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2-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雷钊, 尹达菲, 袁建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365-3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畜禽肠道健康的调控已成为当今畜牧业中的重点关注问题。阿拉伯木聚糖(AX)和阿拉伯低聚木糖(AXOS)作为新型的益生元,其对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效果优于低聚果糖等益生元。此外,与低聚果糖等益生元相比,AX和AXOS能够进入肠道后段进行发酵,生成非支链的短链脂肪酸,并抑制蛋白质的发酵,减少有毒物质(苯酚、氨等)的生成,从而有效地调节后肠段(结肠和盲肠)的健康。不同结构的AX和AXOS具有不同的益生功能,且AX和AXOS间存在协同增效的益生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AX和AXOS的益生功能的研究进展,为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 熊云霞, 马现永, 郑春田, 田志梅, 张健, 陈伟, 胡友军,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374-3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际生产中,热应激导致猪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力减弱以及肉品质下降,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热应激对猪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和肉品质的影响规律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热应激对猪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对改善热应激的可行性措施进行总结,为缓解养猪业中热应激带来的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下降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 郝甜甜, 杜红方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382-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酸酶作为常规饲料添加剂已经普遍应用于饲粮中,用于分解饲料原料中的植酸,释放磷元素,降低用于提供有效磷的磷酸氢钙或其他原料的使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植酸酶的添加量还远远达不到其应有的功效,超量添加植酸酶可以分解超过90%的植酸,还可以提高蛋白质、脂肪、淀粉及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 李雪, 田长鑫, 王小城, 熊霞,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389-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仔猪早期断奶常常导致仔猪能量摄入不足,使肠道黏膜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影响仔猪正常的肠道功能,从而加剧断奶应激,因此满足肠道黏膜细胞的能量供给至关重要。本文就谷氨酰胺(Gln)、葡萄糖(Glu)、脂肪这3种肠黏膜细胞主要的供能物质来分别论述它们对于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功能的影响。
  • 汪志, 董国忠, 吴剑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397-4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内毒素又称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在细菌的生长期和稳定期以及细菌死亡溶解时都会被释放出来。在实际养猪生产中,空气和饲料中的内毒素以及疾病诱导产生的内毒素均能对猪只健康及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内毒素的来源、内毒素对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内毒素的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为减少养猪生产中内毒素的危害提供参考。
  • 张焕, 王加启, 高亚男,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03-4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中,会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对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霉菌毒素影响细胞的生长,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造成氧化应激,对细胞DNA造成损伤。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霉菌毒素对肠、肝、肾和神经细胞DNA破坏作用进行综述。
  • 刁华杰, 冯京海, 刁新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10-4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温环境是影响家禽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环境下家禽采食量降低,肉鸡生长速度减慢,蛋鸡产蛋率、蛋重及体重下降。高温环境影响家禽生产性能并非全部由于采食量下降引起的,即使在相同采食量的条件下,高温环境仍显著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本文针对高温环境对家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以及消化酶活性、肠道结构、饲粮排空速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了解高温环境对家禽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及其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赵明明, 马涛, 马俊南, 贾鹏, 赵江波, 邓凯东, 杨开伦,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16-4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建立肉用绵羊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ME)的预测模型。选用66只体重为(45.0±2.0)kg的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肉用羯羊,随机分为11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11种不同粗饲料组成的饲粮的营养物质含量,通过物质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这11种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消化能(DE)及ME,在分析饲粮营养物质含量、可消化营养物质、DE和ME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估测因子并建立估测方程。结果表明:饲粮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总能(GE)消化率与饲粮中CP、GE和OM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 < 0.05或P < 0.01),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饲粮NDF消化率与饲粮中DM、OM、CP、GE含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 < 0.05或P < 0.01),与NDF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饲粮中营养物质含量对ME进行估测的最佳方程为ME=-49.593+0.594OM-0.107NDF(R2=0.949,P<0.01)。由此得出,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ME与营养物质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可通过营养物质含量对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率、ME进行合理估测。
  • 祁敏丽, 刁其玉, 马铁伟, 柴建民, 王波, 崔凯, 王杰,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26-4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限制对羔羊肠道组织形态及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高血糖素样-2(GLP-2)浓度的影响。选取64只17日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品和开食料,分别为对照(CON)组、20%蛋白质限制(PR)组、20%能量限制(ER)组、20%蛋白质+20%能量限制(BR)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羔羊,公母各占1/2。于羔羊20日龄、40日龄和60日龄采集血清用于测定IGF-1和GLP-2的浓度,40日龄和60日龄时每组分别选取4只羔羊进行屠宰,屠宰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观察小肠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PR组、ER组、BR组40日龄小肠重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到60日龄仅ER组羔羊小肠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小肠重量降低主要由于空肠重量的降低。2)PR组、ER组、BR组40日龄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及60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ER组、BR组60日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3)BR组40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4)ER组60日龄血清GLP-2浓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间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营养限制抑制了羔羊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形态发育,同时能量限制可降低血清GLP-2的浓度。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刘亚娟, 陈赛娟, 李冲, 吴峰洋, 高利晓, 谷子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36-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对生长獭兔营养物质利用、盲肠菌群结构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0日龄生长獭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0.2%、0.3%和0.4% GOD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消化能以对照组最低,0.4%组最高;各试验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4%组提高16.10%,差异显著(P<0.05)。2)0.4%组可消化氮、氮沉积量、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利用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2.39%、17.48%、15.68%和12.78%,且均差异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GO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盲肠pH。与对照组相比,0.4%组盲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0.3%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4)0.4%组十二指肠部位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部位乳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分析认为,饲粮中添加GOD能够改善饲粮中营养物质利用和獭兔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建议添加量为0.4%(60 U/kg)。
  • 郑建婷, 任克良, 曹亮, 李燕平, 牛晓艳, 冯国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43-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褪黑激素对獭兔生长性能及皮毛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5~6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生长獭兔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0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褪黑激素(10、25、40 mg/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99 d。结果表明:60~150日龄,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0、120、130、150日龄各试验组被毛密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0 mg/kg试验组臀部、肩部、腹部的皮张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由此可见,褪黑激素能够提高獭兔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同时提高獭兔被毛密度,促进獭兔皮张提前成熟。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邓波, 吴杰, 郭红炳, 吕金辉,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49-4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硬脂酰乳酸钠(SSL)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25日龄的断奶仔猪336头,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各组仔猪饲粮中SSL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250、500、750、1 000和2 000 mg/kg,试验分2个阶段,每阶段21 d。试验测定仔猪生长性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等血清生化指标及能量、干物质、氮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00、750和1 000 mg/kg SSL能显著降低仔猪第2阶段料重比(P<0.05),添加1 000 mg/kg SSL显著降低全期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SSL有降低试验第42天仔猪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血清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及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值的趋势,且当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饲粮中添加SSL能显著提高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并且有提高氮及能量表观消化率的趋势,当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SSL能降低仔猪料重比,提高饲料养分尤其是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 张德福, 李军涛, 田耀耀, 杨立彬, 张丽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56-4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脏器指数、组织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以及组织形态的影响,以系统评价AA肉仔鸡对GAA的耐受性。试验选用540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5组试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800、1 600、4 000和8 000 mg/kg GAA的饲粮。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800~4 000 mg/kg GAA显著提高了肉仔鸡前期、后期和全期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其后期和全期料重比(P<0.05),但对各期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8 000 mg/kg GAA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800~8 000 mg/kg GAA对21、42日龄肉仔鸡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组织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4 000、8 000 mg/kg GAA对肉仔鸡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无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肉仔鸡饲粮中添加GAA对其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脏器指数、组织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和组织形态无不良影响,肉仔鸡可耐受8 000 mg/kg GAA。
  • 郭军蕊, 董晓芳,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65-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对蛋鸡生产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选用27周龄健康的海兰褐壳蛋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1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2~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5、1.0×106、1.0×107和1.0×108 CFU/g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试验期24周。结果表明:各组产蛋率、采食量、蛋重、只产蛋量及死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2、4、5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显著升高了血清葡萄糖含量(第2、3、12、16、20周)(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含量(第2、3、8、12周)(P<0.05);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显著提高了血液白细胞(第1、3、4、8、12、16、20、24周)和淋巴细胞数目(第2、3、4、8、12、16、20、24周)(P<0.05),显著升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第1、4周)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第2、4、8、16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降低了料蛋比,对血清葡萄糖、尿素含量和血常规指标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蛋鸡免疫力的提升。
  • 朱沛霁, 徐歆, 齐玉凯,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79-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S)048对雪山草鸡抗肠炎沙门氏菌(SE)感染能力的影响。选择240只体重(61.5±0.5)g的1日龄雪山草鸡公鸡(SE阴性),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和对照感染组饲喂基础饲粮,BS组和BS感染组饲喂添加0.1%(质量分数)BS048的基础饲粮。对照感染组和BS感染组在5~7日龄时每天以1×108 CFU的SE感染试验鸡只,试验期14 d。测定BS048对正常和SE感染雪山草鸡盲肠黏膜、肝脏、肾脏SE载菌量,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空肠黏膜碱性磷酸酶(ALP)、髓过氧化物酶(MP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S组显著提高了雪山草鸡8、10、14日龄回肠sIg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10、14日龄空肠黏膜ALP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了10、14日龄的空肠黏膜T-AOC及T-SOD、GSH-Px活性(P<0.01),显著降低了8、14日龄的空肠黏膜MDA含量(P<0.05)。2)与对照感染组相比,BS感染组极显著减少了SE感染雪山草鸡盲肠黏膜、肝脏和肾脏SE载菌量(P<0.01),显著提高了10、14日龄的血清IgA、IgG、IgM及8、10、14日龄的回肠sIg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8、10、14日龄的空肠黏膜ALP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了8、10、14日龄的空肠黏膜MPO活性(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8、10、14日龄的空肠黏膜T-AOC及T-SOD、GSH-Px活性(P < 0.05或P < 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8、10、14日龄的空肠黏膜MDA含量(P < 0.05或P < 0.01)。由此可见,BS048能够增强雪山草鸡的抗SE感染能力。
  • 杨耀翔, 杨玉, 董晓芳,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488-5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多糖对不同性别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468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公母各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组1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组2、组3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对公鸡和母鸡的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母鸡全净膛率和胸肌率(P<0.05),且添加2 000 mg/kg苜蓿多糖显著提高了公鸡胸肌率(P<0.05)。2)1 000 mg/kg苜蓿多糖组(即组2)公鸡胸肌pH45 min显著提高(P<0.05),公鸡和母鸡胸肌滴水损失率和公鸡胸肌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2 000 mg/kg苜蓿多糖组(即组3)公鸡和母鸡胸肌滴水损失率和公鸡胸肌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1 000 mg/kg苜蓿多糖组公鸡和母鸡腿肌滴水损失率和母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母鸡腿肌pH24 h显著提高(P<0.05);2 000 mg/kg苜蓿多糖组母鸡腿肌滴水损失率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3)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组21日龄公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2 000 mg/kg苜蓿多糖组35和42日龄母鸡血清T-AOC显著提高(P<0.05),2 000 mg/kg苜蓿多糖组28日龄公鸡和母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组21和35日龄母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对公鸡和母鸡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 mg/kg苜蓿多糖对公鸡和母鸡肝脏和胸肌中T-AOC、GSH-Px和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对公鸡和母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改善公鸡和母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性能,且苜蓿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
  • 王进宇, 董晓芳,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02-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紫花苜蓿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540只30周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试验期144 d。结果表明:1)试验第1~8周,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试验第17~20周,2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同时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4天,各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黄颜色均显著加深(P<0.05);试验第90天,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哈夫单位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60天,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120天,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形指数亦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61~90天,250、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软破壳蛋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80天,500、2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P<0.05);试验第144天,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0、80、120、144天,500、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紫花苜蓿粗多糖可以显著提高产蛋期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优化盲肠菌群结构,且500 mg/kg为适宜添加水平。
  • 陈娜娜, 何俊娜, 郭阳, 刘兵, 熊平文, 余东游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11-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高剂量蛋氨酸锌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液学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确定蛋鸡对饲用蛋氨酸锌的耐受剂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健康且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0周龄海兰白蛋鸡540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各组分别饲喂蛋氨酸锌添加水平为0(对照)、70(有效剂量)、140(2倍有效剂量)、350(5倍有效剂量)、700(10倍有效剂量)和1 400 mg/kg(20倍有效剂量)的试验饲粮。试验为期8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70 mg/kg组、140 mg/kg组日产蛋重和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350 mg/kg组、700 mg/kg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0~700 mg/kg组相比,1 400 mg/kg组日产蛋重和产蛋率极显著降低(P<0.01),料蛋比极显著提高(P<0.01)。2)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对蛋鸡血液常规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70~700 mg/kg蛋氨酸锌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 400 mg/kg蛋氨酸锌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尿酸、肌酐、总胆红素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4)添加20倍推荐有效剂量(1 400 mg/kg)的蛋氨酸锌会引起主要器官组织的损伤和病变。结果提示,蛋鸡饲粮中蛋氨酸锌的耐受剂量为700 mg/kg。
  • 李雅婷, 田梦丽, 谢换换, 郭天宇, 牛津, 刘永坚, 田丽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19-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肽对海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均重为(9.05±0.05)g的海鲈幼鱼为试验动物,暂养1周后,挑选规格一致的健康试验鱼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水族箱),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肽添加水平为0(对照)、0.25%、0.50%、0.75%的试验饲料135 d。结果显示:1)0.50%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0.50%组的FCR最低;2)各添加组的背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50%组的背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背肌的水分、粗灰分含量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0.25%组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各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0.50%和0.75%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5%和0.50%组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与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各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肽能够促进海鲈的生长并提高免疫能力,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添加水平为0.50%。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贺永惠, 王清华, 刘长忠, 刘兴友, 谢红兵, 王艳荣, 何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29-5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爆破参数(水料比、蒸汽压强、维压时间)对菜籽粕中总硫苷脱毒效果的影响,并用体外仿生法对脱毒菜籽粕的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行评价。试验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筛选出最适的水料比、维压时间与蒸汽压强,每个试验处理设4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对菜籽粕中总硫苷的脱毒效果明显,总硫苷脱毒率达73.71%~86.98%。以总硫苷脱毒率为筛选指标,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筛选出最适的水料比为25%,最适的维压时间为60 s,最适的蒸汽压强为2.0 MPa。以菜籽粕营养物质消化率筛选指标时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1.0、1.5 MPa(固定水料比为25%、维压时间为60 s)蒸汽压强对菜籽粕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0 MPa蒸汽压强时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粗蛋白质、赖氨酸、精氨酸的消化率(P < 0.05或P < 0.01),提高蒸汽压强可极显著降低总硫苷、异硫氰酸酯的含量(P<0.01)。综合考虑总硫苷脱毒率与营养物质消化率指标,当固定水料比为25%、维压时间为60 s时,适宜的蒸汽压强以不大于2.0 MPa为宜。
  • 丁志丽, 曹访, 罗娜, 孔有琴, 张易祥, 李景芬, 叶金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36-5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培养液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浓度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活力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离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使用M199完全培养液培养5 d后换成含ARA的培养液,ARA浓度分别为0(ARA1)、50(ARA2)、100(ARA3)、200(ARA4)和1 000 μmol/L(ARA5),测定12和24 h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24 h时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原代肝胰腺细胞使用完全培养液时,生长状况良好,能存活15 d左右;ARA5组24 h时细胞活力显著低于ARA1和ARA2组(P<0.05);高浓度的ARA降低了12和24 h时Δ4脱饱和酶(Δ4 FAD)、Δ6脱饱和酶(Δ6 FAD)、碳链延长酶6(Elovl6)、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脂肪酸结合蛋白10(FABP10)、乙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基因表达水平;ARA作用12 h时,ARA2组SR-BⅠ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RA2和ARA3组FABP1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RA1和ARA5组(P<0.05),ARA3组A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RA作用24 h时,ARA2SR-BⅠ、FABP10和A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由此可见,细胞培养液中ARA浓度会影响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活力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过高的ARA浓度(1 000 μmol/L)会降低细胞的活力,适宜的ARA浓度(50~100 μmol/L)可促进脂肪酸脱饱和酶、碳链延长酶及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
  • 刘莹莹, 李凤娜, 李颖慧, 印遇龙,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47-5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猪肉质性状以及肌纤维类型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巴马香猪和长白猪共96头(48头/品种),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头猪),分别为长白猪饲喂NRC饲粮组、长白猪饲喂我国地方猪标准(GB)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NRC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GB饲粮组。试验从5周龄开始,至出栏时结束。分别于保育期、生长期和肥育期末,每组选择8头体况相近猪只屠宰,采集肌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阶段显著影响了试验猪背最长肌熟肉率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MyHCb及白细胞介素-15(IL-15)mRNA表达水平(P<0.05),且随生长阶段呈增加趋势;与长白猪相比,巴马香猪的背最长肌熟肉率、MyHCⅠ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NRC饲粮相比,GB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期长白猪和巴马香猪的pH45 minP<0.05),显著上调了保育期和肥育期猪背最长肌MyHCⅠ mRNA表达水平(P<0.05);与GB饲粮相比,NRC饲粮显著上调了生长期猪背最长肌MyHCⅠ 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品种和生长阶段均可显著影响肉质性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饲粮能氮水平则主要通过与生长阶段产生互作效应影响肉质性状及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 张婷, 查伟, 唐子龙,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56-5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脯氨酸对妊娠环江香猪体成分的影响。选取32头妊娠15 d的环江香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2组试验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7%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和1.00%L-脯氨酸(脯氨酸组)的饲粮。分别于妊娠第45和70天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母猪屠宰,测定其体成分。结果表明:与等氮对照组相比,妊娠第45天时脯氨酸组环江香猪的脂肪率显著降低(P<0.05),皮肤率呈增加趋势(0.05≤P < 0.10);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的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皮肤率呈降低趋势(0.05≤P < 0.10),背最长肌中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精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呈增加趋势(0.05≤P < 0.10)。与妊娠第45天时相比,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的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瘦肉率与皮肤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脯氨酸可增加妊娠环江香猪机体脂肪和精氨酸的沉积量,妊娠中期的机体脂肪沉积量比妊娠前期有所增加,从而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 金艳梅, 武俊喜, 李鹏, 吴洪新, 张晓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62-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精料对西藏彭波半细毛羊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30只成年彭波半细毛羊母羊,按照同质原则随机分为3组:放牧不补饲(对照,G1)组、补饲精料200 g/d(G2)组、补饲精料400 g/d(G3)组,每组10只。每天19:30补饲,正试期75 d。正试期结束屠宰,采集背最长肌测定营养物质含量和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水平补饲精料提高了母羊总干物质采食量,G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G1、G2组(P<0.05);补饲精料对羊肉pH1 h、pH24 h、滴水损失及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G3组的熟肉率,粗蛋白质、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G1组(P<0.05);G2、G3组羊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1组(P<0.05),G3组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1组(P<0.05),G3组苏氨酸、谷氨酸含量有高于G1组的趋势(0.05≤P < 0.10);补饲精料对羊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G3组C18:1 trans-9含量有低于G1组的趋势(0.05≤P < 0.10)。上述结果表明,补饲精料能显著提高彭波半细毛羊羊肉营养价值,改善肉质嫩度,每只补饲400 g/d优于200 g/d。
  • 王常安, 户国, 孙鹏, 谷伟, 王炳谦, 徐奇友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71-5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性腺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两因素随机设计,设5个蛋白质水平(36%、39%、42%、45%、48%)和2个脂肪水平(9%、18%),共配制10种实用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9尾鱼。初重为(462.53±45.40)g亚东鲑在室内水族箱中流水饲养,饲养周期为77 d。结果表明:同一脂肪水平下,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有所升高,而饲料系数逐渐降低,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雌性亲鱼性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亲鱼性腺指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回升。同一脂肪水平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性逐渐增加,蛋白质水平为48%时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36%时(P<0.05);而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虽有所增加,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蛋白质水平下,18%脂肪水平组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略高于9%脂肪水平组。同一脂肪水平下,血清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亚东鲑亲鱼对饲料蛋白质(36%~48%)和脂肪(9%~18%)水平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以增重率为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脂肪水平为9%和18%时,亚东鲑亲鱼对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43.11%和45.69%。
  • 严芳, 胡炜, 李成林, 张艳萍, 赵斌, 韩莎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83-5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对刺参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在商品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025%、0.050%、0.100%、0.200%和0.400%的活性酵母制剂,配制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4.0±0.1)g的刺参6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头刺参。6周的养殖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10头刺参,每头刺参通过体壁注射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菌悬液0.1 mL(菌悬液浓度为1.5×109 CFU/mL),观察记录灿烂弧菌攻毒14 d内的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能显著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P<0.05),刺参特定生长率在添加量为0.200%时最高。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后,刺参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050%~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200%~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可降低攻毒14 d后刺参的累计死亡率,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200%时,累计死亡率最低。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可促进刺参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综合分析刺参的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以及实际生产情况,刺参饲料中活性酵母制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200%~0.400%。
  • 胡诚军, 张婷, 李华伟, 印遇龙, 江青艳,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90-5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7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00%亮氨酸+1.37%L-丙氨酸(亮氨酸组)、1.00%谷氨酸+1.44%L-丙氨酸(谷氨酸组)、1.00%亮氨酸+1.00%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采食量、末重和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22.50%(P>0.05);亮氨酸组、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亮氨酸+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增重增加了8.04%(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则降低23.70%(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谷氨酸组的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肌肉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亮氨酸可降低1~30 d肥育猪的料重比,增加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饲粮添加1.00%谷氨酸或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增加1~3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饲粮添加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降低肉色黄度值,增加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猪肉品质。
  • 文超越, 李勇, 邢伟刚, 段叶辉, 李颖慧, 张宇喆, 李凤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597-6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减少铁、锰、锌、镁和铜5种矿物元素添加量对育肥猪后期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以及骨骼肌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接近[(76.17±1.5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00头,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减少30%或60%矿物元素的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减少30%和60%矿物元素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减少30%和60%矿物元素,育肥猪血清氨含量显著升高(P<0.05);减少60%矿物元素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同时有降低血清总蛋白含量的趋势(P<0.10);3)饲粮减少30%矿物元素对育肥猪骨骼肌中各矿物元素含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而减少60%矿物元素使得骨骼肌铜、铁和锰元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知,育肥猪饲粮中铁、锰、锌、镁和铜元素的含量可减少NRC(2012)推荐量的30%,而不会影响育肥猪后期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
  • 刘文佐, 左建军, 代发文, 叶慧, 曹庆云, 周响艳, 邹仕庚, 黄志毅, 职爱民, 冯定远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05-6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1、GLUT4和胰岛素受体(IR)mRNA表达的发育规律。试验以1、7、30、60、90和150日龄蓝塘和长白两品种猪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组织样品cDNA为模板,采用实时荧光半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猪GLUT1GLUT4 mRNA在不同骨骼肌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1~150日龄蓝塘和长白猪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GLUT1 mRNA表达存在相似的发育变化规律,在1日龄时相对表达丰度最高。2)1~150日龄蓝塘和长白猪半膜肌和半腱肌GLUT4 mRNA相对表达丰度随日龄呈波形式变化,变化速度和程度存在品种差异。1日龄和150日龄时蓝塘猪背最长肌GLUT4 mRNA相对表达丰度低于同日龄长白猪(P>0.05),而在其余日龄时高于同日龄长白猪(P>0.05)。3)蓝塘和长白猪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IR mRNA相对表达丰度在1和30日龄时表现出较高水平,而在7、60、90和150日龄时无显著差异(P>0.05);同日龄蓝塘和长白猪之间IR mRNA相对表达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猪骨骼肌GLUT1 mRNA的表达在不同生理阶段存在差异,猪骨骼肌GLUT4 mRNA的表达在不同品种和生理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且其与IR mRNA的表达相关性较弱,无明显规律。
  • 祝倩, 马思聪, 姬玉娇, 印遇龙,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13-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能比饲粮对妊娠环江香猪脐带血管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首次妊娠的环江香猪48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栏),每个重复3头猪。配种后分别饲喂高氮能比饲粮[消化能(DE)为14.73 MJ/kg,粗蛋白质(CP)含量为13.11%,氮能比为0.89]和低氮能比饲粮(DE为12.24 MJ/kg,CP含量为9.77%,氮能比为0.80)。分别于妊娠第45、75和110天每栏取1头母猪,处死屠宰,收集每窝中最大体重、平均体重和最小体重胎猪对应的脐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管发育相关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低氮能比饲粮组相比,高氮能比饲粮显著上调了脐带血管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P<0.05),包括妊娠45 d最大体重胎猪的VEGFVEGFR2表达量,平均体重胎猪的VEGF表达量;妊娠75 d最大体重胎猪的VEGFVEGFR2和eNOS表达量,平均体重胎猪的VEGFeNOS表达量,最小体重胎猪的VEGFR2表达量;妊娠110 d最大体重胎猪的FGFVEGFR2和eNOS表达量,平均体重胎猪的FGFVEGFR2表达量,最小体重胎猪的VEGFeNOS表达量。不同妊娠期相同标准体重、同一妊娠期不同标准体重胎猪的脐带血管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存在差异。由此可见,高氮能比饲粮可能由于其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较高而显著上调了妊娠环江香猪脐带血管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不同妊娠期或同一妊娠期不同标准体重胎猪的脐带血管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
  • 赵士萍, 严淑红, 蒋琦晖, 常肖肖, 王炳, 方洛云,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20-6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原虫区系的影响。选取12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50±30)kg,产奶量35 kg/(头·d),胎次2~4],随机分为4组,每组3头,均饲喂基础饲粮,分别于晨饲前灌服0(对照)、20、30、40 g/(头·d)的茶皂素。试验期49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正试期内每7 d于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采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DGGE)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瘤胃原虫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茶皂素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瘤胃中原虫的生长。2)与对照组相比,30、40 g/(头·d)茶皂素组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都显著降低(P<0.05),优势度指数显著增加(P<0.05),但是均一性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茶皂素显著减少了瘤胃中前庭亚纲内毛目的原虫数量。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30、40 g/(头·d)茶皂素均可抑制奶牛瘤胃原虫的生长,并且降低瘤胃原虫的多样性。
  • 张幸怡, 林聪, 李洋, 王一臻, 高红, 张广宁, 姜鑫, 徐宏建,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28-6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辣木梗叶替代基础饲粮中50%苜蓿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8头产后100~150 d,经产,体重、胎次、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健康的荷斯坦奶牛,每4头为1组分为2组进行交叉试验。试验(A)组饲喂用辣木梗叶替代基础饲粮中50%苜蓿的试验饲粮,对照(B)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分2期进行,每期18 d,其中前15天为预试期,后3天为试验期。采集血样及奶样,并记录干物质采食(DMI)量和产奶量。结果表明:1)与B组相比,A组奶牛的DMI显著增加(P<0.05),产奶量有升高的趋势(0.05≤P < 0.10),且显著提高了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有降低乳体细胞数的趋势(0.05≤P < 0.10);2)A组奶牛血浆中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有下降的趋势(0.05≤P < 0.10);3)与B组相比,A组显著提高了奶牛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浆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P<0.05)。因此,辣木梗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改善奶牛血浆生化指标,提高奶牛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可作为优质粗饲料应用于奶牛的生产实践。
  • 张帆, 崔凯, 王杰,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36-6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干物质采食量一致条件下,改变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旨在研究其对产后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年龄[(11.0±1.0)月龄]和体重[(44.43±2.20)kg]相近、妊娠90 d的怀双羔初产湖羊母羊66只,分为3组,每组22只。以干物质为基础按照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分别为5:5(5:5组)、4:6(4:6组)和3:7(3:7组)饲喂至产羔,产羔后各组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出生10、60 d屠宰羔羊测定各组织器官重量,出生20、60 d采集羔羊血清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哺乳期(出生0~60 d)羔羊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羔羊初生重有降低趋势(0.05≤P < 0.10),出生40和50 d体重有增加趋势(0.05≤P < 0.10)。2)出生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极显著提高(P<0.01),体斜长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曲冠臀长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 < 0.05或P < 0.01)。3)出生10 d,羔羊的肝脏、肺脏的重量随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各组羔羊的组织器官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4)出生20和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 < 0.05或P < 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妊娠后期通过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时发现,低营养水平(低精料补充料比例)能够降低羔羊初生重,但经补偿生长作用,羔羊血清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生长性能也得到恢复。
  • 吴建, 李小鹏, 贺志雄, 焦金真,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45-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研究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母羊胃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0只同期受孕的湘东黑山羊,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自由采食)和限饲组(40%采食量限制),每组10只。预试期15 d(妊娠81~95 d),正试期39 d(妊娠96~135 d)。正试期结束后,屠宰并采取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以及盲肠的黏膜样品,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a+-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Na+-葡萄糖共转运载体3(SGLT3)、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和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5(GLUT5)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限饲组与对照组相比,SGLT1基因表达量在瘤胃显著降低(P<0.05),在空肠和回肠中有降低趋势(0.05≤P < 0.10);GLUT5基因表达量在盲肠显著降低(P<0.05);而其他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胃肠道表达量在限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母羊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胃肠道中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引起母羊机体内葡萄糖转运的改变。
  • 刘含亮, 王纪亭, 万文菊, 孙敏敏, 孟晓, 徐蒙蒙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52-6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胰岛素受体-1(IR-1)在尼罗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注射葡萄糖的响应。利用PCR扩增的方法从尼罗罗非鱼肌肉中克隆IR-1的cDNA片段,并通过半定量PCR检测,比较IR-1在肌肉、肝脏和心脏中的表达差异。选取体重约为100 g的尼罗罗非鱼160尾,随机分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组腹腔注射葡萄糖(每100 g体重30 mg),对照组以相同剂量腹腔注射0.7%的无菌生理盐水。在注射前(0 h)和注射后的1、3、6和12 h分别进行采样,测定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R-1在肌肉、心脏和肝脏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克隆出的IR-1 cDNA片段,其GenBank登陆号为JN967750,大小为1 979 bp,编码54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尼罗罗非鱼的IR-1与其他物种比较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并具有丰富的酪氨酸激酶特征性序列。2)IR-1在尼罗罗非鱼肌肉、心脏和肝脏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其中在肝脏和肌肉中的表达量基本一致,而在心脏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3)试验组血浆葡萄糖含量在注射葡萄糖1 h后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开始下降,3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试验组血浆胰岛素含量在葡萄糖注射3 h后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开始下降,12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试验组肌肉和肝脏中I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葡萄糖后6 h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2 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试验组心脏中I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葡萄糖后的12 h内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注射葡萄糖后即刻升高了尼罗罗非鱼的血浆葡萄糖含量,相对于血浆葡萄糖含量的升高,血浆胰岛素含量的升高相对延迟,而肌肉和肝脏中IR-1 mRNA相对表达量的提高又延迟于血浆胰岛素含量的升高,从而加重了尼罗罗非鱼对葡萄糖的代谢负担。
  • 吴峰洋, 李冲, 陈赛娟, 刘亚娟, 谷子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63-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来评定红花粕和水飞蓟粕在生长獭兔上的营养价值。选取18只60日龄左右、平均体重(1.73±0.21)kg、健康状况良好的白色獭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红花粕饲粮(85%基础饲粮+15%红花粕)和水飞蓟粕饲粮(85%基础饲粮+15%水飞蓟粕)。预试期和正试期各5 d。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红花粕和水飞蓟粕的总能(GE)及各营养物质含量,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生长獭兔对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的GE、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以及无氮浸出物(NFE)的含量分别为:18.81 MJ/kg、93.76%、23.94%、14.95%、19.92%、11.99%、2.19%、1.64%、4.93%、0.37%、0.57%、49.32%与17.12 MJ/kg、91.94%、23.62%、16.21%、38.57%、22.73%、4.04%、2.07%、5.31%、0.29%、0.68%、42.09%。生长獭兔对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GE、DM、CP、CF、NDF、ADF、EE、Ash、Ca、P和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2.60%、61.72%、62.39%、15.68%、26.30%、14.75%、80.69%、38.35%、59.35%、31.98%、79.61%与63.13%、61.94%、68.01%、15.74%、27.64%、14.98%、79.90%、38.20%、60.44%、32.99%、79.81%。由此可见,生长獭兔对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的不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结合2种原料各营养物质含量总体分析,2种原料均可作为獭兔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应用,并且对生长獭兔的营养价值相近。
  • 戴艺, 徐明生, 上官新晨, 蒋艳, 郑国栋, 王文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70-6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松针多糖对正常状态及脂多糖(LPS)刺激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松针多糖作用于正常的和经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设空白对照组(加入100 μL RPMI-1640培养基)、阳性对照组(加入100 μL终浓度为5 μg/mL的LPS)、松针多糖组(分别加入100 μL 25、50、100、200 μg/mL的松针多糖)和LPS+松针多糖组(加入与松针多糖组相同浓度的松针多糖和终浓度为5 μg/mL的LPS,液体终体积为200 μL)。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分泌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量。结果表明:1)对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相对增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 < 0.05或P < 0.01),50、100和200 μg/mL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中性红吞噬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 < 0.05或P < 0.01),各LPS+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中性红吞噬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200 μg/mL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NO分泌量极显著提高(P<0.01),50、100和200 μg/mL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分泌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 < 0.05或P < 0.01),50、100和200 μg/mL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IL-10分泌量极显著降低(P<0.01)。2)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相对增殖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100和200 μg/mL LPS+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中性红吞噬率极显著升高(P<0.01),50、100和200 μg/mL LPS+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NO分泌量极显著提高(P<0.01),各LPS+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TNF-α分泌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 < 0.05或P < 0.01),50、100和200 μg/mL LPS+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IL-1β分泌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 < 0.05或P < 0.01),100和200 μg/mL LPS+松针多糖组巨噬细胞IL-10分泌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松针多糖通过发挥其促炎作用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强机体抗疾病的能力。
  • 陈亮, 任傲, 李斌, 周传社,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78-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发酵底物,分析不同添加水平[0(对照)、0.25×107、0.50×107和0.75×107 CFU/mL]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1、2、4、6、12、24、36、48 h)、产气参数、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浓度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发酵初期产气速率和产气量(1~24 h)(P<0.05),以添加0.75×107 CFU/mL效果最为理想;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后期(36~48 h)产气量(P<0.05),而以添加0.25×107 CFU/mL效果最为理想。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的增加,2种底物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均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效应(P<0.05)。不同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对2种底物体外发酵NDFD、DMD、发酵液V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戊酸)浓度以及pH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试验结果推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促进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及其氮代谢,同时对维持pH的稳定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07和0.25×107CFU/mL。
  • 贺瑶, 王洪荣, 徐进昊, 赵睿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90-6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对苎麻叶片、苎麻全株以及苎麻去纤维全株的饲用价值进行评定。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苎麻叶片、苎麻全株以及苎麻去纤维全株的72 h动态产气量,并求得产气参数;用上述3种原料进行尼龙袋试验,测定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率,求得降解参数。结果表明:1)产气试验中,苎麻全株72 h产气量及理论最大产气量均最高,显著高于最低的苎麻去纤维全株(P<0.05),苎麻叶片居中,苎麻叶片与其他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2)尼龙袋试验中,DM、CP、NDF及ADF的72 h降解率均为苎麻叶片 > 苎麻全株 > 苎麻去纤维全株;DM、NDF、ADF有效降解率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然而CP有效降解率则表现为苎麻全株 > 苎麻叶片 > 苎麻去纤维全株。从体外产气量和有效降解率来看,苎麻叶片和苎麻全株的饲用价值要优于苎麻去纤维全株。
  • 韩肖敏, 曹玉凤, 李秋凤, 高艳霞, 李妍, 李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699-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间的组合效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3次组合筛选试验:首先进行玉米秸秆与稻草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和稻草组合(玉米秸秆-稻草)比例;再进行玉米秸秆-稻草与玉米秸秆青贮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稻草和玉米秸秆青贮组合(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比例;最后进行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比例。各组合均分别以100.0:0、80.0:20.0、60.0:40.0、50.0:50.0、40.0:60.0、20.0:80.0、0:10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饲料组合对48 h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D)、pH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1)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产气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 0.05或P < 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产气量的SFAEI分别在60.0:4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2)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DMD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 0.05或P < 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DMD的SFAEI分别在50.0:5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3)不同玉米秸秆-稻草-稻草:精料对pH有极显著影响(P<0.01);4)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MCP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 0.05或P < 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产气量的SFAEI分别在80.0:2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5)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NH3-N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 0.05或P < 0.01),范围在20.20~31.59 mg/dL;6)玉米秸秆与稻草组合的乙酸/丙酸和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丁酸浓度在各比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其余VFA和TVFA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 0.05或P < 0.01)。以MFAEI进行评定各饲料组合的最优比例如下:玉米秸秆与稻草为60.0:40.0;玉米秸秆、稻草与玉米秸秆青贮为24.0:16.0:60.0;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为9.6:6.4:24.0:60.0。
  • 韩乾杰, 张玲玲, 陈敏, 李慧, 范小燕, 杨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712-7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与丁酸钠的体外协同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肉桂醛、百里香酚和香兰素对于4种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菌)的抑菌效果。并将单方和复合植物精油分别与丁酸钠复配,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精油均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乳酸菌无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下,抑菌效果为肉桂醛 > 香兰素 > 百里香酚。肉桂醛与香兰素复合植物精油抑菌效果优于单方植物精油,当肉桂醛与香兰素的质量比为6:1时抑菌效果最佳。丁酸钠没有显示出抑菌作用,但丁酸钠与植物精油复合可明显降低植物精油的使用量。综上所述,不同植物精油的复合具有协同作用,植物精油和丁酸钠之间也存在着协同作用。
  • 巴桑珠扎, 陈亮, 奥斯曼, 于翠翠, 赵丽, 周传社, 李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2): 719-7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2.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作物秸秆(豌豆秸秆、玉米秸秆、青稞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f)、甲烷(CH4)产量、逻辑斯谛-指数(LE)模型产气参数、发酵液pH和氨态氮(NH3-N)浓度、主要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等指标。结果显示: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按玉米秸秆、青稞秸秆、豌豆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顺序依次降低。体外发酵48 h后,玉米秸秆的Vf、IVDMD、IVNDFD、CH4产量(豌豆秸秆除外)、丙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作物秸秆(P<0.05),其体外发酵液pH则显著低于其他秸秆(P<0.05)。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作物秸秆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