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9-04-20
  

  • 全选
    |
    综述
  • 李博,武书庚,张海军,岳洪源,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23-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蛋氨酸及其羟基类似物的水解、吸收、转化、日粮中(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比例及统计方法这5个方面对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相对于蛋氨酸的生物学效价的影响进行了简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猪与禽营养
  • 黄大鹏,郑本艳,李祥辉,曲红焱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28-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育肥后期三江白猪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以能量、蛋白质和赖氨酸为3因素,选择体重(69.74±0.87) kg的育肥后期三江白猪207头,按体重、性别一致原则平均分成23组,其中14个试验组,9个零水平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猪100 kg时屠宰。结果显示:能量为育肥后期三江白猪滴水损失、嫩度、肌内脂肪含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蛋白质次之;对pH1调节的重要因素为赖氨酸水平;对pH24调节的重要因素为蛋白质水平。滴水损失、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最优营养组合均为DE 13.98 MJ/kg、CP 14.00%、Lys 0.65%。低蛋白质、高赖氨酸水平和高蛋白质、低赖氨酸水平使肌内脂肪含量较低,随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的分别提高和降低,或分别降低和提高均会使肌内脂肪含量提高。
  • 罗赞,贺建华*,田科雄,金宏,赵玉蓉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34-4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二元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麦麸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选用6头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试验动物,平均体重为(34.42±0.64) kg。采用6×6拉丁方设计,设6个总磷水平(0.12%、0.25%、0.28%、0.35%、0.47%和0.54%),日粮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原料,麦麸和豆粕为磷来源。日粮中添加0.1% 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试验分6个试验期,每期6 d,4 d适应期,2 d收粪期。结果表明,生长猪粪磷的排出量与日粮磷的摄入量呈线性关系(y=0.515 7x-0.013 3,R2=0.97,P<0.01),回归法测得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为0.9330g/kg,麦麸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分别为48.07%和47.50%。分析粪磷来源发现,内源磷排泄量基本不变(P>0.05),而粪磷随日粮磷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由结果可知,线性回归法可用于测定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麦麸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
  • 罗赞,贺建华*,田科雄,罗俊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41-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鱼粉磷的真消化率。选用5头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试验动物,平均体重为(27.17±0.28) kg。采用5×5拉丁方设计,设5个磷水平(0.08%、0.12%、0.17%、0.21%和0.25%),日粮以葡萄糖和玉米淀粉等为基础原料,鱼粉为磷唯一来源。日粮中添加0.1% 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试验分5个试验期,每期6 d,4 d适应期,2 d收粪期。结果表明,生长猪粪磷的排出量与日粮磷的摄入量呈线性关系(y=0.292 7x-0.052 8, R2=0.99, P<0.01),回归法测得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为0.798 5 g/kg,鱼粉磷的真消化率为71.12%。分析粪磷来源发现,内源磷排泄量基本不变(P>0.05),而粪磷随日粮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由结果可知,线性回归法可用于测定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鱼粉磷真消化率。
  • 刘宏伟,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47-4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平对240日龄不同品种猪肌内脂肪(IMF)含量和胃肠道重量、长度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IMF含量与胃肠道重量、长度及消化酶活性的关系。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即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猪(DLY)和太湖猪2个品种,每个品种分别饲喂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HC/LP)和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LC/HP)2种日粮。选用150日龄的DLY猪和太湖猪各12头,按体重相近、性别一致的原则共分为4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饲养90 d后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LC/HP日粮相比,HC/LP日粮极显著提高了DLY猪的IMF含量(IMF为5.83%)(P<0.01),对太湖猪有提高的趋势(P>0.05),但2种日粮对2品种猪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没有显著影响(P>0.05);HC/LP日粮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了2品种猪的胰重和胰指数;无论在何种日粮下,太湖猪的胃、胰、小肠指数都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HC/LP日粮降低了2品种猪的消化酶活性,但对DLY猪的胰淀粉酶单位活性有所升高(P>0.05),其中对太湖猪的胃蛋白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LC/HP日粮下,太湖猪胰脂肪酶活性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在HC/LP日粮下,DLY猪的胰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太湖猪(P<0.05)。因此,HC/LP日粮在对2品种猪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可大幅度提高240日龄DLY猪的IMF含量,而大幅度降低了2品种猪的胰重和太湖猪的胃蛋白酶和胰脂肪酶活性,对2品种猪的胃、肝和小肠的重量或长度影响不大。
  • 王巧红,吕朝辉,李金龙,李术,徐世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54-4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一氧化氮(NO)在硒缺乏致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选择1日龄健康海蓝褐雏鸡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硒组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鸡饲料中硒含量为0.282mg/kg,缺硒组鸡饲料中硒含量为0.032mg/kg。分别于30、45、60和75日龄每组随机抽取10只鸡采样,测定脾脏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脾脏和全血中硒含量的变化;检测脾脏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量变化和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缺硒组鸡脾脏和全血中硒含量降低;脾脏和血清中GSH-Px活性降低;NO含量、NOS活性及iNOS mRNA表达量升高;脾脏淋巴细胞DNA出现降解,呈现梯形条带,电镜下细胞核皱缩,核染色质边聚、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溶解甚至消失,内质网排列紊乱、肿胀等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现象。本试验结果提示硒缺乏可引起鸡脾脏及血清NO代谢发生改变,导致脾脏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表明NO在硒缺乏致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 魏立民,侯水生,黄苇,谢明,张婷,刘福柱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62-4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评价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对0-3周龄肉鸭生产性能、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北京鸭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 500、5 000、10 000、15 000 IU/kg维生素A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日粮中维生素A水平为2 500 IU/kg即能满足北京鸭基本需要;维生素A添加水平在0~10 000 IU/kg时,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随着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0.01),10 000和15 000 IU/kg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 500 IU/kg组的绒毛长度、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 IU/kg组(P<0.05或P<0.01),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适量增加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可提高北京鸭生产性能,增加肠道的绒毛长度;肠道绒毛的发育状况和血清中维生素A均可以作为评价肉鸭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指标。
  • 杨家晃,何仁春,卢玉发*,麦伟虹,梁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68-4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合浦鹅日粮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等养分的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将120只28日龄的合浦鹅随机分成6个组,进行2个饲养和消化试验:试验1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5.10%,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0.03、11.00和11.85 MJ/kg的3种日粮;试验2组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1.50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50%、14.85%和17.83%的3种日粮。用4 mol/L HCl AIA方法测定日粮的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粗蛋白质水平为15.10%和代谢能水平为10.03 MJ/kg的日粮,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但不同代谢能水平对试鹅的生长性能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代谢能水平为11.5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2.50%的日粮也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但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试鹅的生长性能影响差异也不显著(P>0.05)。因此,28日龄以后的合浦鹅的日粮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5.10%和10.03 MJ/kg,或分别为12.50%和11.50 MJ/kg时,均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但对合浦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 反刍动物营养
  • 刘志友,孙海洲,李志明,宗泽君,李胜利,赵秀英,凌树理,张海鹰,珊丹,李志国,照日格图,潘翔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74-4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35~45kg的1.5周岁敖汉细毛羊半同胞羯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进行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组为在基础日粮条件下的3种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模式,分别为M100、M85+H15和M70+H30,旨在寻找出一种相对平衡的有利于羊毛纤维生长的敖汉细毛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适宜模式。试验结果显示,改善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可明显提高敖汉细毛羊的产毛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敖汉细毛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适宜模式接近M70+H30。
  • 周传社,谭支良*,汤少勋,孙志洪,韩雪峰,王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81-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蛋氨酸(Met)对山羊十二指肠内源氮(EN)和内源氨基酸(ENAA)流量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颈静脉插管、平均体重为(20±2.5)kg的健康湘东黑山羊为试验动物,饲喂3种Met水平分别为0.15%、0.25%和0.35%的试验日粮,采用同位素方法测定Met水平对山羊EN和ENAA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Met添加水平为0.15%时,十二指肠EN和ENAA流量均最低,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直接添加蛋氨酸对山羊十二指肠EN和ENAA流量没有显著影响作用(P>0.05),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反刍动物EN流量较为稳定。
  • 王永军,卢宁,田秀娥,杨靖宇,陈艳瑞,白成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88-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日粮不同系酸力水平对羔羊生产性能和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将24只7日龄萨能奶山羊公羔随机分成4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 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9.0和15.0 kg/t酸化剂的试验日粮(补饲料系酸力水平分别为30.0、20.0和10.0 mmol HCl/100 g;日粮系酸力水平分别为39.3、35.2和31.1 mmol HCl/100 g),研究日粮系酸力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B、C和D组羔羊日增重极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高于B组(P<0.05);(2)饲料酸化可有效改善羔羊健康状况,B、C和D组羔羊腹泻率分别较A组降低了36.36%、28.65%和81.82%;(3)B、C和D组CP、GE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4)B、C和D组DM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D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果提示,降低羔羊日粮系酸力水平,可以显著改善羔羊日增重、料重比和羔羊对日粮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有效改善羔羊健康状况,在本研究条件下以补饲料系酸力水平10.0 mmol HCl/100 g即日粮系酸力水平31.1 mmol HCl/100 g组效果最好。
  • 马德磊,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93-4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日粮铜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产性能、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新西兰断奶肉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以五水硫酸铜形式添加20、40、80和160 mg/kg铜的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对生长肉兔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P=0.002 4),对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粮铜水平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40 3,P=0.043 6),对白蛋白、白球比、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铜水平极显著影响血清胰岛素的含量(P=0.005 9),显著影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P=0.024 8),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铜适宜添加水平为40~80 mg/kg(日粮实际含量为50~90 mg/kg)。
  • 水产营养
  • 李富东,叶继丹,王琨,孙云章,凌泽春,王子甲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499-5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时间连续投喂β-葡聚糖对鲤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抵抗能力。试验采用初始体重为(61.53±0.34) g的健康鲤(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15%和0.50%的β-葡聚糖,饲养60 d。结果显示:投喂β-葡聚糖对鲤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肝胰脏中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髓过氧化物酶活力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注射嗜水气单胞菌148 h后试验组鲤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长期投喂β-葡聚糖不影响鲤生长性能,但会降低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对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的免疫保护力。
  • 孙崇岩,帅柯,冯琳,刘扬,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06-5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对幼建鲤疾病抵抗能力及免疫应答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2.34±0.02) g健康建鲤864尾,平均分成6组,每组144尾 (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尾),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9%、0.70%、1.00%、1.30%、1.60%和1.90%的饲料,饲养60 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17 d,考察蛋氨酸对幼建鲤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蛋氨酸水平极显著提高了攻毒前头肾体指数、后肾体指数、脾体指数、血液红、白细胞数量和攻毒后红细胞数量(P<0.01);显著提高了攻毒前白细胞吞噬率和攻毒后成活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率、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溶菌酶含量、补体C3含量、凝集素水平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抗体效价(P<0.05)。由此得出,蛋氨酸通过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提高特异性抗体效价从而提高幼建鲤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力,增强疾病抵抗力。
  • 饲料营养
  • 李鹏,武书庚,张海军,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13-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酸化剂配方的研制方法。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2个类型的酸化剂:磷酸型(酸化剂A)和乳酸型(酸化剂B),每种酸化剂设置6种不同的配方,通过研究不同配方的2种酸化剂的饲料pH、系酸力以及抑菌能力,建立回归方程,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2种酸化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酸化剂A中磷酸占30%、柠檬酸占20%、延胡索酸占20%、甲酸钙占5%时,酸化剂A对饲料pH、饲料系酸力以及有关细菌的抑制作用方面效果最佳;当酸化剂B中乳酸占40%、柠檬酸占20%、延胡索酸占20%时,综合效果最佳。结果提示,用均匀设计方法研制复合酸化剂的配方完全可行,而且可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率。
  • 刘坚,侯永清*,丁斌鹰,刘玉兰,朱惠玲,王蕾,李永塘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19-5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多次刺激断奶仔猪建立应激模型,研究α-酮戊二酸(AKG)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浆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AKG能否缓解仔猪应激反应。选用24头健康断奶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白,体重(7.25±0.23) kg),随机分成3个组(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和AKG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2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淀粉,AKG组饲喂基础日粮+1% AKG,在试验第10天、第12天、第14天和第16天分别在应激对照组和AKG组仔猪的腹膜注射80 μg/kg LPS。试验结果显示:(1)试验第1~9天,未注射LPS时,AKG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和应激对照组提高30.0%(P<0.05)和31.1%(P<0.05),料重比降低12.4%(P<0.05)和12.8%(P<0.05);试验第10~16天(注射LPS),应激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降低28.8%(P<0.05),料重比升高16.8%(P<0.05),但AKG组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0天,首次LPS刺激后,应激对照组的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水平降低22.7%(P<0.05),而AKG组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第16天,多次LPS刺激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应激对照组的IGF-Ⅰ和胰岛素(INS)水平分别降低21.2%(P<0.05)和25.7%(P<0.05),而AKG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 AKG能显著缓解LPS应激对杜×长×大断奶仔猪生长的负影响。
  • 齐珂珂,赵桂苹,陈继兰,郑麦青,刘蒙,文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25-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不同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ω6/ω3)对6周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肉品质、血液脂质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重量替代法使各处理日粮ω6/ω3比例分别为:30∶1、20∶1、10∶1、5∶1和2.5∶1。选用体重接近的1日龄AA鸡母雏18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期为6周,分1-4周和5-6周2个阶段。测定肉品质性状及腿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日粮ω6/ω3的降低:(1)肌肉滴水损失极显著下降(P<0.001);当ω6/ω3为5∶1时,pHi最低,日粮ω6/ω3对肌肉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01);(2)腿肌ω3 PUFA极显著增加(P<0.001),尤其是C18∶3、C20∶5和C22∶5,ω6 PUFA显著下降(P<0.05),ω6/ω3从3.50降至1.6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在1.0左右(0.96-1.04);(3)极显著地增加了腿肌中C18∶3向C20∶5和C22∶5的转化效率(P<0.001),长链ω3 PUFA(除了C18∶3)在腿肌的含量高达7.24%。日粮ω6/ω3和腿肌中C20∶5和C22∶5的关系可分别用y=2.946 7 x-1.041 3(R2=0.990 1)及y=-0.642 3 Ln(x)+2.56(R2=0.993 6)表示。本试验证明降低日粮ω6/ω3,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肉品质,并有效地增加腿肌中人体必需的ω3长链PUFA沉积,获得了营养丰富的鸡肉。
  • 田丽娜,朱风华,任慧英,姜建阳,李文立*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34-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米氧化锌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以添加硫酸锌(含锌80 mg/kg)的日粮为对照组,即A组,添加含锌40、80、120 mg/kg的3个纳米氧化锌水平组为试验组,即B、C、D组,试验期6周。试验结果表明:40 mg/kg锌添加水平的纳米氧化锌组能够显著提高(21、42 d)肉仔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P<0.01),极显著提高(21、42 d)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P<0.01),减少(21 d)血清中一氧化氮(NO)生成(P<0.05)。80 mg/kg锌添加水平的纳米氧化锌组能够极显著提高(42 d)肉仔鸡血清中GSH-Px活性(P<0.01),显著提高(42 d)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TAOC活性(P<0.05、P<0.01),极显著提高(21 d)血清中TAOC(P<0.01),减少(21、42 d)血清中NO生成(P<0.05、P<0.01),并能提高(42 d)血清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提高(21 d)肝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P<0.05)。由此可知,日粮添加纳米氧化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仔鸡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的产生,以40、80 mg/kg添加量效果较佳。
  • 李静,井婧,李绍钰,焦玉萍,魏凤仙,王琳燚,孙全友,徐彬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40-5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和吡啶羧酸铬及其互作对蛋鸡生产性能、脂质代谢及鸡蛋品质的影响。选用320只45周龄海赛克斯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 mg/kg吡啶羧酸铬(Ⅰ组)、0.4 mg/kg吡啶羧酸铬(Ⅱ组)、0.5 mg/kg酵母硒(Ⅲ组)、0.4 mg/kg吡啶羧酸铬+0.5 mg/kg酵母硒(Ⅳ组),预饲1周,试验从46周龄持续到50周龄,试验期5周(35 d)。结果表明,Ⅲ、Ⅳ组产蛋率极显著提高,料蛋比极显著降低(P<0.01)。Ⅱ、Ⅳ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Ⅲ、Ⅳ组血清高密度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Ⅱ、Ⅲ、Ⅳ组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与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Ⅲ、Ⅳ组与Ⅰ、Ⅱ组相比,鸡蛋硒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Ⅲ、Ⅳ组在试验开始到第2周末鸡蛋硒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从第2周末到第5周末,硒含量基本稳定,4个组均进入平台期。结果显示,吡啶羧酸铬极显著降低了血清及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产蛋率,降低了料蛋比,并降低了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提高了鸡蛋中的硒含量。同时添加吡啶羧酸铬和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产蛋率,降低了料蛋比,并降低了血清及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提高了血清中高密度胆固醇含量和鸡蛋中的硒含量。
  • 余冰,傅娅梅,叶楠,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46-5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固态发酵对复合蛋白质饲料(CPF)营养成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改善效果。将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接种到CPF后发酵3 d,干燥制得发酵复合蛋白质饲料(FCPF)。在测定豆粕(SBM)、CPF、FCPF常规养分和氨基酸含量基础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选择体重为(24-36±1-78) kg的杜×长×大生长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无氮日粮和以SBM、CPF及FCPF作为唯一蛋白质源配制的半纯合日粮,采用无氮日粮法测定SBM、CPF和FCPF对生长猪的蛋白质、能量消化利用率以及氨基酸回肠消化率。预试期4 d,正试期4 d。结果表明:固态发酵极显著提高了FCPF的粗蛋白质、真蛋白质、钙和总磷含量(P<0.01);除精氨酸外,氨基酸含量均有所提高。与CPF相比,FCPF蛋白质消化利用率和能量消化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的升高(P<0.05或P<0.01);除Gly以外,FCPF各氨基酸真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的升高(P<0.05或P<0.01)。FCPF大部分营养特性接近或优于SBM。由此可知,固态发酵可改善CPF的营养特性,提高其在20-50 kg生长猪上的养分消化利用率。
  • 程桂林,徐淑芳,刘凤华,郭玮,王伟,王安如,许剑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54-5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蒜挥发油(GO)能否作为安全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本实验室开发的2种精制大蒜挥发油制剂(GO-Ⅰ和GO-Ⅱ),以及市售天然大蒜油、合成大蒜油对养殖生产中常见的致病性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发现:2种制剂对供试菌都有较好抑菌作用且效果均优于天然大蒜油和合成大蒜油;精制大蒜挥发油GO-Ⅱ(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比例高)对猪大肠杆菌和鸡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 μg/mL,对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31.3 μg/mL;GO-Ⅰ对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与GO-Ⅱ相同。本研究提示GO制剂中有效成分DADS与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比例不同抗菌效果不同。
  • 姜宁,张爱忠,李玲玲,于国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61-5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蝇蛆酶解肽的生物活性。选取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大鼠。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5%和1.0%蝇蛆肽的试验日粮。饲养试验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试验前各组间各种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各种指标始终没有较大变化,而各试验组从第7天开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脾脏系数、胸腺系数、IgA及IgG含量、血清溶菌酶含量等免疫指标明显提高,其中试验Ⅱ和Ⅲ组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蝇蛆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蝇蛆肽的添加量以0.5%较为适宜。
  • 分子营养
  • 赵玉蓉,王红权,贺建华*,范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67-5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谷氨酰胺(Gln)对断奶仔猪抗菌肽PR-39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64头胎次相同、28日龄断奶、体重 (7.50±0.67) kg的三元杂交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2个组,即基础日粮对照组和1.0% Gln添加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1/2)。于试验第28天,进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分析。于第30天,采用半定量RT-PCR研究日粮中添加Gln对PR-39 mRNA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ln添加显著提高仔猪血清中IL-1β含量(P<0.05),但对血清IL-6和TNF-α及空肠黏膜TNF-α、IL-2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促使骨髓、空肠黏膜中PR-39 mRNA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骨髓和空肠黏膜中PR-39 mRNA分别提高50.5%(P<0.05)和24.0%(P<0.05)。由结果可知,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Gln能显著促使骨髓及空肠黏膜PR-39 mRNA表达上调。
  • 李思明,周定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73-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维生素D3对丝毛乌骨鸡组织中β-防御素(AVBDs)基因表达的调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饲喂不同水平(800、1 600、3 200和6 400 IU/kg)维生素D3对丝毛乌骨鸡胸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法氏囊中3个β-防御素(AVBD-1、AVBD-5和GAL-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β-防御素基因在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乌骨鸡AVBD-1和GAL-1基因的最高表达水平都在采食了3 200 IU/kg维生素D3时的空肠;AVBD-5基因的最高表达水平在采食了1 600 IU/kg 维生素D3时的十二指肠;在依次采食维生素D3 800、1 600、3 200和6 400 IU/kg的乌骨鸡组织中,3个β-防御素基因都存在先升后降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β-防御素基因在同一组织的表达水平与维生素D3饲喂水平存在剂量关系,适宜的维生素D3饲喂水平能上调这3个β-防御素基因在乌骨鸡组织中的表达量。
  • 李慧英,史彬林*,闫素梅,冯永淼,郭晓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80-5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肉仔鸡血清花生四烯酸含量、磷脂酶A2活性及小肠胞内磷脂酶A2 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5种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200、500、1 000和2 000 mg/kg的壳聚糖配制而成。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肉仔鸡血清花生四烯酸含量、磷脂酶A2活性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胞内磷脂酶A2 mRNA表达均随日粮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呈显著二次曲线增加(P<0.05);其中以500和1 000 mg/kg壳聚糖组较高,但当日粮壳聚糖添加量为2 000 mg/kg时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此可知,壳聚糖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与磷脂酶A2的活性及小肠胞内磷脂酶A2 mRNA的表达发生改变有关。
  • 杨玉,黄应祥,曹果青,张桂贤,杨文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85-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促卵泡素受体(FSHR)mRNA表达及产蛋率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体重相近的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重复18只鸡。在蛋鸡采食其他营养成分相同的情况下,配制不同梯度的能量饲料,采用相对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FSHR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高能组卵巢FSHR mRNA的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对照组、低能组随周龄的增加鸡卵巢FSHR 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14周龄,低能Ⅱ组卵巢FSH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18周龄,对照组鸡卵巢FSH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能Ⅱ组(P<0.05),除对照组外的其他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2周龄,对照组与高能Ⅱ组和低能Ⅰ组间没有差异(P>0.05),却显著高于高能Ⅰ组和低能Ⅱ组(P<0.05)。鸡22周龄卵巢FSHR mRNA表达量与22、28周龄产蛋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35周龄产蛋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46周龄产蛋率无显著相关(P>0.05)。结果提示,适当的能量水平可以提高FSHR mRNA的表达,进而提高产蛋率。
  • 研究简报
  • 梁哲,范志勇,陈永辉,周定刚,伍小松,贺建华,朱立涛,符晨星,彭慧珍,罗锐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92-5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γ-氨基丁酸(GABA)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选取经产大白母猪40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按GABA添加水平(0、25、50、100、150 mg/kg)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GABA在促进母猪摄食方面效果明显,对减少体重损失、缩短断奶-发情间隔及促进仔猪生长也有一定效果。其作用程度与日粮添加剂量和哺乳阶段均密切相关,低添加水平范围作用更为明显,且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作用呈增强趋势。就促采食作用而言,50 mg/kg GABA的效果要优于其他水平,该组母猪不仅在分娩后第1周(P<0.01)、第2周(P<0.10)和第3周(P<0.10),而且在整个试验期(P<0.01)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从相关激素看,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 GABA组母猪分娩后第1周血清瘦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2周、第3周血清神经肽Y(NPY)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50 mg/kg GABA组在分娩时(P<0.10)与分娩后第2周(P<0.05)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GABA对改善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具有一定作用,摄食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血液中NPY和瘦素含量实现,效果与添加水平和哺乳阶段密切相关,以50 mg/kg GABA作用为佳。
  • 生广旭,李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09, 21(04): 598-6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09.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观察细粉、中粉、未粉和粗粉豆粕(粒径分别为0.60-1.28、1.28-2.50、0.80-5.00和2.50-5.00 mm)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在绵羊瘤胃降解率和其日粮DM和CP的表观消化率,为反刍动物精料生产中豆粕适宜的粉碎粒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试验选用4只雄性体重相近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东北细毛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尼龙袋和全收粪法测定4种粒度豆粕DM和CP的瘤胃降解率和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豆粕粉碎粒度越小,其DM和CP在绵羊瘤胃中的降解速度越快;细粉、中粉和未粉豆粕日粮DM(P>0.05)和CP(P<0.05)表观消化率均高于粗粉豆粕日粮,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粉碎过细在绵羊瘤胃中降解较多,未粉碎豆粕DM和CP在瘤胃降解率显著低于细粉和中粉豆粕(P<0.05或P<0.01),而日粮DM和CP消化率不受影响。结果提示,未粉豆粕可以直接饲喂牛、羊,既可提高豆粕DM和CP的利用效率,又能节省豆粕的粉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