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韦良开, 张安宁, 李瑞,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1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油橄榄果渣是油橄榄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其粗脂肪、粗蛋白质、可溶性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且富含植物多酚、黄酮、环烯醚、甾醇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有降血脂、抗氧化、抗菌、抗炎症等功效。油橄榄果渣作为畜禽饲料原料,不仅可以变“废”为宝、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改善畜禽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提高畜禽产品品质。本文概述了油橄榄果渣的营养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油橄榄果渣作为饲料原料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 胡威, 方满新, 刘犇, 樊庆灿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2-2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BBR)是一种常见的天然药用植物中提取的五环异喹啉类生物碱,在肠道中可代谢为多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产物,可促进肠道结构的损伤修复、改善肠黏膜屏障完整性,同时还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有益菌丰度,改善肠道内环境;BBR能够通过抑制一些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BBR可激活核糖体蛋白L5(RPL5)-肿瘤抑制因子53(p53)-鼠双微体2(Mdm2)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核仁应激;此外,BBR还可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脂肪的堆积,保护肝脏等器官组织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本文就BBR对动物肠道结构、肠道菌群、免疫力、抗氧化和抗凋亡能力、诱导核仁应激等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猪、反刍动物及其他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BBR在动物生产中相关研究的开展及作为添加剂合理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陈继发, 耿晓峰, 张佳鑫, 曲湘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5-3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凹凸棒石又称坡缕石,是一种层链状富镁铝硅酸盐黏土,不仅能够有效吸附细菌、重金属、霉菌毒素以及细菌毒素等,而且可以维护动物消化道黏膜。饲粮添加凹凸棒石能够改善动物肠黏膜形态结构、增加肠道杯状细胞数量、促进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提高肠道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抑制促炎因子基因表达,以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同时,凹凸棒石能够有效缓解霉菌毒素、致病菌和脂多糖等病原体诱导的动物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本文阐述了凹凸棒石对动物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综述了凹凸棒石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期为动物肠道健康营养调控以及凹凸棒石在畜牧业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石炳钊, 康萍, 朱惠玲, 刘玉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3-3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脂肪酸不仅在仔猪生长发育中提供大量能量,且在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各类脂肪酸平衡在促进仔猪生长、维持肠道屏障和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以期为脂肪酸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杨涛铭, 倪姮佳,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0-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钙、磷是蛋鸡正常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常量矿物元素,参与机体重要生理活动。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钙、磷用量不断增加,造成了资源浪费、饲料成本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了钙、磷的生理功能、需要量、动态营养需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蛋鸡营养需要模型的建立和进一步研究以及饲粮钙、磷精准供给提供参考。

  • 张文彦, 周倩, 瞿明仁, 许兰娇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5-6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畜禽肉品质是对肉的理化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经济性状,而热应激一直是畜牧生产中降低畜禽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等,胆汁酸能够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并作为信号分子调控机体代谢活动。肠道菌群参与胆汁酸的修饰过程,胆汁酸又能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它们之间存在双向调节作用。肠道菌群、胆汁酸及其受体的互作形成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轴,调节着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能量代谢等许多生理过程,可能进一步影响着肉品质。大量研究表明,热应激造成畜禽生产性能的下降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的失调有关,但是热应激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的关系不够明确。本文就热应激影响畜禽肉品质、“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与热应激的关系以及通过该轴改善热应激导致的畜禽肉品质下降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解决热应激降低畜禽肉品质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 聂兴宇, 冯露雅, 王婧, 谭碧娥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64-7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血管屏障(GVB)是一种位于肠上皮层下方的解剖结构,由紧密相互作用的内皮细胞、肠神经胶质细胞和周细胞组成,是防止大分子和细菌从肠腔转移到体循环的最后一道防线。GVB被认为是肠道屏障的必需组分,也是肠-肝-脑轴上重要的枢纽,其功能障碍会导致许多肠道和肠外疾病的发生。引起GVB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肠道菌群的失调。因为肠道菌群会通过分泌细菌素或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从而参与调节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载脂蛋白M(ApoM)/鞘氨醇-1-磷酸(S1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一氧化氮(NO)等信号途径,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如封闭蛋白(claudin)]和黏附连接蛋白[如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下降以及质膜囊泡相关蛋白1表达升高。高脂饮食和过糖化饮食会诱导肠道菌群紊乱,破坏GVB,这一过程可由含黄酮或生物碱的物质缓解。本文综述了GVB的组成和分子基础及其调节机制,阐明了肠道菌群尤其是病原菌影响GVB功能的机制,并阐述了GVB功能的营养调控,旨在为肠道屏障功能调控提供参考。

  • 杨康, 梅华迪, 马现永, 余苗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74-8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黏膜屏障作为机体与外部环境进行互作的重要场所,可防止肠道内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侵入,其完整性对动物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厚朴酚是我国传统中药厚朴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癌、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功能。研究发现,厚朴酚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促进短链脂肪酸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成、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凋亡、上调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等途径,进而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本文主要就厚朴酚对动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厚朴酚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陶安, 谌俊, 林锦山, 游金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86-9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与利用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用于减量替代生猪饲粮中的豆粕是当下生猪产业中的重点和难点。菜籽粕是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品,是世界上第二大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具有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均衡、产量高和成本低等优点,其作为蛋白质原料替代猪饲粮中的豆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因菜籽粕抗营养因子的存在限制了其在猪饲粮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并阐述了提高菜籽粕饲用价值的生物学方法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生猪饲粮中豆粕减量替代提供参考。

  • 张静梦, 孙涛, 宾石玉, 林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98-10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亚麻籽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木酚素等活性功能成分,其加工后得到的亚麻油和亚麻籽饼/粕等副产品可用于饲料,并具有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亚麻籽及其加工产品(亚麻油、亚麻饼/粕和活性功能成分)的营养特点、饲用价值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分析目前亚麻籽及相关产品应用于动物饲料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亚麻籽及其加工产品在动物营养中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 王晓萱, 赵琳琳, 李露露, 龙淼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07-11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由曲霉或青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污染谷物、水果和坚果等农产品和饲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OTA通过多种毒性作用(肾毒性、肝毒性、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免疫毒性)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研究OTA的毒性机制,从多方面寻求解毒方法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OTA对动物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重点讨论了各种OTA脱毒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提高OTA脱毒效率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降低饲料OTA的含量,有助于减少OTA对动物健康造成的危害。

  • 李露露, 王硕, 王晓萱, 龙淼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15-12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伏马菌素B1(FB1)是由镰刀菌产生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存在于镰刀菌污染了的谷物、油料作物、坚果、饲草和饲料中,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FB1会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同毒性作用,给农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对FB1进行脱毒,以降低其毒性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对FB1的物理脱毒、化学脱毒、生物脱毒及其应用进行综述,重点对常用于FB1生物脱毒的菌株和酶及其脱毒效果、脱毒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FB1脱毒效率和开发新的FB1脱毒方法提供参考和思路。

  • 张建建, 王丽, 杨雪芬, 李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24-14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呼吸测热装置的不断发展,不仅可应用于畜禽能量代谢,也在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测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呼吸测热装置的研究概况、呼吸面罩及呼吸室等的设计原理、装置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进展及其应用情况,以期为畜禽能量代谢测定研究提供参考。

  • 左权, 杨开伦, 杨红建, 邓先德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41-15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饲养密度是畜禽养殖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参数,也是动物福利评价的重要指标。高饲养密度会引起舍饲环境和动物行为的改变,使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多,对动物生理稳态(激素分泌、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营养物质代谢和肠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率升高,生产性能下降。本文主要从舍饲环境、动物行为和应激反应3个方面,综述了饲养密度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合理设计利用畜禽舍以及畜禽设施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论文
  • 刘志云, 钟晓霞, 官小凤, 母新杨, 周晓容,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51-16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Ⅰ组饲喂豆粕型颗粒饲粮;试验Ⅱ组饲喂杂粕型颗粒饲粮(由双低菜籽粕、玉米胚芽粕、喷浆玉米皮及米糠替代部分豆粕和玉米组成);试验Ⅲ组饲喂杂粕型液态饲粮,即在杂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加入2.7倍的水,混合均匀后饲喂。各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2.29%和5.33%(P>0.05),料重比提高了3.40%(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04%(P<0.05)和6.32%(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粗脂肪、磷和粗灰分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各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Ⅲ组粪便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Ⅱ组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和TNF-α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与豆粕型颗粒饲粮相比,杂粕型颗粒饲粮会降低生长猪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提高血清炎性因子含量,而通过液态方式饲喂杂粕型饲粮可改善饲粮适口性,提高生长猪采食量,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含量,对养分消化率无改善作用。

  • 毛江笛, 倪志翔, 汪海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62-17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菜籽粕混合发酵饲料替代豆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70%菜籽粕、15%玉米皮和15%麸皮混合作为发酵原料,筛选菌种后选择添加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和中性蛋白酶进行发酵。优化发酵条件后将条件控制为含水量55%、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60 h,干燥制得发酵饲料。在饲喂试验中,选取平均体重为(39.3±5.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未发酵组(RMD组)饲喂用15%未发酵菜籽粕混合饲料替代基础饲粮中豆粕、玉米和麸皮的饲粮,发酵组(FRMD组)饲喂用15%菜籽粕混合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粮中豆粕、玉米和麸皮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混合发酵显著提高了菜籽粕混合饲料的粗蛋白质(CP)和三氯乙酸酸溶蛋白(TCA-N)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和单宁含量(P<0.05)。2)饲养试验结果表明,3组生长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FRMD组总磷表观消化率要显著高于RMD组(P<0.05);与CON组相比,RMD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有所提高(P>0.05),而FRMD组血清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RMD组相比,FRMD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混合发酵可提高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并且菜籽粕在混合发酵后可部分替代生长猪饲粮中的豆粕。

  • 赵金凤, 李伟坤, 唐辉, 李瑞, 蒋红梅, 方俊, 刘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74-18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发酵棉籽粕营养水平以及生长猪对其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并基于其所含的有效营养水平来建立生长猪发酵棉籽粕DE和ME预测模型。试验选取体重[(40~50) kg]相近且处于生长期的5头阉割健康雄性三元(杜×长×大)杂交生长猪,采用5×5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1个基础饲粮和4种发酵棉籽粕饲粮(添加不同来源的发酵棉籽粕替代基础饲粮中20%玉米和豆粕),并采用全收粪尿法和套算法测定生长猪对发酵棉籽粕的DE和ME,同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基于发酵棉籽粕有效营养水平对DE和ME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在风干状态下,4种发酵棉籽粕的总能(GE)及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脂肪(EE)、钙(Ca)、总磷(TP)、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总淀粉(TS)含量分别为14.53~18.11 MJ/kg、46.59%~52.03%、88.57%~93.71%、7.98%~16.50%、0.51%~3.19%、0.22%~0.66%、0.40%~1.51%、10.26%~22.24%、16.33%~29.26%、27.34%~41.52%和0.34%~2.31%,平均值分别为16.73 MJ/kg、49.76%、91.62%、10.35%、1.36%、0.38%、1.04%、13.71%、19.75%、32.37%和0.94%。4种发酵棉籽粕的DE平均值为9.04 MJ/kg,ME平均值为8.21 MJ/kg。基于发酵棉籽粕有效营养水平,生长猪对发酵棉籽粕DE的最佳预测模型为DE=-24.161+0.667CP(R2=0.97,P<0.05);ME的最佳预测模型为ME=-9.057+1.587DE+0.148ADF(R2=1.00,P<0.05),ME=-13.344+1.472DE+0.158ADF+ 0.103CP(R2=1.00,P<0.01)。由此可知,CP含量是造成DE和ME差异的主要原因,CP和ADF含量可作为生长猪发酵棉籽粕DE和ME的关键预测因子。

  • 殷运菊, 史寒婧, 陈思思, 吴宜洋, 周媛媛, 汤赫, 汤佳, 郭秋平, 李凤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86-19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发酵枳实残渣对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32头体重为(7.65±0.18) kg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发酵枳实残渣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4%(4%FF组)、8%(8%FF组)、12%(12%FF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8%FF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8%FF组的血清总蛋白(T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4%FF、8%FF、12%FF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4%FF和8%FF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8%FF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杯状细胞数量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8%FF和12%FF组的空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8%FF组的空肠封闭蛋白(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8%FF和12%FF组的结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结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4%FF和8%FF组的结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12%FF组的结肠普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4%FF、8%FF和12%FF组的结肠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发酵枳实残渣对仔猪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并且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形态,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最终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仔猪饲粮中发酵枳实残渣添加水平以8%为宜。

  • 付连港, 刘伊笑, 赵剑, 石玉祥, 刘华, 刘秀斌, 宋伟光, 曾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199-2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万寿菊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44头平均体重为(10.40±1.97) 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在4组仔猪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50(试验Ⅰ组)、300(试验Ⅱ组)和450 mg/kg(试验Ⅲ组)槲皮万寿菊素,饲养31 d,其中预试期3 d,正试期为28 d。试验结束后,计算正试期内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腹泻率;每组选取4头仔猪屠宰取样,测定十二指肠抗氧化酶活性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以及盲肠菌群组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槲皮万寿菊素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300 mg/kg槲皮万寿菊素能显著降低腹泻率(P<0.05),显著提高十二肠道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且有降低盲肠菌群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趋势(P=0.074)。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300 mg/kg槲皮万寿菊素可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盲肠中有害菌群的比例,进而降低腹泻率,维持肠道健康。

  • 安肖凯, 李帅, 胡胜兰, 王丽, 杨雪芬, 王文策, 肖昊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10-22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机体免疫、肠道健康等指标的检测,探究蝽防御素(THA)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耐受性及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6.05±0.03) kg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108头,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根据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0、4 000 mg/kg TH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试验期间每2周称重,观察试验猪临床症状,记录每个重复的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挑选每个重复中最接近该重复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采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 mg/kg THA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P<0.05),并显著降低腹泻率(P<0.05);添加4 000 mg/kg THA对仔猪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和4 000 mg/kg THA对断奶仔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和4 000 mg/kg THA对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 mg/kg THA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4 000 mg/kg THA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肌酐的含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和4 000 mg/kg THA对仔猪的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6)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 000 mg/kg THA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P<0.05)。7)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和4 000 mg/kg THA对仔猪空肠黏膜中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8)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 mg/kg THA可显著提高仔猪回肠中淀粉酶的活性(P<0.05)。9)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 mg/kg THA可显著增加空肠绒毛高度(P<0.05)。饲粮中添加4 000 mg/kg THA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无不利影响,同时对肾脏和肝脏没有损伤。添加THA可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小肠消化吸收能力。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400 mg/kg THA能降低断奶仔猪腹泻,改善肠道健康,而饲粮中添加4 000 mg/kg THA对断奶仔猪属于安全水平。

  • 陈将, 刘娇, 顾红霞, 刘金梅, 刘国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24-23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肉鸡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5-ALA添加水平为0(对照)、15、30、45和60 mg/kg的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ALA对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60 mg/kg的5-ALA能显著降低肉鸡料重比(F/G)(P<0.05);且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F/G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45和60 mg/kg的5-ALA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液中血红蛋白(HGB)含量;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21和42日龄肉鸡血液中HGB含量和红细胞数(RBC)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5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45和60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P<0.05);且21日龄肉鸡血清中C3和C4含量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和45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42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IgM和Ig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肝脏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1(CATH1)、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2(CATH2)、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3(CATH3)、禽β-防御素1(AvBD1)、禽β-防御素4(AvBD4)和禽β-防御素7(AvBD7)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和60 mg/kg 5-ALA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V/C)(P<0.05);且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5-ALA能促进肉鸡HGB的形成,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饲粮中5-AL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5~60 mg/kg。

  • 吴伟, 胡阳阳, 高飞宇, 张卫云, 吴炳鑫, 张丽阳, 崔小燕, 李婷婷, 汪圣晨, 胡云,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35-24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缺乏对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屏障功能及空肠中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4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1~21日龄统一饲喂正常添加七水合硫酸锌(ZnSO4·7H2O)的试验饲粮(实测锌含量为84.40 mg/kg);22日龄时,从中选取体重接近的112只肉仔鸡,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满足肉仔鸡锌需要量的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锌,实测锌含量为64.36 mg/kg),锌缺乏组饲喂不添加锌的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中不添加锌,实测锌含量为22.23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锌缺乏组22~42日龄肉仔鸡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锌缺乏组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表面积显著降低(P<0.05);3)锌缺乏组42日龄肉仔鸡翅静脉和肝门静脉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4)锌缺乏组42日龄肉仔鸡空肠中黏膜闭合蛋白-1(Claudin-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锌缺乏可能通过降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mRNA表达而损伤肉仔鸡小肠黏膜完整性和屏障功能,进而降低其饲料转化效率。

  • 刘诚傲, 郭宸宇, 周晗聪, 段元亮, 郭双双, 张正帆, 查宇, 李鹏, 丁斌鹰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45-25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豆皂甙(SS)对蛋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在鸡蛋中的沉积效果。将270只21周龄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CTR组)饲喂基础饲粮,50 SS和500 SS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和500 mg/kg SS。试验期10周。结果显示:1)50 SS组血清β-防御素1(β-DF1)含量显著高于CTR组(P<0.05)。2)50 SS和500 SS组下丘脑叉头盒蛋白1(FOXO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TR组(P<0.05),500 SS组脾脏FOXO1、叉头盒蛋白3(FOXO3)和IL-10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TR组(P<0.05)。3)500 SS组血液血红蛋白(HGB)含量显著高于CTR组(P<0.05),50 SS组血液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高于CTR组(P<0.05)。4)500 SS组鸡蛋中的大豆皂甙Ⅰ、大豆皂甙Ⅴ、大豆皂醇A、大豆皂醇B含量显著高于CTR组(P<0.05)。综上所述,在蛋鸡饲粮中添加50和500 mg/kg SS可改善蛋鸡免疫功能。此外,饲粮中添加500 mg/kg SS可使SS沉积到鸡蛋内,且SS可被转化成大豆皂醇沉积到鸡蛋内。

  • 王馨悦, 李思菡, 产燕子, 王俊凯, 黎锦英, 胡铁生, 莫桂芬, 梁德宏, 石达友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55-26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研究黑水虻对强制换羽后蛋鸡产蛋性能、生殖器官发育、血清生殖激素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600只980日龄的强制换羽40 d后的京红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C组)饲喂不添加黑水虻的基础饲粮,黑水虻低剂量组(L组)、黑水虻中剂量组(M组)、黑水虻高剂量组(H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补饲50、100和150 g/kg黑水虻幼虫虫体。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L、M、H组的第1~7天、第8~14天、第15~21天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M组的第36~42天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L、M、H组的第1~7天、第8~14天、第15~21天、第29~35天和第36~42天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M组的第22~28天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C组相比,M组的第21天排卵前卵泡数量显著升高(P<0.05),L组的第21天和第42天小黄卵泡数量显著升高(P<0.05),H组的第21天输卵管长度显著升高(P<0.05)。3)与C组相比,L、M、H组的第21天血清促黄体激素(LH)含量显著升高(P<0.05),L组的第21天血清促卵泡素(FSH)含量显著升高(P<0.05),M、H组的第42天血清催乳素(PRL)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C组相比,L、M组的第21天卵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H组的第21天卵巢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M、H组的第21天卵巢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5)与C组相比,L组的第21天输卵管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L组的第21天输卵管T-AOC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强制换羽后蛋鸡补饲黑水虻可提高蛋鸡血清生殖激素含量和生殖器官抗氧化能力,并提高强制换羽后蛋鸡的产蛋性能,其中补饲100 g/kg黑水虻的效果最好。

  • 彭金虎, 林静, 邱凯, 王晶, 张海军, 武书庚, 李茜, 王晓丹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67-27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饮水添加壳聚糖(CS)对鸡白痢沙门氏菌(SP)攻毒蛋鸡蛋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肝脏损伤和输卵管炎症的缓解作用。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180羽35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攻毒组(SP组)和壳聚糖组(CS组),均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试验期7 d。试验第1天,分别于09:00和17:00各进行1次攻毒处理,其中SP组和CS组每只试验鸡均口服1 mL活菌数为1×109 CFU/mL的SP菌液,CON组每只试验鸡口服1 mL生理盐水;第2次攻毒结束后,立即在CS组饮水中添加0.4% CS,且连续7 d服用含CS的水。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SP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白蛋白(ALB)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SP抗体(SP-Ab)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SP攻毒后第1天和第3天,SP组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SP组蛋鸡出现典型的白痢、嗜睡及精神不佳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到输卵管膨大部组织绒毛膜碎裂,出现多处炎性浸润灶和脂肪变性以及少量肝细胞坏死崩解和核固缩等明显的病理改变。2)与SP组相比,CS组产蛋率显著增高(P<0.05),血清AST活性以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血浆SP-Ab含量显著提高(P<0.05);饮水中添加CS后第3天和第7天,CS组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SP组蛋鸡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病理学观察到输卵管膨大部和肝脏损伤均有所缓解。3)与CON组相比,CS组产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指数、血清ALB和总蛋白(TP)含量、血清GSH-Px和SOD活性以及血浆SP-Ab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饮水中添加0.4% CS可通过减轻蛋鸡肝脏损伤和输卵管炎症、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以及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从而缓解SP感染以及由此引起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下降。

  • 武慧敏, 阿依姑·苏来曼, 白俊宇, 胡忠泽, 孟玲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79-294.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肌肉生化和抗氧化指标为评价指标,旨在研究80~120日龄淮北麻公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需要量。选取810只80日龄淮北麻公鸡,随机分成9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采用2因子3水平试验设计,设3个代谢能水平(12.56、12.77和12.98 MJ/kg)和3个粗蛋白质水平(15%、16%和17%),配制成9种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0 d。结果表明:1)代谢能水平为12.98 MJ/kg时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7%时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互作对ADFI有显著影响(P<0.05)。2)代谢能水平为12.98 MJ/kg时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6%时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互作对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有显著影响(P<0.05)。3)代谢能水平为12.98 MJ/kg时胸肌的黄度(b*)值显著低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胸肌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4)代谢能水平为12.77 MJ/kg时腿肌的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6%和17%时腿肌的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粗蛋白质水平为15%时(P<0.05)。5)代谢能水平为12.56 MJ/kg时腿肌和胸肌的乳酸(LD)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胸肌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5%时腿肌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胸肌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时(P<0.05)。综合各项指标,以生长性能及肌肉生化和抗氧化指标作为评价指标,80~120日龄淮北麻公鸡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2.56 MJ/kg和15%;以屠宰性能作为评价指标,80~120日龄淮北麻公鸡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2.98 MJ/kg和16%。

  • 白俊宇, 武慧敏, 阿依姑·苏来曼, 胡忠泽, 孟玲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295-31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植物精油与苯甲酸组合对淮北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风味组分、质构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的淮北麻鸡公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EO组)、2 000 mg/kg苯甲酸钠(BA组)、3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2 000 mg/kg苯甲酸钠(EO+BA组)。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G)(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了终末体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FBW、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F/G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了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屠宰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腿肌pH(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降低了胸肌pH(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胸肌pH、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4)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胸肌和腿肌质构特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了腿肌胶着性(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胸肌硬度以及腿肌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提高了无机硫化物对胸肌和腿肌的第一主成分(PC1)贡献率,提高了有机硫化物对胸肌和腿肌的第二主成分(PC2)贡献率。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提高了无机硫化物对腿肌的PC1贡献率,提高了有机硫化物对胸肌和腿肌的PC2贡献率。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与苯甲酸提高了无机硫化物对腿肌的PC1贡献率,提高了短链烷烃对胸肌的PC2贡献率,且提高了有机硫化物对腿肌的PC2贡献率。6)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提高了胸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腿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对胸肌和腿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胸肌和腿肌CAT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与苯甲酸组合能够提高淮北麻鸡生长性能,改善肌肉风味组分,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

  • 韩书宇, 孙海霞, 刘静, 郭梦宇, 代占辉, 安胜英, 刘观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12-322.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淫羊藿提取物对老龄种公鸡精液品质、生殖内分泌激素及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72只体重[(2.94±0.01) kg]相近、健康的65周龄大午金凤父母代种公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10%和0.15%的淫羊藿提取物。饲养试验持续7周。试验第4周(69周龄)和第7周(72周龄)收集精液,测定精液品质;试验第4周和第7周采集血液,测定血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试验最后2周收集合格种蛋以重复为单位入孵,用于测定繁殖性能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第4周时,各试验组种公鸡精子活力显著提高(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Ⅲ组有效精子数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组精子密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7周时,试验Ⅱ、Ⅲ组种公鸡精液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Ⅲ组精子活力显著提高(P<0.05)。2)试验第4周时,试验Ⅱ、Ⅲ组精浆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7周时,试验Ⅲ组精浆GOT、GPT活性显著降低(P<0.05)。3)试验第4周时,各试验组精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Ⅱ、Ⅲ组精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7周时,各试验组精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Ⅲ组精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精浆T-AOC显著提高(P<0.05)。4)试验第4周时,各试验组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促黄体素(LH)和睾酮(T)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Ⅲ组血清促卵泡素(FSH)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7周时,各试验组血清GnRH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Ⅱ、Ⅲ组血清FSH、LH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血清T水平显著提高(P<0.05)。5)试验Ⅱ、Ⅲ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健雏率显著提高(P<0.05),死胚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淫羊藿提取物可以通过调控生殖内分泌激素,提高精浆抗氧化能力,减少精子损伤,从而改善精液品质,提高老龄种公鸡的繁殖性能,且其在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15%。

  • 李琴, 王郁石, 赵献芝, 陈主平, 王丽辉, 张克山, 谢友慧, 李静, 王启贵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23-33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渝州白鹅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以及RFI与上述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236只渝州白鹅Ⅲ系公鹅进行单笼个体饲养,试验鹅3周龄末上笼至10周龄末结束,试验期50 d。分别测定试验鹅3、4、6、8、10周龄末的加料量、剩料量和体重,获得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饲料转化比(FCR)和RFI。试验鹅在10周龄末屠宰后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依据3~10周龄RFI数据,筛选出38只RFI最低、38只RFI最高和115只RFI居中的试验鹅分别作为低RFI组(L-RFI组)、高RFI组(H-RFI)和中RFI组(M-RFI组,作为对照),对3组试验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RFI对试验鹅3~4周龄、4~6周龄、3~10周龄FCR以及各阶段ADFI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均以L-RFI组最低。不同RFI组各阶段体重和ADG无显著差异(P>0.05)。RFI与FCR、ADFI普遍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重、ADG基本无相关性(P>0.05)。L-RFI组皮脂率、腹脂率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0.01),皮脂厚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全净膛率、翅膀率、脚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5或P<0.01),腿比率、腿肌率极显著高于M-RFI组和H-RFI组(P<0.01)。RFI与上述脂肪沉积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述主要屠宰性能性状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不同RFI组肌肉pH、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RFI与肉品质性状间基本不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RFI对渝州白鹅体重、增重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与M-RFI组和H-RFI组相比,L-RFI组渝州白鹅的饲料效率更高、屠宰性能更优、脂肪沉积更少。这提示,对RFI性状的负向选择有望提高肉鹅的饲料效率和屠宰性能且不会影响体重和增重,不会引起肉品质性状的改变。

  • 董佳强, 霍明东, 马志刚, 黄宇翔, 王志强, 邹跃, 张红, 杨昊天, 白长胜, 张蕾, 蓝岚, 赵金波, 杨坤, 陈志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32-33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限制基础饲粮同时补饲水培大麦苗对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8日龄籽鹅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A组籽鹅自由采食基础饲粮,不补饲水培大麦苗;B、C和D组籽鹅分别以A组采食量的85.0%、72.5%和60.0%饲喂基础饲粮,并自由采食水培大麦苗。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A和B组籽鹅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和D组(P<0.05);B组籽鹅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C和D组(P<0.05);B组籽鹅的每千克增重成本最低。2)A和B组籽鹅的腹脂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籽鹅的屠宰率显著高于C和D组(P<0.05),半净膛率和瘦肉率显著高于C组(P<0.05);B组籽鹅的屠宰率和胸肌率显著高于D组(P<0.05),瘦肉率显著高于C和D组(P<0.05)。3)A组籽鹅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D组(P<0.05),肌胃指数显著低于D组(P<0.05)。4)A和B组籽鹅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C和D组(P<0.05);A组籽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C和D组(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B和D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TB)含量显著低于C和D组(P<0.05);B组籽鹅的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C和D组(P<0.05)。由此可见,在籽鹅育成期,采取饲喂85.0%基础饲粮并自由采食水培大麦苗的饲喂方案效果较好。

  • 段嘉钰, 白晨, 李华北, 赵亚波,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40-35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醇提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体况、胎次、泌乳期和泌乳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沙葱醇提物组(AEE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 g/kg沙葱醇提物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沙葱醇提物显著提高了奶牛第21天的乳脂率(P<0.05),对产奶量和其他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2)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沙葱醇提物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pH(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戊酸含量(P<0.05),有降低瘤胃氨态氮含量的趋势(P=0.061)。3)与CON组相比,AEE组奶牛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有所提高,瘤胃琥珀酸弧菌科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相对丰度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沙葱醇提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毛螺菌属(Lachnospira)相对丰度(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瘤胃琥珀酸弧菌科UCG-001和广泛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与乳脂率呈正相关。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沙葱醇提物可提高奶牛乳脂率,提高瘤胃pH,并改善瘤胃菌群结构。

  • 郭天雄, 周则闻, 安静, 王聪, 刘强, 郭刚, 张亚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52-35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20和30 mg/d的生物素,每组12头牛。预试期20 d,正试期60 d。正试期间,记录每头牛每天的采食量和产奶量,采集饲粮、奶、粪便、瘤胃液和血液样品,测定乳成分含量、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素添加水平的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变化(P>0.05);产奶量、乳脂肪和乳蛋白质产量、乳脂肪含量以及饲料效率呈线性提高(P<0.05);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呈线性提高(P<0.05);瘤胃pH和乙酸/丙酸值呈线性降低(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总细菌和总真菌数量呈线性提高(P<0.05);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含量呈线性降低(P<0.05),血清生物素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由此可见,补充生物素改善了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推荐生物素添加水平为20 mg/d。

  • 卫玥, 黑梦琴, 彭相建, 李源, 庞小童, 李元元, 张文举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60-37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由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低聚异麦芽糖组成的合生元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10±2)日龄中国荷斯坦奶牛犊牛4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对照组(HSY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HSY2.5组)、5.0(HSY5.0组)和10.0 g/(d·头)(HSY10.0组)合生元制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HSY0组)相比,HSY5.0组犊牛试验第21天体重显著提高(P<0.05);3个试验组第42天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且HSY5.0组显著高于HSY2.5组和HSY10.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HSY5.0组犊牛试验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1~42天,3个试验组ADG均显著提高(P<0.05),且HSY5.0组显著高于HSY2.5组和HSY10.0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21天,HSY5.0组犊牛体高、胸围和胸深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42天,3个试验组体高、胸围和胸深均显著提高(P<0.05),且HSY5.0组体斜长、胸围和胸深显著高于HSY2.5组和HSY10.0组(P<0.05),体高显著高于HSY2.5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HSY5.0组犊牛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21天,HSY5.0组犊牛血清甘油三酯(TG)和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2天,3个试验组血清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HSY5.0组显著低于HSY2.5组和HSY10.0组(P<0.05);HSY5.0组血清UN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21天,HSY5.0组犊牛粪便评分显著降低(P<0.05),3个试验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22~42天,3个试验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1~42天,HSY5.0组和HSY10.0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21天,HSY5.0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2天,HSY5.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IgG和TNF-α含量及T-AOC显著提高(P<0.05),3个试验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合生元能够提高哺乳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同时降低腹泻率,且以添加5.0 g/(d·头)效果较佳。

  • 田雨晴, 张一平, 吴春会, 王明亚, 徐宏建, 李妍, 李建国, 李秋凤, 曹玉凤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74-38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OS)和牛磺酸(Tau)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45日龄左右的荷斯坦公犊牛60头,按照体重[(80±1) kg]相近原则,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为对照组(C组)、10 g/(d·头)XOS组(X组)、4 g/(d·头)Tau组(T组)、10 g/(d·头)XOS+4 g/(d·头)Tau组(XT组)。添加剂饲喂至犊牛77日龄。每天记录犊牛采食量和腹泻情况,在犊牛45、63、77和93日龄晨饲前称重并测量体尺,在犊牛63、77和93日龄分别连续3 d采集粪便,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4组间犊牛始重无显著差异(P>0.05),T组犊牛末重显著高于C组和XT组(P<0.05)。犊牛45~63日龄时,4组间犊牛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差异不显著(P>0.05),X、T、XT组料重比(F/G)与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犊牛64~77日龄时,4组间犊牛ADG、ADFI、F/G均差异不显著(P>0.05)。犊牛78~93日龄时,T组犊牛ADG显著高于C、X、XT组犊牛(P<0.05),ADFI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与X、XT组差异不显著(P>0.05);4组间F/G无显著差异(P>0.05)。日龄对犊牛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ADG、ADFI显著提高(P<0.05),F/G显著降低(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X、T和XT组犊牛45~63日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X、T和XT组犊牛45~63日龄腹泻率分别降低30.11%、32.69%、34.62%。日龄对犊牛腹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腹泻率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处理和日龄之间的互作效应对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3)添加XOS和Tau对犊牛各日龄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犊牛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体尺指标显著提高(P<0.05),体长指数、体躯指数、胸围指数显著提高(P<0.05),管围指数显著降低(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4)犊牛63、77日龄时,各组间犊牛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犊牛93日龄时,T组犊牛CP、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和XT组(P<0.05);各组间DM、EE、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日龄对犊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添加4 g/(d·头)Tau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CP及NDF表观消化率改善效果最好。

  • 程志泽, 艾比布拉·伊马木, 李凤鸣, 伊斯拉依·达吾提, 万江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87-39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辣椒秸秆及不同添加剂处理的青贮辣椒秸秆替代苜蓿干草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评价其营养价值和饲喂效果。试验选取24只4月龄、体重为(31.13±1.63) kg的萨福克公羔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CK组)饲喂含15%苜蓿干草的饲粮,试验组则分别以风干辣椒秸秆(PS组)、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青贮辣椒秸秆(LP+BS组)和植物乳杆菌+糖蜜青贮辣椒秸秆(LP+M组)替代饲粮中全部的苜蓿干草。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结果显示:1)PS组的平均干物质日采食量显著低于CK、LP+BS和LP+M组(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CK、LP+BS组(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CK、LP+BS组(P<0.05),而CK、LP+BS和LP+M组之间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PS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CK、LP+BS和LP+M组(P<0.05),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LP+BS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CK、LP+BS组(P<0.05),而CK、LP+BS和LP+M组之间DM、CP、NDF、ADF和EE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3)PS组瘤胃液pH显著高于LP+BS和LP+M组(P<0.05),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CK、LP+BS和LP+M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丁酸浓度显著低于CK、LP+BS和LP+M组(P<0.05),乙酸浓度显著低于CK、LP+BS组(P<0.05);瘤胃液丙酸浓度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4)除LP+BS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CK、PS和LP+M组(P<0.05)外,4组之间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添加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或植物乳杆菌+糖蜜制备的青贮辣椒秸秆可替代饲粮中全部苜蓿干草饲喂羔羊,且以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青贮辣椒秸秆的饲喂效果更好。

  • 李炯, 唐亚楠, 魏赜, 段春辉, 刘月琴, 张英杰, 郭云霞, 纪守坤, 严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397-40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果寡糖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断奶应激的影响。选择15日龄体重相近的湖羊公羔44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1只。对照组开食料中不添加果寡糖,试验Ⅰ、Ⅱ和Ⅲ组开食料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果寡糖。试验期间记录羔羊采食量和体重,在断奶当天(第0天)、第3天和第7天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羔羊60日龄断奶,断奶后继续饲喂至74日龄,试验期共59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羔羊结束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第0天、第3天和第7天,试验Ⅱ、Ⅲ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0天和第7天,试验Ⅱ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0天、第3天和第7天,试验Ⅰ、Ⅲ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第0天、第3天和第7天,试验Ⅰ、Ⅱ、Ⅲ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第3天和第7天,试验Ⅱ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和皮质醇(CO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开食料中添加果寡糖可提高哺乳羔羊免疫力,缓解断奶应激,进而提高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果寡糖的适宜添加量为1.0%。

  • 王海波, 占今舜, 谷志勇, 陈新锋, 李开嵘, 贾浩滨, 钟小军, 潘月, 霍俊宏, 赵生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06-41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蒜皮对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5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23.85±0.41) kg]相近的湖羊公羔32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6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大蒜皮组(GAP组)用3%的大蒜皮替代基础饲粮中全部小麦秸秆。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极显著提高湖羊试验第1~28天的体重和胸围平均生长速度(P<0.01)。2)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显著提高瘤胃丁酸(BA)比例(P<0.05),显著降低瘤胃异丁酸(IBA)比例(P<0.05),极显著降低瘤胃异戊酸(IVA)比例(P<0.01)。3)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P<0.01),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1)。4)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1)。5)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大蒜皮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3%的大蒜皮能够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提高瘤胃丁酸比例,进而改善湖羊的生长性能。

  • 徐倩, 张富, 吴贤锋, 王迎港, 李文杨, 刘远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16-42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对闽东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发酵啤酒糟在舍饲闽东山羊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选择体重[(20.89±1.21) kg]相近的8月龄闽东山羊公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饲粮中发酵啤酒糟水平分别为0、12%、24%和36%,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一致。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的进食氮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3)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瘤胃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瘤胃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在门水平上,试验Ⅱ组的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的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Ⅲ组的瘤胃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的瘤胃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瘤胃肠单胞菌属(Intestinimona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啤酒糟可提高闽东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ADF表观消化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瘤胃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改善瘤胃发酵环境,且对闽东山羊的生长和机体代谢无负面影响。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在12%~24%时饲喂效果最佳。

  • 吴璇, 杨尚霖, 罗巧慧, 黄太华, 张正帆, 史海涛, 郭春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28-43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20~35 kg川中黑山羊公羊的能量需要量,为川中黑山羊的科学饲养提供营养需要参数。采用比较屠宰试验法,选择2.5月龄、体重(19.97±5.47) kg的健康断奶川中黑山羊去势公羔22只,试验开始时屠宰4只,其余18只羔羊分为3个饲喂水平组(每组6只羊):自由采食组(AL组)、75%自由采食组(AL75组)、60%自由采食组(AL60组)。试验羊单笼单饲,试验期96 d。在饲养试验结束前4 d开展消化代谢试验,收集全粪全尿。当AL组试验羊平均体重达到35 kg时结束饲养试验,每组选取接近该组平均体重的4只羊(共12只)进行屠宰,屠体冷冻保存待测。结果表明:1)20~35 kg生长川中黑山羊维持净能需要量(NEm)为178.24 kJ/(kg BW0.75·d),维持代谢能需要量(MEm)为263.74 kJ/(kg BW0.75·d),代谢能维持利用效率(km)为0.68。2)日增重100~300 g/d的川中黑山羊的生长净能需要量(NEg)为0.99~3.71 MJ/d,生长代谢能需要量(MEg)为3.15~11.78 MJ/d,代谢能生长利用效率(kg)为0.31。本研究可为我国地方品种肉羊饲养标准的健全提供数据参考。

  • 李大璐, 林英庭, 丁葵英, 陈佳, 程明, 王金虎, 秦飞宇, 郭艺璇, 朱风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38-45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胡萝卜缨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文登奶山羊生产性能、乳品质、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48.34±1.86) kg、产奶量(1.29±0.46) kg/d、产羔150 d左右的3胎文登奶山羊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分别以胡萝卜缨青贮替代基础饲粮中20%、30%、40%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周期为6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3组的平均日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的料奶比显著降低(P<0.05),4%标准乳产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乳中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2组乳中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2、3组乳中维生素A与叶绿素铜钠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各组乳中农药残留均未检出。3)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1、3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1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试验3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皆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1组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UN)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在饲粮中以胡萝卜缨青贮替代20%全株玉米青贮可提高泌乳期文登奶山羊的产奶性能、乳品质、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 孔秋宏, 袁菁菁, 周贤君, 王秀龙, 李海波, 龙希洋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51-46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五倍子单宁酸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体重为(10.23±0.05)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F0组,作为对照组)、0.05%(F1组)、0.10%(F2组)、0.15%(F3组)、0.20%(F4组)五倍子单宁酸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与F0组相比,F2和F3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肝体比(HSI)、摄食率(FR)和存活率(SR)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全鱼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之间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之间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5)与F0组相比,其他各组肠道绒毛增多,排列紧密;在前肠组织中,F1组和F2组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F0组(P<0.05)。6)与F0组相比,其他各组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有所下降,肠道菌群稳态指数均有所升高,且F3组肠道菌群稳态指数显著高于F0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五倍子单宁酸可以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组织结构,优化肠道菌群,保护肠道健康;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大口黑鲈饲料中五倍子单宁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15%。

  • 李姗姗, 王俊保, 简永慧, 宋嘉欣, 周东生, 郑金仙, 孔有琴, 丁志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64-47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过氧化氢酶(CAT)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抗氧能力、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共配制6种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CAT1,对照组)、75(CAT2组)、150(CAT3组)、300(CAT4组)、600(CAT5组)和1 200 U/kg(CAT6组)的CAT,饲喂1 080只初始体重为(0.10±0.03) g的日本沼虾,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虾。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日本沼虾的存活率未受到饲料CAT添加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但当饲料添加150 U/kg CAT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各试验组日本沼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CAT2、CAT3和CAT4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CAT添加水平的增加,肝胰腺CAT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CAT2组其活性达到最高。同时,日本沼虾肝胰腺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饲料中CAT添加水平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AT3和CAT4组肝胰腺PPO活性显著高于CAT5组(P<0.05);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具有一定的波动,CAT3组肝胰腺AKP活性显著高于CAT1、CAT2和CAT4组(P<0.05)。3)日本沼虾各组之间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日本沼虾肠道菌群进行β多样性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日本沼虾肠道菌群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蓝藻菌门,CAT3和CAT4组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日本沼虾肠道菌群优势菌属为Tyzzerella、气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CAT4组中Tyzzer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AT3、CAT4和CAT5组中气单胞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50~300 U/kg的CAT可提高日本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群的丰度,促进日本沼虾的健康养殖。

  • 徐文杰, 朱波, 蔡明浪, 戴济鸿, 钟蕾, 邵闯, 胡毅, 陈开健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78-48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研究其对牛蛙蝌蚪生长、变态、肝脏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挑选4 800尾初始体重为0.04 g左右的牛蛙蝌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20尾牛蛙蝌蚪,分别饲喂5种不同的等氮等脂饲料,其中以15%鱼粉饲料(FM15组)为对照,另设置2个不同鱼粉水平饲料,鱼粉水平分别为10%、5%,并在每个鱼粉水平饲料中分别添加2.5%和5.0%酶解鱼小肽,分别记为F10E2.5、F10E5、F5E2.5、F5E5组,试验投喂持续65 d。结果显示:1)与FM15组相比,低鱼粉水平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提高蝌蚪的变态率和存活率,其中F10E5组牛蛙蝌蚪变态率显著提高(P<0.05)。2)与FM15组相比,除F5E2.5组外其余3组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3)与FM15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显著提高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此外F10E5组肠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FM15组比,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显著提升肠道磺基转移酶(SULT)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此外F10E5组肠道CATSOD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升(P<0.05)。5)除F5E5组外,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改善肝细胞空泡化。6)与FM15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酶解鱼小肽均能显著提高肝脏谷草转氨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此外添加5.0%酶解鱼小肽后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鱼粉和5.0%酶解鱼小肽(F10E5)能够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提高牛蛙蝌蚪变态率、存活率及抗氧化能力。

  • 高丽娇, 刘佳霖, 陈恒, 罗文华, 杨金龙, 姬聪慧, 任勤, 曹兰, 王瑞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90-49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中华蜜蜂糖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抗生素,评价二者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为其在蜜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0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5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蜜蜂。对照组饲喂50%(质量分数,下同)蔗糖溶液,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108 CFU/mL植物乳杆菌的50%蔗糖溶液(乳酸菌组)和添加450 μg/mL四环素的50%蔗糖溶液(抗生素组)。于15日龄,测定中肠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于30日龄,测算工蜂存活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组中华蜜蜂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中肠AbaecinTol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中肠Cactu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工蜂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延长2.75 d(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中华蜜蜂中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中肠防御素-1(Defensin-1)、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和Cactu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工蜂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缩短2.39 d(P<0.05)。由此可知,饲喂乳酸菌可提高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工蜂存活率;饲喂抗生素可降低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工蜂存活率。

  • 郭志强, 李钰莹, 邝良德, 谢晓红, 李丛艳, 郑洁, 雷岷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498-50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燕麦干草对肉兔的营养价值,为燕麦干草在肉兔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营养消化参数。试验分为2部分,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和饲喂肉兔的消化参数测定。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选择产自甘肃省的34个批次的燕麦干草样品进行,消化试验选择上述34个批次中代表性强(营养组成与测定均值差异较小)的燕麦干草。消化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进行:选取40只平均体重为(2.2±0.2) kg的70日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占1/2),代谢笼内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试验饲粮(85%基础饲粮+15%燕麦干草)。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显示:1)燕麦干草总能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无氮浸出物、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5.33 MJ/kg、89.60%、9.71%、2.02%、12.54%、1.13%、0.21%、34.50%、30.83%、48.25%、38.87%和5.58%;肉兔对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2.51%、50.15%、56.58%、83.56%、25.12%、27.86%、20.36%、65.23%、28.87%、45.25%、30.87%和-5.86%。2)燕麦干草总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分别为8.67%、0.53%、0.45%、0.09%、0.49%、0.12%、0.22%、0.54%、0.09%、0.43%、0.46%和0.26%;肉兔对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8.23%、60.23%、62.52%、70.12%、68.25%、65.23%、58.23%、55.24%、62.35%、54.23%、59.68%和63.25%。综上可知,与苜蓿干草相比,燕麦干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偏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较低,粗灰分含量偏高,钙多磷少;肉兔对燕麦干草中各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限制性氨基酸消化率较高,纤维组分消化率一般,粗灰分、钙、磷和非限制性氨基酸消化率偏低。

  • 杨凯, 杨硕, 周诗轩, 王坤, 李振新, 纪美楠, 李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07-51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棉子糖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形态以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只35日龄、平均体重(1.03±0.05) kg的商品伊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公母各占1/2),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和0.20%的棉子糖,预试期5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5%的棉子糖显著增加了肉兔的末重以及试验后期(22~42 d)与全期(1~42 d)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2)0.05%棉子糖组肉兔的半净膛重与全净膛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3)0.05%棉子糖组肉兔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5%或0.10%的棉子糖显著提高了肉兔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与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05%的棉子糖可促进肠道发育,改善血清免疫指标,进而提高肉兔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 党文庆, 何敏, 上官明军, 詹海杰, 曹亮, 李俊, 任克良, 张元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14-52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添加丁酸梭菌和葡萄糖氧化酶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5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有效含量为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恩拉霉素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g/t丁酸梭菌(试验1组)、200 g/t丁酸梭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试验2组)和300 g/t丁酸梭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试验3组)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兔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且这2个组与抗生素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腹泻频率和死亡率与抗生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试验2组替抗效果最好。2)各组肉兔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有降低趋势(P=0.08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盲肠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进化多样性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盲肠微生物特有扩增子序列变异(ASV)数提高了42.79%,2组间显著差异的标志物种可能是ASV_19729(P<0.05),属于厚壁菌门的梭菌属。综上所述,肉兔饲粮中复合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提高其生长性能和成活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替代抗生素效果较好。

  • 秦娜娜, 章澳, 邝良德, 李丛艳, 谢晓红, 雷岷, 李明晖, 郭志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28-53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断奶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A组)、33%(B组)、66%(C组)、100%(D组)甘蔗梢等比例替代苜蓿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肉兔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平均日采食量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B组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2)与A组相比,肉兔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对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A组相比,肉兔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甘蔗梢对肉兔屠宰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兔背肌和腿肌的肌肉化学组成、肉色、pH45 min、pH24 h和滴水损失等肉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肉兔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显著下降(P<0.05),但是全净膛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肉兔饲粮中以33%的甘蔗梢等比例替代苜蓿对肉兔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 赵金燕, 王川川, 禹保军, 马若霜, 胡佳欢, 张娟, 顾亚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37-55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β-酪蛋白是乳汁中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在荷斯坦奶牛中存在A1和A2这2种主要基因型。为探究β-酪蛋白不同基因型荷斯坦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差异,试验选取体况良好、第1胎次的A1A1、A1A2和A2A2基因型荷斯坦奶牛各15头(各基因型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相近),采集瘤胃液后通过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利用Diamond 0.9.7软件进行分类和功能注释,分析3种基因型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结果表明:1)A1A1基因型奶牛瘤胃中特征微生物有Intestinibaculum、戴阿利斯特杆菌属(Dialis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A1A2基因型奶牛瘤胃中特征微生物有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的帕拉普雷沃氏菌属(Paraprevotella)和Paraprevotella xylaniphila;A2A2基因型奶牛瘤胃中特征微生物包括醋杆菌属(Acetobacter)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等。2)A1A2和A2A2基因型奶牛瘤胃中富含与木质纤维素和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A1A2基因型奶牛瘤胃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与吸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以及RNA降解通路的基因数量更多;A2A2基因型奶牛瘤胃参与炎症介质调节通路的基因数量更多。由此可知,A1A1基因型荷斯坦奶牛的瘤胃标志物微生物是Intestinibaculum和戴阿利斯特杆菌属,可能与减少甲烷排放和A1型β-酪蛋白以及部分疾病存在潜在关联;A1A2基因型奶牛的瘤胃标志微生物是普雷沃氏菌科,可能对饲粮消化有促进作用;A2A2基因型奶牛的瘤胃标志微生物是醋杆菌属,其相对丰度对乳脂含量有调节作用。

  • 木颖琦, 赵祖艳, 杨运南, 姚文, 郑卫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51-563.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果糖-凝结芽孢杆菌合生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断奶仔猪肠道炎症缓解作用的分子机制。试验选取24头健康、体重接近的27~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阉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ON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金霉素组(CTC组)饲喂基础饲粮+75 mg/kg的金霉素,合生素组(SYN组)饲喂基础饲粮+10 g/kg的乳果糖和2×109 CFU/kg的凝结芽孢杆菌。试验期32 d。试验结束时,对LPS组、CTC组和SYN组仔猪腹腔注射100 μg/kg BW LPS,CON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4 h后屠宰,采集血清和空肠黏膜样本,测定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S刺激不仅显著提高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P<0.05),还显著提高空肠黏膜促炎因子IL-6、IL-12和IFN-γ以及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P<0.05)。此外,与CON组相比,LPS刺激还显著提高空肠黏膜TNF-αIL-1βIL-10 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且显著提高空肠黏膜TLR4、MyD88和NF-κ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2)与LPS组相比,CTC组和SYN组血清IL-1β和IL-10以及空肠黏膜IL-6、IL-12、IL-4和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TGF-β1含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黏膜TNF-αIL-1β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TLR4和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YN组血清IL-6、IL-8、IL-12和TNF-α以及空肠黏膜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TLR4和MyD88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无抗饲粮中添加乳果糖-凝结芽孢杆菌合生素替代金霉素可通过抑制断奶仔猪空肠黏膜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TNF-α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改善空肠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从而缓解LPS诱导的应激反应,提高断奶仔猪的抗应激能力。

  • 白长胜, 王欢, 尹珺伊, 李莉, 吴宪, 陈亮, 徐婷婷, 沈思思, 田秋丰, 王岩, 刘秋瑾, 苗艳, 兰世捷, 江波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64-578.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莫海威芽孢杆菌HXS-LV12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发酵产纤维素酶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工艺(碳源种类、碳源质量浓度、氮源种类、氮源质量浓度、无机盐种类、无机盐质量浓度、转速、接种量、发酵时间、初始pH和发酵温度)进行初步优化,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HXS-LV12产纤维素酶的因素,再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最大响应区域,然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确定其最优产纤维素酶工艺。优化工艺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质量浓度32.9 g/L,酵母浸粉(YEP)质量浓度17.6 g/L,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5.7 g/L,转速190 r/min,接种量6.5%,发酵时间24.0 h,初始pH 7.0,发酵温度33.0 ℃。在此培养条件下,HXS-LV12产纤维素酶活力达到(40.53±0.43) U/mL,是优化前的2.05倍。

  • 何若萱, 曹亚芹, 王子越, 孙阳, 沈昊一, 张思喆, 高爽, 童津津, 姚华, 张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79-59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公英散工艺参数,并对公英散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取值范围,用Plackett-Burman设计并筛选出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3个显著影响公英散提取效率的因素,然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条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评价公英散水提物体外抑菌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羟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公英散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420 W、超声温度80 ℃、超声时间65 min、液料比37∶1时,公英散的提取效率最高。公英散水提物对3种奶牛乳房炎临床致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E.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9.00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8.00 mg/mL;对无乳链球菌(S. agalactiae)的MIC为4.50 mg/mL,MBC为9.0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MIC为2.25 mg/mL,MBC为4.50 mg/mL。此外,当公英散水提物浓度达到1.00 mg/mL时,对羟自由基(78.70%)和DPPH自由基体外清除率(75.63%)良好。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筛选出了公英散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且所得公英散水提物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对3种奶牛乳房炎临床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

  • 苗人方, 吴凯, 孙媛之, 李伟, 王一, 曲永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592-60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饲植物精油复合三丁酸甘油酯对大肠杆菌攻毒小鼠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4周龄、初始体重为(20±2) g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KM)雌性小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小鼠。对照组和攻毒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用灌胃的方式补饲60 mg/kg植物精油+3.5 g/kg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Ⅰ组)、80 mg/kg植物精油+3.5 g/kg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Ⅱ组)和100 mg/kg植物精油+3.5 g/kg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Ⅲ组)。试验期21 d。试验第15天,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其余4组小鼠均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培养液(0.8×108 CFU/mL)。结果表明:1)试验第1~7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小鼠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15~21天,与攻毒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2)攻毒后第1、3、5和7天,与对照组相比,攻毒导致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补饲植物精油复合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显著降低攻毒小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血清IgA、IgG、IgM、IL-4和IL-10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攻毒导致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显著提高(P<0.05);补饲植物精油复合三丁酸甘油酯可显著提高攻毒小鼠血清SOD和CAT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MDA和ROS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攻毒导致小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补饲植物精油复合三丁酸甘油酯可显著提高攻毒小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V/C值(P<0.05),显著降低隐窝深度(P<0.05)。综上所述,在大肠杆菌攻毒下,补饲植物精油复合三丁酸甘油酯能够缓解小鼠机体炎症反应和肠道屏障损伤,维持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生长性能。

  • 穆雪萌, 杜芯仪, 王彦超, 金云峰, 张嘉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602-60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桑椹来源的寡核苷酸ASON-OP对小鼠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ASON-OP组和ASON-NC组(ASON-NC为无义序列,作为阴性对照),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小鼠以外,其他4组小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OVX),构建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继续饲养1周,而后进行给药处理。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300 μ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特立帕肽,剂量为80 μg/(kg BW·d),1周给药5次;ASON-NC组每天灌胃ASON-NC溶液,剂量为2 mg/(kg BW·d);ASON-OP组每天灌胃ASON-OP溶液,剂量为2 mg/(kg BW·d)。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骨组织微结构、骨转化指标等。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和ASON-NC组相比,连续4周灌胃寡核苷酸ASON-OP显著增加了OVX小鼠的骨密度(P<0.05);显著提高了OVX小鼠血清成骨因子骨钙素(OCN)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破骨因子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1)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OVX小鼠股骨中促进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Alpl)、骨钙素(Bglap)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桑椹来源的寡核苷酸ASON-OP具有显著的抗骨质疏松症作用。

  • 郭引弟, 妥强, 刘杰, 张东涛, 辛国省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610-625.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大鼠为模式动物,旨在探究枸杞叶对动物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与抗氧化指标及血浆代谢组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NC组(对照组)大鼠饲喂基础饲粮,PC组(枸杞果实阳性对照组)大鼠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灌服4 g/kg BW的枸杞果实匀浆,LD组、MD组和HD组(枸杞叶试验组)大鼠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灌服2、4和8 g/kg BW枸杞叶匀浆。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1)LD组大鼠的末重(338.63 g)和平均日增重(6.25 g/d)最高,显著高于NC组、PC组和MD组(P<0.05)。2)随枸杞叶匀浆灌胃剂量的上升,血清白球比降低,且HD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LD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随枸杞叶匀浆灌胃剂量的升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4)通过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31种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有花生四烯酸代谢、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及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综上所述,枸杞叶可提高模式动物大鼠的生长性能,并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途径及中间代谢产物调控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与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枸杞叶匀浆灌胃剂量为2 g/kg BW时效果较好。

  • 李元元, 李鑫, 何泽纯, 张文举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626-636.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筛选益生特性优良的牛源罗伊氏乳杆菌和约氏乳杆菌,为后期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依据。试验以粪菌移植后的断奶中国荷斯坦犊牛直肠粪便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分离鉴定得到14株罗伊氏乳杆菌和1株约氏乳杆菌。通过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性能、疏水性能、抑菌性能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评估其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各菌株具有较好的产酸能力,培养24 h后,菌液pH集中在4.0~4.5;在pH为4.0时,各菌株的存活率均超过80%;在0.3%的胆盐环境中,各菌株存活率均在75%以上,其中L81和L29的菌株存活率较高,分别为88.40%和86.87%;在疏水性能方面,L29、L39、L65、L74、L81、L102、L107、L116和L120疏水率均在55%以上,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15株菌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L10和L8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整体抑菌效果较好;L29、L35和L81对5种抗生素中的至少3种表现出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菌株。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出的14株罗伊氏乳杆菌和1株约氏乳杆菌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尤其是罗伊氏乳杆菌L81和约氏乳杆菌L29,可作为后续开发为牛源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的备用菌株。

  • 崔智海, 李雪枫, 展小霞, 党佳皓, 王坚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637-649.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菠萝皮、王草和百香果藤不同混合比例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菠萝皮、王草和百香果藤为原料,将三者分别按鲜重比3∶6∶1、3∶5∶2、3∶4∶3、3∶3∶4和3∶2∶5分为5个组进行混合青贮,在室温条件下青贮40 d后,对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百香果藤混合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pH以及氨态氮(NH3-N)和丁酸(BA)含量呈提高趋势,其中3∶6∶1组pH最低,显著低于除3∶5∶2组外的其他组(P<0.05);且3∶6∶1组NH3-N和B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此外,各组青贮饲料的品质得分评价均为好,其中3∶6∶1组品质得分最高。2)随着百香果藤混合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含量呈提高趋势,其中3∶2∶5组DM含量显著高于3∶6∶1组和3∶5∶2组(P<0.05),CP含量显著高于除3∶3∶4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3∶6∶1组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ADF含量显著高于3∶3∶4组和3∶2∶5组(P<0.05)。3)随着百香果藤混合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微生物群落香农指数呈降低趋势,其中3∶6∶1组香农指数显著高于3∶2∶5组(P<0.05);青贮饲料微生物群落Ace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3∶5∶2组Ace指数显著高于3∶3∶4组和3∶2∶5组(P<0.05)。青贮结束后,3∶6∶1组、3∶5∶2组和3∶2∶5组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而3∶4∶3组和3∶3∶4组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泛菌属(Pantoea)。综上所述,3∶6∶1组青贮饲料发酵效果最好,在青贮生产实践中推荐菠萝皮、王草和百香果藤的混合比例为3∶6∶1。

  • 贾冰玉, 邹峰余, 宋长春, 谭肖英, 赵述淼, 刘志博, 徐杰杰, 罗智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650-657.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优化菜籽粕固态发酵工艺,并对发酵产物进行品质评价,为菜籽粕在水产养殖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首先对不同混菌比例、外源纤维素酶添加量及植酸酶添加量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对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然后以硫甙、单宁、植酸、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总酸含量和pH为指标,评价菜籽粕发酵前后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的最佳混菌比例为1∶1∶2、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25%、植酸酶添加量为0.10%时,菜籽粕发酵的效果较好。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发酵菜籽粕的硫甙、植酸及单宁含量分别为33 μmol/g、44.49 mg/g和9.53 mg/g,降解率分别为41.92%、40.10%和59.31%。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含量相较于发酵前分别增加了16.59%和41.85%。发酵菜籽粕的总酸含量增加了109.43%,且pH由6.53降至5.68。本研究为提高菜籽粕的饲用价值提供参考,有利于菜籽粕作为植物蛋白质源饲料应用于水产饲料行业中。

  • 代友超, 马越, 徐美玲, 房华, 王瑛, 贾莉, 史金平, 雷赵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658-67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玉米品种和发酵剂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优发酵剂和最适合甘肃中东部地区的青贮玉米品种。以“京科627”(H1)、“金穗1915”(H2)、“铁研53”(H3)、“登海3721”(H4)、“大京九26”(H5)、“陇青贮1号”(H6)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蜡熟期收获,分别添加以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等为主的饲草青贮剂1(A1)、以布氏乳杆菌9-2和戊糖片球菌为主的饲草青贮剂2(A2)和以植物乳杆菌A1和植物乳杆菌LP-21为主的饲草青贮剂3(A3)3种发酵剂并设置空白对照组(CK),共2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发酵90 d后测定其品质。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对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乳酸(LA)、乙酸(AA)、丙酸(PA)、氨态氮(NH3-N)含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种发酵剂显著提高了DM、CP、LA、AA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NH3-N含量(P<0.01)。综上所述,3种发酵剂对不同品种全株玉米青贮的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以“饲草青贮剂3”处理的“登海3721”为最优组合,最适合在临夏地区种植和推广应用。

  • 曾睿, 陈佩榕, 王琼珊, 王富华, 赵亚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36(1): 672-680.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4.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华南地区家禽配合饲料中柄曲霉素(STC)、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的污染情况,为真菌毒素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从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采集家禽配合饲料样品232份,经含20%水的甲醇提取,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加入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吸附杂质,上清液过膜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通过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地区家禽配合饲料中STC、OTA、ZEA的检出率和含量。结果显示:3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0.18 μg/kg和0.07~0.59 μ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3种真菌毒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3.0%~98.9%,精密度为0.8%~8.2%,日间差和日内差均<20%。232份家禽配合饲料样品中,ZEA检出率最高(100.0%),其次为STC(70.3%)、OTA(22.0%)。其中,海南省样品中STC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本试验开发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饲料中ZEA、OTA和STC的同时检测分析;我国华南地区家禽配合饲料尽管总体污染水平较低,但真菌毒素污染情况普遍,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