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8-07-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杜瑞平, 郭帅, 潘娜, 修磊, 王丽思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39-24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酸菌是公认的食品安全级微生物,其所产胞外多糖是乳酸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于胞外的一种糖类化合物,有多种益生功能,如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功能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益生功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胞外多糖的作用机制作了简要概述,同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乳酸菌胞外多糖在动物营养中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赵景鹏, 焦洪超, 王晓鹃, 林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45-24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种蛋入孵到生后早期,禽胚和雏禽的体热平衡依次受到种蛋和禽胚的高热导性、蛋壳和尿囊绒毛膜对氧气的扩散阻力、甲状腺的发育程度和幼雏的代谢能力限制。一直到种蛋孵化的后期,禽胚对冷刺激才表现出产热反应。在出壳前后,雏禽已经具备良好的体表和体核温度感知功能,下丘脑神经元对冷表现出高敏感性。中枢激素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雏鸡产热具有重要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从孵化中期开始发挥作用,到后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互作,但至今尚未发现甲状腺激素、皮质酮调控新生仔鸡体温发育的直接证据。本文综述了雏禽体温调节机能的发育规律及神经内分泌机制,以期为家禽热舒适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调控提供参考。
  • 柳序, 郭松长, 刘耀文, 曲湘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53-2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鹅肥肝与鱼子酱、松露被西方人誉为世界三大美食,其所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卵磷脂等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保健作用。本文主要综述鹅肝脏脂肪变性及鹅肥肝形成的分子保护机制,为鹅肥肝性状分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研究人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 高阳, 周业勋, 张继泽, 杨连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59-2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猪生产中,高剂量铜、锌饲粮广泛使用,因其具有与抗生素相似的生长促进效果。然而,饲粮中使用高剂量铜、锌带来的潜在危害屡有报道。本文综述了高剂量铜、锌的应用现状、潜在危害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 赵敏孟, 单昊书, 沈永华, 张程, 刘龙, 龚道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67-24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产生消化酶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提高动物免疫力、抗细胞凋亡、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此外,丁酸梭菌属于厌氧芽孢杆菌,对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以及动物胃肠道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因此,丁酸梭菌是一种适合在畜禽生产中添加的益生菌。本文总结了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和对畜禽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丁酸梭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张晓音, 赵圣国, 骆超超,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73-2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岩藻糖是肠道上皮细胞黏蛋白糖基化的重要糖基,可以作为肠道微生物的能量物质,参与肠道微生物的黏附、定植以及免疫调节,对于促进肠道微生物稳态,维持肠道健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岩藻糖基化过程,岩藻糖在肠道中的积极调控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免疫细胞对岩藻糖表达的诱导进行综述,以期为维持肠道微生物稳态和肠道健康提供新的参考。
  • 刘虹, 王琪, 刘作华, 齐仁立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80-2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在长期的进化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平衡。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动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功能、营养代谢、机体免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生物区系的形成与动态平衡受到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特别是不同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对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形成特点和主要营养素对其调控的影响。
  • 王鹏, 陈婷, 孙加节, 习欠云, 张永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88-24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辣木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热带落叶乔木,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栽培简便、抗逆性强的优势,而且辣木营养价值高,叶片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7%,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饲料资源。为此,本文就辣木的生物学特征和营养水平进行介绍,并综述其作为饲料资源对动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动物养殖上的保健作用,旨在为辣木作为新型饲料资源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 王瑞, 刘来亭, 牛小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496-25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食糜特性不但影响饲料消化率,对动物的肠道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食糜特性的评价指标和测定方法,并对其中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为食糜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黄金秀, 王瑞生, 蒋亚东, 王敬, 肖融, 江山, 刘作华, 杨飞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01-25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哺乳期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荣昌母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乳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荣昌哺乳母猪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SID Lys)的适宜需要量。选取2~3胎血缘相近的荣昌母猪50头,到妊娠110 d时按体况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SID Lys水平为0.60%(组1)、0.70%(组2)、0.80%(组3)、0.90%(组4)和1.00%(组5)的饲粮,哺乳期28 d。结果表明:1)提高饲粮SID Lys水平有减少母猪体重损失的趋势(P=0.068 9);高水平(1.00%)的SID Lys比0.60%~0.80% SID Lys显著降低了1~14日龄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但饲粮SID Lys水平对仔猪哺乳全期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2)哺乳第14天的母猪血清尿素氮含量随饲粮SID Lys水平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组3~组5显著低于组1(P<0.05)。饲粮SID Lys水平对哺乳第28天的母猪血清胰岛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血清雌二醇水平(P<0.05),其中组4显著高于组1、组2和组5(P<0.05)。饲粮SID Lys水平对初乳的成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常乳中的非脂固形物和乳蛋白含量及乳密度随饲粮SID Lys水平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组4和组5显著高于组1(P<0.05)。通过对母猪哺乳期体重变化、血清尿素氮和雌二醇含量进行二次曲线模拟,得到荣昌哺乳母猪饲粮SID Lys的适宜水平为0.83%~0.89%。
  • 党方昆, 赵峰, 高理想, 高庆涛, 王亚, 张虎, 赵江涛, 张宏福, 王建兵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10-2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与纤维来源对生长猪盲肠液消化酶活性及水解能力的影响,为生长猪大肠消化液的模拟提供参考。试验1考察饲粮的蛋白质水平(饲粮1和饲粮2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03%和13.96%)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12头在盲肠安装瘘管的生长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5 d,正试期10 d。试验2在试验1结束并经过10 d恢复期后考察饲粮的纤维来源(饲粮3:玉米-大豆皮饲粮;饲粮4:玉米-小麦麸饲粮)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1。试验3在试验1和试验2获得猪盲肠食糜的基础上考察盲肠液的来源与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的影响。采用4×8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盲肠液来源设4个处理,分别为试验猪饲喂饲粮1、饲粮2、饲粮3和饲粮4后收集的盲肠液;底物为8个处理,包括饲粮1~4、2个玉米-豆粕饲粮(饲粮5和6)和饲喂饲粮5和6后获得的回肠冻干食糜。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饲粮(饲粮1)与低蛋白质饲粮(饲粮2)相比显著降低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 ≤ 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盲肠液p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纤维来源对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盲肠液来源和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两者对还原糖释放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盲肠液中水解酶活性高,饲粮纤维含量低,则盲肠液体外消化后还原糖释放量多。盲肠液中木聚糖酶、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饲粮的消化能力,而木聚糖酶与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回肠末端食糜的消化能力。由此表明,饲粮营养水平虽然对生长猪盲肠液中6种水解酶活性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多种水解酶微小的差异叠加后引起了水解能力的差异。
  • 朱繁, 王丽霞, 贾杏林, 尹佳, 杨焕胜,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19-2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氨基酸和小肠黏膜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21日龄断奶仔猪4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和400 μg/kg EGF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EGF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2)断奶后7 d,Ⅱ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Ⅱ组和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断奶后14 d,Ⅲ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且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值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饲粮中添加EGF对断奶仔猪血清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长激素含量,白蛋白/球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3)断奶后7 d,Ⅱ组血清牛磺酸、丙氨酸、瓜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低于Ⅲ组(P<0.05),Ⅱ组血清精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各组之间其他血清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断奶后14 d,与Ⅰ组和Ⅲ组比,Ⅱ组空肠黏膜缬氨酸和回肠黏膜半胱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Ⅱ组空肠黏膜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也有升高趋势(P<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高剂量EGF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等生化指标含量,而饲粮中添加低剂量EGF能够降低血清和小肠黏膜部分氨基酸含量。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张蒙, 李强, 刘平, 许利军, 苏坤, 王德贺, 周荣艳, 陈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29-25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建立饲粮能量或蛋白质水平与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器官指数等指标的回归模型,旨在确定5~9周龄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雏鸡对饲粮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选取810只遗传背景相同、体重接近、健康状态良好的28日龄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雏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雏鸡。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设定饲粮中能量水平分别为12.42、11.92和11.42 MJ/kg,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75%、17.75%和16.75%,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蛋雏鸡9周龄时胫长、胸宽、龙骨长、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呈上升的趋势,5~9周龄平均日增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蛋雏鸡9周龄时体重(终末体重)、胸宽以及5~9周龄平均日增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饲粮能量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的互作效应对9周龄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雏鸡的胸宽、龙骨长、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通过对蛋雏鸡胸宽、龙骨长、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与饲粮能量水平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得出饲粮适宜能量水平分别为11.420、11.483、11.379 MJ/kg,平均值为11.427 MJ/kg;通过对9周龄时体重与饲粮蛋白质水平二次曲线拟合,得到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7.902%。综合蛋雏鸡体尺指标、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得出,5~9周龄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雏鸡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1.427 MJ/kg、17.902%。
  • 冯焯, 郝艳霜, 赵国先, 李树鹏, 王琳, 柳迪, 刘彦慈, 马可为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41-2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以代谢能(11.0、11.5、12.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4%、15%、16%)为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77日龄太行鸡母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先增加后降低,料重比先减小后增大。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MEI增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CPI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MEI和ADCPI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即可以满足太行鸡的能量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育成期太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 唐军旺, 方倩倩, 邵荣益, 刘均, 熊化鑫, 沈军达, 牛冬, 卢立志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50-25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填饲期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屠宰性能、血清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70日龄朗德鹅母鹅80只,体重为(3.0±0.1)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油组为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的鹅油;牛油组、鱼油组和菜籽油组为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牛油、鱼油和菜籽油。预试期7 d,填饲期20 d。结果表明:1)菜籽油组和牛油组的肝脏重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牛油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鹅油组(P<0.05)。菜籽油组和鹅油组的活重、全净膛重均显著高于牛油组和鱼油组(P<0.05)。2)鱼油组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显著低于鹅油组(P<0.05);菜籽油组血清LDL含量显著低于鹅油组(P<0.05),且其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牛油组(P<0.05);牛油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鹅油组(P<0.05);牛油组、鱼油组和菜籽油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较鹅油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添加鹅油相比,添加鱼油显著降低了肝脏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UFA)C16:1、C17:1、C18:1n-9、C18:2n-6、C18:3n-3、C20:1n-9、C20:4n-6、C20:5n-3、C22:1n-9、C22:5n-3、C22:6n-3、C24:1n-9及总UFA含量(P<0.05);添加菜籽油显著降低了肝脏中总SF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UFA C16:1、C18:1n-9、C18:2n-6、C20:2、C22:1n-9及总UFA含量(P<0.05);添加牛油显著提高了肝脏中C18:3n-3、C20:5n-3、C22:5n-3、C22:6n-3及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5)。由此得出,与添加鹅油相比,饲粮添加菜籽油或牛油时填饲期朗德鹅的产肝性能较佳;添加鱼油和菜籽油可增加填饲期朗德鹅肝脏中PUFA含量,降低血清脂质含量。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姜富贵, 林雪彦, 闫振贵, 侯秋玲, 王云, 胡志勇, 王中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61-2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挑食行为、瘤胃内环境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12头泌乳中期[泌乳天数(119±26)d]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629±46)kg],随机分为4组,每组中1头安装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饲喂粗饲料水平分别为40%、50%、60%和70%(干物质基础)的4种全混合日粮。共进行4期动物试验,每期试验21 d。结果表明:饲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挑食行为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饲粮粗饲料水平为40%时,奶牛喜食粒度≥ 4 mm饲粮,厌食粒度<4 mm饲粮,但饲粮粗饲料水平>40%时,奶牛喜食粒度<4 mm饲粮,厌食粒度≥ 4 mm饲粮。饲粮粗饲料水平对瘤胃内容物各层粒度分布无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粗饲料水平的增加,瘤胃液外流速度和瘤胃固相外流速度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瘤胃内容物重量和瘤胃液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呈显著线性增加(P<0.01),瘦素(LEP)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有线性增加趋势(0.05 ≤ P < 0.10),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有线性降低的趋势(0.05 ≤ P < 0.10)。综上所述,饲粮粗饲料水平是影响奶牛挑食行为、瘤胃内容物及血清指标的重要因素。
  • 陈跃鹏, 郑爱荣, 孙骁, 林锦翔, 肖俊楠, 刘伯帅, 王文静, 王成章, 史莹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71-2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与玉米秸秆在添加和不添加青贮添加剂的情况下,青贮品质的差异以及对肉牛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120头西门塔尔杂种牛(18月龄左右、平均体重450 kg)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试验设计4种含不同粗饲料的试验饲粮,分别为全株玉米青贮饲粮(WS组)、全株玉米加菌青贮饲粮(WS-L组)、玉米秸秆青贮饲粮(CS组)和玉米秸秆加菌青贮(CS-L组)饲粮。预试期10 d,试验前期、后期各40 d。结果表明:1)添加青贮添加剂显著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同时增加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含量(P>0.05),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全株玉米青贮的青贮品质。2)各组之间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CS组,CS-L组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CS、CS-L组相比,WS和WS-L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WS-L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CS-L组(P<0.05),其余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4)WS-L组每日利润最高,为10.98元/(头·d),比WS组略有增加,比CS和CS-L组分别增加了51.66%、50.62%。综合分析表明,添加青贮添加剂改善了全株玉米青贮的青贮品质,对玉米秸秆青贮的青贮品质无显著影响;相比玉米秸秆青贮,全株玉米青贮提高了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的生长性能,增加了经济效益。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何杰, 吴代武, 叶元土, 蔡春芳, 吴萍, 罗其刚, 浦琴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81-25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 陈炼, 吴成龙, 张易祥, 邵仙萍, 陈书健, 王春琳, 叶金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594-26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青鱼幼鱼为试验对象,探讨6种不同维生素A含量(290、1 033、1 734、3 835、7 662和14 943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青鱼幼鱼生长、代谢、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540尾初始体重为(5.35±0.16)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饲喂1种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维生素A含量在3 835 IU/kg时达到最高。折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在2 246.64 IU/kg时,能够获得最大增重率。2)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从290 IU/kg增加到7 662 IU/kg,肝脏中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也呈现显著上调(P<0.05);肝脏中谷胱苷肽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维生素A含量的增加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均在3 835 IU/kg组达到最低值。3)与290 IU/kg组相比,3 835和7 662 IU/kg组血清中溶菌酶(LYZ)活性、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适量的维生素A(1 734、3 835和7 662 IU/kg)能够显著提高血细胞中LYZ、干扰素α(INFα)、铁调素(HEPC)、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RAMP)、C3和补体9(C9)基因表达量(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A不仅能够促进青鱼幼鱼的生长和代谢,还能增强其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以增重率为判据,青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含量为2 246.64 IU/kg。
  • 安文强, 陈效儒, 黎文伟, 董晓慧, 谭北平, 赵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06-26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钙、磷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织钙和磷水平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钙添加水平为0、0.50%、1.00%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0%、0.80%、1.20%、1.60%的磷,配制15种不同钙和磷水平的试验饲料。将1 800尾初始重为(0.38±0.01)g的对虾随机分为15组,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每组3重复,每重复40尾虾。养殖8周。结果表明:1)饲料钙添加水平及钙添加水平与磷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P<0.01);饲料磷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WGR、SGR、PER、FCR和存活率(SR)(P<0.01)。2)饲料钙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肌肉粗蛋白质(CP)、粗脂肪(CL)、粗灰分(Ash)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的全虾CL、Ash的含量(P<0.05);饲料磷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全虾CP、CL含量,肌肉CP、CL、Ash含量(P<0.01);饲料钙添加水平与磷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全虾CL含量,肌肉CP、CL、Ash含量(P<0.01)。3)饲料钙添加水平和磷添加水平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全虾、肌肉、虾壳的钙和磷水平(P<0.01)。4)饲料钙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酚氧化酶(PO)活性,钙离子(Ca2+)含量(P<0.01);饲料磷添加水平极显著的影响对虾血清ALP、PO的活性,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无机磷(IP)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血清Ca2+的含量(P<0.05);饲料钙添加水平与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血清ALP活性,Ca2+、IP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血清TG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GR为判断依据,通过二次回归曲线模型分析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钙和磷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00%和1.26%。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张波, 廖春华, 赵方媛, 王子龙, 吴小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19-2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确定育王时额外添加不同浓度的叶酸对西方蜜蜂蜂王质量的影响。控制蜂王产卵8 h,孵化后进行人工移虫育王,从移虫第2天起每天用微量进样器给王台内的小幼虫饲喂2 μL分别含有0(Ⅰ组)、0.05(Ⅱ组)、0.25(Ⅲ组)、1.00 mg/kg叶酸(Ⅳ组)的糖水,连续饲喂3 d。蜂王出房时,测其初生重、胸宽,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蜂王卵巢中储存蛋白110(hex110)、储存蛋白70b(hex70b)和卵黄蛋白原(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Ⅱ组蜂王初生重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Ⅲ组和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蜂王胸宽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Ⅲ组蜂王卵巢中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但Ⅰ组、Ⅱ组及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与Ⅳ组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随着叶酸浓度的增加,蜂王卵巢中hex1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且4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并以Ⅱ组最高;Ⅰ组、Ⅱ组及Ⅲ组蜂王卵巢中hex70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但Ⅰ组、Ⅱ组及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育王时额外添加叶酸对西方蜜蜂蜂王质量存在影响,额外添加低浓度的叶酸可以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及上调卵巢中hex110基因的表达,但额外添加高浓度的叶酸会抑制蜂王卵巢中Vghex110及hex70b基因的表达,因此,育王时可添加0.05 mg/kg的叶酸来提高蜂王质量。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杨晓晴, 崔燕, 何俊峰, 杨雪, 刘鹏刚, 廖博, 李慧, 孙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26-26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牦牛胃中的分布特点和表达量的差异性变化。采集8头健康成年牦牛的胃组织,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研究皱胃腺体间细胞的类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分别检测HSP70在不同胃的分布及表达量。结果表明:嗜银染色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发现,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牦牛瘤胃、网胃、瓣胃,HSP70的阳性表达仅见于黏膜上皮细胞层,角质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而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的部分细胞呈中等阳性表达,部分细胞未见阳性表达;皱胃阳性反应的范围较广,不仅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有表达,胃腺间的内分泌细胞及壁细胞也呈阳性表达。且阳性反应主要集中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免疫组化和WB结果均表明,HSP70在牦牛皱胃表达量最高,瘤胃、网胃及瓣胃依次递减,部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牦牛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嗜银性内分泌细胞,HSP70在所有胃中均有分布,且在皱胃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胃,提示HSP70可能与牦牛胃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关联性。
  • 张晓春, 陈指龙, 方娟, 黎陈, 伍小松, 杨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32-2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氧化损伤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0、150、200、250、300 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 8 h,确定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的适宜H2O2浓度;然后,用不同浓度(0、2.5、5.0和10.0 μmol/L)的RES分别处理正常细胞24 h,确定RES安全浓度;最后,用安全浓度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采用iCELLigence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监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待安全浓度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结束后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解偶联蛋白2(UCP2)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SIRT1和UCP2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用浓度为150 μmol/L及以上的H2O2处理细胞8 h后,极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因此确定150 μmol/L为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的适宜H2O2浓度。2)用10.0 μmol/L及以下浓度的RES处理正常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用2.5、5.0和10.0 μmol/L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各浓度RE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选用5.0 μmol/L为RES的安全浓度。3)用5.0 μmol/L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后,细胞中ROS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中SIRT1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UCP2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1或P<0.05)。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RES可激活SIRT1同时抑制UCP2的表达,UCP2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M3细胞的氧化损伤。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富丽霞, 马涛, 刁其玉, 成述儒, 孙卓琳, 李创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41-2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10种肉用绵羊常用精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与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DP)体外小肠消化率的相关关系,旨在为估测肉用绵羊可代谢蛋白质(MP)提供依据。选用14月龄、平均体重为(49.27±3.12)kg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羯羊6只,采用尼龙袋法和改进三步体外法测定10种肉用绵羊常用精饲料中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质(CP)的瘤胃降解率以及RUDP体外小肠消化率,并对RUDP体外小肠消化率与精饲料养分含量及其瘤胃有效降解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精饲料的瘤胃有效降解率不同,DM、OM和CP有效降解率受精饲料中DM、OM、CP、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DM、OM和CP有效降解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粱、玉米、大麦、小麦、燕麦、菜籽粕、花生粕、棉籽粕、豆粕、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cDDGS)的RUDP体外小肠消化率分别是84.69%、86.23%、84.23%、84.10%、80.10%、89.25%、92.86%、92.31%、89.26%、87.31%,均在80%以上,且均高于瘤胃降解率。精饲料养分含量与RUDP体外小肠消化率(Y)的回归方程如下:Y=363.345+0.324CP+0.441NDF+0.061OM+0.215ADF-3.301DM[决定系数(R2)=0.896];RUDP体外小肠消化率(Y)与DM有效降解率(X1)、CP有效降解率(X2)及OM有效降解率(X3)的回归方程如下:Y=104.962+0.131X1+0.937X2-1.503X3R2=0.814)。综上所述,基于10种肉用绵羊常用精饲料RUDP体外小肠消化率与养分含量或养分瘤胃有效降解率的强相关关系,可以通过饲料原料的养分含量或者养分有效降解率有效估测RUDP体外小肠消化率。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田刚, 黄琳惠, 宋晓华, 陈代文, 毛湘冰, 虞洁, 郑萍, 何军,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52-2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壳寡糖(COS)对正常饲养和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空肠养分消化和转运能力的影响。选择24日龄、平均体重(7.34±0.09)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24头,按照2×2双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COS组、敌草快(diquat)组和COS+diquat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期28 d。饲粮COS添加量为50 mg/kg,饲喂贯穿试验全程,于试验第22天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10 mg/kg BW diquat,不注射diquat试验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试验第18~21天采用内源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第22天早上试验猪空腹前腔静脉采血后再进行diquat处理,第29天早上试验猪前腔静脉采血后屠宰取空肠黏膜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注射diquat前,饲粮添加COS对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降低料重比(F/G)的趋势(P=0.09);显著升高仔猪对饲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能量、粗灰分、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升高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2)注射diquat极显著降低仔猪的ADG和ADFI(P<0.01),极显著升高F/G(P<0.01);饲粮添加COS显著抑制因注射diquat导致的ADG的下降(P<0.05)。3)注射diquat极显著降低仔猪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显著降低空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活性和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钠/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COS显著升高氧化应激仔猪的血浆SOD活性和T-AOC(P<0.05),显著缓解空肠黏膜二糖酶活性的降低及GLUT2和SGLT1 mRNA表达量的下调(P<0.05)。由此可见,正常饲养条件下,饲粮添加50 mg/kg COS可显著改善仔猪对饲粮的养分消化率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降低F/G的趋势;氧化应激条件下,COS可通过改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缓解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提高应激仔猪的空肠养分消化和转运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导致的增重下降。
  • 谢红兵, 邹云, 刘丽莉, 杨永生,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62-26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256头35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8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采用三因素两水平(2×2×2)试验设计,饲粮中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的添加水平设置为0和800 mg/kg,试验共进行28 d。结果表明:1)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两两联合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有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5),3种多糖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各组之间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均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P<0.05),多糖之间存在一定互作效应。2)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组断奶仔猪回肠、直肠内容物的pH无显著变化(P>0.05),盲肠和结肠内容物pH显著降低(P<0.05),3种多糖联合添加对盲肠内容物pH有互作效应(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组断奶仔猪盲肠内容物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三者联合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添加(P<0.05)。4)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植物多糖均能显著提高肠道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多糖两两组合组与单一添加组相比肠道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能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可改善其肠道内环境,降低仔猪腹泻,从而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且以三者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 赵景鹏, 李培勇, 王红玉, 宋益贞, 孙淑红, 林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72-2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油与酸化剂组合对肉仔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控制效果。选择840只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养在7个构造相同但互不相通的房间内,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组(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g/t盐酸恩诺沙星的试验饲粮,3~7组(精油与酸化剂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800 g/t不同有机酸与精油组合(组合A、B、C、D、E)的试验饲粮。14日龄时,每只鸡灌服200 μL SDBL-1肠炎沙门氏菌菌液(5×107 CFU/mL)。攻毒后2、7和14 d,即16、21和28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2只鸡,采血、屠宰、取样。试验期28 d,分1~21日龄和22~28日龄2个饲养阶段。结果发现:1)在攻毒前、后,与对照组相比,组合A显著降低肉仔鸡的料重比(P<0.05),而组合D和E分别仅在攻毒后和攻毒前改善生产性能(P<0.05)。2)基于组织载菌量,组合A和D对肉仔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3)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与对照组相比,组合A显著降低28日龄肉仔鸡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显著增加16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而组合E正好相反。由此表明,组合A和D均能抑制肉仔鸡肠炎沙门氏菌,其中组合A适合长期饲喂,而组合D仅推荐在感染状态下使用。
  • 郑有秀, 王超, 邹晓庭, 王丽, 卢建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83-2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5±1)日龄、体重(6.24±0.32)kg的健康"杜×长×大"杂交仔猪3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丁酸梭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250和1 000 mg/kg丁酸梭菌添加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0和500 mg/kg丁酸梭菌添加组的腹泻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40.99%和44.32%(P<0.05)。2)丁酸梭菌添加组断奶仔猪的空肠绒毛高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2.23%、35.71%、33.59%和47.36%(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47.24%(P<0.01)、48.03%(P<0.01)、19.69%(P<0.05)和22.83%(P<0.05)。3)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各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25~55日龄断奶仔猪饲粮添加250~500 mg/kg丁酸梭菌可改善断奶仔猪肠道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丁修良, 赵建飞, 王帅, 于海涛, 曾祥芳, 陈红羽,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690-26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2个试验研究抗菌肽Sublancin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和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1:选取432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分别为对照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低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 Sublancin)和高剂量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 Sublancin),试验持续42 d。于试验第1天、第21天和第42天时,对肉鸡称重、结料,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于试验第21和第42天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只鸡,收集盲肠食糜用于分析盲肠菌群。试验2:选取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为对照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80 mg/kg金霉素)和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 Sublancin),试验持续28 d。于试验第1天和第21天,对肉鸡称重、结料,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试验第19~21天收集粪尿,测定养分表观代谢率和氮沉积;于试验第22天,每只肉鸡灌服1 mL大肠杆菌K88菌悬液(109 CFU/mL),第28天时每个重复选取1只鸡,收集盲肠食糜用于分析盲肠菌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Sublancin或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显著提高试验前期(1~21 d)、后期(22~42 d)以及全期(1~42 d)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并显著降低试验第21天和第42天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总需氧菌数量(P<0.05)。300 mg/kg Sublancin组与抗生素组肉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00 mg/kg抗菌肽Sublancin或80 mg/kg抗生素金霉素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氮沉积率(P<0.05)。抗菌肽组肉鸡的养分表观代谢率和氮沉积率与抗生素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抗菌肽组肉鸡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00 mg/kg抗菌肽Sublancin或80 mg/kg抗生素金霉素显著降低了感染大肠杆菌K88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抗菌肽组与抗生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抗菌肽Sublancin用于肉鸡饲粮中抗生素替代物具有潜在的价值。饲粮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Sublancin可通过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肠道有害细菌数量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 王钧艺, 闫研, 金辉东, 郗大兴, 严昌国, 李香子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00-27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抗氧化指标和蛋黄中虾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3周龄京红鸡3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的基础饲粮;Ⅱ~Ⅴ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6、1.2、2.4和3.6 g/kg虾青素复合添加剂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4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平均蛋重、蛋黄百分比、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组蛋黄颜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蛋黄颜色逐渐加深。3)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蛋黄中丙二醛含量逐渐下降,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Ⅲ、Ⅳ、Ⅴ组蛋黄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蛋黄中没有检出虾青素,试验组蛋黄中虾青素含量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加深蛋黄颜色,提高蛋黄抗氧化性能和蛋黄中虾青素含量,以添加量为3.6 g/kg时效果最佳。
  • 王生辉, 史兆国, 王晶, 张海军, 齐广海, 武书庚, 张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07-27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开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硬度和蛋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用产蛋率、体重相近的18周龄海兰褐蛋鸡63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添加0、1%、2%、3%、4%、5%和6% CLA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CLA添加水平≤ 2%时,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4% CLA可增加蛋壳厚度(P>0.05);饲粮CLA添加水平≥ 3%时,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蛋黄硬度显著增加(P<0.05);饲粮CLA添加水平≥ 4%时,平均日采食量和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饲粮CLA添加水平≥ 5%时,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蛋黄比例显著降低(P<0.05)。2)1%、2% CLA添加组蛋黄中C16:0、C18:0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CLA添加水平≥ 4%时,蛋黄中C16:0、C18:0和SFA含量显著增加(P<0.05),C16:1、C18: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黄中CLA含量随饲粮CLA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显著二次升高(P<0.01),c9,t11-CLA的富集量是t10,c12-CLA的1.47倍。综上,饲粮添加2% CLA,可以改善蛋壳质量,降低蛋黄中SFA含量,蛋黄中可富集一定量的CLA,且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 赵凤至, 杨海明, 胥蕾, 万晓莉,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17-27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果胶对28~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脏器指数的影响。选用18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5%和3.0%果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和3.0%果胶显著降低了42、56、70日龄扬州鹅体重(P<0.05),显著降低28~70日龄仔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提高了28~70日龄仔鹅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深和胸宽(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肌率和腹脂率(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提高了70日龄仔鹅的脾脏指数和腺胃指数(P<0.05),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果胶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脏器指数具有不良影响,这提示在生产实践中,对于一些富含果胶的饲料原料,应当注意其使用量。
  • 李霞辉, 王志刚, 徐超, 杜夏夏, 林诗宇, 冉崇霖, 陈豫川, 孙弟芬, 舒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25-2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精多糖对种鹌鹑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 000只产蛋鹌鹑、500只雄性鹌鹑(仅用于配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黄芪多糖及0.1%、0.4%和0.8%黄精多糖的试验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产蛋鹌鹑、25只雄性鹌鹑。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0.4%黄精多糖组和0.4%黄芪多糖组的产蛋率及平均蛋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0.1%黄精多糖组(P<0.05),0.4%黄精多糖组、0.8%黄精多糖组、0.4%黄芪多糖组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各试验组蛋黄色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黄精多糖组、0.8%黄精多糖组和0.4%黄芪多糖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0.1%黄精多糖组和对照组(P<0.05)。3)0.4%黄精多糖组、0.8%黄精多糖组及0.4%黄芪多糖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0.4%黄精多糖组、0.8%黄精多糖组以及0.4%黄芪多糖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和0.1%黄精多糖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0.4%和0.8%黄精多糖均能提高种鹌鹑生产性能,增加蛋黄色泽和哈氏单位,提高孵化性能,提高血清抗氧化性能,其中以0.4%黄精多糖的效果最佳。
  • 闫碧川, 李振乾, 李胜利, 王雅晶, 曹志军, 李元晓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32-27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48头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产奶量[(36.49±1.50)kg]、泌乳天数[(175±6)d]等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g/(d·头)的压片玉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1、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2、1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3。试验期45 d,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0.82 kg/d(P<0.05),产奶量显著增加1.18 kg/d(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0.58、0.66 kg/d,产奶量分别提高0.79、0.65 kg/d,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乳成分中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Ⅱ组显著提高5.12%和4.83%(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乳脂率分别提高0.26%和2.70%,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5.47%和3.05%(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71%和1.84%、1.36%和0.96%,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Ⅲ组血清球蛋白含量在第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血清球蛋白含量在第15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Ⅰ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在第30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在第15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毛利润提高2.14元/(d·头),其他组均降低。综合分析得出,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负面影响,同时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以添加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1效果较好。
  • 周东年, 姚琨, 谢申猛, 李斌, 周福通, 李胜利, 余雄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41-27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酿酒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45头,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精料量1%和2%的酿酒酵母培养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试验Ⅰ组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了0.36 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22和0.46 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乳成分和饲料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丙血清氨酸转移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之间其他各项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精料量2%的酿酒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生产性能,改善机体免疫能力,从而增加牧场经济效益。
  • 吝常华, 刘国华, 常文环, 张姝, 郑爱娟, 邓雪娟, 蔡辉益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49-2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 毛建红, 陶莲, 刘融, 王玉荣, 许贵善,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63-27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酶制剂、酶-菌复合制剂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分析其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通过打破纤维微观结构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置秸秆原料组(CS组)、青贮对照组(CK组)、复合酶制剂组(CPL组)、复合酶-单活菌组(CPLP组)、复合酶-双活菌组(CPLB组)。使用真空包装机抽空玉米秸秆青贮袋中的气体,室温发酵45 d后,分析各组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采用苯酚硫酸法+4,4'二羧酸-2,2'-喹啉(BCA)法、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和伊红美兰法分析各组玉米秸秆纤维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CPL组的pH、氨态氮/总氮(NH3-N/TN)和乳酸/乙酸显著降低(P<0.05),乳酸、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C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PLP和CPLB组的pH、NH3-N/TN、乳酸/乙酸以及NDF、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CPL组的三级结构结晶度显著升高(P<0.05),一级结构聚合度和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无明显变化;CPLP和CPLB组的一级结构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显著增高(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减弱,三级结构结晶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复合酶-单活菌和复合酶-双活菌显著改善了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降低玉米秸秆纤维素的一级结构聚合度和三级结构中纤维素非结晶区,减弱二级结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加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有效地破解了玉米秸秆细胞壁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 时博, 郁欢欢, 梁晓芳, 陈沛, 陈雪松, 卢存仁, 郑银桦, 吴秀峰, 梁旭方, 薛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72-2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健康的影响。试验将160尾初始体重为(28.50±0.01)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YH0组,作为对照组)和5 g/kg(YH5组)酵母水解物的饲料。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沉积率(P<0.05),但对其他生长性能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YH5组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YH0组(P<0.05),饲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对其他血浆生化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针对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凋亡因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分析表明,YH5组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YH0组有下调的趋势(P>0.05),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YH0组鱼体肝脏组织发现脂肪浸润以及纤维化表型,在纤维化组织中显示较多的激活态半胱天冬酶3信号,说明该表型下细胞凋亡严重程度高于脂肪肝和正常肝脏,YH5组鱼体肝脏组织未见纤维化表型。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可促进大口黑鲈鱼体蛋白质沉积,降低肝脏细胞纤维化的风险。
  • 贺美玲, 王纯洁, 贾知锋, 斯木吉德, 吉米斯, 刘波, 陈浩, 超克, 敖日格乐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82-2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腹泻小鼠盲肠菌群结构和脂代谢的影响。选择7~9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50只小鼠(雌雄各占1/2),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环丙沙星组、氨苄青霉素组及Nisin组。除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O1悬液(2.50×1011 CFU/mL)0.2 mL/只构建小鼠腹泻模型。连续注射3 d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灌胃灭菌生理盐水,其他组灌胃对应物质,每天2次,每次0.3 mL,连续灌胃15 d。第15天灌胃2 h后采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细菌结构测序分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小鼠血清、空肠、回肠和脑组织中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ADAMTS1)、总胆固醇(TC)和胰岛素(INS)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Nisin使小鼠血清、回肠和脑组织中ADAMTS1的含量和回肠中IN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空肠和脑组织中TC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使小鼠各阶段的体重显著增加(P<0.05)。Nisin组小鼠盲肠菌群丰富度最高(ACE指数=2 469.54、Chao1指数=3 340.29)且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7.56),而阴性对照组则最低。Nisin组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阴性对照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由此得出,Nisin可提高盲肠菌群多样性,降低血清、回肠和脑组织中ADAMTS1的含量和回肠中INS的含量,增加血清、空肠和脑组织中TC的含量,从而影响腹泻小鼠盲肠菌群结构及脂代谢。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田刚, 鲁院院, 余冰, 向素梅, 曾绘锦, 蔡景义, 周树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91-27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大黑山薏苡草粉替代饲粮中苜蓿草粉对生长肉兔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相对重及肠道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10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饲喂5种等能、等氮、等纤维饲粮,包括1种对照(C)和4种测试饲粮(S25、S50、S75和S100,大黑山薏苡草粉分别替代对照饲粮中25%、50%、75%和100%苜蓿草粉)。试验期29 d。于第15天和第29天从每组选4只肉兔采血和屠宰采集组织器官样品。结果显示:1)除第15天的血清尿素氮含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所测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所测脏器相对重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黏蛋白2(MUC2)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测试组SOD和CAT活性在数值上高于C组,尤其是S50组。由此可见,大黑山薏苡草粉替代饲粮中苜蓿草粉对生长肉兔的生理机能无负面影响,且略有提高肠道抗氧化功能的作用,尤其是50%的替代比例。
  • 魏晨, 游伟, 谭秀文, 靳青, 张相伦, 刘桂芬, 赵红波, 张辰, 万发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799-28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薰衣草秸秆和薰衣草秸秆青贮的瘤胃降解特性,比较其瘤胃降解规律的差异。试验选用4头1.5岁、平均体重为(415±20)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利鲁公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采用尼龙袋法评定薰衣草秸秆和薰衣草秸秆青贮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率和瘤胃降解参数。结果表明:青贮处理显著降低了薰衣草秸秆的OM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粗脂肪(EE)含量(P<0.05),有提高CP含量(P=0.07)和降低NDF含量(P=0.08)的趋势,对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青贮处理显著提高了薰衣草秸秆72 h DM、OM和NDF瘤胃降解率(P<0.05),对72 h CP瘤胃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薰衣草秸秆青贮的DM、OM、CP和NDF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薰衣草秸秆(P<0.05)。青贮处理对薰衣草秸秆DM和OM的快速降解部分(a)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DM和OM的慢速降解部分(b)和可利用部分(a+b)比例(P<0.05),有提高DM慢速降解部分降解速率(c)的趋势(P=0.06)。薰衣草秸秆和薰衣草秸秆青贮CP的快速降解部分、慢速降解部分和可利用部分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薰衣草秸秆青贮CP的慢速降解部分降解速率有增加的趋势(P=0.06)。青贮处理显著提高了薰衣草秸秆NDF的快速降解部分、可利用部分比例和慢速降解部分降解速率(P<0.05),有提高NDF慢速降解部分比例的趋势(P=0.08)。由此可见,青贮处理可以改善薰衣草秸秆的品质,提高肉牛对薰衣草秸秆的利用效率,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薰衣草秸秆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 黎智华, 张婷, 苏家宜, 王德云,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07-28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发酵白酒糟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21日龄断奶的去势杜×长×大公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2%、4%和6%发酵白酒糟等比例替代基础饲粮。分别于平均体重为10和25 kg左右时,试验猪转入代谢笼内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每个试验期为1周,前4 d为适应期,后3 d为粪尿收集期。记录仔猪的日采食量,并于每次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称取空腹体重。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断奶仔猪对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及氮排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10 kg断奶仔猪试验中,2%发酵白酒糟组的表观消化能和尿氮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4%和6%发酵白酒糟组的总能、赖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的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能和表观消化能均显著降低(P<0.05)。在25 kg断奶仔猪试验中,2%发酵白酒糟组的干物质、粗灰分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6%发酵白酒糟组的蛋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2%、4%和6%发酵白酒糟组的摄入氮量、吸收氮量、沉积氮量、粗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氮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能和表观消化能均显著降低(P<0.05),粪氮量显著增加(P<0.05)。由上可见,饲粮添加2%发酵白酒糟不影响断奶仔猪对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可增加其生长性能;长期高剂量添加发酵白酒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断奶仔猪对常规营养成分的消化代谢。
  • 舒维成, 曾秋凤, 丁雪梅, 白世平, 王建萍, 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17-2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喷浆玉米皮在樱桃谷肉鸭上的代谢能,并建立其代谢能的化学组分预测方程。试验选择体重为(3.3±0.3)kg的56日龄樱桃谷肉公鸭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其中一组作为内源组。采用真代谢能(TME)评定法,强饲单一原料,强饲量为肉鸭体重的2%,禁食排空期为48 h,强饲后,用集粪袋收集排泄物48 h。结果表明,喷浆玉米皮营养组分中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异较大,按照国际饲料分类方法,部分样品属于能量饲料,部分样品属于蛋白质饲料。喷浆玉米皮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分别为(6.36±1.61)MJ/kg、(6.58±1.57)MJ/kg、(7.84±1.54)MJ/kg、(7.29±1.50)MJ/kg,变异较大,且其TMEn的最优预测方程为:TMEn=-0.219×中性洗涤纤维+16.940(R2=0.881 4,P=0.001 7)。由此可见,不同批次喷浆玉米皮在樱桃谷肉鸭上的AME、TME、AMEn、TMEn存在较大差异;利用化学组分建立的喷浆玉米皮TMEn的预测方程决定系数(R2)较大,说明方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参考意义。
  • 左鑫, 陈哲, 谢强, 翟双双, 汪珩, 钟少颖, 朱勇文, 王文策, 杨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23-28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不同产地构树叶粉和构树枝叶粉的营养成分及其鹅代谢能。试验采集了6种构树叶粉样品和3种构树枝叶粉样品,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8周龄成年雄性马冈鹅48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采用代谢试验测定6种构树叶粉样品和3种构树枝叶粉样品的鹅代谢能。结果表明:1)6种构树叶粉样品总能平均值为17.07 MJ/kg,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钙、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49%、2.19%、17.81%、13.89%、3.12%、0.54%;除总能和粗灰分含量之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10%。3种构树枝叶粉总能平均值为18.35 MJ/kg,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钙、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99%、1.44%、13.77%、25.12%、1.58%、0.37%;粗脂肪、磷、粗纤维含量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10%。2)不同产地构树枝叶粉单宁、总黄酮、水溶性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9.03 μg/g、578.88 μg/g、4.65%,总黄酮、水溶性糖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20%。湖北构树枝叶粉样品水溶性糖含量最高,安徽构树枝叶粉样品总黄酮含量最高。3)鹅对6种构树叶粉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平均值分别为9.72和10.23 MJ/kg。鹅对3种构树枝叶粉的AME和TME平均值分别为6.87和7.35 MJ/kg。综上,构树枝叶粉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较好的粗饲料原料,但鹅对其能量利用率不高。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孙光明, 董雪玉, 廖秀冬, 张丽阳, 郭艳丽, 吕林,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31-28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吡咯喹啉醌二钠(PQQ·Na2)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和血浆生化指标、器官发育和组织学结构的影响,从而评价PQQ·Na2对肉仔鸡的生物安全性。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24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5只)。各组分别饲喂PQQ·Na2添加水平为0、0.3、1.5和3.0 mg/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9 d。结果表明:饲粮PQQ·Na2添加水平对21和49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和血浆生化指标及49日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并未引起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结构变化。因此,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PQQ·Na2的最高有效添加水平为0.3 mg/kg时,具有10倍的安全系数,对肉仔鸡饲喂是安全的。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王砀砀, 赵会会, 肖凯丽, 姚军虎, 曹阳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41-28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全混合日粮(TMR)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水平对泌乳中期奶牛瘤胃液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30头体重约650 kg、2胎次、产后(120±8)d、日均产奶量(33.03±1.59)kg、体况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通过控制搅拌时间获得低(9.02%)、中(10.56%)、高(11.25%)3个peNDF水平的TMR,每种TMR饲喂1组奶牛,每组10头。TMR精粗比为60:40。预试期21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随着peNDF水平的提高,瘤胃液中肉豆蔻酸(C14:0)、反9肉豆蔻烯酸(C14:1 trans9)、珍珠酸(C17:0)、顺6油酸(C18:1 cis6)含量降低,异棕榈酸(C16:0 iso)、反9棕榈烯酸(C16:1 trans9)含量上升,高peNDF组和低peNDF组差异显著(P<0.05)。2)随着peNDF水平的提高,乳中顺9肉豆蔻烯酸(C14:1 cis9)、顺10十五烯酸(C15:1 cis10)、顺10十七烯酸(C17:1 cis10)、顺11油酸(C18:1 cis11)、反9,12亚油酸(C18:2 trans9,12)含量降低,异肉豆蔻酸(C14:0 iso)、C16:0 iso含量上升,高peNDF组和低peNDF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peNDF水平的提高,乳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提高,肉豆蔻烯酸△9去饱和酶指数、油酸△9去饱和酶指数降低,高peNDF组和低peNDF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在高精料条件下,泌乳中期奶牛饲喂低peNDF水平(9.02%)TMR可改善乳中脂肪酸组成。
  • 韩东魁, 耿春银, 张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50-28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生长发育良好的30月龄的延边黄牛公牛20头,体重为(351±20)k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2%和0.3%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每组5头。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有提高,但变化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的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8.93%(P<0.05)和22.85%(P<0.05)。2)试验Ⅰ、Ⅱ、Ⅲ组肌肉中亚油酸含量分别提高了9.21%(P<0.05)、11.26%(P<0.05)和17.06%(P<0.01);各组间肌肉中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Ⅲ组肌肉中赖氨酸含量提高了3.81%(P<0.05);试验Ⅱ、Ⅲ组肌肉中丙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7.81%(P<0.05)和7.56%(P<0.05);试验Ⅱ组肌肉中谷氨酸含量提高了4.98%(P<0.05);各组间肌肉中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可知,饲粮中添加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延边黄牛饲料转化率,提高肌肉中亚油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提高肌肉中风味氨基酸(赖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改善牛肉的风味,建议在延边黄牛饲粮中添加0.2%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
  • 李仲阳, 史怀平, 罗军, 刘成龙, 李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57-28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谷氨酸渣对奶山羊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探究谷氨酸渣在奶山羊精料补充料中的最适添加量,旨在丰富奶山羊饲料原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本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处于泌乳前期[泌乳天数:(20±5)d]、胎次相同、体重(59.80±2.15)kg、产奶性能相近的2胎健康萨能奶山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4组山羊所喂精料补充料营养水平基本相同,其中谷氨酸渣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4%和6%。试验期共63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日均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糖率、乳脂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5天时,2%谷氨酸渣组和4%谷氨酸渣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6%谷氨酸渣组(P<0.05);试验第42天和第56天时,2%谷氨酸渣组、4%谷氨酸渣组和对照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6%谷氨酸渣组(P<0.05)。试验第56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乳蛋白中β-乳球蛋白浓度和绝对产量均表现出上升趋势,2%谷氨酸渣组和4%谷氨酸渣组乳蛋白中β-酪蛋白浓度和绝对产量表现出上升趋势,6%谷氨酸渣组乳蛋白中β-酪蛋白浓度和绝对产量则表现出降低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脂、乳糖、乳蛋白的日绝对产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谷氨酸渣可以作为奶山羊的饲料蛋白质原料,其在奶山羊精料补充料中的最适添加量为4%。
  • 罗玲, 易德玮, 杨坤明, 韩奇鹏, 曲湘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65-28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肝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规格相近[初始体重为(200.78±0.46)g]的团头鲂1 5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基础上添加200、400、600和1 000 mg/kg微囊丁酸钠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增重率(P<0.05);饲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血清、黏液、肝胰脏中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活性和血清中溶酶菌(LSZ)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肝脏中T-SOD活性和血清中LSZ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黏液中LSZ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肝胰脏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微囊丁酸钠有利于提高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对饲料的利用率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改善肝功能。
  • 曾庆辉, 刘敏, 姚玉红, 丁翔飞, 史丽莎, 李晓凡, 张春暖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7): 2872-28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德氏乳酸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uanghe var.)皮肤黏液中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皮肤中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初重为(15.0±0.5)g的450尾黄河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5组试验鱼分别投喂含德氏乳酸菌0(对照组)、1×105、1×106、1×107和1×108 CFU/g的饲料,饲养8周后,采集皮肤黏液和皮肤,测定皮肤黏液中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皮肤中抗菌肽基因[肝表达抗菌肽1(Leap-1)和肝表达抗菌肽2(Leap-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106和1×107 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溶菌酶(LYZ)、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补体3(C3)、补体4(C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皮肤黏液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105和1×108 CFU/g德氏乳酸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皮肤黏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106 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5、1×106和1×107 CFU/g德氏乳酸菌组皮肤黏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皮肤中抗菌肽基因Leap-1和Leap-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107 CFU/g德氏乳酸菌组最高。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106~1×107 CFU/g的德氏乳酸菌能够提高黄河鲤皮肤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并能上调抗菌肽基因的表达。