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在高糖负荷后肝胰脏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已成为限制糖类对于蛋白质节约作用的关键制约因素。关于其产生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素信号通路等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目前,针对这一限制因素也已在鲤鱼生长阶段从糖源、糖水平、投喂方式、不同营养物质干预等方面挖掘了一些营养缓解策略。现有的研究缺乏基于细胞层面及表观遗传层面对鲤鱼高糖营养感知机制的认识。亟需进一步阐明鲤鱼糖代谢的生理特点及特殊调控机制,并挖掘出能够缓解鱼类胰岛素抵抗的功能性营养物质或养殖策略。鉴于此,本文从肝胰脏胰岛素抵抗产生机制、营养策略及其缓解肝胰脏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机制和未来研究展望3方面入手,总结该方向的研究进展,丰富对鲤鱼肝胰脏胰岛素抵抗发生调控机制的认识,为提升淀粉等糖类物质的应用,节约鱼粉、豆粕等饲料蛋白质原料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作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种植范围覆盖六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年产量超过3.7亿t。近年来,马铃薯加工产业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副产物,这些储存难度大但营养丰富的副产物给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带来了双重挑战。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系统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农副产品有效地转化为优质蛋白质,这为马铃薯副产物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思路。虽然不同类型马铃薯副产物在实际饲用场景仍存在龙葵素、霉菌毒素、寄生虫和物理性状等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将其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不仅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营养损失,在“人畜争粮”背景下还能够节约粮食、降低饲养成本。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马铃薯副产物的系统分类以及对其营养成分和饲喂效果的全面评估。本文列举了不同类型马铃薯副产物的来源和营养成分差异,提出马铃薯副产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方案,并针对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综述,以期探究马铃薯副产物在反刍动物生产的应用效果,缓解“人畜争粮”问题。
泛酸(PA)又名维生素B5,作为辅酶A(CoA)及酰基载体蛋白(ACP)的关键前体,可通过调控能量代谢、脂质合成以及免疫功能等生理过程来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态。尽管许多动物能够通过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合成途径内源性生成PA,但在集约化养殖体系中,饲料精细化、环境应激及营养代谢失衡等因素常常抑制其内源合成效率,增加PA缺乏的风险,进而导致生长迟滞、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等系统性病理反应。本综述围绕PA在动物体内的调节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PA如何调控动物机体健康,并为PA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