含量的影响,旨在明确低NPP水平饲粮与植酸酶在蛋种鸭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NPP水平分别为0.18%和0.25%,植酸酶添加水平分别为0和500 FTU/kg。试验选取54周龄龙岩山麻鸭种母鸭24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单笼饲养。试验期27周。结果表明:1)0.25%NPP组蛋种鸭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0.18%NPP组(P<0.05)。饲粮NPP和植酸酶水平对蛋种鸭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0.25%NPP组出壳雏鸭体重显著高于0.18%NPP组(P<0.05)。饲粮NPP和植酸酶水平对出壳雏鸭体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其中0.18%NPP+500 FTU/kg植酸酶组出壳雏鸭体重显著高于0.18%NPP+未添加植酸酶组(P<0.05),且与0.25%NPP+500 FTU/kg 植酸酶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NPP和植酸酶水平对种蛋蛋壳相对重量、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0.25%NPP组蛋种鸭子代雏鸭龙骨长显著高于0.18%NPP组(P<0.05)。4)0.25%NPP组蛋种鸭血浆甲状旁腺素含量显著高于0.18%NPP组(P<0.05)。5)0.25%NPP组蛋种鸭粪水溶性磷含量显著高于0.18%NPP组(P<0.05)。与未添加植酸酶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FTU/kg植酸酶显著降低粪总磷含量(P<0.05)。由此可见,蛋种鸭饲粮NPP水平从0.18%提高至0.25%,能够显著提高雏鸭出壳体重和龙骨长;在NPP水平为0.18%的饲粮中添加500 FTU/kg植酸酶可显著改善雏鸭出壳体重,降低蛋种鸭粪磷含量。

  • 王爽, 张亚男, 李凯潮, 夏伟光, 黄雪冰, 王胜林, 陈伟, 郑春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03-91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烟酸对产蛋高峰期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 050只体重一致的24周龄福建龙岩山麻鸭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鸭。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各组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15、30、45、60、75和90 mg/kg。试验期为16周。结果表明:1)饲粮烟酸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中烟酸添加水平的提高,蛋黄中脂肪含量逐渐下降(P<0.05),全蛋脂肪比例也逐渐下降(P<0.05),同时蛋黄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升高(P<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75和90 mg/kg烟酸显著降低蛋黄中脂肪含量(P<0.05),饲粮添加75 mg/kg烟酸显著降低全蛋脂肪比例(P<0.05),饲粮添加45、60、75和90 mg/kg烟酸显著提高蛋黄中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3)饲粮烟酸水平对血浆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当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15 mg/kg时,肝脏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同时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及载脂蛋白A1(ApoA1)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烟酸对山麻鸭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提升效果,但饲粮烟酸添加水平超过75 mg/kg时,可以促进脂肪在蛋中的分解,降低蛋黄中脂肪含量。

  • 陈文强, 李宁, 张晨悦, 贺鑫鑫, 胥蕾, 杨海明,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11-92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前期饲粮非植酸磷(NPP)水平对仔鹅后期体重、血液指标和骨骼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江南白鹅公雏3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仔鹅前期(1~35日龄)分别饲喂NPP水平为0.18%、0.28%、0.38%(对照组)、0.48%和0.58%的玉米-豆粕型饲粮,后期(36~63日龄)统一饲喂正常NPP水平(0.35%)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结果显示:42日龄时,0.18%组仔鹅血清钙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中趾骨钙含量显著低于0.28%和对照组(P<0.05),0.58%组仔鹅体重、胫骨钙含量和中趾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胫骨磷含量和胫骨灰分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3日龄时,0.28%组仔鹅血清ALP活性、胫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得出,后期(36~63日龄)饲喂正常NPP水平(0.35%)饲粮可以缓解前期(1~35日龄)低NPP水平(0.18%)饲粮对仔鹅体重、血液指标和骨骼指标的负面作用;在仔鹅生产中,若后期使用正常NPP水平(0.35%)饲粮,在前期饲粮钙水平为0.80%时建议对应的NPP水平为0.28%~0.38%。

  • 张相伦, 祁兴磊, 林凤鹏, 程建波, 张少泽, 刘晓牧, 盛清凯, 赵红波, 万发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22-93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夏南牛生长性能、钙磷代谢、养分利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240.86±5.56) kg]相近、健康的夏南牛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各组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45%、0.54%、0.65%和0.7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00 d,分2个阶段,每个阶段50 d。结果表明:1)第1阶段,各组之间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第2阶段和全期,0.65%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45%组和0.54%组(P<0.05)。2)各阶段钙采食量随饲粮钙水平升高显著升高(P<0.05)。第1阶段,0.73%组粪钙排泄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45%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73%组粪磷排泄量显著高于0.54%组(P<0.05),0.73%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0.54%组(P<0.05)。第2阶段,0.45%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第1阶段,0.65%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45%组(P<0.05)。第2阶段,各组之间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之间各阶段血液钙、磷、骨钙素和降钙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5)第1阶段,各组之间血液铜、铁、锌、锰、镁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第2阶段,0.54%组血液铜含量显著低于0.45%组和0.73%组(P<0.05),各组之间血液铁、锌、锰、镁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240~330 kg夏南牛的饲粮适宜钙水平为0.65%。

  • 冯鑫, 栾嘉明, 杨东旭, 张敏, 金英海, 耿春银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33-94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充活性干酵母(ADY)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485±38) kg的延边黄牛(公牛)20头,随机分为2组(CON组和ADY组),每组10头。CON组饲喂基础饲粮(全混合日粮),ADY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补饲1 g/(头·d)ADY[菌株为酿酒酵母CNCMI-1077(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NCMI-1077),活菌数≥8.0×109 CFU/g]。试验期10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ADY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补饲ADY显著提高了牛肉的大理石花纹评分和胶原蛋白溶解度(P<0.05),使肌内脂肪含量具有一定上升趋势(P=0.067),同时显著降低了剪切力(P<0.05),趋向于增加肌纤维密度(P=0.067),趋向于减小肌纤维直径(P=0.071);3)与CON组相比,ADY组血清中MMP-2、MMP-9、MMP-13和牛肉中MMP-2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可知,补饲1 g/(头·d)ADY可提高延边黄牛的采食量和大理石花纹评分,ADY可能通过增加MMPs的浓度、胶原蛋白在牛肉中的溶解度以及肌内脂肪的含量,改善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进而影响牛肉的嫩度。

  • 龙凡, 邹必成, 王丽华, 瞿明仁, 陈传斌, 张弦, 梅文亮, 杨建军, 许兰娇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41-95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36头月龄和体重相近的锦江黄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适温组(TN组)和热应激组(HS组)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烟酸组(HN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0 mg/kg烟酸。TN组采用降温系统,保证试验牛处于适温条件下;而HS组和HN组均饲养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HS和HN组牛舍的平均温湿指数大于79,属于中度热应激。2)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第30、60天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60天的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第30、60天的血清COR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屠宰率显著降低(P<0.05),腹脂率和背膘厚度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的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pH45 min、pH24 h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肌pH45 min、pH24 h显著提高(P<0.05),背最长肌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5)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CP含量有升高的趋势(P=0.057)。6)与TN相比,HS组肉牛第30天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有提高的趋势(P=0.060);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第60天的血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7)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有提高的趋势(P=0.082),背最长肌FAS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会改变肉牛血清激素含量,降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促进脂肪分解。在饲粮中添加烟酸可以增强肉牛的抗热应激效果,降低肌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提高肌肉pH,改善肉品质,并且能够调控肉牛脂肪代谢,促进脂肪沉积。

  • 王菲菲, 孔维怡, 段静丹, 岳康, 刘欣, 郭延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53-96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揭示奶牛围产后期血液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为围产后期营养调控和代谢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体况相近、胎次相同的荷斯坦奶牛7头,尾静脉采集产后0(分娩当天)、7、14和21 d血液样本,制备血浆,进行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代谢组学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1)奶牛产后7、14和21 d血液代谢轮廓较产后0 d发生了明显改变,而产后7、14和21 d之间相比,血液代谢轮廓未发生明显变化。2)与产后0 d相比,产后7 d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丙酮酸、L-乳酸、D-葡萄糖和甜菜碱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差异倍数(FC)≤0.5],脂代谢相关代谢物肉碱C11∶DC、肉碱C12∶1、肉碱C13∶0等和氧化三甲胺(TMAO)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VIP≥1,FC≤0.5),氧化应激相关代谢物还原型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VIP≥1,FC≤0.5),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VIP≥1,FC≤0.5),胆汁酸代谢相关代谢物甘氨胆酸、甘氨脱氧胆酸、23-脱甲脱氧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含量显著上调(P<0.05,VIP≥1,FC≥2)。研究结果表明,围产后期奶牛处于代谢应激和氧化应激状态,为奶牛产后护理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 王哲文, 贺安祥, 宋和键, 张康林, 蓝岚, 李友英, 彭忠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68-97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脂肪(RPF)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内源激素、脂肪合成及代谢相关酶与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32头4岁左右、体重为(181.55±23.59) kg的健康牦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组,分别对照组(CON组,RPF添加水平为0)、试验1组(RPF1组,RPF添加水平为1.2%)、试验2组(RPF2组,RPF添加水平为2.4%)和试验3组(RPF3组,RPF添加水平为3.6%),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100 d。结果表明:1)随着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提高(P<0.05),其中RPF2组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CON组、RPF1组和PRF3组(P<0.05);随着RPF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呈线性降低(P<0.05),其中RPF3组血清TG含量显著低于CON组和RPF1组(P<0.05)。2)RPF2组和RPF3组牦牛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RPF1组(P<0.05)。3)RPF1组和RPF3组牦牛血清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4)随着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RPF对牦牛肌肉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RPF能促进牦牛肌内脂肪的沉积,但对牦牛肝脏功能有不利影响。

  • 郝文君, 薛国良, 刘书杰, 郭文杰, 张玉莹, 焦洋,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77-99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解析补饲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牦牛犊牛胸腺和脾脏部分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选取出生日龄和体重相近、健康的大通牦牛犊牛(公)20头,随机等分为2组,即对照组(CON组)和试验组(SS组)。CON组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SS组犊牛在CON组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2组每天代乳粉饲喂量相同,CON组饲喂的苜蓿干草和SS组饲喂的苜蓿干草+开食料的干物质量相同。当牦牛犊牛固体物质的干物质采食量达到1 kg/d时,2组牦牛犊牛各屠宰5头,采取胸腺、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与比较分析。预试期为30 d,正式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补饲开食料显著提高了早期断奶牦牛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改善了牦牛犊牛的生长性能。2)胸腺的转录组学测序与定量验证表明,SS组与CON组胸腺组织对比有2 004个差异基因,其中有793个是上调基因,1 211个是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DEGs)注释到796条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BP)类别414条,细胞组成(CC)类别100条,分子功能(MF)类别282条;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SS组与CON组胸腺组织共富集到差异信号通路38个,补饲开食料主要通过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上调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增强牦牛犊牛胸腺的免疫功能。3)脾脏的转录组学测序与定量验证表明,SS组和CON组脾脏组织对比有772个差异基因,其中有389个是上调基因,383个是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注释到582条GO条目,其中BP类别331条,CC类别201条,MF类别50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SS组与CON组脾脏组织共富集到13条差异信号通路,补饲开食料主要通过上调补体和凝血级联、抗原处理和呈递路径增强脾脏的免疫机能。4)牦牛犊牛胸腺和脾脏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准确。综上所述,补饲开食料能增加早期断奶牦牛犊牛的营养摄入水平,提高其生长性能;补饲开食料主要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和上调NF-κB信号通路来启动免疫反应,增强胸腺的部分免疫机能;补饲开食料通过上调抗原处理和呈递、补体和凝血级联等信号通路来增强脾脏的细胞免疫,加强机体对炎症的抵御能力。

  • 周亚楠, 冯宇哲,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995-100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苜蓿干草、燕麦干草及二者混合饲喂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组织形态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1只体重[(36.47±0.99) kg]相近、健康的45日龄牦牛公犊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7头牛。各组在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饲喂粗饲料,苜蓿干草组(AH组)饲喂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OH组)饲喂燕麦干草,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AO组)饲喂苜蓿干草+燕麦干草(苜蓿草干∶燕麦干草=1∶1),3组的粗精比均7∶3(粗饲料∶开食料)。预试期21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AO组的终末体重、瘤胃重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AH组和OH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AO组(P<0.05)。2)AO组和AH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OH组(P<0.05),AO组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3)AO组的瘤胃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1),AO组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OH组(P<0.05)。4)AO组的瘤胃肌层厚度、黏膜上皮厚度、黏膜下层厚度、乳头高度、乳头宽度和浆膜层厚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或P<0.01)。5)在门水平上,AO组和OH组的瘤胃拟杆菌门、光古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H组(P<0.05)。在属水平上,AO组和OH组的瘤胃欧鲁森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H组(P<0.05),AO组的瘤胃普雷沃氏菌属、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甲烷短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1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或P<0.01),AH组和OH组的瘤胃梭菌属UCG-0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O组(P<0.05)。综上所述,采用饲喂代乳粉方式培育哺乳期牦牛犊牛,在开食料的基础上同时饲喂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提高了牦牛犊牛体重,改变了瘤胃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正向调控了瘤胃形态和功能的发育,为青藏高原地区牦牛犊牛在粗饲料组合饲粮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管晓轩, 高民, 赵濛, 宋利文, 王典, 兰儒冰, 孙满吉, 胡红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08-101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犊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体重[(42.67±1.07)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新生荷斯坦犊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各组均饲喂牛奶和开食料,在对照组(C组)的基础上,犊泄克组(B组)2~11日龄在牛奶中添加10 g/(d·头)犊泄克;犊泄克+犊益康组(BP组)在犊牛摄入初乳后立刻灌服30 mL/头犊益康,2~11日龄在牛奶中添加10 g/(d·头)犊泄克。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BP组的1~30日龄、1~60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B组和BP组的腹泻率降低,腹泻持续时间缩短。2)与C组相比,BP组的30日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60日龄血清尿素氮(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30日龄和60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可知,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断奶前犊牛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 余烨, 高欢, 矣国, 杨明华, 张雨晨, 陈斓, $\boxed{\hbox{洪琼花}}$, 冷静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18-103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云上黑山羊常用16种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并建立不同营养成分有效降解率与营养成分含量间的预测模型。选用5头体重为(65±0.5) kg、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去势云上黑山羊,运用尼龙袋法测定16种粗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率及降解参数。结果表明:1)在72 h时,DM降解率最高的为北部地区的苜蓿,达90.54%,并且其在各个时间点的DM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其他15种粗饲料(P<0.05);DM降解率最低的为北部地区的麦糠,仅为43.95%。在72 h时,CP降解率最高的为北部地区的苜蓿,达96.41%;最低的为北部地区的麦糠,仅为53.50%。北部地区的苜蓿在各个时间点的NDF和ADF降解率均高于其他粗饲料。2)DM有效降解率最高的为南部地区的玉米青贮,CP有效降解率最高的为北部地区的蚕豆糠,ADF和NDF有效降解率最高的均为北部地区的苜蓿。3)D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均受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DM有效降解率与CP含量呈正相关,与NDF和ADF含量呈负相关;CP有效降解率与CP含量呈正相关,与NDF和ADF含量呈负相关;NDF和ADF有效降解率与ADF含量呈负相关。综上可知,北部地区苜蓿的DM、CP、ADF和NDF降解特性较优,可作为云上黑山羊优质粗饲料,北部和中部地区的麦糠降解特性较差,需与营养价值较高的粗饲料配合饲喂云上黑山羊。

  • 王锦, 张连全, 王文亮, 赵正伟, 马青, 温学飞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35-104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柠条发酵饲料对宁夏滩羊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探讨柠条发酵饲料在滩羊饲粮中适宜添加比例。选择健康、体重[(24.42±1.53) kg]相近的断奶滩羊公羔羊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100%柠条饲料,试验1组饲喂75%柠条饲料+25%柠条发酵饲料,试验2组饲喂50%柠条饲料+50%柠条发酵饲料,试验3组饲喂25%柠条饲料+75%柠条发酵饲料。结果表明:1)试验2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均低于对照组,OTU数目顺序为对照组>试验3组>试验2组>试验1组。3)各组间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2组的ACE和Chao1指数略高于对照组。4)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滩羊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厚壁菌门和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滩羊瘤胃液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Patescibacteria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滩羊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提高的趋势,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5)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滩羊瘤胃液中巨球形菌属和琥珀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瘤胃球菌属、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和普雷沃菌科UCG_001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瘤胃液中解琥珀酸菌属和普雷沃菌属_1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其余菌属相对丰度有升高或者降低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3组瘤胃液中普雷沃菌科UCG-001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其余菌属相对丰度有升高或者降低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综上可见,饲粮中添加柠条发酵饲料虽然不能提高滩羊菌群多样性,但可以显著增加厚壁菌门、解琥珀酸菌属和普雷沃菌属_1的相对丰度,从而提高终末体重,且以试验2组即添加50%柠条发酵饲料的育肥效果最好。

  • 李庆敏, 周玉香, 温红瑞, 马步仓, 沈露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46-105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氨基酸和过瘤胃脂肪(RPF)对饲喂低蛋白质饲粮滩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体重[(22.00±1.00) kg]相近的3月龄滩羊27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9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7.5 g/d过瘤胃赖氨酸(RPLys)+4.5 g/d过瘤胃蛋氨酸(RPMet),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4 g/d RPF,各组饲粮营养水平相近。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滩羊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各组间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极显著提高了33.59%和51.91%(P<0.01);试验Ⅰ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最高,并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试验Ⅱ组胴体重、骨重、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净肉重和屠宰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0.27%和12.33%(P<0.05)。4)试验Ⅰ组羊肉pH45 min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1),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5)试验Ⅰ组羊肉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1),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饲粮条件下,添加RPLys和RPMet能够提高滩羊NDF和ADF表观消化率,而添加RPF能够改善滩羊屠宰性能。

  • 张含, 桂红兵, 张晨俭, 张建丽, 孟春花, 李隐侠, 丁强, 张俊, 刘振, 钱勇, 曹少先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57-106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过瘤胃胍基乙酸(RPGAA)对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37.81±4.44) kg]相近的7月龄育肥后期湖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水平组(L组)和高水平组(H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4%、0.08%的RPGAA。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L组第1~20天和第1~40天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各组之间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3)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组的半腱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和半腱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基本正常。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04%的RPGAA能够提高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脂肪沉积。

  • 寇宇斐, 杨旭, 许辉, 张兆才, 唐德富, 李发弟, 李飞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66-107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株饲料桑比例对育肥湖羊屠宰性能、肉品质、瘤胃组织形态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54只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湖羊公羔[初始体重为(25.02±1.81) kg],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设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湖羊公羔。3组试验羊分别饲喂全株饲料桑比例为0(CON组)、4%(MUL4组)和8%(MUL8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试期7 d和正试期63 d。结果显示:1)GR值随着饲粮中全株饲料桑比例的增加呈一次线性增加(P<0.05),其中MUL8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MUL8组瘤胃重显著高于CON组和MUL4组(P<0.05)。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肝脏重、脾脏重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2)MUL8组背最长肌的pH45 min显著降低于CON组(P<0.05),而各组之间背最长肌的pH24 h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后45 min和24 h的背最长肌红度(a*)值MUL8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剪切力、失水率和蒸煮损失差异均不显著(P>0.05)。3)MUL8组肌肉的挤压硬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MUL8组和MUL4组肌肉的穿刺力与CON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MUL8组肌肉的弹性显著低于MUL4组和CON组(P<0.05)。各组之间肌肉的内聚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4)MUL8组瘤胃背囊的肌层厚度显著高于CON组和MUL4组(P<0.05)。MUL8组和MUL4组瘤胃背囊的乳头长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各组之间瘤胃背囊的乳头宽度和腹囊的肌层厚度、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5)CON组瘤胃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MUL8组(P<0.05)。CON组和MUL4组瘤胃中白色瘤胃球菌的数量显著高于MUL8组(P<0.05)。CON组和MUL4组瘤胃中反刍月形单胞菌的数量显著低于MUL8组(P<0.05)。CON组与MUL8组瘤胃中短普雷沃氏菌的数量显著高于MUL4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配合4%或8%的全株饲料桑均未对育肥湖羊的胴体重、眼肌面积、屠宰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有利于胴体脂肪的沉积;饲粮中配合8%的全株饲料桑可显著提高育肥湖羊瘤胃背囊的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有利于瘤胃发育,同时还可显著提高背最长肌的a*值,显著降低挤压力和穿刺硬度,改善育肥湖羊的肉品质。

  • 陈聪慧, 杨欣雨, 夏翠, 段春辉, 郭云霞, 纪守坤, 严慧, 刘月琴, 张英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78-109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运输前后不同处理对湖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为缓解动物运输应激、改善肉品质及提高动物福利奠定理论基础。选用平均体重相近、健康的4月龄湖羊公羔60只,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只。所有试验羊进行8 h长途运输,运输当天记为第0天,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电解多维组于第-2~7天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75 g/(d·只)电解多维,新霉素组于第0~7天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d·只)新霉素进行治疗。在第0、7、14天每组随机挑选5只羊采血并屠宰。结果表明:1)电解多维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新霉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第0~7天的ADG、ADFI均显著低于第8~14天与第0~14天(P<0.05)。2)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相比,电解多维组胴体重逐渐升高(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变化(P>0.05)。3)饲养时间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了羔羊血清皮质醇(COR)(P<0.01)、葡萄糖(Glu)(P<0.01)、乳酸(LA)(P<0.01)及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P<0.05);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第14天血清Glu含量显著高于第0、7天(P<0.05),第14天血清LA含量显著低于第0、7天(P<0.05);电解多维组第14天血清COR含量显著低于第0、7天(P<0.05),第0天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第7、14天(P<0.05)。4)饲养时间极显著影响了肌肉pH24 h、红度(a*45 min、黄度(b*45 min a 24 h * b 24 h *值及系水力(P<0.01),随着饲养时间延长,对照组第0天肌肉 a 45 m i n * a 24 h *值显著高于第7、14天(P<0.05),第7天肌肉 b 45 m i n *值显著高于第0、14天(P<0.05),第0天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第7、14天(P<0.05);电解多维组第0天肌肉亮度(L*45 min a 45 m i n * a 24 h *值显著高于第7、14天(P<0.05),第0天肌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第7、14天(P<0.05);新霉素组第0天肌肉 b 45 m i n * b 24 h *值及滴水损失显著低于第7、14天(P<0.05)。此外,第7天电解多维组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运输后抗生素治疗,运输前2 d至运输后7 d饲粮中添加0.375 g/(d·只)电解多维可提高羔羊ADG及胴体重,缓解运输应激并改善肉品质。

  • 杨瑞鑫, 李勇, 蔡小芳, 韩铖星, 郭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092-110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不同加工方式玉米(粉碎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的2种开食料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代谢组的影响。选取24只体重相近的8日龄湖羊公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饲喂含粉碎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的开食料。每组分别在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随机选取6只羔羊,采血(每组6个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随后屠宰收集瘤胃内容物(断奶前每组5个样本,断奶后每组6个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0、差异倍数(FC)>2或FC<0.5且P<0.05为标准筛选2组羔羊瘤胃内的差异代谢物,用KEGG数据库研究差异代谢物的功能和代谢通路,以P<0.05作为关键代谢通路的判别标准。结果显示:蒸汽压片玉米组羔羊血清中尿素氮和β-羟丁酸的浓度在断奶前、后均显著高于粉碎玉米组(P<0.05)。2组羔羊在断奶前、后共有862个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P<0.05),蒸汽压片玉米组分别有458(高于)和404个(低于)代谢物的相对浓度与粉碎玉米组显著不同(P<0.05);共有12条代谢通路(断奶前:味觉传导,cAMP信号通路,α-亚麻酸代谢途径,氨酰-tRNA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断奶后: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药物代谢,磷酸盐和亚磷酸盐代谢,FcεRI信号通路和萜类化合物主链的生物合成)发生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与含粉碎玉米的开食料相比,含蒸汽压片玉米的开食料增加了羔羊血清中尿素氮和β-羟丁酸的浓度,改变了瘤胃内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能量等代谢物的相对浓度及其相关代谢通路,这可能是其促进瘤胃发育的重要原因。

  • 徐浩, 院东, 臧长江, 李晓斌, 余英英, 李凤鸣, 刘保宣, 陈开旭, 刘建成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03-111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伊犁母马血液参数及新生马驹体重、体尺指标的影响。按照体重、年龄、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选择30匹妊娠后期[(280±15) d]伊犁母马,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匹,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NCG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7%的NCG。饲喂期共计52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分别于试验的第0、21、45天采集母马血液样品,分离血浆用于血浆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CG组新生马驹的初生重、体高显著提高(P<0.05),胸围、管围极显著提高(P<0.01)。NCG组母马分娩后的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9.99%(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1天,NCG组母马血浆中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一氧化氮(NO)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试验第45天,NCG组母马血浆中TNOS、iNOS、eNOS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0、21天,NCG组母马血浆中尿素氮、氨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第0天,NCG组母马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试验第45天,NCG组母马血浆中尿素氮和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第0、21、45天,NCG组母马血浆中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在伊犁母马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NCG可提高新生马驹的初生重、体尺指标及改善母马分娩后的妊娠率,提高妊娠后期母马血浆中TNOS、iNOS、eNOS活性和NO含量。NCG可以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繁殖母马妊娠后期或分娩后改善母马的繁殖力。

  • 王晓娜, 孙国君, 孙建政, 库倩倩, 沈思军, 王旭哲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12-112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松针和玉米粉对苜蓿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2个组,分别为PAMS组(30%松针+70%苜蓿)和CAMS组(10%玉米粉+90%苜蓿)。分别在青贮的第0、1、3、5、7、15、30、45和60天取样,分析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整个青贮过程中,2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青贮60 d后,PAMS组的DM、CP和WSC损失率显著低于CAMS组(P<0.05),2组之间的NDF和A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青贮过程中,2组的pH呈下降趋势(P<0.05),PAMS组的pH显著高于CAMS组(P<0.05);2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PAMS组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60 d后,PAMS组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过程中,2组的氨态氮(NH3-N)/总氮(TN)值呈上升趋势(P<0.05),PAMS组的NH3-N/TN值显著低于CAMS组(P<0.05)。3)在青贮的第1、3和5天,PAMS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结束时,2组的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青贮5 d内,2组的酵母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之后逐渐降低(P<0.05);青贮45 d后,酵母菌数量趋于稳定(P>0.05),且PAMS组的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结束时,2组均未检测到霉菌,PAMS组未检测到大肠杆菌。青贮过程中,PAMS组的好氧细菌数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4)青贮过程中,2组的总黄曲霉毒素(AFT)、玉米赤霉烯酮(ZEN)和T2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且PAMS组的总AFT、ZEN和T2毒素含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前后及2组之间的呕吐毒素(DO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松针与苜蓿混合青贮的品质高于玉米粉与苜蓿混合青贮,松针可改善苜蓿青贮饲料的品质。

  • 李晋南, 范泽, 吴迪, 王连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23-113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高糖饲料中添加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51±0.02) g的松浦镜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以鱼粉、酪蛋白、豆粕为蛋白质源,淀粉为糖源,糖水平为45%。5个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G0组)、嗜酸乳杆菌组(G1组)、动物双歧杆菌组(G2组)、鼠李糖乳杆菌组(G3组)和干酪乳杆菌组(G4组)。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G0组相比,G2、G3和G4组松浦镜鲤的末重和增重率均显著提高(P<0.05),G2和G3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G2组的脏体指数、肠体指数和肝体指数为各试验组中最高。2)与G0组相比,G2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与G0组相比,各益生菌组肠道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G1、G3和G4组肠道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除G1组外,其他益生菌组肠道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增加(P<0.05)。4)与G0组相比,G1、G2和G4组肠道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G1组肠道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高糖饲料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可提高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同时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的免疫功能。

  • 秦志清, 梁萍, 林建斌, 高苏蕊, 邱曼丽, 李学贵, 刘银华, 赖铭勇, 吴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34-114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蛋白质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旨在探讨黑脊倒刺鲃幼鱼的蛋白质需要量。选择初始体重为(8.4±0.1) g的黑脊倒刺鲃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83%、33.96%、38.52%、42.43%、46.33%和50.67%的6种等能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46.33%蛋白质水平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29.83%、33.96%、38.52%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蛋白质水平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83%蛋白质水平组肠长指数(ILI)均显著低其他各组(P<0.05),38.52%、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肥满度(CF)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2)42.4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胰蛋白酶(TP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8.52%、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TPS活性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50.67%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脂肪酶(LPS)活性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LPS活性显著高于29.83%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淀粉酶(AMS)活性显著低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AM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尿素氮(UN)和氨含量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ALT活性显著高于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AST活性显著高于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5)42.43%蛋白质水平组肠道皱壁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2.43%蛋白质水平组肠道上皮细胞高度显著高于29.83%、33.96%、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杯状细胞个数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蛋白质水平过低时,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缓慢,TPS活性低,肠道形态发育不良;而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时,则会影响黑脊倒刺鲃幼鱼肝胰脏功能和肠道发育。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GR和FCR为评价指标,得出黑脊倒刺鲃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42.10%~42.71%。

  • 周东来, 刘凡, 汪福保, 李庆荣, 邝哲师, 邢东旭, 邹宇晓, 刘振兴, 杨琼, 廖森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47-115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桑叶提取物(MLE)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驯化后体质健壮的鳜鱼[体重(42.35±0.07) g]540尾,随机分为4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MLE1组)、5(MLE5组)和10 g/kg(MLE10组)的MLE。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试验期7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LE对鳜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饲料中MLE添加水平提高,鳜鱼的成活率逐渐升高。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MLE对鳜鱼的肝体指数、肠体指数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脏体指数随着MLE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MLE添加水平为10 g/kg时脏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MLE1组鳜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提高(P<0.05),MLE5组鳜鱼血清ALT和溶菌酶(LYZ)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TP含量显著降低(P<0.05),MLE10组血清AST和LYZ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TP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MLE1组鳜鱼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MLE5组鳜鱼血清中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MLE10组鳜鱼血清中GSH和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饲料中MLE添加水平升高,鳜鱼肠道褶皱增多,绒毛高度和数量增加,肠道空腔率降低,当MLE添加水平为10 g/kg时,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1~10 g/kg的MLE能够改善肝细胞空泡化现象。综上所述,在鳜鱼配合饲料中添加1~10 g/kg的MLE不影响鳜鱼的生长性能,但随着MLE添加水平的提高,鳜鱼的成活率不断提高;添加适量的MLE能够提高鳜鱼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改善鳜鱼的肝脏和肠道健康。根据本试验结果,鳜鱼配合饲料中MLE的推荐添加水平为1 g/kg。

  • 陈沛, 杨元金, 杜合军, 杨菁, 张德志, 胡子宣, 李洋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60-116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 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 mg、平均体长为(28.40±0.28) 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投喂水蚯蚓和开口饲料9 d后,研究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存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口饲料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水蚯蚓,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水蚯蚓。2)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中华鲟仔鱼终末体重、终末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与水蚯蚓相比,开口饲料诱食性差会降低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但中华鲟仔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提高自身消化酶活性及机体免疫力来适应开口饲料。

  • 车明晓, 张新节, 陆梓晔, 迟淑艳, 谭北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69-118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糖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糖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以红鱼粉、鸡肉粉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大豆油和鱼油为主要脂肪源,分别以葡萄糖(Glu组)、蔗糖(Suc组)、糊精(Dex组)、玉米淀粉(CS组)、豌豆淀粉(PS组)和木薯淀粉(TS组)为糖源,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择健康、规格均匀的大口黑鲈鱼苗540尾[初始体重(5.01±0.04) g],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对应的6种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Suc组和PS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lu组、CS组和TS组(P<0.05),PS组和TS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lu组、Suc组和Dex组(P<0.05),Glu组、Suc组和Dex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CS组、PS组和TS组(P<0.05)。2)Glu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Suc组(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Glu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Suc组和PS组(P<0.05);Glu组和CS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Suc组和PS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Suc组、Dex组和TS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Glu组和PS组(P<0.05),而Glu组、PS组和TS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Suc组、Dex组和CS组(P<0.05)。4)PS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Glu组、Suc组和TS组(P<0.05)。5)PS组肝脏葡萄糖激酶(GK)活性显著高于Glu组和CS组(P<0.05),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活性显著高于Glu组、Suc组、Dex组和TS组(P<0.05);Suc组肝脏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低于CS组和TS组(P<0.05),且肝脏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PS组肝脏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活性显著高于Glu组和Suc组(P<0.05),肝脏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显著高于Glu组、Suc组和Dex组(P<0.05)。6)Dex组、CS组、PS组和TS组肝脏GK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lu组和Suc组(P<0.05);PS组肝脏胰岛素受体(INSR)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lu组、Suc组、Dex组和CS组(P<0.05);Glu组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IRS)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PS组显著高于Suc组和TS组(P<0.05);PS组肝脏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3KR1)、蛋白激酶B(Akt)和PEPCK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S组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lu组、Suc组、Dex组和CS组(P<0.05)。综上所述,大口黑鲈摄食蔗糖可达到与摄食豌豆淀粉相当的生长性能,但饲料利用效率和抗氧化能力较低;与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相比,摄食豌豆淀粉更有利于大口黑鲈的生长、饲料效率、抗氧化能力和对糖的利用。

  • 李日美, 寇诗瑀, 杨奇慧, 谭北平, 迟淑艳, 易远名, 朱东文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82-119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肌醇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本试验共挑选1 120尾、均重(0.65±0.01) g、健康且均匀的幼虾,随机平均分为7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0、300、600、900、1 200、2 000 mg/kg肌醇的7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养殖时长为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肌醇后,凡纳滨对虾幼虾蛋白质效率(PE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P<0.05),1 200 mg/kg组增重率(WGR)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当肌醇添加量为150 mg/kg时,饲料系数达到最低值1.46,其他各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随着饲料中肌醇添加水平上升,凡纳滨对虾幼虾全虾粗脂肪(EE)含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600、900、1 200和2 000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1 200 mg/kg时达到最低值。3)随着饲料中肌醇添加水平上升,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900、1 200和2 000 mg/kg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P<0.05);而各添加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4)凡纳滨对虾幼虾全肠有效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随饲料中肌醇添加水平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分析中,对照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150 mg/kg组(P<0.05),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述所述,饲料适宜添加水平的肌醇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并调节其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以WGR作为评价指标,饲料中添加1 761.5 mg/kg肌醇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

  • 王照欣, 梁萌青, 卫育良, 徐后国, 马强, 代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195-120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种等氮等脂饲料,通过添加加丽素粉红(含10%虾青素),使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分别为587.46、1 073.29和1 574.57 mg/kg,依次记为低虾青素组、中虾青素组和高虾青素组。然后选择大小均匀、体格健壮的雌雄亲虾各108尾,随机分别分为9个养殖池中,每组3个重复,每池12尾雌虾或雄虾。试验期16周,其中前12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试验饲料和鱿鱼混合投喂。结果表明:1)高虾青素组雌虾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低虾青素组雄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3个组亲虾性腺指数、产卵量以及血清性激素含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卵巢卵黄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与低虾青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低虾青素组无节幼体数量和受精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低虾青素组蚤状幼体数量显著低于中虾青素组(P<0.05),中虾青素组幼体变态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低虾青素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高虾青素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4)高虾青素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低虾青素组血清核因子-κB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高虾青素组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随虾青素添加水平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且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凡纳滨对虾亲虾饲料中添加适量虾青素能够提高亲虾的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卵巢卵黄蛋白含量、受精卵孵化率、幼体变态率以及无节幼体和蚤状幼体数量,从而提高亲虾的繁殖性能。

  • 关鹏, 任建刚, 黄建智, 盛月云, 贾存辉,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钱文熙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06-121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180±3) kg]接近、年龄(5岁)相同且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5期进行,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和27%的5种试验饲粮。每个试验期21 d,总试验期105 d。利用全收粪法测定塔里木马鹿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形态学观察对细菌和原虫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NDF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7% NDF水平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7% NDF水平组(P<0.05)。2)试验共统计到了10个属的原虫,其中内毛属、双毛属、前毛属、后毛属和厚毛属为优势种群。47%和42% NDF水平组瘤胃原虫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 NDF水平组瘤胃原虫密度显著高于37%、32%和27% NDF水平组(P<0.05)。3)47%和42% NDF水平组瘤胃内毛属原虫比例显著低于32%和27% NDF水平组(P<0.05),47% NDF水平组瘤胃双毛属原虫比例显著高于37%、32%和27% NDF水平组(P<0.05)。4)在门水平上,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27% NDF水平组瘤胃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2%和27% NDF水平组瘤胃Fibrobacter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47%和42% NDF水平组(P<0.05)。在属水平上,瘤胃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为优势菌属;32%和27%NDF水平组瘤胃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47%和42% NDF水平组(P<0.05)。47%和42% NDF水平组瘤胃Fibrobacter相对显著高于37%、32%和27% NDF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水平NDF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较小,塔里木马鹿瘤胃种群整体结构稳定,对高纤维饲粮有较强的耐受性。

  • 詹海杰, 曹亮, 任克良, 张元庆, 李燕平, 党文庆, 上官明军, 赵瑞生, 樊爱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19-123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柠檬酸+二甲酸钾”组合添加剂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健康的35日龄断奶獭兔20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1只,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高剂量组饲喂基础饲粮+0.34%复合酶+0.30%柠檬酸+0.70%二甲酸钾,中剂量组饲喂基础饲粮+0.34%复合酶+0.23%柠檬酸+0.53%二甲酸钾,低剂量组饲喂基础饲粮+0.34%复合酶+0.20%柠檬酸+0.46%二甲酸钾。预试期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各组獭兔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和死亡率最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胴体重、半净膛屠宰率、全净膛屠宰率均以低剂量组最高,且与中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獭兔的干物质、淀粉、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獭兔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之间獭兔的血清总胆固醇、无机磷、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最低,与对照组、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中剂量组(P<0.05或P<0.01);各组之间獭兔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圆小囊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4)低剂量组獭兔肩部、臀部、腹部被毛长度及肩部被毛密度、臀部皮张厚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獭兔的臀部、腹部被毛密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本试验条件下,生长獭兔饲粮中组合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34%复合酶+0.20%柠檬酸+0.46%二甲酸钾。

  • 张乔儒, 孙皓然, 彭章蓉, 张海华, 冯敏山, 张铁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31-124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鸡肉粉在成年雌性比格犬饲粮中的有效能值。选用6只体重为(9.67±0.52) kg的12月龄雌性比格犬,采用5×6的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设置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犬。直接法采用100%鸡肉粉饲粮(100%组);替代法饲喂基础饲粮(0组)和3个试验饲粮,3个试验饲粮分别以15%(15%组)、30%(30%组)、45%(45%组)的鸡肉粉替代基础饲粮。试验分5期进行,每期10 d(预试期3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100%组饲粮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粗纤维表观消化率为100%组>45%组>30%组>15%组>0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30%组与45%组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100%组饲粮的消化能、代谢能显著高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但代谢能与消化能比值显著低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各组间净能、净能与代谢能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3)对于原料鸡肉粉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测定以及能值评定,替代法计算所得的30%组与45%组干物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以及消化能与净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鸡肉粉代谢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100%组与45%组净能与代谢能比值分别为86.24%和80.10%,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30%组(P<0.05)。4)100%组犬粪便含水量与粪便评分均显著高于替代法组(P<0.05),其中粪便评分为4.63,代表出现腹泻。45%组粪便评分(3.50)显著高于30%组(2.90)(P<0.05),同样对动物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综上所述,在比格犬中使用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鸡肉粉的有效能值时,不同方法和不同替代比例显著影响评价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测定犬粮中鸡肉粉的有效能值适宜的替代比例为30%。

  • 毛爱鹏, 孙皓然, 周宁, 郭肖兰, 南韦肖, 李梦杰, 陈淼, 张海华, 徐超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41-124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嗜酸乳杆菌分离成分对中华田园犬体重、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的影响。选择24只初始体重为(4.80±0.91) kg的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采食基础饲粮后,4组犬分别经口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Ⅰ组,对照组)、嗜酸乳杆菌菌体(Ⅱ组)、嗜酸乳杆菌无细胞上清液(CFS)(Ⅲ组)和嗜酸乳杆菌菌液(Ⅳ组)。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各组犬各阶段体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平均日增重、增重率和总增重最高,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Ⅱ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且其他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Ⅲ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Ⅳ组血清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与Ⅰ组相比,Ⅲ组粪便中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Ⅲ组和Ⅳ组粪便中丁酸和异戊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嗜酸乳杆菌CFS有助于增强中华田园犬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而嗜酸乳杆菌菌液对机体脂质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陈奇, 韦玉衡, 谢小东, 赵怡, 王秋华, 于美玲, 韦英益, 胡庭俊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50-126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索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FEA)抵御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理。试验共设置7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PCV2感染组、脂多糖阳性对照组、芦丁阳性对照组和FEA药物组(25、50和100 μg/mL),每组4个重复。检测不同浓度FEA作用3D4/2细胞后的细胞活性;接种PCV2后,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及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活性;定量PCR检测COX-2、IL-6、IL-10、原癌基因(c-mycc-fos)、氨基酸端激酶(c-jun)、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p38 MAPK、ERK1/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25、50和100 μg/mL的FEA对3D4/2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与PCV2感染组相比,25、50和100 μg/mL FEA药物组的IL-6、IL-10和IFN-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和100 μg/mL FEA药物组的COX-1和COX-2活性显著降低(P<0.05),25、50和100 μg/mL FEA药物组的IL-6、IL-10、COX-2和c-fos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和100 μg/mL FEA药物组的c-junc-mycMAPKERK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50和100 μg/mL FEA药物组的p38 MAPK、ERK1/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FEA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并抑制p38 MAPK和ERK1/2蛋白磷酸化而调节PCV2诱导的3D4/2细胞的炎症反应。

  • 陈佳雯, 海思娆, 马立, 裘知, 韩梦怡, 王晨龙, 冯士彬, 赵畅, 王希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61-126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线粒体在玉米赤霉烯酮(ZEA)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联合染毒诱导仔猪睾丸支持细胞(SCs)内质网途径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机制。将对数生长期仔猪SCs分为对照、ZEA+DON、线粒体分裂抑制因子-1(Mdivi-1)和ZEA+DON+Mdivi-1 4个处理,处理24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率,采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及内质网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内质网途径凋亡相关基因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途径凋亡相关蛋白PERK、ATP4、CHOP和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ZEA+DON处理相比,添加Mdivi-1可极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缓解细胞、线粒体及内质网结构损伤。2)与对照处理相比,Mdivi-1处理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ZEA+DON处理和ZEA+DON+Mdivi-1处理细胞凋亡率极显著提高(P<0.01);但与ZEA+DON处理相比,ZEA+DON+Mdivi-1处理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处理相比,ZEA+DON处理和ZEA+DON+Mdivi-1处理PERKATF4、CHOPeIF2α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但与ZEA+DON处理相比,ZEA+DON+Mdivi-1处理PERKATF4、CHOPeIF2α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由此可知,线粒体通过内质网途径在ZEA与DON联合染毒仔猪SCs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干预该过程可为霉菌毒素的生殖毒性危害解除提供新思路。

  • 刘汝杰, 李明晔, 孙泽威, 仲庆振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70-127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Gln)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佳(AA)肉鸡300羽,随机分为5个组(A、B、C、D和E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A、B组运输前灌服1 mL生理盐水,C、D和E组运输前分别灌服1 mL质量分数为0.50、0.75和1.00 g/kg的Gln。灌服均在雏鸡出壳后1 h内完成,灌服结束后A组不做运输应激处理,B、C、D和E组以70 km/h的速度运输应激5 h。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ATP含量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NADH含量显著降低(P<0.05);D和E组线粒体NAD+含量显著增加(P<0.05)。2)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黏膜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黏膜RIPK1、RIPK3和ML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5 h的运输应激导致雏鸡空肠线粒体损伤,加快肠黏膜细胞凋亡进程,而运输前灌服Gln可有效缓解由运输应激造成的上述不利影响,且以灌服剂量为0.75 g/kg时效果较好。

  • 李愿, 闫素梅, 刘锦涛, 杨青苗, 郭晓宇, 郭咏梅, 郑亚光, 赵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79-128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维生素A对一氧化氮(NO)诱导损伤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蛋白合成下降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氧化应激源,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NO损伤组(NO组)和NO损伤+不同浓度(0.05、0.10、0.20、0.50、1.00、2.00、4.00 μg/mL)维生素A预保护组(NA0.05、NA0.1、NA0.2、NA0.5、VA1、VA2和NA4组),每组4个重复。待细胞生长融合至80%~90%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培养12 h后,CON组不添加维生素A和DETA/NO继续培养30 h;NO组不添加维生素A培养24 h后,再添加1 000 μmol/L的DETA/NO继续培养6 h;NA0.05、NA0.1、NA0.2、NA0.5、VA1、VA2和NA4组分别添加0.05、0.10、0.20、0.50、1.00、2.00、4.00 μg/mL的维生素A培养24 h后,再添加1 000 μmol/L DETA/NO继续培养6 h。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NO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以及细胞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含量以及αs1-酪蛋白(CSN1S1)、β-酪蛋白(CSN2)、κ-酪蛋白(CSN3)、mTORS6K1、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活性氧(ROS)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NO组相比,NA0.2~NA4组TrxR、CAT、GPx活性与T-AOC显著升高(P<0.05);NA0.2~NA1组CSN1S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NA1组S6K1活性和GPx1、CSN2和酪氨酸激酶2(JAK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NO和ROS含量显著下降(P<0.05);NA4组mTORS6K1、4EBP1和eIF4E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iNOS活性显著下降(P<0.05);NA2、NA4组mTOR含量、TrxRSTAT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可知,NO诱导损伤BMECs后导致其细胞活力、抗氧化能力和乳蛋白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下降;维生素A对NO诱导损伤的BMEC内乳蛋白合成下降有缓解作用,其效果以0.20~2.00 μg/mL较好,尤以1.00 μg/mL最好。

  • 田朋, 谢维娜, 丁红研, 单兴根, 刘畅, 李玉, 赵畅, 冯士彬, 王希春, 吴金节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88-129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黄素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0(A组)、48(B组)、88(C组)、128 μmol/L(D组)]茶黄素处理小鼠乳腺肿瘤细胞(C-127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与坏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半胱氨酸特异性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后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PI3K、Akt、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与A组相比,B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C组、D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2)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3)与A组相比,B组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PI3K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aspase-3、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组和D组PI3KBcl-2和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Caspase-3和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A组相比,B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C组和D组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PI3K、Akt、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5)荧光显微镜和透视电镜观察可见,随着茶黄素浓度的升高,细胞活性逐渐降低,坏死细胞逐渐增多,线粒体变大,线粒体嵴增多;染色质浓缩分布在核膜周围或一侧,呈眼球状;自噬体内吞噬线粒体、内质网和一些细胞内的胞质成分,再与细胞膜融合后,形成凋亡小体。综上所述,茶黄素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促凋亡基因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并且,随着茶黄素浓度的增大,茶黄素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

  • 范港, 黄鑫, 张伟伟, 邵淑丽, 杨清竹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298-130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麻二酚(CB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HC11作为培养细胞。利用MTT法筛选CBD的最佳作用浓度,最终选择2、4、6 μmol/L CBD作为后续试验的作用浓度。分别用1 μg/mL LPS单独处理,2、4、6 μmol/L CBD与1 μg/mL LPS共处理HC11细胞,并设不进行药物处理的对照组,处理24 h后分别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处理后HC11细胞内活性氧(ROS)大量生成,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2、4、6 μmol/L CBD预处理后HC11细胞内ROS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6 μmol/L CBD的效果最为显著。2)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处理后HC11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2 μmol/L CBD预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HC11细胞内SOD活性和T-AOC(P<0.05或P<0.01),而GSH-Px活性则无显著变化(P>0.05);4、6 μmol/L CBD预处理则均能极显著提高HC11细胞内GSH-Px、SOD活性和T-AOC(P<0.01)。3)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处理后HC11细胞内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加入不同浓度CBD与LPS共处理时,与LPS组相比,Nrf2、HO-1、NQO1和SOD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4)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处理后HC11细胞内Nrf2、HO-1、NQO1和SOD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加入不同浓度CBD与LPS共处理时,与LPS组相比,Nrf2、HO-1、NQO1和SOD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适宜浓度的CBD可以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促进抗氧化酶HO-1、NQO1和SOD1的表达,清除细胞内过多的ROS和MDA,从而对LPS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冯焱, 蒙爱, 冯江浩, 薛智权, 赵燕, 崔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308-132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菊粉与高脂饲粮对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清葡萄糖含量及盲肠微生物区系关联性的影响。将8周龄40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与40只雄性瘦素(Leptin)基因敲除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1~4组为野生型小鼠的不同处理组:野生型对照组(CT组)、野生型+10%短链菊粉组(CI组)、野生型+高脂组(CH组)、野生型+高脂+10%短链菊粉组(CHI组);5~8组为Leptin基因敲除小鼠的不同处理组:Leptin基因敲除对照组(OT组)、Leptin基因敲除+10%短链菊粉组(OI组)、Leptin基因敲除+高脂组(OH组)、Leptin基因敲除+高脂+10%短链菊粉组(OHI组)。试验期为8周,期间监测采食量与体增重。于第8周腹腔注射葡萄糖,注射后15、30、60和120 min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之后脱臼处死,测定体重与体长,取肝脏、生殖腺脂肪称重。取盲肠段及内容物测定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1)第12天CHI组体重显著低于CI组(P<0.05),第42~54天CH组体重显著低于CI组(P<0.05),Leptin基因敲除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型组体重均显著低于Leptin基因敲除组(P<0.05)。野生型组肥胖系数、肝重比基本低于Leptin基因敲除小组,OHI组的肝重比显著高于OI组和OT组(P<0.05)。2)30 min时,CH组和CHI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CT组和CI组(P<0.05);60 min时,OH组和OHI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分别显著高于OT组和OI组(P<0.05)。3)盲肠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与肝重比和Lee’s指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未命名梭菌纲_UCG-014属(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014)和杜博西拉属(Dubosiella)相对丰度分别与肝重比和Lee’s指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葡萄糖含量与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拉克氏梭状芽孢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和杜博西拉属相对丰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毛螺菌科_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未命名梭菌纲_UCG-014属和未命名穆里巴库莱科(norank_f_Muribaculaceae)相对丰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高脂饲粮能够显著提高肠道内菌群代谢通路的强度,且在Leptin基因敲除小鼠中更为明显,短链菊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量代谢通路的提高,优化菌群结构。

  • 李浩雨, 徐兴军, 李雪涵, 张泽鹏, 张伟伟, 邵淑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321-132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榆荚仁黄酮对睡眠剥夺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将42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多水平台睡眠剥夺法构建慢性睡眠剥夺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28 d。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每天分别灌胃30、60、120 mg/kg的榆荚仁黄酮,空白对照组(不再进行睡眠剥夺)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等量的褪黑素,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照组灌胃等量的0.5% CMC-Na溶液。结果表明:1)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大脑和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低、中浓度榆荚仁黄酮组肠道中HO-1、NQO1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大脑、肝脏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QO1和H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及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肠道Nrf2、NQO1和H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榆荚仁黄酮可提高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大脑、肝脏、肠道中HO-1、NQO1活性和Nrf2、HO-1、NQO1 mRNA相对表达量,改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氧化应激损伤。

  • 吴凯, 管先超, 曲嘉晨, 苗人方, 孙媛之, 蒲佳泽, 曲永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330-133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饲喂常规饲粮的基础上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液态三丁酸甘油酯,通过评估其对小鼠平均日增重、脏器指数及十二指肠形态结构的影响,明确液态三丁酸甘油酯按照体重补饲的适宜量。选用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昆明小鼠125只,预饲3 d后,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灌胃0.2 mL/只生理盐水)、试验Ⅰ组(灌胃1.0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Ⅱ组(灌胃2.5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Ⅲ组(灌胃3.5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Ⅳ组(灌胃5.0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每组25只。每只小鼠每天饲喂6 g小鼠常规饲粮,每日于饲喂前称重之后灌胃1次,连续灌胃28 d。在第1、7、14、21、28天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采样,记录小鼠的体重以及胸腺、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的重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十二指肠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阶段,试验Ⅰ、Ⅱ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空白组,且试验Ⅱ组在第8~14天和第22~28天与空白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在第1~7天和第8~14天与空白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1、14和28天,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胸腺和肾脏指数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灌胃14 d后,试验Ⅲ组小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大于空白组和试验Ⅰ、Ⅱ组(P<0.05);灌胃28 d后,空白组小鼠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大于试验Ⅱ、Ⅲ、Ⅳ组(P<0.05),各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绒隐比均显著大于空白组(P<0.05),同时试验Ⅲ组还显著大于试验Ⅰ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小鼠十二指肠绒毛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在饲喂常规饲粮的基础上补饲1.0~3.5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可促进小鼠生长,补饲3.5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还可改善小鼠十二指肠形态结构。

  • 邹松岩, 申瑞瑞, 李秋凤, 王明亚, 吴春会, 孙晓玉, 曹玉凤, 高艳霞, 李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338-134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对不同含水量及原料组合对薯渣混贮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筛选出适宜薯渣混贮的最佳组合。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用塑料桶将薯渣与棉籽粕和/或菜籽粕[(薯渣+菜籽粕(鲜重比例为1∶1,SC)组合、薯渣+棉籽粕(鲜重比例为1∶1,SM)组合、薯渣+菜籽粕+棉籽粕(鲜重比例为2∶1∶1,SCM)组合]按重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并调节含水量分别为45%、50%、55%。将混合后的具有不同含水量的混贮原料分别装入5 L密封塑料桶并压实,进行混贮发酵,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室温条件下贮藏70 d后用四分法进行取样,进行样品发酵品质、营养品质、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48 h)以及有氧稳定性的测定。结果显示:低含水量(45%)条件下SC组合的pH、氨态氮/总氮(AN/TN)最低,乳酸(LA)含量最高,且各处理均未检测到丁酸(BA);低含水量(45%)条件下SC组合混贮后较其他组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提高了淀粉的含量(P<0.01);在有氧暴露12 d内各处理均未发生有氧腐败,有氧稳定性时间均超过240 h;低含水量(45%)条件下SC组合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NDF、ADF和淀粉的瘤胃降解率(48 h)均为最高。综上所述,从营养品质、发酵品质以及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综合来看,以低含水量(45%)条件下以薯渣与菜籽粕按照鲜重1∶1的比例混贮效果较好。

  • 李军德, 张高瞻, 刘晓娟, 宋吉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2): 1349-136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蒲公英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建立测定黄酮含量的同步荧光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乙醇浓度、微波功率、萃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自变量,提取液的荧光强度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优化蒲公英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确定同步荧光法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1)判定系数R2=0.964 8,说明模型与实际结果拟合程度好,所得模型能解释96.48%的响应值改变,校正判定系数( R A d j 2=0.929 5)与预测判定系数( R P r e d 2=0.886 0)接近。2)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250 W,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 (g∶mL)。3)同步荧光法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波长差值(Δλ)=55 nm,Al(NO33浓度0.2%,加入pH=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 mL,室温条件下反应50 min。在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得蒲公英中黄酮的含量为3.52 mg/g。由此可见,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能较好地用于蒲公英中黄酮的提取,同步荧光法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干扰少、准确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