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大事记
数据库收录
文献计量学指标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著作权转让协议
论文规范标准
写作指南
编委会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关键词排行
关键词云
知识脉络
作者关系图
期刊订阅
道德声明
OA政策
公益信息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7年, 第2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15
全选
|
目录
Select
封面与封底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目录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 Review
Select
环境温湿度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Effe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Nutrient Metabolism of Broilers and Its Regulation Mechanisms
陆壮, 何晓芳, 张林, 李蛟龙, 高峰, 周光宏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21-30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温热环境是影响家禽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肉鸡对温度的影响十分敏感,而湿度又常与温度共同作用影响肉鸡的体温调节。本文综述了环境温湿度对肉鸡生长性能、神经内分泌机能以及糖、脂类、蛋白质和矿物质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期为肉鸡温热环境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温热环境因子影响肉鸡采食的调控机制
Research Progress of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Thermal Environment Factors on Feed Intake in Broilers
何晓芳, 陆壮, 张林, 李蛟龙, 高峰, 周光宏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27-3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食量是影响肉鸡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摄入的营养物质除一部分用于维持肉鸡基本生命代谢需求外,大部分用于保障肉鸡良好的生长性能。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它可以整合外周环境和各种信号分子,使得机体做出适当的反应,最终调节肉鸡的采食量。温热环境因子是实际生产中影响家禽采食行为和生长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就温热环境因子对肉鸡采食行为的影响、下丘脑的摄食信号整合机制以及关键热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肉鸡温热环境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代谢组学在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bolomics Application in Dairy Cow Nutrition and Milk Quality and Safety
王倩, 张养东, 郑楠, 李松励, 文芳, 赵圣国,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35-3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代谢组学是检测低分子质量(通常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代谢物的变化,并以此来研究生物体受到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改变后所产生代谢产物的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后基因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各个领域,但代谢组学在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研究中的应用还比较少。本文从代谢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入手,综述了目前代谢组学在奶牛营养、疾病、热应激、牛奶质量与奶品安全中的应用。
Select
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Adva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tabonomics to Nutrition Research of Ruminants
代童童, 李耀坤, 刘德武, 柳广斌, 孙宝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44-30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中所有代谢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能够检测生命系统中某一特定生物层次的所有代谢物的变化,并能够利用其特有的分析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对所得代谢物进行系统性度量。近年来,因其测试技术的广泛适用性,代谢组学逐渐被应用于反刍动物的营养学研究中。本文从瘤胃代谢组学、肝脏代谢组学、乳腺代谢组学和血液代谢组学等4个方面对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Select
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发生氧化应激的机制
Mechanism of Oxidative Stress in Body under Heat Stress
张轶凤, 齐智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51-30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热应激是指机体在高温条件下对热暴露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有研究表明热应激会引起机体氧化还原平衡紊乱,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和组织,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热应激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热应激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本文就热应激条件下氧化应激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Select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张晓图, 杜晨红, 丁小娟, 王世琼, 霍倩倩, 李晓, 王志祥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59-30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能够调节机体的脂类代谢、免疫,具有抗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等功能。本文就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并浅谈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Select
肠黏膜上皮组织紧密连接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Tight Jun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l Epithelium
陈意, 李方方, 张勇, 黄铁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68-30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紧密连接(TJ)是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对维持黏膜上皮细胞极性及调节肠屏障的通透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J在黏膜上皮细胞间形成限制溶质和物质运动的细胞屏障。总的来说,TJ的结构可以概括为跨膜屏障蛋白与周围的脚手架蛋白组成的间隔。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有许多相关的信号蛋白,影响屏障和更广泛的细胞功能。本文从TJ在肠黏膜上皮中的生物学功能、分子调控机制及当前研究现状等作综合阐述。
Select
Toll样受体4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一些营养因子对其的影响
Mechanism of Toll Like Receptor 4 in Immune Function and Effects of Some Nutritional Factors on It
秦龙, 姜宁, 张爱忠, 马迪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75-3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Toll样受体4(TLR4)在机体抵御外源和内源抗原干扰方面具有重要贡献,在连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起到桥梁作用,TLR4引导的信号通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通过研究TLR4信号通路,可深入阐明机体免疫机制。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TLR4的研究进行分析,对其结构、分布、配体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科研及医疗提供理论参考。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Select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汶上芦花产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蛋品质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Metabolizable Energy Level on Performance, Biochemical Indexes in Serum and Egg Quality of
Wenshang Luhua
Laying Hens
王少琨, 张帅, 张倩, 孟彦淼, 殷若新, 王炎辉, 王俊谦, 钟光, 周华金, 宋志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83-30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水平对产蛋期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蛋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代谢能需要量析因模型,确定产蛋期汶上芦花鸡的饲粮代谢能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40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汶上芦花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0.68、10.89、11.10、11.30和11.51 MJ/kg的试验饲粮,其他主要营养水平保持一致。预试期7 d,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产蛋期汶上芦花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平均体重、代谢体重(BW
0.75
)、产蛋数、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量(ADEM)均有显著影响(
P
<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ADFI、ADMEI、产蛋数、产蛋率和ADEM呈增加趋势,但当代谢能水平为11.51 MJ/kg时降低。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料蛋比呈降低趋势,但当代谢能水平为11.51 MJ/kg时增加。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1和11.30 MJ/kg时的平均体重和BW
0.75
显著高于代谢能水平为11.10 MJ/kg时(
P
<0.05)。2)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产蛋期汶上芦花鸡的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均呈增加趋势。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产蛋期汶上芦花鸡的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和蛋黄比率有显著影响(
P
<0.05)。低能组(代谢能水平为10.68、10.89和11.10 MJ/kg)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高于高能组(代谢能水平为11.30和11.51 MJ/kg)(
P
<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蛋黄颜色和蛋黄比率呈增加趋势,其中代谢能水平为11.51 MJ/kg时的蛋黄颜色和蛋黄比率显著高于其他各代谢能水平时(
P
<0.05)。4)以ADMEI为因变量,以平均日增重(ADG)、ADEM和BW
0.75
为自变量,拟合41~45周龄汶上芦花鸡饲粮代谢能需要量的析因模型为:
ADMEI
=0.88
ADG
+10.63
ADEM
+476.40
BW
0.75
(
R
2
=0.982 5,
P
<0.05)。满足41~45周龄汶上芦花鸡最佳生产性能的适宜饲粮代谢能需要量为11.29 MJ/kg。
Select
蛋氨酸缺乏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肝脏蛋氨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Methionine Deficiency on Performance, Serum Free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Liver Methionine Metabolism Gene Expression of Laying Hens during Late Period of Laying
刘怡琳, 吴信, 印遇龙, 王占彬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91-30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缺乏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肝脏蛋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80只62周龄的海兰灰蛋鸡,根据产蛋率均匀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3%的饲粮,蛋氨酸缺乏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21%和0.27%的饲粮,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饲粮蛋氨酸缺乏显著降低了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和不合格蛋率(
P
<0.05),显著提高了料蛋比(
P
<0.05)。2)蛋氨酸缺乏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蛋氨酸的含量(
P
<0.05)。0.21%蛋氨酸组蛋鸡血清中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
P
<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血清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脯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0.21%蛋氨酸组(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0.21%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DNA甲基转移酶1、N
6
-甲基腺苷(m
6
A)甲基转移酶3(
METTL3
)和m
6
A甲基转移酶1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
P
<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
METTL
3的表达量显著提高(
P
<0.05)。4)与对照组相比,0.21%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5-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
MTR
)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表达量显著提高(
P
<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
MTR
的表达量显著提高(
P
<0.05)。蛋氨酸缺乏对蛋鸡肝脏甲硫氨酸腺苷高半胱氨酸酶和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的表达量无显著影响(
P
>0.05)。由以上结果可知:蛋鸡饲粮高水平的蛋氨酸缺乏会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可能与蛋氨酸缺乏改变蛋氨酸代谢途径,影响DNA和RNA的甲基化过程有关。
Select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
3
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骨磷代谢利用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Vitamin D
3
Leve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Bone Phosphorus Metabolic Utilization of Broilers
温倩, 吕林, 张丽阳, 廖秀冬,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099-3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
3
(VD
3
)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骨磷代谢利用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艾拔益加肉公雏,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2个饲粮非植酸磷水平[0.45%和0.23%(实测值为0.44%和0.21%)]与4个VD
3
添加水平(0、1 000、2 000和4 000 IU/kg),共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0.21%非植酸磷水平相比,0.44%非植酸磷水平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灰分磷含量(
P
<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和胫骨灰分磷绝对沉积率(
P
<0.05);与不添加VD
3
相比,饲粮中添加VD
3
显著提高肉仔鸡ADG、15~21和1~21日龄ADFI、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灰分磷绝对沉积率(
P
<0.05),显著降低1~21日龄肉仔鸡F/G(
P
<0.05);0.21%非植酸磷水平下,与不添加VD
3
相比,饲粮中添加VD
3
显著降低肉仔鸡死亡率(
P
<0.05),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
P
<0.05),添加2 000 IU/kg VD
3
显著提高14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
P
<0.05);0.44%非植酸磷水平下,与不添加VD
3
相比,饲粮中添加VD
3
显著提高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
P
<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VD
3
可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并降低死亡率,促进磷在骨骼中的代谢利用。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Select
颈静脉灌注不同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对泌乳奶牛乳蛋白合成的影响
Effects of Jugular-Infused Amino Acid Mixture of Different Profiles on Milk Protein Synthesis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田雯, 丁洛阳, 吴天佑, 王翠芳, 王洪荣,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09-3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颈静脉灌注酪蛋白模式和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产量、乳成分以及乳腺对氨基酸摄取利用的影响。选择8头泌乳中期[泌乳天数:(82±11)d]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颈静脉灌注160 g/d酪蛋白模式(Casein组)和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R组)。2个试验组分别以各自灌注前作为空白对照组(C1组为Casein组的空白对照组,C2组为R组的空白对照组)。预试期14 d,灌注期5 d。试验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以玉米、豆粕、棉籽粕、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和羊草为主要原料,参照NRC(2001)奶牛饲养标准配制。结果表明:灌注酪蛋白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后,乳蛋白产量和含量较灌注前呈上升趋势(乳蛋白产量上升7.14%,
P
=0.078;乳蛋白含量上升3.27%,
P
=0.072);并且,奶牛动脉血浆中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和组氨酸(His)的浓度较灌注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Ile的浓度提高31.5%,
P
=0.097;Leu的浓度提高65.9%,
P
=0.041;Lys的浓度提高36.9%,
P
=0.088;His的浓度提高40.1%,
P
=0.010),而苏氨酸(Thr)、缬氨酸(Val)、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和精氨酸(Arg)的浓度在数值上虽较灌注前高但无显著差异(
P
>0.05)。灌注酪蛋白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后,奶牛乳腺对天冬氨酸(Asp)和半胱氨酸(Cys)的摄取率显著升高(Asp的摄取率提高95.2%,
P
=0.031;Cys的摄取率提高49.6%,
P
=0.031),而奶牛乳腺对甘氨酸(Gly)的摄取率显著降低(降低158.3%,
P
=0.041)。灌注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后,乳蛋白含量比灌注前有上升趋势(提高5.78%,
P
=0.064),而乳脂产量显著低于灌注前(降低8.57%,
P
=0.015);并且,奶牛动脉血浆中Arg的浓度有上升趋势(提高18.0%,
P
=0.093),而酪氨酸(Tyr)的浓度呈下降趋势(降低47.8%,
P
=0.074)。灌注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后,奶牛乳腺对谷氨酸(Glu)、Cys和Ile的摄取率显著上升(Glu的摄取率提高118.7%,
P
=0.015;Cys的摄取率提高77.4%,
P
=0.032;Ile的摄取率提高46.0%,
P
=0.012),而奶牛乳腺对Ser的摄取率呈下降趋势(降低56.2%,
P
=0.052)。灌注氨基酸混合物后,Casein组乳脂产量增量显著高于R组(
P
=0.012),且Casein组的乳产量增量(
P
=0.095)和乳糖产量增量(
P
=0.091)较R组有升高的趋势,而2组间其他指标增量无显著差异(
P
>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颈静脉灌注酪蛋白模式和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均可提高泌乳奶牛的乳蛋白含量,而灌注酪蛋白模式氨基酸混合物同时可以促进乳蛋白产量的升高,因此,颈静脉灌注酪蛋白模式氨基酸混合物的效果优于灌注理想模式氨基酸混合物。
Select
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Heat Stress on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 of Different Breeds of Young Beef Cattle
蒲启建, 王之盛, 彭全辉, 张灿, 景小平, 胡瑞, 邹华围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20-3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品种(系)肉牛的耐热性差异。选取体重[(185.89±14.02)kg]相近、健康的青年西杂牛(西门塔尔牛×宣汉黄牛)、地方黄牛(宣汉黄牛)和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各6头为研究对象,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的青年肉牛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时间为2015年4-9月,预试期7 d,正试期180 d。结果表明:1)试验牛舍5-8月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2,属于热应激期,且显著高于4月(热应激发生前)和9月(热应激发生后)(
P
<0.05);热应激环境导致各试验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升高(
P
<0.05)。试验期间犏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地方黄牛(
P
<0.05)。2)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单位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6月为最低,均较4月显著降低(
P
<0.05),且降低幅度为犏牛>西杂牛>地方黄牛。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在6月最低,分别较4月降低了27.62%(
P
<0.05)、10.81%(
P
>0.05)和46.15%(
P
<0.05);西杂牛的ADG在4-7月显著高于犏牛(
P
<0.05)。西杂牛和犏牛的料重比(F/G)以6月为最高,分别较4月升高了63.01%(
P
<0.05)和89.03%(
P
<0.05);地方黄牛的F/G在9月最高,较4月升高了53.12%(
P
<0.05)。3)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7月均较4月显著降低(
P
<0.05);西杂牛7月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较4月显著降低(
P
<0.05),而热应激对地方黄牛和犏牛的EE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P
>0.05);热应激期内犏牛中性洗涤纤维(NDF)(6月)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
P
<0.05);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和犏牛钙(Ca)(西杂牛:6-8月;犏牛:5-8月)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西杂牛:6-7月;犏牛: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
P
<0.05)。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牛的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
P
>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
P
<0.05),地方黄牛的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
P
<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
P
<0.05)。此外,5-9月地方黄牛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
P
<0.05)。4)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浓度均以6月最低,较4月分别降低了16.82%(
P
<0.05)、12.82%(P>0.05)和15.90%(
P
<0.05);热应激期间各试验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均以7月最低,显著低于4月(
P
<0.05);试验期间西杂牛和地方黄牛血清中尿素氮(UN)浓度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而犏牛血清中UN浓度则持续升高;6-9月各试验牛血清肌酐(CRE)浓度均显著高于4、5月(
P
<0.05),且7-9月犏牛血清CRE浓度显著高于地方黄牛(
P
<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导致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地方黄牛的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对热应激最敏感。
Select
谷氨酰胺对断奶肉兔肠道发育的影响
Effects of Glutamine on Intestinal Development of Meat Rabbits
郭志强, 唐丽, 李丛艳, 谢晓红, 任永军, 邝良德, 郑洁, 雷岷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32-3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肉兔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新西兰白兔3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4组试验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对照)、0.4%、0.8%和1.2%谷氨酰胺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谷氨酰胺对肉兔35、42和56日龄时的胃重、盲肠重和小肠长度以及56日龄时的小肠重无显著影响(
P
>0.05),但饲粮添加0.8%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肉兔35和42日龄时的小肠重(
P
<0.05);饲粮添加0.8%和1.2%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肉兔35和42日龄时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
P
<0.05),同时饲粮添加0.8%谷氨酰胺还可以显著提高肉兔35和42日龄时的回肠绒毛高度以及56日龄时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
P
<0.05);饲粮添加0.8%谷氨酰胺可以显著降低肉兔35和42日龄时的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以及35日龄时的回肠隐窝深度(
P
<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谷氨酰胺可以促进肉兔断奶后1~2周的肠道发育,本试验条件下,肉兔饲粮中谷氨酰胺适宜添加水平为0.8%。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Select
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ents of Corn 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Enzymes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s and Anti-Oxidative Ability of Juvenile Turbot (
Scophthalmus maximus
L.)
隋仲敏, 周慧慧, 王旋, 张蓓莉, 麦康森, 何艮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38-3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0尾初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8个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D3、D6、D9、D12组为不加酶对照组,分别饲喂以玉米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的试验饲料;D3+、D6+、D9+、D12+组为加酶试验组,分别饲喂以玉米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并添加木聚糖酶(活性为120 163 U/g,添加量为20 g/t)和纤维素酶(活性为13 424 U/g,添加量为300 g/t)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P
>0.05)。各组大菱鲆幼鱼摄食率以及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也无显著差异(
P
>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其中D9+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D9组显著升高(
P
<0.05),D3+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3组显著升高(
P
<0.05),D12+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12组显著升高(
P
<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5)。由此得出,在不同玉米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效果。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Select
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7~12月龄梅花鹿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初角茸生长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l Level of Vitamin A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ictors and First Antler Growth of 7-to 12-Month-Old Sika Deer (
Cervus nippon
)
张婷, 王晓旭, 王卓, 李仁德, 孙伟丽, 鲍坤, 钟伟,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46-3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7~12月龄梅花鹿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初角茸生长的影响。选取40只7月龄平均体重为(39.64±4.10)kg的健康雄性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含5 mg/kg β-胡萝卜素)中添加0(对照组)、2 500、5 000和10 000 IU/kg维生素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从7月龄开始至12月龄结束。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梅花鹿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影响(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 500、5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梅花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
P
<0.05),饲粮添加2 500、5 000、10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P
<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丙二醛(MDA)、睾酮(T)及雌二醇(E
2
)含量无显著性影响(
P
>0.05)。3)5 000 IU/kg维生素A添加组初角茸干茸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但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
P
>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添加维生素A能够增强7~12月龄梅花鹿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初角茸干茸重。7~12月龄梅花鹿饲喂以玉米和苜蓿草粉为主的饲粮时,饲粮维生素A适宜添加水平为2 500~5 000 IU/kg。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Select
6-苄氨基嘌呤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Effects of 6-Benzylaminopurine 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Small Intestine of Rats
刘玉梅, 张自强, 朱雪敏, 位兰, 石珂, 潘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53-3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I/R模型组和低、高剂量6-BA组。低、高剂量6-BA组于术前3周分别连续灌胃10、20 mg/kg的6-BA,对照组和I/R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对照组在暴露肠系膜上动脉后不做阻断;I/R模型组和低、高剂量6-BA组阻断肠系膜血管30 min后再灌注60 min。随后取大鼠空肠组织分别进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DNA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I/R模型组相比,补充10、20 mg/kg的6-BA后,T-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
P
<0.05),MDA含量显著降低(
P
<0.05);小肠细胞DNA的拖尾现象好转,尾部DNA含量和拖尾率都显著低于I/R模型组(
P
<0.05);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P
<0.05)。由此可见,10、20 mg/kg的6-BA能有效防护I/R对小肠的损伤,且20 mg/kg的6-BA作用效果尤为明显。
Select
蛋氨酸三肽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Effects of Methionine Tripeptide on Expression Levels of Casein and Small Peptide Transporters Genes in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郭春利, 丹妮, 曹琪娜, 哈斯额尔顿,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59-3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三肽(Met-Met-Met)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酪蛋白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第3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各处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40、50、60、70和8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分别培养细胞24、48和72 h,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整体试验重复2次,确定最佳培养时间;各处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40、50、60、70和8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以最佳培养时间培养,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确定适宜蛋氨酸三肽浓度,整体试验重复3次;以最佳培养时间和适宜蛋氨酸三肽浓度培养细胞,以未添加蛋氨酸三肽的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测定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整体试验重复3次。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蛋氨酸三肽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24 h时,相对增殖率最高;培养基中加入6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培养细胞24 h,α
s1
-酪蛋白和β-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同时发现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小肽转运载体1和小肽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P
<0.05)。综上所述,培养基中添加60 μg/mL的蛋氨酸三肽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和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
Select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Bacteria Diversity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Ailurus fulgens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李杨, 邓家波, 牛李丽, 余建秋, 曾燕, 刘倩, 周毅, 熊律晨, 倪学勤, 曾东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67-3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熊猫胃肠道菌群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检测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PCR-DGGE图谱显示小熊猫胃肠道中有大量菌群,且不同部位的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相邻肠段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肠和粪便样品的菌群多样性较高,其次为胃和直肠样品,而空肠和回肠样品菌群多样性较低。2)小熊猫胃肠道菌群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共性条带主要是未培养拟杆菌门细菌(uncultured Bacteroidetes bacterium)、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
)、未培养梭状芽孢杆菌(uncultured
Clostridium
sp.)、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
)和食窦魏斯氏菌(
Weissella cibaria
),其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特异性条带主要是丛毛单胞菌(
Comamonas
sp.)、梭菌属(
Clostridium
sp.)和
Akkermansia
。由此可见,小熊猫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菌群,且其多样性按照胃肠道由前至后的顺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lect
低铜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5~16周龄五龙鹅肠道发育、微生物菌群结构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 with Low Copper Level and Adding
Bacillus subtilis
on Intestinal Develop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erum Enzyme Activity of
Wulong
Geese Aged from 5 to 16 Weeks
张名爱, 杨文娇, 张泽楠, 王宝维, 史雪萍, 岳斌, 葛文华, 郑惠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75-3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铜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5~16周龄五龙鹅肠道发育、微生物菌群结构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9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为最适铜添加组(铜添加水平为16 mg/kg,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Ⅱ~Ⅵ组为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8、12、16 mg/kg,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均为250 mg/kg。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Ⅱ~Ⅵ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腺比极显著高于Ⅰ组(
P
<0.01),空肠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
P
<0.05或
P
<0.01);Ⅲ、Ⅴ、Ⅵ组的空肠肠壁厚度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Ⅱ~Ⅵ组之间的空肠绒毛高度、肠壁厚度和绒腺比无显著差异(
P
>0.05);Ⅱ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Ⅴ和Ⅵ组(
P
<0.05)。2)Ⅱ~Ⅵ组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Ⅰ组(
P
<0.01),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
P
<0.05或
P
<0.01)。Ⅱ~Ⅵ组之间的盲肠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P
>0.05)。3)Ⅳ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Ⅰ组(
P
<0.05),Ⅴ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Ⅰ组(
P
<0.05);Ⅱ组血清ALT、AST、LDH活性与Ⅰ组差异不显著(
P
>0.05)。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Ⅱ组血清AKP活性显著低于Ⅰ组(
P
<0.05)。由此可见,低铜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促进五龙鹅肠道发育,优化微生物菌群结构;铜对鹅肠道发育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较小。适宜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铜添加水平能够维护机体健康,相互间具有协同作用。
Select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血脂指标、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酶活性及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on Serum Lipid Indexes, Enzyme Activities and Genes mRNA Expression Related to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d Fat Deposition of Finishing Pigs
李瑞, 侯改凤, 韦良开, 彭伟, 潘杰, 黄兴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84-3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德氏乳杆菌制剂对育肥猪血脂指标、肝脏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酶活性、组织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皮下脂肪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平均体重为(65.34±3.64)kg的健康"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德氏乳杆菌制剂的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血清甘油三酯(TG)(
P
=0.08)和总胆固醇(TC)(
P
=0.06)含量均有降低趋势,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显著降低(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性有降低趋势(
P
=0.07),胆固醇7α-羟化酶活性(CYP7A1)显著增加(
P
<0.05),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活性极显著降低(
P
<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
IBABP
)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降低趋势(
P
=0.07),皮下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
γ)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
P
<0.05);皮下脂肪细胞直径有降低趋势(
P
=0.09)。结果提示,德氏乳杆菌可通过干扰育肥猪回肠对胆汁酸的吸收来调控肝脏胆固醇和脂肪代谢。
Select
α-酮戊二酸和大蒜素对生长猪生长发育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α-Ketoglutarate and Allicin on Growing Development and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Growing Pigs
刘少娟, 陈家顺, 康保聚, 蒋谦, 何流琴, 吴飞, 黄牛, 李欢, 印遇龙, 姚康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193-32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α-酮戊二酸(AKG)和大蒜素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40头初始平均体重为(30.64±1.35)kg的健康三元(杜×长×大)杂交生长猪,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5组试验猪分别饲喂无抗基础饲粮(对照组)、无抗基础饲粮+25 mg/kg抗生素(Ⅰ组)、无抗基础饲粮+1% AKG(Ⅱ组)、无抗基础饲粮+0.5%大蒜素(Ⅲ组)、无抗基础饲粮+1% AKG+0.5%大蒜素(Ⅳ组)。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Ⅳ组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80%和9.91%,但差异不显著(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
P
<0.05),Ⅳ组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
P
<0.05),且Ⅳ组较Ⅰ组显著提高了磷的表观消化率(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
P
<0.05);Ⅲ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
P
<0.05);Ⅳ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和TG含量显著降低(
P
<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含量显著提高(
P
<0.05)。与Ⅰ组相比,Ⅳ组血清TCHO和TG含量有降低趋势(
P
>0.05),血清AST和ALT活性显著提高(
P
<0.05)。4)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回肠绒毛高度及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提高(
P
<0.05)。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回肠中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增加(
P
<0.05)。综上,无抗饲粮中联合添加1% AKG和0.5%大蒜素可通过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提高对粗蛋白质、钙和磷等养分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肠道健康,进而改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
Select
过瘤胃蛋氨酸和肉桂醛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
Effects of Combined Supplementation of Rumen-Protected Methionine and Cinnamic Aldehyde on Lactation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Excretion of Dairy Cows
张成喜, 孙友德, 刘锡武, 孙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02-32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肉桂醛(CA)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水平的RPMet和CA,其中RPMet设3个水平,分别为20(L)、25(M)、30(H)g/(d·头);CA设3个水平,分别为15(L)、18(M)、21(H)g/(d·头),共组成9个不同水平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除LH组外,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
P
<0.05或
P
<0.01),以HL组最高。2)各试验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高于C组,均以HL组最高,与C组均差异极显著(
P
<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低于C组,以HL组最低,与C组均差异极显著(
P
<0.01)。3)除LH组外,各试验组氮表观消化率和氮泌乳转化效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
P
<0.05或
P
<0.01),以HL组最高;LL、ML、HL、LM、MM、HM、LH、MH、HH组总氮排泄量比C组分别降低了17.45%(
P
<0.01)、18.79%(
P
<0.01)、20.80%(
P
<0.01)、10.41%(
P
<0.01)、12.49%(
P
<0.01)、15.22%(
P
<0.01)、3.37%(
P
>0.05)、5.12%(
P
<0.05)、7.43%(
P
<0.05),以HL组最低。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联合添加RPMet和CA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降低奶牛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上述指标,最佳组合为RPMet 30 g/(d·头)、CA 15 g/(d·头)。
Select
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及添加胆汁酸和酶制剂对其产生的影响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s of Corn Gluten Meal for Juvenile Turbot (
Scophthalmus maximus
L.) and Effects of Adding Bile Acid and Enzyme Preparation on Them
田莹, 何艮, 周慧慧, 王旋, 麦康森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11-32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以及在玉米蛋白粉中分别添加胆汁酸(纯度≥30%)和酶制剂[中性蛋白酶(1×10
5
U/g)和木瓜蛋白酶(4×10
5
U/g)组成的复合酶,二者活性比为2:1]对其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首先配制基础饲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蛋白质源[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玉米蛋白粉(CGM)、添加胆汁酸的玉米蛋白粉(CGM
B
)和添加酶制剂的玉米蛋白粉(CGM
E
)]组成。所有饲料均添加0.1%的三氧化二钇(Y
2
O
3
)为外源指示剂。将初始体重为(13.00±0.01)g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相应饲料2周后采用后肠挤压法收集粪便。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形式的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5.99%~43.34%、48.62%~60.72%、48.41%~67.67%、35.07%~52.34%,且总氨基酸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大菱鲆幼鱼对CGM
B
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最高,显著高于CGM和CGM
E
(
P
<0.05),且CGM
B
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较CGM分别提高了17.35%、12.10%、19.26%、17.27%;大菱鲆幼鱼对CGM
E
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也得到改善,其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较CGM分别提高了9.53%、4.37%、4.29%、12.25%,效果显著(
P
<0.05)。由结果可知,添加胆汁酸和酶制剂均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Select
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比较
A Comparison on Biological Yields of Different Organs and Whole Plant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Maize Varieties
杨立杰, 王兆凤, 吴晓静, 李思梦, 刘廷俊, 杨在宾, 姜淑贞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20-3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类型玉米(
Zea mays
)不同器官和全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选择32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成熟性质和用途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完熟期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及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以及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择5个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0株玉米。结果表明: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显著(
P
<0.05)。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和成熟性质分类不足以区别不同品种类型玉米的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
P
>0.05)。按用途分类,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玉米籽实的风干物质、干物质和总能产量除外)均差异显著(
P
<0.05),表现为饲用玉米 > 红粒玉米 > 普通玉米 > 糯玉米。对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和饲用玉米进行比较,设定普通玉米产量为100.0%,则饲用玉米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分别为121.9%、164.2%、175.5%、149.0%、151.7%、168.8%和149.9%;风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9%、143.7%、155.1%、139.4%、126.1%、162.0%和129.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5%、143.4%、155.0%、139.5%、125.7%、162.0%和129.21%;粗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19.0%、142.9%、181.5%、161.6%、122.0%、137.4%和131.7%;总能产量分别为107.7%、143.8%、155.0%、139.4%、126.1%、162.0%和129.1%。玉米籽实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占玉米全株的比例,普通玉米分别为47.75%、57.87%和48.49%,饲用玉米分别为39.72%、52.36%和40.48%。由此得出,普通玉米全株饲喂是"粮改饲"的最基本的策略,而饲用玉米籽实和全株生物产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可以增加30%左右的土地利用。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Select
饲粮添加发酵中药渣对围产期母猪粪便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Fermented Herb Residue on Fecal Microb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Peripartum Sows
李华伟, 苏家宜, 胡诚军, 印遇龙, 吴灵英,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32-3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中药渣和发酵中药渣对母猪粪便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为其在母猪饲粮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4胎次、预产期相近的二元母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kg/t的米糠(对照组)、2 kg/t的中药渣和2 kg/t的发酵中药渣。从妊娠85 d开始饲喂,到产后21 d结束。分别于妊娠110 d和产后21 d,每组随机收集8头母猪的新鲜粪便样品,测定微生物数量以及短链脂肪酸(SCFA)和生物胺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药渣组母猪产前粪便中丙酸含量显著增加(
P
<0.05),丁酸(
P
=0.086)、直链脂肪酸(
P
=0.068)和总SCFA(
P
=0.089)含量呈增加趋势,苯乙胺含量显著降低(
P
<0.05);产后粪便中1,7-庚二胺和酪胺含量显著降低(
P
<0.05)。发酵中药渣组母猪产前粪便中1,7-庚二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05),乙酸(
P
=0.068)、丁酸(
P
=0.082)、直链脂肪酸(
P
=0.058)和总SCFA(
P
=0.064)含量呈增加趋势;产后粪便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
P
<0.05);产前和产后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酪胺含量显著降低(
P
<0.05)。综上,饲粮添加中药渣或发酵中药渣可改善围产期母猪后肠微生物菌群平衡,增加SCFA含量,减少生物胺含量,这有利于机体的能量供给和健康。
Select
芪楂口服液药渣发酵前后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代谢产物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Qi-Zha
Oral Solution Residues and Their Fermented Product on Microbes, Microbial Metabolites and Cytokine Expression in Colon of Weaned Piglets
苏家宜, 耿梅梅, 陈闻, 印遇龙, 王占彬,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40-32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中药渣用于断奶仔猪养殖的可行性,比较研究了芪楂口服液药渣发酵前后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态和健康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芪楂口服液药渣组(添加5 kg/t芪楂口服液药渣)、发酵芪楂口服液药渣组(添加5 kg/t发酵芪楂口服液药渣)和阳性对照组(添加0.04 kg/t维吉尼亚霉素+0.2 kg/t硫酸黏杆菌素+3 000 mg/kg氧化锌),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于试验第28天,分别取结肠内容物及其组织,测定微生物数量、代谢产物含量以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芪楂口服液药渣组和发酵芪楂口服液药渣组的7种细菌及总细菌数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白细胞介素(
IL
)-12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2个对照组(
P
<0.05),吲哚含量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
P
<0.05);发酵芪楂口服液药渣组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直链脂肪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结肠组织
IL
-4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芪楂口服液药渣组(
P
<0.05);阳性对照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梭菌ⅩⅣa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05)。综上所述,芪楂口服液药渣可增加断奶仔猪结肠短链脂肪酸含量,调节结肠细胞因子表达;芪楂口服液药渣发酵前后均不影响肠道菌群稳态,但抗生素和氧化锌会影响仔猪肠道菌群的稳态;微生物发酵未增强芪渣口服液药渣对肠道微生物代谢的改善作用。
Select
胡芦巴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Fenugreek Powder on Growth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Immune Organ Indexes, Serum Antioxidant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Broilers
颜陶, 王思宇, 杨小军, 段玉兰, 龚月生, 杨欣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48-3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胡芦巴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3%、6%、9%胡芦巴粉的营养水平相同的全价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6%和9%胡芦巴粉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9%胡芦巴粉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3%胡芦巴粉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22~42日龄和1~42日龄,饲粮胡芦巴粉水平对肉仔鸡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P
>0.05)。2)9%胡芦巴粉组胸肌滴水损失率和压力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饲粮胡芦巴粉水平对胸肌pH
45 min
、pH
24 h
、剪切力和蒸煮损失率均无显著影响(
P
>0.05)。3)6%胡芦巴粉组21日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饲粮胡芦巴粉水平对21日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及42日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影响(
P
>0.05)。4)9%胡芦巴粉组的21日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
P
>0.05),且显著高于3%和6%胡芦巴粉组(
P
<0.05);6%胡芦巴粉组的42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饲粮胡芦巴粉水平对21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以及42日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05)。5)9%胡芦巴粉组的21日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3%胡芦巴粉组的42日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饲粮胡芦巴粉水平对21和42日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含量和白球比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P
>0.05)。由此可见,胡芦巴粉可作为一种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肉仔鸡生产,其具有提高肌肉系水力,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增强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作用。胡芦巴粉在肉仔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1日龄不超过3%,22~42日龄不超过6%。
Select
高效降解游离棉酚并改善棉籽粕营养品质的菌株筛选
Screening of High Efficient Free Gossypol-Degrading and Improving Cottonseed Meal Nutritive Quality Stains
亓秀晔, 谢全喜, 陈振, 于佳民, 徐海燕, 谷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58-3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品质指标如活菌数、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溶蛋白质含量、pH、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BLCC1-0039,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的植物乳酸菌菌株为BLCC2-0092。综合上述2株益生菌的优点,筛选出最优复配发酵方式为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按照1:1比例接种,37℃需氧发酵24 h再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发酵棉籽粕的pH显著降低(
P
<0.05),厌氧发酵72 h时pH降至5.27;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P
<0.05),厌氧发酵72 h时酸溶蛋白质含量达到23.54%;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
P
<0.05),需氧发酵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52.12%,厌氧发酵72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61.58%。由此可知,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Select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Fusarium
Toxins on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β and Interleukin-6 in Spleen of Weaned Piglets
程群, 姜淑贞, 陈宁波, 黄丽波, 张桂国, 杨维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67-3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母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饲喂含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0.90 mg/kg;呕吐毒素(DON)1.43 mg/kg,烟曲霉毒素(FUM)5.85 mg/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清和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
P
<0.05),显著升高了丙二醛(MDA)含量(
P
<0.05)。2)镰刀菌毒素使断奶仔猪脾脏白髓区明显变小,红髓区扩张且出现近圆形小空洞,动脉周围淋巴鞘中淋巴细胞数量较少。3)镰刀菌毒素导致断奶仔猪脾脏IL-1β和IL-6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白髓边缘,且靠近血窦的地方阳性点更多。4)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升高了断奶仔猪脾脏
IL
-1β和
IL
-6 mRNA相对表达量(
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镰刀菌毒素显著影响断奶仔猪血清和脾脏抗氧化能力,并通过改变脾脏IL-1β和IL-6的分布和表达,降低脾脏的免疫功能。
Select
植物提取物及其复合物对鸡源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Bacteriostatic Effects of Plant Extracts and Their Compounds on Chicke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vitro
赵露露, 廖秀冬, 张丽阳, 罗绪刚, 吕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77-3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取10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研究其对鸡源致病菌(鸡大肠杆菌和鸡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分别筛选出对2种致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3种植物提取物,将其按不同比例复配,以获得抑菌效果更强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1:共设11个组,分别为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肉桂精油、大蒜油、黄芩黄酮、竹叶黄酮、黄芪多糖、小檗碱、苦参碱和绿原酸和金霉素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试验2:根据试验1的结果,选取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3种植物提取物,分别按照不同浓度比例进行两两和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用牛津杯法测定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同时分别设相应浓度的3种单一植物提取物为对照组,共20个组,每组6个重复;选取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3种植物提取物,用牛津杯法测定不同浓度比例的复合物和相应浓度的单一植物提取物(对照组)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共17个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以上结果,研究了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按不同浓度比例复配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以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共15个组,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8种植物提取物对沙门氏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牛至精油、百里香精油、大蒜油。与肉桂精油对照组相比,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两两或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不能显著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P
>0.05);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可显著增强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
P
<0.05),且在浓度比例为25:150(1:6)时抑菌作用达到最大。由此可见,10种植物提取物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但这3种植物提取物复合物的抑菌作用并不大于单一肉桂精油;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增强了抑菌效果,且复配比例为1:6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最大。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Select
饲粮能量水平对后备母猪卵巢发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Level on Ovary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of Prepubertal Gilts
梁鸿雁, 赵春霞, 韩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87-3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后备母猪卵巢发育及卵巢促卵泡素受体(
FSHR
)和促黄体素受体(
LH/CGR
)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27头体重(61.0±3.1)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分别饲喂低、中、高3个能量水平[分别为NRC(1998)推荐消化能需要的90%、100%和110%]的饲粮。试验期内各组平均日采食量相同,但摄入的消化能水平不同。试验母猪在第2个发情期的第19天屠宰。结果表明:高能组卵巢重及大卵泡数显著高于低能组(
P
<0.05);各组间小卵泡数量差异不显著(
P
>0.05)。高能组卵巢
FSHR
和
LH/CGR
mRNA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低能组(
P
<0.05)。由此得出,高能量水平饲粮可促进后备母猪卵巢发育,有利于促进卵巢
FSHR
和
LH/CGR
mRNA的表达。
Select
精氨酸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
Effects of Arginine on Immunity of Carp (
Cyprinus carpio
)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
程镇燕, 曲木, 孙颖, 于宏, 孙金辉, 乔秀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293-33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体外和体内2种方法来研究精氨酸(Arg)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体外试验中,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5、1.0、1.5和2.0 mmol/L的Arg,将肾脏白细胞培养不同的时间段后测定增殖指数、呼吸爆发活力、吞噬活力和杀菌率。体内试验中,将平均体重37 g的鲤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条,分别体内注射0、25、50、100和200 mg/kg鱼体重的Arg,商业饲料投喂2周,进行肾脏白细胞增殖指数、呼吸爆发活力和吞噬活力的测定,以及血清和肝胰脏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血清白蛋白(ALB)含量的测定。体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Arg能够提高肾脏白细胞的增殖指数、呼吸爆发活力、吞噬活力和杀菌率。培养12和24 h后,1.0、1.5和2.0 mmol/L Arg组肾脏白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0 mmol/L Arg组(
P
<0.05);培养6、12和24 h后,1.0 mmol/L Arg组肾脏白细胞呼吸爆发活力显著高于0 mmol/L Arg组(
P
<0.05);培养12和24 h后,1.0、1.5和2.0 mmol/L Arg组肾脏白细胞吞噬活力显著高于0 mmol/L Arg组(
P
<0.05);培养18 h后,1.0、1.5和2.0 mmol/L Arg组肾脏白细胞杀菌率显著高于0 mmol/L Arg组(
P
<0.05)。体内试验结果表明:50、100和200 mg/kg Arg组肾脏白细胞呼吸爆发活力、吞噬活力和增殖指数显著高于0 mg/kg Arg组(
P
<0.05);100和200 mg/kg Arg组血清ALB和NO含量显著高于0 mg/kg Arg组(
P
<0.05),50、100和200 mg/kg Arg组血清NOS活性显著高于0 mg/kg Arg组(
P
<0.05);50、100和200 mg/kg Arg组肝胰脏NO含量显著高于0 mg/kg Arg组(
P
<0.05),25和50 mg/kg Arg组肝胰脏NOS活性显著高于0 mg/kg Arg组(
P
<0.05)。由此可见,Arg提高了鲤鱼肾脏白细胞的免疫力,体外试验表明Arg的适宜浓度为1.0 mmol/L。正常摄食情况下,Arg在鲤鱼体内注射适宜浓度为50~100 mg/kg。
Select
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Effects of Alfalfa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Boer Goa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alysis
樊文娜, 韩康康, 李栋栋, 李润林, 王占彬, 王成章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01-33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选取体重在24~28 kg的波尔山羊母羊75只,采用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用10%、20%、30%、40%的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发现,5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则表现出升高的趋势;4个试验组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试验Ⅳ组最低,为6.53。结果提示,波尔山羊饲粮中用苜蓿草粉替代花生秧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苜蓿草粉替代量为40%时波尔山羊生长性能表现较好,但饲料成本增加。
Select
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Effects of Ginseng Polysaccharide on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Intestinal Morphology of Male Minks during Winter Hair Period
孙伟丽, 张婷, 杨雅涵, 王卓, 樊燕燕, 李斌, 杜东升, 谷海军,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08-33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120日龄、健康的当年生短毛黑水貂(雄性)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50和100 mg/kg(干物质基础)人参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P
>0.05)。皮长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大,Ⅳ组显著高于Ⅰ组(
P
<0.05);针毛长度在Ⅳ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Ⅰ组(
P
<0.05);绒毛高度表现为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
P
>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Ⅰ和Ⅱ组(
P
<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血清中蛋白质(如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尿素含量)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P
>0.05),但总蛋白含量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Ⅲ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
P
<0.05),与Ⅳ组差异不显著(
P
>0.05);Ⅳ组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
P
<0.05),与Ⅲ组差异不显著(
P
>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
P
>0.05)。Ⅱ、Ⅲ、Ⅳ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Ⅱ、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极显著增加了冬毛期雄性水貂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
P
<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人参多糖可改善冬毛期雄性水貂的肠道形态结构,有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可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Select
低聚木糖对生长肥育猪血浆生化参数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Effects of Xylo-Oligosaccharide on Plasma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Muscle in Growing-Finishing Pigs
韩丽, 潘杰, 张婷, 解培峰, 丁浩, 黄兴国,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16-33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XOS)对生长肥育猪血浆生化参数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70日龄、平均体重约为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10头,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占1/2),单栏饲养。试验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4 kg/t速大肥、0.2 kg/t抗敌素的饲粮),30~65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添加组(在30~65 kg阶段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500 g/t XOS的饲粮,在66~100 kg阶段均饲喂基础饲粮),66~100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添加组(在30~65 kg阶段均饲喂基础饲粮,在66~100 kg阶段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500 g/t XOS的饲粮)以及30~100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500 g/t XOS的饲粮)。于试猪平均体重达100 kg(约170日龄)时,前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浆,测定生化参数;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0~65 kg阶段,饲粮添加100或500 g/t XOS可显著降低股二头肌中十七烷酸(C17:0)含量(
P
<0.05);66~100 kg阶段,饲粮添加250 g/t XOS可显著增加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
P
<0.05),添加100或5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股二头肌中花生烯酸(C20:1)含量(
P
<0.05);30~100 kg阶段,饲粮添加1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背最长肌中油酸/亚油酸以及股二头肌中C20:1、MUFA和SFA+MUFA含量(
P
<0.05),添加100或250 g/t XOS可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浓度(
P
<0.05),添加5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
P
<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一定剂量的XOS可通过调控与脂代谢相关的血浆生化参数、增加肌肉中MUFA和SFA+MUFA含量而改善猪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且以30~100 kg阶段添加100 g/t XOS为最佳。
Select
半胱胺对宁乡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Effects of Cysteamine on Carcass Traits and Meat Quality of
Ningxiang
Pigs
秦龙山, 邢月腾, 张杨, 舒绪刚, 陈宇光, 张彬, 吴信, 杨志武, 刘星亮, 曾青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25-33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宁乡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约43 kg的宁乡阉公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 mg/kg半胱胺,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屠宰率提高了3.04%(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背最长肌滴水损失降低了21.83%(0.05≤
P
<0.10)。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中硬脂酸含量下降了6.71%(
P
<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反油酸含量降低了62.57%(
P
<0.01),二十碳烯酸含量降低了28.02%(
P
<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了7.14%(
P
<0.05),其中亚油酸含量升高了7.89%(
P
<0.05),二十碳三烯酸含量升高了34.10%(0.05≤
P
<0.10),α-亚麻酸含量下降了15.87%(
P
<0.01)。由此可知,在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提高了宁乡猪屠宰率,通过降低硬脂酸和提高亚油酸的含量改善了肉品质。
Select
酵母培养物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Yeast Culture on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and Egg Health Indicators of Laying Hens
张嘉琦, 秦玉昌, 李军国, 李俊, 牛力斌, 于治芹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31-33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YC)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选取2 304只210日龄的罗曼褐产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92只产蛋鸡。对照组(YC0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YC0.2组、YC0.4组和YC0.6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和0.6%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YC0.4组和YC0.6组平均蛋重显著增加(
P
<0.05),破蛋率显著降低(
P
<0.05);YC0.2组、YC0.4组和YC0.6组软蛋率显著降低(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YC0.4组和YC0.6组蛋壳厚度显著增大(
P
<0.05);YC0.2组、YC0.4组和YC0.6组蛋黄颜色的亮度值显著降低(
P
<0.05),黄度值显著升高(
P
<0.05);YC0.6组蛋黄颜色的红度值显著升高(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9周,YC0.2组、YC0.4组和YC0.6组的蛋壳表面大肠菌群数量显著降低(
P
<0.05);试验第3、6周,YC0.4组蛋壳表面细菌总数显著降低(
P
<0.05)。4)对照组组相比,YC0.6组粗蛋白质、能量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
P
<0.05)。5)与对照组相比,YC0.2组、YC0.4组和YC0.6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降低(
P
<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4%和0.6%的酵母培养物能够改善产蛋鸡蛋品质,提高饲料消化率;饲粮添加0.2%、0.4%和0.6%酵母培养物均能够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抑制盲肠中沙门氏菌的产生。综合考虑,产蛋鸡饲粮中酵母培养物适宜添加量为0.4%。
Select
不同限饲方法对爱拔益加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骨骼性状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Feed Restriction Methods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Skeletal Traits of Arbor Acres Chickens
杨苏亮, 李敏, 夏梦芳, 商艳红, 陈宇, 路兵龙, 黄艳群, 陈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41-3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限饲方法对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骨骼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80只7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和蛋白质限饲组,每组20只鸡。限饲14 d(21日龄)、补偿生长21 d(42日龄)后每组分别屠宰8只,取其胸肌、腿肌、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骨骼等组织并称重,以及测量骨骼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表明:1)限饲后,3个限饲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
P
>0.05),但料量限饲组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2)限饲后,料量限饲组肉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蛋白质限饲组和对照组(
P
<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05),但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3)限饲后,蛋白质限饲组肉鸡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
P
<0.05),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胰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
P
<0.05);对照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
P
<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胰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P
>0.05)。4)限饲后,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胫骨重、胫骨长、胫骨直径、股骨重和股骨长显著低于其他3组(
P
<0.05),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肉鸡的股骨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蛋白质限饲组(
P
<0.05)。补偿生长后,各组肉鸡的胫骨重、胫骨长、胫骨直径、股骨重、股骨长和股骨直径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由此可见,3种限饲方法均降低了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部分骨骼性状指标,其中料量限饲法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骨骼性状影响最大。经过21 d的补偿生长后,3种个限饲组均表现出补偿生长效应,骨骼性状无显著变化,但料量限饲法会降低肉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建议生产中慎用料量限饲法。
Select
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Ring Die Parameters on Pellet Quality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王昊, 于纪宾, 于治芹, 李俊, 李军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52-33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模孔直径(3 mm)改变模孔长径比(6:1、8:1、10:1)以及固定模孔长径比(10:1)改变模孔直径(3.0、3.5、4.0 mm),生产5种不同直径及硬度的肉鸡颗粒饲料。选取864只体重相近的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6组,每个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Ⅰ~Ⅴ组分别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分别为3.0 mm和6:1、3.0 mm和8:1、3.0 mm和10:1、3.5 mm和10:1、4.0 mm和10:1的颗粒饲料;Ⅵ组分2阶段饲喂,22~35日龄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为3.0 mm和10:1颗粒饲料,36~42日龄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为4.0 mm和10:1颗粒饲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模孔直径相同时,颗粒硬度随着模孔长径比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
P
<0.01);模孔长径比相同时,颗粒硬度随着模孔直径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
P
<0.01)。各组颗粒耐久性指数(PDI)无显著差异(
P
>0.05),且都高于95%。2)模孔直径相同时,随着颗粒硬度的增加,肉鸡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逐渐降低,料重比逐渐升高。Ⅰ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Ⅲ组(
P
<0.05或
P
<0.01),Ⅰ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Ⅱ、Ⅲ组(
P
<0.05)。3)模孔长径比相同时,各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05);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料重比逐渐降低,且Ⅲ组料重比显著高于Ⅴ组(
P
<0.05)。综上所述,模孔长径比和直径的增大均会显著提高颗粒硬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颗粒硬度会使肉鸡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而增大颗粒直径则会使料重比降低。
Select
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Rumen Fermentation and Plasma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Xiangzhong
Black Beef
陈亮, 揭红东, 任傲, 周传社, 谭支良, 李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59-33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湘中黑牛[平均体重(330±30)kg],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0(组Ⅰ)、240 g/kg酿酒酵母(组Ⅱ)。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对湘中黑牛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P
>0.05)。2)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粪排放量(
P
<0.05),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P
>0.05)。3)各组瘤胃液中氨态氮(NH
3
-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均无显著差异(
P
>0.05)。4)饲粮中添加240 g/kg酿酒酵母显著降低了湘中黑牛血浆中总胆固醇浓度(
P
<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240 g/kg酿酒酵母能够降低湘中黑牛粗蛋白质粪排放量以及血浆中总胆固醇浓度,对减少肉牛养殖过程中氮排放、改善养殖环境以及促进肉牛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赖氨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Lysine on Expressions of Genes and Proteins Involved in Milk Fat Synthesis in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陈璐, 赵艳丽, 郭晓宇, 史彬林,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66-33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Ly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ys影响乳脂肪合成的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各组培养基中Lys的浓度分别为0.5(基础培养基,对照)、1.0、2.0、4.0、8.0和16.0 mmol/L,37℃、5% CO
2
培养48 h后测定BMECs甘油三酯(TAG)含量、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BMECs内TAG含量(
P
=0.013)以及脂肪酸结合蛋白3(
FABP3
,
P
=0.001)、脂蛋白脂酶(
LPL
,
P
=0.096)、脂肪酸合成酶(
FASN
,
P
=0.003)、乙酰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6(
AGPAT6
,
P
=0.038)和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
GPAM
,
P
=0.022)基因表达量对Lys呈显著或趋于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
FABP3
基因表达量以2.0、4.0、8.0、16.0 mmol/L组和
LPL
基因表达量以1.0、2.0、4.0、8.0、16.0 mmol/L组显著高于0.5 mmol/L组(
P
<0.05);
FASN
基因表达量以2.0 mmol/L组最高,显著高于16.0 mmol/L组(
P
<0.05);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CD1
)基因表达量以2.0、4.0 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05);磷脂酸磷酸酯酶1(
LPIN1
)、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1(
BTN1A1
)和黄嘌呤脱氢酶(
XDH
)基因表达量均以1.0、2.0、4.0、8.0 mmol/L组显著高于0.5 mmol/L组(
P
<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
)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以2.0、4.0 mmol/L组显著高于0.5和8.0、16.0 mmol/L组(
P
<0.05);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SREBP1
)基因表达量以1.0、2.0、4.0 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05),蛋白表达量以1.0 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05)。但高浓度Lys抑制
AGPAT6
和
GPAM
的基因表达,
AGPAT6
基因表达量以2.0、4.0、8.0、16.0 mmol/L组显著低于0.5、1.0 mmol/L组(
P
<0.05),
GPAM
基因表达量以16.0 mmol/L组显著低于0.5、1.0、2.0、4.0 mmol/L组(
P
<0.05)。可见,Lys对BMECs的乳脂肪合成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高浓度的Lys抑制了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条件下,培养基中Lys适宜浓度为2.0~4.0 mmol/L。
Select
硒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Protective Effects of Selenium on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Oxidative Damag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郭咏梅, 张博綦, 闫素梅, 史彬林, 郭晓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75-33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S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贴壁生长的第3代BMEC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对照(CON)组采用基础培养液,不添加Se和LPS,培养30 h;LPS组和6个Se保护组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Se(0、10、20、50、100、150和200 nmol/L),培养24 h后,加入1 μg/mL LPS作为外源刺激作用6 h。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S组BMEC的相对增殖率显著下降(
P
<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下降(
P
<0.05),
GPx
1和
TrxR
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硒蛋白P(SelP)含量也显著下调(
P
<0.05);而LPS组的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活性氧(R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
38
MAPK
)、c-Jun氨基端激酶(
JNK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
1/2)的基因表达量呈相似变化。2)与LPS组相比,Se保护组随Se添加水平的增加,相对增殖率,T-SOD、CAT、GPx、TrxR活性,T-AOC,
GPx
1、
TrxR
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NO含量,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TNF-α、IL-1、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
ERK
1/2、
JNK
、
p
38
MAPK
的基因表达量,ROS活性,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20~100 nmol/L Se保护效果较好,综合来看50 nmol/L Se保护效果最好。结果提示,Se可提高BMEC的抗氧化功能,对LPS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Se增强TrxR活性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减少NO的大量释放,但过高水平的Se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培养液中20~100 nmol/L Se的保护作用较好,尤其以50 nmol/L Se效果最好。
Select
不同生育期芦竹的营养价值及体外产气特征
Nutrition Values and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undo donax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欧阳富龙, 陈福, 彭媛媛, 蔡懿鑫, 肖亮, 易自力,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85-33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生育期芦竹的营养价值及体外产气特征。采用常规分析法测定生育期分别为75、90、105、120、135 d的整株芦竹、芦竹茎、芦竹叶的营养成分含量;用体外产气法测定芦竹体外发酵72 h的发酵液pH、干物质消失率(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失率(ADFD)以及产气量(GP)和产气动态参数。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整株芦竹的粗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呈升-降-升的波浪状变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茎、叶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波动较大。2)随生育期的推移,DMD、NDFD和ADFD逐渐降低,75 d与90 d差异不显著(
P
>0.05),这2者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05、120 d(
P
<0.05或
P
<0.01)。3)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最大GP呈现递减趋势,其中75 d与90 d无显著差异(
P
>0.05),二者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生育期(
P
<0.05或
P
<0.01),其中105、120和135 d的最大GP分别比90 d低了40.22%、50.98%和51.53%;产气速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得出,芦竹做为牧草的最佳生育期为90 d。
Select
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Adding Different Levels of Sodium Butyrate in High Plant Protein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s and Liver Antioxidant Function of Juvenile Turbot (
Scophthalmus maximus
L.)
魏朝青, 周慧慧, 王旋, 麦康森, 徐玮, 何艮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392-34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索提高水产饲料中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比例的可行性方法。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谷朊粉、花生粕和啤酒酵母为蛋白质源,鱼油、椰子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以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为阳性对照组(FM组),以复合植物蛋白质源替代基础饲料中50%鱼粉的替代饲料为阴性对照组(CON组),以在替代饲料中分别添加0.15%(D1组)、0.30%(D2组)和0.60%(D3组)丁酸钠的饲料为试验组。用上述5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58 d,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M、D1和D2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ON组(
P
<0.05),而各组间摄食率无显著差异(
P
>0.05);除D2组脏体比与FM组无显著差异(
P
>0.05)外,其他各组的脏体比均显著低于FM组(
P
<0.05);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2)D1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
P
<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
P
>0.05);D1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D2和D3组(
P
<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
P
>0.05);D2和D3组之间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P
>0.05)。3)D2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CON组(
P
<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
P
<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0.15%的丁酸钠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肝脏抗氧化功能,过量添加丁酸钠会降低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Select
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Mulberry Leaf Flavonoids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Indices and Resistance to Nitrite Exposure o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 (
Oreochromis niloticus
)
杨继华, 陈冰, 黄燕华, 曹俊明, 王国霞, 孙育平, 陈晓瑛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403-34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桑叶黄酮。饲养期56 d。饲养试验结束后,各组采用亚硝酸钠进行72 h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吉富罗非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差异不显著(
P
>0.05)。各组间吉富罗非鱼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P
>0.05)。2)试验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0、300、500和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SOD活性,50、500、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GSH-Px活性及100、5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05)。100、300和500 mg/kg桑叶黄酮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肝脏GSH-Px活性以500 mg/kg桑叶黄酮组最高,显著高于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
P
<0.05)。3)亚硝酸盐氮应激48和72 h,50、100、500 mg/kg桑叶黄酮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以血清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mg/kg;以肝脏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371.00~441.75 mg/kg。
Select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台湾泥鳅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体成分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Physical Indices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Taiwan
Loach
曾本和, 王万良, 朱龙, 陈美群, 刘海平, 张弛, 牟振波, 朱成科, 向枭, 周建设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413-34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台湾泥鳅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8.57±0.35)g的台湾泥鳅7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4组台湾泥鳅投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5%、30%、35%和40%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台湾泥鳅末重和增重率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时达到最大。饲料系数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时最低。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5%增加到40%,末重、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变化(
P
>0.05)。基于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的折线模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达到最大增重率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4.57%,饲料系数最低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47%。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成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台湾泥鳅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最高时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61%和34.68%。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脏体比和肝体比均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鱼体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结果提示,适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增加鱼体可食用部分比例,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但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会降低蛋白质沉积率和蛋白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指标和蛋白质利用情况,台湾泥鳅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3.61%~35.47%。
Select
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High-Fat Diet Supplemented with Fermented Mulberry Leaves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Hybrid Snakehead
高胜男, 马卉佳, 徐韬, 陈拥军, 林仕梅, 黄先智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9): 3422-3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9.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健壮、平均体重为10 g的杂交鳢360尾,随机分成3个组,每个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投喂在高脂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7.5%和15.0%发酵桑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
P
<0.05),饲料系数(FCR)显著增加(
P
<0.05);7.5%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SGR、PER和FCR无显著差异(
P
>0.05)。各组杂交鳢的摄食率(FR)无显著差异(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7.5%和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脏体比和肠脂比显著降低(
P
<0.05),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
P
<0.05)。各组杂交鳢的全鱼粗灰分、粗蛋白质以及肌肉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
P
<0.05);7.5%和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
P
<0.05)。各组杂交鳢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由此可见,高脂饲料中添加7.5%发酵桑叶不会影响杂交鳢的生长性能,而添加15.0%发酵桑叶会抑制杂交鳢的生长,但有利于肝脏健康,改善机体的糖脂代谢。
新闻公告
更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出版单位:《中国畜牧兽医杂志》有限公司
主 编:计成
副主编
:尹靖东 谭支良 李爱科 姚军虎
编辑部主任:赵广永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61/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67X
国内邮发代号:80-591
定价:150元/期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